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二十二天


2014/9/4    热度:305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二十二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见性」顾名思义就是见到本来面目,见到你的佛性,我们佛教称为见到如来藏性。一个见性的人堪称行化一方,堪称是祖师。还未见性之人,当然是名副其实的凡夫众生,所以修道贵在见性,见性之后是转凡入圣,可见「见性」对一个修道人而言,是排行第一。

  可是凡夫众生修道,无法取到了义的经典、遇到善知识。什么是了义的经典?了义的法门呢?就是「见性」。如果任何一宗任何一派,没有教你如何见性,这宗这派是不了义的,不圆满的,是舍本逐末,只抓到一些枝末的问题,根本没有掌握到重点。因为佛法以「心」为根本,如果学佛的人不以心为根本的话,掌握那些枝末,与他的生死了无痛痒,有什么相干呢?可见学佛的重点在「见性」。

  各位,当然你是过来人,你是有根机的人,知道「性」在生活当中,离开了生活你难以见性,每天性与你在一起,每天为你吃饭,每天为你做许多事情。「性」就是你的总司令台,你的总司令,但是你没有见到你的总司令、你的佛性,又生活在佛性当中是名为可怜人。所以一位开悟证果的圣僧,他开悟证果后一语道破,当下就告诉你,你的性就在生活当中,只是你迷、悟、染、净的差别而已。已悟之人,已达到究竟清净之人,你的生活何曾不是「性」的作用呢?所以他这么说: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

  这样清楚吗?所以我们要看、要听就要听这些。这位开悟圣僧开悟以后,大公无私的就将他开悟的心境说出来。众生之所以众生是无量劫以来,永远都生活在佛性里面,法性就是他的佛性,他的如来藏性,你如何轮回,如何受苦,如何不如意,如何伤心、忧愁、罣碍,乃至嫉妒心、怨妒心、酸葡萄心理,全都没有离开你的法性,也就是没有离开你的佛性。时常在他的佛性里面,在禅定、解脱中,但是在不生不灭的自性里面运筹出来以后,变成有生灭有所污染了。所以,他生活在佛性当中同时在解脱当中,他不能自觉,还在心外求佛,求一切佛法。他告诉你,你的佛性在吃饭当中,你见到了吗?在这言谈、在问答中,你见到了没?你的佛性在六根中运用一切施为,你见到了吗?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舌能尝,在身有触的作用,知道热、冷、粗、细,你见到了没?凡夫众生不了解返源,不知回光返照没办法见性。所以随着外面财色名食睡,随着五欲六尘之境追求外在一切相、一切境界。因此迷情起无量的妄想心,造了无量无边的一切业,如果能一念回光返照,你全体圣心也就是你的如来藏性,你的佛性当下就显露出来了。

  所以开悟圣僧三言两语就教你如何会性、见性,不知你契会到了没?你见到了吗?如果已经契会了,见到了的人,如本也仍然抱着平常心来祝福恭喜你。若还没契会的,需要快马加鞭用功修道喔。所以祖师这些话,我感触很多,你看不论如何轮回,没有离开你的佛性,纵然有一天开悟证果以后,也是这佛性的存在。所以迷悟、染净、开悟不开悟、沉沦和升华、魔和佛都没有离开这佛性,在佛性当中运筹作用,吃饭、睡、施为动作、搬柴运水为你做那么多服务,当你的志工、义工为你义务服务那么久了,你见到你本来面目了吗?如果还未见到,实在悲哉哀哉。所以开悟圣僧才告诉你,不知返解归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这样受苦就无量无边了。如果你「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要如何「全体圣心」呢?一切妄想顿断,烦恼迷情顿断,当下菩提自性显露了,贵在此处,就很干脆不会在那边「转金龟磨︵台语,指拐弯抹角︶」,教你如何回光返照,照见本性了义的法门。如本再念一遍: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

