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弥勒信仰与密宗的关系


2014/9/3    热度:886   

  唐代弥勒信仰与密宗的关系

  汪娟(台湾)
  密宗的正式成立是在盛唐善无畏(637~735)和金刚智(669~741)分别译出《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等二部“纯密”经典以后才完成的。但是早在第四世纪末期即有以咒术为主的密教经典传入,通常称为“杂密”。而在一般的大乘经典中有陀罗尼品,译为“总持”,陀罗尼即能持不失的念慧之力,能示现诸佛菩萨无量无尽的功德法门,并被认为能藉此达到现世的要求。此外,密宗修持的主要方法是凡夫的身、口、意三业能和佛的三密相应,所以用身密(结印)、语密(念咒)、意密(心观实相)之方法以期与佛合为一体。又因密宗特别注重仪式,故其经典除咒语外,还有详细的仪轨,丝毫不可错乱。( 注 142)
  根据李玉珉教授在〈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一文中指出,隋唐新译的弥勒经典只有三部,其中之一为不空的《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干喻经》,接著说:“不空所译的经典是一新译经典,内容属密教系统,为唐代的弥勒信仰注入了新成分。只是唐代诸弥勒经疏并未特别强调密教弥勒的特色,故而推测,隋唐弥勒信仰中,密教的影响仍然有限。”(注 143)
  其实不空三藏所译的《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干喻经》的主要内容是:舍利子请教慈氏菩萨,释迦世尊因为看见稻?而向诸比丘机会说法,“若见缘生即是见法,若见法即见佛”有何深义?于是慈氏便为他详细解说其中义理。(注 144) 故此经内容应与密教无关,李玉珉教授判为密教系统可能是受到译者为密宗高僧的影响,事实上不空三藏所译经典并不限于密宗典籍。
  但是另有属于密教系统的典籍,的确为唐代的弥勒信仰注入了新的成分。其一是玄奘所译的《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经文有云:“若有得闻此八名呢,……将命终时身心安稳,见有诸佛及诸菩萨来现其前,为说大乘甚深法要。既闻法己,必得往生睹史多天奉事弥勒,后随弥勒下赡部洲,亍愿渐增乃至究竟。 ” ( 注 145) 其二,唐道世《法苑珠林》在〈咒术篇〉“弥勒部”中引《七佛所说神咒经》云:“此陀罗尼,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诸行人能书写读诵此咒者,现世当为千佛所护,此人命终以后不堕恶道,当生兜率天上面睹弥勒。 ” ( 注 146) 这些密教系统的大乘陀罗尼经,很显然地包含有弥勒净土思想的成分在内,藉由听闻、书写、读诵密咒,得以往生兜率奉事弥勒,并随弥勒下生,乃至究竟成佛,可以说已经建立了新的往生弥勒净土的修行方法。而道世之所以在〈咒术篇〉中特别立了“弥勒”一部,也必定有他的意义存在,和“弥陀部”、“观音部”一样,极可能都是属于当时流传较广的修行法门。
  其次在敦煌写卷中斯五五五五号写本,则发现有“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咒”,又名“慈氏真言”,录于《上生经》末:“慈氏真言普劝受持/曩谟阿隶野 梅么哩拽/冒地萨埵野 怛你他唵海么哩/梅么哩 梅怛啰 摩曩洗 萨婆诃/慈氏真言普劝受持”此咒仅见于此一写本记载,不知是否单单流传于敦煌一带。
  另外善无畏也译有《慈氏菩萨略修瑜伽念诵法》二卷十品,详细记载了密宗修持慈氏大悉地(梵语悉地,华云成就)的仪轨次第,依此修行,可以现世不舍色身,速证与慈氏同会说法、与慈氏同体的大悉地。但是此一瑜伽念诵法不像前面所举的陀罗尼经咒可以普劝受持,而是必须透过尊者才能传授的;如果未经师长许可,辄与一句一偈,都会招来无间地狱的果报。(注 147) 因为这已经是纯密的经典,传授上和修持上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应该没有陀罗尼经咒来得容易流传。
  虽然载籍上还没有发现密宗高僧往生兜率净土的记载,但是日本的真言宗开祖空海(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华,从密宗高僧惠果求得金刚果、胎藏界两部大法)临终告诉他的弟子,他要往生兜率,将来随同弥勒下生;( 注 148) 由东京美术学术学校所藏的“弥勒来迎图”即是画有空海随同弥勒菩萨来接引往生兜率净土的众生之图像。( 注 149) 如果空海的弥勒信仰是在入唐时所建立的,应该受到密宗的影响会比较多,也就是说密教对弥勒信仰的宣扬,已经藉著空海的入唐而远播日本了。
  关于密宗高僧对弥勒信仰的态度,因文献不足,无法做进一步的探讨,但透过密教系经典所包含的弥勒净土思想,已经为往生兜率内院开辟了新的途径、新的方法;而在纯密的经典里也有了修证与慈氏同体的法门,只是显教中的诸佛菩萨,在密宗里也几乎都有以之作为本尊的修法,因此我们很难依据经典对此一法门的介绍来判断它在现实社会中的流传情形。由于史籍中缺乏对密宗高僧有关弥勒信仰的记载,因此李玉?教授之推测,在“隋唐弥勒信仰中,密教的影响仍然有限”,应属可信。
  ───────────────
  (注 140) 分别见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正藏》第四
  五册,页231上中、233下。
  (注 141) 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大正藏》第五一
  册,页12中。
  (注 142) 参见汤用彤,前揭书,页214-244;以及中村元等著《中国佛
  教发展史》上册,页298-307,天华出版社。
  (注 143) 李玉?,〈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艺术学》第一期,
  1987年3月。
  (注 144) 唐?不空译,《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喻经》,《大正藏》
  十六册,页819-820。
  (注 145) 唐?玄奘译,《八名普密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一册,
  页884上。
  (注 146) 同注 128,卷六十,页736中、下。
  (注 147) 唐?善无畏译,《慈氏菩萨略修愈□念诵法》,《大正藏》第
  二十册,页590-600。
  (注 148) 参见《望月佛教大辞典》,页640下,“空海”条。
  (注 149) 同前注,页4819上,“弥勒菩萨来迎图”条。
  说明:
  本文为《唐代弥勒信仰与佛教诸宗派的关系》之
  《七、密宗为弥勒信仰注入新的成分》汪娟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兼任讲师中华佛学学报第五期 1992.07 出版(pp.193-231)本文题目为唐密网临时所加。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投胎的时候,六道的众生都是以YIN欲而正性命的。女人来投胎,她就看中了那个男的,她的父亲;男人来投胎,就喜欢他的母亲,异性相吸。投胎时,喜欢父母哪个相,就取那个相貌,所以,小孩出生之后,就像他的父母。相貌能不能改?能改,从心地改。看相的人常说,一个人四十岁以前,相貌是前生,就是你投胎那个时候决定的,四十岁以后的相貌,与前生不相干,为什么?是你在这一生当中修积的。所以相貌是会转的,年轻跟年老的时候不一样,年老的时候的相貌,是你这一生修积所变的。你的心地如果是觉而不迷、慈悲好善,那你的相貌是一天比一天殊胜!“相随心转”,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要自己负责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