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四集
2014/9/4   热度:303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四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四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1月15日 我们继续讲小止观,刚刚讲到说我上次在讲打坐以后会有气、会动,从尾闾开始一直到上面然后在回去,这个跟佛法里面讲说即使在戒经里面讲说要右息而卧,比丘、比丘尼要右息而卧,沙弥、沙弥尼也是一样。戒经里面只是这样讲。那为什么要右息而卧呢?原因就是在于你修行以后那个气会动,动了以后你若睡觉时躺下去,就把它压断了,断了以后你明天要从头开始。所以右息而卧他那个循环还是继续的,血气还是继续这样的在跑,这是一点;另外一点就是,右息而卧不放逸。所以不容易有桃色的梦,也比较不会有梦遗什么那一类的事。所以我现在有一个补充,上次我讲说我闭关的时候,会有那些桃色的梦,然后就出精,那我解决的方法第一个就是忏悔;第二个就是不吃蛋白质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第三个就是右息而卧。有这三个配合就可以解决了,讲到右息而卧有想到就顺便讲到,你们受八关斋戒的时候不是有一条不坐卧高广大床嘛。对不对?那为什么不坐高广大床呢?当然高广大床从这个物质面上来说,你床高又广的话花的材料就多,那你用小小的床,单人床小小矮矮的,就比较节省,就比较不奢侈,那如果是高贵的床呢?高贵的床一定是又高有寛,然后还甚至雕花等等,那修行人就不适合,这是从物质面看的。事实上佛法的精神不是在物质不是在外,而是还是指向内的,你要想这高广大床第一个就是它一定舒适。一舒适以后那个床很宽嘛,所以你睡的时候就很容易放逸,然后就摆成一个大字形这样睡,那样就很容易做那种噩梦,我把它称为噩梦。你如果单人床就这样右息而卧就没什么问题。可是这个很大的床然后你又摆成一个大字在睡,睡了以后翻来滚去这样子,那就很放逸。还有在加上现代的床都有弹簧床,那又更加的舒适,也就越是舒适的床越是跟性连接,令人想到性的事情。所以修行人就不要用高广大床。这个高广不一定要很高,这个高也不一定是高度的高,而是价格高,还有它很舒适主要是这个,你越舒适就会越放逸。所以我就建议说如果是修行人在家、出家都一样,尽量不要睡那个弹簧床,你如果好好修行的话,然后尽量睡木板床,那如果说你嫌太硬的话脊椎不好,多铺一点毯子什么的让它柔软一点,这样是比较符合佛法,因为既然你有心要学佛嘛,你要从生活上来做你懂吗?你不要生活上这样子奢侈放逸,然后用一顶十几万的床,美国有一个弟子他的床是五千块美金,要十几万才对;台湾也有哇,最近就有人要送我一个床,说那叫什么床?红外线,那不会死掉不晓得,十六万而已,太便宜了,我老人家不想坐。那个床不一定要高,那个价格高也算高,总而言之就是心不要放逸,不要贪着这个世间外在的法,往内熏修。你要往内熏修内外要配合,要如一,你不要嘴巴讲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那你说没关系了不要着这个相,哎,你这个身体就是个相。等于是说你不用着这个如法持戒的这个相,但是你却着放逸的相、着奢侈的相。是不是?所以都没有看到这一点。你要修止观也是一样,修止观虽然他这里没有讲到,只讲讲衣食,那么下面有闲居静处也没有讲到床。但是你要知道应该这么说第一个持戒清净,持戒清净里面如果你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里面就有不坐高广大床。你不要为了要好好的拼,坐的有劲一点,然后就买红外线的床,十六万;我想我如果睡在那个十六万的床可以第二天就往生了。