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八天


2014/9/4    热度:374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八天

 

  各位观众、各位菩萨大家好:

  我们修道就是要「见性成佛」,凡夫之所以凡夫是因为未见性,随妄想意识而起情绪变化,取舍得失当中染污自性,不能转境反为境转,因此做了名副其实的凡夫众生。十方三世所有诸佛乃至四圣,是因为见性以后,彻底顿断三界脱离六道,差在这个窍门而已。窍门在哪里?要「见性」。

  所以【涅槃经】里佛陀才如此说:「未见性之人名为凡夫,见性之人是名为圣人。」所以圣人和凡夫的差别,就在有见性、没见性的区别而已。正因为这么重要,学佛之人哪会不想见性呢?即使你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乃至清净大海所有的众菩萨,仍然要教你如何见性,见性以后再修福慧,见性以后庄严自性,最后成就佛道!所以在娑婆世界没有见性没关系,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老人家很慈悲,会教你如何见性。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离开见性可以成佛的。也就是要经过见性这个大前题,庄严的法门来成就佛道。

  唐朝弥勒菩萨示现一位布袋和尚,耳朵大大的,额头很饱满,肚子大大的,背了一个布袋,将化缘所得一一布施,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做神圣的工作,唐朝布袋和尚开悟证果以后,说出他如何开悟、如何见性的方法和理论。来,诸位来看布袋和尚说什么话: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好庄严的四句偈。第一句告诉你,我们修道要无尽的修福和修慧,广结善缘,就如同农夫辛辛苦苦在炎热的太阳下插青秧一样,你现在不插青秧,秋天怎么可能丰收呢?要丰收唯一的不二法门,就是在春天插秧苗。「手把青秧插满田」青秧就是秧苗,将它插种下去,种完后灌溉、施肥、除草,种种动作要做出来,有因就有果啊!秋天一到,这些稻子每株都长得很茂盛,一年下来五榖大丰收,他所以能大丰收,有插秧苗就是因,照顾就是缘,大丰收就是果。

  「手把青秧插满田」代表我们修道人,平常要多听经闻法,如同插青秧,种下善因才能得到善果,多听闻佛法研究教典,多念佛多参禅多悟道。平常就要多布施喜舍、持戒、忍辱、精进,学尽三藏十二部教典,这些都是构成以后开悟证果的因,就好象「手把青秧插满田」是同样的意思。

  「低头便见水中天」我们要看见本来面目,必须谦虚一点,凡事要低声下气,做人要留三分情,不要十分之十全豁出去,会伤到别人也害了自己。所以稻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如果稻穗里没有稻浆,空空的,那么稻的植株就会站得直又挺,越是直挺的稻穗越有问题。不够重,稻穗里空空的没有稻浆,稻穗越饱满就越重,会低垂下来。做人也一样,有道行的人、有德行的人、有学识的人、有修持的人,他为人就很谦虚,很多事情都不爱出锋头,这种人就是大智若愚,他的若愚,看起来好象愚痴愚痴傻傻的。我们世间人都笑他傻八次(笨),其实他什么都知道,他只是不爱表现而已,该他表现时他自会表现,不该表现时他静悄悄,不会多话也不会少话,他不爱出锋头,但该他表现时他自会表现,这就是中道。中道刚刚好,日本人就说:「伊拜、伊拜呀!」( 、 )刚刚好的意思。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盛气凌人的人,他的德行就不好,做人的身段就不好,无论到哪里就跟人斗到哪里,棱棱角角的这种人很不好相处,他认识的人很多,但是没人要和他真正做朋友,都是表面应付而已。所以做人要客气一点、谦虚一点,这种人比较实在,盛气凌人处处要出锋头的人,爱表现的人,这种人往往德行比较差,所谓「低头便见水中天」代表你若客气一点,低声下气一点,不要硬冲,硬要出锋头,那会出问题,祸在眼前,你无法看到本来面目。

  我们的贪瞋痴不要那么炽盛,贪瞋痴如果炽盛,法身就无法显露,贪瞋痴若净化,你的法身就显露出来了。所以修道也一样「低头便见水中天」,意味着修道人对五欲六尘之境不要与它相应,相应的话会伤害了法身慧命。客气一点、谦虚一点、收敛一点,如此才能让你的心净化、尘埃落地,否则多生累劫的业障,这些尘埃搅和得让你起心动念无法收拾。

