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文集:天台宗音声修行法门初探(赖静涵)


2014/9/4    热度:421   

 天台宗文集:天台宗音声修行法门初探(赖静涵)

   中国佛教发展到晋代以后,诵经的风气才发达起来。这和大乘佛教经典传来有关。由于大乘经典,诸如《般若经》、《华严经》、和《法华经》、《涅槃经》等都强调读诵经典的重要。因此很多僧人都以诵经为业,而慧皎大师也因此在《高僧传》特别立了《诵经》一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诵经篇》的二十一位高僧当中,持诵《法华经》的就有十六位,占了绝对多数。可见诵持《法华经》是晋代以来最流行的法门之一。但是真正阐扬《法华经》为成佛的圆顿教,并以《法华经》为轨范,发现了以忏法为助缘来念诵经典,进入三昧的修行方法,这是天台宗的贡献。从此,音声法门与禅法的结合,为中国佛教开创了一个新的修行的传统。天台音声修行内容宏大,但主要的特色在于忏仪,笔者限于学力与篇幅所限,为收提纲挈领功效,谨以《法华三昧忏仪》作为代表介绍。

  一、天台宗音声修行法门样貌

  想要了解天台宗的音声修行法门,可以从天台宗的清规《国清百录》当中可以看出。《国清百录》不仅规定了天台宗最重要的寺庙,国清寺的日常生活仪规,也同时规定了天台宗门人修行内容。《国清百录》有四卷,其中在卷一〈立制法第一〉提到了寺院在音声修行上的重要规定:

  1. 1. 第一条规定,若依众者当修三行:一依堂坐禅,二别场忏悔,三知僧事。

  2. 2. 第二条规定,依堂之僧,本以四时坐禅六时礼佛,此为恒务。而第三条则规定六时礼佛当中不得违犯事项。

  3. 3. 第四条则规定所谓别行之意,即是精进勤修四种三昧。

  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天台宗的寺庙除了坐禅(即「止观」)外,还规定要修「礼佛」,所以在后面的〈敬礼法第二〉当中具体指出礼拜念诵佛号的内容,〈普礼法第三〉则列出咒愿拜佛内容。另外「忏悔」也是很重要的法门,提到了三部忏法:《请观世音忏法》、《金光明忏法》与《方等忏法》。

  前面提到第四条规定的「四种三昧」,即是音声念诵法门入禅观的运用。此即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卷二上举出的「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等四种三昧,内容是这样的:

  1. 1. 常坐三昧:依《文殊说般若经》而修之三昧。就是以九十天作为一期,这是一种闭关的修行,独自居住在关房内结跏正坐,舍杂念思,观一切法皆是佛法,并专心称念一佛名号。在修行期间中精勤不懈,念念无间,目标是破除业障,证入三昧,显发实相。因仅修禅坐一行,故又称「一行三昧」。

  2. 2. 常行三昧:是依据《般舟三昧经》所修持的三昧。又称「般舟三昧」。也是以九十天为一期,在道场内时常绕佛而行,没有间断,口常唱念阿弥陀佛,心亦常想念阿弥陀佛,即步步声声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如此精勤不懈,则可依佛威力加持,及行者的功德力量,在定中见十方诸佛显现于行者之前证入三昧,故又称「佛立三昧」。

  3. 3. 半行半坐三昧:指依据《大方等陀罗尼经》、《法华经》而修的三昧。其中,前者称「方等三昧」,后者称「法华三昧」。「方等三昧」以七天为一期,于道场内,诵持陀罗尼咒,绕行一百二十圈,转一圈则持诵一遍咒语,速度要快慢适中,绕行诵咒之后就静坐思惟,运用止观的观实相方法修行,观毕再起绕行念咒,如此反复修行。而「法华三昧」以三七(二十一)天为一期,修行内容包括严净道场、净身、三业供养、请佛、礼佛、六根忏悔、绕旋、诵经、坐禅、证相等次第。这是天台宗传统上最重视的修行方法,笔者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4. 4. 非行非坐三昧:指上述三种以外之一切三昧,在行、住、坐、卧一切时当中依止观的方法修持禅观,这是一种不拘期限,念起即觉,意起即修的三昧禅法。智者大师对此三昧甚为重视。

  以上就是天台宗寺庙所规定的修行法门,几乎都有运用音声念诵修行,甚且以音声修行当作主角,这些方法大多也为后世所取法者。其中,若以各种忏法与四种三昧行法来看,不难看出天台宗大师创制这些法门的目的,无非是想要藉助音声念诵来入三摩地发智能。这四种三昧当中,尤其是「半行半坐三昧」的「法华三昧」最为重要,被天台宗视为「圆顿法门」,影响后代甚钜。

  二、天台宗音声修行法门的原理

  为什么天台宗会以念诵法入定作为该宗修行法门的重点呢?

