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五)施者与受者之间获福最大的情形


2014/9/4    热度:246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五)施者与受者之间获福最大的情形

 

  布施所获得的富贵果报,依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心态的不同,而形成一世获福或持续多世得福,甚至多生累劫招感富贵果报的情形,大体可用数种现象来说明施者与受者之间获福最大的相互果报关系。

  1.佛门中所说的福田是什么?

  (1)福田归纳成两种

  要了解施与受之间获福的最大原因,首先必须明白佛门中所说的‘福田’是什么意思。

  福即富饶之义。也就是说,凡是敬侍、供养佛、僧、父母、师长、悲苦贫困之人及畜生等,便可获得福德,招感人、天善业乐果,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一样;因此以田为例,以此引喻成可生福德之田。由此可知,佛、僧、父母、悲苦者,皆可称之为福田。又因布施者的发心,大体不出‘怜愍施’、‘恭敬施’、‘恭敬怜愍施’这二种(前篇已说明),而依此三种受施对象,将福田归纳成两类:

  甲、怜愍福田

  即鳏、寡、孤、独、盲、聋、喑、哑、贫、病、残、憨、畜生之类。此类众生能令人们发出怜愍救济之心而行施舍;并且为现世人类所乐施者。

  乙、恭敬福田

  即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及德行清净的圣众僧。此类圣人能令众生生出恭敬供养之心,求植清净福田。

  由此二类福田的差异,而使众生在供养时,产生不同的分别心态,获得无量差距的福德果报。

  (2)什么是根本福田?

  而据正法念处经卷十五、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二等所载,佛为大福田、最胜福田,而父母为三界内之最胜福田(因无父母生育之恩,即不可能成办任何事情)。虽然福田有多种之别,然佛门中以佛及有修有证的圣弟子为根本福田(从须陀洹初果至成佛,大智度论卷七十七)。

  (3)具备什么修行条件才能称为‘真实福田僧’?

  甲、为何称小乘行者为真实福田僧?

  如成实论卷一福田品说:‘二十七贤圣(指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七种修行位,称为七贤位,及从有漏学位至无漏学位之间七种由浅至深的修行阶位,称为七圣位)。断尽贪、恚等诸烦恼,其心空而不起烦恼恶业,所得禅定皆清净而永离诸烦恼,弃舍忧乐,又能斩除五种心缚,成就八种功德田,并以七定护持善心,灭尽七种漏,具足戒等七净法,成就少欲知足等八功德,复以能度彼岸、精勤求度等,称为福田。’

  由此可知,声闻弟子因经过戒、定、慧的修持,断除贪、嗔、痴等烦恼,成就清净定慧功德,而称其为真实福田僧,良有因也。

  乙、为何称菩萨圣者为真实福田僧?

  又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记述,修行人具足‘十种法行’者,亦堪称为真实福田僧:

  1.住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而不入法位。

  2.见知苦集灭道四圣谛而不证道果。

  3.行八解脱而不舍菩萨行。3/16

  4.能起宿住、死生、漏尽等三种智证明而行于三界。

  5.能现声闻形色威仪而不随音教从他求法。

  6.现辟支佛形色威仪而以无碍辩才说法。

  7.常在禅定而能现行一切诸行。

  8.不离正道而现入邪行(对众生行同事摄)。

  9.现贪染爱而离诸欲一切烦恼。

  10.入于涅槃而于生死不坏不舍。

  此指大菩萨圣者的解脱证境而言。净土中充满无数获得声闻解脱的真实福田僧,以及此处所说获得大菩萨解脱证境的无数真实大福田修道者,堪受人天供养。

  由上得知,佛门中重现有修、有证、有大慈悲愿行的修持者,以其深厚的定慧力、福德力、慈悲力为施主咒愿,能令施主获得广大、长远的人天富贵果报。尤以佛的福慧力为最殊胜。

  2.佛嘱咐施主应当以何种人为优先布施对象?

