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与上海玉佛禅寺的因缘


2014/9/3    热度:292   

太虚大师与上海玉佛禅寺的因缘
  释觉醒
  太虚法师是中国近代佛学界泰斗,其出生就在浙江的桐乡,由于地理关系,加上其出家之后期的活动,往来于沪浙一带,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玉佛寺也结下了很深的因缘,这里有他常来驻锡的留影,寺内曾有许多与他相关的人物、事件,甚至玉佛寺也成了他最后的圆寂地。
  1889年,太虚大师出生于崇德(近浙江桐乡),俗姓李,因其五行缺金木,故名淦森。1905年出家于苏州木椟寺,旋于宁波天童寺依寄禅敬安(八指头陀)受具足戒。1908年在南京金陵刻经处“祗洹精舍”从杨文山学习佛学。受其英文老师苏晏殊的影响,倾向革命。1911年任广州白云山双溪寺住持,联络朱执信等革命者,从事反清活动。次年返南京,创立中华佛教协进会,后并人中华佛教总会,继寄禅和尚任会长。1912年其师寄禅去世后,他在上海静安寺为寄禅和尚举行的追悼会上提出教理革命、教制革命和教产革命的口号。同时撰文宣传“佛教复兴运动”,倡议建立新的僧伽制度。1918年与陈元白、章太炎等在上海组织觉社,出版《觉社丛刊》(即后来的《海潮音》月刊)。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首创佛教院校,招收青年学僧,培植佛学人才。1924年在庐山发起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1925年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1928年在南京创设中国佛教会,并发起筹组世界佛学苑。此后兼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闽南佛学院院长、奉化雪窦寺住持、中国佛学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抗日战争期间,1943年在重庆与冯玉祥、白崇禧等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组织僧人救护队,从事抗战活动。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等。1946年被国民党政府授予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因奉化雪窦寺在上海虹口设有雪窦分院,自1932年太虚大师被蒋介石延请担任雪窦寺住持之后,其与上海的交流就愈加密切了。至1946年他将住持之位交给弟子大醒法师的前后十年间,大师到上海来的次数几不可数。他经常在上海开坛讲经说法,接见外国教徒或政要来访,召集或参与佛教界的活动,商议教界及国内大事。在其奔走操劳的一生中,全心全意都是为了中国佛教的未来。他到全国各地,甚至也到海外各国,到处陈情说法,鼓舞呼吁,希望大家都来为佛教能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而尽力。他的倡议,他的思想,在当时国内的教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其提出的佛教改革运动最后无果而终,但他揭示的问题、提出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整个佛教界。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佛教大师。
  即以大师弟子印顺法师所编印的大师年谱来看,也难以确认大师初到上海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考据他与我们玉佛寺的关系。要追踪太虚大师与玉佛寺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人物和事件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福善(1915—1947)
  福善法师是太虚大师的门人,曾任上海玉佛寺监院,在玉佛寺为太虚法师驻锡上海提供了一个讲经说法、宣传思想的基地。