  本来天台宗的教义分成两个部分:即「判教」与「止观」,而「止观」,也就是指禅法三昧的体系,就是在智者大师的「判教」之后总结而成,特别是站在法华思想「开权显实」作为基础下建立的。智者大师认为最能够代表世尊本怀的经典,就是以三乘终归一乘的《法华经》。他更依此发现佛陀开示的经藏内容,就是一套教化众生成佛的妙义妙谛之系统,即所谓的「五时八教」。「五时八教」将佛典有系统地整理成为教育众生的方法,它是一套非常庞大的体系,但智者大师最关心的,是能够直接成佛,不须次第的最高的法门,即「圆顿法门」。由于慧思禅师,智者大师的老师,认为《法华经》开示「一行即一切行」,并且说这部经典是末法恶世最稳当而易行的至高无上法门。而慧思禅师尤其赞叹《法华经》当中的「法华三昧」,称赞「法华三昧」是利根菩萨舍方便行,又可以不修次地行,而直证佛果之不次第行。所谓的「法华三昧」,照慧思禅师看法,就是按照〈普贤菩萨劝发品〉当中普贤菩萨所指示的修行方法,持诵《法华经》,行者可以亲得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现身教导,因此获得甚深三昧,而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修证方法。

  慧思禅师是修此三昧成就,而智者大师也是修此「法华三昧」豁然开悟而成就的。他更认为「法华三昧」可以「得破四魔,净一切烦恼,灭一切障道道罪,现深入菩萨正位,具一切诸佛自在功德者」(《法华三昧忏仪》卷一)。因此「法华三昧」即为天台宗传统下来最重要的行门。因而天台宗的音声修行的念诵法门与观念,就是以「法华三昧」修行方法作主要规范而建立起来的。

  前面我们提到,晋代以来持诵《法华经》一直是中国佛教界所流行的法门。这些人也都是持诵《法华经》方法入「法华三昧」大定。但是智者大师所创制的却是一部忏法而且加入了禅坐的仪轨,《法华三昧忏仪》,这有别于过去修持「法华三昧」的方法,是何以故?有关「法华三昧」在传统上,主要是依照《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所说的,以读诵方法进行。但是,智者大师则发现到,光是读诵《法华经》不一定能入「法华三昧」,这是因为众生的业障实在太重了。智者大师认为,要让一切众生都能因此入「法华三昧」的大定,为此特别参考了《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的修行忏悔方法,该经上说:

  「乐见普贤菩萨色身者,乐见多宝佛塔者,乐见释迦牟尼佛及分身诸佛者,乐得六根清净者,当学是观。此观功德除障碍,见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诵持故。专心修习,心心相次,不离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见普贤。……(行者)见事事已,复更忏悔。至心谛观思惟大乘,心不休废。」(《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本来,如果要按照正常的三昧次第修持,从「四禅八定」开始,经过如「狮子奋迅三昧」等,再来就是「菩萨十地」等诸位阶,是一段非常长久的时间。「法华三昧」至少可以亲见普贤菩萨,与十方诸佛,照经典记载来看,算是菩萨果位的高级三昧。真要照次第来修,那真是一条很远的路程。但是智者大师发现到,不入禅定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业障,《摩诃止观》说:「事理二犯俱障,止观定慧不发。」尤其如果犯了「五逆众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么重的罪,小乘教是没有办法忏除这些罪业。大乘教则有可以忏罪的方法,那就是要用「忏法」和「止观」的结合方法。智者大师说:「若除禅定,则无可救者。」于是智者大师为了能令众生入「法华三昧」,整合了《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与《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法而制定了《法华三昧忏仪》。从该忏仪的字义来看,表面上是在于「忏悔」,事实上是为了入甚深禅定。在此我们来看《法华三昧忏仪》的仪轨概略结构:

  1. 1. 严净道场

  2. 2. 净身

  3. 3. 修三业供养

  4. 4. 请三宝

  5. 5. 赞叹三宝

  6. 6.礼佛

  7. 7.忏悔六根及劝请、随喜、回向与发愿

  8. 8.行道

  9. 9.诵经

  10. 10.坐禅,正观实相

  从上面的仪轨,我们可以发现,「法华三昧忏仪」事实上就是入「法华三昧」的仪轨。从第一个仪节开始,一直到第六个仪节,目标是迎请三宝降临道场,接受行者的「忏悔六根及劝请、随喜、回向与发愿」,这个仪节非常重要,行者是在此时进行至心的忏悔。智者大师制定此一仪节,是根据了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的理论,该论《除业品》说;:「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忆念、称名、礼敬而已,复应于诸佛所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换句话说,如能在诸佛菩萨面前诚恳请求忏悔,将此功德将可能获得阿惟越致果位,即「不退转地」。因此我们也就明白,原来忏悔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不退转菩萨。

