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海点滴


2014/9/3    热度:222   

戒海点滴
  雪岩
  缘起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戒律从学佛人的口中逐渐被淡忘,虽不是恶意的遗弃,可是却有著共同的默契——善意的忘记。当有一天,偶然拾起这一段过去曾经想拥有的岁月,却因为时间的差异、文字的隔阂、人心的思迁、及周遭环境的演变,由过去的相互提携,如今变得那样的生疏,与遥远的难以触及。
  犹记得当初戒坛上,三宝为凭,十师为证,信誓旦旦的宣告十方,将终生形影相随、寸步不离!然而随著时间的消逝,及五欲的鼓惑,坚持随行的心,悄悄的离去,己不再是当初那焦梦不离的同道,纵使偶然狭路相逢,尔为尔、我为我,相互之间已形同陌路矣!
  就这样,彼此的关系愈来愈遥远。遇而午夜梦回,良知乍现,虽也曾有一丝想挽回的心,然而长久以来的披离,间隙愈深,又岂是那短暂的忆念所能弥补的了。
  因此,为了往后漫长的道旅,尝试著重新提起逝去的那一段日子,来增进双方的认识与了解。勾起曾经失落的回忆,以拾回往日海誓山盟的誓言,建立休戚与共的关系,共谱未来证人涅槃的另一乐章。
  一、出家道行
  《羯磨疏》云:“然世浊惑深,厌苦求乐,初虽欣出,终坠欲海,下修行业,故徒行也。如《智论》云:“六情根完具,智鉴亦明利,而下求道法,唐受身智慧。禽兽皆亦知,欲乐以自恣,而不知方便,为道修善事,既己得人身,宜勉自利益,下知修道行,与彼亦何异?”一
  出家之功德,人皆耳熟能详;而出家的行业,虽亦曾耳闻,然只略知二一,多笼统颛预,倒果为因,不能辨知始末,以方便为究道耳!
  古来诸佛,八相成道时,皆以剃发染衣之出家相为成佛之身。因此出家的威仪相状,即代表著圣道的标志。既为圣人得道的表征,当然出家即是以求取圣道为最重要目的。
  圣道即是出世道。佛陀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使一切众生皆能了脱生死,成就佛道。因此修行得解脱之道,即是出家人最根本的目的。
  众生无始以来,因贪爱分别,染著世俗的善恶尘境,而轮回不息。而出家正是为远离这一切的贪爱和无明烦恼,达到真实究竟之地。所以出家的道行,即是以持奉圣人所说一切戒定慧为修行之本,对内使自己得究竟解脱:对外以种种方便善巧,度化他人,亦令得究竟解脱。
  吾人当初皆以好心出家,然而随著外在环境的迷惑,自己的心力又无法提升,再加上内外在修学条件的欠缺,因此而误认为:世俗的事业,即为出家的行业;世间法的成就,即是出家的目的。致使所行所作,非法非律而不自知。例如,贪畜八秽、邪命自活、歌舞荒YIN、游荡嬉戏、及营营于资生之具上,如此行为除了自我毁伤外,更是障道的最大原因。此种现象还是吾人可明显见到的。
  稍有智者,虽弗层于利养的缠缚,然亦摆脱下了自我的虚名及见解,汲汲于学位、著作、训诂、考证等事,而玷污了正教。至于以修苦行为持戒,外执戒相内怀嗔忿:修禅定误为证果,得神通即是圣人;畜众多徒众即为祖师,以盖大庙来满足内心的欲望:甚至营办法会,假修道之名以遂名利之实,等等的现象,以假乱真,则非细察无法明辨。
  更深一层说,修庙布施,营善施福,福之末也;三轮体空为根本也。搭衣持钵,律之末也;断有漏法方为其根本。寻章摘句,消文衍义,教之末也:观心入证为根本也。机锋转语,公案偈诵,禅之末也;明心见性乃根本也。摇铃打鼓,持咒结印,密之末也:三密相应是根本也。执持名号,净之末也:真信切愿方为根本。如此等事,本末因果,若非明辨岂能分晓?
  原夫药为治病,若能治病者,毒药亦成良药;若药病下投,良药亦成毒药矣!因此若真为求解脱道而修行,念念与解脱道相应,那么一切诸务无非是圣道,无非是成佛道的资粮。故法华会上,世间资生事业,皆与实相下相违背。
  假若不是真为解脱行业而出家,只是假出家之名,行同在家之事,那么利养难消,袈裟底下失人身,绝对是可预期的。因此出家行乃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扬弃以前种种的习气,在圣道上多下一分功夫,以实践出家之道行。其余非关修行之务皆背道矣!愿共勉之!
  二、戒德高胜
  《行事钞》云:“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实三宝之舟航。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住持佛法,群籍于兹息唱。”
  佛陀垂般涅槃时,教诫未来的弟子,当“以戒为师”,实有其甚深意,不可下知也!