  好庄严的解脱法语。这些话也说出了我的心声,让我联想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他无法相信自己有一个法性,不相信有一个如来藏性,不相信自己有一个灵魂,以为死了以后尘归尘,土归土,四大崩溃以后完全断灭,否认有灵魂、否认有来世、否认有因果,完全不相信有一个佛性的存在。所以他的善根永远不会成熟。所谓「铁齿钢牙」,所谓「得了大头病」喜欢和人辩论,辩到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会因为你的好辩、铁齿嘴硬,不会因为你奉行铁齿钢牙,就否认灵魂的存在。相对的,若相信他有一个佛性,深信自己有一个灵魂,此种人不费吹灰之力,三言两语他就善根大展流露。

  有些人你问他信什么宗教?「我们没有信宗教,我们信自己。」有没有这种人?有。你信宗教吗?「没有,全都不信,我是信孙中山的。」「喔,我是信美钞的,钻石、玛瑙、玉跟宝物的。」这种回答你真拿他没办法,比你还会讲话,讲到最后好象他赢了,这种人大有人在,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会因为他逞口舌之快,就没有灵魂、没有佛性,认为这样就真的没有了,不会因为你的主张和提倡铁齿钢牙,就否认佛性的存在。所以你相信,佛性存在;不相信,佛性也存在。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你要信了当然有绝对的利益和好处。

  现在的一点一滴会影响你的未来,所以当然要为自己的未来铺路造桥,使以后有较好的真善美,如果你不相信,铁齿钢牙拼命造业,以后你来世,外省人讲一句话「吃不完兜着走」你吃不消啊,你因果背不动,所以一些受因果的人常常怨天尤人。如本会告诉他一句话:「何必当初呢?」今天不想要有这么坏的因果,你应该在无量世无量劫以前,不应做了狠毒、种下不好的恶法、恶因,有因必有果,平等的,现在才铁齿钢牙否认这一连串的因果循环。另有一种人,是故意逃避不相信有灵魂,故意逃避不相信有因果有来世,他会说「以后再说了」。意思是说,现在还在造业没有勇气承担他的因果,承担他的来世,因此故意逃避,借口等以后不造业时,以后空闲一点或以后成熟时,都推的一乾二净,但不会因为你的推拖和逃避,就没有因果。所以明知故犯或故意逃避的人,这种人业障更重,与其如此不如了解清楚一点,深入去探讨,否则你也该知道如果做了,刀不可切太深,不要偷那么多,不要劫那么多,坏事不要做得那么严重。这种故意逃避,故意回避的人,原因就是他怕因果,并非真的不怕,才以「以后再讲了」推拖,或是否认不相信。其实不会因为你的否认、不相信佛性就消失,因果就消失,来世就消失。因此,与其如此不如深入的了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这个道里。所以佛经说:「不入烦恼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宝。」不论何事都要面对现实,面对你眼前的事实,排解、逃避不是办法,或是明知却故意当作不知道,打迷糊仗模棱两可于事无补,事情总是有因果、有来世。

  我们常讲一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想知道上辈子是什么身分,什么角色,扮演什么样的人?你不用问上辈子的事,因果已经帮你安排好了。告诉你,你现世的富贵贫贱,就是上辈子的业因所带来的果报,应得的啊。你长的美,长的丑,长的高,长的矮,长的黑、白、红,你的长相与过去生中的「因」有息息不可分离的关系。这辈子的逆境那么多,顺境那么如意,和过去生中有密切的关系。你拚死拚活但守不住赚到的钱,这是为何?和过去生中所做的业因有关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所受的就是与前世所做的因有关系。「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若想知道下辈子的你,到底会扮演什么角色,会当什么样的人,以后果报如何?你这辈子所做的点点滴滴,全部都会随着你的业因投胎转世。

  所以学佛的人要了解,你要负起你的因果的责任,这样就对了。修就是这样修的,你要勇敢的承担,你现在所做的一点一滴是决定你的未来,是由你的业力来决定的,由你所做的一点一滴来决定,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这样诸位了解吗?并非说我下辈子要做人,有那么简单吗?做人有做人的条件,天神有天神的条件,做人要守五戒,做天神要修十善,做菩萨要行持六度波罗密,成佛要六度圆满达到不二法门,实相中道达到见思惑断尽,尘沙惑断尽,无明惑断尽三惑顿断,得到三德、三明、六通、四无所畏、十力、佛的十八不共法同时齐全,成佛的时候了。讲条件的,这条件你做不到,当然你就无法成就佛道。

  你想做总统,做总统也要有条件。选举,全国人民对他发表的政见,政治理念的认同投票给他,他才有可能当总统,若人民对你的政策产生反感,不认同,对你不信任当然人家不会选你。做总统论条件,同样的做文武百官一切都要论条件,所以说成功有条件,失败有原因,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为何失败?找出原因,有什么因素构成失败。你成功,为何成功?有构成成功的条件。所以论条件说原因,这就是佛教讲因果,这样诸位清楚了吗?