  他又说「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好庄严的两句话呀!什么叫做「道」?就是六根要清净,六根若不清净,纵然说得天女散花、天花乱坠,你仍然未与六根清净相应,不名为「道」。在三藏十二部教典里讲了那么多「道」,你若无法见性,清净你的自性则不名为「道」。任凭你多会说道,说世间法,世间法说得很多。物理、化学、天文、科学、数学,说了多少,你的六根若没有清净,同样是凡夫众生,不名为「道」。「道」者「道在心」,所以六根清净才称为道,你看开悟祖师讲经说法,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不会啰嗦。

  什么是「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当下就是「道」。那么道要向何处求呢?道要去哪里看?说物理化学的道理,对!那也是道,但是说到最后了解真相,你没有见性,心没有清净,你也是凡夫众生一个。道在心里,六根清净就是道,简单讲就是如此。「退步原来是向前」向前冲代表你积极去造业,积极造业向前冲全都是灾祸,我们之所以无法出离三界、顿断六道,就是我们自古多生累劫以来都是向前冲啊!向前硬闯,逞匹夫之勇,无止境的向前冲,你没有智慧看清楚就向前冲会上当,会跳到陷阱里去,会跌到让你不堪设想的沼泽里,没有眼睛还向前冲,那还得了!发生车祸了,跌入断崖下,跌落水沟里,撞到墙壁。所以要向前冲,可以,但要有智慧,有智慧后,该不该、对不对、是非善恶都有个拿捏。所以向前冲是好事,但是要有摩诃大般若智慧,有佛法的观念,这样做事情才不会落入因果。所以三不五时︵偶而︶,我们不要硬冲,停下来也没关系,甚至不要去做也不要紧。贪瞋痴做下去会堕落,批评别人的人我是非就是堕落。向前冲啊!积极啊!这种积极是不好的,所以说「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个「退步」意指不积极做坏事,做坏事要消极,这样懂吗?做坏事要消极,不要那么认真,你没做坏事,就是退步,不过这种退步是向前,保障你的法身,你没有向前作恶,就是保障你自己,让你法身慧命复活,给你见性成佛的条件,在佛教叫做回光返照。

  所以你看以前农夫是亲自下田插秧苗,现在都改成机械化了,过去在四0、五0年甚至六0年代还有,如在较不文明、不进步,经济较差的非洲或别的国家,都还存有插秧的方式,仍停顿在台湾四0、五0年代的情况。诸位,插秧要一面走一面退,用倒退法来插秧,退一步插三排、四排,再退一步插三排、四排,一面退一面插,插满了青秧,「退步原来是向前」成就啊!把青秧插满了田。相反的,你插秧向前走,会出状况,你插下青秧向前走,秧苗会被你踩得东倒西歪,全部踩死掉。所以插秧两只脚一定要向后退着走,然后边插秧边退,越退步就是越向前。如此退步对不对呢?对的,代表我们在这世间,许多事情不能做要退步,杀盗YIN妄要退步,造口业要退步,倒人家的会钱要退步,做坏事为非作歹要退步,犯科累累的事我们要退步,这些退步就是进步,保障自己、成就自己、升华自己,最后成就佛道,也是你自己。那么这种退步有意义吗?有意义,就像插秧,修道也是一样。所以唐朝这位布袋和尚,他开悟证果以后有感而发,说出了这四句庄严解脱的法语。诸位听清楚了吗?太庄严了,因此如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再念一遍,记下来,那么这四句永远是你的: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可见贪瞋痴若退下来,法身就显露,贪瞋痴如果一直逼近逼前,你的法身就隐没了,被遮住了。所以向前未必是好,退后也未必是坏啊!你说向前是好,那我说一个典故给你听。在过去二十几年前,将近三十年了,有一位电影明星,如果老一辈的四0年代五0年代的人就知道,有一位影星叫做谷名伦,长得像白马王子,很英俊。在一次电影颁奖典礼榜上无名,不论他爱名也好,爱利也好,我们不明白他的心态,但是他一直向前走,贪名想得第一名,结果榜上无名想不开,却有勇气向前冲,从十一楼跳下去,全身骨折当场死亡。像这样向前冲对不对?百分之百不对,现在很多孩子读书,榜上无名联考未上,甚至资优班的孩子为了对爸爸妈妈交代,榜上无名爱面子虚荣心作祟,自己无法排解,被虚荣心考倒,因而吃药自杀、割手腕自杀、跳楼自杀或是自己想不开而轻生,这一点一滴都是向前冲的结果。今天如果他能知道「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也就不会有此不智之举。所以布袋和尚说的话是相当有道理啊!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目前很多学子想不开,社会上也有很多男男女女想不开,情感理不清因而跳楼自杀的案例,无量无边无法估计。你找不到经典说十方三世诸佛去跳楼的,为什么他不会跳楼?因为他不会贪心没有贪欲,他不会被境转,知道这不该做他不会去做,不会一味的向前冲。可见修道要多听一些开悟祖师的法语,见性成佛的道理,你慢慢会转凡入圣。在修道过程中,实在没什么秘诀,只要你三业清净,身口意若清净,当下如同佛出世,三业若不清净,如同佛灭度。所以佛的灭度或不灭度,关系在他的三业有无清净,这样诸位明白吗?所以唐朝布袋和尚才说出了这么庄严的法语,让我们修道有一个方针,让我们开悟证果有一个方法和理论,否则你持戒,听教理,又悟道,也布施喜舍作功德,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做尽了那么多的功德好事情,结果修行没有个门路。

