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佛·讲记释义 《药师经》与现代生活(藏学法师)


2014/9/4    热度:1458   

药师佛·讲记释义  《药师经》与现代生活(藏学法师)

《药师经》与现代生活
 
主讲:藏学法师
地点: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时间:2005年7月29日至8月2日每天8:00至10:00
听众:新加坡居士林广大信士
 
首先,非常感谢林长李木源居士给我这个机会,能与大家在一起有五天的学习时间。当然,也感谢大家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此共修《药师经》。刚才,延续法师对我的介绍虽切实却不乏赞美,听来尽管我暗自高兴,可我脸上却挂不住我内心的虚荣,因为延续法师当着你们这么多人的面直接夸奖我的「成绩」,让我觉得有些难为情。
 
延续法师讲了九华山佛学院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特别缘分。而在我的记忆里,是九年前,也就是一九九六年,我随九华山的老方丈仁德老和尚来到新加坡,那是我第一次远离九华山,第一次来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一晃十年过去了,昨天还有居士问我是第几次来新加坡,我当时竟没回答出来。过后想想,我像是每年都来。我每次来新加坡都发现居士林有许多变化,楼房应是增高了许多,讲堂的布置似乎更庄严明亮。但是,大众的热情与虔诚却又吻合我的记忆。
 
我和延续法师是九华山佛学院第一届的同学,我们相处有十多年了。延续法师曾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中这样写道:ZangXueismyDharmabrothers.我们是同学,是道友,更是兄弟。三年前,九华山的老方丈仁德老和尚舍报西归,九华山佛学院的担子就落在我们第一届同学的身上。尽管是我在佛学院主持工作,可我一直以为我只是在那里做一些具体而简单的事务,而在外围有许许多多的人们在关注和支持着九华山佛学院的教育事业。今天下午,有居士问延续法师何时回九华山帮助佛学院教学?延续法师当时只笑了笑,没有回答。这里,我不妨告诉大家,延续法师并没有离开九华山佛学院。这几年,无论他走多远,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走不出对母校的眷念和深情。
 
第一次来居士林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在这里举办了「九华山佛学院历届学僧书画展」。现在想起来不免有些惭愧。当时,我记得李木源林长告诉我们,有许多老居士听说九华山佛学院的学僧在这里举办书画展,他们从家步行几里路到居士林,用省下的车费来买我们的书画。我当时真傻,我以为我们的书画真的很抢手,我竟然不明白你们争购一张你们并不需要,也毫无收藏价值的废纸。直到今天我才有机会向大众表白多年积压在我心里的歉疚和感激。我还记得,剩下的字画,李木源林长全部买去了。那些书画现在在哪儿?我一直想问林长,却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我知道,那次活动实际上是林长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众信士对我们另一种方式的支持。就这样,九佛山佛学院的藏经楼重建起来了,同学们从此多了一个学修生活空间。
 
在座的各位,有的去过九华山,有的可能还没有去,现在,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九华山佛学院,以及创办九华山佛学院的药师道场甘露寺。
 
甘露寺,是清朝玉琳国师所开创的一个道场,也是九华山至今保存木制徽派建筑最完好的寺院之一。据说,当年玉琳国师在朝谨九华山时,在九华山北麓的半山腰上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国师经五溪桥进山,一路拾级而攀,途中,他见路边有一块大石头,平整而幽静,于是到石头上坐着歇息。这块石头现在还横卧在甘露寺里的石阶道东边,叫「定心石」。这时,国师抬头见左右青山拥抱着这片奔涌的山林,极目远望,欲飞的山林前方空旷无垠。他情不自禁地赞叹:好地方,如果在此建一寺院,必定会出许多高僧。国师这番话不知怎么传到对面山洞里一个和尚的耳里。那和尚叫洞安禅师。洞安禅师旋即出洞下山四处募化。
 
当时,人们一定会觉得奇怪,一个面壁的和尚突然放弃了自己的禅修到处化缘,说是要建庙,准是他定力不够。事实上,洞安和尚一定在洞里悟到了什么,一个人独善其身或许没多大意思,如果能建一所出高僧的寺院那才是无量的功德。打开《九华山志》,我们不难找到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的甘露寺。这是一所皇家寺院,山门前至今还悬挂着康熙皇帝的御笔赐匾。寺内供奉的真身菩萨庇佑着善男信女福祉,虽然清代的常恩真身在「文革」中被毁,而最近我们又从土地里请出一尊新的肉身菩萨。我深信,这正是这片特别的土地所赋予的灵感,让根机浅显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近在咫尺的遥远和神秘。更重要的是,现在,甘露寺里兴办佛教教育,养育法门龙象,一批批佛教栋梁从这里走出,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神圣与辉煌。这不正印证了玉琳国师的话,也圆满了洞安禅师的功德。洞安禅师的募化工作应该很顺利,没多久,他就带领他的弟子们在玉琳国师指定要出佛门人才的地方破土动工。据说,在开工的那天,满山的竹木都挂满了露珠,所以,寺院建成后,就取名叫「甘露寺」。
 
甘露寺里现供奉着三尊祖师像,坐在中间的一位就是我今天讲的玉琳国师。今天下午跟林长聊天时,林长还说:说玉琳国师大家不懂得,说「万金和尚」没人不知道。其实,我「认识」玉琳国师也是源于台湾星云大师主笔的《再世情缘》电视连系剧,记得当时我还是个学僧,几十集的系列剧我们没日没夜地看,我们被剧情所感动,可当时的我还不知道那个让我们着迷的「万金和尚」就是我们甘露寺的开山祖师玉琳国师。
 
大家如果走近玉琳国师一定会知道他是药师如来的信奉者,更是药师精神的弘扬者。药师精神关注着现实世界的众生,这正是国师走出朝廷服务现实世界的悲心和热情。所以,林长问我来新加坡讲哪部经时,我不加思索地选择了《药师经》。我也希望因我们学习这部经典,药师道场甘露古寺中的九华山佛学院会更加兴盛、宁静,我更希望我们学修此经的功德回向给无量的众生。
 
我是27号到新加坡的。到居士林门口我的心直跳,我见居士林下面的电子屏幕上闪现着「热烈欢迎九华山佛学院院长藏学法师来新讲经」标语。从未有谁这样礼遇我,我都不敢相信那么大的屏幕上竟然闪现着我的名字(众笑)。还有,在电梯里,在居士林的每一个角落及饭店里几乎到处张贴着「禅僧」、「诗僧」、「书法僧」、「畅销书《转眼看世间》的作者莅新讲经」,包括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上也发布着同样的信息。真是很惭愧很感激!我知道这是李木源林长对我的善意和鼓励。谢谢林长!(掌声)谢谢大家!(掌声)
 
现在我们打开经本。《药师经》的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药师佛,再通俗点说就是能帮我们消灾延寿的佛陀。他是位医师,但又有别于普通医师,他不仅可以治众生的身病,更特别的是他可以治疗众生的心病。在我的想象里,他的样子有点像释迦牟尼佛,只是他左手拿着药具,右手是结法印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站立在他的左右,还有十二位药叉紧随其身。这是定格于我们脑海中的药师如来的相貌,这种相貌或许有点儿单调,但我们如果深入《药师经》,走进药师如来的东方琉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苦难而无情的世界竟然会有无上至诚的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有理由面对自己,去爱这个现实而冷酷的人生。
 
琉璃光我没见过琉璃,但我知道琉璃会发光。(众笑)我记得前不久九华山举办一个关于宣传九华山而创作赞美九华山歌曲的会议。会上,歌曲的作者让我们听了一首歌颂地藏王菩萨的赞歌。歌的开头是:南无地藏琉璃界。我觉得奇怪。大家知道,在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有金色界的五台山、银色界的峨眉山、琉璃般的普陀山和九华山中的「幽冥」。九华山是举世闻名的「幽冥世界」,《地藏经》里大量地对地狱里剧苦的描写,让生活在今世的我们更加懂得「人身难得」。幽冥钟声更是诉说着生老病死的无常,这一至情的声音早已传遍三千大千世界,可我不知道今天的我们为何要去强抢「别人的世界」,去改变那不能改变的永恒。当然,或许是现世的人们对死的恐惧而狭隘地理解了「幽冥世界」,或许还有别的原由。但是,大家把「幽冥世界」换成「琉璃世界」倒是让人感受到琉璃世界的殊胜和人们对光明的向往。而药师如来就是居住在那个晶莹透彻充满光彩的世界里。
 
如来是诸佛的称谓,是佛十种名号之一。《金刚经》解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我们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困扰,曾几何时,我们苦苦地追寻:父母未生我是谁?没人能告诉我们,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将要到哪里去?这是众生的无明,更是众生的苦难。而真正的悟者总是随遇而安,如如不动,他们无须从哪里来,更不需要到哪里去。这是智者从容与坦然。
 
本愿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良好而真诚的愿望。古人为了表明一种心念就发个誓愿,君子一言九鼎,决不自食其言。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中国文化的善良与美德。而遗憾的是现在这种美德似乎已很难再现。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冬天打雷,夏天落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古人对情感的坚贞态度。而现在,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样的甜言蜜语,两人相识,可彼此都不敢太相信对方,只好借用外在的法律去维持着「乃敢与君绝」。这是现代人的聪明,也是现代人的悲哀。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发愿,可我们大多的祈求都很简单,都很自私。我们的心里只有我们自己,而佛菩萨的心里却装着众生。
 
地藏菩萨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也发了个愿,他说:众生不成佛,我就不成佛。如果在那样的环境里换成我们,如果我们有机会成佛,我们肯定没有太多的耐心与慈悲去等待那些遥遥无期的众生。我们的心一定像竞赛场上的运动员,只想着快点登上最高奖台,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我是冠军!(众笑)
 
功德这两个字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寺院里,每尊佛菩萨面前都安放着一个箱子,大家都很熟悉,那叫「功德箱」。(众笑)我们每走进寺院,我们的头脑似乎有点发热,我们神使鬼差般不厌其烦地往每个箱子里塞钱。我们在「功德」前迷失自我,我们却以为自己找到了「功德」。功德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菩萨皇帝」梁武帝也不知道。(众笑)达摩祖师说他建寺、供僧并无功德时,他满脸地不高兴,他立马叫达摩祖师走人。狭隘功利的梁武帝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功德」是一种良好的修养与心态;是一种服务社会、超越自我的真诚与坦荡。
 
经这里的「经」是指佛陀的言说。是我们佛教信众能够奉为修行准则的文字。
 
唐指唐代,是让所有华人都感到激动的时代。特别是侨居于海外的华人,你们都自豪地称你们自己为「唐人」,你们居住的那条街道一定叫「唐人街」吧。其实,不仅是华人,盛唐文明应该是全人类的骄傲。我前几年随中国佛教参访团去了一次日本,看到日本的寺院至今还保持着盛唐时期的风貌。在奈良,我们看到唐风犹存的昭提寺,准确地说叫「唐昭提寺」。在那里,一砖一瓦都保存完好。这是日本人的智慧,也流露出他们对文明认可与景仰。「春日楼台尺八箫,何日归看钱江潮。」这是苏曼殊大师的诗作,当有人问我们诗中的「尺八」是何物时,我相信,我们许多人都回答不上来。「尺八」这是中国古时的一种近似洞箫的管乐器,日本有专吹尺八行乞的和尚。可现在,那动人的音声我们只能在日本才能听到。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疯狂,我们的文明被疯狂所摧毁。等我们醒悟过来,一切似乎晚了,曾经的桑田已成沧海,我们只能面对无际的苦海感慨万端!
 
三藏是指「经、律、论」,如果把此词冠在僧人的名字前面,那将是对僧人一种怎样的荣誉。古时,能称得上「三藏法师」的和尚必是有学有修,精通经律论。而现在这种荣誉似乎已被我们遗忘,不知是我们太谦虚,淡泊名利,还是我们压根没有心思或能力深入经藏而有意绕开。「三藏法师」不知从何时起已被「大和尚」所替代。「大和尚」是指什么?我一时还没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可现在,在中国大地上像是到处都是「大和尚」。(众笑)
 
玄奘是唐时的一个和尚。我想,只要是受华文教育的,无论你知不知道佛教,但你对「唐僧」肯定不会陌生。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唱有关「唐僧」的儿歌,那时我实在太小,我没法分辨出「唐僧」和「玄奘三藏」是什么关系,可唐僧这位既坚韧又「善哉善哉」的形象已深入我幼小的心里。「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个孙悟空……」(众笑)
 
法师「法师」应是对前面「三藏」的呼应。顾名思义,一个通晓「三藏」,会讲经说法的和尚,才称得上是「法师」。现在,对」法师」这一词沿用得更广泛,「法师」似乎已成为对现代僧人的一种通称和敬称。
 
奉诏译说得具体点,就是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而翻译经典。我们看《西游记》时大家不知留意否,「唐僧」西天取经,每当通关盖印,换取文书时他总会特别强调:我乃奉大唐天子之命前往西域求取真经。但也有人说「唐僧」西天取经李世民并不知道,据说,他是偷渡出境的。可十七年过去了,当「唐僧」捧着西域文明归来时,李世民却率领文武大臣出城六十里去迎接,朝廷像是忘记了「唐僧」的偷渡出境,「无发」无天。在当时的交通状况,六十里可是个不算太近的距离。这一定程度上突现了天朝的大度及对文化的推崇。为了庆祝「唐僧」的归来,唐太宗李世民还挥毫写下:「传大海之法,流传智灯之长焰」的《圣教序》来抒发他对「唐僧」取经精神及文明传递的赞扬和肯定。
 
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后,并没有沉醉于取经成功的喜悦里,在李世民的支持下,他很快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他在那里把「中印」文化融会贯通。「玄奘精神」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崇。
 
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有着许多杰出的佛经翻译大家,以东晋的鸠摩罗什和唐代的玄奘法师为代表把佛典在东土的翻译分为「旧译」和「新译」两大时期。在译经过程中译者们在不失「五失本,三不易」的基础上,把西域圣火与中国文化演绎得异彩纷呈……《法喻经》耐人寻味的故事;《华严经》波澜壮阔的文辞;《般若经》亘古不变的哲理,以及通俗的《药师经》直视着现代人生……
 
那个时代真正是中国文化的全盛时期。
 
在封建社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里,西域文明的引进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该是怎样的刺激和兴奋,在建筑、美术、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都注入了新活力。有人说中国人离开佛经恐怕连话都难得说全,的确,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使用大量的佛教词语,比如:觉悟、彼岸、盲人摸象等等。
 
这是翻译者的智慧,更是他们对自我信念追求与执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是我闻我们在看佛经时稍稍留意,就会知道这段文字是佛经开头的惯用格式,以强调此经的真实不虚。当然,这种简单的肯定已很难适应于现在的众生,经历太多世事的我们绝不会去轻易相信任何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是一段已成往事的文字。
 
现实生活中,我们饭后茶余似乎总喜欢品长论短,对一个人或一件事说是说非,我们在琐碎中成长,我们时常会迸发出诗人般的浪漫。诗人头脑很正常的时候会说:白发有三千丈。(众笑)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事儿在我们不经意的渲染中显得那么的丰富且充满色彩,一段本来寻常的事儿,在我们的传说中有时会很美丽,有时却是灾难。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人们对那片热地充满着特有的激情。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我们可以在报刊中看到这样的消息,说一亩地可产万斤粮食。在人们吃不饱的那个年代,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人民为之欢呼,全世界人民为之震惊。为了证明这消息的真实性,文中还插有图片:一小孩子站在金灿灿的谷穗上。这里我得特别提醒大家,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消息时,一定要用脑子去想想:亩产万斤?这可能吗?还有,一根稻草能负重一小孩的重量吗?如果能,那真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啊!(众笑)当然,新加坡没有田地,今天大概除我以外,在座的应该没有农民。(众笑)大家就没有资格用「如是我闻」的方式去证实刚才的消息是假还是真。其实,说到这儿我也很惭愧,直到今天我也没弄明白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斤粮食?尽管出家以前我是个农民。可刚才的消息并不是「如是我闻」,我也是听老人们说的。(众笑)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是中国人曾经的浪漫。岁月的流逝,我们似乎没有忘记往日的伤痛,这几年,中国已特别重视农民问题,建设「新农村」已成为中国新时期最热的话题。
 
在远古的社会,朴实的人们用自己的善良与诚信构建着美丽的心灵家园。他们绝不会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出卖出自己的道德与灵魂。有一年,我去一边远山区,在那里,我感受到了远古的文明与朴实。我见一老人在卖黄?,我想买些回去泡水喝,我听人说黄?是个好东西。看,又是道听途说。(众笑)吃了黄?虽不能够长生不老,据说可以防病延年。我问老人黄?怎么卖,老人却说:这不是黄?。他还说,他们那里不产黄?。幸好那不是一位浪漫的老人,不然,我还以为野菜是黄?。(众笑)这是边远山区的故事,也对比出现代文明在某种程度上的现实与虚伪。而远古的佛陀年代,或接近于佛陀的年代,人们在结集经典或翻译经典时,只要在经文的开头贯以事情的真相是「如是我闻」的,就能让这段文字得到人们认可,增强人们信佛崇佛的信心。这是一个多么简明而真诚的世界,人们的心性充满着美好和纯真。
 
这里的「我」是指常跟随在佛陀身边的阿难尊者。据说,佛陀圆寂后,当时有位比丘很高兴。他说:呵呵!……这下可好了,没人再管我了。我想,那比丘一定还年轻。年青人有时不够精进,但从他的言行中却又坦露出年青人的率真,他的好恶喜怒都清澈地写在他的脸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害怕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当然,这种人也包括我们自己。说到这儿,我们或许还得感谢那位心直口快的青年比丘僧,因为他「说」出了当时、以及后来,或者说直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僧团的现状以及僧侣的懈怠。于是,才有迦叶尊者发起的王舍城「五百结集」。那是佛灭度后的第一次结集,也正是那次结集,由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回忆并准确地背诵出佛陀日常为大众的开示,让今天的我们学修有法可依。
 
