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文集:论天台教中的净土思想(袁树森)
2014/9/4   热度:312
天台宗文集:论天台教中的净土思想(袁树森) 台宗教义对净土的理论是有说明作用的。这样会使大乘各宗对净土有新的认识——即净土并不是净土宗的净土,而是所有大乘诸宗的净土。 换言之,大乘各宗可依本宗的修行方法专一苦修,但应以净土为归,方是千稳万当,当生成就之法。若根据末法时期的特定环境,根据众生的根机而论,应是越简单的法门越好。法门越简单,效果却越殊胜。当今依念佛法门正修者,往生的例子很多,即是最好的说明。 笔者认为:修行以台净结合为最好。即以台宗教义为导,以念佛为正行,以求生净土为归,最为圆满。 一、怎解如来真实义 佛在《华严经》中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本来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着,根本智,一切种智自然现前。” 这就是佛的真实义。读遍了大藏经,了解了八万四千法门,无不是要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去掉妄想执着而已。妄想执着去掉,圆成佛道。从理论上讲,就这么简单,这么明白。但要从事上说,就太难太难了。妄想执着是多生多劫结集积累而成,去掉它谈何容易。我们今天选择各种法门,苦苦修行,为的就是去妄显真。 佛当年在世,能看出弟子们多生多劫的经历,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你调心调身,教你对机的法门。正好似众生有病,佛不但知道你的病情,你的病因也知道,这样开出的药方,自然是对症下药,哪有不很快痊愈的。 今天,佛虽已人大般涅槃,但佛把各个法门留给了我们。法门是药,妄想执着是病。若能对症用药,自会药到病除。 选择什么法门才适合今天行人的根机呢?佛在《大集经》中曾明确开示:“未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佛怕众生成佛畏难,从一时讲《华严经》,到五时讲《法华经》、《涅檠经》,都明确指归西方净土。方等时又不问自说,讲出净土三经[1],苦口婆心劝我们求生净土。往生净土虽不是当下成佛,但一经往生,圆证三不退,必然成佛。而求生净土,又是带业往生,容易得使人难以置信。 “一切法由心想生。”[2]“唯心所现,唯识所变”[3]。既然妄想执着不能离开,想去天堂,造做去天堂的因,就去了天堂;想留人道,造做人道的因,下世就一定得人身。如果我们造的是净业之因,一心求生极乐世界,又蒙阿弥陀佛接引,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呢? 这净因的修行方法也实在是巧妙至极,简单至极,就是“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人人能念,人人能持。众生根性不同,有人不想用这最简单的,而愿以其他法门修行,以净土为归宿,一样可以往生。只要修到心清净,不管修什么法门,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在开权显实的《法华经》中,明确告诉我们:佛人涅槃,并没有真舍我们而去,佛是用这个方法,让我们不要懈慢修行。如果佛长久住世,我们的修行倒会松散,出离心不会强烈。只要我们认真修行,诸佛菩萨护法神都会给我们加持,这并不是讲神通。[4]修到心地清净,就会当下见佛,我们临终时,佛一定会来接引。“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5] 综上所述,佛的真实义就是让我们去掉妄想执着,圆成佛道。未法时期,纵然我们不能修到当下成佛,只要修到心净,必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二、大乘诸宗与净土 大乘各个宗门多和净土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所持经典来看,多是指归净土。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依据。华严会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老师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最后一位老师普贤菩萨导归极乐,才为圆满。 律宗以严持戒行为主,当年阿难尊者所诵出的第一条戒律即和净土有直接的关系,这条是:“许多人倘若不灭除五项恐怖,五项罪,五种怨,那么,在有生之年,身心都会尝到无量苦恼,而且到了后世,就会坠人恶道里。人如果没有五项恐怖,五项罪,五种怨,那么,在有生之年,身心都会洋溢着快乐;到了后世,也会出生天上的乐土。由此可知,大家一定要远离五项恐怖才好:第一是杀生,第二是偷盗,第三是邪YIN,第四是妄语,第五是饮酒。”[6] 这段经文正是律宗常说的持戒到彼岸的依据,持戒到身心清净,临终念佛求生净土,同样可以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密宗常以持《大悲咒》、《楞严咒》或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n弥畔”为正行,以往生大日佛国为归宿。