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文集:“一念三千”与“性具善恶”(能行法师)
2014/9/4   热度:482
天台宗文集:“一念三千”与“性具善恶”(能行法师)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并随着中国哲学伦理的发展,从晋朝初时的译经到隋唐时期宗派的创立,标志着佛教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 天台宗是佛教史上最早成立的一宗,它创立于陈隋,兴盛于唐。以其特有的教理和实践盛传至今。天台宗的理论体系颇具特色,影响之人、之深、体系之完善,部是值得人家研究的课题。天台宗把整个宇宙大致分为“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和“国土世间”,接着又把“众生世间”细分为—真法界,即六凡四圣,而且每一国土所居的众生均有不同的相、性、体、立、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如是。因此,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亦具足三千诸法,包容现象界的全体。心在迷时含三干法,对之执着不舍,心在悟时也含三干诸法,但对之并不起执,而视为方便,视为性德。心有染净迷悟的分别,但三千诸法不动丝毫。 一念三千是实践论,通常被称之为“性具实相论”。性即法性、理性、佛性,心性原是不二,“心具”、“性具”其义为一。智者大师有论云:“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作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今当体诸颠倒即是法性,不一不异,虽颠倒起灭,如旋火轮,不信,颠倒起灭:唯信,此心但是法性,此时法性通于染净,在染维度上,法性即是无明痴惑之本,一切颠倒起灭即是法性起灭;而在净的惟度上,法性即是菩提,即是佛性本身,故若得“还源返本”,法界俱寂,即一切流转皆止,即得根本解脱。一念通于染净,具足一切善恶性相,智者大师称之为“一念无明法性心”。一念即是凡心一念,凡心一念根尘相对,倏忽起灭的经验状态下的一念心,如是凡尘一念,即是具足三千世界的一切善恶性相,这是一念三千的本意,正由于“一念无明法性心”之通于染净,即是无明痴惑之本,也是解惑成悟得证菩提之本,既是生死流转不已的依据,也是超出轮回,臻于佛界的依据。 因此观心才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也只有在心或法性这一意义上,所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才是可以理解的。 智者大师的“性具善恶”的理论基础是“十界互具”和“—念三千”,所谓介尔有心,即具三千说的当下一念,圆满具足三千世界的一切善恶,染净诸法。一念三千的理论中也包含了性恶说的含义。实相常展现为十界,十如,三世间,每一法界具有十法界,佛界中也具有其他九界。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卷八中说: “若大乘观心、观恶心非恶心,亦即恶尔善、亦非善非恶、观一心即三心,以此三心历一切心,历一切法,何法何心而分为一三。”也就是说善、恶、无记,皆为一心本具,且善恶相即。作为修学者来说,观照自己当下的—念介尔之心的工夫,是学佛修道的“用功处”和“要紧处”,不论此心落于何种法界,都须就此一念观其实相, 即空、即假、即中。所谓介尔有心,即具三千,凡心一念具足三千世界的一切善恶染净诸法。 智者大师在《四念处》第四卷上说:“在一念眠中,无明心与法性合起无量烦恼,寻此烦恼即得法性……”是—念无明心有烦恼法,有智慧法,烦恼是恶尘、善尘、无记尘,开出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华》云:“如是性等,一界十界百千法界究竟等。”这里着重阐明了平常的一念心是由无明与法性相结合所产生的一切烦恼、智慧,在烦恼中包含了一切善的、恶的、无记的东西,通过观想实修得法,可以开发智慧,成就法身和达到解脱。无明与法性结合,五阴、众生、国土等三种世间,及这世间的种种“性” (内在的本质),种种“相” (外表现象)等都由此产生,宇宙间一切万法的生起,也同样是由于无明与法性结合的缘故。 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第五卷中表明心性具有善恶,而且在恶的心性里含有善的心性。在《观音玄义》第五卷中表明心性具有善恶,而且在恶的心性里含有善的心性。还在《观音玄义》中对性具善恶更进一步作了系统的论述,认为阐提与佛在性具善恶上没有区别,阐提断尽了后天修行而生的善,但存在先天本具的善。佛因修道而断尽了恶,但仍存先天本具的恶。为何本具的善恶不能断呢?冈为先天本具的性,不能因此善恶法而有所改变。具有经三世也不能断尽改变的性质,属于修善和修恶的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由“性的正因佛性所起,即“性起”修善暂且不论,仅依九界的修恶来说,有缘因佛性,了因佛性二因的修恶,乃由正因的性起。”因此在圆成佛界的解脱当中,这些修恶就不必断除,因为正因性恶,巾之而起的,缘、了二闵修恶,全修即性,所以不须断除。 阐提与佛性两者的区别,在于修习上,佛曾叹曰:“—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阐提虽然没有了修善,但性善仍在,所以遇到佛菩萨教化的善缘,仍可行善消恶。佛陀虽然没有了修恶,但性恶仍在,只是对恶法有所透彻的了解。所以能于恶自在,不会被恶法所染,也正因为于恶自在,所以即使生活在世俗恶的环境里,甚至现身子地狱之中,也能用种种的方式与因缘去教化众生,正所谓“广用诸恶法门化度众生终不为恶法所染。”进—步说佛在特定的条件场合中,为了化度众生,仍可方便作恶,这是因为恶的本身通达真如法性之实相,所谓“烦恼即菩提”、“诸妄即真”,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正是大乘佛教所讲的“方便”与“善巧”。 但从凡夫众生而言,作恶修恶,必有因果报应,应以恶报为戒。全修即性,性亦具善,精进修善,止恶扬善,才能圆满菩提。由性发修,由修照性,性修不二,统称“佛性”。三因佛性皆具性德善和性得恶,正因佛性是众生本具不改不坏中正觉性,也是众生能成佛的主要依据,由于它超越了世间的实相,简称之为“性”,缘因佛性是功德,庄严正因,使正因佛性生起胜缘,了因佛性是智慧,开显正因的助缘。从另一方面讲,正因佛性开发了因。了因指导缘因,缘因庄严正因,使正因佛性 生起胜缘,它们又是空、假、中三谛、三千即空了因佛性,三千即假缘因佛性,三千即中正因佛性,佛性是处于因位的称谓,成报果时即为法身、解脱、般若三德。 智者大师的—念三千与性具善恶,则是天台佛学的精要,是至高极论,成为天台宗上求下化的理论依据,充实了中国哲学中的人性学的内容。透过一念三千的理论,我们还可以悟到“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意旨。也正当下的一念心中“即心即佛、是心是佛”这刹那之心,虽是起于有情的意根与法尘相对,但其具足三千世界,并能进—步达到以小摄大、以大入小、互无滞碍的不思议境,当下一念即可展现三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只因众生根钝障重,不能感触领悟而已,智者大师以大慈悲愿力故,将这—念三千说引导有情归入正道,脱离生死,证入涅槃,永远化导众生,利益有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人说:“我业障很重。”你问问他,什么是业障?他也说不出来。罪业很重,什么是罪业,他也搞不清楚!《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罪业是什么?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由此可知,学佛人他学什么东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