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文集:天台忏法修持(朱封鳌)
2014/9/4   热度:334
天台宗文集:天台忏法修持(朱封鳌) 事忏与理忏 佛教有忏悔的优良传统。所谓忏悔,即是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为梵语ksama(忏摩)的略称,是“忍”的意思,即请求他人容忍自己所犯的过失;悔,是追悔、悔过的意思,即追悔过去自己犯下的罪过,在佛、菩萨、师长、大众前告白道歉,希望能够灭罪。 早在原始佛教教团中,当比丘犯罪时,释尊便令其行忏悔,或悔过。并且每隔半月,行一次布萨:各人在佛前叙说自己半月来所犯的过失事,对众忏悔。每年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定为“自咨日”,在佛前当众叙说自己一年来所犯的过失。戒律条文中也规定如何处治波逸提(忏悔罪)、提舍尼(悔过罪)。足见忏悔在佛教教团中的重要性。 天台宗对于忏悔十分重视。智者大师曾撰《法华三昧忏仪》、《请观音经忏法》、《金光明忏法》、《方等忏法》、《方等三昧行法》等,提倡修忏与止观并重。到了宋代,天台巨匠四明知礼、慈云遵式、东湖志磐等,皆遵照智者的教导,认为礼忏是修习止观的重要行法,故专务忏仪。其中,知礼曾长期修法华忏法、金光明忏法、弥陀忏法、请观音忏法、大悲忏等,著有《金光明最胜忏仪》、《大悲忏仪》、《修忏要旨》等。遵式修忏最下功夫,被称为“慈云忏主”,撰有《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志磐撰《水陆道场仪轨》等。南宗天台宗高僧若讷,多次被宋孝宗延请入宫,宣说金光明忏法等。一时天台忏法盛行于世。 智者在《摩诃止观》卷2中,将忏悔分为事忏和理忏。用礼拜、赞叹、诵经等方法所行的忏悔,称为事仪,又称随事分别忏悔;而以观察实相之理来达到灭罪的忏悔,称为理忏,又称观实相忏悔。《金光明经文句记》卷3中,又将此说细分为三种,即:作法忏、取相忏、实相忏。前两种属事忏,后一种属理忏。兹将3种忏法阐释如下: (1)作法忏:依戒律中规定的方式进行忏悔。比如布萨,意译为长净、长养,或称说戒。按戒律规定,同住的比丘每隔半月集会一处,或齐集布萨堂(说法堂),请精熟律法的比丘说波罗提本叉戒本。然后每人反省过去半月内的行为是否合乎戒本?每人把半月以来做了哪些不应该做的事一一说出,作自我批评,求得大家的原谅,达到消除业力的目的。僧团的这种忏悔,有一套很严格的规定。根据自新者所犯的过错大小、多少来看,看他犯的是哪一种罪,他必须对着多少人的面前讲,如有的要对10个人忏悔,有的要对20个人,甚至更多人的面前去忏悔。僧团规定,每隔半个月,比丘要作一次这样的忏悔。使比丘都能长住在净戒中,长养善法,增长功德。至于在家居士则在六斋日受持八斋戒,也称布萨,同样能增长善法。上述两种布萨,都叫作法忏。 (2)取相忏:又称取相忏悔、观相忏悔。“取相”两字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妄取诸法之相;一是指感取佛、菩萨的瑞相。取相忏,是取“感取瑞相”的意思。这种忏法是入禅定清心,持忏悔的想念,以期感取佛、菩萨的奇瑞,而消灭烦恼性罪。若能感得一瑞相,便可灭除一罪业。所谓瑞相,包括产生清凉风、微妙香、光明、宝楼阁、佛的显现等等。另外,比丘或居士通过拜忏,如拜水忏或梁皇忏之后,心里感到清净、安乐、轻松,将罪业的包袱完全放下,这当然也是取相忏。但是,应当记住,忏悔本身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现在社会上有的人,专替别人忏悔,以此来获取钱财。这完全是违背古代祖师制定忏悔的本意,这样做的人,往往会使自己增加罪业。 (3)实相忏:即观察实相的忏法。观罪业本空,罪业也是因缘所生,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罪。实相忏从观空着手,是一种很高的修忏悔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如果能体会罪业的实相本空,我也本空,罪也是空。造下的罪业也就消失。但一般人的思想境界达不到。有的还错以为观罪业本空,我造罪业多少并无所谓,反正罪是空的,我可以继续造罪。