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一时」指时间,指佛陀游化诸国度化众生的那个时候。「薄伽梵」是梵语,是佛陀的另一种称谓。佛陀常带着他的弟子到「诸国」弘法。这场景让我们不由地想起中国的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也是这样周游列国的。从「游化」一词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佛陀的传法是轻松愉悦的,不像现在新新人类这么匆匆忙忙。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似乎总是东奔西突的,也不知是物欲社会让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还是现代人的贪婪制造了这紧迫而浮燥的社会。而佛陀的心是一无所求、一无所有的,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自在地飘游。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东方的圣人——孔子。据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路落迫得「惶惶如丧家之犬」,人们指着他们的背影骂他们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孔子是委曲的,受辱的他并没有终止对他那「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伦理的宣传,他多么期盼着能遇上一位英明的君主,通过自己的学说,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能跻身于显宗耀祖的仕途。孔子似乎是有所求的。这是人性的薄弱和我们自身的欲望所局限了我们本来宽广又自在的内心。
 
至广严城我的老家就有座城墙。小的时候,我们小孩子玩游戏跟现在的孩子不一样,现在小孩在电脑里打虚拟的战争,而我们那时则「真枪实弹」,攻城守城。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常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一个城池的高大和坚不可摧,比较著名的就是中华民族倍感骄傲、永远不会倒下的万里长城。当然这里的「广严城」并不是要强调它如何的坚固,而是为了说明它的广大,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
 
住乐音树下可以想象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一路走来,走到一个宽广无比的城中,停驻在乐音树下休息,此情此景,弟子们一定抑制不住心的宁静而向佛陀请示法的祥和。这是何等美妙的世界。「我欲一挥手,万松皆齐鸣。」这才是人世间最宁静、最动人的天籁之音。
 
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比丘」是梵语,现在指出家受持具足戒的男众。佛讲《金刚经》时,介绍说有二千五百位比丘恭敬围绕,听佛说法。而这里增至八千人。这不仅是表达佛陀一路走,一路讲,一路感化并新收弟子,也强调了此次法会的盛大和殊胜。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菩萨」是梵语,意为:使有情觉悟。「摩诃萨」译为「大」。在《六祖坛经》对「大」的解释是:无有边畔,无有美丑,无有长短,无有边际,包容万物。对这样的解释我一直不得真正地彻底明了,而这几年在佛学院主持工作中我却有着自己的感受。对于学院里一些事情刚开始我总喜欢用比较强硬的态度去处理。我似乎有点刚愎自用:这件事必须这样做,那件事不可那样做。就这样,我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关系都弄得很糟糕。而现在,我的世界似乎有所改变,对于一个「出世」的僧人,对于一个「无事」的寺院,其实,对本来无事的天下又何必去自我折腾、自寻烦恼呢?有许多事情,今天做不了我等明天,大路不通我走小路,前门不通我就不进去,大家切记千万不要想着走「后门」。(众笑)这种看似消极的做事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退步原来是向前」的超然态势。
 
无是无非方为「大」,「无事」、「无为」才是真正的宁静和兴盛。
 
我像是找到了为人处世的绝佳方式。
 
诸国王大臣、婆罗门东晋时,慧远大师曾撰写《沙门不敬王者论》阐述了出世生活的独特。出家人走出尘世,为的就是超越这世间。了生脱死,圆满道业,则将恩惠遍及大千世界。所以,在中国传统理念里尊出家人为「大」。记得有一次去台湾,招待我们的单位介绍说:今天给大家跪地端茶送水的都是官太太和贵夫人,她们平时都是要别人侍候的,而今天得感谢各位师父给她们一个侍候人的机会。说话人虽是玩笑的口吻,话里却流露出信士对出家师父的尊敬。一千多年前,慧远大师已把话说得很清楚,出家人证道与王者治理天下是同样的道理与功德。所以,今天我们的信众给我们下跪,我没有觉得不好意思,我是她们的「王者」,我想我有这个资格。(众笑)可最近我越来越发觉不对劲,这世界似乎悄悄地在改变。不知从何时起,跟「王者一样」的我们已脆弱地向这个世界跪下了,跪在自己的名利和欲望上。「你们为什么出家?」这是某地的「国王大臣」在一次整治道风会议上面对出家众苦苦的追问。我们为什么出家?有一道友来问我,我竟然不好回答。其
 
实,我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家的,可面对这不能太真实的世界,有时,我却故意装糊涂。这不能怪我不诚实,因为我已悟到了出家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虚荣和孤独,已很少有人在乎出家人的感受和心境。他说他害怕他的「国王大臣」们,他怕他们对他不好,他说因为他有许多东西放不下,他已经不能决定他的信仰和人生。他又说怕他的「国王大臣」们对他太好,好到他们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有时他的「国王大臣」也会让他坐上首,可桌子上的菜却是「一桌两制」,包围上首几碟小菜的全是鱼肉。他说他厌恶「一桌两制」,他盼望和谐,盼望他的餐桌最终能够彻底统一。(众笑)他很无奈,有时,他只能开脱说:我们的生活回到了盛唐时期,借用六祖慧能大师的智慧:我只吃肉边菜,不吃菜边肉。(众笑)六祖给了他一个台阶,给了我们一种和谐的入世路径和心态。
 
「婆罗门」是印度四阶级之一,四阶级是: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主管宗教祭祀,在国王大臣之上。
 
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居士,有人说居士就是吠舍,是商人,跟今天在座的各位相同又有点不同。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我一直不懂得那书名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天龙八部」属于天众。「人」指国王、大臣,包括婆罗门和居士。「非人」指药叉、阿修罗等。
 
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这是佛说法时的场面。刚读佛经时,见此情景我不能理解。在远古的年代,人们没有任何扩声设备,佛陀讲经时又不可能像现代人开会那样扯着嗓门喊。佛陀用的是「雅语」,是一种慈爱温和的声音,应是轻轻地告诉众生,给众生自在,给众生欢喜。那么围绕在外围的听众如何能分享到那份法喜?「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后来有法师告诉我,佛陀说法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佛陀的声音能传得很远很远,遍及三千大千世界,不同语言的人类和没有语言的有情都能听懂。
 
法师的指点没能让我走出我的迷津,我总固执地以为这样的理解只能迎合我们那颗崇尚英雄的心。上马能击敌,下马能著书,文武双全的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圣人。我们看《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时,不难发现「如来佛」的英勇和神通。孙悟空打不过众妖精时,就一个斤斗翻到天边把「如来佛」请来。「如来佛」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虽高大却又慈祥文静,可当妖精作怪时,我又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众笑)只要「如来佛」一出手,再厉害的妖怪都跳不出他的掌心。(众笑)「如来佛」给我的感觉倒像是位武林至尊。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这样武艺高强的真心英雄。(众笑)
 
那么,佛陀怎样才能让无量的大众都能清晰地听他演示微妙法门呢?
 
「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如是说。六祖慧能大师也说,一念善即天堂,是在说「心」;六祖又说:一念恶即地狱,还是在说「心」。所以,这里我摸着祖师们的「心」试着把「无量大众」中的「人和非人」理解成我们的意识形态,是指我们「心」,指我们心里的「天堂」和「地狱」。因为我没法去探究我无法知晓、不可思议的神秘世界,我只能用我们「心」去贴近诸佛如来和现实人生。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正在大众围绕着佛陀刚刚坐定的时候,首座文殊师利菩萨见因缘成熟就当仁不让地站起身来。只见他袒露出右肩,随后屈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向佛致敬。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陀:世尊!希望您专门介绍一位能医治现实众生身心病苦的如来和他的大愿功德,让今天在座的各位业障消除,并能够利益未来的一切有情。
 
刚才我们讲过无论是「游化」还是「乐音树」都是表达一种非常祥和、宁静、自由的环境。这段文字也是人性的自在表白,一个小小的场景引发出佛陀的慈悲及其博大的心怀。记得有位信士打电话给我,要我帮他在九华山找位书法家写幅字,我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这么多年,大家都说我的字写得最好,我也认为自己的书法是「九华山第一」。于是,我坚定地回绝了那位信士请求。这就是我的气量,一种永远成不了书法大家的心态。这就是我,这就是众生。而佛陀的心永远是包纳万物、利益群生、欢喜群生的,他绝不会对文殊菩萨为大众请求另一位如来的功德而不高兴,他更不会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众笑)
 
「像法」,是佛灭度后,大众将佛法在这个世界上的传播分为三个时期——正法、像法和末法。在中国隋代,信行大师创立了一个稍有争议的宗派就叫「三阶教」,专门阐述正法、像法和末法的教义。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
 
你看,世尊不但没有生气。世尊怎会生气呢?世尊非常称赞文殊师利菩萨为众请法的精神。世
 
当着大众的面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当然,世尊更是对大众说:问得好哇,问得好哇!文殊室利菩萨,你几慈悲啊!你请佛出世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了利乐有情,大家注意听……不是在说你们,是佛陀在对文殊菩萨及大众说。(众笑)并要用心来听,我这就说。这还是佛陀的声音。
 
这是佛菩萨与众生的不同。众生亲近善知识时,或许总惦记着自己的事业、身体,当然,还有爱情和婚姻。我想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跟自己不沾亲带故的人,大家朝山礼佛时会不会记得祈求菩萨保佑邻居王家的大儿子的身体早日康复?或海边的那只流浪猫能找到归家的路;(众笑)还有,那位姓李人家的小丫头已老大不小了,盼她早日找到她心里的白马王子。说到这儿,我倒想问问我们自己,这李家的人都不急,和尚急什么?(众笑)这似乎不符合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逻辑。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文殊菩萨对佛陀说:我们高兴听您说法。这番话看似多余,其实警惕和揭露了现实生活中一些无聊至极的客套和人性的不真实。无论我们在听经或听领导作报告时,我们总撑不住在下面打瞌睡或觉得台上的讲话枯燥得跟嚼蜡似的,而会后谈感想时,我们却不知哪来的兴奋,我们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激动得不能自己:刚才台上重要的讲话,太精彩了,让我们很受教育,很受鼓舞……日后我们一定要如何如何……
 
所以曼殊师利菩萨这个时候代表大众向佛陀表态:世尊,您尽情说吧,我们非常荣幸并高兴亲闻您的开示。我们绝不会打瞌睡。今天的大家也都聚精会神,没有打瞌睡吧?(众笑)
 
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在遥远的东方,离王舍城大约有十恒河沙那么远距离,有一个清净的佛国叫「琉璃世界」,琉璃世界里有一位佛陀叫「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伽沙」是「十恒河沙」的异名,在这里表距离的遥远。佛常常在恒河一带为大众说法,或者古印度人们对自己的母亲河很深情,所以,佛说到数目时经常会借用眼前的恒河沙来打比方。琉璃世界究竟有多远?佛告诉我们,恒河中的一粒沙代表一个佛国,而琉璃世界在十个恒河沙那么的颗粒,那么多世界,那么远、——那么那么、这个——那么——啊……(众大笑)对不起!我实在说不清楚琉璃世界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总之,琉璃世界似乎真的离我们太远太远——
 
「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是诸佛的十大名号。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药师如来在救度众生时,曾发下「十二大愿」,愿一切有情都能到达清净庄严的东方琉璃光世界。
 
世尊曾在王舍城中,说《西方引化经》,他说:西方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智者自净其心。
看了世尊所说的这段经文,我终于悟到了——只要我们一念清净,东方琉璃光世界就在你我的身边。
 
原来,远的不是那世界,而是我们的「心」。(掌声)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这是药师如来的第一大愿,这一愿的内容可分两个部分。
 
先看第一部分。
 
药师如来在他未成佛时曾表白他的未来和希望:愿我来世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他成佛的时候,他要用他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众生,并且用庄严又美好的形相去面对众生、救济众生;给众生温暖,给众生欢喜和信心。「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是指佛菩萨的好相。
 
如果我们只看这一部分,可能会觉得佛菩萨跟我们常人一样,我们总盼着自己强大,自身拥有别人不具足的各种优越的条件,然后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俯视和关注穷苦的众生。
 
这样的关爱方式,有点像政府官员对黎民百姓。
 
但我们接着向下看这一愿的第二部分,就会发觉现实的我们与诸佛菩萨之间的差距。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愿所有的众生跟「我」一样具备无量无边的热情和智慧。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展示出「佛即众生,众生即佛」的平等理念,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佛就是佛,众生还是众生。说到这儿,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的诗圣杜甫老先生,老先生一生落泊,穷困潦倒,可他却拥有佛菩萨一样的情怀。他在他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仰天长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啊)?」只看这句话我们或许会觉得奇怪,抑或悲哀。怎么?我们的诗圣也有暴发户的心态?(众笑)现在的众生没有哪个不想发财,也没有哪个做房地产生意的老板没发财。中国的老百姓对房子似乎太着迷,谁都希望自己拥有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仿佛有了房子就有了归宿,有了保障和安稳。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当年的杜甫老先生下海开个房地产公司,我想,他一定是个不错的生意人。(众笑)因为他熟知中国文化,及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对房子的愿望和心态。他也一定能圆满他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心愿。可是,杜甫老先生缺少下海挣钱的行动和勇气,(众笑)他空有佛菩萨的慈悲和愿力。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的时候。这里的「我」指药师如来,当然,也是指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愿我们的身心跟琉璃一样透明清澈、表里如一;做人做事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以这样的德行安居于世间,去影响、去感化所有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明明白白、自由自在、心无罣碍、无有恐怖地生活,安心做我们的工作和事业。
 
这是我们今天的愿望,这是佛菩萨平常又自在的生活。那么,苦难的我们何时才能像药师如来一样身如琉璃呢?
 
记得有一上海信士来甘露寺小住,住了几天她要回去,临行时她要我给她写幅字。我见她来寺几天里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想,她一定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我想问问她到底怎么啦?我又懂得去了解别人的心思是很不礼貌的。可是,我还是想知道她为何不开心。于是,我提笔给她写了四个字:心里明白。(众笑)谁心里明白?当然是她心里明白,直到今天我都没弄明白那阵子她为何不开心。过了许久,我去了上海,上海的众信士请我吃饭,我端起满满的「甘露」,我站起身来,我想客气几句,我对大家说:面对如此盛情,我真不知如何向大家表示感谢。谁知一桌子人,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师父,你不用谢什么,你心里明白。(众笑)
 
心里明白?这句话似乎针对我们每一个人,也受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在许许多多的场所,我们似乎很阳光。在会场上,在电视里面对观众,我们都会以良好的形象展示自我。可是,昨天或许还在台上讲廉政,今天却因腐败问题被「双规」。一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隐藏着这样那样的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的「心」总难清净。有一次,台湾的HT法师到九华山佛学院参访,他带着好大一帮信士,可我没料到他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突然向我发问:「藏学法师,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出家前有没有喜欢哪个女孩子?」(众笑)我当时窘得不行,我将口张得老大竟发不出声。蓦然回首,二十年前的那种酸酸的感觉溢满了我的内心。我已记不得我是怎样应付那尴尬的场面,我在台湾信士面前的样子一定很丢人。不过,我很理智,我没有张扬我的情感,那天,我什么也没说。可我——我心里明白!(众笑)
 
我们在成长中像是避免不了做了这样那样羞于见人的事情,我们很难做到一个内外明澈、表里如一的人。佛菩萨了解我们的根性,他老人家针对我们的陋习给了我们太多忏悔的机会,今天,让我们向药师如来忏悔并起誓:让我们把我们每个人藏在心里的那段挥之不去的酸酸的记忆彻底忘记。只有这样,我们的身心才能真正明白;只有这样,我们的心身才能内外明澈、身如琉璃。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药师如来的第三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以自身的无量智慧与方便,善巧地帮助所有的众生,让大众都能丰衣足食,日子过得快乐且平静。
 
这几年,我在九华山佛学院主持工作,让我觉得头痛的事是法师队伍总不稳定,刚开始我一直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中国古人讲:仓廪实而民知礼节,民可治也。我们出家人讲:身安则道隆。
 
于是,在李木源林长及新加坡众信士的帮助下,我们改造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改造卫生间,供需热水,开辟活动广场和观景台等;在学修方面,我们做得更仔细,开放藏经楼并添新书,请来大德长老及学者开示或讲学,我们的学修生活有声有色。在这样的改建过程中,不但丰富并提升自我,终于,我们发现了我们的成绩,中途本来说要远游的法师对学院又重生信心,新的学修气息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修动力和方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如果有众生奉行种种外道,我们要广设方便,让他们接触佛法,并能如法修持。
 
在古印度,有许多修行者,他们用人间的极苦折磨并摧残他们自己的身体,他们希望用这样的修行方式来达到解脱,我们通常将这些人叫「苦行外道」。据《北本涅槃经》里记载,有:自饿外道、投渊外道、赴火外道、自坐外道、寂默外道、牛狗外道。看到这样的苦行生活,有时我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要去跳楼、投火……放着好端端的人不做,偏去模仿牛和狗的生活。(众笑)
 
当然,这样的世界似乎已遥远,现在的人现实得很,谁也不会去为了那所谓的解脱去「赴汤蹈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做点不三不四的小动作,中国民间有句话,叫「人叫不走,鬼叫飞跑」。如今,我们怎样的学修才能远离外道,做一个如法的修行人?药师如来让我们安住菩提道中,让我们的身心趋于正念与正行,我们的学修过程就会充满禅悦和法喜。
 
药师如来还希望,那些只顾自己的学修并成就的行者能走出自我,去方便利益大众。
 
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我们常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这样的生活方式,借用《红楼梦》对贾宝玉的点评:纵然生好皮囊,于国于民无望。所以,我们的学修,不能停滞于化城之中,众生还在受苦,我们仍需努力;为了让正法广布,我们得争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声闻,独觉」皆为独善其身的小乘者。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这里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和尚与众小和尚的故事。
 