佛法现在就有这个问题,所说跟所行不一致,内外不一致。学佛一定要内外一致,内外一致才能内外一如,那你如果内外都不一致,说的跟做的是两样的话,那么谈什么内外一如这个一真法界,那个都变成言说戏论,所以一定要确实的实在去做,在生活上就表现出来不能贪着外法。[第三闲居静处,]这个太难太难太难了,这个不管是在家、出家都很难,为什么?我这个人平常也是很静,可是你们来就不静了。不过这个是为了讲经言法,所以也没办法了;虽然被你们吵一点也没办法了,这只好认命了。闲居静处一定要静处,什么叫闲居呢?你光是住在静处搞了一大堆飞机出来也没用,你闲居是有一栋房子在那边,可是你又种花、种草,然后做田园设计,然后一天搞得很忙,那就不闲了。然后今天油漆油漆,明天又做一些什么变更,一天到晚都搞得很忙不闲,虽然很静但是不闲,所以要闲,闲什么?闲就是放下,放下一切的作物,然后你才会闲。那你不要没事就找事来做,因为静处很静就很寂寞、很无聊,然后就赶快找一些事情来做。乃至于那实在没事做,好吧就绣花吧,要闲居静处。[第四息诸缘务,]这越来越逼近这个重要的地方了。息诸缘务这个就更难了,为什么?你闲居静处现在没有办法,你有一个手机在到处都找得到你,你也找得到别人,对不对?所以闲居是闲居了,但是五分钟就有一通电话来,要不然就什么简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简讯怎么发,其实我没有用过手机,那现在简讯不只是文字还有声音的,这一点我是昨天才知道。缘是什么?缘主要是外缘,外在的因缘乃至于说攀缘,因缘跟攀缘两者。因缘是什么?那个缘可以是他来找你的也叫缘;你去找别人的也是缘,但是攀缘一定是你去找人家。所以你就变成象布袋戏里面讲,一个道人出来说……然后就打个手机。要息诸外在的缘,物是事物或是杂物。这个息诸缘务换一句讲,把它讲的很了不起,很伟大就是闭关。所谓这个闭关修行有好几种讲法,讲讲止观你们知道就比较内行一点,第一种就是闭关、第二种掩关、第三种住山、第四种专修、第五种静修,有这样多种讲法,都是只努力的修行,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闭方便关。这个住山通常是古代的禅师才有,现在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山可住了,闭关、掩关、住山、专修、静修,但是真正的佛法所说的都不是这个,这个都是后来演变的。佛法讲什么?佛所说的是阿兰若行,什么是阿兰若行呢?阿兰若行就是静处修行的意思,什么静处呢?没有一定,就说树下、山洞、冢间,反正就是在清净的地方一个人修行。一个人修行也不是如后代这样子说真正用一副围墙、一个房子把你关起来乃至于锁起来这样子,不是这样,他还是打开的,所以说你修行不是变成一个犯人一样,但是因为后来人根钝,没有办法你知道嘛。如果你给他打开的话,好,那就放牛吃草了,这信徒不再都去,吃草了怎么办呢?所以只好就关起来,信徒供养的供养金也很放心,说我师父有在修行,为什么?因为他天天都关在那房子里面,不过你们没晓得他,门是被你锁起来可是他把窗子打开了出去溜达溜达,这不是开玩笑是真的,有的一溜达走了就不回来了。顺便讲到闭关是这样的,事实上佛的法不是那么死板,不是那么死,但是后代的人就不能这样子了,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无限了你懂吗?所以你给他说在树下修就好,诶!在树下修就没个范围,除非你把那个树下用绳子围起来说,不可以出这个地方,或是用那个石灰弄一个圈子,好像罚小孩子一样,但是佛法其实不是这样子。佛法是中道的是理性,而且是自动自发自内心的,不是外加的,不是用一个什么东西把你锁住。不像儒家的儒教一样,用繁文漏节把你绑住,不是。那些都是你发自内心想要遵守的,你自己想要的,而你遵守了以后觉得很快乐这样子,而不是说很苦,乃至于持戒也是一样,然后修行的规矩也是一样,修行规矩是什么?