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五集
2014/9/4   热度:140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五集 录音记录:明忻 《安乐集》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安乐集》的文字不是太多,但它对净土法门作了整体的提示、开示,是我们清净的依止,或者说是一个可以依止的、靠得住的、净土法门指导性的论。 我们对念佛法门,要是没有一个对法门清晰的了解、完整的修持、讲述过的人来提示,是不太好深入去了解认识它。因为念佛法门比较泛,现在社会上讲净土法门的是很多的,但是真正象道绰禅师这样不断地令人去疑生信这样完整的体系讲法,还真是不太多。现在净土法门的说法中,我真没有看到这么平易近人的文字,就是很容易读得懂,又用得上力。所以说《安乐集》可以作为念佛修行的指导性的论。你要深入观察它,再来念佛,就比较省力,也比较细腻,念佛不空过。 我们还读下面的文字吧。 又问曰:依何身故,说往生也? 答曰:于此间假名人中,修诸行门,前念与后念作因。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前心后心亦如是,何以故?若决定一,则无因果;若决定异,则非相续。以是义故,横竖虽别,始终是一行者也。 这段文字是对不思议智的知见上的抉择。 又问曰:依何身故,说往生也? 凡夫就是执著于身见。五见中身见是最难逃脱的,对我们凡夫来说是缠缚最深的。象我们中国文革以后,有气功热、健身热、这个热、那个热……就是为了身体,没有其它东西。遇到很多学佛者:“哎,你为什么学佛?”“身体好呗。”把这个(身体)作我们依止性的东西。那你说依什么往生呢?这个地方给我们作了一个回答。 答曰:于此间假名人中,修诸行门, 为什么说“假名人”呢?希望大家引起重视,要不然就不好去深入实践佛法。这一段时间,遇到许多学佛的出家、在家人,大家谈论的还是(身体觉受)。有位居士跟我说:“我一念佛就这儿跳,一念佛就这儿胀,一念佛就这儿热……”你不能说这个什么,但是他念佛念到这儿胀、这儿热、这儿……。我说:“你说这干什么呢?这跟你学佛有什么关系?”“哎呀,这儿胀怎么办呢?”他把整个念佛归结消融在胀了、热了。我说:“那我们学佛、学经典、拜佛,是为了什么呢?真是为了要找这种感觉吗?”他说:“我不要找,但是它跳得厉害,这儿热得厉害。”他离不开这个。为什么呢?离开他不知道干啥好啦。 有个小伙子问我几回,说身体这个那个,我说我不是大夫,我这儿又不是医院,我说最起码先要从正确的知见上、法则上有一个守护,这样再来看身见、身体的感觉,就比较好解决了。知道这感觉只是某一个时节缘的表现,痛啊、麻啊、健康不健康啊、青春啊、衰老啊,都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它没有实处的,所以说为“假名人”;但你要把它落到实处,那就不称“假名人”啦,你当真了。 我遇到一位五十年代出家的师父给我讲“哎呀,这个出家人身体不好不行!”我说:“是,出家人身体不好不行。出家人身体不好,刚好有个良师益导。”他说:“什么良师益导?”我说:“身体不好就是良师益导,你就会经常体会到苦、无常,你会经常有出离的愿望,你经常有要审视这个无常身的机遇呗。”他说:“不行,一定得有好身体。”我说:“是啊,好身体干什么?”出家了几十年,在山里住,在丛林住,就是为了好身体,到处采药,到处寻访名医,哎呀,什么药吃了身体好。结果我说句最不好听的话,我说:“要是你这概念的话,每个皇帝得活一万五千岁,就在人寿百岁的时候。”为什么呢?你一个国家最好的草药他都可以拿得到,最起码说相当一部分好药他可以拿得到。那人能活一万岁就不成问题了?药真能治病吗?真能使你活多大年龄吗?这身体好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遇到一个一个的出家师父,太多了,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为了这个身体好。我说:“你忙忙叨叨干什么?”“哎呀,打水陆去了。”“干什么?”“哎呀,多攒点钱好养老。”就这个身见啊——年轻、衰老、死亡、健康、酸感觉、辣感觉、痛感觉,都是一个缘,瞬间就过去了,你留都留不住,但你要当真,你为了它,它就耗你一世,还造新的恶缘呢。这个地方应该引起注意。 假名人中,修诸行门 那诸门中有种种感受,种种感受都是如梦如幻的,都应该知幻即离的,都应该不假方便的,没有什么可方便的,本来就聚到这儿的,你应该离。应该离什么呢?不应该染著于现前的。你看《圆觉经》在这个地方讲得多好,“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假方便,亦无渐次”,渐次是没有可得的。