  总之,我对根机利的人说话很省力,对根机利的人讲话三言两语就交代好了,不费吹灰之力,讲话轻轻松松快快活活,因为根机够彼此讲话对答、交换,马上领悟了。对中下层根器的人,我们就要费一些口舌,多说一点话,不然人家听不懂。如此说来,对根机利的人我很喜欢说话,若对中下阶层的,我们讲话很累,一来他领悟不到,他的思想智慧还没达到某一个层次的成熟,你讲那么多话,他似懂非懂还无法认同,又一大堆怀疑。这也难怪,因为比较没有修行,多生累劫接触的佛法比较少,所以我们要有耐性去教。开悟圣僧这些话,会悟的人,根机够的人看到这些话当下就认同,你我大家有一个佛性。生活在佛性当中,却因迷了他的本性而否认佛性,是天下第一悲哀之人。所以祖师这些话,你当下认同者,你善根不成熟都难哪。如本再念一次: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

  见佛闻法都是一种方便,你若开悟证果以后,见佛也好,不见佛也好,闻法也好,不闻法也好,这都是自心的分别。达到已无所见时才是你自身佛显露的时候。所以一位开悟圣僧说:

  「见佛闻法,皆是自心分别,不起见者,是名见佛。」

  说的好,见佛闻法都是我们自心的分别,这是凡夫众生因地的说法,是针对凡夫、初发心的人、刚学佛法初起步的人而言。尚未开悟证果的人需要听经闻法、看佛祖菩萨,因为你还没有开悟证果要依赖三宝,依赖佛、菩萨和三藏十二部教典。就如同过河,你不能不走到桥上去,因为有桥,你才能过这条溪,没有这座桥,溪水湍急你涉水而过,可能会被湍流冲到大海去淹死,所以渡河需要过桥。等你有神通愿力,有能力时飞过去,乘坐飞机过去或用其他的方法过去,这样不用桥就没关系了。但是你还没有这些种种方便的时候,桥对你而言是相当需要的。

  同样的理由,凡夫众生需要见佛、见菩萨,需要三藏十二部教典,需要听经闻法,等到开悟证果以后,就不用见佛闻法,都是自己心的分别了。「不起见者,是名见佛。」你还见法需要闻法,需要修行,需要刻意用功,这全都是凡夫众生。当达到无修无证「无所见」时,自性佛显露,见到自性佛的时候了,叫做「不起见者,是名见佛。」就是说,当你还没开悟以前需要见佛闻法,因为见佛,佛为你讲经说法,开悟圣僧、善知识为你说法,不透过诸佛菩萨为你讲经说法以前,你如何了解佛理呢?佛经是文言文,佛经的义理很宽阔很深奥,有果地也有因地,你要摸清楚没那么容易,所以需要见佛闻法以此法来度生死,以此法来度过三界,跳出二十八重天来开悟证果。法有需要,在因地需要靠桥来渡河,靠佛法渡过生死。到了果地的时候,有法也好,无法也好,要用的时候随时可用,不用的时候,法就消失找不到踪影了。

  「皆是自心分别」是说你若开悟证果以后,见佛也好,没见佛也好,闻法也好,没闻法也好。为什么?如果你今天开悟证果了,你们何必见佛见法呢?不用了,自性就是佛,自性就有法,何况凡夫众生的时候,你要知道佛是佛,你是你,与你有什么相干呢?不就是自己自心的分别吗?何况我在因地,佛祖在果地,在此情况之下,佛为你放光让你看到莲花,种种感应,你如果自性迷没见到本性,你仍然是凡夫众生。所以佛是佛,你是你,你还没有开悟证果,佛祖开悟证果出离三界。所以心外求佛求法,全都是自心的分别,与你的生死了无痛痒。所以他说见佛闻法全都是自心的分别,那是指在因地而言,你若开悟证果了,见佛闻法都是多此一举。