其实没有什么规矩,主要就是你一心想要修菩提,想要开智慧,想要断生死烦恼,这样子而,那其他跟这个有关的我都不爱做,我都不做我也不接受这样子。可是现在人没办法所以只好把你关起来,为什么我要把你关起来,因为现在的信徒很热诚,知道你在修行他一天到晚来拜呀,来供养师父,那你也不能说不接受他供养,他每个人都排队从早到晚好像发压岁钱一样,那他还修怎么行?只好说为了要避决自己跟他人的烦扰,所以就关起来这样子,所以称为闭关。可是在佛法我老实跟你讲,在佛法佛典里面没有闭关这两个字,也没有这个词你懂吗?那这个只是后来演变的,因为法的关系,人心的关系演变出来的一个方便法,这个是最诚谛的说法。但是你知道了以后你也不要瞧不起闭关的人就是了,他能闭关他就是发了大决心,然后真正去做,因为现在人都没有办法,就是所谓的闲居静处,息诸缘务,他闭关就是做这个事。光是这两点就做不到,一般人也做不到。那除了愿心跟能力不足以外,还有就福报不够,你没有福报不能够具足有这些缘。这五个缘有第一个就是自身的持戒了,自身是正报的。第二个是依报的,第三个闲居静处也是依报。要一个房子,那个房子要很清净的这是依报,依报也是一种福报,依报的福报。第四就是内外都兼具的,你要发心而且能够做得到,能发心的但是别人也真的不来打扰你,这个叫息诸缘务这样福就具足了,可是当然你要记住了不要带一个手机进去,里面也不要装电话了,不过电话是可以装。这五个缘还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这个等于是最高级的修行,最后一步的修行。前几天有弟子问,我就跟他讲说,你不要用这个来期望每一个人。你就说你不要说是在家,我们出家有具足这样子的缘,一千个人有几个?不要说一千个不要说一万个,就说十万个里面有几个?这个内外诸缘都要具足了,福报都要具足了。那么不要讲第一个当然人还没有讲持戒清净,除了持戒清净以外还有身心无病,身心健康强健你才能修行,要不然你关在哪里面干嘛?天天熬药吃药。然后还叫一个中医,然后开一个口把胳膊伸出去把脉。然后对那个口说~阿,那一天到晚在看病那还修什么行?身体要身心健全无病,这个就很难了。是不是?这就非常非常难了。我不想调查,但是我想说你们那一个没有在吃药,不需要吃药的这样,哦这样好有福报。讲到这个闭关也让你们增长一下见识,闭关现在怎么闭呢?他有很多种闭关,所以闭方便关的那个其实可以说不能是闭关,是在沾着这个闭关的名我觉得不好,你闭关就闭关嘛,闭什么方便关,闭方便关就是说也可以去买菜然后自己煮饭,然后偶尔朋友来了也可以接见接见,然后谈一谈聊聊天这样子,这叫方便关,那你这是随便关了那是方便关,你就讲静修好了嘛,不要讲方便观,你讲方便关等于自己挖自己的底呀,内行人一听,搞什么?不好好修行又要沾那个名。那么以最正统的我称为正统的,用正统的闭关法是什么?以最正统的闭关通常是大法师、老和尚,象你们这些太烦了,我要闭关了,我宣布闭关然后把一切事物交给当家,然后就安排好了。然后就准备关房,信徒都来了,然后有那大居士大护法,每个人准备一把金锁,真的是999打的锁,关房的门就是古代那种扣起来然后有一个环环,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仪式,老和尚或大法师进去了以后,大护法就当然要以最大的那个锁先锁上,然后次、中、小这样一直……。所以那个锁上面就挂了一大堆金锁。然后讲好说是一年、二年或是多久,然后出关的时候那个大居士护法就来开锁,开完锁那个老和尚或是大法师一出来,就跪着把那个金锁供养老和尚,这个叫闭关。当然我不是讲过嘛,也有的法师闭了关,然后外面门是锁上了,可是实在是受不了怎么办呢?就开了窗户跳出去,所以我跟你讲实在佛的修行不是这样样子。可是众生就以为是这样子,你不这样子,你不使出杀手锏你就没办法清净下来你知道嘛?乃至跟这个有关系的就是禁语,佛的法里面没有禁语,禁语是外道法。你知道吗?佛是什么?佛是说要常慈圣默然,语则说佛经。圣默然什么样子?象圣人一样没事就静静的。