  释福善,江苏泰兴口岸人,1915年出生。幼年家庭贫困,读书不多,乃于13岁的时候,投入邻村万家铺的太平庵剃度出家。在寺中撞钟击键,清扫佛堂。过了两三年,到镇江鹤林寺受戒。鹤林寺就在竹林寺附近,距离不远。这时是1931年前后,竹林寺住持霭亭法师,在寺中开办竹林佛学院,震华法师在院任教,他发现时在鹤林寺的福善,聪明活泼,是个可造之才,就言之于霭亭老和尚,收福善到竹林佛学院受学。这对福善而言,是他生命的转捩点。他在佛学院初尝法味,十分用功。1935年毕业,到厦门南普陀寺亲近常腥法师。时,常惺任南普陀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乃命他人闽南佛学院继续深造。在闽南佛学院期间,福善努力不懈,学力日进。由于他在院表现优异,当时的《人间觉》月刊请他兼任主编。1936年,他获知设于武昌佛学院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高级研究所,他禀告常惺法师,获准到武昌申请入学,六个月研究结业。同年8月16日,太虚大师由庐山抵汉口,到世苑图书馆巡视,约谈在院的研究院,并为员生讲话,由此认识福善,并指命他作记录,此为福善受知于太虚大师之始。
  太虚大师觉得福善跟自己年轻时的性格脾气都很相像,且其模拟大师的书法也几可乱真,太虚大师由此对他特别器重,命他为汉藏教理院老师,成为当时教理院中最年轻的老师。1941年7月至1945年年底,前后编了四年半的《海潮音》,在当时物质匮乏,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福善法师所编的《海潮音》能如期出版,一期不断,实属不易。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举国欢腾。没过多少时间,福善少年时代的恩师,此时在上海担任玉佛寺住持的震华法师,来信邀他到上海,担任玉佛寺监寺。福善禀明太虚大师,于1946年初,到了上海,被震华法师聘为玉佛寺监寺,兼上海佛学苑教务主任。1946年4月下旬,太虚大师由重庆复员回到南京,5月上旬抵上海,福善迎大师住锡玉佛寺直指轩。由于自己学生就职于上海玉佛寺,太虚大师来上海时,也多以玉佛寺直指轩为安顿处。
  太虚大师住锡玉佛寺期间,震华法师征得大师同意,以福善为他的法嗣。福善之任玉佛寺监院,住持上海佛学院,又为震华法师收为法徒,即是说他在上海有弘法的据点,同时也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这对他个人弘法前途大有帮助,同时对太虚大师的改革佛教事业,也有互助的因缘。因为上海一向是保守派的势力范围,太虚大师在上海并没有一个弘法据点。如今有上海首屈一指名刹玉佛寺的支持,对大师的佛教改革事业大有帮助。
  只是不幸得很,1947年2月上旬,福善法师因为幼年未曾出过天花,到三十多岁始被感染,而来势凶险,高热不退。其时太虚大师正在宁波,得知福善染病,2月17日于寒雪中赶到上海,不意爱徒却于2月20日不治而逝。令太虚大师十分伤心,翌日撰写《恸福善》一文,曰:
  去春,汝转任玉佛寺监院,并主持寺内佛学院院务。我
  因受玉佛寺请任讲经,后因汝在寺内兼办觉群周刊、佛学分
  会等关系,我留沪时,虽常于玉佛寺居住,观汝心行,渐臻平
  实。方喜汝学咸而可任事,何其衰庸的我未死,汝年富力强
  而先死,恸哉。
  余乍见汝时,即有英俊不下常惺之感……今以汝之死,
  又不禁哀及法师之早死,思及常法师而不禁哀汝之更早死。
  以常法师死年已44岁,生平怀抱,已略见展敷,今汝学初
  成,事业一未开始,而身心俱健,医生检验,亦除痘疹无他病
  ……竟以偶然卒,罹失花而遽化,秀矣竟不能实,今住持佛
  教,为弘扬佛法,余何能不哀恸哉!
  福善,你亦是幻想家,你不时流露今后要怎样孝顺供养
  我,想象我活到八、九十岁,你那时仍顽健如少年,服侍着老
  病,以送我的终。现在,风烛残命的我,仍风中烛似残存着,
  倒转来我来送汝的终,为汝封了缸,恸哉!
  卅六年二月二十一日灯下在沪玉佛寺直指轩
  震华(1908——1947)
  震华法师是玉佛寺第六任住持,除却他的死由太虚大师亲自封龛之外,他实际与太虚大师并无太多直接的关系,他与太虚法师的联系更多也是因福善而起的。
  释震华,俗家姓唐,名全心,出家后法名乘实,字震华。1908年出生于兴化县唐港村。幼年时家庭贫困,父母相继双亡,震华依兄嫂以活。11岁时,投本县圆通庵依怀莲老人披剃为僧。后怀莲老人送其入私塾读书,学文属对,出语常惊侪辈,尤喜古今轶闻,诵读之余,兼画兰竹。1926年春,其师祖金山寺霜亭老和尚见其聪明颖悟,乃召至镇江人超岸寺玉山佛学社,依守培法师研习教典。超岸寺玉山佛学社,为守培法师于1925年秋创办,对佛教在近代的振兴作出了很大贡献。1942年,震华应邀来沪主持上海佛学院,同年5月继任上海玉佛寺方丈。
  抗战胜利后,他被推举担任太虚大师领导的“中国佛学会”上海分会理事长,与太虚法师多有联系。1946年5月,太虚大师由重庆复员抵南京,继之到上海,驻锡玉佛寺。震华胸襟恢宏,不囿于门户之见,他的师祖金山寺霜亭和尚,1912年时,是反对仁山、太虚改金山寺兴办僧侣学,堂的主要人物。但震华对于太虚大师改革佛教的主张则极力支持。他为金山前途及佛教和谐,建议霜亭老和尚要面对现实,打破成见。他为调合双方意见,特把太虚大师的门人苇舫介绍给金山寺,做霜亭老和尚的法子;他又征得太虚大师的同意,以太虚的弟子福善,作为自己的法脉继承人。1947年2月20日福善染疫去世后,震华自身的病情也日益严重,延至同年的3月12日以40岁英年而病逝。而太虚大师竟在为震华法师封龛时,不幸中风,于5日后也上升兜率。令世人扼腕叹息!
