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五十三集
2014/9/4   热度:431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五十三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五十三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1年2月14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拿起《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在荧光幕前的朋友,请端身正坐专心听讲不作旁的事。 上次讲到【方便行第五】,这次在稍微在从头开始讲一点,这个方便行还算是前方便,不过这个已经是前方便的最后一道了。现在这个方便行是前方便。前方便总共有五个,所以叫五方便行,也叫做行五行,行五种方便行。五方便行就是:欲、进、念、慧、一心。要正修止观之前,还要先修这五个。 正文[夫修止观,]夫(fú)没有意思。这个是文言文的破音字。不过这个破音字是字典里面有的。跟佛法的破音字不一样,佛法的破音字是字典也查不到。[须具方便法门,]就必须要具备有方便的法门,才能够修止观。[有其五法:]其没有意思,语中助词。这个最好记一记我以后讲不用在写就比较省事,文言文里面助词有些是有意思的,有些是没有意思的。这个地方其是没有意思,是语中助词——就是在一个句子里面中间的一个助词,只是要令念起来比较顺。可是这个又不能乱加,你要懂得这个时候要放什么助词。所以有其五法,那你光是有五法,就比较不顺。我们中文通常是两个字两个字的,这样念起来比较顺。如果是偶数的那我们的词也都是偶数的。所以这个句法也把它配成偶数的,念起来就比较顺。所以有其五法,这个其没有意思。 语首助词——一刚开始的时候夫修止观的夫就是语首助词,又叫发语词。一个句子要开始讲的时候,先讲那个助词夫怎么样然后在讲。 语尾助词——矣、哉、焉等等那些都叫语尾助词。语尾助词比较有意思,常常表示疑问的。譬如说乎就表示疑问。矣表示惊叹的而且表示完成。哉表示感叹,何其悲哉!哀哉哀哉!或是乌呼哀哉,乌呼两个都没意思只是一个语气而已,乌呼就等于是哎呀。乌呼哀哉哎呀翘翘了这样子。 [一者欲。]五方便行第一个是欲就是愿。所以这个欲不是五欲、贪欲那个欲,而是愿的意思。或是用我们白话文讲说想要、希欲。所以这个欲是善欲,不是恶欲;是清净欲,不是染欲。你要修止观先要产生这个欲。一者欲就是一者需产生这个欲愿。欲是指什么下面解释了:[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首先第一个是想要出,离世间一切的妄想颠倒。妄想就已经很糟糕了,再加上颠倒就更历害了。颠倒就已经是妄想之至,就是极其妄想的意思。妄想到了顶点就变成颠倒。这是第一个欲也就是说,想要脱离或出离世间的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故。]这是第二个欲。所以首先要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简单两个字就是离妄,欲离妄。然后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这个简单讲欲得定慧。所以智者大师这个讲的很好,你要得定慧之前要先离妄。你妄不离而想要得定慧,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不离妄而修定慧,也就说不除染而想要求净法不可得。就好像不离妄而修定慧,最好的状况就像以前人用的枕头,外面加一个绣花的枕头套很漂亮,可是枕头在怎么漂亮,外面在绣的怎么漂亮,可是里面都是装的破棉絮。所以说绣花枕头就是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以这里可以变成一个歇后语。