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十六集
2014/9/4   热度:142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十六集 录音记录:慧炬 《安乐集》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因为就20分钟时间,大家的串习意识一定要连续得上。 第二、明破异见邪执者,就中有其九番: 第一、破妄计大乘无相,异见偏执。 “妄计大乘无相”与“大乘无相”的确有很大的差别。 第二、会通菩萨爱见大悲。 第三、破系心外无法。 第四、破愿生秽国,不愿往生净土。 第五.破若生净土,多喜著乐。 第六、破求生净土非是小乘。 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往生净土是小乘,是为自利,逃避娑婆世界。 第七、破求生兜率,劝不归净土。 现在社会上还是比较普遍的有这种说法。往生西方净土与往生兜率净土的差别是很大的。 第八、会通若求生十方净土,不如归西。 十方净土即是所谓的无方净土。山河大地皆是法王身,十方一切时处莫不是净土。一般作法界观就会作如是观,但心性的安乐与随顺,以及究竟的平实是不是如是呢?往生十方刹土那就是往生净土与到地狱里是无差别的,我们能不能有那样的心智? 第九、料简别时之意。 别时意是净土法门千百年来争议很大的地方。这个别时意是修证净土法门的一个特别大的障碍。要是把净土法门当作别时意,就像现在社会上人讲的,功夫成片后才能往生,得三昧后才能往生,或者说人死掉才能往生——这快成一个定论了。在这个定论下,想一生成办是不成立的,念佛得不退转是不成立的,这样修行净土的阻力很大。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在中国流传以后,很多学净土法门的人都有很大的疑惑,因为(若)依止《摄大乘论》——注释是天亲菩萨,我们一边学着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一边看着《摄大乘论》(感觉)似乎说法怎么差别这么大呢?这有一个会通的问题。 第一、破大乘无相妄执者,就中有二:一总生起,欲令后代学者,明识是非,去邪向正。第二广就系情,显正破之。 一总生起者:然大乘深藏,名义尘沙。是故《涅槃经》(北本卷三三、南本卷三一意)云:「一名无量义,一义无量名。」要须遍审众典,方晓部旨;非如小乘俗书,案文毕义,何意须然,但净土幽廓,经论隐显,致令凡情种种图度,恐涉谄语刁刁,百盲偏执,杂乱无知,妨碍往生。今且举少状,一一破之。 第一、破大乘无相妄执者,就中有二: 把它分成两面来谈论。 一总生起,欲令后代学者,明识是非,去邪向正。 妄执大乘无相与净土取相以及阿弥陀佛取相到底是怎么样个是非。 第二广就系情,显正破之。 系情是怎样的法则呢? 一总生起者:然大乘深藏,名义尘沙。 名词名相无量无边。何以故?一言词中都可以说出无量义,一义也可以用无量言辞来表述。这无量的意义中有尘沙的言辞可以来表述。 是故《涅槃经》云:「一名无量义,一义无量名。」 佛说一言辞都有无量义,一义也可以用无量名来表述。我们要善于透视。 要须遍审众典,方晓部旨; 一般一个法门要想对它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可以操作性的、抉择性的了解,(若)没有人教授,就是穷岁搜索、观察,也不见得能真正有一个突破点。况且在三藏十二部中,像我们现在的龙藏1669部,有几千卷书(编注:7168卷),能不能在经典中找到头绪呢?要是没有先贤们的教言,祖师们的亲证,或者说传承力的给予与提示,我们很难有一个下手得力的机遇。 非如小乘俗书,案文毕义 为什么把小乘与俗典放在一起呢?因为净土教言非自利说。我们曾学过的天亲菩萨的三种清净心,三种菩提门中皆是以不为自求为根本,以安乐众生、饶益众生,直趣无上菩提为念佛的发心和守护。要不然,我们就离开了智慧门、慈悲门、方便门。若是我们心有污染,怎么能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呢?三种清净心这种修持的方法才能得力,所以非是小乘。 案文毕义,何意须然,但净土幽廓,经论隐显 有显说、有隐说,藏传佛教将教典判为两大部:显密二说,一般说显教密法。在经论中,若隐若显。 致令凡情种种图度 凡情者,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意识、现量。 恐涉谄语刁刁 就是你不知道该怎么确定下来,呆执偏执。这样说,那样说,的确定不下来。现在许许多多在修行路上没有抉择的人,彷徨在八万四千法中、显密教言之中,无依无靠。择法也是很痛苦的一个事情。 所以过去人多以师教而择法。师有眼目,观弟子种姓,或者说与哪一类的机法相对能使之迅速成就。过去人有三明四智(编注:【三明】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四智】 法相宗所立四种如来的智慧,即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前五识所成,为佛成功所作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妙观察智是转有漏的第六识所成,为佛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根器而应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平等性智是转有漏的第七识所成,为佛 [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过去善知识有眼目。