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2014/9/4   热度:365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所有的报身和化身都不是真正的身,所以叫应化非真,或者说妄心妄念幻化出来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事情,叫应化非真。 讲到这儿的时候,释迦佛把前言后语全都联系起来了,他怕听法的徒弟们,还有后来的众生们,听了前面忘了后面,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说到最后三十二品的时候,他前后都贯穿起来了。经文都具有贯穿义。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这句话又拿无量劫的世界七宝来布施作比喻,也是进一步来勘验弟子的心性。 如果有人用这么多的七宝去布施,和一个发菩提心的人能持诵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并为人家去演说,这两者之间的福德哪个大呢?还是持经修行并为人演说的功德大呢? 发无上心去修行,如法去受持读诵,再给人家去讲说宇宙真理的时候,这个福德是用七宝布施的功德不可比拟的。因为一旦自性打开了,自性宝藏是无穷尽的。七宝的宝藏是有生灭的,有限量有尽头的。悟经悟道修道守道成道的功德,七宝永远是比不上的。 释迦佛最后提醒他们,你们要记住,用再多的七宝去布施,都不如去发清净无为的菩提心去修行、去给人讲演的功德大。 从这一点大家就应该明白,得了一本经书,自己看过之后去转送给别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到功德。这个功德是阴德。虽然是转送给别人这么一个小小的行为,但是阴德却非常大。也许接经书的人因此而开悟,能度很多人啊。何况自己还受持(受持就是每天如法的去读诵这部经),为人演说的福德更不能比喻了。比如说一句半句,有可能这个人一下子听明白自性打开了,你度了这个人,而这个人又能度多少人呢?也许是千千万万。 由此而知,我们发菩提心,悟道的心,修道的心,能给别人讲演的心,福德是最大的,是无量的。阿僧祗劫世界那么多的七宝布施的福德,都是有生有灭的。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应如何为人演说呢?没有四相,没有法相,用如如不动的清净无为的心来为人演讲。因为给别人讲法说法的时候,自己的智慧中就可以生起善巧方便来,是因机而讲,因根基而讲,因因缘而讲。心是清净无为的,自性是如如不动的。 何为“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从这里也能体现出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为经前后都是贯穿的,中心思想没有跑。释迦佛讲的每部经,从前到后都是在讲一个事情。既然是讲一个事情,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几句话我们都要联系到一起来说。 佛法里面的法:禅宗的法、净土宗的法、密宗里的法、持戒、律宗等,这些法我们都统称为药。每个凡夫都是病人,因为是迷失自性的凡人,只不过是病有轻有重,重的我们能看得非常清楚,轻的看不清楚,因为没有显露太明显,还没有进入膏肓。佛法是药,释迦佛用了八万四千多种的药,来治疗每个人的心病。 我们明白了佛法是药,就应该找适合自己吃的药,因为适合自己的药,病就好的快。虽然说佛法是非常好的法,但也是因每个人的根基而来讲法而来说法,而来吃这个药的,不对症就是毒药啊。所以说我们明白这个过程之后,就要用自己最清净的心去分辨什么药最适合自己,也就是说什么法最适合自己修炼。 有人说修炼净土法门一点反应都没有,一修密宗反应大的很,这说明密宗的药适合他。有的人说修了密宗十来年,一点反应都没,一念阿弥陀佛,反应大的很,当天晚上梦中就看见了阿弥陀佛,或者是在境界之中见到了阿弥陀佛,说明净土法门这个药方适合这个人。 是法平等,不是法法(我们世间的所谓有为法)是平等的。是法法之间的法性是平等的,但显露于外的这个有为法的过程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药效是不一样的,大家一定要明了。 明了这个之后,再修行学佛是非常快的。念哪个咒语或那部经反应大,就知道这适合自己,最近一段就修这个咒语或者念这部经。等到没有反应之后,再挑另外一部经,只有这样才能精进。 六祖说:法无钝渐,悟有迟缓。法没有什么快和慢,是因为每个人的智慧不一样,所以体现出来法好像是有快有慢。只能说这个药性适不适合你,适合你的,智慧打开的就快,不适合你的,智慧打开就慢一点。但法性都是通达无碍的,都是圆满的。 有了智慧之后,度众生就有了善巧方便。释迦佛给我们讲了这么多经,就是让我们明白智慧以为母,方便以为父。智慧就好比母亲一样,我们从母亲那儿吸取营养。善巧方便慈悲是从父亲那得来的。 如果真的明白通达之后,一切名相上的菩提心都不需要,因为本身就具有菩提心。菩提心是因为迷失之后给安立的假名称,让我们去得到它。得到它之后这个名称就没有作用了。名字是人们为了区分事物而安立的,如果没有分别心,任何事物叫什么名字都可以的。出来了名字,也就出来了分别心,山河大地、人、狗、树木等等都是我们的迷失产生的幻觉幻想妄念,是不真实的。 一旦执著法相,比如执著阿弥陀佛的法,执著释迦牟尼的法,执著人的相貌,佛的相貌,菩萨的相貌,就会生出烦恼来。为什么我的相貌不如他?为什么他的相貌比我好?为什么他每个月工资比我高?他就没有考虑到自己为什么这么差劲!是因为现在差劲吗?还是因为以前差劲?以前指的是前一世做人的时候造了很多的业。知道造了很多的业,要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得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释迦佛教给我们要如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会得到福报(阴德)。