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48.问曰:何以不但说亲近善知识,而说是种种因缘?
2014/9/4   热度:181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48.问曰:何以不但说亲近善知识,而说是种种因缘? 148.问曰:何以不但说亲近善知识,而说是种种因缘? 答曰:有人既得善知识,不得其意,反成仇隙而堕地狱,更相谤毁故。唯佛一人无有过失,余人谁能无者?弟子见师之过,若实、若虚,其心自坏,不复能得法利。是故空中声教,若见师过,莫起嫌恨!汝应作是念:我先世福德不具足故,不得值佛,今值是杂行师,我不应念其过失,而自妨失般若!师之过失,不著于我,我但从师受般若波罗蜜法。如狗皮囊盛好宝物,不应以囊故而弃其宝;如罪人执烛照道,不可以人罪故,不受其明,自坠沟壑。又如遣小人导道,不可以小人故,不随其语。如是等因缘,不应远离於师。师若实有罪,尚不应离,何况此中魔作因缘,令说法者有深妙五欲!令弟子不染著法,说法者以方便故现受。方便者,所谓欲令众生种福德因缘,亦为同事摄众生故。复有诸菩萨通达诸法实相故,无所障碍,无有过罪;虽作过罪,亦无所妨。如人年壮力盛,腹中大热,虽食不适饮食,不能生病。又如有好药,虽被恶毒,不能为害。如是等因缘故,汝于师所,莫起嫌恨而自失般若!如经中说。复有说法者持戒清净,离于五欲,多知多识,有好名闻,威德尊重,弟子受宿世罪故,今为小人,师不轻我,我自无福,不能得道;又我于师所,应破骄慢以求法利,有如是等种种诸师,菩萨为求般若波罗蜜故,但一心恭敬,不应念其长短。若能如是忍辱,于师一心不起增减者,汝于师所尽得妙法,如完牢之器,所受不漏。 【大正藏】第25册{大智度论卷九十六}页733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一定要学佛。佛是怎么教导我们?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完全是以平等心,完全是以慈悲心,一定没有差别。对于一切人,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够包容,要能够“和颜爱语”,这非常非常重要。化解内心对人事物的对立与冲突,我们的身心就会协调、安康。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有涵养;越是有道德的人,越能够包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人不是圣贤,免不了有过失。对于人的过失要能够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这非常非常重要!人与人过去生中是有怨来的,“包容”可以把“怨恨”化解掉。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要学会“以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以包容自己的心包容别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