所以台湾话说人不讲话就说……,就这个意思,圣默然很寂静的。不说废话要讲话就讲佛经,这个就很难,这个在家就更不用讲是绝对行不通的。在家人你不讲废话怎么能活得下去,你自己活不下去别人也活不下去,首先你老公就不赞成,回去你都不跟他讲什么话,一讲话就讲佛经,你怎么能受得了。哦,我这老婆……,是不是?然后没事恐怕还要陪他看看电视,出去玩一玩,沿途当然讲的都是废话,那还有什么重要话可以说,重要话亲亲我我的话二十年前都讲完了嘛,甚至于蜜月的第一个月就讲完了。接着也没什么重要的话可以讲,就讲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然后生育子女,教育子女这些事。亲亲我我哎呀老夫老妻的肉麻,就不会这样子了。所以这个世俗人讲的多半都是废话。废话还没关系,一讲废话以后尤其是几个人聚在一起讲到后来没有什么好讲的了,也没有什么新的资讯可讲的了,就开始什么?品评人物这样东家长西家短,那男人呢就讲风花雪月的事情,那女人就讲男人。对不对?就这样子。那些都是什么?那些都是废话。可是世俗人就对这个有兴趣,希望在座你们不要对这个有兴趣了,要不然学佛还听止观,对那个有兴趣,那简直是。本来是讲闭关,然后来一些法师或是禅师他为了客气就不讲闭关,而讲掩关。就是比较文雅一点,掩关是闭关的文雅的说法客气的说。那怎么说呢?说我闭关就好像比较粗俗一点说臭屁,那掩关就比较客气。住山是古代禅师做的事,现在没有人做这个事,唐宋那个时候有禅师住山,就开悟以后住山慢慢修。然后专修,专修就有一点点密教的味道在里面,一般就讲静修,静修是最好。静修就是说也没有夸大,也没有什么给人家一个限制这样子,但是真正的讲就是阿兰若行或远离行这样子,。阿兰若直接翻译就是远离行或是清净行。那么这个就是闲居静处,息诸缘务。阿兰若行就是闲居静处,息诸缘务两个和在一起。[第五近善知识。]你要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也就说你发生问题的时候有人可以请教这样子,这就是我说不要有手机,但是可以有电话。就是说如果你发生问题的时候,打电话请教善知识。但是那个电话就装一个打录机,不过那个电话最好是只打出去不打进来,别人打不进来你可以打出去这样子,是为了要亲近善知识,有些问题那如果善知识比较远的话,你的师父如果没有在旁边,那么会打电话请教,因为这个修行是会有很多很多问题,不会那么顺利,一定会有问题,不可能没有问题。知道吗?乃至于说护持你的护关者,那么你需要什么一些日常生活的东西,尤其是忽然生病了,譬如说你泻肚子,那就要马上吃药。对不对?类似这些事情。那如果有人年纪大了又高血压,或是心脏比较衰弱,由于善知识以及医疗上面的需要,所以还是需要有一个电话,但是主要你不要打出去,平常也不要接。那如果说医疗上需要以及这些不是很急需的话,就可以跟你护关的人讲,或者依照你当时的规矩用写字条的也可以,如果你修禁语的话这样子。那禁语不禁语那个也没有规定,那是你的师父规定要不然你自己规定。你自己发心为自己规定。接着从近善知识开始,[夫者,发端之辞。]这个在国文里面称为发语词。这个发语词夫也可以没有意思,也可以讲且夫也可以讲若夫。且夫就是说而且怎么样,是发语词也是转折语气。或是若夫就是至于什么。所以通常这个夫的发语词就是放在每一段文章的开头,或是一篇文章最开始的第一个字。夫什么什么这样子。夫天地之生也……这样子,万物之生也。[凡欲发心修止观做工夫者,]者是的人,凡是所有普遍的意思。欲就是想要。所有普遍的想要发心修止观来做工夫的人,做就是修了,修这个工夫。[要先外具五缘,]外面要具这个五缘,这个缘就是刚才讲条件,在进一步讲就是助缘,这个缘就是帮助你成功。那缘若当依于助缘来讲的话,相对于因。缘的相对就是因。所以缘就是外缘,因就是内因。内因是什么?内因就是你的发心,就是你的愿力你想要这样。所以这里不讲因,因因为已经发心了。然后接着就要求这个缘具足。五个条件五个助缘,这五个都是助缘。不过这个有一个问题,这五个不都是外面的,因为第一个持戒清净是自身的。