萍踪手迹:寻谒南宗沩山禅
2014/9/3   热度:195
萍踪手迹:寻谒南宗沩山禅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对别人要宽宏大量,对自己要严格地约束,对自己不能纵容、不能姑息。我们学佛修行,是要修自己,而不是去修别人,是要改变自己,而不是要去改变别人。我们看到许多人学佛,学到老一无所成,什么原因?他就是在这个地方搞错了,他对别人要求很苛刻,对自己很宽大。对自己放纵,德修不成,学不能进步,所以到临终后悔莫及。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记者:余振东
沩山禅是佛教南宗之一脉,它发韧于岭南(韶关)曹溪南华寺六祖慧能,经南岳怀让传至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法师,灵佑卓锡沩山,创建密印寺,史称沩山禅。
禅因山名。沩山者系雪峰山之余脉也,山脉分南北两支逶迤而来,方圆291.72平方余公里,山川雄峻,高峰迭起,中间则为一盆地,整个地形宛如面东而放的一把围椅。沩山北区多奇峰峭壁,地势险绝,密印寺雄踞其中,故清人翰林陶汝鼐曰:“衡岳之下,山之大者数十,而沩最著。”诚然,沩山者宁乡一郡之祖山也。
沩山虽大,然而,则因水而得名。《水经注》云:“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径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长沙古称)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经》之所云“沩水出于益阳”,即因古时沩山一带隶属益阳版土之故,后归属于宁乡(宁乡古称新康县)县,现属宁乡县沩山镇所辖。可见自古以来沩水亦即宁乡一郡之母亲河也。
甲申初伏,我自星城始,在宁乡政协诸友陪同下,出宁乡县城,经宁横公路,西行八九十里,先瞻仰德远(张浚)、南轩(张拭)父子墓,再入巷子口镇,海拔盘旋900余米,及至密印寺。
密印寺即沩山禅之发祥地也,古为道场。其名之所以谓密印者,即取“密传禅道,以心相印”之佛义也。其寺自灵佑禅师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入沩,至宪宗元和年(807年)始建,传承一百四五十代,历经千余年矣。其间尽管岁月沧桑,白云苍狗,几度兴废,然而至今禅法不改、寺庙巍峨尤存。
走进山门,即见有联所示“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短短一联即告诉人们:沩山禅发韧于衡岳,衣钵传弘于仰山。仰山者,地名也,即古袁州(今江西宜春地区)的仰山。仰山之禅乃是灵佑禅师之二传弟子慧寂禅师所播,故佛史合二禅谓沩仰宗。由此,沩仰禅始为南宗重要之一脉也。
密印寺殿三进,主殿寺壁有镀金佛像12182尊,皆栩栩如生,“文革,毁去一部分,现虽已复塑如前,但今古分明,大有“今不如古”的艺术差别。寺院之侧有灵佑祖师所植银杏一株,盘根错节,绿荫如盖,历经千年而犹盛,虽说而今“禅师不知何处去”,却仍有“古杏依旧笑春风”的睹物思人之感!
禅寺所在地现已发展成为了一个小小山镇,四周峰峦迭起,群山如黛;镇中店铺次第,热闹熙攘。沩山茶乃镇上名产,女店主系宁乡县政协委员,见同仁造访乃捣擂茶待之,热情所至,足见佛地禅风古俗之尚存。
沩山之地多名人,且多有禅缘。唐代著名诗僧齐已出生其地,自号“衡岳沙弥”,存诗900余首,存诗之量位列全唐诗人之五。唐兵部侍郎裴休虽原籍河南,在其节制潭州(长沙古称)时亦礼佛沩山,晚年剃度出家,圆寂后葬于沩山之阳。南宋状元易祓故籍山之阴巷子口人,地道土著沩山之子也。南宋爱国将领、著名理学家张浚虽故籍四川绵竹,但湖南亦是他的第二故乡,生前嘱子死后愿葬衡山之下,其子张拭扶柩落厝于沩水之滨,葬于沩山官山之麓,三四年后拭逝,亦伴葬于其父之侧。沩山还是明代神童、拔贡、翰林院检讨、著名散文家陶汝鼐的故乡,晚年陶公辞归故里,入住密印禅寺剃度为僧,为沩山留有许多碑文游记。
沩山之地多景色。衡山、雪峰山余脉皆逶逶而来,黄材水库凭临而建,集沩山之水,灌膏腴之田,更是一番佛水仙山,灵气盎然!予之一日寻谒,登临佛界,回归自然,净化心灵,宠辱皆忘,流连忘返,享受无穷也,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