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前言
2014/9/3   热度:213
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前言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是以往生西方净土为第一件大事情。这个世界太苦了,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或者你说:我家里还有父母,还有儿女,不能不牵挂。你真能牵挂得了?你真能照顾得了?照顾不了!你自己都不能超越轮回,怎么能照顾别人,有什么能力去照顾别人?但这不是叫你父母眷属都不要了,也不是。净土法门第一个条件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可见得它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现在聚会在一起,我们要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可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定要安住在西方。怎样才能照顾到你家亲眷属?最究竟最圆满的照顾,就是劝他念佛,他这一句佛号念成功了,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才得到究竟,才得到圆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觉 醒
真禅法师舍报西归已整整十年了,他所留下的丰富精神财富,至今还在惠泽上海佛教四众弟子。作为一代高僧、著名社会活动家、上海佛教界的杰出领袖,几十年来,真禅法师为佛教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佛教事业的发展,为弘扬佛教文化、宣传和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为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所做的大量工作,是一笔无比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消化和继承,并予以发扬光大。
我们纪念真禅法师,研究发掘真禅法师的佛学思想和优良传统,不仅要看到真禅法师所拥有的与党和政府领导风雨同舟的不凡经历、渊博深厚的学识修养、博大宽阔的政治胸怀、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善巧圆融的处世方法、非凡出世的人格魅力,并将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应该研究造就真禅法师成为一代高僧的时机因缘、促成真禅法师完成各项辉煌事业的主观因素、客观条件。这对于我们今后培养佛教界后续龙象之辈,保持佛教健康发展的内因外缘,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真禅法师是一位在我国现代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高僧。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道场逐步开始恢复和开放。真禅法师早在1982年,即借助于玉佛寺举行建寺一百周年纪念法会的良机,向国内外展示党的宗教政策落实的成果,并以此推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寺院道场的恢复和开放工作的落实。由此,上海的寺院“落实政策”工作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所以,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老对真禅法师在上海佛教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朴老特地题写《颂词》祝贺玉佛禅寺建寺一百年。其中称:“解放以还,修葺日新,普摄善信,广接嘉宾,时节因缘,不可思议,饶益有情,威光无极,举拂有教,瞻庭有禅,愿众精进,珍兹百年。”对玉佛寺弘法活动既肯定又慰勉。1992年11月,因朴老亲自举荐,真禅法师到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兼任方丈,使湮没多年的大相国寺重新修复开放。这也说明真禅法师在恢复寺院、重振道场方面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包括赵朴初会长在内的中国佛教界的四众弟子的肯定。而上海寺院的恢复开放“落实政策”工作之所以比起其他地区要迅速、彻底,其中有真禅法师个人的特殊作用和魅力感召的因素,也有上海城市环境、党政领导支持扶植的因素,并且也不能忽视上海社会各界对宗教的认同、理解和宽容心态的作用。对于此现象的理论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城市行政、市民心态、领袖人物个人风采等对城市宗教文化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之间的互动性。
真禅法师在慈善事业方面的贡献特别引人瞩目。他将佛教的弘法事业与关爱社会、关心民众疾苦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所发挥的作用,似乎并不能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而简单归纳,其中所蕴涵的宗教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从事宗教学研究的学者发掘其理论价值的典型个案。如1992年夏季,全国发生严重水灾,上海佛教界在真禅法师的紧急动员下,全力以赴地积极投入赈灾捐款活动,全市四众弟子先后共向灾区人民捐赠人民币一千余万元,棉被一千条。朴老得知后,两次写信给真禅法师,对上海佛教界的捐款赈灾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前日接奉大函,得知法师身体力行,率上海佛教界为全国范围内的特大洪涝灾害尽心尽力,捐款总数居全国各省市佛教协会之冠,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表明,佛教徒对两个文明建设是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的。这不仅使灾区群众得解燃眉之急,更体现出佛教救世济民利乐有情之旨,座下功德无量,无任欢喜赞叹!”“上海佛教界救灾热情甚高,既是财施,亦是无畏施,护国护民,亦是护法,无任欢喜赞叹。凹05年灾情特重,受灾者特众,衣食住医药,均需支援,尚希诸善知识继续发心救助耳。”朴老对真禅法师率先垂范的善举大加褒扬,也体现了佛教界领袖不仅重视宗教对于信徒的精神慰藉作用,也十分重视宗教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融洽。
改革开放后,真禅法师即在上世纪肋年代,倡导并主持召开“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由此发轫,上海佛教界已经举办多次有关佛教专题的学术研讨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高上海的佛学研究水平,特别是活跃上海佛教研究的学术气氛,提高上海佛教的信仰层次和文化水准,起到了殊胜的增上缘作用。上海的佛教学术研究活动,是上海佛教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相对比较繁荣。其中,渗透着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缘:从历史考察,上海曾经有过大德如林,高僧辈出的盛景,包括圆瑛、太虚、弘一、应慈、震华、兴慈等高僧在上海弘法办道的同时,也以上海为依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佛学学术研究,他们中有真禅法师所亲近过的,更有对真禅法师悉心教诲过的。近代上海居士佛教相对活跃,其中,也不乏有着深厚佛教文化修养和精深佛学造诣者,如范古农、江味农、赵朴初等大德,他们对推动上海佛教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切,奠定了上海佛教重视学术研究的历史传统。从现实分析,上海作为中心城市,高校和研究机构集中,学术人才荟萃,市民文化素养普遍良好,佛教信徒文化层次相对较高,这些是佛教文化繁荣、学术活动活跃的现实前提。我们佛教界当以此历史和现实的特殊因缘为基础,继承真禅法师等老一辈高僧大德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扬光大优秀的佛教文化。
在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恢复和发展、为上海佛教的重建和振兴、为玉佛寺的复兴和开创,呕心沥血,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一代爱国高僧的思想和业绩,缅怀他爱国爱教、关爱社会、热心慈善、爱好和平高贵品德和积极举措,展现其一生对佛法独特的领悟和实践,我们举办了一场以“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历时两天的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真禅法师爱国爱教的可贵品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深厚的佛学造诣,热心慈善、关爱社会的慈悲情怀,以及他一生诲人不倦的弘法生涯,形成了五十余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饱含深情的学术论文,研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值此《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文集出版之际,我们谨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型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此次研讨会论文集汇编工作的编辑人员表示真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