密宗的金刚上师黄念祖老居士,一语道破密意:大日佛就是阿弥陀佛,大日佛国就是极乐世界。净土三经是密意之显说,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的《大明咒》[7]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则密净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法门。那为什么世尊当年还要说两种法呢?这是因众生的根性不同,不得不说此二种法门。有些人就爱带有密意的法门,喜欢受持长一点的密咒,就只好一件事,说成一显一密两法,来满众生之愿求。密宗有灌顶加持一说,净土宗又何尝没有呢?你念诵“阿弥陀佛”,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昼夜保护你,更令人鼓舞的是:“有众生或坐或卧,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就亲到此人前,为其灌顶。”[8]净密之理是完全一样的,个别净密行人,还互有看不起对方,正是不明教理之故,所造口业真是冤枉。 唯识宗虽不是直接和净土有关联,但该宗初祖玄奘大师重新译出《阿弥陀经》,将鸠摩罗什大师所译《阿弥陀经》中的“一心不乱”,译为“一心系念。”这几个字的改动,也完全符合梵文的原意。这样译就可使行在净土,又因念到“一心不乱”为难者,更加信心十足了。当然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得也有道理,念佛人到临终一心系念,念佛不断,因蒙佛接引加持故,使心达到一心不乱,得以往生净土。鸠摩罗什大师在中国翻译完了所翻的经典后,曾发下大愿,如所翻经典完全是佛意,’则命终火化后舌根不坏。鸠摩罗什大师命终火化后,果然舌根不坏,足以证明,所翻译的经典准确无误。通过玄奘大师所翻译《阿弥陀经》一事,足以说明唯识祖师关注净土宗。 禅宗虽说不立文字,从言语道断处明心见性,但这是有经典可依的。达摩祖师到五祖弘忍大师以《楞伽经》为依。六祖惠能大师以后依《金刚经》。“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样的句子在《金刚经》中很多,这样的句子用台宗的“空假中”来解释最简单明晰。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这是从事相上说,应该做庄严佛土的事。 “即非庄严。”这是从真如本体上说的,真如本性如镜子,如无波之水,清净无一物,又哪里有庄严佛土在真心中呢? “是名庄严。”从事项上一定要庄严佛土,名字自然就叫庄严佛土。 这样体相用的句子一定要看懂,要彻底明白其义理。有人没有看明白,就到处说:“《金刚经》中佛说啦,不用庄严佛土,极乐世界还有没有呢?”根本没有看懂,就会误入歧途。不如信愿念佛。 《金刚经》和《心经》是般若经典的代表和中心。《道行般若经》中,佛更明确说出:“阿惟越致菩萨闻佛说净土,听闻后心生欢喜,深信、发愿求生[9]。” 不少人认为般若经典只讲真空,不知真空妙有不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六祖惠能大师和临济大师对净土修行的看法,至今仍有指导作用。 惠能大师告诫念佛人要反观自性,要自净其意才可往生。大师说:东方人造罪往西方跑,西方人造罪往哪里跑?极乐世界好比有十万八千里,修十善,走了十万里,去八邪,又走了八千里,极乐世界当下现前。[10] 临济大师曾说:“念佛孤明历历,正暗合道妙。”这一说法被许多法师讲净土经典时应用。 三、台宗经典与净土 台宗与净土的关系最为密切。以台宗所依的经典来看,可以说对净土是最好的说明。 开迹显本的《法华经》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是人人皆知的,道出了念佛人的真实利益所在。这正是澫益大师所说,散乱心念佛,已是成佛的种子,我们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生之理。只要生到凡圣同居土,古大德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和佛菩萨天天在一起,哪里会不开悟呢?! 《法华经》中,佛开权显实,对我们讲了实话:佛从久远不可说的时劫前,早巳成佛了,《梵网经》中记载:佛从成佛到这次来人间,已有八千多次。再往前推移,在佛因地行菩萨道时,和阿弥陀佛是亲兄弟,那时二人各发一个大愿,一人要在苦难的六道里永远度生;一人在西方建立佛国净土,这个净土与十方诸佛净土大不一样,无比殊胜,只要具足信愿行的修行者,皆可往生彼国。可谓慈悲到了极处。 《涅檠经》中,佛讲了果地上的境界,是常乐我净⑩。从这里完全可以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正是法身佛从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故从经典中看到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后,能深信、切愿、实行确是善根深厚。佛从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境界,我们能欢喜,这正是我们本性中佛性的发挥。 