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1 三解脱门 二 无相(无想)解脱门


2014/9/4    热度:388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1 三解脱门 二 无相(无想)解脱门

 

  “二、〔无相(无想)解脱门〕

  如能了达五蕴本空,就得解脱。但如果观五蕴本空,而观慧中还存有空想(空的意象),就应进修无想解脱门。”

  当体证到空无自性时,还执着在这个空上,以为有一个实在的空相或空性,这叫空的意象(空想)。那就要进一步再去破这个执著:

  “如实观察,要在正定中,止观双运,才能深入。”

  这就比较辛苦,必须要有基本禅定的功夫,如果心还没有进入那种不取着安住的定境,要去观察是不容易的。所以,要进入无相(无想)解脱门,要进一步与定相应,才能止观双运而进一步深入。外面有境界是相,然而对空的体证认为是实在的,也是一种相,属于心灵上的空相,一般人比较疏忽,不了解。尤其是修禅定功夫的,包括进入光明清净中,那个光明也是一种心灵的相。所以要真正体会无相或无想,确实要再进一步才能了解。这里讲的止观双运,先让心安住下来,把心缘在一个所缘地方,让它专心,散乱心慢慢就止息了,这是止(修定)。在止的过程中,心逐渐安住,起观就比较明显,所以修行离不开止观双运。

  不过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认为戒定慧是一种次第:止是修定,定了以后,以定心来观照开发智能。然而,还有另外的一种观念:八正道第一以正见为导,菩萨的六度也是以般若为导,为什么要以正见般若为导而不说正定禅定为导?一般人认为定中才能开发智能,到底是先定还是先慧?其实定慧应该是相依相缘的,真正的慧不是狂慧,必然与定相应;而真正的定才能启发智能。所以,我的看法是确以慧为导。比如说现在听法熏习过程中,开发的是闻思修的闻慧,对这个法慢慢了解,心攀缘就少了;在进入正思惟时,理解力很强而能透彻这个法时,心就更安定了。所以八正道第一是正见,接着是正思惟,正思惟相应,明白了,我们的身口意造作逐渐就与正见相应,起心动念就越来越如法,与明(正见)相应了,身心扰动颠倒的条件就慢慢减少了,最后才产生正定。这个正定从哪里来?是从正见到正思惟,再到身口意的调整,内心扰动的条件逐渐没有了,心自然就沉淀下来安住了。这个过程是由首要的正见到正思惟,到身口意的正业、正命、正念而慢慢产生正定。这里讲的正定不是用什么方法修得使心灵不动的那个定,而是由上述的过程导致扰动颠倒执取的条件没有了,心自然就安住了,所以正慧是由正见而启发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以般若为导的,所以导师就讲般若是最前的,也是最后的。最开始就需要般若的慧,最后完成的还是般若的慧。

  我不是认为修定不好,而是说不一定非要用四禅八定的定,因为正定应该是与正见相应的。经过正思惟、正业、正命、正念而产生内在不扰动的条件,这样产生的安住安定才是正定。一般人认为我们的心会攀缘执着,那就修定,让心离开外面的攀缘和执着,这样能使心暂时安住。但不能根本解决,犹如石头压草一样,只是使自己的意念暂时不起。但是出定后依然如故,因为内在的条件没有改变。所以必须与般若正见相应的定才是真正的禅定即正定。因此我个人很重视正见的建立,没有正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能,用石头压草的禅定并不能启发智能。所有的外道四禅八定功夫都很好,为何不能开悟解脱?我个人的看法是:真正的定是由智能正知见而建立,反倒不是四禅八定来建立的。

  “我们的一切知见,不离六根、六境、六识。六根所取的境相(六境),是色、声、香、味、触、法;而现起的境相,就是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

  透过我们的六个门户(六根)与外在的六尘(境相)接触,也就是起想(相和想是相通的)。比如我们现在意想起某一件事,那个相就在心上浮现,其实由想就会“看”到相样,有想就有相,没有想就没有相,注意听,要明白想与相的关系。

  “现在如实观色等一切境相,如三灾起一样,一切归于灭尽。一切境相灭尽,那观心中的一切法(有)想,也就不起。法想所摄的空想,也不再现起,那就入无想解脱门。”