一个老和尚带着众小和尚农禅并重,过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一天,一最小的小和尚犯了不可共住的戒律。戒为无上菩提本啊!众师兄都很痛心,禀报到老和尚那里,并要求老和尚按清规逐小和尚出山门。可老和尚没有答应众僧的请求,众僧不能理解师父的良苦用心,他们齐声对老和尚说:师父,如小和尚不走,我等全部下山。大家本想将老和尚一军,谁知老和尚平静地对众僧说:你们走吧,你们走到哪里我都放心,因为你们已经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出家人才无愧
 
佛陀的教诲,唯独这小和尚离开我不放心。阿弥陀佛!我得给他忏悔的机会。
 
药师如来在这一愿中表白,在他将来得无上菩提时,愿所有的众生都能按照佛制如法如律地修学,如果有人不慎毁戒,只要真心忏悔,就有机会重新做人。这时,我们才明白,刚才故事里老和尚的言行是在替佛说法,替佛教化众生啊!人非圣贤,谁都会有过错。出家人也是人,出家人是佛在世间的代表,但不代表出家人就是佛。如果一方面作为犯错误的当事人,要懂得知错改错;另一方面,作为旁观者,我们要多给别人改错的机会,万不可做落井下石、在别人伤口上洒盐的人。
「三聚戒」是:一、摄律仪戒——受持一切之戒律者。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者。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众生为戒者。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愿是一段难念的经,有太多生僻拗口的字,每个字词的含义又让我们不寒而栗。
 
这一愿的大意是:药师如来用他的慈爱关注着那些身体残疾、诸根不具的众生。并祝愿他们早日从病苦中解脱出来,得以健全的人生。
 
肢体健全的我们,无法真正去体会身体缺陷的伤痛,我们生活在这个多病多灾的世界,有许多的苦难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刚才提到的这些病苦对我们的身心该是怎样的摧残,让我们脆弱的生命不能承受之沉重。在现实生活中因自身的不幸,不但得不到人间的温暖和爱心,无情的人们曾很无情地把身体不健全的人叫成「残废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终于回归本有的良知并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爱心,大家不知不觉地把「残废」这个词改成「残疾」。可无论怎么改,对于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来说,他内心的阴影是挥之不去的。
 
残者是生活中的弱者。
 
去年在中国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让我们感动的节目——《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是完全由聋哑人演出的一个群体舞蹈节目。
 
一群弱势众生,一群最需要社会关爱和帮助的众生,她们却用观音菩萨的慈悲和美丽坚定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我流泪了。
 
那晚,我真切地感受到——弱者才是生活中的真正强者。(掌声)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多情乃佛子。药师如来在第七大愿里将「情」演绎得酣畅淋漓。愿那些众病逼切,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的众生众病悉除,身心安乐。
 
如果说健康和财富二者不可兼得并让我们作出选择时,我相信我们许多人会要健康,不要事业。因为我们懂得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人生有病苦,生病没有钱治病是苦,但有钱医治却无可救药时就更苦。
 
「身苦」只是苦的一方面;下面药师如来还特别在意众生的「心」苦。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这是唐时一个叫子兰和尚飘泊在外的一份孤独的感受。人是喜欢思家恋家的,一旦远离家乡,总思念着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就连「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也不例外,他大笑着走出家门,他一路走,一路唱:「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一个月色清幽的晚上,他想家了。举头望明月,他也思念起远方的故乡,他或许还记得他自己出门时的绝情和狂放,对着凄清月色,他羞愧难当,他没敢向故乡遥望,他只能低着头吟唱他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我刚出家时,老和尚冲着我说,出家了就要放下,不要再想家了。老和尚说完就走,没走几步,老和尚又回过头来,他还对我说:以后寺院就是你的家了。
 
寺院是我们的「家」?
 
我开始并没有怀疑老和尚的话,这么多年,我也真心地把寺院当成我的「家」,可是多少年后,我竟然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了,我们的「家」只是个舞台,一个被游客踏遍让我们无处躲藏喧闹又无助的世界。「家」在哪里?老和尚已寂然西归。我却猛然悟到,老和尚回「家」了。
 
「家」是我们永远的眷念,「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向。
 
我想有个「家」!(众笑)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是对女性讲的,当然,也是对男性所讲的。
 
有人这样讲: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这样简单的句子道出了做女人的艰辛和心酸。当然,也有人说做女人好,说什么来世还要做女人。(众笑)那么,到底是做女人好,还是不做女人好?在此,我来告诉大家。我又能告诉大家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众笑)
 
中国近代有位女作家张爱玲曾经这样说:时代变了,女权运动纠正了以往的社会对女人的不公平,如今女人有地位了,甚至说女人已不是男人的累赘,不再是拖男人事业的后腿,女人已跑到时代的最前沿了。跑啊,跑啊!拚命地往前跑,女人猛然发现前面站着一个人,跑近跟前一看,女人一下子惊呆了,站在前面的人竟然还是男人。(众笑)所以,用张爱玲对女性生活体验的实例来看,我劝在座的各位女性,不要执迷着做女人,做男人才是你们的所需和本份。(众笑)
 
在任何时代,女性似乎总是社会的牺牲品,纣王无治国之道,把国家搞跨了,我们曾像女人一样把所有的责任推给美丽而无辜的妲己。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举,人类进步了,当代社会似乎比古时更文明了。现在当人们又有不顺心的事,大家已不再直接咒骂女人是妖精、是祸水,而是非常狡猾地用另一种近乎浪漫的方式诅咒女人:全是月亮惹的祸。(众笑)
 
女人似月亮,一轮委屈的月亮悬挂在凄清又漫长的历史及现实的长河中。
 
那么,怎样才能不做女人,这里,药师如来用他的慈悲之心,告诉了我们一个远离女身的秘方,只要大家从心里极生厌离,并且愿舍女身,大家当下即得「转女成男」。
 
「转女成男」如果成真,我想,今天不仅在座的男众不会答应,其实,在座的女众也不一定会答应。(众笑)
 
小的时候,我的性格很内向,父母经常骂我比女孩子还没出息。(众笑)父母的责骂是有道理的,我在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找到我父母说我怎么又旷课,父母追问我:明明看见你上学了,怎么没到学校。当时,我委屈得不行,我哭着辩解说,通向学校的路上有许多女的在说话,我过去不了,怎么到学校啊?(众笑)最让我不满的是我读书时同学给我取了个多愁善感的外号,叫「林妹妹」。(众笑)后来,我出家了,让我骄傲的是,我终于有了我自己的名字,我已彻底告别了「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这病」的「美丽」。
 
我「转女成男」了。(众笑)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明白了药师如来的苦心和「秘方」,「转女成男」,原来是强调我们的女姓朋友要具备大丈夫的状态和气量。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魔罥网」,「一切外道缠缚」及「堕种种恶见稠林」,这些现象似乎都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障碍和恐惧。人无百年寿,常怀千年忧。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事情让我们诚惶诚恐、惴惴不安。在公司里,如果老板今天看起来不怎么高兴,我们就会像巴尔扎克笔下的公务员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就拿鲁迅笔下的那位「狂人」来说吧。「狂人」整天担心别人会害他,于是,他见大家在一起说话,就分外警惕,他凭他的直觉判断,那些人是在商量着要如何吃掉他。晚上他总是睡不着。他越来越感觉到了人吃人的本性,「不然,那赵家的狗为何要多看我两眼」。(众笑)
 
「狂人」不能摆脱他内心的恐慌,不能走出他心里的魔障,他自欺欺人、自我折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焦虑惶恐的心态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稍稍留意,我们会惊惶地发现「狂人」就是指我们自己。所以,药师如来在此引导我们渐修诸菩萨行,不要让生活的压力给我们徒增烦恼,因为生命的精采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一般人只要是做了有违法律的事情,就免不了心里发虚。我想,这可能是我们身体本有的智慧能对善恶的甄别。
 
在古老文明的中国,一个家庭有他的「家法」,而一个国家所具备的「国法」,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无法」则无规则,无方圆。如果我们不遵纪守法,或以身试法,我们必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轻则坐牢,重则戮杀。我听说新加坡的鞭刑铁面无私,只要触犯新加坡的法律,无论是谁都回避不了鞭子的礼遇,(众笑)就连中国国家主席的说情都不可以。我不知道新加坡有没有死刑,在中国杀人偿命是硬道理。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饱受种种剧刑的时候,更难承受的还有我们的「心」。朝为人上君,暮为阶下囚。那样的心理落差,是人最难接受的。所以,慈爱的药师如来体解众生的身心,也关注着众生身心的苦痛。药师如来在这一愿里要我们远离这样的苦难。怎么远离?第一,我们要严持戒律,一个持戒精严又能够体悟到诸佛如来微妙之心的修行人是「无法无天」的。如果我们一时失足而身系牢狱,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争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民以食为天,药师如来在这里特别关心着我们的饮食,让我们不要为吃饭而烦恼,更不能为吃饭而造罪业。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每天面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却很烦恼,他没有一点胃口,他整日忆念着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御厨按照他的意思用上好的料理去做那碗汤,可无论御厨如何努力,朱元璋就是找不到当年那碗汤的鲜美和快感。
 
早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一路避难于追兵,他已经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一天,他躲到一所寺院,寺里的和尚见他又饥又累的样子,给他端来了一碗汤。那碗汤是他一生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临走时,他问和尚:大师,刚才那是一碗什么汤啊。和尚想了想,说,就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吧。
 
为什么不给我吃「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整日在皇宫里吵闹着要喝「珍珠悲翠白玉汤」,他大骂御厨全是些没用的东西。于是,早年跟随他的大臣心生一计,火速派人去民间寻找那位和尚,要和尚交出汤的配方。没几天,派出的人回来了,并带回了汤的配方。大臣端详配方良久,他很纳闷:这不就是豌豆、青菜、豆腐等搅在一起的大杂烩嘛?
 
朱元璋怎么都没想到他自己朝思暮想的天下最上妙饮食竟是寺院里最普通不过的「罗汉汤」?(众笑)
 
根性愚钝的我们何时才能契入诸佛如来的毕竟安乐和法味呢?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小的时候,因家里穷,我似乎没有穿件体面的衣服。「正三年,反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的穿衣方式,不要说今天在着的各位不懂得,我想,在中国大多数年轻一代也没法去理解曾经的岁月。而今天的佛教信众一定会把「缝缝补补又三年」理解为那是我们尊崇的「百衲衣」啊?(众笑)出家前,我只能穿著哥姐们穿得不想再穿、或者说破得不能再穿的衣裳去放牛。我常想:牛为什么不用穿衣裳可以在人前自在地走来走去,而我穿著衣裳竟然不敢见人。(众笑)牛只知道吃草和奔跑,看来它根本不懂我的心。(众笑)
 
后来,我出家当了和尚,我有了供养,我不再为没有新衣服穿而烦恼。上佛学院时,我和同学们一样拥有新的校服,可新的衣服并没有给我带来风光,同样的衣服穿在我身上就是没有同学们穿著体面,同学们笑我说:怎么穿这么好的衣服还像个放牛的?(众笑)同学的话伤了我的心,我出家了这么多年,怎么一直还没走出放牛的感觉?(众笑)
 
现在,通过这么多年的穿衣经验,我终于明白了「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的真正含义不是要我们穿名牌、穿名贵,而是要穿适合于自己的衣服。
 
我终于可以在人前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因为,我已有了属于我自己的衣服。
 
众生是害怕寂寞的,尽管有人在唱: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众笑)可药师如来熟知我们的根性。老人家太知道我们不满足有吃有穿的现实和安逸,我们还得用各样的「玩」来丰富我们的生活。现在的人真的是特别会玩,搞创意、标另类;唱了歌,还要跳个舞。一个足球的疯狂,激动了整个世界人的心。似乎一定要兑现那句话,玩就要玩得心跳。(众笑)
 
「随心所玩」这是药师如来对我们的怜悯。人心比天还高,物质的文明似乎很难满足我们内心欲望和渴求,我们只能调整并降伏我们的「心」,让「心」归自然,「心」归宁静,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和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佛陀对文殊师利说,文珠师利菩萨,这就是东方琉璃光如来在他过去行菩萨道时,为广利群生所引发的十二大殊胜的愿望。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世尊说完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然后,在这里又特别说:即使用无可计量的时间也说不尽药师如来的功德及东方琉璃世界的庄严。劫:是指时间无限之长,无可计量。
今天,我们在赞叹东方琉璃世界的同时,我们或许还可以用我们的心和我们的生活去感受并试着理解世尊话里的其他意思。
 
从世尊对琉璃世界赞叹的语气中,表明了世尊对药师如来言而有信的肯定。言必行,行必果,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可现实世界里,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有时很不负责任,我们借了别的人钱,说好下过月就还的,可到了下个月,我们却有着太多的理由不去兑现我们曾经的承诺,还钱的日子只能是永远的「下个月」。通过媒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政治人物为争取选票而高呼「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亲民理念和政治激情,可一旦如愿登上他追逐的金光宝座,执政为官的热情似乎远远超过执政为民。古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我们置身于这没有诚信的世界,我们也只能叹息、郁闷和无可奈何。
 
这样的世界我们「说不能尽」。
 
这样的世界我们一言难尽!
 
在我们无常的人生里,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世尊要表白生命的有限。人生苦短!世尊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要懂得珍惜时光,不要让琐碎又冗长的事情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和心性。
 
记得小的时候,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怕邻家的姐姐说话,她的话又多又长,一件小小的事情,在她嘴里总是说得密密麻麻、没完没了,于是,每次见她一张口,我们都赶紧跑开,实在跑不掉,我们就用极端的小手捂紧我们的耳朵,于是,整个世界失去了律动和活力,变得无声而沉闷,在一剎那间,我们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有个家境较好的伙伴自有他的办法,姐姐说话时,他变戏法似的拿去好多好吃的东西给姐姐吃,他说他要堵住姐姐的嘴。那段时期,其实,我真心地羡慕姐姐啰嗦,我多么渴望我的伙伴也嫌我的话多,用好吃的东西来堵我的嘴。(众笑)
 
当然,世尊的话里一定还有别的深义,在此,我「说不能尽」。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有差别。
 
美丽富饶的东方琉璃世界是清净自在的,那里无有女人,当然,也没有男人。(众笑)因为那里根本就不是男人和女人的世界。(众笑)这时,大家一定想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啊?其实,世尊在此说得非常清楚,那里无有恶趣,亦无苦声。用《金刚经》的句子我们或许可以把话说得更透彻些,那是无有人相、我相,也没寿者相的世界。走近一看,我们兴奋得情不禁地叫起来,天啦!全是琉璃为地,金绳界道,所有的建筑都是七宝筑成。恍惚中,我们还以为我们走进了西方极乐世界呢?
 
是的,世尊告诉我们,东方琉璃世界的功德庄严和西方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无有差别。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也是月光菩萨的诞辰日。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他俩生活在东方琉璃世界里,看他们的名字就能思量出他们的智慧和爱心,他们像日光般的炽热和月光般的清凉照亮着无边世界和无边的众生。
 
世尊在这里推出了东方琉璃世界的两位特别的菩萨,而菩萨的名字对我们来说既亲近又遥远,以致让我们充满着新奇和想象——无量无数的菩萨像星星一样布满了深邃的天空,看上去虽有些拥挤,却不互相排挤。而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
 
「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世尊亮出两位菩萨的身份,似乎觉得说得还不够清楚,他又补充道:「次补佛处」。世尊说这四字时,应是一字一顿地强调。
 
在这里,我们不便用世间「君君臣臣」的法则去给东方琉璃世界的诸佛菩萨排位子,谁最大,谁又是二掌柜的。(众笑)我们来听听「拈花微笑」的故事。
 
世尊曾在灵鹫山说法,众弟子围坐四周,这时,世尊手拿一朵金色的波罗花对大众微笑。见世尊一言不发,大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只有大迦叶破颜为笑。就那么一笑,禅悦了大众及世尊的心。于是,世尊对大众说:我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付嘱摩诃大迦叶。而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像大迦叶一样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愿生彼佛世界。」世尊说下这段话,我们多少能够体悟出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我敢说,这句是世尊最想对我们说的话,也是世尊最终要对我们说的话,而前面世尊所说东方琉璃世界的庄严及彼世界诸佛菩萨的无量功德仅仅是为这句话做个铺垫。
 
前几天,有信士打电话说她要来朝礼九华山,并来甘露寺拜访我。我连声说:好的,好的。那几天我正闲着没事做,就盼着有人来呢!(众笑)信士到了,三个人,我好高兴!那天他们到得很晚,我想明天再给他们「开示」,他们却说天还早,他们想到远离甘露寺的九华街去转转。我不便阻拦,只好无奈地睡去,在梦里,信士给我发来手机信息,说太晚了,他们就住在街上的宾馆里。我当时睡意蒙眬,我回信息:好的。第二天我一直惦着他们,傍晚时分他们才来信息,说他们到了这里那里的,并去某寺拜见了某某大师,晚上不回甘露寺。我的心怅怅的,我只好说:好的。(众笑)
 
又过了一天,他们又来信息,说:这次来九华山很受益,认识了许多大师,就不再打扰您了,谢谢!当时,我都失落得不行,像被人拋弃似的心里不是个滋味。(众笑)我强忍悲伤,我装做没事一样给他们回复信息,还是两个字:好的。(众笑)好的!好的!好的!我不知我的信士感觉到没有?我已经很不高兴了,我在生他们的气!(众笑)出家这么多年,我是最最承受不了「我的信士」赞叹彼寺院,称彼师为大师!(众笑)而世尊却真诚又迫切地对文殊师利菩萨及大众说:各位善男信女,你们应当愿生彼佛世界啊!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猪八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利用胜者的优势和方便将众妖留下的一些碎银私藏在他的大耳朵里,可他那么一点小伎俩,怎能逃得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猴头嘶牙咧嘴,抡起金棍棒跳将起来:你这猪头,看打。(众笑)小的时候看这段文字时只觉得孙悟空英勇了得,出家后我才知道在《菩萨戒经》里已明文规定,比丘是不能够蓄聚金钱的。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金钱忘不了。
 
小的时候我跟孙悟空一样不懂得爱钱。一者是童年的单纯,再者是那时我压根儿就没有钱啊!(众笑)出家后,我有了居士的红包,于是,我把钱看得很仔细,十个十元是一百,十个一百就是庄严的一千圆人民币。我满脑子都是钱的影子,连早上在大殿里念经都闪现着昨晚梦里十元和一百元的面币。(众笑)有人找我借钱,我不借,我说我哪里有钱啊!我苦着脸,我装穷。(众笑)在车站、码头见到乞者伸来乞求的手,我只丢给他几枚硬币,乞者他如何知道一百元的大票紧贴着我的身体。(众笑)
 
去年,九华山有位老师父圆寂了,我跟着众人念经为他送行。送走老师父后,我们帮他收拾遗物,我们在他的房间里清理出好多的现金。五元的、十元的、一百元的到处都是。当时,我的心发酸,老师父清苦一生,却把居士对他的供养如此细心地收藏在床底下、袜子里、还有被套里全是。我暗自伤感,为老人,更为我自己,眼前的一切似乎预示着我的将来,到那一天,我的弟子们在我的枕头底下发现了我的所有、我的一生,她们会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她们心中无比尊崇的师父,以及师父无智又凄然的一生?
 