其结果当然是咎由自取,自食苦果。所以一般人还是先从作法忏、取相忏下手,诚心忏悔自己从前所犯的罪业,以后永远不再造恶业。然后再修实相忏。 智者在《摩诃止观》卷4上还指出众生造恶的原因,是由于众生随顺三界、六道生死之流,而轮转于迷界。如众生起惑造业,随顺生死之流,违背涅槃之道,这就是流转生死的因果。具体地说,便是所谓“顺流十心”:(1)无明昏暗心,指众生内心被无明所迷惑,妄计人我执,起颠倒妄想,广造众业,因而流转生死。(2)外顺恶友心,指众生因内具烦恼,外被坏的朋友迷惑而失去正当行为之心。(3)无随喜心,指对他人好的行为不能随喜。(4)纵恣三业心,指任意造身口意三业罪。(5)遍一切处起恶心,指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但做恶事的思想却遍布一切处。(6)常念恶事心,指众生总是滋生恶心,干恶事,日夜不绝。(7)覆藏罪心,指总是掩饰自己的罪过,无改悔之心。(8)不畏恶道心,指愚鲁无知,不怕趣三恶道。(9)无惭无愧心,指造许多恶业,而无惭愧之心。(10)一阐提心,指否定一切因果的道理。 由于上述“顺流十心”而颠倒造恶,积聚恶业,故流转生死。修忏应当以“逆流十心”对治这些过失。在生死之流中逆向而上,逐渐进入觉悟的境界。也就是说,由于自己无始以来,起造恶业,随顺生死之流,而难以超脱轮回,因此应以逆流之心对治。智者举出“逆流十心”是:(1)正信因果心,修行的人应当先正信因果,深信善恶果报而不生疑惑,用此心破除顺流十心的“拨无因果心”。(2)自愧剋责心,修行的人剋责自己,在过去因无羞耻心而做了坏事,用此心破除“无惭愧心”。(3)怖畏恶道心,修行的人应当自念人命无常,苦海悠深,因此恳切忏悔而不惜身命,用此心破除“不畏恶道心”。(4)发露瑕疵心,修行的人不可隐瞒自己的一切过失,常常发露忏悔,用此心破除“覆过之心”。(5)断相续心,修行的人应当断绝恶行、恶念头而永不再做、再想,用此心破除“恶念相续心”。(6)发菩提心,修行的人应当广发普济之心,遍满虚空界,以利益他人,用此心破除遍布的恶心。(7)修功补过心,修行的人应当经常自警自励,断绝恶行,奉行众善,用此心破除身、口、意三业造罪之心。(8)守护正法心,修行的人应当守护正法,增广随善、方便之心,用此心破除“见善不随喜心”。(9)念十方佛心,修行的人应当常念十方佛的大福慧,一定能救拔、导引自己,用此心破除“随顺恶友心”。(10)观罪性空心,修行的人应当了达我心本空,罪性无依,用此心破除“无明昏暗心”。总之,修忏者应当用逆流十心,彻底破除顺流之心,如“逆水行舟”,当然是十分艰苦的。但只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甚至不惜身命,肯定能修成正果。 法华三昧忏法 在天台诸忏法中,从事仪和理观均最为殊胜的,要推法华三昧忏。它是以忏法进行三昧。知礼大师在《修忏要旨》中认为它是修圆顿止观的一大妙法。被称为“忏主”的遵式大师,称赞它:“启迪后学,为时所宗;破障坏魔,入佛境界;与夫文殊、普贤并驱宝辂,游方至极者,实惟斯渐矣。”(《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就是说,按法华三昧忏仪的做法长期坚持修持,不但能破除自己的障道之罪,摧毁魔行,还能进入佛的境界,与文殊、普贤二菩萨同起同坐,并驾齐驱,具足一切诸佛的自在功德。 修法华三昧忏,大致可分以下3个步骤: 第一,修忏前的准备。 首先是衣饰整洁,身心清净。智者说:“若不先严净身心,卒入道场,则道心不发,行不如法,无所感降。”初修法华忏的人,应当修“法前方便”。在头一个七日中,先自行调伏其心,停止做其他杂事。接着,供养三宝,庄严道场,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认真反省自己以前所有恶业,产生重惭愧的思想,礼佛、忏悔、行道、诵经、坐禅、观行。为正修法华三昧忏作准备。 其次,修忏者初入道场时,就应下决心不惜身命,一心精进。具体可分事中修一心和理中修一心。事中修一心精进,是指修忏者初入道场,就应这样想:我在这三七日(21天)中,若礼佛时,则一心礼佛,心不他想。这样做,就是事中修一心精进法。理中修一心精进,是指修忏者初入道场,就应这样想:我从今日直至三七日满,中间自己所作的事,常自照了,所作的心,心性不二。例如礼佛时心性不生不灭,就能领会到一切所作种种之事,心性都不生不灭。