阴德可以在一定的因缘巧合之下才能显示在外,比如说成为大款了,成为大腕了,成为大老板了,这就是阴德变成实实在在的福报了。 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用七宝布施得的都是福报。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我们不断地去布施,将来的福报也是非常大的。 明心见性之后,再去布施得的是福德性,因为三轮体空了,没有布施的人,没有受施的人,没有中间的物体。三轮体空的时候,说明心寂静无为了。这个时候就有能力救度众生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可以帮助很多众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但没有执著功德,没有执著福德,就是没有得功德与福报的心态,所以得的福德性是无量无边的。 大家听完这部《金刚经》,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发大乘的心愿,要发无上乘的心愿。无上乘的心愿是大菩萨的心愿,有了大愿力心的支持,才能促使自己精进,成就自己将来的果位。虽然上一世没有听到《金刚经》,但是这一世因缘巧合不仅听了,而且还受持读诵了。以这一世的因缘,来世的果报用语言真的是无法形容的。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也是智慧绝伦的人。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再给大家往深里讲一下这句话,就是讲法的人和听法的人内心当中都要清净无为,不要有分别心,不要以貌取人,心不住,心无念,心就如如不动。不要去取任何一个法相,更不能执著于法。只有用清净无为的心去听法,去受持,去为人讲说的时候,才没有分别妄念的心,才没有分别执著的心。这个时候的心是了了空寂,是如如原本的心,是实实在在的心。达到这个程度,无所得的心就出来了,无胜负的心出来了,无希望的心出来了,无生灭的心出来了,这个时候才叫如如不动了,那颗凡夫的心转为如如不动了。具有如如不动的心,也就说明已经觉悟了。 听法的人也要自性清净,不要执著法相。有的师父长得非常丑,如果执著师父长得丑而不去听,是不是错过了很好的成佛、成道的机缘?所以说听法的人也不能执著于说法人的相貌是丑还是美。如果执著小师父才二十岁就给我讲法,我都八十了不能听他的,这就是心中有法相。这样来分别,心中就会有烦恼,法就得不到啊。 如果说法的人和听法的人,心中都清清净净,没有分别妄想,心无住相,心无为的时候,那么他们的自性都是如如不动的。因为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自己听的是法,不是看这个人如何。只要这个人真的能讲出大法了,而且心清净又慈悲,那么我就要用心来接受大法。这样的心就是如如不动。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接着佛出了一个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应该明了一切世间有为法,都是生灭的,都是无常的,就像梦幻泡影一样。每天大家都做梦,谁也没有把它当成真实的,因为知道那是假的,不真实的。在梦中被人追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又打又杀的,醒来是假的,是虚妄的,是妄身的。梦里的身体是假的,是妄念产生的化身。 幻,如果说法身为太阳,法身幻化出来的化身是月亮。佛产生的化身,是佛陀再来,凡夫身是不可比的。凡夫梦中的身好比萤火之光,梦是妄念之身。梦中的幻境像七彩灯,灯光一会儿红的,一会儿绿的,一会儿白的,都是由一种光产生分离出来的七种颜色,这个就是幻。幻是由妄念产生出来的结果,也是不真实的。 泡,大海水后浪推前浪啊,水泡起来灭掉,灭掉再起来,永远不会停歇下来。好比我们的烦恼一会儿落,一会儿起,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烦恼的念头也是这样。 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在六道中轮回不止,就像水中的水泡一样,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伏上来,沉下去为鬼魂,伏上来为人神。 影,就是我们往世的业障、现世的业障如影随形,像影子一样紧紧的跟随着。 梦幻泡影是指一切世间的有为法,就像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只有无为法才是真实不虚的。 如露亦如电。有为法像梦幻泡影,也像早晨花上的水珠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形容时间非常暂短。露珠可以治一些奇难杂病,在早晨四点到五点之间太阳出来之前形成的露珠。电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眨眼之间就没有了。说明有为法是无常的。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已经把第一句“一切有为法”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间的有为法好比梦幻泡影,像闪电水珠一样,刹那之间就生灭了。 大家要是学医的话就会懂了,很多菌分裂的过程是非常非常快,细菌分裂是万分之一秒,快到极至了,眼睛是看不清的,只有在显微镜下看的非常清楚,有为法就像它们似的眨眼之间就没有了。从内心能看破无常,也就不再执著世间的东西了。一切有为法都是幻化的,是心中的妄念产生出来的,执著就会迷失自己最原始最原本的能量光团。 