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17.问曰:初品中言:种种欲有所得,当学般若波罗蜜,今何以重说?


2014/9/4    热度:193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17.问曰:初品中言:种种欲有所得,当学般若波罗蜜,今何以重说?

   117.问曰:初品中言:种种欲有所得,当学般若波罗蜜,今何以重说?

  答言:先但赞叹欲得是诸功德,当行般若波罗蜜,未说般若波罗蜜,今已闻般若波罗蜜味,因欲得余功德,所谓六波罗蜜等,当学般若波罗蜜。复次,上种种因缘说诸法空,有人谓佛法断灭,无所复作;为断是人疑故,言欲得布施等种种功德,当行般若波罗蜜;若般若波罗蜜实空无所有,断灭者,不应说应行布施等功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忧郁症怎么来的,我们要懂得。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活的,又没有人教他,也没有看到一个好的榜样,怎么不患忧郁症?他怎么能够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哪个人不喜欢?大乘教里面佛常常教人“常生欢喜心”。孔孟教人,《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喜悦,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亲近善人,亲近圣贤,亲近仁人(仁义之人)。为什么?仁义道德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如查不亲近圣贤,不亲近善友,肯定你每天接受的是烦恼的薰习。烦恼日久天长不断地薰习,你怎么会不起烦躁?你起心动念决定是跟贪嗔痴慢相应。烦恼引导你,你的思想见解怎么能得其正?当然是邪知邪见,忧郁从这儿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