这样反观时,见一切心皆同一心,因为心性从本以来同为一相。修忏者能够这样反观心源,心心相续。满三七日能修到不得心相,心性不二。这是理中修一心精进法。 第二,正修的方法。 进入忏场,应当具足十法:一、严净道场;二、净身;三、三业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佛;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法华经;十、思惟一实境界。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严净道场。在闲静的地方,整修一间房子作为修忏用的道场。另在道场附近安置一室,作为坐禅之用。在道场敷设高座,安置《法华经》一部,四周安放旙盖及各种供养佛菩萨用具。在入道场那天,一早扫净地面,用香汤灌洒在香泥地上。点燃各种香油灯,散各种花,烧各种名香,供养三宝。尽心尽意使道场严净。为什么呢?因为修忏者敬重三宝,超过三界。现在欲奉请供养,岂可轻心!若不能费资供养,则非但不能招贤感圣,反而有重罪,法华三昧当然也不能修成。 第二、净身。入道场时,应当以香汤沐浴,换上清洁的新衣服,或新染制的衣。若没有,则取平时所穿的最好的衣服,作为入道场衣。修忏完毕出道场后,再脱去净衣,洗浴后,穿上原先的衣服。 第三,三业供养。其方式是:初入道场,到法座前,先敷尼师坛(坐具)正身倚立,慈念一切众生都应救度;次当生惭愧心,因宿世多业无法自度度人,以无限同情心,恳切祈求如来。知十方虚空充满三宝,影现道场。于是,手执香炉,烧众名香,散种种花,供养三宝。接着,五体投地,口中唱言:“一切恭敬一心敬礼十方常住佛!”“一心敬礼十方常住法!”“一心敬礼十方常住僧!”三拜三起立,然后端身正意唱道:“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佛经法,并菩萨、声闻、缘觉众,及一切天仙,受用作佛事!”接着瞑目作想:这些香花在念念中,遍至十方一切佛土,化为种种众宝,庄严诸台楼观。上妙诸色,作种种伎乐;上妙音声歌呗赞叹,作种种□檀、沉水;上妙诸香,作种种肴膳、汤药;上妙众味,作种种衣服、璎珞,流泉浴池;上妙诸触,作众禅定、智慧、清净,实相无量;上妙法门,悉皆充满法界,以为佛事,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三宝。愿三宝摄受,并熏陶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愿六道众生,均入我供养法界海中。还应明白这些供养,均从心而生,无有自性,心不存执着。这样想毕,即五体投地唱言:“供养已一切恭敬!” 第四,奉请三宝。行者修三业供养完毕,接着,烧香散花,一心正念,用虔诚之心奉请三宝,运心正对所请,口称名字,一一如法奉请,心不得散乱和轻慢。口称:“一心奉请南无释迦牟尼佛!”随心想念释迦从耆阇崛山在大众围绕中来到道场,受我奉请,殷勤供养。“一心奉请南无过去多宝师尊!”即应心想多宝佛塔从地下涌出,影现道场,受我供养。“一心奉请南无释迦牟尼十方诸佛!”即应心想分身诸佛,悉皆云集,在宝树下受我供养。“一心奉请南无妙法莲华经中一切诸佛!”即应心想过去日月灯明佛等,现在净华宿王智佛,未来华光佛等,悉皆现前,受我供养。“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常住佛!”即应心想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诸佛身金黄色,相好具足,放大光明,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来到道场,受我供养。“一心奉请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心想甚深秘密法藏,悉现于前,受我供养。“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常住法!”即应心想十方一切诸佛,所有法藏,悉现道场中,受我供养。接着,还就一一奉请《法华经》中所说的每位菩萨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悉皆慈悲,受我奉请,来到道场,受我忏悔。