歇后语:和尚打伞,无发无天。和尚打伞通常就讲和尚打伞就完了,停一下在讲这句话,可是这句话你懂的人就不用讲了,这叫歇后语。譬如说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真的有人这样做吗?那真的是多此一举了。姑娘上轿头一遭类似这些歇后语。所以刚刚说绣花枕头也是歇后语,绣花枕头然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看起来很好,里面一团糟。不过现在枕头即使绣花,里面也不是败絮了,里面也许是绿豆壳,或是化学的什么东西。现在败絮倒是找不到了。恐怕还比较贵。所以你要修真正的法,要先把肮脏的东西先给除掉,然后才能够装干净的东西。佛也是这么说:“人的心器就好像法器一样。”也就是要装如来的甘露法宝,必须要先把你的心器洗干净,如果你心器没有洗干净的话,如来的甘露水一装进去,那个甘露水都浑浊都脏了。同样的意思。所以你想要修诸禅三昧,也就是修止观修定,要先除世间的一切颠倒妄想。从此以后不依妄想不依颠倒的事情,远离这一切的妄想、颠倒之缘。自心亦不生然后才能够修正定正慧。这个定慧是一个门了所以是定慧门。那远离颠倒妄想如果要的话,等于是戒门,波罗提木叉门(prakti-moksa),木叉是戒的意思也就是解脱,别解脱门。别解脱不是说不要解脱,是说各别各别的解脱。所以佛菩萨叫我们别解脱,不要解脱可不要搞错了。别就是各别各别,譬如说你修不杀生,就解脱了杀生的业,解脱了短命、早死、多病等等,解脱到那些果报的意思。因为种不杀生的因,得解脱那些跟杀生不好的果报。做不偷盗事情的因,就得到富足、不会贫穷象这一类的果报。解脱掉贫穷的果报,所以叫解脱。一门一门的解脱,各别各别的解脱,你持一条戒有一条戒的解脱叫各别,就各各不同。不杀戒跟偷盗戒是完全不同的戒,所以叫各别。他的因行不同有别,这个果报也有别。因行各各都不同就杀、盗、YIN、妄等等,各各戒它所要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所以叫别。然后解脱掉的恶报也是不一样,这个果报也不一样,所以叫各别。各别各别的解脱叫做别解脱。别是文言文。 你要修禅定止观的话,一定要把心器弄干净。所以这个就呼应到《首楞严经》里面讲,要修首楞严大定之前,要修四种清净明诲。这是一样的。所以佛讲的是这样子,祖讲的也是一样。佛、祖讲的都是一样。智者大师是开宗大祖师。什么叫四种清净明诲呢?诲就是教诲。简单讲就是不犯四根本戒,杀、盗、YIN、妄。你要四种重戒不能犯都清净,才堪修行首楞严定。乃至于才堪修行止观。否则的话那就是虚妄。你表面是在修禅定,可是里面一团糟。开一个玩笑新疆的省会乌鲁木齐,台湾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就跟这个乌鲁木齐很接近。你如果不离杀、盗、YIN、妄的话,那你整个身心中就都是乌鲁木齐了。那怎么样修止观呢?你要修止观一定要首四种清净明诲,离世间一切颠倒妄想。才不会乌鲁木齐。身心清净然后可得定慧妙宝成就法身。否则你这个身还是秽身污秽之身。那如何盛装如来的妙宝,不能装。台湾话有个成语说:“猪栏猪圈里面张灯结彩。”过年了到处张灯结彩,你在猪圈里面也张灯结彩你这不适合嘛。同样的如果自己身心之污秽不除而修止观,等于是在猪圈里面张灯结彩。你看那个能看吗?你不张灯结彩还好一点,反正那就是猪圈。你张灯结彩人家特别注意,阿这个原来是一个猪圈。而且觉得这个很不像话。 [亦名为志,]这个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读初中的时候,那是五十几年前的事情,读国文就要背这些单字解释。志者,心之所之。之是动词去的意思。心到那里去那个就是你的之。所以你的志向那个向。心想要往那里跑叫做志。[亦名为愿,亦名为好,亦名为乐。]这个欲意思可以说是志、愿、喜好,也可以说是乐为、乐。这个地方我就随顺大家念乐(yuè)吧好乐。不过私下我自己还是念好乐(lè)比较顺。好乐(yuè)就怪怪的。下面还有一个词十方国土,老派的念土(dù)。