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三十六集
2014/9/4   热度:258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三十六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三十六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12月6日 [若有二种悔]就有两种悔,这个是掉悔的悔,不是忏悔的悔。[若应作不作]加一个好似,好似应作而不作。你因此而生悔。[不应作而作]恶事不应作而你却作了。好的事情是应作你不作。恶事不应作你却作了。这样而生悔的,[是则愚人相]是愚痴的人。你既然是知道好事有智慧的人就应该要去做。你既然知道是恶事是不应该去做,有智慧的人就应该马上去做。知道应该作而不做,知道不应该作而做,然后在去后悔反悔这样子,这是愚痴的人。[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为什么呢?事实不会因为你心里面后悔了反悔了,因为这样的因缘你就会把不作,这个不作指没作,没作的事情而变成有作。过去没有作然后因为你反悔,他会不会变成没有作?不会。[诸恶事已作]所有的恶事你已经作了,也不会因为你反悔就,而令他变成没作。所以有智慧的人就好事就赶快去作,坏事就不要作,这样子就不会有悔了。所以诸恶事已作,[不能令不作]不会变成不作,或者是你假装没发生一样。如果是真正修行的人,就应该学大丈夫,这个大丈夫不只是男众,女众也应该是丈夫。这就是我们大乘为什么出了家以后,即使是女众也互称师兄的原因。就是要学大丈夫相。所以要把自己看成大丈夫这样子。什么是大丈夫呢?我给他一个定义就是有志气、有魄力,这种人是大丈夫。如果没有志气、没有魄力、没有出息,即使是男众也是小女子,所以没有男子气概。男子气概就是有志气有魄力大丈夫。有志气、有出息、有魄力,那么作了错事就应该要知过、认过、改过,这样子就叫做志气魄力。如果没有这样魄力的话,就是(因循延宕)软弱无力,就为自己的业力所推动所摧残,一点办法都没有,一辈子都是一个孬种的人。所以必须要这样子做错了首先要知过,第二个要认过,第三个要改过。所以这个修行不是只有呼口号,不是只有念经、念咒、打坐这样而已。这三步每一步都很难,知过——要有智慧而且要有自知之明,还要有反省之功。你要懂得自己反省的人,很多人是不懂得自己反省自己的。自己有什么过错都不知道。所以要知过要有觉知,然后要能够反省。认过——又更难,要没有自我的傲慢才能认过。尤其自己向自己承认过错,等于是挖自己的疮疤,很难、很深、很痛苦,认过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尤其你在挫折、创伤、失败以后,你承认自己有过错,如果你跨过这一步一切事情都好办。还有我告诉你常常我们碰到一些烦恼、苦恼,心里就摆不平,就常常都是一直怪别人这样子,但是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过错。可是在我修行的过程中,我就发觉很有意思的是什么?只要有任何一件事情你很懊恼,但是你所看到都是别人错了,别人得罪你,别人侵犯你,而自己是冤枉的、是受冤屈的、是受侮辱的,自己没有什么过错,这个就很难摆平。这个嗔恨心就很难去掉。可是一旦有一天忽然天空上掉下一个光明来,你心里一照诶这个中间我也有一点点过错。一点点就好了不需要太多,我也有一点点过错,因为自己有过错,马上就很容易把这个嗔恨去掉,而且很容易原谅对方。这很有意思。可是如果完全只看到别人的错误,而自己都没有错误的话,这永远都摆不平。这个对对方的嗔恨心永远都去不了。可是这个嗔恨心去不了的话,有什么问题你知道吗?比较远的就是你不能成为菩萨,菩萨不嗔众生。更远的你就不能成佛。近的是你不能得定。因为你嗔恼心嗔恨心,所以没有办法得定。因为所有的心不定除了散乱以外,最大的就是嗔心。你如果心里面有嗔恨,你心决定是定不下来。你如果因此而去修禅定,即使你得定将来会变成阿修罗。因为心怀嗔恨的关系。知道了吧。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嗔恨心摆平,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嗔恨心摆平,而且努力去发现自己的过错。这样就很容易摆平。