使我所行一定能破诸罪障。 第五,赞叹三宝。行者在奉请三宝以后,即当五体投地,正身威仪,一心倚立,面向法座,烧香散花,心念三宝微妙功德,口中宣偈赞叹道:“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哀悯众生者,我等今敬礼!”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及此土神祇僧伽兰内护正法者,并愿万民和十方信施、法界众生借此善根,同会无生,成一切种智。赞叹时应知身、口、意三业充满法界,赞叹三宝无生无灭,无有自性。 第六,礼佛。行者赞叹完毕,应当一心正身威仪,依次礼佛。礼佛时应当随心想:此佛法身犹如虚空,目前受我礼拜的,是他的应身现形。每一位佛都是这样。礼时用心不可散乱。另外,礼佛之时,应知身心空寂,无有礼佛之相;也应知此身虽然如幻不实,但并非不影现,法界一一佛前,皆有此身。因此,礼佛时要十分虔诚。三七日内,六时礼佛不停。口念:“一心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敬礼过去多宝佛!”“一心敬礼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以及敬礼《法华经》中所说的诸佛、诸菩萨等。最后敬礼普贤菩萨摩诃萨。三唱此菩萨名。这是法华忏悔主。行者应当诚心对此菩萨胡跪说罪忏悔、发愿等。其余诸佛菩萨皆作证明。三七日中都是如此。 第七,忏悔。忏悔指忏悔六根。行者礼佛完毕,即于法座前正身威仪,烧香散花,存想三宝,充满虚空。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无数庄严眷属围绕,如在目前。一心一意为众生行忏悔法。以重惭愧之心发露无量劫来以至此生,自己及一切众生,由六根造各种恶业。从今开始,直至尽未来际,决不再造一切恶业。应知业性虽空,果报不失。若造恶不止,皆是颠倒因缘,自食果苦。因此,行者因知空故生大惭愧,烧香散花,发露忏悔。 首先忏悔眼根。行者一心胡跪,正身威仪,烧香散花,心念改悔:我与众生的眼根,从昔以来,性常空寂,只因颠倒因缘,起诸得罪。口中即轻轻念道: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量世来,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著色故贪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著诸色。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眼根不善,伤害我多。十方诸佛,常在不灭。我浊恶眼障故不见。今诵大乘方等经典,归向普贤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眼过罪,不敢覆藏。诸佛菩萨慧眼法水愿与洗除。以是因缘令我与一切众生眼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忏悔完毕,礼三宝,五体投地。接着忏悔耳、鼻、舌、身、意诸根从无量世来所造的恶业,并表忏悔之心。其方式和忏语,大致相似。忏悔完毕,应行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等。 劝请的方式是:一心胡跪,正身威仪。烧香散花,一心作念,请佛菩萨说法度众生,口念:“我比丘某甲至心劝请十方法界无量佛,唯愿久住转***。含灵抱识还清净,然后如来归常住。”劝请完毕,礼三宝。念毕,五体投地。 随喜的方式同上,口念:“我比丘某甲至心随喜,诸佛菩萨诸功德。凡夫静乱有相善,漏与无漏一切业,比丘某甲咸随喜。”随喜完毕,礼三宝。 回向的方式同上,口念:“我比丘某甲至心回向三业所修一切善,供养十方恒沙佛,虚空法界尽未来,愿回此福求佛道。”回向完毕,礼三宝。 发愿的方式同上,口念:“我比丘某甲至心发愿,愿命终时神不乱,正念直往生安养,而奉弥陀值众圣,修行十地胜常乐。”发愿完毕,礼三宝。 第八,行道。行者礼佛完毕,一心正身威仪,右绕法座,烧香散花,安详徐步,心念三宝,依次三遍称:“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多宝佛!南无释迦牟尼分身佛!