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中国禅的演变


2014/9/3    热度:402   

五代两宋中国禅的演变
  沈诗醒
  中国禅宗,创自中唐慧能,盛行于五代两宋。慧能门下,得悟证的传法之人,除了书有记载的四十多位以外,主要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永嘉玄觉、南阳慧忠等。继续各自继承了慧能的宗风,并加以发扬,很快形成了新的禅风。
  如荷泽神会,著《南宗定是非论》、《显宗记》,楷定南宗是非。永嘉玄觉著《证道歌》、《禅宗悟修圆旨》,由浅入深,倡天台、禅宗融合说。南阳慧忠,创圆相默顿悟法,主张“禅即教”,语要有二二唤待者”、“无情说法”等。
  而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二系,犹以门庭之盛,灯焰相续为上,不久便演成了五家七派。一变慧能开创的中国禅宗,为非:不”(心传)非“教”二臼教),又似宗似教的新禅派。真所谓:“大道无门,干差有路”,“以门入者,不是家珍”。
  且看南岳怀让至百丈怀海以下,率先出现的有鸿仰宗(此宗为宗派之宗,非禅宗之宗),其次有临济宗;青原行思至石头希迁以下,出现的则有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最后出现的,是临济门下分化出来的杨歧、黄龙两个支派。他们别调自弹,各唱己曲,以至乎五代两宋之际,盛极一时。
  现在,就其各家风格,指出一二,以便纵观横察继续在中国禅史中的变化行迹。
  一、密密潜行泻仰宗
  冯仰宗,由灵祐和继承弟子慧寂开创。
  灵祐,福州长溪人,俗姓赵。从百丈怀海处得法后,初至湖南鸿山,木食涧饮,逾十余载,方得江西仰山慧寂为传人。遂师徒两共振其道,举扬家风,各方学人皆称其为湿仰宗。
  他们两人,觞山以“镜智”为宗要,而出二二种生”,即“想生、相生、流注生。”《楞严经》云:“想生、相生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迷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正知凳。想生即能思之心杂乱,相生即所思之境历然,效细流注,俱为尘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
  后有僧问石佛忠禅师:“如何是想生?”忠云:“兔子望月。”问:“如何是相生?”忠云:“山河大地。”问:“如何是流注生?”忠云:“无间断。”
  石佛有颂曰:“密密潜行世奠知,个中已是涉多歧。如灯焰焰空纷扰,急急归来早是退。”此乃“想生”。
  “法不孤起伏境生,纤毫未尽速峥嵘。回光一擎使归去,幽乌忽闻双眼明。一此乃“相生”。
  “尘尘声色了无穷,不离如今日用中。金锁玄闻轻掣断,故乡蹄去疾如风。一此乃“流注生。”
  仰山以默照为宗要,而出“九十七个圆相”。圆相之作,始于南阳忠国师,传耽源。耽源承谶记传给仰山,遂为沩仰宗风之一。此默照禅有六种含义,一圆相,二暗机,三义海,四字海、五意语、六默语。
  耽源一日上堂,仰山出众作此O相,以手托起作呈势,却又手立。源以两手交,作拳示之。仰进前三步,作女人拜。源点头。仰便礼拜。此乃圆相所自起也。
  仰山得传耽源九十七圆相顿悟法后,有曰:“诸佛密印岂容言乎!”又曰:“我于耽源处得体,沩山处得用。谓之父子投机。”
  圆相,实际上是以圆形为本的种种符号。在参禅问答的过程中,它被用作无可表示的表示,不加言语的默语。所以有这些圆相,是为勘辨端的。比如或画此牛相,乃纵意。或画此佛相,乃夺意。或画此人相,乃肯意。或画此〇相,乃许他人相见意。或画相,或点破或划破,或掷却或提起,皆是时节因缘。因此,才有圆相,便有宾主、生杀、纵夺、机关、眼目、隐颢、权实等作用。真是入尘垂手,或闲暇师资辨难,互换机锋,贵圆当人,大用现前者矣。
  如一日有梵僧来参,仰山于地上画此〇相示之,僧进前作〇相对之,复以脚抹却。山展两手。僧拂袖便去。又仰山闭目坐次,有僧潜来身边立,山开目见之,遂于地上画水相,顾视示其僧,僧无对。
  由此可见,沩仰门庭,主宗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想吃饭,我便与羹;你要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沩山一日普请茶次,谓仰山曰:“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山撼茶树。沩山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曰:“未审和尚如何?”师良久。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漏山云:“放汝三十棒。”