人的心里很奇怪,别人的错误是不可原谅,但是自己如果有错就很容易原谅。所以就必须要在所有跟别人有过节的地方,看出自己的错误在里面。因为你在这里面就把当事人原谅,当事人等于你自己,你已经原谅,所以相关的人你就很容易原谅。这是一种方便一种技巧,调伏自己的心。顺便讲一下所谓的善用方便,菩萨方便,这就是一种智慧的方便,般若的方便,怎么样去灭罪的方便,灭烦恼的方便。而这个灭是怎么灭?灭这个嗔恼不灭而灭,只是觉知就灭了。妙不妙?你拼命的时候我嗔恨心很大很大,我很嗔恨一直想要把他压下来,没用的很难有用。你只要看到这里面我也有过错,那就马上去掉80%以上了,这很有意思。所以如果做错了事情一定要,有志气、有出息,要知过然后认过。刚刚讲认过所以认过必须不能傲慢,不能贪着我相,不能只看面子,面子摆不下。因为面子摆不下所以不认过。顺便讲如果你修行人还管面子的话,你就没有理词。但是世间人都是讲面子,为什么?因为世间人都是看表面。但是我们修行人是不讲表面的,我跟你讲表里要如一。你不说我心好就好不行表里要如一。常常不说听人家讲他是貌恶心善,告诉你事实上没有这回事。貌恶心必恶,因为脸是由心生,你的心态就写在你的脸上,是骗不了人的也骗不了自己。烦恼心覆盖的人这整个脸都是烦恼。但是不要去修那个脸。我曾经听一个老法师说:“要修脸”。修脸的话就变成做美容了,那是不对的,不要修脸修心,心变了脸就变了。心善了脸就善了,所以心善貌亦善。如果现前心虽已经开始善了,但貌还是没有善,就是还没有修到那样的地步。你修到那个地步以后,整个业力转了全身心都转变。当然最彻底就是心转变了以后,带动渐渐影响到身。为什么?因为心是因身是果报因跟果,所谓身是报身。所以这个果报身要改变是到后来的事情。但是你要让这个身能够变,那就心要先变。当然也有说因为过去世造的业太重,心虽变了但是身也会变得很慢。不过总有一天会变。但是也不会完全都不变。接着认过以后才能改过。改过——就要有大魄力。但是你如果不改过,佛法这一条路你一定是走不下去,就困难重重。你还是怎么样,就变成怎么说呢?有人说我学佛三十年了还是一个大凡夫。这怪谁?就是你没有改。改什么样?改好不能改坏。我有个三哥很喜欢喝酒,然后他很喜欢说笑话,人家常常劝他说你要改呀,他说改呀有改,十块改二十。不能这样子要改的少不能改的多了。所以你听我这样讲你看看学佛就是全体、全身心、全生活的,整个生命是在一起的你不能把他分开。你是生活是一回事,修行是另外一回事,那是永远修不来。那样修会变成人格分裂,或是精神分裂。 [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此二句正明众生颠倒,背觉合尘之相。不应作而作,如身则不应杀盗YIN,口则不应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则不应起贪嗔痴,]这些就是十恶。[如是十恶本不可为,而恣纵放逸,竭力而为之。]这一个写得太好了。不应该作的事情众生都不但去作,而且很努力很竭力的去把他造作。这有意思。[应作而不作,如同世间之种种慈善事业,或修桥补路,恤孤养寡,或出世间之善,如听经礼拜,烧香散花,身须拜佛,口应念佛,心应观佛,如是等一切世出世善,本当尽心为之,努力作之,今反置于脑后而不肯作。]我在刚刚初学佛那个时候我在美国留学,有一天留学生去打工,打完工去到超市买东西,我就一边买东西一边念佛,忽然想说我没学佛之前也不知道要这样做,然后想说众生为什么他宁可,一直胡思乱想打妄想,他就是不肯念佛。奇怪!念佛心就会很清净很快乐。可是众生就是不肯这样做。他宁可就这么胡思乱想打妄想。这就讲到不肯,所以这是很奇怪。同样是一种念,散念乱念是一种念,念佛念法也是念。可是众生散念乱念就很容易做,而且很喜欢做,而且做得很光辉灿烂这样子。但是要念佛就很困难。[所谓诸恶愿欲作,众善不奉行也。]诸恶愿作欲作,众善就不想奉行。[此即所谓迷中倍人,可怜悯者。当知掉悔之人,则为悔恼之火所烧,后世必堕恶道。常为烦恼苦具而作伴侣,]具就是具生,同时产生的意思。跟着烦恼的苦在一起。[岂非颠倒之甚欤!]这样岂不是非常非常颠倒的吗?欤是惊叹的语气。[倘若有人,造罪而能生悔者,]如果有人造罪了但是他能够忏悔,[本为难得,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矣!然须悔已莫复,] 在莫复后面加忧恼两个字。[从此进行道业,]悔过以后就把他忘掉了,因此就再回来从新开始进行,本来在修的道业。不要被忧恼把这个道业障碍住了,就不再前进。[栖心圣境,]这个栖字用的很妙很好。