  佛曾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示诸比丘说:有两类人出现在这个世间,非常的难得难过。是那两类人呢?一类是佛与转轮圣王,一类是辟支佛和漏尽阿罗汉(增一阿含经卷八‘一’、‘三’经。)施主若是生达佛与辟支佛及阿罗汉出世,可说是莫大的善根福报。布施的对象,自然以身心清净的佛及二乘解脱圣者为优先。如佛在世时,曾对释提桓因(仞利天帝)嘱咐说:‘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增一含卷六),尤其以‘承事、供养精进持戒、多闻、修定、解脱的圣众僧为最殊胜’(增一阿含卷四)。这是站在清净福田僧心力回向的祈福作用观点而说的话。

  如佛在世时,有一位薄拘罗比丘,宿世曾经转生于鞞婆尸佛出世之时,当时仅以一颗呵梨勒果用恭敬之心供养圣众僧,死后九十一劫当中,天上、人中享受福乐果报不尽,身心常无疾病。现在又值遇释迦牟尼佛出世,随佛出家,漏尽解脱成阿罗汉。

  又佛在世时,有一位比丘名叫二十亿耳,宿世亦投生于鞞婆尸佛出世之时,当时仅建造一幢简陋的房舍以敬信心供养圣众僧,死后九十一劫天上人间享受福乐果报不尽,现在又逢遇释迦牟尼佛出世,见佛闻法,出家修行,得证阿罗汉果。这都是因为圣众僧清净的咒愿力所感,而使施主仅施舍少许财物,便能获得广大福德果报的事实。(大智度论)

  这尚是施与受之间所获的福德果报属于较差的一种。如果凡夫能遇佛出世,供养到佛陀,只要少许布施,便能获得大果报。为何如此说呢?

  3.为何少施供佛能得大福报?

  这是因为施主在布施时心清净,布施的对象又是清净福田僧,甚至是佛菩萨,当然可因佛菩萨的咒愿力而获得未来无是的富贵果报。尤其以佛的咒愿力为最殊胜。如印度的阿育王宿世逢遇释迦牟尼佛出世,为一童子。有一天,正在嬉戏时,遥见佛迎面走来,内心被佛庄严的德相所感动,于是生起大敬信之心,自思:我应当用麦麸供养佛,但是身边没有麦麸,于是用双手捧著地上的细沙,倒入佛的钵中供佛,发愿说:愿以此惠施所得善根功德,令我未来仍然投生此地,得一天下,为大国王,供佛之行,定不间断。佛便立刻取童子所施钵中之沙,洒在佛经行过的地方及将要经行的地方方,为其咒愿说:我灭度百年之后,此童子于‘巴连弗邑’(印度地名),当统领一方,身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以正法治化其国,又建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供养佛舍利,安乐无量众生。这即是著名的阿育王宿世以沙供佛—施者心清净但施物不净,受到佛的咒愿力所感,少施得大福报的事迹。亦是属于施、受俱清净的果报中较差的一种。(杂阿含经卷二十三‘六0四’经)。

  4.最殊胜的生天方法

  给孤独长者在王舍城寒林中的丘冢间,初次见到佛的时候,便在闻佛开示诸法无常的道理间,领悟应该即时把握人生,力行布施修福之事;而竭其所能,尽心以衣被、饮食、房舍、床卧、汤药及建造精舍供养佛僧。临终之际,虽然疾病现前,但是这颗敬信三宝的供养心仍然不断,一心向佛,心念清净,于是上升兜率天上,身光遍照,为兜率天子。(杂阿含经卷二十二‘五九二’、‘五九三’经)

  这是说明生天的方法,仍是以供养佛陀的果报为最殊胜,尤其以布施者与受施者两者‘发心’俱清净,所获得的施福为最广大。现在佛已灭度,凡夫欲求广大的清净福德果报,自然应当于僧宝中行布施。

  5.凡夫以净信心供养佛的果报是什么?

  现在再来探讨凡夫以净信心供养佛的果报是什么?这要追溯到佛出世在印度时,有一位老妇人供佛的事迹。

  有一次,佛离开舍卫国时,阿难随从佛游行诸国,来到一座婆罗城托钵,有一位老妇人遥见佛的相貌上好殊胜,庄严无比,净信之心油然而生,不禁自思道:如此威德庄严之人,应当接受天厨供养,今天自降圣格,持钵行乞,一定有其缘故,而且从他的颜容散发出祥和的神情显示,此人必然具有大慈愍心,今日想必是为了让众生种下福德善根而来乞食。我真是幸运能逢遇圣人托钵,千万不可错失良机。又思,我贫穷无财,不能以美食供佛。于是竭尽所能,取得一钵弊食,用最诚敬的心,供养佛陀。