  从知沩仰家风,举缘即用,忘机得体。正如同:“月荡潭无影,云生山有衣。”
  二、料拣照用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漏仰之后由义玄创立;义玄,曹州南华人,俗姓邢。他自幼聪敏颖异,长以孝悌闻名,后来落发受具戒,居住讲肆,潜心精究毗尼、博赜经论而叹曰:“此济世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随后更衣游方,首参黄蘖,次谒大愚。得法之后,继导抵河北镇州城东南隅,临滹滨河侧,于一小院中主持。他在举扬黄蘖禅法同时,亦唱自己家风,因而形成一派,并以地名临济为宗名。
  临济门庭,主宗大机大用,因有“四料拣”、“三句”、“三玄三要”、“四唱”、“四宾主”、“四照用”等方便机巧接引学人。
  “四料拣”即“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如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临济云:“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发发白如丝。”间:“如何是夺境不夺人?二石:“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问:“如何是人境俱夺?”云:“并汾绝信,独处一方”。间:“如何是人境俱不夺?”云:“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三句”,即“心清净是真佛,心光明是真法,处处无碍净光是真道。”此三即为一,皆空而无实有。如果要真正成为一个道人,那么当悟真空不空,假有非有,念念心不间断。
  “三玄三要”,“释尊光射阿谁肩?”为第”玄;“孤轮众象攒”,为第二玄;“泣向枯桑泪涟涟”为第三玄。“最好精粗照”为第一要;“闪烁乾坤光晃耀”为第二要;“夹路青松老”为第三要。对此,汾阳颂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垂阳九日菊花新。”
  “四喝”,即“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如寂音尊者颂曰:“金刚五剑,靓露堂堂;才涉唇吻,即犯锋芒。踞地师子,本无窠臼;顾伫停机,即成渗漏。探竿影草,不入阴界;一点不来,贼身自败。有时一喝,不作喝用;佛法大有,只是牙痛。”
  “四宾主”,即宾于主境上窥境,为“宾看主”;主于宾问处强夺,为“主看宾”;还将得悟来抛却,为“主看主”;不辨知障再安枷,为“宾看宾”。
  “四照用”,即“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主立宾,合水和泥,广机接物。”
  可见临济家风,乃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枪外提持。卷舒擒纵,杀活自在。恰似“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
  三、论正兼带曹洞宗
  曹洞宗,由良价及其弟子本寂开创。
  良价生于浙江会稽,俗姓俞。幼诵《心经》忽而有省,于是礼五泄山默禅师,受其披剃。继从云岩昙成禅师处得法后,初往瑞州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稠林,妙叶该通。截异端之穿凿,晚得曹山本寂。本寂深闱的旨,妙唱嘉猷,道厶口“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故诸方宗匠,共推尊之日曹洞宗。(别有一释,则以慧能所居曹溪,良师所居洞山,因而取“曹”、“洞”两字为宗名的。)
  曹洞门庭,主宗“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洞山有“功勋五位”,即“向、奉、功、共功、功功。”如有僧问师:“如何是向?”师曰:“吃饭时作么生?一又云:“得力须忘饱,体粮更不饥。”间:“如何是奉?”师曰:“背时作么生?一又曰:“只知朱紫贵,辜负本来人。一问:“如何是功?”师曰:“放下锄头时作么生?”又日“撒手端然坐、白云深处闲。如何是共功?”师曰:“不得色。”又曰:“素粉难沉迹,长不久居。”问:“如何是功功?”师曰:“不共一又曰:“混然无讳处,此外更何求?”