从台宗所依的《法华经》《涅檠经》来看,对净土有了更圆满的讲述。虽然净土法门之理是唯佛与佛才能究尽,但这圆满的讲述,会使不少行人生信发愿。 四、从台宗的教义看净土 在天台教义中,对净土的理论有很好的说明,今分述如下: 1.“五时”分对大乘各宗的贡献 把佛当年所讲的经典,分为五时,这是台宗对大乘各宗的大贡献。有了五时之分,可使读诵者看得明白,使讲经说法之人,在很短时间内,把大藏经讲得清清楚楚。 第一时,佛讲《华严经》,讲佛果地上的境界。我们从经典里看了“华藏世界”——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严经》,只是《华严经》的标题的一半。这部大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所见,只记录了整个题目,传到中国时,又丢了半部——就是这样,看了“华藏世界”,才知道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有这句话。不读《华严》;只读《般若》,又不明白真空的含义,就会生恐怖心。都舍掉了,空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真空妙有是一。舍了“空、苦、无常、不净”,得到的是“常、乐、我、净”。真正是舍就得,不舍就不得。这才是般若,体相用是不二的。 可惜的是,佛讲《华严经》,只有等觉菩萨才能听懂,圆教初住菩萨听了如聋似哑,何况六道凡夫? 佛不得已,这才开始说“阿含时”——讲小乘经典。这是从头开始,从我们的生活环境讲起,从六道轮回的真相——因果报应讲起。这一回每个凡夫都能听得明白。多劫没种善根的众生,不能生信,那也没有办法。有善根的众生听了,马上就能按佛讲的修法去做。但做善修福,得点人天果报,在六道里讨去处,实在不是佛之本意。 佛接着说“方等时”——方等经典。佛不问自说,讲出了《阿弥陀经》。方等时佛直接而详细讲的净土经典就有三部,而从《无量寿经》在中国的译本之多来看,这部经很可能是佛重复讲的。如果一部经佛反复讲,那这部经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接着为“般若时”,佛讲般若经典的时间长达二十二年,般若经典的内容可让我们认识六道“缘生缘灭”的真相,看破放下。我们要反复看,要真正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要认识到“缘生缘灭”,是瞬间生灭的连续相。当今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看破放下五欲六尘。念佛人要是念不到伏住惑业,又没有看破放下,是绝对不会往生的,这一点一定要警觉。 第五,法华涅檠时,是佛最后住世时,讲《法华经》、《涅槃经》,开权显实。佛这次来显八相成佛,讲经说法到此圆满。正象《法华经》中佛所比喻的那样,佛把对治众生妄想执着的药——具体修行的法门全摆在我们的面前之后,就人涅檠了。只要我们肯认真按具体法门精进修行,没有不成就的。即使不能当下成佛证果,但如一心求生净土,到我们临终时,佛一定会来接引我们。[12] 五时中,除方等时说净土三经外,其他时也处处指归净土。特别是一时和五时,比净土三经讲得更透彻,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会上,佛开权显实,讲出兄弟二人成佛前各自的大愿[13],肺腑之言,全盘托出,再无保留,真是苦口婆心,劝我们往生西方净土。 如上所述,五时之分,也更加深了我们对极乐世界的了解,能使我们从浩如烟海的三藏法典中,看到了一条光明的回归大道。 2.一念十法界 一念具足三千威仪,一念具足十法界,一念具足八万四千细行。这是台宗教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凡夫位众生,其一念往往落人分别之中,于是众生的一念虽不具足三千威仪,但是不出三千威仪,一念不是具足十法界,而是不出十法界,总之,一念就很小很小了。一念思善,落人人天道。一念思恶,即坠三途。若一念思佛念佛,即如鲤鱼跳龙门一样,跃出三界六道,归于一真法界。总之,我们每起一念,必落一界,这对净土又是一个理论上的证明。 六道中的众生,聪明的也罢,愚笨的也罢,都已失掉本有的功能。聪明的较之愚笨的好一点罢了。正是这样,本来十法界依正庄严,而我们偏偏看成十法界各个不同。 佛在十法界里,表面上看和众生无二无别,但佛的心永远安住在一真法界里,安住在楞严大定中,安住在大般涅槃内。换句话说,佛在天堂没感觉乐,佛在地狱没感觉苦。我们众生分别执着太重,莫说天堂地狱之别,就是同在人道,比别人少得到一点点名利,马上就苦恼,就愤恨,就怨声载道,本具的德能消磨散尽,内心总是充满痛苦、悲伤……这才是我们修学要改过来的地方。 台宗讲出一念三千之理,使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修行过程中,进步会更快,这是无疑的,这正是信解的力量。台宗的名言说得好:“正知正见,国之师也。正知正见加上正修正行,国之宝也。”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所以信解苦行至关重要,解行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每起一念,必落一界。