  佛陀设教,始于鹿苑,终至鹤林,一再的叮咛,恳切的嘱咐:此是大小乘之基础,为自利化他的根本,佛法住持堕叩脉:应当尊重珍敬,此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
  然时值末法,众生根机闱钝,若不广说此义,多轻率略过,未能生起殷重心,如何能得佛法利益呢?故不惜繁琐,详为铺陈,以示其义!
  如来成就一切种智,穷尽一切众生差别心行,故随机立教,使令皆得利益。因此如来知一切众生的病源,开立秘方,对症下药,务使众病皆得痊愈。戒律即是无上大医王,为对治众生之病,所开立之药方,其去疾之功效,非凡愚权小所能臆测——此其一也,由佛金口宣说论。
  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皆为使众生契入圣人之道。因此以殷重心,将圣人所说一切戒定慧之法,透过羯磨法的运作,领纳于心中,成为业识中善的种子,随时起防非止恶、冥符圣道的功用,这就是戒体。此戒体能在任何心性之下,譬如善心、恶心、无记心时,皆能不假造作,任运生起持戒的作用,不同于世俗泛泛之善。出俗五众,所以为世良田者,实由戒体,故持戒未来能感得无穷的果报。—此其二也,就戒体恒生大用论。
  世尊因众生业而制戒,故一切诸戒皆我心业。众生之所以造业,乃迷惑于外境,而境界遍于法界,故戒亦逼于法界。而十法界的依正二报,包括一切有情与非情,因此十方三世的众生无边,故戒亦无边:十方大地乃至水草空界等无量无际故,戒亦如是。而吾等受戒,正是对此无量境界生起善心,翻前无量的恶业,悉成清净的善种子,因此持戒能生无边功德——此其三也,戒体递满法界论。
  古来诸佛及二一乘之贤圣,皆因戒德之力,得以成就菩提行:现在及未来的一切众生,亦将因戒德之力,种下未来成佛之因。如此三世的僧众,因戒的功德力,延续正法不断,展转无穷,使佛法的住持绵绵无尽——此其四也,戒德竖穷三际论。
  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法,以戒为根本,故持戒则断一切恶,断恶则生欢喜,生欢喜则心安乐,心安乐则得一心,得一心则生智慧,智慧生则心厌离,心厌离则欲望灭,灭欲望则得解脱,解脱则得涅槃。——此其五也,持戒趣向涅槃论。
  靳受戒人与佛戒齐德,因此受戒是无边功德善法之聚,受而具持,固然功德难数:既使毁破者,犹有无边利益。如佛所说:“瞻卜华虽萎,胜于一切华;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因此破戒之人,因戒之功德力,终有解脱之时:不受戒者,随流苦海,永无出期,何况具足受持戒法之人——此其六也,受戒功德胜诸外道论。
  一切佛法不出三学,为对治众生之业。故以定慧涤除内心的沉掉,以净戒对治身口的非违。然众生造业,是由心发始,造之于身口,因此除业之本,在于歇息妄心。息妄心之源,端赖乎智慧,而智慧发之于禅定力,禅定又因净戒而生起。然持净戒必先约束身口的造作,故论对治的始末,则以检策身口的过非为始,以净化其心为末。所以欲脱苦果,要除苦因,先以戒治其蚊业(业分善恶,故以止作分治之) ,次以定慧清除迷惑(惑唯昏掉,故以定慧破之) 。因此修行的次第,必以戒为为始”禅定智慧因之而生——此其七也,就修行的次第而论。
  三宝是佛教一切七众之所依。其中佛、法二宝须依赖僧宝的弘传,方得以显发:而僧宝的身份,却又得依靠戒律中止、作二持的行事准则来建立。因此佛陀立下的戒律,是让弟子们依之修行,断烦恼、得解脱,成就自利之行:又因自行清净,僧团清净和合,僧事得以成办,方能领导七众作弘化的事业,成就利他之行。因此若就佛法纲纪、轨范僧众、灭恶生善意来论,唯毗尼具此功能。所以“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昆尼藏住,佛法方住。一——此其八也,昆尼住持功用最胜论。
  以上略提八项原因,申明戒律功高殊胜之义。故《戒疏》云:“戒为众善之本,灭恶之源,越生死之舟梁,趣涅槃之正路,理宜赞叹,令众修学,使戏法兴显,万载下坠。”我等佛子,当思有所承担否?
  摘自《僧伽》第4卷第1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些人做生意,发了大财;以后学佛了,事业衰败,公司倒闭。所以,他们看到学佛不灵,不学佛的时候好,学佛的时候坏了。其实这些人不是真学佛,他是迷信。佛教他做的事情,他一样都没有做到。这些假学佛的人,给社会大众造成负面的误导,他的罪过很重!如佛教导我们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佛教导我们要“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一生规规矩矩做事情,遵守国家的法令规章,佛教导我们要“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他都没有做到。我们学佛,真正依照佛菩萨的教诲,命运会改变过来,“好会更好,坏会转好”,这样给社会大众做榜样,这是真正佛弟子。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