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方法师:善哉沙门 必得解脱


2014/9/4    热度:224   

体方法师:善哉沙门 必得解脱

 

  好我们继续,现在讲第1175经下册第9页,这是这个解脱主题最后的一经,一个解脱者的心境是怎么样,这一经也很奇特,我们来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尊者僧迦蓝,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彼僧迦蓝比丘,有本二在舍卫国中。闻僧迦蓝比丘,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闻已,着好衣服,庄严华璎,抱其儿,来诣祇洹,”本二就是他俗家时候的妻子,这位僧迦蓝出家以后,过游行的生活到了给孤独园,那么他过去的妻子听到这样的消息,就穿了很漂亮的衣服,很庄严、很华丽,然后来看这位僧迦蓝,希望用他的儿子来挽回他的心,这一经也很精彩。

  “至僧迦蓝比丘房前,”就抱着这个孩子来到他住的房前,“尔时、尊者僧迦蓝出房,露地经行,时彼本二来到其前,作是言:”僧迦蓝在经行的时候,她就来见他,然后跟他说:“此儿幼小,汝舍出家,谁当养活?”那可见呢,这个僧迦蓝出家的时候,这个孩子大概是刚出生不久,如果我们现在来谈应该是新婚,生了孩子不久他就出家了,那么他俗家的妻子就对他讲:‘你看你的孩子这么小,你放下来出家去,谁来养活他呢?’依我们世俗角度来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今天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妻子,而且又生了孩子,他就跑去出家了,那么可能经济上还不是很安定,生活不是无虑的。尤其是在这一种状态下去出家的话,那以现在来看那是很严重的问题。

  “时僧迦蓝比丘不共语。”那么僧迦蓝比丘是如何应对的呢?他不回答,也就是不理睬的意思,“如是再三,亦不共语,”不管他这个妻子怎么讲,再三的说他都不回答、默默的,“时彼本二作如是言,”他的妻子看到他这样子,用这个方法没有用,于是她另外一个办法就来啦,怎么讲呢,“我再三告,不与我语,”我再三和你讲,你都不跟我说话,“不见顾视,”连看都不看我,“我今置儿着经行道头而去”把那个孩子丢在他行脚的地方就走了。我再三的跟你讲,你不理我,连看都不看一下,那我今天就把你儿子丢在这里。“告言:‘沙门!此是汝子,’”怎么跟他讲呢?这是你的儿子,“汝自养活,我今舍去,”你不养我也不养,那我就把孩子丢在这里让你养,我就要走啦,她把孩子丢在地上就走了。“尊者僧迦蓝亦不顾视其子。”这个僧迦蓝依然看也不看,他还是不看那个孩子。厉害喔,要是我,我看我没有办法了。(师父笑)

  “彼本二复言:是沙门今于此儿都不顾视,彼必得仙人难得之处。”他俗家的妻子其实没有走,她在旁边偷看,看到把他的儿子丢在地上后,他还是连看也不看,还是如如不动,这时候她心里就想:亲生儿子都可以不看,为什么会这样子?一定得到了什么法,一定有个入处,非常难得的入处,一定有所得的意思,不然不可能这样子的。仙人——他们过去的讲法就是有成就的人、大师。

  以我们世俗的、凡俗的心来讲不可能这样子的,人啊,都有情感,何况是自己生的孩子呢,丢在地上连看都不看一眼,这个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如果今天是在这个社会上这样,一定会被毁谤的,而且一定会被告的。那过去的时代跟现在当然是不一样喔。那个时候的风气,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跟现在当然是不一样,但是我们同样的这种心境,内心的体会、感受应该是一样的,都是人嘛!得法是得什么法?知法入法是知什么法、入什么法?得受用是得到什么受用?

  “善哉沙门,必得解脱。”她的态度反而是赞叹的,为什么呢?她知道过去的丈夫难得,他能今天这样子的,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一定是有所得。他能够到这一点,她赞叹他善哉沙门,他反而尊敬,必得解脱,他一定会解脱的,她反而肯定他啦,那这个妻子应该也很有智慧,她是只是用儿子作为手段,她试了的结果,看到这样的现象,她心里也赞叹,这一经很精彩喔。“情愿不遂 抱子而去,”看到自己的心愿已无法达成;就抱着孩子走了。

  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

  “尔时、世尊入昼正受,以天耳过人之耳,闻尊者僧迦蓝本二所说,即说偈言:”佛陀以天耳听到,他就说这个偈语:“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于世间和合,解脱不染着,”这个偈语很重要,把他划起来。不管什么现象现前,不管什么因缘现前,这个现前叫来者。不管什么因缘现在眼前的时候,你不要有什么执着,以为是实有而起欢喜了;一切现象消灭的时候,不用忧戚、不用烦恼;也知道真相,来没有什么好欢喜的,去也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于世间和合,解脱不染着,”知道一切万法的和合相、缘起相,了解了就解脱了、不执着了、不染着了。来没有什么好欢喜的,也就是现象现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好执着欢喜,以为有所得的。当因缘消散的时候,就是去,也没有什么可以烦恼、忧愁的,为什么?和合故嘛、无常故嘛、非实故嘛,明白了你就解脱、不执着。就不会被他绑着了。

  “我说彼比丘,为真婆罗门。”他赞叹这一位比丘,今天他境界现前了,来没有什么欢喜,去他也没有什么苦恼,真的达到了如如不动、自在!因为他了解法的实相、真相,不再被迷惑染着了,真的能达到这样子的人呢,才是真正的婆罗门,也就是我们讲的一个解脱者!

  “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不染亦无忧,二心俱寂静,我说是比丘,是真婆罗门”看过这个偈语,再回想我们今天所谈的法、所学的法、所听的法,重点其实都是一致的,都一样的。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解脱,那什么是解脱?这个地方就已经一一地在显现。

  我们在谈解脱,如何解脱?解脱于什么?一切法,只要我们执着有自性、执着是实有的,你一定染着,一定住在那边。他一变动,你一定起苦恼、起颠倒:一现前你就会执着,一消失你就痛苦,就是这样子。所谓的来去、有无、生灭、断常,不都是在讲这个吗?

  二心俱寂静在谈什么?什么是二心:有无、生灭、来去,当不再随他执着颠倒了,叫做二心俱寂静,那么这样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罗门,也是真解脱者。于一切法不染不着不动心,来去俱不担忧执着,这个就是解脱境界。

-----------------------------------------------------------------------------------------------------------------

更多体方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是一个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举止一定非常安详,不会浮躁。凡是浮躁的人,成就都会很有限。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