一生聚积恨不多,聚到多时眼闭了。
 
我不愿继续去猜想将来我的弟子们心里的感受,在我现在还算清醒的时候,我要把话说出来,如果将来真的发现了那一天,在此,我万般忏悔祈求能得到地狱、饿鬼的宽恕;也期望能得到我的弟子们及大众的理解和原谅!(掌声)
 
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份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在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长有一株绛珠草,当时,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灌溉,使这绛珠草得以长生,并脱却草胎木质,换得女人形。为酬报灌溉之恩,那绛珠仙子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但来世如果他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我一定要用我一生的全部眼泪去报答他。这是《红楼梦》里的再世情缘——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一段宿命孽缘。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那神瑛侍者当年每天对绛株草的灌溉改换成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那么,今生怎会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众笑)林黛玉要用她全部的泪水去回报贾宝玉曾经对她的恩情,天啦!林妹妹眼中能有多少的泪珠儿,怎经得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啊!(众笑)
 
好行惠施,赞叹施者有一位居士非常发心,她经常供养三宝。一次,有位法师寺里的菩萨要装金,那居士听说后非常欢喜说她要做这份功德。法师说,某某居士也捐了善款,剩下的功德全归你。谁知那居士听了很不情愿,说这次菩萨装金的功德她一人全包了,并要法师将某某居士的功德款退还或用作其他的事情。
 
九华山的老和尚到韩国为99米地藏铜像化缘时,老和尚对着韩国信士反复地讲,希望大众能多发心,为地藏菩萨铜像早日建成而多捐款。可韩国的信众回应给地藏菩萨的只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算是随喜。(众笑)
 
这两则惠施的小故事,对功德的理解和赞叹全然不同,一个要将功德全部包下,一个则对功德鼓掌随喜,这里,我没法分辩得出谁是真正的功德?
 
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份施来求者,况余财物?老法师讲「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要「放下」,对一切所有都无贪惜之心。于是,有信士记住了老法师的话。一段时间过去了,信士打电话给老法师,说:
 
师父啊!我按照你说的去做,把工作辞了,什么都放下了,我想专心念佛。
 
老法师听了,蛮高兴。
 
信士接着说:可我现在没法念佛啦!
 
老法师不解,问:怎么啦?
 
信士回答说:师父,我没有了工作和工资,现在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怎么念佛啊?(众笑)
老法师无言以答。老法师心里一定在纳闷:这人还真的什么都能放下?!(众笑)
 
在东汉末年,自称大汉皇叔的刘备兵败吕布落荒向山中而逃,遇见一叫刘安的猎户,求食一顿。刘安知是刘备,心中大喜,贵客临门啊!大汉皇叔,他比皇上还大啊!欲寻野味,却一时不能得,怎么办?刘安急中无策,急中生「智」——乃杀妻而食之。以他老婆手足血肉身供养又饥又困的刘皇叔。捧读《三国演义》,让人啼笑皆非。这刘安也真能放下?可他为什么杀老婆而不杀他自己?(众笑)
 
好啦!工作没了,老婆也杀了,(众笑)是该上天堂或下地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受戒的处所,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则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
 
世尊接着对文殊师利及大众说:
 
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受戒的处所,而破尸罗;尸罗是梵语,戒的意思。
 
刚出家时,我在书桌上放着一张卡片,弘一大师书写的:以戒为师。当时,我并不懂得戒的真正含义,我只是喜欢弘一大师流露在笔端下的那种平和而超然的心迹。于是,我用功练字,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弘一大师一样,人字合一,字与其人。那时,我只以为把字写好了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出家人。我的同学的毛笔字写得很有功底,有好几次我参加「书法园地」的作品都请他代笔,为此,我得在我三十元的单金中拿出一部分供养他,上街给他买瓜子。(众笑)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他要走了,他说他要离开佛门。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字写得那么好,他怎舍得离去?我为他那笔好字而止不住地惋惜。后来,我听说他因为喜欢上了一个会写字的女孩子才离开佛门的。(众笑)当时,我还在疑惑,怎么,持戒跟写字没关系?
 
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在甘露寺里,有一位学修精进、持戒精严的比丘,同学们非常喜欢他超群的气质和他实质性学修及授课方式,可在轨则纪律上学院有些为难,因为这位比丘不愿随众上殿。在丛林生活里,你一天没吃饭,谁都不会在意,如果你一次不上殿,准搅乱了众人的心。上殿已成汉地僧众最基本的行持,可大多数年轻的僧众对上殿没有太多的热情和信心。我一直困惑着这样的轨则是否适应于所有的出家人,有时,我很难把握我是应遵循丛林轨则,还是尊重那位不上殿的比丘他的行持和他独特的个性?
 
有于尸罗、轨则,虽则不坏,然毁正见「宗教在变异」,这是当今人们对宗教的忧患和共识。
佛教在印度灭亡的说法很多,有人说到了公元十三世纪,印度的出家人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潮流及信众的需求而以宽容的态度摄取了其他宗教教义,对诸神信仰致力推崇,求佛升官发财、保佑安康,已成为当时人们对佛教的主流信奉。这样,佛教在印度逐渐失去了独自的立场,并导致佛教在印度的削弱和灭亡。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佛教在走印度佛教的老路,改革开放的中国,宗教、旅游、经济已汇成洪峰,冲破了黄墙里千年的宁静。二千年前的佛陀或许没想到他今天的弟子已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在旅游及经济这股巨浪中各显神通。于是,有人担心,说,佛教本是闹市中的花园,让人们纷乱无绪的心得以永恒的皈依和宁静;如果说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是列疾速火车,那么,作为宗教应该是减速器——让人们永无尽头的贪婪得以遏止和熄灭。可今天的我们却迎合着时代的功利价值而推波助澜。
 
千百条路引我们偏离目的,只有一条正见之路方能度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一学修老实的师父,在一次演说中说他自己喜欢传统的儒家文化,他说他现在是个和尚,但是个「假和尚」。师父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他的弟子们伤心透了,自己依止的师父竟然只是位披着袈裟的儒家学者?
 
美国总统布什先生刚上任不久就到北京来看江泽民主席,他们当着许多的记者说些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江主席说他喜欢中国的禅宗,他说他常看《金刚经》。布什总统通过翻译或许能听懂《金刚经》这本书是属于佛教的经典,但他不一定能明白在中国传统文化架构下的中国文人的那份人文思绪。中国的历代帝王及大臣们,在以儒家思想为纲治理天下时,他们却永远丢不掉「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形」的出世情结。
 
「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在这里,我借用印光大师的话将「多闻」的妙用略作总结。
 
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一天,刚上一年级的女儿边走边哭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放下手里的活问女儿怎么啦?
 
女儿哭着说:今天考试没及格,呜!——
 
慢慢说,你知道错在哪里吗?妈妈耐心地问女儿。
 
老师问我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我说像甜甜的香蕉。女儿的声音有点儿含糊不清。
 
用香蕉比作新月又形象又有新意啊!妈妈边说边点头对女儿的聪明表示肯定。
 
呜!呜——女儿哭得更厉害:老师说不对,老师说正确的答案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众笑)
 
老师因自己的知识障碍,覆蔽心性,自是非他,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人们对月亮的美好想象。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世尊将众生的缺点,以及大众学修的现状进行了细致而深入地剖析,并特别强调,由于我们自身的放逸,不但自堕险坑,也影响并连累周边无数的有情,这样的罪过,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但佛菩萨是慈悲宽容的,只要我们放下屠刀,舍恶趋善,我们就不堕恶趣。
 
如果将这段经文与现实生活相对应,我们可以把目光移至台海两岸。如果有如是愚人,自行邪见,那么,台海两岸将面临生与死的战争,令两岸人民堕大险坑。但只要两岸人民像持诵药师如来名号一样虔心地唱响我们都是中国人。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五千年的恩恩怨怨都将随着风中的圣号而消逝。两岸的和解,才是两岸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台海的惠日和风才是真正的东方琉璃光世界。(掌声)大家的掌声,更坚定了我对东方琉璃世界的理解——东方琉璃世界不在东方,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在西方,东方琉璃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都在人间。(掌声)
 
俱胝:梵语,古印度的数量词。相当于中土所称之『千万』、『亿』。
 
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如果有人积习难改,不能舍诸恶行,修习善法。怎么办?地藏菩萨曾经就遇到这样的刚强众生,于是,菩萨发大愿,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难行能行的愿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世尊在此告诉我们药师如来即使对那些难伏难调的众生也满怀希望和信心。药师如来是无量世界最高明的医师,他善调意乐,用各种各样的方便法门引导众生,使众生身心充满法喜,并舍弃愚人之邪见,圆满我们的心性和现实人生。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
 
看了这段经文,我总以为世尊是专门为我而说的。
 
我刚落了发,就到九华山佛学院去读书。我的入学考试成绩为全班的第二名,这是我没想到的,让我欣喜和自信。出家前的那段日子,母亲每年都要请班上的老师们到我家来吃饭,原因是我的成绩太差,老师说如果我的成绩一直这样滑下去恐怕保不住我的学籍。那时,我从没想过要好好学习,我想着我家太穷,我只担心家里拿不出象样的饭菜而让老师吃得不开心,那时我不懂得母亲为那顿饭菜耗尽了全家人半年来的积蓄和心力。我把佛学院入学考试的成绩告诉我母亲,还特别强调是第二名。我像是要告诉母亲,打现在起,再也不用请客吃饭去维持我的学籍。母亲高兴,她要我多拜佛菩萨,求佛菩萨给我智慧。当时,我对母亲说,我不在乎什么名次。其实,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活和得意,我毕竟告别了少时的无知和窘困。
 
在佛学院读书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天读书诵经,但愚痴的我,感受不到佛陀的苦心与智慧。我总在想,如果我的成绩是第一名该多好啊!想得多了,有时,觉得自己就是全班第一。为了显示我是「第一」,在同学们的面前炫耀自己如何如何考试从不作弊,我言外之意很清楚,他人的成绩有水分。后来,有不少同学中途退学,我心里就盼着,怎么第一名还不离去啊!(众笑)有新的同学入学我会很紧张,听说刚来的新同学是大学学历,我心里涩涩的不是个滋味,好端端的大学毕业,干什么不行啊,怎么偏要出家当和尚!(众笑)我不会像善良的人们那样惋惜大学生遁入空门,而是怕大学学历的新同学威胁到我的名次。我的身心满是压力,终于不堪负重。我开始失眠了,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细心的老师见我面无血色、满目憔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就带我去看医生。我对医生说我睡觉时怕亮光,怕声音,睡一会儿就醒,醒了就再难入睡,我头痛,心发慌!……
 
十多年来,我把握不了我的睡眠,能否睡着似乎完全取决于夜里有环境,我躺在床上依旧害怕亮光,害怕声音取决于当晚的环境和运气。我的睡眠运气一直不好,让我在短暂又漫长的人生里,受诸剧苦。读了这段药师经文我才真正开始意识到,我的「恒不自在」是我内心的「悭贪嫉妒,自赞毁他」所致。如果不能调整我的心态,这样的负重必将逼恼我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
 
【三恶趣】(术语)地狱、饿鬼、畜生之处所。又名:三涂。
 
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绢,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我认识一位出家人,他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却不知为何出了家。刚开始我不敢跟他说话,也不敢问他为何要出家,我不怕博士问问题,可我最怕博士回答问题。后来,时间久了,慢慢地跟他熟悉了,发现博士没有我想象得那样可怕,有时,博士也说一些较浅显而且蛮有趣味的事情。他对我说,他也并没想到他自己会出家。他在他快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他爱上了她——一位美丽的女博士。(众笑)他找了个机会鼓起勇气向女博士表达了他想表达的,(众笑)女博士惊慌地低声叫嚷并埋怨:快起来!这里人来人往的,跪在地上多丢人啊!(众笑)女博士接受了他,不过有个条件,要他必须每天读诵《药师琉璃如来本愿功德经》。这是我的话。其实,女博士要他深入《华严经》,直到心与经相契相应,才许他来见她。他说,为了这份美丽,他放下了应聘工作,也没有去继续攻读博士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绚丽多彩的华严世界里。他说他最终没有去见她的女友,而是走进了他理想的世界里,剃掉了头发,到寺院里当了和尚。
 
有时,我在想,那女博士是他生命中的善友,或许就是观音菩萨转世,点化他「恒求胜法,永断魔绢」,这是他的福报,更是他多劫累世所结下的善缘。他说他特别喜欢华严义理。我说你也应该喜欢喜欢《药师经》啊!(众笑)他没有搭理我,他说他现在的生活很快乐很快乐!
 
【魔绢、无明】皆烦恼的别名。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魇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站在各自的立场,用事实或谎言去维护着自身的利益而不被侵害,我们总会过多地指责别人,有时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小的时候,我见我邻家的嫂子在风雨雷电中呼天抢地地向天哭诉:「天!您为啥不把那害人的东西一雷劈死啊!」我不知嫂子心里究竟有多少的诅咒和怨恨,我只知道她诅咒的人正是她多年共处的丈夫。
 
上个月初,一学生哭着跑到我房间,他用手摀住他的鼻子,嘴角上满是血。吓得我忙问是怎么回事?学生呜呜哭着说是「眼镜」打他,还骂他,他说他的头被打伤了,得赶紧下山去看医生。
 
学生被送去了医院,我就去找那个叫「眼镜」的学生。我找到他时,见他的鼻架上没有了眼镜,他正盘坐在他房间的一张方凳上练习着打手印,嘴里还哼着与他的手势相应的声音。
 
「你为什么打人。」我厉声问他。
 
「正好在走廊里撞上了他呗!」他说完用手直挠他的后脑勺。
 
「你还骂他了吗?」
 
「是啊!」他边说边做了个打人的动作,他说:「我上去就是一拳,我边打边骂。」……
 
他的话说得很清楚,错的全是他自己。
 
受伤学生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星期却查不出被打的伤痕,学生的父母从千里之外的「大东北」赶来,说要将他的孩子转到更大的医院去医治。学生的父母还说,他们决不能容忍他们的孩子被人白打了,他们要请律师,准备跟「眼镜」打官司。这时,教务长说,那天打架他在场,是「被打」的学生先动的手,他打掉了「眼镜」的眼镜,而「眼镜」还手只是他本能的反应,「眼镜」的手正好擦到了他的鼻子。我说他的鼻子都被打出了血的事实,教务长说那学生的鼻子常流血,是个破鼻子。(众笑)听了教务长的话,我分不清到底谁对谁错、谁更占理?我回想起当时「眼镜」挠着后脑勺孩童般纯净的表情,我有点后悔扣掉了他一个月的单金并开除了他的学籍。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我要用净洁的法雨洗涮我的灵魂,从「眼镜」的不争不辩,让我懂得了用怨恨的斗讼和恶意的咒咀以使自己的心得到纯洁是徒然的,正像一个人掉进泥坑却想用污泥来清洗自己一样。
 
【药叉】又名夜叉,是捷疾鬼,行动迅速,力量勇猛。
 
【罗剎】是恶鬼的总名,男的是罗剎婆,女的叫罗剎私。喜欢吃人的血肉。
 
【魇魅】是鬼,是妖魔。
 
【蛊道】蛊道指巫蛊咒诅之术,蛊:毒虫。
 
【起尸鬼】用咒语使死尸活动,并命它杀害仇人性命。
 
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他和她都是甘露寺弟子,同是生意人,居住在一个城市。我每次到那城市,他们总是分别请我吃饭,有他没她,有她没他。好几年了,我只是吃饭,我不知道他们有何过节而「老死不相往来」。
延续法师去年回九华山,我们又路过那个城市。我们被请进了一家饭店,这时,我发现他和她都在座,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站起身来,端起杯子,以茶代酒,向她致歉。他说:许多年,许多事,都是大哥我不好,对不起你,今天当着众师父的面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我的一切,还有,今后,也希望我们在生意上相互帮助。他的脸上涨着真实的酡红,他说他终于说出了憋闷已久的心里话,说完,他像日常在饭桌上给客户陪酒一样,仰面向天,将满杯的茶一饮而尽。
 
掌声雷动!各各欢悦!
 
