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2014/9/3    热度:732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史金波
  西夏王朝崇尚佛教,在境内广建寺庙,众渡僧人,封设帝师、国师、法师、禅师以掌释教。在西夏政府机构中有僧人功德司和住家功德司专司佛教事务,设正使、副使、僧判、僧录各掌其职。西夏作为以少数民族为统治民族的王朝,以其所创民族文字西夏文翻译了大量佛经。自西夏建国之初,经过50多年,先后译成3500余卷佛经,形成番大藏经,即后世所说的西夏文大藏经。以后历朝又不断补译、校勘。其译经规模之大,用力之勤,速度之快,实为译经史上所少见。西夏佛经“宗尚各异”,中原地区流行的一些重要宗派,在西夏都有影响,如华严宗、净土宗、天台宗、密宗、禅宗等。然而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中,还很少有直接论及西夏宗派的问题。我们只能就西夏佛经流传的情况和其他有关材料,来透视西夏佛教宗派的某些情况。关于禅宗在西夏流传的情况,我们了解的也很少。西夏翻译了禅宗的主要经典《六祖坛经》,目前能见到的皆是分藏于不同地方的残片。在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藏有西夏文译唐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以及《禅源诸诠集都序之解》、《禅源诸诠集都序择炬记》、《禅源诸诠集都序纲文》、《达摩大师观心本母》、《修禅要语》等,此外还有汉文文献《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坐禅仪》等。其中多是刻本,可以想见禅宗在西夏流传之广。禅宗在中原地区自唐末开始进入繁荣发展时期,至五代、宋初而趋于鼎盛。西夏立国和开始大力提倡佛教在宋朝前期,在这期间曾六次向宋朝赎取大藏经,并以宋朝佛经为译经底本。在这种形势下,势力很大的禅宗流传到西夏,并有较大的影响是不难想像的。
  广为流传的《六祖坛经》简称《坛经》,内记禅宗第六祖慧能出家、受法、传法等事迹及其语录,目前所知汉文本多达十数种,但基本上以四种为主:(一)中唐时期慧能弟子法海所集《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二)晚唐时期惠听改编的《六祖坛经》二卷,(三)北宋时期契嵩改编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原本》一卷,(四)元代宗宝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后普慧大藏经刊行会曾于1944年将以上四种版本合编刊行。
  西夏文本《六祖坛经》残页开始发现于本世纪20年代,最初仅有5页,为极薄之白麻纸,两面皆竖写墨书草体字,一面为《六祖坛经》,另一面为西夏时期瓜州审案记录,其中有二纸末书年款“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0)。瓜州为今甘肃省安西县,是西夏西部地区重要一州,系瓜州监军司治所。佛教圣地榆林窟即在瓜州境内。榆林窟内有不少西夏洞窟。由手写本西夏文《六祖坛经》可知,西夏早期就在瓜州流传禅宗的主要经典了。大约西夏纸张缺乏,审案记录以废弃佛经当之。此五纸佛经后由罗福成先生对照宗宝本译成汉文。(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4卷3号西夏丈专号,1932年)。当时西夏文解读初始,资料匮乏,草书又难识别,罗译本能作到大体准确,确实不易。
  笔者近些年搜集、整理西夏文文献,又新见七纸《坛经》残页。其中历史博物馆藏一纸,北京图书馆藏二纸,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三纸,日本天理图书馆藏一纸。(日本所藏残纸照片载《西域文化研究》第四《中亚古代语文献》内),连同原来罗福成所译五纸共12页。这些残纸经文仍只是全部《六祖坛经》的一少部分。依各页所载《坛经》内容顺序为:(一)历博藏,(二)罗福成译(1),(三)北图藏(1),(四)罗福成译(2),(五)北大藏(1),(六)北大藏(2),(七)罗福成译(3),(八)罗福成译(4),(九)罗福成译(5),(十)日本藏,(十一)北图(2),(十二)北大藏(3)。其中背面有年款者凡七纸:历博藏为天赐礼盛国庆二年七月,罗福成译(1)为二年六月,罗福成译(2)为二年六月,北大藏(1)为元年腊月,罗福成译(5)为二年二月,北图藏(2)为元年腊月,北大藏(3)为二年正月。
  笔者将新见七页西夏文《六祖坛经》译成汉文,同时又将罗译五页纸重新校译一过(罗福成所译五纸,只有一页有照片,其余四页以罗氏抄本为据),更正其中一些讹误。将这十二纸译文与前述四种《坛经》汉文本进行对照,颇受启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提出:
  一、西夏文本《坛经》内容,接近法海所集唐中期古本,而与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相去较远。郭朋教授著《{坛经)对勘》一书(齐鲁书社出版,1981年),将四种《坛经》版本分段比照对勘,并加按语,明分源流,区别正误,通过对经文细致人微的分析,确定法海本为基本上保留原貌的最早版本,惠昕的改编本蛇足之处甚多,契嵩本和宗宝本不仅因袭惠昕的故事,而且越改离原本越远,借题发挥之处甚多。西夏文本的发现为郭朋教授等专家的意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西夏文本译自西夏早期,可见,至宋代仍有与《坛经》原本相近的文本流传。
  二、西夏文本和法海本相近而不雷同,疑西夏译本所据汉文底本为现已失传的另一版本。法海本为敦煌写卷,西夏文本出自西夏,都大体保留着《坛经》原貌。可否认为,西北虽近边陲,对佛经改篡较少;内地宗派繁杂,歧说异译屡见,自然变化较多。
  三、日本铃木贞太郎曾校订此经,对法海本的漏误多所补正。以西夏文本现存段落核对。可证铃木氏校订基本正确,其中有些关键补改处可据夏本坐实。更为有益的是据西夏本还可能提出比铃木氏更合理的意见。
  四、西夏文手书原本时有改动处,涂抹改正痕迹斑斑可见。细察所改之处皆比原来贴切。可以推想此本可能系一初译校订本,于其字斟句酌之中,不难想见译者用心良苦,态度认真。这更增加了西夏文本的可信程度。
  为便于比较研究,现将十二纸《六祖坛经》的译文和法海本相应段落对照移录如下。凡于西夏文译文、内容、对勘方面有可言者,聊备一注,以供参考。法海本内括弧中字为铃木所改,加“按”字者,为郭朋教授所改。
  (一)历博藏
  西夏文本:
  ……大师欲更(此外残二字),见南北多人在,
  大师沉默,复对惠能言曰:当去弟子中作事务。一
  艺能行者令八个月余时踏碓。第五大师一日唤弟子
  皆来,令集聚,曰:世人死生者大事,汝等弟子是终日供
  养,唯求福田,不求出离死生苦海也。汝等性迷,何
  福能救?汝等去房,以般若智慧各自作一偈……
  法海本:
  大师欲更共议(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
  言,遂发遣惠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差惠
  能于碓房,踏碓八个月余。
  五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记(按:记,当
  是“讫”字之误),五祖曰:吾向与(汝)说,世人生死事
  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
  海。汝等自姓(性若)迷,福门(按:门,疑为“田”字之
  误)何可救?汝(等)总且归房自看,有智惠者,自取
  本姓(姓)般若知(之智。按:知,同智),各作一偈
  (二)罗福成(1)
  西夏文本:
  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
  尘埃。上座神秀,书此偈毕,归入房中,别人未见。
  第五大师天明时,唤卢供奉到来,欲南廊下画
  楞伽变相第五大师见此偈……
  法海本:
  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
  尘堤。神秀上座,题此偈毕,归房卧,并无人见。五
  祖平旦,遂换(唤)卢供奉南廊下画楞伽变(相)。五
  祖忽见此偈……
  (三)北图藏(1)
  西夏文本:
  ……道不绝,如此见解,若求最上菩提者,即不
  可得。若得入门时,见自本性。汝一二日去思惟,
  重复作一偈,送来吾处,若入门,当自见本性,则付汝
  衣法。上座神秀去,数日思惟不得。惟有一童,于碓
  房边过,念诵此偈。惠能闻知,性则未见,用意己
  识也。惠能问童子曰:汝所诵者,何许[须或宿音)
  偈语?童子答曰:汝不知乎?第五大师言:死生……
  法海本:
  ……即不坠落,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未
  可得。须入得门,见白(自)本姓(性),汝且去,一两
  日来思维,更作一偈来呈吾,若入得门,见白(自)本
  姓(性),当付汝衣法。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
  有一童,于碓房边过,唱诵此偈,惠能一闻,知未
  见性,即识大意。能问童子(言):适来诵者,是何言
  偈?童子答能曰:尔不知大师言,生死是(事)大……
  (四)罗福成(2)
  西夏文本:
  ……则学法无利益也,若见己心情,则即悟大
  意。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常清净,如何
  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即如明镜,明镜本清净,如
  何染尘埃。
  大众见作此偈,皆为惠能惊怪。惠能归入碓
  房。第五大师若见惠能偈,便知惠能识大意,畏无觉
  众人,第五大师谓众人曰:“此亦非真解也。”第五大师夜
  三更……
  法海本:
  ……学法无益,识心见姓(性),即吾(悟)大意。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姓(性)常清净,何
  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
  尘埃!