  他才告诉你「不起见者,是名见佛。」达到「见无所见」,「无所见」就是见到自性的时候。因为在果地你的自性是不见一法、万法不立、一尘不染、清静的法身?虚空自性解脱。「虚空」就较好比喻,「虚空」你说半空中住一朵花,虚空增加了吗?不增。这朵花拿掉后,虚空有减吗?不减,不增不减。用水泼虚空,虚空也不会湿。用红漆泼虚空,红漆也不会着在虚空。青色的泼向虚空,虚空也不会变成青色的。用刀割它虚空也不会破。用炸弹投它,虚空也不会碎掉。虚空就是这么自在潇洒解脱。我们的心也一样,那怕用原子弹炸,全身碎掉了,佛性不伤大雅,不增不减也没有粉碎,碎的是肉体臭皮囊而已,四大碎掉他的精神界,他的佛性没有碎。你斥责他咒骂他,佛性不增也不减,也无清净也无污垢。所以用虚空来比喻佛性,比较容易了解,修道人如果可以「心如虚空」,这种形容你能了解时,你要悟入解脱之道就易如反掌了。

  总之,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你的佛性不是因果法,佛性不是黑的、红的、青的、白的,它是无颜色的,佛性是无形相的,你要了解这一点。如此来修道才有一个入门之处。他的果地是如此,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登上圣道,也就是成佛的时候,佛性是一尘不染,万法不立。如果说佛性是红的、白的、粉红色,那这个人当下着魔,不知佛祖的心境是如何。所以【楞严经】有四句名言: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修道不可以自称「我已经成佛了。」如果成佛的人他不会这么讲。「不作圣心,名善境界」本性是不垢不净的,成圣就成圣了无可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还有一个「我已经成圣成佛了」的心理,「若做圣解,即受群邪;不作圣心,名善境界。」成佛以后「涅槃的境界、不生不灭的境界、无生法忍与空相应。」这些都不能落入文字落入形式,不能落入种种形色就对了。如果还有语言文字「即受群邪」何以故?因为我们的佛性非因果法,非色非心非形,所以若成佛以后实在是无话可说了。你开悟以后实在不能讲了,若讲话只是方便而已。所以【楞严经】才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道理在此。

  我们用功修道的时候,「法」全都是方便之法,你若执着一切法,你这个人变成迷人了。所以「法」是让我们度过生死的方便而已,达到开悟证果登彼岸后,法要舍掉,一切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要太认真,但不认真也不行,所以这种修行的拿捏,刚刚好才是真功夫,知道假,假也能成真啊!知道真,真也是虚幻不实啊!在真真假假中,处理起来刚刚好,这才是真的功夫。

  开悟圣僧云:「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伸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庄严吗?明明没有悟法,悟法的时候却成了迷人。这是什么意思?今天你是已见性之人,你是过来人,你是倒驾慈航的人,你是开悟证果的圣者,他知道「悟,不悟」之法对他而言可有可无。明明没有悟法啊,还有悟法者,你心里有一尘,还有法尘的话,被法尘绊住了又变成迷,又没有悟了。所以悟法、迷法,有悟、无悟,对圣者而言全都不能说了。但是圣者也可说悟法、不悟法,他的说法可以这么讲,对他的心境来说可有可无。在凡夫而言你不能不悟法,没悟法如何登彼岸呢?就圣人而言你若已悟入法,登彼岸以后,还有悟法存在他心里,还罣在那里的话,那就并没有悟,而变成「迷人」了,好庄严的解脱,没有法绑住。「长伸两脚睡」你若已开悟证果,是无事道人「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所做该办。」他该做的都办好了,什么叫做办好了?没有生死,没有轮回,顿断六道,是清闲自在解脱之人,世界那么广阔任他遨游,无罣无碍,自性一尘不染的时候了,叫做「长伸两脚睡」。睡在床上两脚伸直,看要怎么睡都没有关系,整个床要如何辗转,随他自由了,代表「无事道人」了。否则你想要做什么?还有修有证,还在凡夫的因地,还有次第,还没有证果。