此情此景,我有点激动,我说,不看佛面看僧面,今天是延续法师的功德,让桌上的饭菜特别有味道。而延续法师却说,是看佛面,是我们甘露古寺的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宽容和加持,才使今天的饭菜更香,更有意义。
 
原来药师如来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
 
世尊在这里特别提到「八戒」,大家会不会又想起《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我不知道猪八戒跟这段经文的内容有没有关系?我更不知道猪八戒西天取经归来后到底去了哪里?(众笑)打开网络去寻找,满目尽是「喜气洋洋猪八戒」、「春风得意猪八戒」,还有一女生在她的情感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爱上了老实憨厚的猪八戒」(众笑)……但我知道,这些跟「八戒」没关系。
 
世尊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持受八分斋戒,当然,如果根机利的众生只需三个月。世尊说到这里,没有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接着往下说,世尊突然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趁世尊还没回来,我们还是来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
 
上海有位居士,是甘露寺的弟子,他来电话说他最近要来九华山,到时住在九华山的某宾馆里。我听了很不高兴,我责问他为何不住在寺里,满怀佛恩千里之遥来朝山,难道嫌寺里的条件不如宾馆舒适吗?居士一听,极委曲地说:师父啊,你们出家师父好福报,能常住于佛陀身边,我也想在寺里挂单,可我有这样的资格吗?在此,我要特别地对那居士及在座的各位说,世尊在这里告诉文殊师利及大众说: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世尊说得很具体,出家两众、在家两众才是完整的僧团。所以,今天在座的优婆塞、优婆夷,只要你们持好八分斋戒,尽管这辈子你们没能出家,但将来你们定是东方琉璃世界里的维摩诘。
 
我们回过头来,别冷落了我们的猪八戒。(众笑)猪八戒是否去了东方琉璃世界?没人说得清。但凭他西天取经一路对戒律的懈怠,我敢肯定,他是没机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笑)或许猪八戒不懂得持戒净化,洗涤罪业,才能使灵魂返回到诸佛菩萨的极乐至境吧。世尊经常告诫弟子说,戒如海无涯。所以,世尊在此又说,仅仅只是持受八分斋戒,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
 
【维摩诘】菩萨名,为世尊之在家弟子。
 
【苾刍】即比丘,出家男众,持受二百十五具足戒;
 
【苾刍尼】即比丘尼,出家女众,持受三百四十八戒;
 
【邬波索迦】即优婆塞,在家男信众;
 
【邬波斯迦】即优婆夷,在家女信众。
 
【八分斋戒】简称八戒,即八关斋戒,或八支戒是:(一)不杀生、(二)不盗、(三)不YIN、(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香华严身,歌舞观听、(七)不得坐卧高广严丽的床、(八)不得非时食,就是过午不食。
 
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世尊说,众位善男信女,尽管如法持受八分斋戒,但不一定能够往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要是大众如是因缘听闻药师如来名号,就能直达理想的彼岸。
 
说到这儿,修西方净土法门的信众可能要问,这怎么有点像现在的学校,同样的分数,有的学校进不了,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类学校,而东方琉璃世界才二类?(众笑)这里我要强调,诸佛净土是没有一类二类的,都是极品极乐。(众笑)而学生和学校的主攻方向及目的却是因人施教、对机接引的。世尊说,如果我们一心皈向东方琉璃世界,就会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为我们示其道路,让我们在种种杂色众宝花中,自然化生。
 
这样说,似乎有点在天上,我们还是回到人间,回到九华山佛学院。
 
昨天,和延续法师聊天时,我们说到九华山佛学院十多年来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今天的成绩,这些无不倾注了仁德老和尚、圣辉大和尚和李木源居士及关心佛教教育的各方人士的辛勤和智慧。
仁德老和尚是九华山的老方丈,是他最早提出要创办九华山佛学院,并在创办过程中投注了毕生的精力。九华山佛学院的历届师生为了报恩老和尚,打算在老和尚圆寂五周年之际,用我们虔诚的心在九华山佛学院所在地——甘露古寺供奉起一尊3.99米高的仁公上人铜像,以表达我们对上人的感恩和怀念。
 
圣辉大和尚是九华山佛学院的实际开创者,他当时放弃了北京的一切法务回到九华山协助仁德老和尚办学。回顾十多年前的办学经历,作为九华山佛学院的第一届学僧,我们有幸亲身感受到圣辉大和尚是怎样尊道敬业,言传身教的。从那时起,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僧人,才无愧于佛陀的教诲。圣辉大和尚凭着他魄力与博学,使九华山佛学院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走上正轨,并于1990年9月迎来了九华山佛学院首届学僧开学的盛大庆典。
 
早在二十多年前,李木源居士以他宽广的胸怀和大无畏的气概在狮城首度倡导了新加坡佛教与中国佛教的交流。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迈出了「中新」佛教友好交往的第一步。大家知道,佛教起始于印度,却盛行于中国。佛教本无国界,正是本着中国佛教也是世界佛教的博大精神,李木源居士长期以来对中国大陆的佛教,特别是对九华山佛教给予了大量的经济上及精神上的支持。九华山佛学院从教学楼的奠基,到藏经楼的建成,从大雄宝殿的维修到教学场馆的落成,无不浸透着李木源居士及新加坡广大信士的心血与无量功德!
 
九华山佛学院的学修环境和学修生活是仁德老和尚、圣辉大和尚的开辟和指引,是李木源居士的大力护持,才有我们今天的「东方极乐」。仁德老和尚、圣辉大和尚、李木源居士及护法信众就是我们的「八大菩萨」,是他们「示其道路」,为我们指明学修的方向和目的。
 
【化生】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一,即变化而生。
 
【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等,意译为妙吉祥。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华严宗称东方清凉山为其住所,而以我国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为其道场。
 
【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又作观自在菩萨、圆通大士,略称观音菩萨。与得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其显灵说法之道场在我国浙江普陀山。
 
【得大势至菩萨】意译作『得大势』、『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涂,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
 
【弥勒菩萨】意译「慈氏」。是佛弟子,先佛入灭,住于兜率天。世尊曾预言,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成佛,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
 
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
 
新加坡人民就是生活在天上。
 
我第一次坐飞机出国就是来到新加坡,坐在飞机上,窗外是一簇簇白云,那景致就是南天门的胜景。走出飞机,见绿树成荫,虽感觉有点热,但我知道,这一定是「天上」的距离离太阳太近,所以才会觉得很温暖!(众笑)我不需要穿太多的衣服,我想布施几件出去,可我跟着延续法师走过狮城的大街小巷,在巴司站、在圣陶沙广场,我怎么都找不到一个要饭的人。(众笑)今天,我恍然大悟,一定是新加坡人民因听闻药师如来名号「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得更生诸余恶趣」。
 
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这几年,我走过许多地方,觉得最美的城市还是新加坡。在安徽的合肥,人们把最美丽的小区叫成「新加坡世纪花园」。在苏州、杭州,我听说那里居住着许许多多的新加坡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新加坡人还真能找到你们自己居住的地方。其实,在中国大地,在世界各地,无处不有新加坡人「勇健威猛」的身影,你们在世界的各地投资办厂,开发旅游,像转轮王一样统摄四方,带动着世界的经济,造福于当地的百姓,让无量百千有情能有他们自己的工作而安居乐业。今天,我也在此祝福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多饶财宝,仓库盈溢;也祝愿大家青春常驻,如大力士,眷属具足,聪明智慧,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勇猛精进!(掌声)
 
【轮王】即转轮圣王的简称,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有铁、铜、银、金四个轮王,四个天下,金轮王出现,统辖四天下。
 
【十善道】指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是属古印度的上层阶级。
 
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世尊在这里又提到女人,做女人真的很苦吗?我不知道。大家要不要做女人,或者说大家要不要不做女人,在此,我又能劝说什么?你们的身体,如果你们能做主,你们就自个儿做主吧!(众笑)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魇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出家这么多年,我走过的路平坦而温暖,一路上,有许多的信士赞叹我的行走和我脚下的道路,这个时候,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欢喜,我嘴上虽说,这全是信众的呵护和鼓励。其实这只是我在人前的谦虚,而我心里却容不了任何人说我有缺点,我似乎只能接受人生路上的鲜花和掌声。
人在许多方面,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当我们面对我们自己时,我们似乎更爱听赞美的声音,尽管我们也知道那些美好的言辞不一定真实。
 
记得小时看过一个电影叫《三笑》,尽管那时我还小,但我今天依稀记得影片里的一些事情,说的是一个小孩出生了,亲朋好友纷纷赶来祝贺。有人说小孩相貌堂堂,印堂发亮,长大后会做大官;有人说这孩子又白又胖的,一看就知将来是个有钱的大老板。(众笑)更有甚者,说,这孩子气宇非凡,定会长命千岁,千千岁(众笑)……总之,大家用天下最华丽的语言来赞叹孩子,以博得孩子的父母和众亲属的欢心。这时,突然有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
 
智者总是向死而生。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哥拉的儿子不幸去世了,他知道后处之泰然,并且说:我早就知道我生了一个会死的儿子。
 
人有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够避开人世间的无常。「这孩子将来会死的」,这是一句真话,却气恼了主人,也扫了众人的兴。
 
世尊不知为无明的众生伤心了多少回,面对现实人生中的种种灾难和不幸,世尊多么希望我们能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智慧和超然破除我们心里的假相,让我们「病苦消除」而自在满足,并了生脱死。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
 
愿一切众生能坦然地面对并接受生命的无常,而且能在这生与死的一剎那让自己的灵魂因升华而自在,并得以永恒,这是世尊和药师如来对众生的共同期待。这时,药师如来欢喜而舒心,只见他跏趺于座,进入定中——一种拥抱宇宙的禅悦与大自在——人世间无有悲与欢,无有穷与富,无有愚与慧,无有丑与美,无有是与非,无有生,亦无有死……整个世界在大陀罗尼咒中放大光明。
 
【三摩地】梵语,意为「定」。
 
【肉髻】是佛陀的三十二好相,其中的一项。
 
【大陀罗尼】译为「总持」,是总持一切善的功德,消除一切地狱等的罪恶。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 窭噜 薜琉璃 钵喇婆 喝啰阇也 怛陀揭多耶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 娑诃。
 
这是来自古印度的梵音,是药师如来在定中大彻大悟的秘密语言,我们用不着去翻译,也翻译不了,我们只能用我们的身心去感受并持诵此咒。好啦!就让我们一道进入「三摩地」,用我们内心的智慧和光明一同去体悟「除灭一切众生苦恼」……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我们已在药师如来的智慧之光中持诵了药师心咒,我们心里的无量烦恼和病苦,相信在刚才虔心的咒语中已化为虚无。药师心咒的功德震动着山川大地和众生痴迷又固执的心,让众生彻底解放自我,除去一切苦痛,得究竟安稳和快乐。
 
【安隐】同「安稳」。宗镜录曰:安隐快乐者,则寂静妙常。世事永息者,则攀援心断。
 
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刚出家时,因自身悭贪和嫉妒,以致我的身体总是欠佳,母亲看我消瘦的样子,她着急又伤心。假日里的每一个清晨,母亲特别将一杯净水念上一百零八遍「药师心咒」,然后,要我跪在佛前将净水喝下。当时,我只以为是母亲对我的疼爱和关心,多少年后才明白,那每天的药师净水,净化着我的道业和人生。我喝着药师如来的慈悲成长,对「无病延年」的琉璃世界满怀感激和深情。今天我能有机会在此跟大众一道学习《药师经》,这是药师如来对我的的悲悯和鼓励,我要用我不退转的心回报给东方琉璃世界,我愿意一辈子学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掌声)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不够精进,一辈子只学一本很短的经文,有时,我会感到很惭愧的。(众笑)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华,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
 
刚出家时,我跟师公住在一小庙里,师公每晚洗漱完毕,就趴在摇曳的烛光里用毛笔抄写着经文。我对师公说:师公,您不用这么辛苦,劳作了一天,早点歇息,九华街上的佛经流通处里随处都能请到您抄的经文。师公说他不累,他说晚上没啥事,写着玩玩。
 
前几年,我认识一位老人,他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书法家,他却用蝇头小楷用心地书写经文。他的家人告诉我,十多年来,老人每天抄经,从未间断。他家人还说,抄经已成为老人生活中的最重要部分。我想,一定是老人晚年没啥事可做,或者说因岁数大了做不了啥事,于是,就像师公的「晚上」,没啥事「写着玩玩」。
 
我听说,像安徽合肥这样不算太大的省会城市,大大小小的印刷厂将近有三千家。我以为,在印刷行业发展迅猛的今天,像师公那样笨拙的笔墨也只能是写着玩玩。
 
我没想到自己也会抄经,且满怀虔诚。
 
不知从啥时候起,我觉得自己做和尚做得蛮吃力,如今出家人的道路似乎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要艰辛。唐僧的道路虽说会时有妖精,但他有三个既有实力又无比忠心徒弟。甘露寺的弟子何止三人,可哪位徒弟能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当然,今天的僧人谁又能是「唐僧」?我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可这如履薄冰的行走,我又能走到哪里?我找来《药师经》,我每天用小楷抄写一段经文,我既然到不了我的「西天」,不如「做一天和尚抄一天经」。我写得很慢,在每一个清晨里,我用山泉洗脸沐手,然后,在净洁的宣纸上抄写着我的心迹和我的无奈。我烧香涂香,一心受持。我渐渐地感受到了抄经的平实和乐趣,那一刻,我记起又忘记许许多多令我烦心和开心的事,我努力书写,我的心似乎通过手中的毛笔触及到师公那句「写着玩玩」的更深含义,那是一种状态,一种心境——对世事的淡定和生命的坦然,我猛然悟到,无论现代印刷业如何发达快捷,又怎能媲美「写着玩玩」的宁静和功德。
 
我找到了我的「西天」,其实,就在一笔一划间。(掌声)
 
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世尊在这里告诉大众修菩提行时,别忘记供养法师。身安则道隆,如果出了家,都饿得要死,叫我如何修行!(众笑)世尊说「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细细揣摩世尊话里的意思,其实世尊是在强调,对出家人最大的供养应限于「资身之具」,这是世尊对出世生活所制定的标准,世尊的许多弟子都能如法奉行,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一衣一钵」的简朴铸就了他完美的行持和人生。
 
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我们的生活,我们或许会对我们的贪得无厌而心存惭愧。
 
这几年,上海许多老板每年都要来九华山敬香还愿,也不知他们从哪儿得到的消息,说地藏菩萨是管土地的,(众笑)那些老板的事业大多与土地有关系,他们有的是房地产大亨,有的在挖山取矿。最近,政府的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房地产及矿产开发的管理力度,有许多老板叫苦并埋怨地藏菩萨不灵,说如今的房地产及开矿等有关土地资源的生意越做越艰难。地藏菩萨啥时分管土地?(众笑)如果真是这样,我敢肯定,当菩萨看见众生千方百计仅为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而疯狂地掠夺并破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和环境时,就算那些老板在菩萨座前烧高香、磕大头,菩萨也会不屑地转过脸去,因为佛菩萨是绝不会跟商人「权钱交易」的。(掌声)
 
人类在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去检讨自我,用忏悔之心去关爱和忧患各种的生命形态。
 
如果我们的一切所有不是限于资身之具,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没有节制,其实,这比单纯的贫穷更难堪,因为我们内心的欲望会产生无有止境的罪恶和贪婪。
 
世尊曾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富贵修道难!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体能,前不久,我们学院请来了一位太极拳老师,老师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太极功夫十分了得,那些看似悠悠的动作我们却学得分外吃力,老师鼓励我们说:出家人心静,先熟记基本的动作与套路,并学会用脑子打,拳与太极才能出神入化。
 
老师的话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情。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浙江有位叫徐思众的小学教师,他发明了一种「珠心算法」。当你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无论报给孩子们多么复杂的数字,孩子们都能用「加减乘除」快速地计算,在你艰难地报完数字的一剎那,孩子们已轻松地抢答出正确的答案,那份神奇,简直是不可思议。
 
徐思众老师说,这种「珠心算」是将「算盘」安置在孩子的大脑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只限于四岁至八岁的孩子。徐老师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既懂事,心又净。一个掌握了「珠心算」的小女孩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说,她说她的脑子里有个算盘,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计算着各种方式的数字,就连睡觉都不间断。
 
文殊师利站起身来对世尊表态,发誓在像法时,以种种方便,令有根机的大众,常闻药师如来名号,让他们能对药师法门充满热情和信心,即使在睡梦中也能感受药师世界的博大和宁静。
 
我说不准太极拳老师所说「要用脑子打拳」和徐思众老师的「珠心算法」与文殊师利菩萨表白的「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之间到底有多少个环节可以连接?而对至心听闻药师如来名号而觉悟我们的人生或许是个良好的对应与启迪,让根机浅薄的我们心存信念,无有置疑。
 
【像法】佛入灭五百年后的一千年间,相似于正法时之教法,故谓之像,此时期仅有教说与修行者,而欠缺证果者。佛陀入灭后,有正法、像法、末法等三时。
 
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
 
一年轻人要出家,师父却迟迟不给他落发,师父叫他多拜佛,求佛菩萨加持。于是,年轻人每天傍晚时分在天王殿拜弥勒菩萨。不知是巧合,还是年轻人有意安排,每天的那个时候师父要穿过天王殿到山间散步。师父每天都能看到年轻人虔诚礼佛的身影。一年过去了,年轻人又去求师父给他落发,师父还是那句话:多拜佛。不知那位年轻人最终能否悟出,师父是让他拜自心佛,一份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拜给别人看的,就像行善一样,行善望报,或者做了善事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样的「行善」,让人觉得是在作秀。那年轻人在拜佛时,应该看到,四大天王就在弥勒菩萨两边,他们以凛冽之气直视着人间的虚伪和功利。他们守护着佛门庄严和清净。
 