现在都是堕在凡夫之类,师者不为师,多缺师资。怎么办呢?依着一个法门能深入也是个方便,要不然,我们在择法上就不能决定。过去人厚重、朴实,师教一言,终身守护,就能成就。 现在你说一万言,他也不会听。何以故?再加上若是说者再不决定,听者就无从决定!像我接触净土这么多年,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净土法门的行持者。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深入实践净土法门,就是一年半载的念了几句佛号,深入净土法门了吗?实在是谈不上的。因为这个众生轮回是无量无边的,法门的深义是浩瀚的,包容了法界的功德力,你能涉足几分呢?是有证悟还是佛的愿力呢?净土一法要是按照道绰禅师的说法,它的宗旨就在于乘佛愿力而得往生,非乘你修持力。但是我们要是说这话呢,就会招致整个社会的诽谤与攻击。所以这些大成就者在证悟后才生起决定,什么决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们才会真正的观察到这个地方,一切功夫都会散坏,一切个人自许善根在你命根散坏之时彻底都会散坏,他们会证悟到这个地方。 我们一般说,乘佛愿力,住不退转,即入正定之聚。以前说这话,可是犯天下之大不违。现在慢慢在我们佛教界、教内、国内外,随着传播净土法门不断的深入、广泛,基本上能面对这个事情了。 真正接受这个教言的人极为稀有,因为过去净土法门的这些一代一代的祖师都是亲证之后才抉择这一句话。龙树菩萨,妙云相古佛(编注:【妙云相佛】 (佛名)又曰妙云自在王如来。龙树菩萨之本地也。见龙树条。[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在印度称为第二世尊,以前在印度有许许多多的龙树菩萨的寺庙。龙树菩萨最后怎么样呢?就是乘佛愿力,导归极乐世界,于安养得以决定。 我们读了《普贤行愿品》,讲到最后一切都会散坏,唯有此十大愿王一刹那间不离前后的导引我们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编注:《普贤行愿品》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话是怎么样的说法?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善财童子都要发这样的愿去导归极乐世界,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什么叫凡夫呢?自以为是叫凡夫,自认为自己力量很大的,自己认为自己能成就个什么,这才是凡夫哩!这些菩萨们早已泯灭了我、我所的骄慢与邪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力呢?——“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力,阿弥陀佛的大愿就是真实的力,众生的妄想是不可得之力,是虚妄之力。这个(虚妄的)力呢,你若是以此为力,一样是不可思议,所以众生业亦不可思议。佛的愿力、名号、神通力皆不可思议,所以一一力中皆不可思议,取用之时,刹那造就。 那我们在这个地方没有抉择,所以说就会“百盲偏执,杂乱无知,妨碍往生”。 你在这个社会上能讨论了,能交流了,遇到一个真正愿意往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的人,就是现在在念念中、事事中、业缘中真正能定下来的人,十分稀有!不是说人不能往生,(而)是定下来的人,决定此生守护,未来世守护,传播守护,修持守护,善恶一切系缘中皆守护此往生之决定,此人甚为稀有!佛说,此人与观世音、文殊等。我们可以自己审视自己的举心动念是在往生上决定了吗?这个地方应该审思。 所以“妨碍往生”,实际非是他妨碍,但自妨自心。心智没有决定,谁为妨?没有信愿行!若没有信愿,所有行法都是世染之法则、沉沦之延续。 且举少状,一一破之。 第一破妄计大乘无相者: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何用求之? 答曰:如此计者,将谓不然。何者?一切诸佛说法,要具二缘:一依法性实理,二须顺其二谛。彼计大乘无念,但依法性。然谤无缘求,即是不顺二谛。如此见者,堕灭空所收。是故《无上依经》(卷上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若起我见如须弥山,我所不惧。何以故?此人虽未即得出离,常不坏因果,不失果报故。若起空见如芥子,我即不许。何以故?此见者破丧因果,多堕恶道;未来生处,必背我化。」今劝行者,理虽无生,然二谛道理,非无缘求,一切得往生也。是故《维摩经》(卷中意)云:「虽观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彼《经》(卷中)云:「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是其真证也。 第一破妄计大乘无相者: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何用求之? 这话说得(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取舍之中不是有漏执着吗?不是有为之作吗?下面看看道绰禅师怎么来辨识。 答曰:如此计者,将谓不然。 这样的说法不恰当。 何者?一切诸佛说法,要具二缘:一依法性实理 即是了义教、圣义谛、真如说,这是真如门中所开,藏性中所显。