  若开悟证果以后,达到绝对无学,世间人叫「绝学」。若还有什么要学的就还在因地。「长伸两脚睡」好好睡个饱觉,因为你没事了,没什么事了?没有生死的大事。「无伪亦无真」是说你自己开悟证果以后,无伪就是非假,每一件都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你今天已经开悟证果了,不假,你已见到如来藏性,见到涅槃性,见到开悟的自性你都见到了,叫做「无伪」或者称为「非假」。不能说它假,也不能说它真,叫做「非真」。你说它真,那么拿出来看看,拿不出来,佛性在那里呢?看不见。摸看看,摸不着。唯有「冷暖自知,唯证相应」,用语言文字再怎么形容,都无法形容佛性的自在,但是有善根的人,从语言文字的表述当中,去会、去见,叫做「非真」。

  「无伪亦无真」我们修道就是修这个窍门而已,修到开悟证果的人,叫做「长伸两脚睡」你是无事道人,要睡就睡久一点没关系,好几百千万亿劫都没关系,没事了嘛。若没有开悟证果就不可以这样喔!你睡太多会睡出问题来,因为贪、瞋、痴三毒这条蛇,还在你的心里,你睡它跟你睡,你醒它跟你醒,赶快用智慧之?,将贪瞋痴的毒蛇?出来,净化掉,否则你没有资格睡。做佛的弟子,如果修道贪睡,因贪睡空过一生啊,浪费岁月。难怪修道人有一个心声:「还未开悟证果,他心里惶惶不安。」为何不安?因为人生无常啊,何时要「休掉、包起来」没人知道。所以在有生之年,他怎么能悠悠哉哉呢?他一定是惶惶不安很谨慎,很注意,他的心不安,他要真正能安心,需要达到「无伪亦无真」达到「长伸两脚睡」,这才真的是无事道人。「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所做该办。」这种人自然就是无事道人了。

  开悟证果以后,他不会执着一切法,执着一切法反而被法绑住,但是还未开悟证果以前,实在需要一切法,没有法就没有标准,没有法就无法登彼岸,没有法又如何脱离三界?实在有需要。你登到二楼就需要楼梯,需要坐电梯,没有楼梯也没有电梯,用跳的用飞的窜上去,没有那个本领。所以「法」是方便法,方便法等你开悟证果以后,方便法又变成可以不用了,可以不用时,你强将他执着会变成被法绑住,又变成有生死有轮回。

  所以法是对治法,我常说黑是对白,男是对女,天是对地,强是对弱,圣人是对凡夫,佛是对魔,全都是对治法,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众生如果没有八万四千烦恼的话,如来何必说八万四千法门呢?因为众生有无量的病态,佛才说无量的法门。如果没有一切病,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多余的。如何说?举一个例子,你很我慢贡高,两只眼睛都长在头顶上,看人不够重非常我慢贡高。那么你要多礼佛,礼拜三宝,因为礼拜三宝、多礼拜的人能消除我慢贡高之心。有人看到三宝头低不下去,拜不下去,身体一拜下去全身三百六十几块骨头劈啪作响,很勉强,心拜不下去就是拜不下去,我慢贡高。看到圣人,有看到当作没看到,那种自傲、傲慢的人,佛祖教你多礼佛能消除我慢,法是对治法。

  你看,有人很有学问很客气很平易近人,与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就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不会占我的便宜,不会我慢,不会端架子又棱棱角角,若这样就不对了。低声下气的人,这种人我们就很喜欢和他相处。有人棱棱角角的很会摆姿势︵架势很高︶,这种人就没人喜欢和他相处,走得比跑还快︵赶快离开︶。再者,你若很会毁谤人家,佛祖说你要多赞叹人家,对治法啊!有人开口没三句就开始毁谤,说人家的是非,这种酸葡萄心理的人,世间到处都是。只要还未开悟证果大家多多少少,只是强弱比较明显或不明显,有人毁谤人家较艺术化而已。佛祖告诉你都不对,再怎么艺术,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你这句话装饰的那么漂亮,其实是在挖苦人家、毁谤人家,不论怎么装饰、修饰、包装,总是你比谁都清楚,你的心理是酸葡萄心理,是毁谤的,说得艺术点如此而已。所以佛祖说这样不对,你的毁谤,要用多赞叹人家多称赞两句,可以消除你毁谤之心。