把这个心就好像鸟一样就住在圣境里面。[身心自然清净,慧光因是开朗,安乐自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安乐行品。所以修行大乘的佛弟子,就应该努力的修行安乐行。[无诸热恼。]你看所有的烦恼都是燥性都是热的,都会焚烧你的身心。[所谓悔已莫复忧,不应常念著者也。]就是这个意思。[若或掉举其身心,复悔箭入心,诚为愚人之相,]诚就是实在是的意思,实在是愚痴人的样子。[不以悔故,不作之善而能作,]不是因为你光是后悔,然后没做过的善事就变成有做了。[已作之诸恶,不能令其不作,]或者是已经做的恶事,也不能令他因为你后悔的缘故,就变成没做。[其病根,即在放不下耳。]这个放下大家都会讲,但是实在是很不容易很难。等到下面讲到真正打坐的时候,我们谈一谈这个放下。 [五弃疑盖者,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譬如有人入于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然则疑过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看这一段[五弃疑盖者,]第五个叫抛弃疑盖。刚刚是要抛弃掉悔盖,什么叫抛弃?就把他弃如敝屣,好像连拖鞋破拖鞋不穿不用就丢掉。不用一直都保存着。顺便讲一讲就增加趣味,现在的女人就很多鞋子她也不穿,所以好几个橱窗都是她的鞋子。既然不穿就把它处理掉嘛。同样的疑盖你会有用吗?没用就把他处掉跟破鞋子一样。[以疑覆心故,]因为疑是会覆盖我们本心的光明。[于诸法中不得信心。]因为覆了心就令我们对诸法、对佛法,不能得到信心。这个信心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信心无故,]因为没用信心。[于佛法中空无所获。]所以在佛法中空无所获。你们知道佛法中的功德是很多很多,但是决定在那里呢?决定在第一步信心。信心如果多的、信心大的、信心坚定的,他的成就就一定高。信心少的、信心不坚定的,他的成就一定少,而且他的过错一定多。这个是第一步就决定的。这个很令你无可奈何的事,信心通常是累劫所修,不是今世就可以修得。今世有可以增加一些,你听善知识讲解熏习会增长一些,但是根本上很难增加很多。详细你可以看我那个《北美开示录》,第一篇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里面讲得很详细。你会很奇怪说佛法这么好,为什么我的大伯不信、我的哥哥不信、我弟弟不信,那就因为他过去没修。那有讲说某某人很会读书,他如果来学佛一定很好。可不见得。如果讲很会读书的话,胡适之也会很读书,韩玉很会读书,他都不信佛。这是两回事几乎没有什么相干,实在是很无可奈何。可是你又不读书不识字,学佛又很困难。所以要读书识字,而且读书识字越多是越好,可是就不见得对学佛有帮助。即使你得了博士学位也没什么帮助。你得了博士学位在学佛门上,你还是从零开始。没有因为这样子博士学位的学分,可以转过来佛法的修行里面。如果你对佛法的信心不够,不管你修了多久结果你正邪都还搞不清楚。而且没有决定的确定说,这是正的应该要这样子。譬如说佛法里面不是讲得很清楚,学了佛尤其是出了家以后,所有世俗的事情都不应该做,都应该远离。离俗才叫出家。但是很多出家人没有办法做到,而且对佛法的信心不够。有一些在家人学了佛。然后他还是去学一些外道的东西,乃至于学道教的东西,学一些不正的法。还自以为他心量广大,事实上那是邪正不分。为什么会邪正不分?最主要的除了智慧以外,还有就是对佛法真正的信心,正信还没有起来。所以你看厉害不厉害。佛法这个信心就好像你跑百米各就各位砰,第一步先跨出去的那个人就得第一名。落后零点零一秒的人就是会输了。你在怎么追都追不上。所以这个信心是非常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可奈何、不可思议。你不能因为思议而得到信心。而且甚至于可以说是你越思议就越糟。所以这是不可思议无始劫来熏习所成的善根。我还没学佛之前也不知道佛法,但是我就是很喜欢佛法,我就是很崇拜佛。在初中历史里面讲到佛,他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我说啊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初中就写日记,常常就提到说成佛什么的,那其实都是胡扯。