  佛知道这位婆罗门的内心对佛德十分敬信,一心思供。于是伸手用钵接受他的供养。当时佛面露微笑,有正色光随佛笑容而出,普照大地,又从两眉间的白毫相而入。

  阿难看到这种情形,合掌长跪,请问佛说:‘佛不妄笑,其笑必有因缘,愿闻佛微笑之意。’

  佛问阿难:‘你看见这位老妇人,显露出最诚敬的清净心施佛饭食吗’

  ‘看见了,世尊。’阿难据实而答。

  佛便开示阿难说:‘这位老妇人因为用敬信心施佛的缘故,未来十五劫中,不堕三恶道,获得天上、人间的富贵福乐,不可为喻,后得男子身,出家学道,成就辟支佛果,得证无余涅槃。’(智度论卷八)

  这个例子是说明凡夫用净信心布施最清净的福田—佛陀,能感得未来无量的福德果报,不可思议。这亦是施、受两者俱清净获福最大果报中属于较差的施报。但是对现在的凡夫众生来讲,逢佛出世,又能供养佛陀,已经是千万亿劫难值难遇的事情了。

  明白了凡夫供佛的果报,再来进一层探讨阿罗汉圣者供养诸佛所获得的果报及菩萨圣者供佛的果报,以及佛与佛之间相互赞扬、供养的意义,有何殊胜之处?便能领悟施与受间获福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6.阿罗汉供养诸佛获福最大的极限是什么?

  佛在法华会上处处为声闻弟子授记,预记声闻弟子于未来世中,当值无量诸佛出世,供佛不断,所得福德果报的极限,表现在其成佛净土的显相上。

  如佛预记舍利弗未来供养无量诸佛的果报说:‘佛告舍利弗:我与你过去曾经共同逢遇二万亿尊佛出世。当时我为了追求无上佛道,经常教化于你,你也长夜发心随我受学法要。我依你的根器,方便引导你入佛法。舍利弗,我过去在二万亿尊佛出世的时候,教导你一心发愿志求佛道,你现在都忘记了,反而今天自称已经得到灭度。我现在为了再度启发你忆念宿世所发求学佛道的大悲本愿,所以在这次的法会上,为诸声闻弟子宣说大乘经法,名为妙法莲华(此以莲花的明净,来形容大法的微妙)。以此导引声闻弟子发菩萨心,求学成佛之法:凡是修此大法者,都会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与护念。

  舍利弗,你在未来世经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劫数,将会深发成佛悲愿,往返十力世界,供养无量千万亿尊佛,奉持诸佛所说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最后福德具足,成就圆满佛果,佛号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你成佛的世界,叫做离垢,那个世界的依报大地,平坦宽正,地面上有许多宝物缀饰其间,非常的清净庄严。彼世界中,充满了福德深厚的天人众生,因为天人行善、修持所感,使得离垢世界安稳丰乐,没有灾难发生。彼世界又因人心清净、光明,致使依报大地光洁、鲜亮,净若琉璃(琉璃为地),散发出犹如黄金般的澄莹色彩……。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法教化众生。

  舍利弗,被佛出世度众的时候,虽然不是像娑婆世界般的污浊,但是仍然以宿世所发大悲本愿教化罪障众生,为一切众生演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那个世界的劫名,叫做大宝庄严……。为什么叫做大宝庄严呢?因为彼世界菩萨圣众充满其国。众生若能逢遇菩萨出世,实在稀有难得,就犹如宝物般的珍贵,故称彼世界劫名为大宝。彼世界菩萨的数量,无尽无边,不可思议,除了佛的智慧力,没有人能知道有多少。当菩萨圣众欲行步时,均有宝物缀饰的莲华承接具足。为何会有这种奇异情景呢?当知彼世界中的菩萨大众,都不是初发意的新学菩萨,皆是在无量劫中,久修六度万行,已经种植深厚的定慧、德行:由广大的福德力量所感,故有净莲显相,承接具足;并且这些大菩萨在无量百千万亿尊佛出世的世界里,净修梵行,恒常为诸佛所称叹。又经常于诸佛前闻佛说法后,修学佛的广大智慧,累积了甚深的禅定力量,开发广大的神通力用,早已善知一切诸法的总持行门,具有质真无伪的清净心念,一心亿念佛道,坚固不退,像这样一意志求佛道的菩萨圣者,在彼世界太多太多了。