  若问他要修行吗?「我不敢想啦!不知从哪里修起呀!我也不会修。」说这些话都没有用,你要真正有一个入门处,钥匙要找到锁孔,还要合锁,若不合锁永远打不开。开悟证果也一样,理论要正确、方法要明了,这样才能打开你的心房,见到你本来的面目,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旁边有一位开悟圣僧讲话了:「阿本啊!留一点时间让我讲吧!我很想将我见性的道理,布施给末法所有众生听听我心里的话,见性的话。」来,我们看这位开悟圣僧怎么说,他说:

  「一念不觉远家乡,狂心歇处见娘面,

  菩提涅槃非外得,溪声山色悉皆然。」

  好一句「溪声山色悉皆然」。「一念不觉远家乡」意指你一念心迷,迷,当下就远离自性,去圣遥远。「一念不觉远家乡」「家乡」代表你清净的佛性,迷的人离佛性越远,迷的人离涅槃越远,迷的人离清净光明如来藏八万四千里。所以「迷和悟」是一念之间而已,一念若大觉,觉,当下就是佛菩萨。所以修道我常说就一个窍门,指的就是这个,会修的人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像在桌上拿橘子,一念心而已。

  「一念不觉远家乡」意指你没有明心见性,迷了你的菩提自性,如同离开家乡八万四千里那么远。「狂心歇处见娘面」「狂心」就是你的心猿意马、抓狂的心、怨妒心、贪瞋痴的心、吃醋的心,都是你的心不清净,起心动念像七级台风,把海水掀起、海水澎湃汹涌涨起十几层楼高。我们的心像狂海一样,狂心若停,歇就是停,妄想不生,一念不生即如如佛,狂心若停下来时,当下见你的自性。你我大家之所以无法见娘面,也就是见我们的自性,原因在「狂心不停」。所以经典中【楞严经】这么说「狂心若歇,歇即是菩提。」就这样而已,但是叫你停,你的心可以停得下来吗?没有那么简单喔!其实就这么简单呀!做无事道人。不要吃饱没事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这一世想不够还想到下一世去。「狂心不停」停不下来,这要如何见性呢?因为一念心若不生,当下就如如佛。你之所以无法如如佛,就是因为你心停不下来,不但无法一念不生,反而一生再生,烦恼丛生乱成一团。所以狂心无法停,始终无法见到你的娘面,娘面就是你本来面目,你的佛性就是了。他说:「我今天证到涅槃,证菩提,不是向外求来的,不是向外去讨来的,也不是外得的,菩提不离自性,涅槃不离自性。」所以圣僧知道「修道」要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不二门,你要「回光返照」照见你的自家本来面目。因为涅槃菩提不是外得的,外来的,你只要有心,只要有佛性,只要有一个灵性,只要有一个觉知,这样你就能成佛,但是会不会成佛,就问你是不是能狂心歇止,问你是不是能回光返照?问你是否了解「道」?「道」就是心。这才重要。开悟圣僧才说:「菩提涅槃非外得」不是向外追求而得到的。你的狂心停下来,菩提自性当下显露,如此便是「狂心歇处见娘面,菩提涅槃非外得。」

  最后,讲话不离自性,吃饭不离自性,走路不离自性,与人应对也不离自性,乃至称心如意、得意时、染污、成佛、成魔、上升、堕落也不离自性,若能如此,最后成就佛道也是非你莫属。为什么?因为「心」主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万法,如此就见到不二门入中道。所以修道不可离开心,离开「心」修不到「道」,因为道就是心,心就是道。

  「溪声山色悉皆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每天在岭上找岭,不对!当下就在岭上啊!鱼儿在水里,不知道水就是它的家,不知身在水中。我们每天呼吸,有时候你不注意,没有察觉自己在呼吸。虚空每天在相应,却找不到虚空,同样的道理啊!「溪声山色悉皆然」就是说你已经见到本来面目时,当下便是,离开这「念」并不会讲话,离开这「念」无法见物,离开这一「念」你施为动作无法起作用,搬柴运水也已经停下来了,都是「心」在那边作用而已,离开「心」并无生活,「心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心」,这样已经彻底相应,见性的时候了,你所有的动作都是性的妙用而已。