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菩萨!”称诸佛菩萨名字后,即当诵经(诵经的方法见后)。行者非但觉得诵经音声性空,还应知身心如云如影,举足下足,心无所得,不住行相。更应知此身影现十方,充满法界,无不普现,围绕诸佛。这样旋绕三匝,或七匝,或二十一匝,直至一百匝,没有定数,量力而行。行道将毕,应如前称三宝名字,烧香散花,正念唱契呗(契合于曲的梵呗)。唱毕,至原礼佛处,一心正念,口称:“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念毕作礼。又称:“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念毕,作礼。又称:“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和合,和南圣众!”念毕,作礼。 第九,明诵经方法。行者在称念诸佛菩萨的名字完毕后,便应一心正念诵《法华经》。诵法有二种:一是具足诵。行者原本非常熟悉《法华经》的,在修忏行法前方便时,已诵《法华经》一部,入道场后,可继续诵一品、二品或一卷。行道完毕,即止诵经,称诸佛菩萨名。然后回原处坐。若思想上还不能入***禅,亦可再诵此经,多少随己斟酌。修法华三昧忏,重在坐禅。若行者本不习坐,但欲诵经忏悔,可在行坐之中偏重于持诵,亦不乖行法。二是不具足诵。指行者本未曾习诵《法华经》,今为行三昧故,诵《安乐行》一品。在旋绕时,诵此品一遍二遍三遍,随意多少。若兼诵《法华》各品亦可,但不得诵其他经典。 诵经时,应当文句分明,声音宏亮,不快不慢。思想全系于经中文句,不得诵错。使法音充满法界,供养三宝,普施众生,令入大乘一实境界。 第十,明坐禅实相正观方法。行道诵经完毕,即回绳床中整衣端身正坐,闭眼合口,调和气息,放下身心,然后敛念正观,破除罪业。所谓正观,即是如菩萨法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一切法空如实相。做到“观心无心,法不住法”。智者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心如梦幻不实,寂然如虚空,无名无相不可分别。尔时行者尚不见心是生死,岂见心是涅槃?既不得所观,亦不存能观。不取不舍,不倚不著,一切念想不起,心常寂然,亦不住寂然。言语道断,不可宣说,虽不得心非心相,而了了通达一切心非心法,一切皆如幻人,是故观心无心,法不住法。”智者认为这种忏悔,名大忏悔,因为“一切妄想颠倒,所作罪福诸法,皆从心起。离心之外,则无罪福及一切法。若观心无心,则罪福无主。知罪福性空,则一切诸法皆空”。这样观时,能破一切生死颠倒,三毒妄想,极重罪业,而觉亦无所破,做到身心清净,念念之中,照了诸法,不受不着,细微阴界。这样,能与三昧相应。行者凭着三昧之力,能见普贤及十方佛纷纷前来摩顶说法。一切法门都是现在一念心中,不一不异,无有障碍。净心与虚空一样,广博浩瀚。这就进入了观心实相三昧。 以上十法,行者从初入道场时起,应一一具修。应当注意的是,行者在三七日中修忏悔时,或行或坐或住或出入,一举一动,都应心心存念三宝,观心性空,绝不能想念五欲尘事,生邪念心,以及与外人言语论议,放逸谈笑,视色听声等等,以免烦杂念生起,有乖“四安乐行”中所说。若能心心相续,不离实相,不惜身命,为一切众生行忏悔法,才称得上“一心精进”修持法华三昧。 第三,修法华三昧所得的戒根净相。 行者若能在三七日中一心精进,修法华三昧。在三七日中或满三七日后,有三种不同证相:一、下根行者的证相:在三七日中间或满三七日后,获得戒根清净,可分为三品:①下品行者,能得各种灵异好梦,或觉六根明净,四大轻利,脸色清净,身有气力,道心勇发。此名下品知戒根渐净相。②中品行者,在三七日中或三七日满后,在行道时,或坐禅中,忽见种种灵瑞,光华净色,异妙香气,以及善声称赞。见到这种种瑞相后,身心庆悦,得法喜乐,无诸恶相。此名中品知戒根净相。③上品行者,在三七日中或三七日满,在行道或坐禅中,虽不证种种法门,但身心安乐寂静,在静心中,自见其身戒清净相,见身著净法服,威严齐整,身相端严,在清净众中,自见善业之相,了了分明,信心开发,心得法喜,无有怖畏,在定心中见到诸善业相。此名上品戒根净相。上述三品都属于下根行者的证相,在修法华三昧中,戒根渐得清净。若是罪重难灭的人,在修持时见诸罪相,如见无头无手怪物,或见深坑浊水,猛火臭秽,种种诸恶境界。