但是这个就是习气。很奇怪!往下看于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无故,]因为对佛法没用信心的关系。所以在佛法中空就无所获。[譬如有人入于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然则疑过甚多,]疑的过错是很多的。[未必障定;]可是不一定会障定。[今正障定。]今就是疑若成盖的时候就会障定。在今的后面加疑盖两字。疑心不一定障定,但疑盖一定障定。疑心障信心障智慧。疑盖障正定。或进一步讲疑心障戒、障智慧。疑盖障正定。 [上来四盖已竟,]从前面在现在为止已经讲了四种盖。[此第五弃疑盖。]这里是讲第五项抛弃疑盖。[疑者疑疑惑惑,犹豫不决之谓。有此疑心,则于佛法不能生于正信,遂失如来无上知见,故此疑心,实为众恶之本。当知此疑,非特为众恶之本,]非特就是不但,不但是众恶之本,[且为万善之先,如禅宗之看话头,先欲人起疑情,则以此疑为宝,]不过这个疑跟那个疑不一样。禅宗的疑是对于某一些大家都认可的事情,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的事情,可是有一天你就忽然说,大家都认可的就是理所当然take it for granted的事情,你忽然觉得好像不是应该理所当然。这个有一点问题开始怀疑。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以前讲经曾经讲过,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有唱游课,你们有没有上过唱游课?后来你们也是叫唱游课。他就有音乐课本。一年级下学期有一天我忘了带课本,我们那个小学都是两个人坐一张桌子,因为我忘带课本我就要看隔壁的课本,然后他就不让我看,而且还移到最旁边去这样的,我坐在桌的左边他坐在右边,他移到最旁边。然后我那时候就对我心里面是一种很大的震撼,我觉得为什么不让我看呢?因为我们小学课本里面说,相亲相爱相帮助大家都是好朋友。有没有记得这一课?忘掉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子的,相亲相爱相帮助,你的课本借我看你没有什么损失吗?有什么损失吗?没有。你为什么不借我看而且我也没有对你不好。然后那一天我就很惊讶而且很伤心。那时候七八岁一年级。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觉知,而且觉知人心是跟我想的不太一样。好早熟噢。然后我就一直哭,老师在那边教,我就趴在桌上一直哭,那一天老师教的歌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现在当然也会唱‘电线画成五线谱,燕子在上面填了小音符12345677654321’。永远记得这件事情。我现在讲我那个时候可以说就起了禅宗的疑情。人性本来就是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你帮助我给我看一看也没什么嘛。反句话来讲如果是你没带书的话,我一定也会给你看的。我就很惊讶说:人性为什么会这样子,就是恶你知道吗?对你没什么损失你为什么不肯帮助别人。这个是我第一次有觉知,有觉知对人心也起了疑这样的。所以是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经历人情冷暖,而且真的很伤心。这个就是有一点类似禅宗的疑情,为什么人心会这样子。可是前面讲的疑说于佛法中没有信心,那个疑不一样,那个疑是疑佛法的真实性,怀疑佛所说的法是不是真正对人有用、是不是真正能够令众生度苦、是不是真正的真理,这个是疑这个是没有信心。但是禅宗的疑情不是这样子,禅宗的疑情是指说普遍大家都这样认可的,本来无可怀疑可是觉得这个其中有问题。譬如说举一个例子这个不太好,为什么说只有女生可以生孩子?本来只有女生可以生孩子,本来就是这样这个没有什么好怀疑。可是也许有一个行禅的人忽然就会想到这个问题。事实上是有这样的一个公案,有一个禅师他悟了,他的好像同修还是师兄就问他说:“你悟了什么”,他也不讲什么话,他就说孩子是女人生的。讲到孩子是女人生的,在我们那个年代有一本鹿桥写的小说叫《人子》,很奇怪!那个时候有发烧,我不是跟你讲过从来是不赶时髦的,可是那个我稍微敢了一点点,就是到末期还没有退烧的时候,因为我记得在中国时报有连载,然后大家就拼命的去抢来买来看,可是我后来一看这本书是莫名其妙,什么人子那个标题也搞不清什么意思。