有一士兵随着连队赶赴前线战场,在行军的路上,他看见一位母亲带着瘦小的孩子在寒冷的路边,年轻的士兵把他身上仅有的一枚银元给了可怜的母亲,那母亲感激涕零,硬把孩子脖子上的长命锁拽下来给他。那场战争打得很惨烈,一个连队的人全部覆没,只有那位士兵活着回来了,士兵逢人便说,是那块长命锁救了他的命。他说,那颗罪恶的子弹只打穿了他胸前的长命锁。
 
三尺以上有神明,有时,我在想,那位母亲和孩子或许就是「四大天王及其眷属」的化身,他们无处不在地守护着善良的人们的健康和平安。
 
【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一小偷爬窗台不慎失手,从四楼摔下来,当场没命。
 
为了生计或不务正业去偷点小东西,本没死罪却意外死了,是横死。
 
《红楼梦》里有这么一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天祥因思念王熙凤过度,耗尽了精气,最后,在「风月镜」下丢了性命。风月镜能两面照人,正面是王熙凤风情万般地向他走来,镜子的背面却是一具吓人骷髅。如果贾天祥能悟出美丽的王熙凤其实只是一具骷髅的转换,那么,他就一定能身心安乐,还得如故。
 
这世间或许本没有生和死,生死只不过是一, 种生命形态的转变,但因为我们内心有了贪欲才会招来横死和诸恶鬼神夺走了我们的精气,使我们的人生受诸剧苦。文殊菩萨问世尊:如果众生能受持并心系药师琉璃如来本愿功德,就能了悟生命,超越生死?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秦王得知赵王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叫和氏璧。于是,秦王派使臣到赵国游说,说他愿意用十五个城池换取那块璧石。赵王明知有诈,又惧怕秦王而不敢拒绝,正在赵王左右为难之时,有一位叫蔺相如的大臣自告奋勇,说他愿意带着宝石去见秦王,并向赵王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叫「完璧归赵」。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随秦王的使臣到了秦国,秦王在一个简陋的偏殿随随便便地接待了他。蔺相如见秦王让宫女们嘻嘻哈哈地传看赵国的国宝,心中很是不快,这样轻慢的态度,就是对赵国的污辱。于是,他上前对秦王说:璧石虽美,但有瑕疵,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叫宫女将宝石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举璧石退至殿柱前,横目怒对,厉声对秦王说:当得知秦王您要这块璧石时,赵国朝廷上下焚香顶礼,斋戒七日,如果秦王您真的喜欢这块稀世之宝,您应先召集秦国的文武大臣,敷清净处,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殿堂。您和您的大臣们也应像赵国文武百官一样,七日七夜,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来迎请这块举世稀宝——和氏璧。
 
蔺相如的一席话怎么像我们今天读诵的药师经文?(众笑)是的,这个故事可对世尊肯定文殊菩萨及大众以清净心供养药师如来的解读和在现实世间里的延伸。
 
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苏东坡经常跟佛印和尚在一起谈经论道,一天,他们又在一起打禅机,苏东坡问佛印和尚说:你看我像什么?老实的佛印和尚脱口而出,说:我看你像佛。苏东坡听了很快活,他又问佛印和尚: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个啥样子啊?佛印和尚摇头不知,苏东坡说:你在我眼里像堆牛粪!说完,苏东坡得意大笑。晚间苏东坡回到家里,一想起「牛粪」和佛印和尚木然的表情,心里还止不住地高兴,他的妹妹苏小妹问他啥事这么开心,苏东坡说:平日跟佛印和尚论禅总是输给他,今天我却占了他的大便宜。然后,苏东坡将白日里与佛印和尚的对话重述了一遍。苏小妹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哥,人家佛印和尚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你没听说佛门人心里有佛,眼里就有佛吗?佛印和尚看你是佛,说明他心里有佛,而你眼里却只有牛粪,哥啊,你心里装的都是啥啊?(众笑)
 
世尊在此告诉我们,长寿、富饶、官位、男女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人们眼中的假相和内心的执着,如果我们的心能够超越这些有为的障碍,去拥抱天地万物,我们的生活就能「随所乐求,一切皆遂」。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
 
从前,有一位秀才到京城去赶考,临近考期时他一连做了两天的梦,第一天他梦见一颗白菜长在屋顶,第二天他梦见自己打着一把雨伞还戴着一顶斗笠。于是,他去请一位相士为他解梦,相士一听直摇头,说,你不要去考啦,你看你的梦,白菜长在屋顶就是「白种」啊,预示着你考「不中」;第二个梦,戴着斗笠打伞,多此一举嘛!秀才听了很沮丧,只好收拾书本,准备回家。离开那天,店家见他不乐的神情,问他怎么回事,秀才仰天叹息,说自己寒窗十年,「不中」也就算了,竟然还在梦中笑我「多此一举」。(众笑)在店家的追问下,秀才道出了心中的郁闷。谁知店家拱手道喜,说,屋顶上种白菜就是「高种」啊!也就是说,你不只会中举,而且定是头名状元。秀才一听心头一喜,可他一想到第二天的梦很快就没有了心情。店家说,第二天的梦更是好兆头啊,你想想,戴着斗笠,打着雨伞,说明你是有备而来,双保险啊!恭喜恭喜!
 
你看,同一个梦在不同的人看来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所以,如果昨晚我们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时,我们无有恐慌,并且原谅自己梦里的所为,要知道,君子在梦里也有小人的行为。(众笑)
 
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有一位虔诚的佛弟子被洪水所困,他抱着一棵树,大声呼喊着佛菩萨名号。这时,有人划着小船到他跟前,叫他上船,他不,他说佛菩萨会来救他的。小船无奈地离开了,洪水越涨越猛,那树摇摇晃晃欲随流而奔去,正在这危急的时刻又一只小船急驶过来,船上的人拖他上船,他却抱着树不放手,他说他一定要等到佛菩萨来接引,并帮他解脱。最后,他被洪水冲走,葬身于水中。到了阴间,见到阎王他很是委曲,他对阎王说佛菩萨骗了他,经书里白纸黑字,分明写道:或有水火刀毒等灾难,只要忆念诸佛如来,即得救脱。阎王呵道:大胆!诸佛菩萨怎会骗你,佛菩萨都两次救你,你死活不肯上船,如何得渡。(众笑)
 
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古时的日本,武士横行,有一位很有名的茶师跟着主人到京城办事,为了安全起见,主人把茶师打扮成武士的模样。一天,主人出门办事去了,茶师也离店在街上漫步,忽遇一武士要跟他比武,他赶忙说他是茶师,只懂得泡茶,不会武功。武士大怒,说他这样的妆扮有辱武士的形象。武士要杀死他。茶师一听傻了,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他难过地对武士说:能不能给我一个时辰的时间,让我把我的主人交待给我做的事情处理好了再来受死。武士将剑往地上一插,手一挥,说:快去快回,我在此等着。茶师没有回客店,他一路飞奔到了京城最大的武馆,他径直冲到演武大厅,找到了武艺高强的馆长。他直截求馆长传授给他一个武士体面的死法。馆长不解,问:学武可防身健体,为的是更好地生,你如何要学体面的死?茶师忙将刚才的遭遇说了一遍。馆长沉思片刻,说,你先给我泡壶茶吧。茶师一想到这是今生最后一次泡茶,他就伤心。伤心总是难免的,他索性什么都不想。他仔细地选茶,洗茶,煮水……此时,他忘记了自己是个即将受死的人。他心闲气定地将茶捧给馆长。茶师的一举一动感染着整个大厅,众人屏气凝神,茶香满屋。馆长对茶师说,你现在不用死了。茶师一下子又回到了现实,他疑惑地望着馆长。馆长说:你只要用刚才泡茶的心态去面对武士,你就死不了。
 
用泡茶的心态面对武士?茶师站在武士面前,还在琢磨馆长话里的意思。这时,武士剑已出鞘,一道寒光逼向茶师,茶师一抬手,说,慢!这时,只见茶师将帽子摘下,端端正正地放在地上,接着又将手套脱下,并整整齐齐地放在帽子边,然后,脱下外衣,不紧不慢地放在手套边……茶师将身上能放下的东西全放下了,该脱的都脱光了,(众笑)下一步怎么办?茶师双眼微闭,只得将剑慢慢举起……这时,只听得扑通一声,茶师睁眼一看,只见武士跪在地上,武士说:他行走江湖多年,从未见过如此高手。(众笑)
 
讲这个故事不是叫大家用喝茶替代念佛,而是用茶师泡茶的心态去忆念药师如来,让我们的心与诸佛妙境往来。当「他国侵扰,盗贼反乱」时,战胜对手的不是外力和技法,而是心态和境界。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
 
世尊在此提醒众生,怎样才能增长并成就我们道业?世尊说,「唯当一心,归佛法僧」。
 
小时候课本里有篇文章叫《小猫钓鱼》。小猫跟着大猫一起到河边去钓鱼,刚把鱼饵甩入水中,这时,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放下鱼杆,去追蜻蜓,眼看就要追上,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又去追蝴蝶,结果大猫提着满篮子鱼回家去,小猫却空着手,连条小鱼都没有。
 
好高骛远,喜新厌旧,这似乎是许多众生的毛病,而这种毛病会让我们像「小猫钓鱼」一样一生空过,一事无成。于是,有人提议,在这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时代,人们应坚守「一生做好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底线,去履行并完成自己曾经的承诺。
 
补充一句,我们一生只爱的那个人是「药师如来」。(众笑)
 
【余天】这里指诸天魔外道。
 
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师兄弟俩云游时被一条河流拦住去路,他们正要趟水过河,这时,见一女子徘徊于河边。女子迎上来求师父帮助。师兄二话没说抱着女子过了河,师弟却困惑,《比丘戒本》里说不得与女人身相触,师兄却抱女子于怀中这么久。(众笑)
 
这个禅宗公案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是现实生活冲撞着远古的心性,让出世的心怦然而慌乱,却又充满着诗情和禅韵,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和启示。
 
我们假设一下,在四野无人,天近黄昏的河边,一孤身弱女欲渡不能,只好向师父求助,这时还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境。第一,兄弟俩双手合十,低头对女子道一声:女菩萨,阿弥陀佛!然后,只顾自己过河,丢女子于荒滩之中。这是对生命及人性的漠视,不是佛弟子应有的精神和慈悲。第二种可能是,兄弟俩见一女子求助,两人争抢着去抱女子过河,这样的热情会不会有点儿过度?(众笑)
 
大家笑过之后,是否觉得刚才的笑其实没什么营养,这两种假设既势利又低俗。
 
我有次在《凤凰卫视》看到一记者问一位道士如何看待并把持教内的清规戒律时,道士说:我择了我爱的出家生活,我也珍惜我当下的状态,我心里充满着法喜!道士的话自始至终未提及自己如何严持戒律,从他淡然又坚定的神情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这是他对戒的坚定和超越,也是他对自我的信任和肯定。所以,当师弟到了第二天实在憋不住责怪师兄抱着女子过河是犯戒时,师兄只淡淡地说:我早就放下了,你怎么到现在还抱着。(众笑)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
 
【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YIN、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菩萨戒】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这是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有位母亲说起她刚成年的女儿,她不希望女儿将来生儿育子,她说她从没有想到自己要做外婆,只要女儿能平安健康地生活她就感到幸福和满足。年轻的女儿恐怕一时还不能明白母亲的苦衷,正当青春的她如何懂得儿女的生日是母亲的劫日。
 
这世上如果有种伟大的爱,那一定是母爱。
 
一位年轻的母亲有了身孕,她还得上班,她做的是电脑工作,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电脑的辐射会影响腹中胎儿的健康,于是,她每天工作时总在胸前挂上一个小兜肚,据说是高科技产品,可以防辐射。
 
这是在现代文明里的母亲对孩子的关爱,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孩子的健康其实是来自于准妈妈的心态和状态。今天的我们能「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是因为我们的母亲善良又真诚的心贴近诸佛如来世界。这里,让我们用最深沉的爱,祝福母亲!感念母亲!
 
感念药师如来!(掌声)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这时,世尊问阿难。
 
阿难自打出家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追随在世尊的左右。世尊这时向阿难发问,表明世尊了解并印证着阿难的根性和悟性。在这万众瞩目的盛大法会上,世尊心里明白,自己的提问和阿难的回答会直接关系着法会的和谐和完美。世尊一定还记得前不久他手持一朵金色的波罗花面向大众微笑一言不发的情景。那天,如果没有大迦叶的破颜一笑,打破法的死寂,世尊的那次讲法或许就没有太多的禅意和美丽。
 
那场景,就连今天的我们也止不住为世尊当时的处境而担心,如果当时大迦叶跟大众一样木然着脸,或者是全场的听众一起哄笑,那种场面将是何等的尴尬和粗劣,并直接破坏了禅的深邃和玄秘。这次世尊有意保守,他没有将他要问的问题拋向大众,而是直接交接阿难。世尊问:阿难,我刚才称扬了东方琉璃世界的微妙以及药师如来的无量功德,你能理解吗?还没等阿难作出回答,世尊又追问道:阿难,你相信吗?
 
大德世尊,我相信药师如来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愿捐十万人民币供养今天的药师法会,以祈求药师如来保佑我全家人健康平安,也让我在事业上步步高升。世尊听了一惊,这不是阿难的声音。(众笑)
 
有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市中心有所历史文化馆,可馆里一直都很冷清,尽管不设门票,一天下来却没有几个去参观的人。在离文化馆不远处有座当地的神庙,香火特别旺盛。同一个城区,呈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分明能触摸到传统文化与神明在现实生活中碰撞时,神明在人们心里占有绝对的优势,尽管真正影响并留给人类有价值的还是文化和历史。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历来人们对神明的崇奉远远要超过对文化的渴求,因为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有时很难区分哪些是需要,哪些是贪婪?
 
佛法在东土二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却在太多的时候借助了有为的「神通术」,人们心里的高僧必须有未卜先知,预示祸福的神通。也就是说,高僧是神,菩萨就是更高的神,最高的神当然是如来佛。那么,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到底悟到了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这是世尊的法偈,那么,世尊已明确告诉我们要用「无常」、「无我」的思想去破除世间有为的假相。这么说,神通在佛法的传播过程中就只是方便,不是究竟。也就是说,如果众生不好好地做人,即使你拿一百万美金去烧香拜佛,也毫无功德,因为佛菩萨不懂得,或太懂得什么是功利,什么是贪婪。
 
药师如来不会保佑任何人的自私和自利,他只会时时拂拭并呵护着生活在物欲世界的众生能有一颗清净又健康的心。(掌声)
 
大德世尊,我不懂得刚才您说了些什么,我只觉得药师如来和他的东方琉璃世界博大精深!说这话的人不迷信,又最迷信,一般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和社会地位。
 
人们仿佛一提到佛法就会脱口而出,说,佛法真是博大精深啊!这样说,一方面表达出我们对佛法的景仰和尊重,如果不是关系到现实生活中切身利益,谁也不愿去亵渎自己心里的神明,众生从来都是佛与神不分。同时,说佛法博大精深,有意或无意之中将佛和众生之间竖起一道高不可攀的屏障,于是,佛高高在上,博大又孤单;众生在人间贪图着人间享乐,如果家境不错,很少有人愿意跨越自己的人生,用青春和生命去陪伴那边世界里的博大精深。有人或许会说等退了休一定要来寺里长期地住下,好好地修心养性,参研佛经。
 
众生的许多想法做法真的是太顽固,太聪明。
 
走进佛门,我们会真切地感到佛制定了那么多的戒律来规范并要求出世的生活,多余的舍掉,不想舍掉的也要放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佛法是让我们摒弃外在浮华和庸俗,用减法的生活方式,展现我们本来简单又纯洁的自性。而众生永远无法认识简单,无法了解我们错综复杂的人生。我们的脑子受到的训练就是要我们去认识复杂的东西,并且还想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把本来简单的生活弄得「博大精深」。佛和祖师们都说「饥来吃饭困来眠」,饿了就吃饭,瞌睡来了就睡觉,这是一种多么朴实的生命状态啊,可现代人喜欢折腾,吃顿饭还得要有人请,请人吃饭,必定要喝酒,无酒不成席。喝酒更是五花八门,什么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men(吞)。(众笑)这么说,武松在景阳岗一口气吞了十几大碗酒,那又是哪一类的感情?(众笑)佛弟子不说喝酒,我们来说喝茶。喝茶本来是为了更好地解渴,或提神,可现代人会找几位小姑娘用各种优雅的手势来泡茶,仿佛这样喝茶方式才叫功夫,才够品位,才是禅茶一味。
 
所以说,「博大精深」的不是佛法,而是众生。
 
化繁为简的才是佛法,才是一种大智,一种真正的博大精深。(掌声)
 
大德世尊,东方琉璃世界真的有您说得这么简单吗?问话的人是位女众,她直接向世尊提出憋闷于心许久的疑问。
 
她说她是个佛教徒,还授了菩萨戒。这几年走了许多的寺院,却找不到寺院原本的那份清净,她说现在的寺院比闹市还要热闹,寺院的管理也跟现在企业和官场一样势利。她还说,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某寺院里的出家人跟导游一起唱双簧,蒙骗善男信女,一把成本只需几块钱的香烛,卖给善良又无知的信众竟然高达上千元。出家人不是说不贪名利,放下名利吗?可层出不穷的各样弘法建寺及佛事活动似乎只为更多的名和利。名闻利养本身容易障道,并滋生僧团自身的腐化,更会招致世人的嫉妒,而导致人心和社会的不平。
 
世尊,您说,现在的佛教徒是不是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出家,您当年不是放弃「转轮王」的权贵生活而走向苦行的山林吗?可现在的大和尚陪同的为什么不是官员,就是商人?做为出离世间的佛教,不该直接给予众生物质上的需求,因为物质的生活无非是让我们消耗更多的资源,而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说把这个社会比作是一座城市,我们都知道城里的土地是寸土寸金,作为政府和商人可以多造高楼,让喜欢家又有点钱的人们能够安居乐业。而宗教则是许多高楼之中的公园,还给人类一片绿色,一份阳光和清心,让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都能漫步其间,共享这里的宁静和神圣。
 
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的社会,这就是我们信奉的东方琉璃世界。(掌声)……
 
世尊默然。
 
这时,只见阿难站起身来,坦露右肩,胡跪于地,至心恭敬地对世尊说:大德世尊,我于药师如来所说相契,不生疑惑。为什么?阿难自问自答: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从阿难片言只语里,流露出他对东方琉璃世界的信仰全然发自内心。
 
【阿难】梵名,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还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一天,阿难走入一片竹林,突然听到一比丘的念诵声:
 
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听了不能理解,世尊常说六道轮回的痛苦,并让众生彻悟无常,了脱生死。可今天这位比丘怎么在此赞叹水老鹤?(众笑)阿难忙上前问比丘念的是啥子经文。比丘见是阿难尊者,说:刚才我念的是世尊所说的法偈啊!
 