  院内从(徒)众,见能作此偈,尽怪。惠能却入碓
  房。五祖忽见惠能但(按:但,疑为“偈”字之误),即
  善知识大意,恐众人知,五祖乃为众人曰:“此亦未得
  了!”五祖夜知(至)三更……
  (五)北大藏(1)
  西夏文本:
  ……发四弘大愿说:众生无边断渡度,烦恼无边
  断除灭,法门无边皆使学,最上佛道当成就。善知
  识,谓众生无边皆渡度者,非惠能论度,自心中众生
  当各自自性自度。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
  者,当以正大度。彼正大者,是般若智,以彼智惠,令
  愚痴远离众生。各自自度者,邪来正度,迷来悟
  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故名真度。谓
  烦恼无边皆除断者,自心虚妄断,则烦恼断。法门
  无边皆学愿者,当学无上正法。谓最上佛道愿皆成
  就者……
  法海本:
  ……发四弘誓大愿。善知识!一时逐惠能道: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
  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众生无边誓愿度,不
  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各于自身自姓(性)自
  度。何名自姓(性)自度。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
  名(迷)妄,自有本觉性,将正见度,既悟正见,般若之
  智,除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见(来?)正度,
  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烦恼来菩萨(提)度。
  如是度者,是名真度。烦恼无边誓愿断,自心除虚
  妄。法门无边誓愿学,学无上正法。无上佛道誓愿
  成……
  (六)北大藏(2)
  西夏文:
  ……唯愿三宝慈悲明证,当以自身归以三宝。
  梵语,佛,番语,觉。法者,正也。自心归依觉者则
  邪迷不出生,少欲知足,离色财故名二足尊。 自心归
  依正,念念无邪,则心无爱著,故名离欲尊。 自心
  归依净,一切尘垢妄念,虽住自性中,皆不着染,则
  故名众中尊。庶俗不解,日日受三(归)依戒。若言
  归依佛者,佛何住也?若不见佛,无归依处。无归依
  处则是虚妄。善知识!当各自观察,莫错用意。经
  契中说:归依佛者,他佛不归依……
  法海本:
  ……愿自三宝慈悲灯名(按:灯名,当为“证明”
  之误)。善知识!惠能劝善知识归衣(依)三宝。佛
  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自心归依觉,邪名
  (迷)不生,少欲知足,离财离色,名两足尊。 自心归
  正,念念无邪故,即无爱著,以无爱著,名离欲尊。自
  心归净一切尘劳妄念,虽在自姓(性),自姓(性)不染
  著,名众中尊。凡夫不解,从日至日,受三归依戒。
  若言归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即无所归;既无所
  归,言却是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错,经中
  只即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
  (七)罗福成(3)
  西夏文本:
  ……日月、星晨、山海、大河、泉源、一切丛林、恶
  人、恶法、善人、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在空。世人性
  空,皆先如是。自性含万法中者是大,万法在性
  若一切人人作恶作善,见一切法,恶法、善法,悉皆不
  舍、不著、不染,由如虚空,故名为大,此者是摩诃
  耶。迷人口念,智人心行。又有迷人,空心不思,自
  称为大……
  法海本:
  ……日月星晨,大地山何(河);一切草木,恶人、
  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
  亦复如是。
  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姓(性)见(现)。一
  切人及非人,恶知(之)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舍,
  不可染著,由(犹)如虚空,名之为大。此是摩诃行。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
  之为大……
  (八)罗福成(4)
  西夏文本:
  ……无作,若心量大,不行小道,空口莫说,
  不修此行,非我弟子,何故名为“般若”?“般若”者
  是智慧,各处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则故
  名为般若。若一念愚此般若绝,一念智此般若生。
  若心中常愚,自言我修般若者,般若无形相,智慧
  者是般若。如何名为“波罗蜜多”?此者是西国梵
  语,语番“彼岸到”。解此意者,离生离寿,若著境
  著心,此者起烦恼也,比如水波浪,便是此岸。离境
  无生灭,则如水常漂流……
  法海本:
  ……此亦不是。心量大,不行是少(按:少,疑为
  “小”之误)。莫口空说,不修此行,非我弟子!