  「溪声山色悉皆然」原来你见性以后,你的生活就是悠哉游哉没事情。见性以后你的生活是「觉」的生活,「正觉」的生活,见性以后,你和诸佛菩萨没什么两样。你见性以后,行住坐卧二六时中都保持安泰,吉祥光明解脱。所以「溪声山色悉皆然」就是见性以后的生活,处处和光明的本性相应的意思。

  如本曾说过,如本法师的偶像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大家知道六祖说过一句话吗?他说: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你看千年暗室,一千年里都是黑天暗地,无法见光明,只一盏灯打开,千年的暗室顿时亮起来,名为「一灯能除千年暗」。接下一句「一智能灭万年愚」一万年以来,多生累劫以来,全都生活在愚痴、没有智慧、造业当中,现在听经闻法以后,一念之间,一智就可以灭除你多生累劫万年的愚痴,真的吗?用世间人的一句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不对?你看了几万卷的书,不开窍就是不开窍,和朋友、师长相聚,说一些话,点化以后,你读的那些书当下就通达了。所以有人为你点化,有人对你开示,有人为你解迷,要有感恩的心啊!所以「一智能灭万年愚」代表你听到见性法门的道理以后,当下灭除多生累劫的愚痴。

  见性的生活是正觉的生活,所以迷悟一念间,光明或黑暗,也是一灯能解决的。六祖才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实在是相当解脱的名言。六祖老人家他又说:「一念愚般若绝,一念智般若生。」所以一念间的愚与智,关系了你般若生、不生的问题。所以,我愿意多生累劫能够亲近诸佛,希望永远都和菩萨在一起,和开悟证果的圣僧在一起,和善知识在一起,嗯!我曾发过这个愿。不愿意和那些邪见的人在一起,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如果我们已有开悟证果那没关系,如果没有开悟证果,你和那些邪知邪见的人在一起久了,物以类聚、耳濡目染,说不会被影响,十个找不到两个,到时要转化他的思想、扭转他的观念及行为,有那么简单吗?如果那么好转,那么好改的话,佛陀早就将众生度尽了,为何众生还度不尽?因为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如果佛能度无量众生的话,为何自古以来有无量无边的佛,一尊佛度一个众生早就度尽了,为何众生如今尚未度尽?因为众生的自性要自度,这样了解吗?

  有人说佛陀神通广大,用他的神通度就度完了。你误会佛陀的意思了,佛法不是这么说的,佛法说「众生自性自度」,你自己有一个如来藏性,有一个大圆镜智,有一个本来面目,有一个清净的佛性,但你不修行,佛陀也拿你没辄。心在你的心里,佛陀无法干涉,你愚痴造业,佛陀拿你没办法。但是佛陀说了一句话,只要你肯、有缘,你愿意听就可以得救,你要修行就有办法得救,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众生自性自度,你不修行,佛陀无法代替你修行。就如同你不吃饭,肚子就不会饱,佛陀是无法代替你吃饭的。

  同样的道理,修道,众生自性自度,佛陀无法代替你修道,代替你完成你的道业,修行是本份事,所以佛门说一句很庄严的话「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没修就没得,阿婆修行阿公不会悟,阿公吃饭阿婆不会饱,要饱各人要吃,道要成就,要自己修。所以同样的道理,在修道的过程当中,我从来不曾期望佛陀代替我修行,因为我了解,佛道要自己修,自己的行为若不改变,思想不扶正的话,佛陀也拿我没办法。所以要改变我的行为,改变我的思想和诸佛菩萨的智慧思想打成一片,这是我的当今之务,因为我清楚道理啊!