那有人说:“我就是身体有这个感觉,我把这感觉处理掉。”我告诉你,除了这感觉,还有那感觉,这感觉无量无边,一直在你生命的延续中。这是个假名人。 前念与后念作因。 什么叫前念后念呢?实际是给我们一个提示,启迪我们深思。 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 你说我们在浊土,这个身体是虚假的、无常的;那我们往生净土了,还是虚假,还是个假名人吗?你会不会心里发虚?后面有个很好的回答。在这地方要善于思维的。 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 这是中观见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下手处。在这个地方下手不得,那对龙树菩萨是没法了解的,对解脱是没法了解的,对智慧门是入不得的,对无染、对清净心你永远会徘徊的。很多人说:哦,这个“一”,就要与佛相应,要求这个“一”。这个“一”有个啥坏处的呢?你设置的相应,你永远不能相应的,因为这个相应是你设置出来的。你设置的相应是个什么东西呢? 前心后心亦如是, 你现下延续的一念都是如是。 何以故?若决定一,则无因果; 这讲得很清晰了。你要是认为有个“一”的存在,都是假名人,不管是净土假名,还是浊土假名,或色身是假,异是假,那你就会当成一个实有的我。那这个实有的我,你会决定一。这个决定一,在印度说法就是大我。现在社会上很多学佛的人就这么说:借假修真,借妄修真。就是你现在这个身是假身,是个妄身,你会修一个真身。——这全部都是外道知见!因为什么呢?决定一,他在这个地方“决定一”。决定一,因果世俗法会破灭。 很多人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好,我们就不修行了,我们就可以不学习了,我们就可以不做世间善人了,不做世间利益众生的无染的回归与实施了,不令众生得安乐了,我可以整天就混吃混睡了。因为啥呢?反正决定成佛嘛。这是坏世间因果与住世之相,福德住世都从此坏了。这个地方会产生肆无忌惮之类的邪见、断灭一类的邪见。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好了,下面就对世间不顾,对现缘不顾,无所顾忌,后面果报(决定现前)。因为他没有证到,只是一个不相应的知见罢了,就会侵害自心,侵害现缘,侵害周边有情。(决定一,)那就无因果延续。 佛假以修证、假以磨炼而成。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人说:“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修非证,非修证得。”有的人就执著这一点,说“一切众生是佛,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本具功德。”——好了,他就不去顺应这个性德去延续种种善缘、种种利益世间的因缘,他反而执著于自己的放逸、堕落与恶业了,这个地方就会出现问题。前几年我感到世间人在这儿出问题的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净土法门很容易落到这个地方。当然净土法门也是非修非证的。世尊说:“世尊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的庄严、十八不共,皆依修持而来,皆依愿力而来。”有个《大方便佛报恩经》讲这一点,大家有因缘可以读一读。 有人说:“哦,佛法是修来的,勤苦修持,哦,那你不修证,你不能成佛。”——那执著这个“异”了。执著异,就坏灭种性;坏灭种性,就开始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就以妄自设计心去证我相,去求证无上菩提。这世尊又要遮了。下边说。 若决定异,则非相续。 你这种本性圆明不能相续。我们要延续自己本来具足、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佛性,顺性起修。起修者,不违背大道。什么道理呢?就是不违背性德,无染无著,爱乐世间,尊重有情,是善法延续。这个地方很方便。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恶令灭,未生之善令生,已生之善令延续——四正勤的守护,正是在这个地方守护的。三十七道品都没有违背性德的。所谓的性德非异,这是决定不疑。性德延续,本性之延续,假以修德而彰显。修德权显于因果,修德虽然无实,在因果相上,安稳世间,以性德彰显故。所以(修德)能彰显于性德,性德假以修德而安住于世间。性修二门不相违背。圆满的报身佛若离开修持,若离开广大愿望的回施,那是不能建立的,所以说它是因,因就是延续的这种庄严。 