见后生怖畏心,则应重重忏悔自己的罪业,日夜不停,以后也会逐渐达到戒根清净的证相的。 二、中根行者的证相:中根行者精心修法华三昧,能得定根清净,也可分为三品:①下品行者,在坐禅时,忽觉身心澄静,发诸禅定。身心空寂,身中诸触,次第而发,觉观分明,喜乐一心,默然寂静,或对众生发慈悲喜舍之心,或见佛相好庄严,善心开发,入诸三昧。能发上述种种定力,此名下品定根清净相。②中品行者,在坐禅时,身心安定,觉出入息,长短细微,能在遍身毛孔中进出无碍,因此见自身三十六物(包括外具十二:发、毛、指甲、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身器十二: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内含十二: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了了分明,发诸喜乐,入种种禅定,或见身体内外诸不净物,白骨狼藉,或见白骨皎洁分明,厌离世间,因而发诸禅定,身心快乐,寂然正受。或因诸法而生慈悲喜舍,或因诸佛微妙智慧,种种功德而生三昧。上述种种诸定开发,此名中品定根清净相。③上品行者,在坐禅中身心安静,心缘世间阴入界法,即觉无常苦空,身受心法,悉皆不实。十二因缘,虚假无主,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身心寂然,与空、无相、无愿相应,而生种种诸深禅定,微妙快乐,寂静无为,厌离世间,悯念一切,无复烦恼及诸恶法。此名上品定根净相。 三、上根行者的证相:上根行者精心修法华三昧,能得慧根清净,也可分为三品:①下品行者,三七日中或三七日满,在行坐之中,入诸禅定,忽觉身心如云如影,梦幻不实,因而觉心内发,智慧分明,了达诸法,方便巧说,无有障碍。通达十二部经,随义解释,难问无滞,说法无尽。此名下品慧根净相。②中品行者,在行坐诵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入诸禅定。在正慧中,能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众围绕一起,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出现人前。行者以见普贤菩萨故,即得三昧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旋陀罗尼。所谓陀罗尼,即是大智慧。因为得到这种种大智慧,诸佛所说,一闻不忘,通达无碍。在一句中通达一切义。如虚空中风,得到上述种种智慧法门,此名中品慧根乐善好净相。③上品行者在行坐诵念之中,身心豁然清净,入深禅定,觉慧分明,心不动摇。在禅定中得见普贤菩萨、释迦、多宝、分身世尊及十方佛。得无碍大陀罗尼,获六根清净,普现色身,开佛智慧,入菩萨位。此名上品慧根乐善好净相。 行者若欲得以上大功德,应当三七日中,一心精进,修前方法。若三七日得不到证相,应当加倍用功,切勿懈怠。总之,修法华三昧忏法,是为教新学菩萨而设的。因为他们一时未能入深三昧,先以事法调伏其心,破除障道罪业,使身心清净,得法喜味。行者若修至一定时期,可直接按照《法华安乐行品》中的做法,常好坐禅,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起内外诸过,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心无间念。这样可免忏仪中“事烦为妨”,入深三昧,直趋佛所具无量三昧的门户。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无畏布施”范围非常广,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对于众生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我们保护他,使他心里能得安稳,这就是“无畏布施”。相反地,如果我们故意扰乱众生的情绪,使他恐怖,令他不安,这样的造作,与道相违背,与自性相违背,就得老病伤残、五根残缺这样的果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