比丘说完,又自顾念那偈语。
 
阿难听了心里很难过,世尊刚在拘尸那迦娑罗双树林间入寂,世尊的教法已面目全非了。阿难上前打断了那位比丘的诵念,问那比丘偈语是从哪里学来的。比丘说:我师父教的呗。阿难说那是错的,正确的偈语是: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这不是跟「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意思吗?比丘感慨不已,也感恩不已。比丘又说:谢谢阿难尊者,现在我终于懂得在这世间学修一辈子,只为见只水老鹤是多么的没意思。(众笑)
 
那比丘得到阿难的指正,欢喜而归,见到了他的师父,并告诉师父刚才遇到阿难和世尊所说的正确的偈语,谁知师父听了很不高兴。师父说:阿难老朽,脑子不灵光了,说话总是说错,不要理睬他,以前我教你怎么念的你还接着怎么念。
 
「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众笑)
 
这位师父不但信根不具,还对正法言生诽谤,他自已于长夜失大利乐不说,还让这种罪过流转无穷,迷失更多的众生堕诸恶趣。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一老和尚带着几个小和尚在山间行走,弯曲的山道在幽静的林木中自在地延伸,走在这样的道上,让人忘情又兴奋。猛然一小和尚欢呼:前方有人家啦!大家透过山林向前远望,只见路的尽头有一片红砖墙面的楼房,在绿荫环抱中有如花儿绽放一般美丽。走近一看,大家都觉意外,谁都没想到这么漂亮的住处竟然是所看守所。一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这环境真好,什么时候我犯点小错误到这里住几天。(众笑)小和尚说时无意,话一出口又追悔莫及。他赶忙又说:师父,我不要到这里来住。老和尚平静地对小和尚说:只要你遵纪守法,听诸佛如来的话,用功修学,你就是想来这里,人家也不会收你的。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
 
佛法广大不度无缘之人。
 
世尊对阿难说:阿难,因为你深信药师如来的甚深所行,这是你信佛的内因,而诸佛如来的威力则是外缘,当内因和外缘高度统一时,你就会置身于一个理想又圆满的世界里。
世尊接着说: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还有没有登地的诸菩萨,他们都不能信解药师如来的甚深所行。世尊说到这里,话突然一转,说:唯有一生所系菩萨能如实信解。
 
听世尊这么说,博学的阿难尊者一定了然于心,而今天根机浅薄的我们因无法领悟诸佛如来的甚深所行而显得越发狭隘。在这段不太长的经文中,同时出现了阿难、声闻、独觉、未登地诸菩萨,及一生所系菩萨。在座的各位,听说你们大多去过印度朝圣,沿着世尊弘法的足迹一路追寻,大家不但亲临感受世尊在灵鹫山胜境说法的殊胜,也有幸礼敬了阿难尊者的墓地。阿难是世尊的堂弟,他博学强记。世尊入灭后,因僧团的懈怠,大迦叶发起了五百比丘在王舍城结集,那次结集由阿难尊者准确无误地当着那么多比丘的面凭记忆诵出了世尊一生为大众的开示,并博得了满场掌声的肯定。阿难尊者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一生的学修对佛法的传播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这里的声闻、独觉和未登地菩萨又指的是谁,一生所系菩萨他到底在哪里?
 
《药师经》历来被看作是一部简单但不易懂的经典,这大概是东方文化喜欢会意而不善言传,于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只好人云亦云地说服自己,也许真的不需要理解,只要每天把经典不断地诵读,有一天自然会领悟于心。但是诵读了许久,仍然不见悟的踪影,这时我们或许不禁开始怀疑那些强调意会的人可能没一个真的与药师世界相契相应,大家都只是满口佛言法语说着相似的佛法,来炫耀自己和佛法的玄深。在这个虚假的世界里,只要穿上了僧衣,人们就会把我们奉为无所不知的佛菩萨转世,我们对信众的任何苦恼也都能用玄而又玄的法语做出针对性的开示。事实证明,大言不惭或道貌岸然恰巧能被善良的中国文化所接纳,还能制造出超世的悲情,并赢得大众的恭敬和信任。
 
当然,我们也会关注着现实世界的众生,在对佛经的诠释和注解,更多地停留在一些道德层面上,或秩序规则等范围。有时,我们禁不住要问,难道诸佛甚深的真理就仅于此吗?除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外,还有没有更深的道理?难道真的只要念一句药师如来名号我们就无病无灾、无恶无罪吗?还有,一生所系菩萨,您说您要来到娑婆世界救度众生,却为何要我们等您一万年?(众笑)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可这难以参透的真理为何要引众生到玄之又玄的境地,难道古老智慧真的那么残忍吗?生命的苦难有那么多的余暇可以拖延、揣摩和猜测吗?
 
自古至今,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误了多少年少?那永恒的生命对于今天的我们保持着一份遥远和神秘,一份让苦难众生难以契入的不可思议。(掌声)
 
【迦叶】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在灵山会上,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生平修头陀行,遵佛嘱于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佛出世时,传佛僧伽梨衣。
 
【娑婆】梵语,意译忍、堪忍。即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之现实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为忍。
 
【声闻】梵语,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
 
【独觉】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的人。
 
【登地菩萨】(术语)入初地即欢喜地行位之菩萨也。
 
【一生所系菩萨】(术语)与一生补处菩萨同,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弥勒菩萨在经过兜率天之四千岁,亦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一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将降生到我们这世界,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并三会度生,转妙*轮。这三次度众法会,号称『龙华三会』。
 
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世尊在许多的法会上都这样特别强调:人身难得!为了让众生更好地理解并珍爱生命,世尊就地抓起一把土,又将土撒向大地,然后伸出手对大众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尘;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世尊在这里不但告诉大众得人身难,而听闻药师如来名号并能如是信奉者,就比难得的人身还要难得。
 
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世尊在此对药师如来的无量功德由衷地赞叹,并且告诉阿难及大众,由于众生的不同根性,药师如来在行菩萨道时,运用了无量的善巧方便。
 
「善巧方便」,这句看似简单的话里蕴含了佛菩萨无量的苦心和悲愿。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又有着不同的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们都喜欢跟禅师交游,文人的目光全部投向不立文字的禅宗。谈素琴,阅金经,这里的「金经」是指禅意浓郁的大乘经典《金刚经》,仿佛只要在案头放上此经,就能让自己心闲气定。
 
《金刚经》里简练又玄奥的义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特别是不认识字,或者说不想认识太多字的人,(众笑)那么,净土法门善巧方便地照顾并接引了这些普通人的信仰,念好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中华文明是特别重礼尊德的文化,于是,佛典在东土的弘传往往偏重于礼仪与道德标准。
 
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善巧和方便,作为一个出世的宗教当然不应囿于有为的道德与各种规则,只有超越道德,破除规则,我们的心性才能真正得到释放和升华,禅宗讲「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而老庄的「无为而无所不为」,都是放下了世间的假道德与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回归到道德和规则的本源,自然而又有秩序地遵守自然和人文的法则。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涕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
 
师父几天都不吃不喝,瘦得不行。弟子们买来了上好的营养品,求师父随便吃点,师父不吃,也不说话。一天,一细心的弟子在师父的床头发现了一个条子,上面有师父颤巍巍的手迹——「两天」。一定是师父自知时至,两天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是,弟子们奔走相告。师父的弟子多,当天就有好多的弟子赶到了寺里,大家围着师父二十四时不间断地念佛,弟子们要用他们虔诚的心诵出弥陀圣号送师父在人间走完最后一程。两天很快过去了,两天里,师父像入定似的跏趺在他的禅榻上,悄无声息。师父已经走了,去了他的世界。弟子们的念佛声陡然增高,师父的中阴身还没有离开,弟子们的声音密集又悲怆。突然,佛号声嘎然而止,谁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弟子们脸上的表情木木的,只见师父的身体动了一下,随即睁开了眼睛。还没等弟子们回过神来,只听师父轻声说:到琰王那里走了一程。(众笑)
 
没几天,师父的身体回到了从前,可以吃些简单的稀饭了,可他依旧不吃围绕在他床头的各色补品。在弟子们的搀扶下,师父还可以下床到寺前太阳下走走。有弟子问:师父,阎王爷是个啥样子?一定很凶吧!师父却只说,他当时脑子快速地浮现一连串的人生回放镜头,每个镜头似乎都在与人争吵。弟子又问:那阎王对您说了什么?师父笑着说:阎王说,快回去,你时候没到,你晚年还要享你的弟子们的福啊!(众笑)
 
【救脱菩萨】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
 
【琰魔王】亦称「阎王」。据法苑珠林记载:阎罗王往昔为沙毗国王,与邻国战而败,国王忿极,与诸大臣兵卒皆发愿,愿死后为地狱主,执邻国诸恶人,一一投之地狱以泄忿。后此国王,死后为阎罗王,其大臣兵卒,亦皆为地狱官卒。
 
【中阴身】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魏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个的医生最高。扁鹊老实地回答,说,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王不解地问,那为何他们默默无闻,而你的医术却名扬天下?
 
扁鹊说:因为我只能在人们生命垂危的时候才能出手下药,往往能够起死回生,虽保住了病人的性命,却大伤病人的元气,还会留有后遗症,但是,我却能名传天下。
 
扁鹊接着说:我二哥治病,可以在病刚起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大家总以为他只能治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发展下去,那就是要命的绝症。
 
扁鹊还说:我大哥医病能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生病了,但还没有显出病症,他手到病除,把病根除了,但这个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大家都以为我大哥不会医病。
 
最近,有这样一个报导,说中国人口众多,在医疗卫生方面十多亿人不能靠吃药打针来确保身体的健康,于是,有人提出要多建公园及健身场所,让生命在自然和运动中得到健康和提升。
常听人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那法庭上双方律师据理力争的气势太像《西游记》里的真假美猴王,连他们的师父「唐僧」都分不清哪个是假,哪个是真?现在的法官真的是太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去分辨谁是良家女,谁是妖精。(众笑)有时,人们对司法的不信任还有许多的人为因素,比如证据销毁,人为的伪证等等,而导致许多人像窦娥一样蒙冤终身。
 
看到这么一例案情,一位老人很早就失去了儿子,她一手把她的孙子带大,正当孙子成年走向社会的时候,老人家又遭遇到人生的最大不幸,她的孙子与人争斗中又永远地离她而去。老人悲痛万分,最后司法给了她一个公正,法庭宣判杀害她孙子的凶手的死刑。当记者问老人对这样的判决满意吗?老人的心里满是苦痛和泪水,老人哭着说她不要司法的公正,她只要与她相依为命的孙子。
 
古希腊贤者毕阿斯同一些不虔诚的人一起航海,当遇到暴风雨时,就连那些不虔诚的人也开始求神保佑,毕阿斯就说:安静点,不要让神们得知有你们在船上。
 
这时,我们回头看看扁鹊三兄弟,医术最高的老大却被只看眼前利益的人们所忽视,现代人不追求户外运动和心的宁静,偏要到病入膏肓时呆在医院病房里渴望着扁鹊的起死回生,难怪毕阿斯要那些不虔诚的人闭嘴的,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其实就像无可奈何的法律在宣判最后的死刑。而佛教的「三世因果说」正好把握着医学与健康、道德和法律之间谁重谁轻,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清晰地记在阎王的生死簿里,琰魔法王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谁都不存在漏网的侥幸,在因果面前那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里能树立良好的善恶报应和因果轮回观,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积极行善,用日积月累健康和幸福去展望并履行着我们的今生和来生。
 
【俱生神】属天部。据旧华严经卷四十四入法界品、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等载,常骑在人之双肩,在人死后即向阎魔王报告有关该人之出生与善恶之二神。
 
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孔明带着上将姜维、魏延等大队人马,北上伐魏,孔明一向用兵如神,可他这次遇到了真正的对手——曹魏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懿。尽管司马懿曾经是孔明的手下败将,可这次交手中孔明的确没占到什么便宜,司马懿对孔明小心谨慎,步步为赢(营)。这天,蜀魏两军在五丈?上对峙。这时,又有不利的消息传到了蜀营,当孔明得知东吴孙权的三路人马欲合蜀围魏,皆被司马懿击退时,孔明长叹一声,一头裁倒在地,昏死过去。吓得姜维等人手足无措,急忙鸣金收兵。回到营寨,孔明终于醒了过来。当天夜里,孔明让姜维陪着走到帐外,这时,夜深人静,星宿清明,孔明仰观天象,十分惊慌,急回帐内,他对姜维说:我恐怕时日不多啦。姜维不解,他茫茫地看着孔明。孔明说,我刚才望见众星之中,客星明亮,主星幽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姜维一听,失声痛哭。孔明安慰说:我会祈禳(rang祈祷消除灾殃)之法,你可引甲士四十九人,环绕帐外,并在帐房四周点四十九支小灯,我在帐中燃七支大灯,如果七天之内主灯不灭,我的命就可以增加十二年。
 
姜维领命而去。孔明依照他自己的计划在帐内全心祈禳,一转眼到了第六天,主灯依然明亮,孔明心中甚喜。正在这时,忽然寨外人声吶喊,孔明刚想让姜维出去看个究竟,只见魏延飞奔到他跟前禀报:丞相,司马懿的人马已冲进了营地。魏延跑得太快,卷起的风竟然将主灯扑灭,孔明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姜维拔剑要杀魏延,孔明阻止叹道:不关魏将军的事,是我造业太重,天灭我也!
 
孔明的祈禳之术与《药师经》里如何供养药师如来之法似乎有着相同的道理和功德。让我们回到经文,这段经文说得很清楚,用七盏灯对药师如来的供养与孔明祈禳的方式相似,可孔明忽略了,消灾延寿「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孔明晓得祈禳延寿之法,却不懂得戒杀和放生。
 
孔明神计妙算,在他不长的一生中指挥了无数场的战役,每一次与敌方交手都杀死对手无量无数,有时,手无缚鸡之力的孔明在战争中表现了他的不择手段和极度的残忍。
孔明曾平扫南蛮孟获时打过这样的一场战争。
 
孔明设计将孟获的盟军乌戈国主兀突骨三万军马围困于盘蛇山谷中,然后,采取了火攻。一时间,满谷火光冲天。孔明站在山上往下看,只见蛮兵被火烧得互相拥抱,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那惨境,连孔明自己也忍不住落泪叹道:这场战争我们赢了,我虽然有功于蜀国,可必折寿无疑。
 
其实,那些被烧死的「蛮军」,只是一些无衣无食的平民百姓。
 
【救脱菩萨】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
 
复次、阿难!若剎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剎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剎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
 
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gu网)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这几句话出自于中国的圣人孟子。孟子其实很有远见,二千多年前的他,似乎洞察到今天的人心。他说:只要按时而不误农耕,顺其自然规律,这样,人们就会丰衣足食。可现在的人们总喜欢挑战极限,用大棚和有毒的化学物质违时地催生出许多高产量却会致癌食品。我昨天还在《联合早报》上看到了人们这样的担心,说水果之王的榴槤本来一年才结果一次,可现在的水果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榴莲吃,更让有些人不接受的是,有人要利用现代科技除去榴莲的「臭味」,其实,对于爱吃榴莲的人来说,那是一想起都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的香味啊!(众笑)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人类砍树可以说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小的时候,我记得河岸边满是高大的柳树,和山丘上那茂密的松林。如今那样的生态永远只是一份记忆,一份伤心。
 
孟子又说,人们控制一定数量的鱼网捕鱼,或许说,我们把网鱼孔规定在一定的尺度,保持着一定的漏网之鱼,这样,生态才能平衡。可是张三突然把鱼网孔缩小,于是,张三暴发了。张三破坏了本有的秩序,使他的鱼量比别人增多了好几倍,可他并没有受到社会的指责,反而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电视台、报纸铺天盖地从正面宣扬了张三的智慧和成果,在渔界引起了轰动效益。张三还真不负众望,他很快注册并成立了「最小网孔张三捕鱼无限公司」,(众笑)这时,王五、赵六该如何,他们又如何承受「张三式」的诱惑和压力。他们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把鱼网孔变得更小,日子将无法维持,王五的老婆已多次骂他是个没出息的东西,如果现在还捕不到人家张三起家时的一半的鱼量,明天就到法庭离婚。(众笑)
 
特别是赵六,他已是「奔四」的人了,还没谈好对象,可现在女孩子都说张三是最有魅力的男人。(众笑)女孩们早就放话说,要嫁就嫁像张三那样的男人。(众笑)说到这里,我们也说说我们的佛教自身,作为当代的出家人,面对这个物化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与时俱进」,还是坚守那不可改变的「鱼网孔」?人在很多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也许并非什么艰难险阻,而是选择。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好啦!我在台上,我的地盘我做主,(众笑)我来告诉大家,也显示着我们出家人的智慧和勇猛。依我看,干脆将鱼塘的水抽干,也成就那个成语———「竭泽而渔」。(众笑)
 
人类破坏自然,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报应。自然终于叛逆了——大气变暖了,河流污浊了,旱灾、水涝威胁着脆弱的人类,SARS(非典)等传染病伤害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
 
人类与其说在这世间创造了许多的辉煌,还不如说,人类更多的是给自己和后人留下了罪业和苦难!(掌声)
 
【剎帝利】梵语,意译地主、王种。乃印度四姓阶级中之第二阶级,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
 
【灌顶王】古代印度于国王即位时皆行灌顶仪式,以四大海之水灌新王之顶,表示祝福。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这时,阿难尊者问救脱菩萨:菩萨,为什么有人命已尽,却能增寿延年呢?
 