不过这个没关系了,你了解就好,严格讲的话这个持戒清净是内不是外。[然后进修,方克有效。]具备了这五个条件以后再来进一步修行。克就是能够,才能够有效果。[比如造屋,]譬如建造屋子,[必须先将基础坚固,然后或一层二层七层九层乃至多层,皆可随意起造。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禅定智慧。若持戒不清净,禅定无由发生。]这个所说的这个法是佛法。因为什么?第一个持戒,一切的法如果持戒就是佛法;如果不持戒不管你修什么法,修再高再深的法都是外道法、都是凡夫法。现在有很多附佛法外道,这外道有三种:1、自然外道。2、附佛法外道。3、佛法中外道。什么叫做自然外道?就是他本身就是外道,他也不说他是佛法。譬如说基督教他就不会说我是属于佛法的东西,回教也是我是跟佛法不一样;或是道教他也是我是道教。对不对?但是如果他是道教又假装自己也佛教,那就不是自然外道而是附佛法外道这样。或者是你所行的其实是道教的、或是回教的、或是其他什么什么教的,但是他自称他是佛法,乃至于他说他才是真正的佛法这样子的,那个都叫附佛法外道,当今之世你可以看到很多是这个样的情形。另外有一种,这是只说他已经完全不承认他是外道了,只说自己是佛道,但是他所做的其实是外道的事情。还有佛法中外道是什么?佛法中外道他是在学佛法是在修佛法,可是修修呢,你里面主要的精神他掺杂了一些外道的东西,然后乃至于在提倡一些外道的东西,这叫做佛法中外道,这个是《楞伽经》里面讲的,这个要会分别。这一个止观所讲的就是真正统最正统的佛法的止观,佛法的禅定静坐。这个有一派附佛法外道他是一种密法,他们也不持戒,譬如说他们不持戒他们也可以杀生、可以吃肉、可以喝酒然后乃至于有男女的事情。但是他们是密法,然后可是他们说他们是佛法而且说是最高的佛法,那种他们所修的禅定因为不持戒的关系,所以就不是佛定,我们讲就这样点到为止,你自己去理解。你理解到就好,理解不到就算了。因为这个讲说境界嘛。这个持戒由戒生定,[所谓戒净,则定生,定生则慧发,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一定都要有的,没有一个东西可以省略的。但是外道法他就省略前面不省略后面。也就说他没有那个持戒,持戒是什么?持戒讲的很严重,持戒就是行为。虚云老和尚讲的一句话说:现在的佛法的修行人常常行为不好,行为不好就是什么,就是持戒持的不好,持戒不清净。所以行为不好就如同我说过的,就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对不对?你口说你修禅定,然后修智慧乃至于念佛、持咒,乃至于念经,可是你的行为不好,那就是言行抵触。对不对?所以那个就不是佛法。[经云:‘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 尸罗就是戒。[无碍清净慧,皆从禅定生。’] 无碍清净慧就是无漏慧,无漏慧是从禅定生起来的。不要说无漏慧是从禅定生起来的,我曾经讲过一切的神通妙解全都是从禅定所生起来的,放光动地种种境界,乃至于化身化土全都是禅定境界,有禅定的话就有最高档的佛法,没有禅定的话那个都是结缘,都还是在预备之中。[当慧光朗现时,]朗就是明朗。慧光就是智慧之光。当你的智慧之光明朗的现前的时候,现就是现前。你的智慧产生了。[即能灭一切诸苦。]我们这个心就好像一个房间,那个房间里面是黑暗的,如果你拿一个手电筒往那个黑暗的房间一照,那整个房间就亮起来了,这个房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房。我们的心房如果拿了一盏灯进去一照,就一灯能灭千年暗,千年的无明黑暗只要有一盏智慧之光就把他照透了。所以般若能灭不但是烦恼,而且灭烦恼的根本无明。就灭无明,暗就是无明。那因为无明灭了所以就没有烦恼,无明是烦恼的根源,没有烦恼所以就灭一切诸苦。