  曹山有“五位君臣”,正位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是色界,有万千形象。偏中正,舍事入理。正中来,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所以说:“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详审辨明。”推而至乎“君臣一,即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合道,是兼带语。
  时有僧出问:“如何是君?”曹山云:“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云:“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云:“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问:“如何是君枧臣?”云:“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问:“如何是君臣合道?”云:“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曾山因有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其将真际染顽空。妙明体画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敖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歧路,无事无身落始终。一
  对于“功勋五位”和“君臣五位”,曹洞非但有理论,而且还配有图解。在此基础上,曹山另辟二二种堕”(堕作“自在”解)。总说:“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是类堕),二者不断声色(是随堕),三者不受食(是尊贵堕)。”洞山秘线“三种渗漏”,即:“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妙在转位也。二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三二语渗漏,体妙失宗机,味终始浊智。”
  大约曹洞家风,不过体用偏正宾主,以明向上一路。真可谓:“佛祖未生空劫外,正偏不落有无机。”
  四、语不饶舌云门宗
  云门宗,为文偃创立。
  文偃,浙江嘉兴人,俗姓张。出家受戒,云游四方。初参睦州陈尊宿,发明心要。后谒雪峰存襻师,再蒙印可。此后,由灵树迁至广东云门山光泰寺,在那里弘扬家风,天下学者,望风而至,因号云门宗。
  云门宗,旨在“涵著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三句。所谓“涵盖乾坤”,即“目机铢两,不涉万绿。一此理一通,便能“一镞破三关”。如普安曰:“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现,头头总不伤。”此乃第一句颂;“山由积岩来,一一尽尘埃。更拟论玄妙,冰消瓦解摧。”此乃第二句颂;“辨口利词问,高低总不亏。还如应病药,诊候在临时。”此乃第三句颂。
  那么如何来看待这“三句”呢?请看禅师们的一问多答。有问:“如何是涵盖乾坤的?”
  一答:“日出东方夜落西。”一答:“海晏河清”一答:“合”。一答:“大地黑漫漫。”一答:“普天匝地。二答:“海底红尘起。”一答:“只闻风击响,知是几千竿。”
  有问:“如何是截断众流句?”
  一答:“铁蛇横古路。”一答“水泄不通。”一答:“窄。”一答:“不通凡圣。”一答:“泊合放过。”一答:“横身三界外。”一答:“昨日寒风起,今朝括地霜。”
  有问:“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一答:“船子下扬州。”一答:“波斯吒落水。”一答:“阀”。一答:“要道便道。”一答:“有问有答。”一答:“此去西天十万八千”。一答:“春煦阳和花织地,满林初啭野莺声。”
  这一间多答,要言不烦,无非教人们懂得任运随缘,不向外求;返归自然,彻见本性,在凡处圣,同光和尘。因而,云门常用一字之答,接引参禅者。