  舍利弗,华光佛的化身寿命是十二小劫……,彼世界人民的寿命,平均也有八十劫。华光如来经过十二小劫将入涅槃之前,将会为坚满菩萨授记成佛。并嘱咐彼国的出家比丘说:这位坚满菩萨当我涅槃之后,接著在此世界成佛,佛号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彼佛世界的清净庄严,就像你成佛的世界一样。舍利弗,此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十劫,像法住世三十二十劫。’

  佛亦预记目犍连未来供养无量诸佛的福德果报说:‘这位大目犍连尊者,未来亦将会深发成佛道心,往返十方世界,用种种的供具供养八千诸佛,对每一尊佛恭敬、尊重、称赞。诸佛灭度后,目连发心建造八千座塔庙,高度为一千由旬(印度计里程的数目为由旬,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种说法,以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长度和宽度都是五百由旬,而且每一座塔庙都是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等七种宝物建造、装饰而成,又用无数香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绘盖、幢幡供养诸佛塔庙。目连经过八千尊佛出世后,接著又发心供养二百亿尊佛,也是像供养前述八千尊佛一样的恭敬、尊重、赞叹、起塔、建庙、供养,最后福德圆满,成就佛道,佛号为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目连成佛的世界,叫做意乐,彼世界劫名为喜满。其国土地平坦、宽正,玻璃为地(喻净土大地犹如玻璃般地莹净、透明),宝树庄严(喻净土中树木殊胜、庄严的情形,就像宝物般地稀有、珍贵),而且在目连成佛的世界里,到处可以看到从宝树上飘散像真珠一样的鲜花,同通净土各地,这朵朵的真珠华,片片晶莹剔透,光彩奕奕,将净土的自然景致引入无以形容的特殊、清净、鲜明、庄严……中。令人见之,赏心悦目,赞为观止。

  意乐世界中,天人、菩萨、声闻等圣人充满其中,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世四十小劫。’

  由以上经文所述可知,在声闻行者启发无上菩提道心,实践菩萨成佛行愿时,一定会发愿到十方世界去供养无量诸佛,在诸佛世界听闻成佛之法,修学菩萨度化众生、庄严净土之行,当其福德究竟时,庄严净土之行由是圆满,而与其宿缘教化众生形成另一层次的净土教化因缘。净土的庄严显相,即是声闻行者由回小向大,发心供养诸佛,实践菩萨利生之行的过程中,获得度生福德极致的圆满表相。

  7.施与受之间获福次大的省思

  据菩萨地持经卷七所载,菩萨逢佛世时,因为以六种清净心供养佛,而获得无量的富乐果报。是那六种心呢?

  (1)一心观想佛是无上福田。

  (2)一心观想佛对众生有无上恩德。

  (3)一心观想佛于一切众生中无人能比。

  (4)一心观想佛于无量劫中难值难遇。

  (5)一心观想佛于三千大千世界中至尊无上。

  (6)一心观想佛于世间出世间法一切具足。

  菩萨因多生累劫依般若波罗蜜,获得无量禅定门及无量智慧方便门,所以经常值佛出世,念念以此六种清净心,乃至延伸无量清净心,供佛不断,累积了深厚的福德果报;因无碍般若心现前,而招感仅以一钵饭食供养十方诸佛时,十方佛前饮食之具,具足而出,远近无碍(大智度论卷三十二)。此乃指八地以上大菩萨而言(净土中的大菩萨皆具此广大福德供佛之力)。其施福果报仅次于诸佛相互助扬法化之施德。

  8.施与受之间获福最大的重心点在那里?

