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阳林寺禅修杂记


2014/9/3    热度:777   

福州阳林寺禅修杂记
  清 明
  一、缘起
  打从一九八五年起,每逢圣诞节我一定到纽约市的东初禅寺,参加圣严法师主持的禅七。前年去的时候,一位同参谈起她到大陆朝礼四大名山的经历,顺便提到在中国城里的广贤法师。他是福州北峰林阳寺的方丈,每年冬天回去指导禅七的修习。这倒引起了去见他的兴趣。去年五月又至纽约打七,结东后就到普照寺拜访了广老。他是东山岛人,我们可以闽南语交谈,倍觉亲切。广老十八岁出家后,就随意定法师习禅。不久即到来果禅师的高曼寺,在禅堂里坐长香。阅二冬,因共产党越长江南侵,不得不回闽北山区,继续与慧老修习。这算是他专心参禅的时期。
  大陆易帜后,他到云居山亲近虚云老和尚,当田头等执事九年。这期间追于共产党的政策,除早晚坐香外,生活以劳动为主。嗣后又回闽北耕作为生。直到文革结束,才下福州重修林阳寺迄今。此寺初建于唐朝。清光绪年间,古月和尚依鼓山涌泉寺的规模,修葺而面目一新。文革时期,所有佛像均被摧毁,大部分楼宇则沦为仓库。广老联合当地士绅及信众,费时多年才把它逐渐恢复起来。
  大陆信徒的捐献当然有限。赓老于一九八O年有机缘来美后,每年以赶经拜忏的所得,以为丛林大众生活的主要资金,这可算是标准的菩萨行径了。我对禅修有兴趣,他知道了非常高兴,于是我们就约好(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中旬在香港会合,然后一起搭机到福州。
  二,十个禅七
  福州有五大丛林:鼓山涌泉寺、雪峰崇圣寺(雪峰义存的道场)、北峰林阳寺、城里的西禅寺和崇福寺(尼众道场)。历代人才辈出的,当然以涌泉寺及崇圣寺为首。雪峰禅师有一次主持禅七,二十七人参加,二十六人开悟,椎那师因忙于照料同参,只得半个悟。这个典故,至今在禅林里还是竞相传说。去冬,崇圣寺有三个禅七,崇福寺一个佛七,林阳寺一口气打十个七,算是广老慈悲了。依高曼寺的规矩,农历十月十五日起七,直到十二月二十七日结束。
  每天的作息是清晨三时半打板,四时半进禅堂(过去在禅七期间,参加者是一律住在禅堂的广单),六时早餐,七时起香,十一时午餐,十二时起香,下午四时养息及药石,晚上六时起香,十时半开大静休息。每次坐香一小时,接著行香、跑香二十分钟,这段时间也用来作简短开示。每晚七时半点心后,主七和尚开示。晚间最后一支香,只坐三十分钟。禅七期间,不做早晚课,不礼佛,不拜佛,不合掌,不问讯,禁语。四众弟子皆可参加。这次禅修打完全七的并不多,一方面是常住师父们忙于收成柑桔,云水来挂单的禅和子也水准不齐。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能有一道场可专心办道,已属难能可贵。用功的方法当然是参“念佛是谁”,但新修下少,还是念佛的居多。
  此次正好碰上三、四十年来福州最冷的冬季,有半个月的时间是在零下的温度中度过。这是此生第一次对“天寒地冻”有了深刻的体验。天冷此较容易让身心放下,对于禅修顿有助益。我想参加的人只要有一点打坐的基础,知道用功的方法,在这种密集式的训练下,每天会有每天的进展,每个七会有每个七的明显进步,没有别的闲差,功夫总是向前的。若能耐心地专注于方法上,我们这个粗心会慢慢地具体起来,而且渐致霉细。接著微细中更徽细,身心就会有轻安的觉受。在修行的过程中,层次是井然有序的,一阶段有一阶段的风光与觉受,非常符合科学实验的原则与步骤。因为专心的缘故,对于时间的感觉逐渐清淡,情况好的时候,一炷香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天中比较深刻的事只有吃饭、睡觉了。
  过完农历年又与五位同参坐长香,每天的课程与禅七相似,不同的是早上七时起香,晚间八时半开大静休息,但得与常住大众一起上早晚课。在这种简单日程及安静环境下又过了八个星期,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寺。
  三、禅堂
  林阳寺的建筑群沿山势而立,主要殴堂皆是坐北朝南。第一进四大天王殴,钟楼及鼓楼则居其左右。第二进大雄宝殴,禅堂在右,地藏殴在左。第三进法堂,方丈室居右,观音殴居左。禅堂为一长方形建筑,如图一所示。前庭有两个维那寮,一入正门则见八角形的佛龛,内供释迦佛,四边为坐席,由二尺高左右的长椅湃成,在东、西单的后面是所谓的广单(通铺)。大陆易帜前,在禅堂坐长香的都住在赓单,而且无故不得出前门一步。目前没有这么严格,将来还是恢复古制才好。能把身约束住,心也就容易安定下来。每一炷香开静后,就下来绕著佛龛跑香。这个禅堂可容纳四、五十人而不显得拥挤。后院的夜来香在秋末的晚间盛开,香气扑鼻,有时夹杂著由后右边大毛坑传来的臭气,这样的经验很令人回味。此寺在群山之间,最近的人家远在五华里之外,一点车声马喧也没有,在福州五大丛林中算是最好的修行道场。