为什么?不知道。那个字典也查不到。可是我还是念国土(tǔ)。可是国土(dù)实在不懂,我们不懂是东西太多了不管它了。[是人志愿好乐一切诸深法门故,]意思就是说已经起欲的人,在修第一个方便行欲方便行的时候,是就是此,这个人就是有志愿的好乐一切的诸深法门。深法门要深的。但是现在人都喜欢浅的,而且简单、少的这样就好了。所以现在的佛法都是减化的佛法,减的不能在减了,减化、淡化、稀释。一颗梅子泡一水缸的汁,那也叫做酸梅汤。曾经有人跟我讲说:“师父你有没有那种比较简单的法,”修起来比较方便。所以淡化、稀释的就好像,你原来是原汁浓缩的,现在人受不了,吃下去胃都不消化。所以要一罐冲三加仑的水这样。所以正法时期的法味最浓;像法时期就淡了,我看淡了最少百分之十;末法时期剩下百分之一,乃至于没有。乃至于有一些人他终生所提倡的那一个法门,不是他所有的法门,那个法味差不多只有百分之零点一。但是终生的好啊好啊这样子容易,易行道。可是易行是易行了,就离道很远了,跟道瓜葛就很少了。所有我讲到我高三时有一个老师,他也是教古文的很有学问,可是他有一点少少的疾世愤俗,然后讲讲他就会批评诸浅人们怎么样怎么样。所以浅人就好浅法。思维深刻的人就好深法。那佛法不但一定是深,而且是非常深奥。而且你修行的时候也一定要深,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要不然你说行浅般若波罗蜜多。所有佛的法行深那个深就好像大海一样的深。现代人就喜欢公园里面池塘,那个水不到膝盖这样最好。进去还可以采莲抓鱼这样的。好乐一切诸深法门,所以我们开经偈讲:无上甚深微妙法。现代都是有上甚浅不妙法。就这样子三句话两句话就讲完了,然后做起来也没有什么心通。无上甚深的这么多妙法就都不见了。为什么?众生业力的关系、众生心的关系。众生的心肤浅就喜好肤浅的法门,跟肤浅的法门相应。所以是无可奈何的事。象小止观这一部止观已经是深法了。能够听闻受持这一个法的人,也就已经都很不简单了。[故名为欲。如佛言曰:一切善法,欲为其本。]一切的善法是指世间善,跟出世间善,都要有这个好欲。有欲愿想要去求才得其根本。所有佛法在怎么好你不想要有什么用。佛讲经四十九年,讲了这么多无上甚深微妙的法,结果你只修一点点,那佛讲的那些三藏五千部跟你都没有关系。那你学佛不是很可惜嘛。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要善根、福德、因缘都要具足,你才能够深入经藏依教起修。否则的话你连发心都发不起来。你想要多学然后要学深的东西,你都发不起来。不要讲佛法譬如说以打拳来讲,本来太极拳有一百零八式,乃至于更多。但是我所碰到人家所学的,就三十六式还算多的,有的是十八式是最普遍的,十八式五分钟就打完了。现在人就喜欢这样。所以你打拳也是要简单少少的动就好。他已经不在乎说学全套的太极拳了。没有人这样子好乐。所以不仅是佛法几乎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众生的心浮动,没有发大的心、没有发长远的心。然后想要马上学、就马上会、就马上可以卖这样的随买随卖。因为随买随卖东西少,所以就买空卖空。 释文[此科明行方便:方者,法也;便者,宜也。]这个方便不是说你给我一个方便那个方便。便是宜就是适合的意思。所以方便简单讲一句话就是方法。[凡大小乘一切法门,概称方便,]一切的法门都叫方便。[即善巧投机,运用适宜之方法。]这个投机你不要搞成我们白话文那个投机,这个不是那个投机。投就是适合的意思,适合它的根基或是机宜。以善巧来合它的机宜、合它的根基。[今此之方便,即进行五法之方便也。谓前具五缘,]前面说具五缘。[具备办道之助缘,次诃外五欲,外尘不入,次弃五盖,内障不起,]所以由外而内。外面把它搞定没有五欲,就没有外尘了。外面不追求五欲,外五尘就不进来心里面,外面就搞定了。然后在弃五盖,自己内心的障碍也不起来,内心也搞定了。[又善调五事,] 善调五事是配套。内外重大的先搞定了以后,再把实生活上的这五件事情,也都把它准备妥当。[身心适当,]就身心适当。