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简介:唯识论善恶 续(二)


2014/9/4    热度:215   

唯识简介:唯识论善恶 续(二)

  二大类:一类是善法,也就是道德的心理,有十一条。另一类是恶法,也就是不道德的心理,有三十条之多。如果,我们把这二大类的心理,代表当今世界的二大集团:民主自由与极权专制。假若这两大集团,同在一圆桌上开会,讨论人类的前途,何去何从。我们试闭目以思:究竟是善的,道德的一方力量雄厚呢?还是恶的、野蛮的一方力量雄厚呢?十一对三十,当然是恶势力的烦恼集团占绝对的优势,这就是今日世界社会动荡不安之所由来,以及人类痛苦煎熬之所自出。

  但是唯识学告诉我们:当我们对这些善、恶心理,有了彻底的认识,当我们起心动念之时,就可以马上警觉:我现在起的是什么心念?那一类的心念是可以让它发展的?那一类的心念是应该予以遏止的?当知:我们一切的行为活动,皆听命于心的指挥,心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只要我们能够时时警觉而维持正常的、善良的、道德的心理,我们的德行一定会一天一天的增进!

  我们要知道:佛法是重视德行的宗教,过着德行的生活,是作为一个佛弟子最起码的条件。德行的深、浅、广、狭,就是佛法大小阶位的标帜。德行的修养,不是一蹴可及的,必须循序修持,才能渐入佳境的。而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都各有其修行方法,在此难以叙述。可是一切佛法,在德行的进修上,却都有其共同的基础,一切佛法,只有在这共同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假若离开这个基础而高谈阔论一切佛法,这种佛法,就成了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与我们毫不相关了。所以学佛要想进修佛法,对于此一共同基础,必须特别注意,使它具备起来,然后在这基础上面,去进修一切佛法,才容易成办。那么,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实,这两句话就是「奉持戒法」的意思。因为戒有止持、作持。「诸恶莫作」是止持,「众善奉行」是作持。

  可是,「诸恶莫作」的恶是什么?「众善奉行」的善有那些?如果不分辨清楚,善恶不明,即使我们有心要过着德行的生活,却也无从下手。如今唯识学以条分缕析,剥茧取丝的方式,为我们做了最简明,也最详尽的介绍,研读了唯识学之后,使我们今后在起心动念或语默动静之时,言行皆有分寸,皆有准则可循:存正去邪,取善去恶。譬如在汪洋大海之中,南针在握,不致茫然迷惘,误入歧途,研读唯识学之功德可谓大矣哉!

  最后,我们再以因果律,来探讨德行生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全称肯定的说:没有一个人不愿意离苦得乐的。而离苦得乐的关键处,却操之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行为。道德的、善良的行为,在当前虽不免要忍受一些痛苦或牺牲,但是其结果却是快乐的、满足的。反之,不道德的、罪恶的行为,或许可获致眼前的享受与快乐,但是其结果却是痛苦的、缺陷的。所以为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为唯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爱护自己和保护自己!所以从前波斯匿王曾经对佛说:「若能于身口意行善,是名爱己;若身口意行不善业,名不爱己」!佛回答他说:「实在是这样子!若人身口意行恶,是名不受己。为什么呢?因为彼为恶者,虽有怨雠,不必速能有所伤害,但若自造恶业,则毁害甚深,由是能令作恶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则短命、多病、贫穷、下贱、家室不和,常遭毁谤等。是以自作恶业,名为不爱己」。

  波斯匿王又对佛说:「若修善行,名为护己;若行不善,名不护己。」佛回答他说:「实在是这样子!人虽以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围绕自身,不名护己!为什么呢?非内护故。若人身口意行善,虽无四兵,名为护己,有内护故。此内护者,胜于外护,名真护己」。由此可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是利益他人,实际上则是利益自己。反之,不止恶行善,虽事在利益自己,实际上则是损害自己。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结论:利他即是自利,害他即是自害。学佛而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有其因果上的理论根据。这两句话,听起来虽然平淡无奇,但是真理也往往寄托在平淡无奇之中。真正说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做到圆满,却还不容易呢!勉之勉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就是修心修身修行为。修心,断惑证真,断意识流,见不生不灭法身,是智慧,是见地。修身,转四大五行,破身见身障,破五蕴,是功夫,是定力,急不来,非一步一步脚印不可。修行为即修一切心口意善,修六度万行,磨习气,积福德资粮。修心修身修行为,就是法报化三身。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