  如有僧间师:“如何是云门剑?”师云:“祖”,问:“如何是玄中的?一师云:“祝,”问:“如何是吹毛剑?”师云:“骼,”又云:“胔”。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一普”。间:“三身中那身说法?”师云:“要一。问:“如何是啐啄之机?”师云:“响。”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甚处忏悔?”师云:“露一。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师。”问:“灵树一默处,如何上碑?一师云:“师。”间:“久雨不时如何?”师云:“箭,”问:“凿壁偷光时如何?”师云:“恰。”间:“承古有言,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未审二祖是了是未了?”师云:“确”。
  此“一字关”,简洁明快,语不饶舌,超脱意言,不留情见,最是紧要则里,若在字眼上费功夫,那必将:“是机是对对机迷,辟机机远远机栖。夕日日中谁有挂?因底底事隔情迷。”所以有“云门宗风,孤危尊峻,人难凑泊。非上上根,孰能窥其仿佛哉?”之语。
  然详察云门襻法,虽有截流之机,却无随波之意。一字统法,万理归一,真所谓:。拐杖子踍跳上天,盏子里诸佛说法。
  五、剔除情解法眼宗
  法眼宗,由文益开创。
  文益,浙江余杭人,俗姓鲁。七岁落发,弱龄受具足戒。于漳州琛禅师处得法,遂礼四方讲肆,究佛典微旨。律匠希觉师,目睹叹曰:“子乃我们中法器,游夏后来参。”益参希觉师后,初往抚州崇寿寺,再往建康清凉院,大振雪峰、玄沙之道。因南唐李璟重师之道,迎清住升州报恩寺,益便举迁。文益亦寂后,李后主赐号“法眼禅师”故有“法眼宗”之称。
  法眼门庭,主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采用《华严》六相,即:“成、坏、向、异、总、别”种种方便,来接引人。
  如“三界唯心”,颂曰:“三界唯心万法证,盘镮钗钏一同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岸黄鹧空好音。”
  “万法唯识”、颂曰:“不曾出世立功勋,万圃分明草木春。野老不知尧舜力,冬冬打鼓祭江神。”
  又二八相义颂”为:“华严六相羲,同中遭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羲。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宇,万象明明无理事。”
  他们以前锋相拐,句意合机,始则如如行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著重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
  如机缘所示,僧问:“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和尚如何为人师?”师曰:“汝到诸方,更问一遍,”问:“恁么则绝于言句去也?”师曰:“梦里惺惺。”问:“鲈桌俱停,如何得到彼岸?”师曰:“庆汝乎生。”问:“如何是三种病(贪、嗔、痴)人?一师曰:“恰问著。”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此间不弱,”问:“如何是六相?”师曰:“即汝是。”问:“如何是方便?”师曰:“此间甚当。”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也?”师曰:“终不向汝道。”间:“为甚么不向某甲道?”师曰:“恐汝不会,”问:“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如何是一花开五叶?”师曰:“日出月明,”问:“如何是结果自然成?”师曰:“天地皎然”。问:“如何是无忧佛?”师曰:“愁刹人。”
  又问:“一切山河大地从何而起?”师曰:“此间从何而来?”问:“如何是敷起底心?”师曰:“争讳得。”问:“如何是沙门眼?”师曰:“黑如漆。”问:“绝消息时如何?”师曰:“谢指示。”问:“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师曰:“汝唤什么作物?”曰:“恁么则同如来也。”师曰:“莫作野干鸣,”问:“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花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师曰:“大家见。”
  又上座问曰:“恁么则大干同一真性也?”师曰:“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问:二八根俱泯,为甚么理事不明?”师曰:“何处不明?”曰:“恁么则理事俱如也。”师曰:“前言何在?”