我们若念念都思归西方净土,则念念必落净土,念念落于一真法界,临终决没有不往生极乐世界之理。 3.空假中 台宗的空假中,早巳被各个大乘宗派所应用。教理是:不生不灭,本来空寂为空;自性应用无尽,具足妙假是假;自性即空即假,非空非假为中。 以此教理解释《金刚经》中的二十多个空假中式的句子,最为清楚。 如:“佛说般若波罗密”这是假,从事上说。“即非般若波罗密”是空,从本性说。“是名般若波罗密”是中,是用。再如:“所言一切法者”是假,从事上说。“即非一切法”是空,从本性上说。“是故名一切法”是中,是用。如不明空假中,即很难解透如此深的大法。这样的教理就可以把圣人的境界,大体说出来。佛菩萨的真如本性是空的,他们的受用是假,受用所取的名字,是中。 这对理解净土也是有帮助的。我们本来和佛无二无别,换句话说,我们本来是佛,我们本来可以有佛的三身,但由于多生多劫在六道,特别是三途沉沦,只剩下随业流转的业身。但我们的本性并没变,正是全妄即真。 有了这样的理论根据,不深信发愿往生净土的人是没有的。 4.六即佛 六即佛的教理,简言之就是:众生和佛无二无别,从名字上说,都是佛。但诸佛是福慧双修,觉行圆满的受用佛。而我们众生只是名字佛,受用与诸佛完全不同。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和诸佛修因不同,果报自然不同。我们众生可称为烦恼无尽,苦海无边。但我们虽然生死漂流,可本性并不曾改变,如果我们明白了“诸法实相”,改贪嗔痴为戒定慧,经过修证,渐渐也会契人一真法界,最终成佛。 在大乘行人中,有两种不好的倾向应当提起我们警觉:一种人读了般若经典,确实心性大开,业力顿轻,于是以为自己明心见性了,忽视了业力的潜在作用,不肯继续勇猛精进去苦修,这是应当警觉的。还有一种人,经过一年二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修行后,自觉业惑仍不能伏住,于是生退道之心,认为自己是罪业太重,修道难成,不能继续精进苦修了。这两种人若能明了六即佛的教义,定会纠正其错误见解,在菩提道上迅猛奋进。 第一种以为自己明心见性的人,要冷静下来,仔细观照一下,看看自己的业惑是否转,为觉行圆满。特别是遇到境界时,“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14]是否完全去掉,一定不要忘了福慧双修是因,成佛是果。禅宗明心见性自己说不算,要开悟的过来人印证才算数。所以还应继续福慧双修才好。否则,未证谓证,实为大妄语。 第二种人也不要心灰意冷,你和佛无二无别,哪有经过修行而不成功的道理呢?只要修行,必有结果。我们都知道:只要持五戒,八十分以上,下世一般可转生人道。修十善八十分以上,下世一般即可生天道。正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哪有有因无果之理?古大德们经常讲:“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意在叫你勇猛精进,速得更殊胜的果报而已。 即使业惑不能完全断尽,也有出路。只要具足深信切愿,将平日苦修的果报全部回向净土,只一心求生净土,临终时,定能伏惑,蒙佛接引,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经往生,圆证三不退。 印光大师曾说:“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15] 所以,六即佛的教义,同样对导归净土是很有益处的。我们今天是名字佛,只要当生精进苦苦修行,即不能达到业尽情空,但以信愿念佛故,定能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印光大师弘法相当严谨,所写之文经反复斟酌,所以这一个“必”字,说得这样肯定,不容丝毫怀疑,我们应当十分的重视。 从以上四方面台宗教义看,都是对净土法门从理论上的很好说明。这会使大乘各宗各派对净土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准确地说,净土绝不仅仅是净土宗行人的净土,而是整个大乘行人的净土。佛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说得很清楚:“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五、台宗祖师大德与净土 大乘各个宗派,都有祖师大德弘扬净土,但以台宗为多。 台宗的鼻祖,也是整个大乘宗门的鼻祖龙树大师,对净土独有所钟。龙树大师弘场了所有大乘宗门,他自己是修念佛法门往生净土的。 佛法传到中国,智者大师为台宗初祖,大师一生坐必面西,卧必合掌,疏《十六观经》着《十疑论》,极力推崇净土,苦口婆心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为台宗后人做出了表率。 十七祖四明尊者,依《观经疏》作《妙宗钞》,以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阐明“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理。 明幽溪沙门传灯大师,毕生以“净土决疑行愿”为日课,着《净土生无生论》,每一登座敷扬,辄得天乐盈空,又以圆中之义,钞释大佑《弥陀略解》,述成《圆中钞》。大着谛理圆明,至今为净土行人必读之本。