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这个地方是我们需要审视的。你执著一,会坏灭因果;你执著异,心里这种顺性起修会断灭,产生骄慢、下劣,丢失成佛之本。这是个很细微的问题。若是在这个地方没有清晰的抉择,往往会出现性德与修德的混乱,就是以理废事,或以事废理。但智者以理显于事中,以事证理性之真实。互不相障碍,互彰互显。这是需要思维的。 二谛融通三昧印,正受会现前,智功德善巧会现前,不思议的随顺建立自然在顺性的修持中彻底彰显无疑,就是无造作的心。无造作,又能顺缘修持种种善法,广利世间。这个善法并不是善恶之善,是能安乐世间,饶益有情,是佛法住世之善巧;世间对待的善恶,那是凡情所取舍;而这个善是完善利益世间,令众生得见自性圆明,就是所谓的善缘所现。 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善于思维,这个思维不是强制地分别思维,是消融分别的一种正思维。你把那个对待心一消融,这个思维就可以清晰地延续。所以顺性思维,远离造作与取舍,这会有清晰的观察之力,会观察到万事万物之本源,远离分别取舍,对待的伤害一时消融。那这样,不一也好,不异也好,自然圆融。要是在平时取舍心中,又说不一,又说不异,成了矛盾。我遇到一个居士,说“你这些学佛人划圈。划什么圈呢?一会这么说,一会那么说,怎么说得让人抓不住东西?”我说:“对呀,抓不住你就解脱了,一抓住你就捞稻草,你就开始找麻烦了。” 昨天有一位出家师父在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我问一位居士:“菩萨,问问你什么叫出离心?”“厌烦呗,讨厌呗。”我说天下人对佛教、对出家人的误解都从这儿生起的,大家都这么认为的。就是从分别心中想起来了,疲厌心,一个事情做久会疲厌,疲厌就会厌倦,厌倦就想出离,什么出离?想找一个新东西,这新东西永远是无止境的。哦,那这样学习下去,佛法就在天边了,这山望那山高,永远你不得休息,永远没有真正休息和安乐的地方。 在无对待心智中,人会得到毕竟的安乐。真正的出离心,就是无对待的心的清净认知,菩萨!真正的出离心,就是在善恶对待法则中,常常清净地如理观察,就是透视了一切对待法中本无自性的根本相,这个相就是所谓的出离相。什么出离?出离对待,出离生死,出离善恶,出离凡夫,出离一切对待。所以绝待心智一时生起,是为出离心生起。 要不然这个出离心太可怕了,这个出离心是厌倦心,也就是弃世心,那佛法就会被整个世间所诋毁、所轻看。但现在许许多多的人还会运用它。这个地方作一个方便尚有可许之处,就是委曲说。好比说,“哎呀,我们应该厌此三界,应该对三界有厌弃心。”——这可以说回归自性的一个方便,但不能著落在这个地方,一著在这个地方,你就会对浊恶世间之有情产生轻慢与诋毁,那这样慈悲心就丧失在我们生命的当下,我们对有过失的人就多有诋毁,那你不犯过失吗?! 我们念佛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成就慈悲心回向为首。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是净土法门回向门的根本守护。那你说我厌离这个人、这个事、这个国家……那你这个出离心不真的,悲心不真啊,厌离心也就不真,这个厌离是假设的。所以作委曲说,尚有这种方便。 出离心一定要善自审思的,这个地方误解比较大,这也是我们汉地整个民族对佛教的一个误解。从古到今,很多人批判佛教,象过去的很多出家人,过去的祖师象蕅益大师、印光大师,很多大德都批过佛教,千百年来一直在批,现在还在批,批什么呢?批出家人的厌离心、回避、逃避心,我看一些居士写出家人——“他拍拍袖子就出家了”,就是说你逃跑呗。你逃跑跟出离心没关系,厌烦了,那是佛法吗?这是个特别大的误区啊。为什么反复提示这个地方呢?就是这个一说、异说,就会产生厌离。厌离作增上心可以;若作归结心,落到这个地方,就出问题。 以是义故,横竖虽别,始终是一行者也。 不一是不染,不异亦是不染。所以无染清净心是谓智慧门。 今天时间又到了。谢谢大家。明天继续学习。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坛经》里面记载,法达禅师念过三千部《法华经》,一天念一遍,念了十年。经是念得滚瓜烂熟,但是意思他不懂,念了十年没开悟。法达到曹溪去请教六祖,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没念过经,他叫法达把经文念出来,《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第二品,六祖说:“不要念了,我统统知道了。” 六祖给法达讲解,法达一听就开悟了。为什么六祖有这个本事?他的心清净,心境一如,所以一切经都通达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