  而在施与受之间获福最大的原因,必然牵涉到施与受两者之间心力互相交感的问题。施者与受者两方面的内心越虔诚、越净洁,相互心波交融、影响的层面便愈广大、愈深细、越莹净,施主获福也越大。而福田中以佛的福德果报为最无上,当然施与受之间获福最大的启示,表现在佛与佛之间相互赞扬、供养的现相上。

  (1)经典上记述佛供养佛的情形

  于大乘经典中,如华严经、般若经等,经常有他方世界的诸佛菩萨前往娑婆世界以花香等供养释迦牟尼佛,以表助扬法化之德。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佛在当时说法会上,曾于大法座间熙然微笑。当佛微笑之时,有光明从佛口而出,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当时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与佛光明相应、受到佛光加持的众生,都在佛的无尽光明影现中,看见东方虚空中犹如恒河沙数般无量无尽的诸佛及清净圣众僧。相对的,东方如恒河沙数般不可思议的无尽世界中与佛光明相应、受到佛光摄持的众生,也同时看见释迦牟尼佛的色身显相及见到佛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切闻法大众。南方虚空、西方虚空、北方虚空、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东北方、上方、下方一切有佛出世教化的世界中,所有接收到释迦牟尼佛光明加被的众生,都相互在佛的光明普照下,看到十方世界中的无量诸佛与无数闻法的清净大众。

  当时从娑婆世界的东方经过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世界,有一个清净世界,叫做多宝。多宝净土中,当时正有一尊宝积佛出世说法,而且正在为净土中的诸大菩萨演说般若波罗蜜法。那时多宝世界里有一尊菩萨,名字叫做普明。当他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光明遍照虚空,引起大地震动,又亲见释迦牟尼佛身相不离娑婆世界,却又与宝积佛的身相不隔于毫厘时,便惊异地请示佛说:‘世尊!今日是什么因缘令他方佛大放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引起地大震动,又看见佛身显相在多宝净土呢?’

  宝积佛回答普明菩萨说:‘善男子!从多宝净土,经过西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有一个世界名叫娑婆,彼世界中现在正有一尊佛出现世间,教化众生,佛号释迦牟尼,现在正欲为出世在娑婆世界中的诸大菩萨圣众,宣说般若波罗蜜法,是释迦牟尼佛的神通力变化,引起光明遍照,大地震动,佛身显相。’

  此时普明菩萨禀告宝积佛说:‘世尊!我现在想到娑婆世界去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同时地想礼觐出现在彼世界中已经获得陀罗尼—总持一切法的大菩萨圣众,及于诸三昧中得到大自在的菩萨清净大众。’

  佛告普明:‘释迦牟尼佛现在正在娑婆世界出世说法度众,欲见佛、供佛,如今恰是时机,随你所愿,赶快去吧!’

  当时宝积佛并以在净土中生长的千叶金色莲华赐与普明菩萨,嘱咐他说:‘善男子!你可代表我用这朵千叶金色莲华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佛世难值,尤其出现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更是希有。又能在秽土世界中见到菩萨大众随佛出世度众,实在难逢难遇,你要好好把握这个难得觐见佛菩萨的殊胜因缘,一心供养佛菩萨,聆听法要。’

  当时普明菩萨便接受宝积佛授与的千叶金色莲花,与净土中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蒙受佛力的加被,并运用神足通,经过东方无数净土世界,亲见东方无数世界中的诸佛,亲自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又捧持多宝净土中无数的华香、樱珞、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来到娑婆世界,欲供养释迦牟尼佛。见到佛陀,向佛头面作礼;礼佛完毕,退立一旁,禀白佛说:‘宝积如来请我向佛问安,愿佛在此世界广度众生,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宝积如来又授与我这朵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请佛受纳。’

  这时释迦牟尼佛接受了宝积佛供养的千叶金色莲华,又将此莲花一瓣瓣分散至东方如恒河沙数无尽的世界去供养他方无数诸佛。而且这朵千叶金色莲华,在佛的神通力及福德力摄持下,居然遍满至东方无尽的诸佛世界……。’

  (2)佛佛为何互相赞叹、供养?