大师临终向空书《妙法莲华经》经题,往生西方。 蒲益大师弘扬净土最为殊胜,被列为净土祖师。《弥陀要解》赞叹净土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圆顿中最胜圆顿,了义中无上了义。”印光大师赞叹《弥陀要解》为:“纵古佛复出,重解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民初谛闲大师,教弘天下,讲经到妙处,感得天人散花,谛老自己也是行归净土。特别是直到今天,广为流传的最着名的往生一例,也是谛老所说。那是谛老当年弘法时,遇到同乡的一个小炉匠。他非要跟谛老出家不可。谛老见他四十多岁了,又不识字,看不懂经论,为了成全他,谛老巧妙地给他找了个小庵,就他一个出家人,找了位大娘每天供养他三顿饭,只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累了休息,其他时间就念这句佛号。三年过去了,,谛老的这个关门弟子预知时至站着往生了,手里还拿着仅有的几个铜钱,等谛老给他办后事。这个例子给后来的念佛求生净土者启发很大。 倓虚大师也是极力弘扬净土,跟随大师的弟子和居士中,往生的例子很多。特别是有位丈夫拉黄包车的妇女,她平日不言不语,在寺院打佛七时,尽干粗活,涮碗扫地样样干,但最后她坐着念佛往生了。而且是预知时至,往生前对她丈夫说:“好好看护孩子,我回西方老家去了”。倓虚大师今天还留有《佛七开示录》,通俗易懂,在全国许多寺院流通。大师开示后,总是说:“今天讲到这里,我们大家一心念佛吧。” 从台宗祖师大德弘扬净土修念佛法门看,台宗的圆顿止观,“系缘法界”,“一念三千”和“一心三观”,传到今天,从现代人根基看,恐难达到满意之效果,不如念佛更方便,更圆满。因为念佛是宝王三昧,是无上深妙禅,即是止观。六字洪名,念起来方便。且又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16] 就法门本身而言,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在五欲六尘污染严重的今天,以念佛为止观,是方便中的方便,因为念佛净念相续,是圆顿中的圆顿,若念到“能所双忘”,是了义中的了义。别忘了印祖的话,即使不能念到业尽情空,因信愿念佛故,必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净土。 综全文所述,根据自己的修学体会,我觉得在末法时期的今天,必须要持戒、念佛、看经论。能看懂经典的佛弟子,至少要看《法华经》、《金刚经》和净土三经。这样就有了正知正见,对念佛求生净土更有把握。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是件容易事,你有舍才有得。要舍掉地球上众生所追求的名、利、亲情和爱欲这些苦乐,才能得到极乐世界的真乐。怎样舍弃这些假乐?要有看破放下的功夫。《中观论》和般若经典是不二的。《中观论》中的名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说是假名,亦名中道义。”这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一样的,常以此般若去观照世间的名闻利养,一定会看破,自然也就放下了。 总之,以台宗教义为导,以念佛为行,以净土为归,最为圆满。 (作者袁树森:1955年生,佛教居士,天津市作协会员。) 注释: [1]净土三经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 [2][3]两句佛语出自《华严经》。 [4]出自《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5]出自《金刚经》。 [6]出自《大正藏》卷二67页。 [7]出自黄念祖《{无量寿经)白话讲解》。 [8]出自《十往生经》。 [9]出自《道行般若经·十五品》。 [10]此段为《六祖坛经·疑问品》文意。 [11]出自《涅檠经·如来性品》。 [12]出自《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13]出自《法华经·化城喻品》。 [14]出自《金刚经》。 [15]印光大师《(净土篇)序》。 [16]出自《楞严经》。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人如果心地清净平等慈悲,就会有诸佛护念,就会有护法神守护,你在这个世间,到任何地方都吉祥,不会遇到灾难,不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修善一定得福报,作恶一定有恶报,一切善恶因果完全自己负责任,与别人没有关系。所以世间一切得福、得吉利之人,都是因为修善业而感得殊胜果报。理如法地修学,你一定得吉利、得善福,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你就不容易遇到。佛教你断十恶,修十善,结果你搞的还是造十恶,“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你学佛得来的这一切不如意,不是佛法错,是你自己学错,佛给你讲的没错!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