[若再能进行五法,]这个五法简单一句话,除了第二个勤以外,我们先往下看一点(二者精进。坚持禁戒,弃于五盖,初夜后夜,专精不废,譬如钻火未热,终不休息,是名精进善道法。)除了这个以外。我刚刚不是写说欲、念、进、慧、一心。除了那个精进以外,其他都是加强信念鼓舞斗志。等于是阵前的训示。你有没有看过打球的时候,那个教练都会把球员叫来,然后跟他们讲一讲就鼓舞他们,然后大家手都伸出来一二三加油。这个五法就是一二三加油。所以就是阵前的精神讲话提振士气。球队教练的精神讲话英文叫pep talt。就像百事可乐会冒泡一样,他会讲得你能够心里冒泡这样的。所以加强你的斗志、加强你的信念,一定要成必成而且勇猛的精进。 [则所作所修,一切行门,决能成就。若于此法有亏,]如果对于这五个法有亏少、亏损的话。[亦恐难达其目的,]恐怕就很难达到目地。[所有一切禅观,及念佛三昧,亦无由现前矣!言五法方便者,谓欲、进、念、慧、一心、是也。]这欲、进、念、慧、一心,我必须要跟你讲这不是智者大师发明的,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就讲了。他是依《大般若经》的意思讲禅定的时候,他把它写成这样子就是修五行。所以跟你讲因为龙树菩萨也是祖师,智者大师也是祖师。我这样讲并不是说智者大师的功德就比较小,不是。因为佛佛道同,讲的就不离正法,也不是要炫耀自己,都是以佛的正法来教导众生,令众生得宜。所以不一定要独创,事实上佛法里面也没办法独创。独创的反而不好。讲的都是佛亲口所说的这样子最好,让众生都能够解得,然后起欢喜心依照着去做。这是最重要。要不然你什么独创,那只是一种我相。所以祖师跟佛一样没有我相。 [凡修一切行门,]讲到这个行门你把它画起来,止观应该所以主要是行门。但是这个行门却必须要完全配合解门,因为必须要有解才能够行。不像有一些行门,你慧解方面很少很少就可以,可是这个止观慧解的部分却是很大很大。乃至于你能不能做成功,就完全在你的解门上打了基础,已经是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你解门不具足的话,你修了可能就会坏掉。因为这个禅定行门差一点点就差很多。举一个例子平常的行门简单一点,就好像丢石头一样,丢石头丢歪了没有什么大关系。如果比较厉害一点的行门,就好像射箭一样,射箭射歪了就有关系。如果是更高行门的话,就好像打枪一样。止观象洲际飞弹一样,你歪个一度,射出去就差了一个国家,本来要打俄国结果打到加拿大去了。我这是做个比喻。所以禅定门的解门非常重要,你要是会打飞弹或是打大炮的,那个炮兵不只要懂得机械,还要懂得会看那个坐标,那个三角函数什么的都要懂。那个我都忘光了所以我不打炮。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观经》上也说得明白,无我,那就没有人传法,也没有办法做到自利利他。换句话说,自行教化众生两者都不能成就,所以佛菩萨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无我。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我”是不可得。佛菩萨随顺众生说“我”,这个随顺众生,就是从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大慈大悲,为他受用。佛菩萨为了教化众生、利益众生而说“我”,绝对不是自己有分别、有执着。佛菩萨实实在在无我,一切作为确确实实都是为了恒顺众生。众生的根性,迷悟的程度不一样,善根、福德不一样,种种的机缘不一样,佛菩萨是恒顺众生,方便教化。佛菩萨无条件地教化众生,完全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菩萨教化众生不疲不厌,真正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大慈大悲”具体的表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