  苇舫(1908——1969)
  苇舫法师是太虚法师得意门生,他于太虚大师过世后被任命为玉佛寺的第九任住持。法名乘原,俗姓朱,1908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家中世代奉佛,信仰虔诚。1922年,年仅13岁的他,即投本县福慧寺出家。1926年于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曾先后就读于高邮放生寺、常熟兴福寺佛学院、北平柏林寺佛学院。后因辅佐太虚大师整理僧伽制度,人武昌佛学院求学,随侍太虚大师数年。逢太虚大师升座讲经,苇舫法师每为记录。在此期间,他还不耽烦劳地编印《净土宗月刊》。其后曾赴汉藏教理院任教,“七·七事变”后,他主持武昌佛学院,编辑《海潮音》月刊。1940年,随太虚大师出访印度、锡兰(今斯甲-兰卡)、缅甸等国,宣传我国人民的抗日政策。抗战胜利后,奉太虚大师之命赴武汉恢复武昌佛学院和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此后受记于镇江金山江天寺,并住持江西庐山大林寺。1949年3月,任玉佛寺住持。建国后,苇舫法师在修建玉佛寺、促进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十年动乱”中,佛教界深受冲击,为使玉佛寺这座沪上名刹安度险关,苇舫法师耗尽心力,不久颓然而逝。
  太虚法师圆寂地——直指轩
  直指轩位于上海玉佛禅寺般若丈室的西侧,是太虚大师驻锡玉佛寺的居住地。1947年3月17日下午一时一刻,一代高僧、佛教界泰斗太虚法师圆寂于此。当时玉佛寺的住持苇一,大师的出家弟子大醒、亦幻、尘空、灯霞、月耀、松月、演培;在家弟子李子宽、谢健、沈仲钧、卫立民、杨树梅、过圣言、胡圣轮等均伺候在侧,助念弥勒圣号,祝愿大师上生兜率,再来人间。
  1947年2月20日,太虚大师晚年最器重的弟子、玉佛寺监院福善因染天花不治,20天后福善的出家师、玉佛寺退居住持,支持太虚大师最力的震华法师也同在玉佛寺去世。两位中青年教界龙象的去世,使得大师身心深受打击,哀伤过度。在为震华法师封龛仪式上,由于当时周围人群嘈杂,在大师欲提高声音说封龛词时,竟然再次中风,延至是月17日示寂。在此之前,大师至少有两次中风,一次是1944年8月9日,太虚于缟云山患轻中风,这是他初次中风。再一次是1946年3月7日,大师在圆明讲堂中风,两个月之后方才痊愈。太虚大师去世后,他的老友善因老法师在南岳闻得噩耗,十分伤感,他星夜赶到上海,19日亲为大师主持了封龛礼。
  一个月之中,老中青三代龙象,相继在玉佛寺逝世,这是玉佛寺的大事,也是中国佛教界的重大损失。
  《觉群周报》
  这是抗战胜利后太虚在上海创办的一家佛教刊物,创刊于1946年7月15日。当时正好是太虚大师驻锡玉佛寺之时,报社就设在玉佛寺内。太虚大师为社长,玉佛寺监院福善法师为编辑部主任,止方(曾住玉佛寺方丈)’为发行部主任。太虚大师在玉佛寺成立觉群社,本意为佛教之政治组织,为僧伽参政找寻一条出路,不意此举竟招来多重非议。太虚大师经过思考,吸纳多方意见之后,乃创办刊“问政不干治”之说。主要宣传太虚的佛教“问政不干治”的主张。有“一周人世”专谈国内外政治新闻,“一周佛教”报道国内外佛教动态。每逢周一出版,16开本。自1947年8月起,改为月刊。1947年12月停刊,共出57期。《觉群周报》办到后来与一般佛教刊物没有多少区别,与太虚大师创刊的原旨可说是相去甚远,由此可见即是“不干治”的议政方式在当时也是不容易的事。
  为了继承和发扬太虚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上海玉佛寺已于2000年6月正式创刊《觉群》杂志,从最初的季刊改为了现在的双月刊。内容也由原来的单一中文,改成了中、英文的合刊。“觉群”一词,最早就是从太虚法师创办觉群社和《觉群周报》而来的。目的也是想继承前辈高僧的悲愿,用文字来弘化佛法,接引众生。如今,在上海玉佛寺内,“觉群”不仅是其所办杂志名,它同时也是玉佛寺系列文化产品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品牌。它以“觉群”命名的文化宣传品就有“觉群文化周”(已经举办第六届)、《觉群》双月刊(已经发行六年)、《觉群丛书》(已出版五辑近40册)、《觉群译丛》(已经三辑)、《觉群佛教》年刊(已出五辑)、《觉群博士文库》、“觉群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觉群学院”、“觉群佛教文化艺术基金”、“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复旦·觉群人文精神研究中心”等一系列文化产品。玉佛寺的这一品牌,已经逐渐在教内外形成一定的影响,太虚大师当年办刊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帮助过的人,可能永远也帮不上你, 而帮助过你的人,可能你也永远帮不上他。 但是你对他人做出的正面或负面的行为, 总是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返回到自己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