  其后接着是「行道」,此一仪节之后就是以诵经,禅坐,称念佛号为主。所谓的「行道」即步行右绕法座来烧香,散花,当中心念三宝,次称念佛号。称念佛号之后则诵经。或者行道完成后,坐下端正身体,讽诵《法华经》。智者大师提到,整个《法华三昧忏仪》的过程当中,是以步行来诵经,行至本座的时候,就停止诵经,转称念佛菩萨名号,上了座以后,若不想要进行禅坐,则就再诵经,但是一天内的四时禅坐是不可以废除。诵经疲累的时候,可以暂时休息,等到不累的时候,就继续诵经。这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当中所谓的「不入三昧」之法,但以诵经不断,以见到普贤菩萨与十方佛现身为目标。事实上能够亲自见到佛菩萨,已然是三摩地境界,去佛果自然不远。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智者大师所设计的《法华三昧忏仪》就是建构一个方便入甚深禅定的环境与仪式。从「严净道场」开始,重点是驱邪,将不必要的外障先行去除,再来就是行者本人的障碍问题,必须净身与净心双管齐下,如此渐次累积与佛菩萨相应的条件。再来就是行者自身,要以「一心」来念诵经文与佛号,除以此来作「观心」的禅坐正观以外,配合三七日内一心祈请,以求入不思议境界,请佛菩萨现前护卫加持,最后在佛菩萨现身护卫加持之下,帮助自己能够进入正观实相,自然能入甚深三摩地,得到大智能。这可以说,智者大师可以说运用了非常高的智能,使众生依照经典所说不必入定,可以忏除重罪,今生能入不退转菩萨的境界。这可以说是以《法华经》哲学的精华之具体的展现。从而,我们就可以明白,所谓天台的最重要主张:「一心三观」,这可以从念诵法门来体验得到。谛观现前的一念心,来「三观」,即空,即假,即中,观一切法皆是佛法,自然一念就成了三千;而「一法」,也自然就是一切法,因此「方便即究竟」的「观心」法门,就是天台宗以音声修行法门的目的。

  三、结论

  天台宗的音声法门,对于后来的佛门课诵影响非常大,华严宗的课诵方法即以其为模板,禅宗的课诵也纳入天台忏法观念,净土宗则以四种三昧的修行方法制定佛七仪轨,而今天拜忏如此盛行,也是缘于天台宗的宏扬而成。但是中国佛教祖师能够自行创制圆顿教的忏仪行法,走出于印度佛教的传统,这都是天台宗最了不起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说天台宗,特别是以音声法门为中心的忏仪,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就是促成了佛教中国化,走出印度佛教规制,智者大师可谓功不可没。

  其它的天台忏仪莫不是以《法华三昧忏仪》作轨范,即如四大三昧之一的《方等三昧》当中,一样有念诵法,并以陀罗尼为主作观心用功。即使到了宋代的天台宗祖师,四明知礼创制的《大悲忏》也还是遵守智者大师制定的《法华三昧忏仪》的修持方式作为轨范。因此,以「念诵摄其一心,一心助成忏悔,忏悔助修禅定」这就是天台宗行门的原理,也就是所谓的「一心三观」、「一念三千」最具体的实践。

  天台宗的「判教」原来就是将佛法分门别类,智者大师的伟大之处,固然是在于理出了「五时八教」,可惜今天大多数人以为天台宗主体在于「四教仪」,让不少学佛者以其名相众多而望之却步。其实天台宗真正的精华,不止在于文字的著述,最要紧的是在于具体的修持方法,「以忏仪入三昧」的圆顿之教法,《法华三昧忏仪》等各种行法。这个法门不但可以让利根菩萨修行,连钝根众生也可以依教奉行,积累开悟的因缘,末法时代的众生更可以依此修行。可惜中国因为战乱等种种关系,这种法华三昧的修行道场几乎是消失了,还好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日本比叡山延历寺还有这样的修行道场,笔者衷心希望这样的道场可以在台湾重新建起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平常一定要晓得用功,用功一定要晓得掌握原则,所以会修行的人,是在境界上修。《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样子给我们看,什么样子?历事练心。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在境界事相里面练清净心,就练这个。万事万相你要不经历,你怎么知道你能够不着相、不动心?你没有接触过,那个功夫靠不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