内容莫名其妙很奇怪。这是顺便讲一讲而已。我们师公这里讲的禅宗的疑情,事实上跟前面智者大师所说的不信,是不太一样的东西。听懂我的意思吗? [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是知此疑又为功之首。]但是这个疑跟那个疑是不一样的,你懂吗?[然今所言疑者,非禅宗之疑,]这个就对了。所以是两种疑是不一样。[乃犹豫不决之疑,]没有信心的疑应该这么说。[故能盖覆真心,退失信愿,于诸佛之无上妙法中,不得生于信心,当知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若无信心,则于佛法之中,空无所获。欲研究佛学深邃佛理,非从信入手不可,故云:‘天雨虽多,岂能润无根之树,佛门广大,亦难度不信之人。’无信之人,犹如无根之树,佛海广大,如天雨之过多,以广大法雨,难润无信根之人,纵经尘劫,亦无利益。譬如有人,入于宝山,往取珠宝,若无其手,终无能取。何以故?以其无有手故。当知无信心者,亦复如是。手即喻信心,宝山即喻佛法宝藏,宝藏者何?即所谓三明六通、四谛六度、三十七道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法,悉皆如来宝藏。若无信心,则于佛海中,难得实益。然则二字,乃转语之辞,谓疑道繁多,未必悉障于禅定,此简非今所讲之疑盖,]简就是简择把他挑出来的意思。把他挑出来现在所讲的疑盖跟那个是不一样的。[乃障定之疑盖也。]会障禅定的是疑盖。会障智慧跟戒律的是疑心。这不一样两回事。 [疑者有三种:一者疑自,]或者是自疑,怀疑自己。[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终不得发。若欲修定,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这个讲得很好。疑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怀疑自己。怀疑自己而会这么想,一般人很容易这样想,[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非其能修无上法的人,能修禅定的人。所以就怀疑自己能够修禅定。因此[自作此疑,]自己就生起这样的疑心。如果生起这样疑心的话自己怀疑自己,[定法终不得发。]就不能够生定。[若欲修定,勿当自轻,]如果你想要修定就不能轻视自己。为什么呢?智者大师安慰我们也是安慰的很好,[以宿世善根难测故。]宿世是善根你是没有办法去测量的。也就是说你虽然怀疑自己,但是不要想说我自己没有这样的善根。因为除了佛能够了知众生宿世的善根以外,其他的人没有办法了解。还有你今世既然能够接触禅定法门,那就是有这个善根。现在就是要努力的去做就对了,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怀疑。 释文[疑有三种不同:一者疑自,谓行人端坐修观时,心中便作如是念,]修行禅法的人他端坐,然后修行止观禅观的时候,心里面就起这样的念头,[我今善根微薄,]我今世善根微薄,[罪障深重,必非道器,]一定不是道器,[何敢仰攀上乘,修斯道法耶?]怎么敢仰攀上乘修这个道法呢?[自心若作如是疑想,则禅定之法,终不得开发。若修定时,切不可自暴自弃,]妄自菲薄,[须知吾人从无量劫来,]吾人就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从无量劫来,[何曾不发过大心,不修过大行,决已早种善根,况且若无善根,今何获此人身。]其实更重要的就是说,如果没有种过善根,你今世没有办法听到这个法。所以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福报因缘,才能够听到接触到这个法。[当知一切圣贤,皆由凡夫做,十方诸佛,亦从众生成,决无天然弥勒,]就是说他没有一生来就是弥勒菩萨。就好像《论语》里面弟子赞叹孔子说:“天纵之将圣”,孔门的弟子很多人很会称赞孔夫子。称赞有时候就变成异样,就是太过度了。将圣的意思是大圣,所以孔老夫子您是天生的大圣人。但是佛法就不这么说,没有天生的圣人。圣人都是修来的。[自然释迦,]都是累劫修行来的。[自当信己之宿世善根深厚,勿可自轻,]你们听起来应该是很温心吧。照理来讲应该是,否则你不会听到这么深的法。