  在我们修道过程中,如本无论如何要再强调一句话:一念心若迷,心就是凡夫;一念心若迷,心就是畜牲;一念心若迷,心就是地狱;一念心若迷,心就是饿鬼;一念心若迷,当下就是天道;一念心若迷,当下就是阿修罗;一念心若迷,就愚痴造业、堕落,这些是负面的、不好的。反之,一念心若悟就上升;一念心若悟,心当下就是菩提;一念心若悟,心就是涅槃;一念心若悟,就光明解脱自在;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声闻;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缘觉;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菩萨;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佛,这是正面的说法。所以我们的心能正面也能负面,至于正面还是负面,事在人为,佛陀无法干涉你。要上升还是堕落,关键操纵在你的手里,为何你做得到,却不去做呢?可以开悟证果这么庄严的权益,为何要丧失在自己手中呢?是不是很可惜?不但可惜,台湾人说的「暴殄天物」。

  「菩提涅槃没有离开心,离开心并无菩提和涅槃。」诸位,我们修道要念念不忘此心,都是心在做主,可以做主,自己却不要作主,这岂不是很愚痴吗?所以有一个人问一位禅师:「大师,你是明眼人,请问所谓菩提在哪里?你字字句句都说有菩提,但是为何我不见菩提呢?何谓菩提呀?」大师是明眼人一针见血告诉他:「菩提不离你的自性,离开你的自性,菩提不可得啊!」诸位,这样悟到了吗?这也难怪六祖老人家说一句话:「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道,在你的心里,离开你的心,道是不可得的。所以离心无道,道即是心,心道是不二的,如果修行的人,没有这个认知的话,此人离道,离菩提八万四千里远。没错,道在哪里?在你的心,既然道、菩提涅槃就是你的心,怎能离开你的心,向外追求菩提,向外去找涅槃呢?分明是颠倒呀!所以千经万论,诸佛菩萨再三呼吁、再三叮咛,叮咛什么?叮咛你要回光返照,要照见你的本性,如此才是与道相应。

  有人修道都是心外求法求佛,心外求佛不对,心外求法更加离谱。因为心就是法,心就是道,有人向佛陀求感应来摸他的额头,这人头脑坏掉。求佛陀为他加持,这人头脑有问题。希望能看到莲花,看到佛陀放光,这些都与法不相应。所以真正入道的修行人,他是过来人,他知道「道不离心」,离开心并无道。所以自从我悟入心地法门,见性以后,我从来不曾心向外去追求一切万法,因为万法不离自性,心能生万法,大家了解吗?所以修道要记得回光返照,照见你的本性,这是当今之务。禅宗再怎么说,都没有离开一个大原则,你的心就是性,性就是佛,见性就是见到你的自性佛,重点在此。

  有一位宰相,问菩提达摩祖师:「你说见性,性在哪里?为何我见不到性呢?请大师指点迷津。」达摩祖师有善巧的方法,知道这位宰相学佛多年,道理也懂很多、听很多,研究很深,多言无益,不用讲那么多话,用动作度他开悟。他说:「宰相,麻烦你将我的鞋子拿来给我。」宰相很欢喜地跑去要将僧鞋拿来给达摩祖师,当他弯下腰要拿的时候,达摩祖师开口了:「宰相,鞋子且慢拿,麻烦你到花园,园里已经两天没浇水了,麻烦你帮我浇水好不好?」宰相拿了水桶和勺子正要接水的剎那,他叫他停下来:「宰相,不要紧,下午黄昏时会下雨不用浇水了,麻烦你,这大殿地上很脏,麻烦你帮我擦地板。」宰相心里很纳闷,心想:「奇怪!叫我做两三样工作,我都还没做,当下又叫我停下来,用意在哪里呀?」心里突然起了烦恼,心想:「不对!大师一定有他的用意,有他的动机,有他的用心呀!」他转烦恼为菩提,他想:「我问如何见性?性在哪里?」他突然想到,哦!当他弯下腰要拿水桶拖地的剎那,他悟到了,一语不发,向达摩祖师顶礼三拜,感恩的眼泪直流,真的见性了。他知道没有性的话,什么人可以去拿他的鞋子?没有性的存在,什么人能够拿水桶接水擦地板?我每天生活在性的当中却不见性,怪我无法见性,惭愧呀!现在,宰相才见性了,性在那边拿水桶,性在那边接水,性在那边擦地,性跑去要拿他的鞋子,没有性,身体如同尸体呀!没有性的话,哪里可以吃饭、说话、睡觉、运筹呢?达摩祖师很有善巧的智慧,不必多说话,用动作去点化使他悟性。

  所以佛经说懂得修行的人在日常生活里,行住坐卧都有办法悟他的性,在搬柴、运水之中见性,在吃饭、对答当中见性。因此见性之人,他本身的生活是正觉的生活,是没有染污的生活,是光明的生活,是自在的生活,远离得失取舍的生活,自性光明出离三界的生活,已经证成菩提的生活。

----------------------------------------------------------------------------------------------------------------

更多如本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到人身,也遇到了佛法,不但遇到,而且遇到了念佛法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太辜负自己了!我们学佛只有一个目标,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这个念头,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念佛法门是了义的法门,能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每一个学佛人真正的目标,其他的都是假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