听了阿难尊者的问话,或许有人会问,阿难尊者不是世尊十大弟子中的多闻第一吗?这世间难道还会有他所不知道的事情?那么,阿难尊者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在明知故问?这个问题我们在此暂不做阐述和争论。我们来关注一下阿难尊者话里的另一重难以解答,又直接关系着众生的生死大事。
 
阿难尊者问救脱菩萨「已尽之命而可增益」,可见,尊者一定知道寿命何时尽,或者说,已尽的寿命又有多少岁月是属延伸。对于众生来说,我们怎样去界定我们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是六十岁,还是七十岁?)我们又如何知道我们的生命哪些段是属于额外的增益?(六十岁、七十岁是本有的寿命,还是包含了增益的寿命?)阎王爷只知道把众生从阳间带到阴地,而在阳间从不公开那本与众生寿命息息相关的生死簿。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高行健先生在《灵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生病了,是肺癌,被医生判了死刑,专家会诊的结果是他顶多还有半年寿命。于是,他沉痛又无奈地回到家里,等待着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半个月过去了,他远方的弟弟来到他身边,并劝他去医院复查,他顺从了弟弟的要求,可他心里清楚,这个时候再去医院只是给家人一些自我安慰,到时无非一样随着阎王的旨意走向轮回和地狱的深处。在医院里,他坐在医生的办公室里,他说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自己也未曾察觉,他听见了他心里正默念着药师如来的名号声,而且十分的虔诚纯然发自内心。
 
「没有。」医生拿着刚出来的胸片说。
 
「没有?」他都不敢相信医生的话是真的。佛说欢喜,这是他摆脱绝境的最初心态,也是他最实在的幸福,他受到了药师如来的关照,奇迹就这样出现了,但他还只是窃喜,不敢贸然袒露。
 
「要不要再查查。」他的弟弟小心地问医生。
 
「再查什么,这样不是很好吗?」医生呵斥道。
 
「可半月前那胸片上的阴影又怎么解释?」他的弟弟止不住还问。
 
「没有就是没有了,消失了,还怎么解释?感冒、肺炎,都可能引起阴影,好了,就消失了。」医生扭转靠椅,对他和他的弟弟不再理会。
 
他拾回来了一条新的生命,他的寿命得到了延年和增益,他感谢医生,可医生没有提到「心境」,他一直在心里问自己,心境会不会改变胸片上的阴影?
 
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救脱菩萨没有直接回答阿难尊者的问题,菩萨反过问尊者说:尊者,您常在世尊的身边,难道您没听世尊常说人有「九横死」吗?
 
看这段文字时,我们应心存感念,不仅是对这段文字的内容,还有文字的表达方式。
 
在一辆开往九华山的大巴上,有一位自称从美国回来的华侨,他说他是佛教徒,出生在美国,在大洋彼岸他拥有许多的土地和房产。他跟坐在他身边的师父说:这次是专程从美国飞来到九华山朝拜地藏菩萨。师父说他就常住在九华山里,那人一惊,赶忙冲着师父合掌问讯,随即从手提包里掏出一个红包,激动得不能自己,缘分啊缘分!那份恭敬和欣喜,就像见到了地藏菩萨。师父接过红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美金。
 
师父说,今天我们同乘一车是缘分,这缘分属于车上的每一个人,如果你心诚,应普同供养才对。那人一拍脑门,连说菩萨!缘分!就这样,车上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一张一百圆的美金。咱们一车人啊,今日真高兴。(众笑)天上真的掉下了馅饼,大众好开心。这时,师父转身对大众说: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接受了这位先生的供养,也得回赠一份小礼物,略表我们的心意,大家说好不好?
 
「好!」众人齐声附和。
 
回赠什么礼物呢?出门在外,大都两手空空。还是师父有智慧,师父说,我们就回赠给这位先生一百元人民币吧,他在中国正好用得着。说罢,师父从自己的香包里拿出一百元人民币来,那人摆手直说No!No!No!(众笑)师父说必须收下,这是地藏菩萨为我们结下的缘分。众人也学着师父的样子边递钱,边说「地藏菩萨」和「缘分」,把那人感动得连连哈腰合掌、接钱——Thankyou!菩萨啊缘分!(众笑)
 
车一路欢奔,进入九华山地界时,突然有人说美金是假的,众人一阵惊诧:怎么,美国的钱也有假的?(众笑)大家回过神来,却找不着师父和那位先生。他们不知啥时下的车。这时大家才明白,师父和华侨全是假的。(众笑)「师父」和那位「华侨」的一唱一合,那是早已编排好了的明知故问。
 
这段经文,我们不难看出,阿难尊者当着无量大众提出一个又一个与尊者身份极不相称的问题,很明显,博学的尊者是在明知故问。
 
同样是明知故问,同样活跃了当时的气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思想和目的。
 
这里,我们也得常常提醒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防范自己的贪欲之心,无论他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是关系到钱,不管是「美金」和「大师」,都要小心前方是陷阱。
阿难尊者的明知故问,不仅增强了法会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更重要的是替众生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我见这样的一个报导,有人对着记者及无量的电视观众说:我们的钱包现在鼓起来了,单位还给我们买了医疗保险,以后,就再也不怕生病啦。
 
我们都知道,有了钱不等于就有健康,我们享受公费医疗,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延年益寿。有很多的人,在没钱的时候身体还算阳光,可一旦有了医疗条件就感觉身体这里发慌,那里不适。那就赶紧上医院呗,千万不要耽搁了病情。(众笑)住在大医院里,就指望着主任医师和进口药物来帮自己补回没钱时候的身体。持有这样心态的人,是根本得不到幸福和健康的,药物的负作用及贪婪的内心紊乱了我们身体本有的智慧。
 
还有,有些医生必须完成医院硬性规定的「任务」,先用各种仪器先轮番把你的看个仔细,然后再来对你身体的各种症状加以「诊断」和「关心」,就算你本没病,这时,你的心跟病已对号入座了,无数的病魔正大摇大摆地向你走近。我们常说,猫有九条命,意外死去猫,只要把它放在土地上,猫会通过它自身的能力得以重生。人也一样,现代医学告诉我们,人体有百分之七十的病是无须吃药打针的,人体的自身智慧会平衡、抵御,并战胜体内外的各种疾病。所以,「救脱菩萨」更是指我们的自心——心境决定着我们生命的质量和状态。而诸佛如来劝导世人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去净化并提升众生的心境,让众生明心见性,不经苦患。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
 
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
 
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
 
三者、畋猎嬉戏,耽YIN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四者、横为火焚。
 
五者、横为水溺。
 
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
 
七者、横堕山崖。
 
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
 
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
 
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到2008年奥运会开的时候,我整六十周岁,到时,一定要到比赛现场去看一看。」这是中国内地一位名人生前的愿望。
 
在之前的一次电视节目录制中,这位名人突然被主持人问及他贵庚几何?他神秘一笑,随后,扳着手指说道:「我今年周岁57、虚岁58了。等到开奥运会的2008年,我正好60岁!活了一个甲子,我就想啊,等2008年我一定要到奥运会比赛现场去看看。」说罢,他还幽默地打趣道:「我60岁啊,北京还为我办了个奥运会。」
 
世事难料,他并未等到奥运会召开,因心肌梗塞,便匆匆离开人世。
 
于是,有许多的报刊在这位名人的「横死」和「奥运生日」上大做文章,将他生前六十岁生日那年一定要看奥运会的理想作为笑谈。「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的心情和感伤。其实,我们在说别人不幸的时候,又有谁知道,死亡之神哪一天会降临到我们自己的头上?
 
前天,林长让延续法师陪我到詹葡院瞻仰「广洽上人纪念堂」,在三楼的展厅,我看见弘一法师送给上人的一幅立轴。写道:
 
我见他人死,心中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何日轮到我?
 
「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世尊不止一次地告诫众生:人的生命像水泡一样非常地脆弱。古来净土大德说:「要把死字挂在眉,才觉西方有滋味」。有一次世尊突然问他的弟子们:「人命在几间?」有的弟子说:「数日间。」有的弟子说:「饭食间。」世尊都否定了,最后有一个弟子说:「人命在呼吸之间。」
 
世尊点头。
 
是的,人命就在呼吸之间!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几年前,我在学院的院墙外用毛笔写下一行大字: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句话出自唐代一位尼师的一首诗,见来学院参观的人都会在那行字前驻足观看或拍照留念。我很得意。
 
上个月,有信士刚进山到学院,就急忙跑来告诉我,说墙外的字被谁擦掉了。他喃喃自语,说上星期他还在字前照了相?他语气里流露出失措和惋惜。我说是我把字擦掉了的。(众笑)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因外界的太多事情,我的内心陡然生起无有止息的烦躁和郁闷,我都找不到一个出世的僧人在这个世间上应有的方向和空间,好心的朋友总劝慰我,要多跟社会接触,人不能真空生活。没出家时我生长在农村,谁都知道,那是社会的最底层,出家后,有人说我放得下,年纪轻轻的就走出了红尘。听了这样的赞叹,我心里都有些过意不去,我想告诉大家,我本来啥都没有啊,我又何曾放下了什么?除了年轻,和那颗年轻的心。
 
如果出家修行是为了放下内心的贪婪和无明,那么,这个社会的一切名利、爱恨对于出世的心来说,何为退步,又何必向前?假若我们把这个社会比做作坚实的大地,而出世的心境则是一片深远的天空。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地和位置,作为子女,我们得孝敬父母;作为人臣,我们要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为商人,就得想办法利用人的欲望去刺激经济的高速递增;(众笑)那么,作为世尊的弟子,我们愿做小草,为人类奉献出一片绿色和清凉。小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小草不伟大。(掌声)我像是领悟了那位尼师超然的心境和流淌在诗中的更深涵义,我让本来干净的墙面又回到了墙面的本真,我为自己「不退亦不进」的心境所感动,我的内心充满欢喜和宁静。(掌声)
 
【五逆】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
 
【性戒】二戒之一,乃针对性罪而立之禁戒,与『遮戒』相对。此类戒律从犯罪之果报而言,属于本质之罪恶行为,如五戒中之杀生、偷盗、邪YIN、妄语等四波罗夷,不待佛之制戒,亦不论在家、出家与受戒、不受戒,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为业报之正因,系社会普遍承认之罪恶,并有法规制止之,故称性戒。反之,遮戒则依佛陀之遮制而设,如酒戒即是。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
 
这时,十二药叉神将及其无量的部下特别引人注目。这十二位神将与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有什么关联?是数字上的巧合,还是寓意着某种不可思议?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一年为十二个月,一纪又是十二年,十二属相、十二星辰、十二因缘如是等等,又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但我期待,再过十二年,不是二十年,(众笑)我和在座的各位同修还能相聚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到时,我们一起走向东方琉璃世界,共修药师法门。(掌声)
 
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围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
 
我们学院有许多经书,藏经楼放满了,就只好将各类经书打成包存放在书库里。我记得十几年前的《地藏经》就装满了一个书库。我们把经书放在山门口的结缘书架上流通,让香客和游人顺手请走。可十多年过去了,仓库的《地藏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又新增了好几个书库。因为时常有信众把他们家里的佛经拿到学院来,他们说,这些经书是寺里的师父们赠送的,他们又看不懂,放在家里怕不清净而对佛菩萨不恭敬。
 
前几天,我又接到了一位信士的电话,她说又有一批《地藏经》要运到九华山来,其中有一部分是给学院的。这位信士我认得,许多年前,她和她的同修们节衣缩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组织了一个印经会,她们每年印有大量的经书送到不同的寺院,让经书和她们的功德随处流布。她们说师父说了:印经书功德最大,许多的护法菩萨都来护佑她们的家庭平安富有。我想告诉她们我们学院有太多的《地藏经》,可我说不出口,我怕伤了她们的虔诚和自尊。我曾几次跟她们说,要提高经本的印刷质量,十多年的版本和纸张已很难适应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可她们每次送来的经书依然简易得有些粗俗。
 
有一次,我去九华街上的一个小庵,住持师太见到我她特别地高兴,她请我到楼上,请我发心帮她的忙。我当时不知何事,上楼一看,见满屋子经书。师太说,藏学法师啊,发发慈悲,把这些经书拿来佛学院去,不然,我的房子都快压塌了。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佛学院也是同样的境况啊!师太见我不说话,她又说,你来拿经书时,顺便拿些香烛和麻油。(众笑)我答应师太我会将书全部请走,香烛和麻油就顺手或随缘吧!(众笑)过了几天,我叫客堂里的法师去请书,法师却说,师太前天自己包车把书送来了,还搬来了许多的香烛跟吃的油。法师还说,师太一并还捐了一千块钱,她交待说这钱专门供养藏经楼。(众笑)
 
有人做了这样的调查,问大众对结缘的佛经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需求?大多人会说,见到印制精美的佛经会心生欢喜,不过,他们又说佛经太深奥,根本读不懂。也就是说,对于智慧又平实的经典,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去领悟。
 
有一位信士说他最近在读《金刚经》,他问师父读《金刚经》要注意什么?
 
师父告诉他说:你要注意千万别读懂。(众笑)
 
「你也读不懂。」(众笑)师父接着又说。
 
他一脸茫然,无所适从。
 
「其实,也许从来没人真正读懂过,或者说,没人愿意去真读懂。」师父话朴实又迥远。
《金刚经》里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读佛经时,心里总有许多现实的利益和目的。师父对他说,如果你真正读懂《金刚经》,你的心就不会在事业、家庭等事物上停留,你会进入一种不可言说的禅悦状态。可这不可能,因为你读《金刚经》的目的是为了求福增慧,生意上赚大钱,这还不够,你还期望你的官位连升三级。(众笑)
 
当下,我们信佛,似乎只是烧香拜佛捐功德款,以求佛菩萨保佑,我们总把世俗的观念依附或强加在佛菩萨身上——我们生活中的诸多事情都很顺利时,我们会感恩佛菩萨的灵验,当身处逆境时,我们只会责怪自己拜佛时心不诚。如果我们遭受人生的最大不幸时,我们会疑惑自己亵渎了佛菩萨,而得到了佛菩萨的惩罚。
 
其实,真正亵渎佛菩萨的,并不是那些否认世俗所见为佛菩萨所为的人,而是把世俗的观念依附或强加在佛菩萨身上的人。
 
佛菩萨只会救拔众生,惩罚众生的是众生自己那份世俗的观念和功利的心。(掌声)
 
我们回到这段经文的主题——如何「流布此经」,以及流布此经的功德和意义。当下,人们做任何事情似乎都要扛上「文化」的大旗,都搞不清楚现代人是文化太高,还是没有文化?(众笑)总之,人们在一种「文化现象」中张扬自我,迷失自我。教内在佛经流布上也「与时俱进」,什么《地藏经》文化研讨会、《药师经》文化论坛、《金刚经》与企业文化,等等,这样的传布方式,会不会是在随波逐流?
 
古僧云:成佛念经,纵然自在还为妄;度生心切,须信慈悲也是贪。所以,我们流布佛经,无论是印刷经书,还是诵读经文,一定要去掉世俗的观念和文化的假相,让我们的心接近或融入真空妙有的境地,让心与经相契相应,用心去拥抱万物,拥抱自心。这时,只需心系药师如来名号,无论身在何处,或村城围邑,或空闲林中,我们的内心皆得大自在,十二神将及其无量眷属守护着我们,解脱一切苦难,我们所有的愿求也都能满足。(掌声)
 
【尽形】又作尽形寿。形,具有形体样相之色身。尽形,意指过完此一期有形体、有寿限之有限生命。
 
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有信士问我,供养药师如来时,在五色的缕幡上是写药师如来的名字,还是写十二大药叉的名字?我记得在《药师忏》里有这么一首偈语:
 
解结解结解冤结,
解了多少冤和业。
洗心浴虑发虔诚,
今对佛前求解结。
 
这首偈语让我们明白,结谁的名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化解我们心中的冤结,让我们的心释以重负,广大无边,我们的世界才会和谐愉悦。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我们常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大殿;(众笑)学佛三年,佛在天边。(众笑)由此可见,众生在做事或修行上缺少恒心和毅力。所以,有大德曾说:初发心者,成佛有余。
世尊在这里不但对众位护法药叉知恩报恩利益大众的善行给予了称赞和肯定,也鼓励他们发长远心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这时,世尊根据阿难尊者的提问告诉大众:这一殊胜的法门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愿功德」;也叫「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或者叫「拔除一切业障」。
 
应如是持!这是世尊在此法会上对大众最后的期望和勉励。
 
【结愿】即立下誓愿。亦指法会之最后一日,特重此类仪式作法。
 
【咒】梵语陀罗尼,华译为咒,即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出来的秘密语。
 
【业障】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世尊说法已毕,我们的药师法会也接近尾声。诸大菩萨及人和非人(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沉浸在庄严又美好的东方琉璃世界里,大众心生欢喜,并向世尊表态,一定依教奉行。非常感谢大家这么多天的光临,借此机会,我衷心地祝愿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永远像东方琉璃世界一样庄严美好,也祝李木源林长及诸位同修身如琉璃,自在圆满。(掌声)
 
谢谢林长!谢谢大家!(掌声)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9076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2020年11月17日,享誉世界的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师从释永信,从此世间没有了蔡志忠,佛门多了一位释延一法师。法师出家前致力于研读古籍和佛书,著有《庄子说》、《禅说》等。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