[皆是长者之真子,]长者当然的指佛,佛之真子。[正好从此发大勇猛,进修胜法,何愁佛果之不证,涅盘之不得也。]所以就不要去忧虑、愁忧。 [二者疑师,]上面是讲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善根。第二种是疑师。[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诃衍论中说。如臭皮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其臭囊。行者亦尔。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佛想。]第二个是疑师,也就是说对师父的信心不够。[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说这个师父威仪相貌是这个样子。[自尚无道,]他自己都无道。[何能教我?]怎么能够教我呢?[作是疑慢,]就起这样子的疑慢。因为疑心而起轻慢之心。[即为障定。]这样就会障定。[欲除之法,]想要去除这样子疑慢的心,疑师心的法。要怎么样呢?[如摩诃衍论中说。] 摩诃衍论就是大智度论,里面讲说[如臭皮囊中金。]就好像有一个臭皮囊,里面放了金子。[以贪金故。]但是我们由于贪臭皮囊里面的金子。[不可弃其臭囊。]也不可以把那个臭皮囊丢掉。因为把臭皮囊丢掉金子也跟着丢了。[行者亦尔。]修行的人也是一样。[师虽不清净。]也许你的师父某方面并不是很清净。[亦应生佛想。]但是你也要对他生佛想,把他当作佛一样来看待这样子。这个是弟子对师,但是师对自己就不能这样说了。也就是说我虽然没有什么道,而且没什么修行,但是你们也都应该把我当作佛来看。就不能这样子了。就好像譬如说夫妻之间或是对人,一般人也是一样,要能够对人体贴。但是夫妇之间要求体贴,都只是说你都不体贴我。可是从来没有想到说我要体贴他。类似这样子。 [此第二疑师,即是疑他。]第二种疑师就是疑他。刚刚是疑自己,现在是疑他人。[谓疑我平素间,所亲近之大德尊宿、善知识,观其威仪,动静相貌,与平常人无异,无有一丝毫过人之处,由此观之,自尚无道,何能教我,须己欲立而立人,既无过人之处,而欲教化于人,恐怕以盲引众盲,相牵落火坑,我若事奉之,终必有害无益。若作如是疑慢在心,]如果作这样子的疑慢在心里产生。[即为障于禅定,]就会障碍你自己的禅定。[禅定不开,般若之门为之深闭矣!]般若的门就关闭起来。[若欲却去疑师之法,]所以如果想要去掉这个疑师的方法。[如摩诃衍大论中说:]就是《大智度论》里面说:[‘譬如臭皮囊中金,不可因厌臭皮囊,而弃于真金;若爱于金,则不可弃其皮囊。’行者亦复如是,师则例之臭皮囊,]例就是比喻,师比喻当作臭皮囊一样。[凡所说之法,即喻于金,]凡所说的法,就比喻金一样。[切不可因人而弃其法,]不能因人而抛弃他的法。[谓依法不依人也,]所以他即使本身不是很完美,但是他所说的法都是如法都是好的。所以也应该听受他所说的法。[否则妄生批评,横论长短,是则名大愚且狂之辈。汝岂不闻,]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古圣贤之求法于人耶?如雪山大士,从鬼以请法,帝释天主,拜畜而为师,此实依法不依人之一证也!]我们释迦牟尼佛宿世也是做过这样的事很多,[须知师虽不清净,亦应当生一种诸佛之想,因彼虽凡身,而口所言者,乃诸佛之法,诸佛之行,当以观佛之心,而视师家,须翘勤恳切,闻法如对佛面。故云:‘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佛想。’]所以说师虽然不清净但是也要生于佛像。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烦恼浊是心理染污,特别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一般人根本就没有善的念头,阿赖耶识里头全是恶念,心里面所想的全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杀盗YIN妄,身语意天天都在造罪业,如果遇不到念佛法门,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一定堕三恶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