  为何诸佛会相互赞叹、供养呢?大智度论卷十解释佛佛互相赞誉、扶持的原因说:‘释迦牟尼佛最初得道的时候,便一心思惟道:我所获证的大法,甚深微妙,娑婆世界的众生愚蒙、薄福,不能测知。今天我欲度五浊恶世的众生,应当如何为众生说法呢?作此思考后,又亿念道:我应该将所证一乘法分作三分,以三乘法来应机度众。当佛做此思惟时,十方诸佛皆显现光明,赞叹他说:善哉!善哉!我等亦在十方世界五浊恶世中,分一法作三分,方便度众。这时释迦牟尼佛闻十方诸佛劝勉语声,心生大欢喜,当即称赞十方佛说:‘敬礼南无诸佛。’

  十方诸佛就是这样处处在有佛出世的世界,为令众生获得广大佛法利益,而恒常劝助、赞扬佛德。就因诸佛对每一尊佛及对众生有深重恩典及助扬之德,于是释迦牟尼佛用莲花供养十方诸佛,以此表示众生供养所获之福,无有胜过佛德者。并且当知释迦佛接受宝积佛供养的莲花,乃是宝积佛的功德力量所生,非是尘水中所生的莲花。相对的,前述普明菩萨乃是十住法身菩萨,由菩萨圣者由他方世界送此莲花及无数华香……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亦是释迦牟尼佛功德力用所感,非俗世之花。

  释迦牟尼佛因知十方诸佛是第一福田,所以供养,此供养之福无尽,必然胜余福德,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佛佛以其无上德行,互相供养、赞扬的原故。当知佛法中有四种布施:(甲)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乙)施者不净受者清净,(丙)施者清净受者亦净,(丁)施者不净受者亦不净。现在释迦牟尼佛布施东方诸佛,正是施者与受者二俱清净的最大表相,所以此福最大,因此佛佛亲自供养十方诸佛。而且唯有佛应该供养佛,余人不知佛德。’此正显示众生欲获无上施福,当于佛福田中求。

  (3)诸佛为何弃舍烦恼身病不受施福?

  于此产生了一个疑点!有人问:一切圣人不贪受果报,尤其二乘行者了脱生死后,更不受后有身,谁受此福?如何说施、受俱清净,施福最大呢?

  当如此无漏福德虽无人消受,但其福不失,广大无边;若二乘行者回三向大,行菩萨道,宿所修福,其报无量。因诸出世圣人在深悟一切有为法无常苦空之理后,厌世心甚重,极欲舍身入涅槃,自然施福亦舍。诸佛亦以身为疮病,不贪五蕴烦恼身疮,舍放身疮,契证清净法身,所以不受报乐,因此虽有大福,亦不受报。

  9.结论—回归净土

  由以上所述八大点法义,当可明白施与受之间获福最大的显相,在于施者与受者之间‘心力’的清净交感程度厚薄问题,而形成果报的广大或微小,有著决定性的影响力。

  诚如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十八所说:‘因布施者心清净广大故,纵以一条纺线供养佛,即能次第成办佛法。若心不广大,复不精勤,便不能得殊胜果报。若心清净,以其世间所乐财物而为依止,随力少施,使得一切可爱乐果。’

  净土中的天人、菩萨大众,皆是身心清净。以其清净心供养诸佛,故能随力少施,即能感得无量七宝、财物、宝树、宝花、宝池……充满净土,此正是施、受俱清净,所获得广大福德果报的证明。以此施、受俱净的福德修因所感,故能在一念听闻弥陀圣名间,招感未来世的菩萨道上人天尊贵的果报,乃是无可置疑的事。

  今天我们都是凡夫道上‘学菩萨行’的佛弟子,如何开启一条从布施行通往佛道的学习之门,通往与弥陀此‘布施入门’愿所说‘在听闻佛名间’,就能与布施波罗蜜的‘初发心’及‘深证心’相应,生生世世在人天尊贵的果报上行菩萨道而不退转,就要看我们今世对布施法门的‘发心处’和修学次第,了解与实践的功夫及‘用心’有多深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十大愿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悟了的人,对待任何一个人,一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决定没有贡高我慢,决定没有自赞毁他。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来看待。十大愿王第二个是“赞叹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是性德。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换句话说,与德行相应的好事,我们要称赞;不是好事,我们一句话也不提。所谓礼敬,是一律平等,对于一切众生真的是平等,没有亲疏远近、善恶邪正,我们以极清净的心来修礼敬,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赞叹就不一样,这里面就要有差别,与性德相应的要赞叹,与性德相违背的不赞叹。善的要赞叹,不善的只限于不赞叹,不要批评,这是佛教我们修行,修什么?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