  风火水等灾难会毁灭一切,甚或宇宙的毁灭,从这里体会到外在一切的缘起如幻性。我们在心中起境想是由于执着在色声香味触法的实在性。如果知道一切色等相都像起了三灾一样,最后都要灭尽的,心中就不会执着那个相的实在了。看看灵骨塔里面灵骨的瓮子,那不都是灭相吗?如实去观察每一个人,最后一定会死了变成骨灰,这是事实,没有一法不归于灭!从这个角度来看,看到外面的境界也只是暂时如幻的缘起而已,还会当做它是实在永恒不变的吗?一切都归于灭尽。同样,我们心中执着的一切外相,也是必归于灭的,当实在感的执着不现前时,你想的心也就不起了。

  明白了相与想的关系,如果认为一切法空,但还有空的意念在,这个意念就是想(想就是相),执着在空相(空想)还是不彻底的,就要修无想或者无相解脱门。

  “一切想不起,所以知见清净——不起虚妄知见,而得清净的法眼。”

  了达一切法的实相叫法眼。明白一切法无自性空,而且连空想空相都不执着,空亦复空,就能体会无相(无想)。顺带提一个重点:如果今天修的不是无相解脱门,就会执着在有一个境界:我身心清净,非常光明,看到什么世界很漂亮。其实那还是心相(心有想),注意听!所以无相是不执着一切的相,包括空相都不执着,这才能解脱。如果修禅定觉得身体很喜乐舒服快乐,那还是有相,有想就不会断,不能解脱。所以对一切的境界都绝对不能执着。各位注意,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尤其是修禅定念佛,念到一心的,会产生很多的感应——所谓现象境界。如果还执着在这里,以为修得有德行有境界了,那根本就没有破相(想)。到一切相不起,一切法不着,那才是真正的清净。大家要注意:不要被一些境界现象感应所迷惑,执着在那里以为境界很高,那还是执著在相上。

  “内心的贪瞋痴,是依六尘境相而起。得了无想解脱,贪瞋痴也就无所依而灭尽。这样,外离六尘想,所以不起我所见;内离三毒,故不起我见。我见我所见不起,一切执见也就无所依而不起了。这就到了截断生死根本━我见我所见,到大解脱的境地。”

  这就是正确的因缘。我们被外在的六尘境相所迷惑而染着,所以会贪瞋痴造业。既然贪瞋痴是依外在的六尘境界而起,现在证入无想(无相),依境相而起的贪瞋痴就无所依止而灭尽。这样外离六尘想(相),不起我所见(身心执着外面境相是我所见);又内离贪瞋痴三毒,不起我见。我见我所见都不起,一切的执见也就无所依而不起了。

  佛法讲的破我和我所,“我”见是内在的贪瞋痴三毒,“我所”是外在的境相。内外的执着都无所依止了,就截断了生死根本——我见我所见,到大解脱的境地。从无相解脱门更深一层了解《杂阿含经》讲的一定要体证无我无我所才能解脱涅槃。“我见”是从我们内在的身心起的执着,返观身心的内在而体会无常、苦、无我,就可以不起贪瞋痴我见;同时,外在的境相也体证到它的非实,所以也不执着了。内无实在的“我”,外无实在的“我所”——无我无我所,这样就破除了生死的根本,才能真正大解脱。但真正要体会无我是很不容易的,只要“我”还有一点点存在,我所就破除不了。注意!有我,才有我所;没有我,哪来的我所(我的)?外面的一切境界——“我的”国家社会、家庭财产、妻子儿女等,因为有了我才引生我的,根本还在我。破了我见,我的(我所见)就不存在了,所以真正的解脱是在破除我与我所,其中最主要还是在我见的破除,我执破了就不再执着有我所,因为我所是由我而引生的。

-----------------------------------------------------------------------------------------------------------------

更多体方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布施,这里头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财里面有内财,有外财。什么是外财?身外之物是外财。用我自己的身体劳力、智慧,为大家服务,这属于内财。外财要布施,内财也要布施。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