就是依法性实理,说了义究竟。这是一缘。 二须顺其二谛。 二谛者,若顺真谛,若顺俗谛。对待门中说,生灭门中说,折摄门中说,因为众生需求所表述不一,种种根性,种种需求,种种病难,种种执着,种种妄想,不得不用种种法则。这样依这两个缘来生起。 彼计大乘无念,但依法性。 若实质于法性做随顺善巧者,是为念法身佛,可以啊。若真正是以法性实理,不取于诸相,体性平等,了无染着,无取无舍,时时刻刻,念念头头,每一因缘,皆是如是,必然证得不可思议功德,上品上生。 在这个地方必求往生,你说我一切都顺法性了,关键是周遍性是不是彻底如是呢?如是是为世尊,唯有世尊亲证周遍。未证周遍之时也要靠念佛、念法、念僧。有因缘的人,去读一读《大方广佛华严经》。要是不读的话,不知道法身大士在干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法身大士——四十一次第法身大士在干什么,最后为什么要发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什么在归宗结集之处要导归极乐呢?极乐究竟是何说呢?这是应该思维的。 疑虑不怕,就怕你心里懵懂,不去思维,不去观察。对佛法不具信德的时间,疑虑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放弃,愿意往生是特别重要的,随顺佛愿愿意往生彼国,这是直接契合了法性。所以愿生之念即是无生之念!彻底的愿生之念、抉择的愿生之念就是彻底的随顺了法性!所以往生即是往生无生国!往生即是无生!这一个恰恰是净土教言的最特殊最殊胜的地方。凡夫执着取相之类在此生起决定亦是随顺法性修持,所以假以弥陀国土而得自性安心,何以故?不再造作与取舍了,所以大取大舍,必无取舍,归于究竟。舍浊土彻底舍弃,取净土究竟所取。 然谤无缘求 我们依法性无来无去、无增无减,这是修持的善巧。但要是说我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我就顺法性而修持,那你就是不能往生阿弥陀佛这个究竟的清净国土!过去人说,证悟与往生实不相干,何以故?往生者一生成办,证悟者多劫延续,你说这些十地菩萨哪个没有证悟?十方这些不退转的菩萨们哪个没有证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要生彼国,何以故?我们一定不要迷失自己的心愿,迷失自己的心智,枉在虚妄的大的名声上、大的因缘上欺骗自己,而不知阿弥陀佛究竟不可思议的愿望的给予,就是广施功德宝,为众开法藏,令众生一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阿弥陀佛的无尽悲心所示现,示现一切诸佛出世之正因。 在净土法门中抉择是十分重要的。要是我们不能细腻的、深入的,或者说系统的不断的审思、实践、观察、学习、受教,是很难抉择的,十分难抉择。这个法实在是易行,实在是难以抉择,所谓的易行难信。信者,就是抉择之刹那。若人一时于此法生信,如顺风扬帆,易行功高。历代祖师在净土法门的教言中说得很多很多,净土是径中之径之径,了义之了义之了义,横断生死之法,顿出之法。圆满的话已经讲完了,但是抉择的人还是那些稀有的圣者智者呀。在凡之类多是被苦恼所逼生起一念出离之心、厌离之心,所以多是有情在最后出现恶相、死亡,死亡之后才能产生愿往生的愿望。这实在是可惜!丧失大利于现下。什么大利?就是现下就可以安心,可以抉择,可以无挂无碍的在这个幻化的浊土中利益有情,自他二利,安立世间,无染无著。 这个时代抉择者稀,不是这个法门能不能往生的问题,但有抉择,必得往生!你就是不抉择,听闻此教言者,必得往生。一旦有因缘真正牵制你的时候,你就知道你那功夫、你那一点善根、你那一点造作,了不相干!但是这一念抉择了,这一念抉择之后的行持,就是所谓的顺菩提心之正行。我们先把心真安下来,所有的念佛、念法、念僧,一切作业皆回归到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化中,而得到安住,清净住,远离自己的得失、凡圣、善恶、大小。你在这个地方彻底舍弃一次,才真正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你(若)没有舍弃,你的业力就不可思议!这个地方说,佛的愿力不可思议,那阿弥陀佛的愿力应该把我的业力消化掉了,是!是能消化掉。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决定的!但你要知道,你要用消罪的方法来念佛,你要知道无量劫以来,难以具述之恒河沙劫以来,你的生命造了多少业?!你要是用根本的随顺佛的愿力,彻底的回归安住在佛的愿力之中,这样的念佛方法,你就是不消归,你无始以来生死虚妄作业也自然会消除,何以故?从根本上消除,从决定上消除,从总相上消除。 那有人说我就是消业,消的我身心轻安,得神通自在、得禅定、得念佛三昧,这要消除了,要不然没有验证,没有验证(的话),我不信,就是我没有得到什么三昧呀,没有得到什么禅定呀,我不相信——这样行不行呢?此类因缘正是取相处。什么呢?取凡夫相,而不是取佛相好,不是取佛威德,而是取自己业力的沉重,行不行呢?一样行,但就佛愿望来说,希望我们成佛,无畏愿力——无所障碍的愿力,彻底的消归此光明藏中,无挂无碍,犹如自性光明,从无染著。阿弥陀佛的愿力能令众生在这个地方生起决定。 时间到了,今天就提示到这一点,明天继续学习。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再不喜欢的人,再不喜欢的事,要忍受,希望我们遇到了,解除了,以后不再有了,这叫修行,这叫消业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