[所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皆仗此智慧之功而灭除之,]定慧我们如果要强要分的话是这样分工的,定能够伏烦恼,以定力把烦恼伏下去,伏就是止了。慧能除,以定力伏了以后,最后要除的时候要用无漏慧在把它除掉。这个定伏只是暂时伏住而已,你没有用定力的时候又伏不住了烦恼又起来。所以还没有除烦恼之前,入定是止烦恼了,伏了烦恼了,但是出了定他又会渐渐在起来,不是马上起来了,烦恼不是马上起来,而是看你那个定有多深。如果定力深厚他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等到定力厚力的余续都没有了,然后又渐渐在回来这样子。你伏了以后然后在除,这就是为什么文殊师利拿智慧之剑斩断烦恼,以定力伏了以后慧刀斩断。所以定能伏慧能除,或者说定是令心水沉淀,把那个烦恼垢沉淀到心池的底部,虽然沉到心池的底部,但是就犹如这个池塘里面的尘沙,它沉到底部不是没有了。你那个池塘如果是静止的话就好,如果在稍微漾动的话那个沉淀的沙石又要在起来了,那些尘沙又要在起来了。所以定力让这个心池稳定下来,然后让烦恼尘垢沉淀沉淀下去,沉淀下去以后在依定力起般若智慧照破,就把这个烦恼尘垢、尘沙惑、无明惑,这些垢尘都把它挖掉,所以慧成铲除那些沉淀的烦恼尘垢。定慧和在一起那就是三昧。所以就用三昧力来做这两件事情,就是伏除或是沉淀铲除这样。说是可以分解动作了,就好像打太极拳一样,事实上打起来的时候应该是连续动作的。你若从头到尾照你那个太极拳师父所教的,你都是分解动作,那还怎么打得成,那你那样子跟人家对敌的话早就被人家打死了。同样的止观也是一样,说这个是这样的分解动作,可是实际上在运作的时候是连续动作,甚至于说合在一起。但是话说回来了你如果根钝的话,还是要分解动作,譬如说我教你们太极拳,我连续动作你们比来比去乱比,所以我就要分解动作,分解动作练过若干次以后,然后在教你们连续动作你打起来就很顺,然后就是很正确很顺而且很漂亮。对不对?可是一下子就让你们连续动作,打得乱七八糟的很难看,根本不对。我右手在前你就变成左手在前面,我右脚在后你就变成左脚在后。所以我要教你们打的时候我都不看你们,主要这个原因,因为看了不是好笑是生气。你知道吗?好好的拳你变成乱打这样子,因为太极拳打起来那个姿势是很漂亮的,可是你那些一打真是不能看。道理就是这样眼不见为净。皆仗此智慧之功而灭除之,[故云及灭苦智慧。楞严经中所注重四种清净明诲,即戒是也。] 四种清净明诲就是戒。[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禅定,]就是说如果人修行佛法,纵使他有很多的智慧,很会讲话,智慧就是会讲话了,然后修禅定也修的很好,但是因为没有持戒,[悉是魔道之业,]悉就是都、皆是的意思。都是魔道所做的业。[终为魔王,]魔王或是魔男、魔女、魔子、魔孙。[如蒸沙焉能成饭,盖沙非饭本,] 蒸沙你要煮饭的时候不去挖米而是挖沙,然后放进去,不会煮出饭的,不会,因为沙不是饭的本缘的因,这个是个比喻了。你知道那个佛法佛讲的那个比喻都是很妙很不可思议。基督教的耶经里面,也有很多的比喻,他们称为Parable,比喻英文里面有很多很多个字表示比喻的意思。那这个Parable是指什么呢?通常是指以人为主角的比喻叫Parable。那另外一种比喻叫Fable你们知道吧,Fable是什么?Fable就是寓言。这个寓言家为所寓言的寓言。但是寓言通常是以动物为主角,借动物的故事来表示他的意思。在二十五年前吧,有一个在美国的博士他翻译了《百喻经选义》,然后我收到一本,就《百喻经》他把他翻译成Fable那就错了,因为佛讲的那个比喻都不是动物,不是讲猴子、狐狸等等这些,都是人,所以搞错了。虽然他是博士,但是他是学理工的有不懂文学所以乱搞。我就写了一封信去跟他讲,然后他不但是那个字用错了,把那个喻经的喻用错了,他还题目说……,所以连这样的概念都没有。