  可见拨万象不拨万象,言前便独露全身。有然头没有然头,句里已暗传自己。心空法了,情尽见除,正如眼文益自己所说:“大凡言句,应须绝渗漏始得。”所以法眼家风,有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重,以明前路的教化。以至风柯月诸,真心显露;自古至今,自然现成。真是:“人情尽处难留迹,家破从教四壁空。”
  六、杨歧捷“钱”黄笼“关”
  溽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经五代至南宋,法脉相继衰微,唯有临济宗,从义玄下传数代到楚圆慈明。慈明住石霜崇胜寺行化,其门下有方会在江西袁州杨歧山传临济法统,重一切现成。并兼具临济、云门两家之长,而开杨歧派。
  方会,江西宜春人,俗姓冷。少年时非常机敏,长大后虽不事笔砚,却得经商课之最。但因不善于尘职,于某夜遁入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出家。每阅经典,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曾随侍慈明迁徙石霜。方会于慈明处得悟后,辞归九峰,被道俗迎居杨歧次迁云盖。受请日,杨歧拈法衣示众曰:“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还知么?筠阳九岫,萍实杨歧。”遂升座。
  时有僧出,师曰:“渔翁未掷钓,跃鳞冲浪来。”僧便喝。师曰:“不信,道。”僧拊掌归众。师曰:“消得龙王多少风。”
  有老僧问:“师唱谁家曲,家风嗣阿谁?”师曰:“有马骑马,无马步行。”老僧曰:“少年长老,足有机筹。”师曰:“念汝年老,放汝三十棒。”
  有僧问:“如何是佛?”师曰:“三脚驴子弄蹄行。”曰:“莫柢这便是么?”师曰:“湖南长老。”
  杨歧又曰:“更有问话者么?试出来相见。杨歧今日性命,在汝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曰:“为什么如此?”师曰:“大丈夫儿,须是当众抉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葫芦相似。当众引验,莫便面赤。有么?有么?出来抉择看。如无,杨歧今日失利。”师便下座。
  杨歧主张“身心清争,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因此他问众:“还知杨歧老人落处么?”自答:“河里失钱河里拢。匡垣一个“拢”字,便是嬷回自性,还他个本来清净。正如他自己所说:“景色乍晴,物情舒泰。举步也千身弥勒,动用也随处释迦,文殊普贤总在这里。众中有人受人护底,便道杨歧和夫耀面。然虽如此,布袋襄盛锥子。”又云:“雪!雪!处处光辉明皎洁,黄河冻锁绝纤流。赫日光中须进裂。须进裂,那吒顶上吃蒺藜,金刚脚下流出血。”真可谓一悟百通。
  慧南,同为临济传人,因于江西隆兴黄龙山举唱家风,而被称为黄龙派。
  慧南,信州人,俗姓章。曾依泐潭处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峰悦禅师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觉启发而投至石霜楚圆慈明禅师门下。始不契,被慈明骂。慧南曰:“骂岂慈悲法施邪?”明曰:“你作骂会那!”慧南于言下大悟。作颂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有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呈慈明,明颔之。后慧南于同安开法门。
  初受请日,女潭遣僧来审,师提唱之语有曰:“智海无性,因觉妄而成凡。觉妄之虚,即凡心而见佛。便尔休去,将谓同安无折合,随汝颠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僧归,举似澄,澄不悦。从此,泐潭与慧南旧好绝矣。
  有僧问:“侬家自有同风事,如何是同风事?”师良久。僧曰:“恁么则起动和尚去也。”师曰:“灵利人难得。”僧礼拜。
  慧南示众曰:“江南之地,春寒秋热,近日已来滴水滴冻。”僧间:“滴水滴冻时如何?”师曰:“未是衲僧分上事。”问:“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滴水滴冻。”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什么百鸟街花献?”师曰:“钉根桑树,凋角水牛。”曰:“见后为么不街花?”师曰:“昆无档,挎无口。”问:“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未审过在甚么处?”师曰:“一字入公门,九牛车不出。”曰:“学人未晓,乞师方便。”师曰:“大庾呛头,笑却成哭。”问:“一不去,二不住,请师道。”师曰:“高祖殿前樊呛怒。”曰:“恁么则今日得遇和尚也。”师曰:“仰面看天不见天。”问:“德山棒,临济喝,直至如今,少人拈摄,请师拈摄。”师曰:“千钧之弩,不为鼠而发机。”曰:“作家宗师,今朝有在。”师便喝,僧礼拜。师曰:“五湖衲子,一钖禅人,未到同安,不妨疑著”。
  慧南主张,不论是衲僧,行脚,或寻常茶饭或坐镇道场,都该向和泥合水处,认取本来面目。因而设“黄龙三关”,教学人“罢拈三尺钊,休弄一张弓。”使学人触机即悟,不至死煞句下。