  何名“般若”?“般若”是智慧。一(切)时中,念
  念不愚,常行智惠,即名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
  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心中常愚,(自言)我修般
  若,(般若)无形相,智惠性即是。何名“波罗蜜”?此
  是西国梵语,(唐)言“彼岸到”。解义离生灭,著竟
  (境)生灭去(起),如水有波浪,即是,即是于(为?)此
  岸。离境无生灭,如水承(按:承疑衍)长流故……
  (九)罗福成(5)
  西夏文本:
  ……大师流传此顿法,信学人者同一体。若
  欲后来觅自身,三毒恶缘心重洗。
  当勤修道莫悠悠,一时空度一世流,若遇大师
  s 顿教法,合掌恭敬当皈依。大师说法毕,州主官
  吏、僧人、修道俗人等,赞叹不尽,昔所未闻。州
  主向大师敬礼问曰:“大师说法者,实不可思议,弟子
  心中稍有疑,欲问,愿大师以大慈大悲为我解说。”大
  师曰:“有疑则当问。”州主问曰:“大师所说法,是
  西天第一达摩大师所说法语?”大师曰:“是。”州主言
  曰:“我前闻彼达摩大师者,初化梁武帝时,皇帝问
  大师曰:朕一……
  法海本: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若欲
  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努力修道莫悠悠,忽
  然虚度一世休。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志心求。
  大师说法了,韦使君、官寮、僧众、道俗、赞言无
  尽,昔所未闻。
  使君礼拜,自(白)言:和尚说法,实不思议,弟子
  当(今)有少疑,欲问见尚,望意和尚大慈大悲,为弟
  子说。大师言:有议(疑)即问,何须再三。使君、问:
  法,可不是西国第一祖达摩祖师宗旨?大师言:是。
  (使君问:)弟子和说,达摩大师代(化)梁武谛(帝),
  (帝)问达摩:朕一生……
  (十)日本藏
  西夏文本:
  ……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心修清净者,即是
  生西方净土。州主向大师问:“在家人者如何修
  行?对吾指教。”大师曰:“善知识!吾与汝等说一
  《无相颂》,汝等皆当颂,依法修行,则如常与吾
  同住无异。”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毁
  邪法
  法中无顿渐,迷悟有速迟,若学顿教法,愚者无
  迷处。说者有万种,法礼同是一……
  法海本:
  ……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
  方。使君问:和尚!在家如何修?愿为指授。大师
  言:善智(知)识!惠能与道俗作《无相颂》,尽诵取,
  衣(依)此修行,常与惠能说(按:说,疑衍)一处无别。
  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除
  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若学顿教法,愚人不
  可迷。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
  (十一)北图藏(2)
  西夏文本:
  菩提本自净,迷心是虚妄,净性在妄中,但正
  除三障。
  世界若修道,一切皆不害,常见自过者则与道
  相合。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有道不见道,口到由
  自,陆。
  如若觅真道,正行是真道,若自无正心,夜
  行不见道。
  如若修真道,不见世界过,若见世界过,此者自
  是过。
  法海本: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于(在)妄中,但
  正除三障。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现在”(见自?)已
  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
  自‘陆。
  若欲“贪觅”(见真?)道,行正即有道,自若无正
  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愚,若见世间非,自非却
  是左。
  (十二)北大藏(3)
  西夏文本:
  ……亦复如是。大师谓志诚曰:吾曾闻汝师
  主神秀教人,唯传戒定慧。汝师如何传说戒定慧,
  当为吾说。答曰:谓戒定慧者,诸恶不作者为戒,诸
  善奉行者为慧,口意清净者为定。此者名为戒定
  慧。我师主者曾如此说。我未知师主行解者如何?
  惠能大师曰:此说不可思议,我行解者有别。志成
  (问曰)如何别也?惠能大师曰……
  法海本:
  ……亦复如是。大师谓志诚曰:吾闻与(汝)禅
  师教人,唯传戒定惠;与(汝)和尚教人戒定惠如何?
  当为吾说。志诚曰:秀和尚言戒定惠:诸恶莫作名为
  戒,诸善奉行名为惠,自净其意名为定。此即名为戒
  定惠。彼作如是说,不知和尚所见如何?惠能和尚
  答曰:此说不可思议,惠能所见又别。志诚问:何以
  别?惠能答曰……
  (原载《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寿命极长,正是我们一般人所向往的长生不老。他不老,各个人的相貌都是圆满庄严,而且相貌是越来越好。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在用功,天天在修行,“相随心转”。同居土的人的相貌比不上方便土,方便土的相貌比不上实报土。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天天增高,你的相貌越来越庄严,越来越年轻,这在西方世界才能做到,这是我们心心所向往的。在西方极乐世界,你自己可以做得了主,而我们这个世界自己做不了主。你不想老,偏偏老了;你不想生病,还是要生病;你不想死,你也做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能做得了主宰,他自在,人人的相貌都是圆满的,没有生老病死。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人人的色相跟佛完全相同,我们在《无量寿经》里头读过,相貌完全相同,个子高矮都一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