比如说你姓陈,称你的时候我要称你为陈先生嘛。对不对?那如果我叫你老陈或小陈怎么样,就表示不敬。台湾话是说譬如说很亲密……那样是可以的。可是你对佛那里可以这样子,直接唤他释迦牟尼呢,没有佛字。所以对佛法没有概念知道嘛。所以不是说英文好就可以翻译佛经你知道吗?英文好你光是这个Fable就搞不清,你还说什么英文好。如果以比喻来讲有很多种,Parable比喻(人)、Fable寓言(动物)、simile显喻、这个里面有如什么什么,如幻、如化、如影、如空、如想,有一个如字的。metaghor隐喻,就说你是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冰淇淋,因为这个世俗的东西太久了。用一个好像是显喻。那如果说你是我就是等号了,你是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冰淇淋,那就变成隐喻。没有一个如或像。你好像一朵鲜花他就是显喻。你是一朵鲜花就是隐喻。这些技巧佛法里面都有,而且用的很多。所以佛的法是很文学性很诗性的。那我要讲说蒸沙焉能成饭,这个佛比喻实在是太妙了,我看这个耶稣教里面我看过圣经,我看的是原文的,而且看古代的版,詹姆斯版本文学最好的。现在都变成现代英语那个一点都不美,詹姆斯版本是古典的文学来讲非常的美。但是他的那个比喻,耶稣的比喻跟佛简直没的比,那个看起来怎么这么拙劣。[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说此止观,乃为四众而说,]智者大师说这个止观是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而说的,[虽与比丘众言,其余三众亦在内,]虽然他是跟比丘众说了,但是优婆塞、优婆夷也都是包括在内的。[每一法会之中,具有四众弟子,言一即具三,]虽然只讲了一个,但是其他都是包括在里面的。因为有所谓的当机,当机就包括代表与会大众。[且比丘为四众之首,故告比丘,] 诰应该把言字旁去掉这个错字。这是完全两回事,这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叫诰。通常是跟讣闻的一种叫诰。讣闻就是人死掉了那个讣闻。所以这个是很严重的错误。这是告诉的意思了,[故告比丘,即该余众也]就是其他的三众都包括在内。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供佛像有两个重要的意义,这一定要懂得,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大家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至诚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至诚恭敬?佛菩萨是一切恭敬,一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下,没有分别。所以我们供佛像,因为我们对佛恭敬,对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恭敬,对一切万物要恭敬。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地恭敬,这是供养佛像的第一个意义,这叫真供养。供佛像的第二个意思是报恩。佛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师。所以我们供佛,不是把他当神看待,而是把他当作老师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要向佛学习!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