  其“三关”为“尘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隆庆闲禅师曾对此三问答以一“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觉饥。”二“月下弄琵琶。”三“鹭鸾立雪非同色。”慧南说:“已过关者,掉臂迳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过关者。”
  因此,他认为,有个入路,还须出路。“登山须到顶,人海须到底。登山不到顶,不知宇宙之宽广;入不到底,不知沧溟之浅深。”既知宽广,又知浅深,方能“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须弥山。”所以黄车家风,真可谓:“心王不妄动,六国一时通。”(以上行文参阅《人天眼目》《五灯会元》及禅学研究论著等。
  七、“沿流不止间如何”
  综上五家七派,虽然风格迥异,但却同宗慧能,源出一脉。只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机锋接引方法上多下功夫,诸如通过“默照禅”、“看话禅”、“绕路说法禅”等,配以踢打棒喝各种动作,来达到参究顿悟的目的,似不免有崇本息本,“教”、“宗”不分之嫌。不过无论是“参话头”、“打闷棍”,还是“对机锋”、“了公案÷…:以其激发学人趣入觉悟境地的密作用来说,毕竟对当时社会,产生过不容抹杀的影响。其影响之大,远非本文所能包容。
  总而言之,禅门大抵经历了禅学、禅宗、禅教这三个阶段,而源于达摩所传释迦的“如来清净禅”,经道生,牛头的催化作用萌发起来的中国禅宗,到六祖慧能,这才臻于完善,形成了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主流。它直接渗入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打破了自魏晋六朝至随唐以下,哲学思想界皆偏重“玄学”辅以儒学的格局,并涉及到宋明和清末民初各种学派的学风转变。给人文科学,尤其是中国哲学方面,注入了新生气。它不仅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更为人们斩断葛藤,养得活泼泼生机,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天地。
  然而,一度居于佛门之首,与儒道不分彼此,被世人几疑为“儒学”的佛门禅学,却同样未免于佛家本身所揭示的自然法则,兴衰无常,至明代以后,几乎湮没无闻。正如南公有云:“撵宗萌芽于初唐前,时如平地闻隐约轻雷,夹和风化两而来,有大地阳和,春满人间之象。”
  转而唐宋之际,“大德辈出,已枝条坚固,花叶缤纷,如夏日迅雷,声震寰宇,黄河长江,急流汹涌,夹泥沙而俱下,其源流所及,到江送客桌,出岳润民田,而犯人苗稼,势亦难免。”
  直至元明清间,“如寒冬入幽壑,清冷逼人;雾迷山径,林奉隐约。虽面目朦胧,而其中幽趣,引人入胜,令进者欲罢不能。”
  时当现代,则几趋衰落,其情形如古德有言:“百花落画啼无尽,更向乱奉深处啼。”
  不过,近来以其风行东西方的禅势看来,禅作为开发人类心灵智慧之学,那教人净化心灵,洞明世界的光辉灿烂的一面,是永难磨灭的。
  虽然,禅学渊源,不是我们谈玄说妙就能道尽,禅的境界,也不是我向外追求就能到的。但一项艰巨的工程,即征服人类自身,已不再是白纸空文。只要人们肯去幔破势,从零开始,反观自照,脚踏实地的凭藉修持法门,融理人事,明心见性,渐趋佳境,然后一步佳境,步步佳境。相信有朝一日,必然能成就彻悟之梦。禅典有云: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
  若能“透得此开”,定将“乾坤独步。”
  这,便是禅的前景,亦是我们未来的精神寄托。
  摘自《十方》第10卷第9、11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信愿行,是资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净土三资粮,必须要具足,一条都不能缺。什么叫做信?于净土妙理,深信不疑,这才叫真信。我们现在信不信?很难说。你说不信,好像很虔诚;说你信,净土道理还没懂。不懂是无明覆盖,那是个大障碍!理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断疑生信,才是真实的信心。心心向往极乐世界,念念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叫做“愿”。我们真的心心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吗?我们在念经或念佛时,心里还在打妄想,还在胡思乱想,可见得是有口无心,没愿! “行”是讲修行,“行”就是趋向、就是造作。我们向哪一个目标趋向?要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去走,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与这个目标相应。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