  我曾看过一个人,从来不曾称赞、赞叹人家的,突然赞叹称赞人家以后,他好几天好几夜都想不开,向人家称赞、赞叹很正常的啊。他却想不开,好象掉了一块肉,人矮了一截吃亏很多似的,觉得在大众人群中没面子。其实这样就不对,真正的伟人他很会称赞你,称赞不是虚伪喔,他会很适当的找出符合你的条件,符合你的情况给你称赞、赞叹,令你生欢喜心,这是伟人。如果讲话削来削去好象他占便宜,他赢了,其实他输得惨兮兮,你对人家削来削去,对方就反感不喜欢,他不说而已,他对你有防备心以后对你就打折了。所以向人家美言几句、称赞几句,你反而赢了。来,我说赞叹有什么好处。第一你向人家多称赞,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你多赞叹人家会消除彼此之间的对立,多赞叹人家的人,你心里就没有病。相对的,你嫌人家、毁谤人家、说话对人家削过来削过去,你还没伤到对方以前,你的心就先黑掉了,谁比较吃亏呢?所以毁谤对你而言,全都没有好事啊!百害无一利。所以佛祖说多称赞、赞叹别人的人,这是为自己消除毁谤之心最好的消炎药。

  接下来,你很会嫉妒别人,什么叫做嫉妒?别人比我强,我就不高兴。别人比我厉害,我就不高兴。别人有一片天,别人比我强势,别人比我美貌,在台湾社会比我势力还大,因此就生嫉妒心,世间人说酸葡萄心理就生出来了。佛祖教你,要给人家随喜,就如我说的「成功有条件,失败有原因。」人家成功之所以成功,是付出多少代价,他的前因你看到了吗?你现在看到他富有,有一片天的果报,你看到果没看到因哪。你了解真相以后,要向人家称赞、赞叹,人家当初付出多大的代价劳心、劳力,拚的死去活来,你要对人家称赞啊。不向人家称赞反而嫉妒、怨妒,这种人在别人尚未给你嫉妒到时,你的心就已经生病、先黑了,你再怎么说都是吃亏了。所以,你要给人家随喜,一来可以增进彼此间的距离,人家对你也有好感。嗯,和他在一起他会为我随喜赞叹,你对他就没有防备心,对他有安全感,很喜欢和他相处,因为他会给我美言,给我讲好听的话。

  例如你和一个人出来,他吃饱没事都扯你后脚、对你吐槽、对你毁谤、对你嫉妒,说一些话揶揄你、削来削去的人,你和他出去会放心吗?唉唷,在这场合不知会不会给我漏气?在这种场合不知会不会给我吐槽?因此,他走得比跑的还快了。我有一个同学,他这种人就比较有嫉妒心,比较不会替人家随喜赞叹,会给我吐槽,所以我当年就不爱和他连络。不会给我们称赞,尽在豆腐中挑骨头,当然我们怕得要死,这个人也没有朋友交往啊。所以佛祖说「我慢」的人要多礼佛,多拜三宝。会给人毁谤的人,要多赞叹人家。较有嫉妒心、怨妒心会吃醋的人,要多给人随喜。这样叫做对治法,重要吗?非常重要。所以修道如果知道门路,我们修行就知道如何入手了。

----------------------------------------------------------------------------------------------------------------

更多如本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这个年头,要度众生,一定要有相当的定力。没有定力,必定是心随境转,堕落在名闻利养里头。没有定力,你的智慧不足,没有能力转境界,你必定是被境界所转,所以最好愈少接触外面境界愈好。古人说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知道的事情多,烦恼就多;认识的人多,是非就多。烦恼多、是非多,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真正要想成就,不必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你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最好不要去跟他打交道,避免是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一个修行的人,不必要知道的事情,统统不要知道,心里面少分别执着妄想,这个心才清净。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