应作如是观。只有不执著有为的法相,也就是离相见性,离开一切事相的时候,我们就看见原本的自性无为了。这个时候心开意解,豁然开朗,原来一切梦幻泡影都是假的。 当下认可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所造的一切业刹那之间就化为乌有。因为自性原本就是无罪的,是清净的,没有善恶之分的。善恶之分是从第七识往下才分出了善恶,第八识原本就清净无为的,没有善没有恶。 学禅宗必须不思善,不思恶,不思长,不思短,不思你,不思我,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返璞归真,看到原本真实的自我,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如实观察自己原本的面目,放下妄想的心、迷失的心,让原本自性法身或者说本来面目或者是无位真人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也就是说从有为走向无为了。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讲完经,长老须菩提、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还有世间的天人,阿修罗,这个一切世间的是指我们三界内的。三界内最高的是天人,其次是阿修罗,再其次是人。就是六道内的天人和阿修罗,人非人等,听完佛说的无上妙法内心法喜充满,赞叹佛陀慈悲,然后欢欢喜喜信受奉行去了。 信受奉行,不仅从内心相信佛讲的妙法,相信宇宙的真理,而且是落实在行动上,依法去修行了。 补阙真言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怯啰怯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金刚赞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断疑生信,就是断掉凡夫的杂念、疑心。上士闻道,心体即空;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拍手大笑是迷信。断掉自己的疑心、疑虑,生起对宇宙对人生对法义的信念信心。 绝相超宗,断绝自己执著法相的心态,超越一切宗派或教派,超越人间一切有为的理论。 顿忘人法解真空,刹时刹那忘掉无我无法,忘掉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还得忘掉法中无我,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个时候才会真正的出来。 般若味重重,智慧的光芒就像灯光一样或者像太阳光一样的照射四方。自性散发出来的光芒是一道一道的,就像后浪推前浪似的,一重一重,一道一道,一排一排,智慧向外扩散,光芒向外扩散。 四句融通,从始至终经文里头都在说四句。有些人说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还有人说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还有人说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为四句偈。 真正的四句没有明显的告诉,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去体验。打开了智慧,不断地向别人散发智慧光芒,别人确实也能体验到你的智慧,这个时候才能叫融通。 融通的前提是断疑生信,绝相超宗,人无我、法无我,贯通起来了就是四句融通了。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这就是四句偈。四句融通了,心中越来越光亮,越来越明朗的时候,福德叹无穷,这个福德不是有为的福报,而是自性中的福德性。也就是你真正的自性本来的面目,无位真人体现出来了。 体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佛。因为佛就是整个宇宙的主宰者,能观察一切微妙的变化,所以说福德叹无穷。那时候的福德是用语言无法说的,是无可穷尽的,因为已经是大彻大悟的人了。很多人修了一辈子四句偈找不着,一会儿说一切有为法……,一会儿说若以色见我……,这都属于半个偈子。
----------------------------------------------------------------------------------------------------------------- 更多法界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一个是觉,一个是迷。菩萨有智慧,有定力,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得大善利;凡夫没有智慧,感情用事,天天在造恶因,天天在搞生死轮回。菩萨具足大智慧、大慈悲,给一切众生种佛种,令佛种不断。佛种中,“佛”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换句话说,令佛种不断,第一个意思是自己,第二个意思才是别人。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不能度而能度他,这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由此可知,“佛种不断”是自己的佛种,不是别人的佛种。自己的佛种,就是觉而不迷。授三皈依的时候,我们讲过,“佛者觉也,觉而不迷;法者正也,正而不邪;僧者净也,净而不染”,由此可知,什么是佛种?就是自性的觉正净。不迷、不邪、不染,这是自性。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