  四、一些感想
  每个禅七的最后一天放香,有整个早上及下午的空档。除了清洗衣物及洗澡外,我常与各地来的同参充壳子。据他们说,大陆现在也有几处丛林,禅堂开放坐长香,可是参加的并不踊跃,而且禅堂的执事(方丈、四大堂头等)够资格的也不多,形成了老少不接的局面。大家所寄望的是那些远在深山里的老修行能应机而出,为已经式微的禅宗开拓一番新气象。但这只是希望罢了,到底有多少这样的老师父健在,可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禅修,若论有收获,只能说对“疑团生起,破疑团而悟”这个过程有更大的信心了。这种过程发生的最好环境,我想是非禅堂莫属。台湾近来禅修风气渐盛,去年年匠更有打十个七的胜会,这实在是非常可喜的现象。长期修行还是在熟悉的环境里好,否则气候、生活起居的适应都可能成为修习的障碍。若论禅堂的设备,中坜圆光寺的禅修班已略具规模。圣严法师在金山的法鼓山及惟觉法师在埔里的中台山,都有设置禅堂的计画,但愿这是将来禅和子修行的好去处。
  参话头的法门是太直截了当了,所以用的人不少,能真正入门的恐怕不多。一般人起先凭著一股信心,把话头当作骨头咬,咬不出味道时,信心跟著退失,话头也被抛到云霄之外了。现代人知识发达,我猜想是否可能利用这种长处,来设计一套比较理性的入门方法,让初学者能够容易把握住要领,继续参习,进而深入堂奥。雷腾格西写的《空性的回响》(注一),似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该书的第一部分解释《心经》,标出了解睨者所证的空性境界,是宗教的,也是感性的。接著依据《人中论》推演建立人空法空的道理,属于理性分析的。最后则介绍大手印,融摄感性与理性于一值,而说到达空性的途径。这样地利用人类的二大思考功能,配合实际修习,应该是一个很理想的运作方式。我想禅宗大德亦可参考这样的一个好模式,来订出一套新颖的教学方法。
  雪峰崇圣寺据说在全盛时期有二座禅堂,二千人上殴过堂。由此可见当时禅风之蛊,唐朝开悟的行者可以说是满街跑了。民国以来,国家动荡不安,能有虚云老和尚及来果禅师的应世,也算是个异数。潮流虽然随著时代改变,可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却无法更动。现代的修行人,似乎以理人北较契机。先对佛法有了通盘认识或是受过佛学院的训练,然后在禅堂里住到对用功的方法有了把握或是上了路,再独自潜修,以便将来弘法利生,。但在禅堂坐长香的基本准备,万万不可缺少。
  大略说来,一闻百悟的大根利器并不多见。那些见神见鬼、执著于浮光掠影的已失正道;剩下中下根器的行者,还得于“熟处转生,生处转熟”上反复用功。我们的心很熟悉于向外驰求,所以向内反观当然是件生疏的事,尤其目前的社会一味强调、认同向外驰求,省观自心反而变成违反人性了,这是当代修行的一个难处。我们的心习惯于向外驰求,当然有它的原动力及助缘。能一下子把原动力找出来而去掉,这是不容易的,我想只有大根器才做得到。所以,退而求其次,最实在渐进的方法是先隔离外缘,然后体会到原动力的所在,最后才能把此力连根拔除。这当然需要无限的耐心与毅力,并且要有这辈子不成、下辈子再来的决心。其实这并非过分的要求。念一个大学学位都得四年,了生睨死当然要最少一辈子的功夫。古德常常在林下水边修习二、三十年,并非逃避人间,而是必须如此。暂且不说了生睨死、悟后度人,若是二、三十年都能沉浸在消遥自在的境界里,这种乐受,有那些世俗的享乐可以比得上呢?难怪寒山子要说:“荣华能几日,眷属片时亲,纵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贫。”(注二)以上这些话语皆是禅宗古德劝人修行的老生常谈,禅修回来,再度读之,觉得格外深刻与贴切,所以就不烦重复地写下来了。
  摘自《慧炬》第342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别人为什么不持戒?人家身心清净,已经达到圆满,他是佛、菩萨、他是示现的,像济公活佛一样。我们不能跟他比,我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这样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这些道理、这些事相、方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但是我们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现行,心里面烦恼又生起来了,这就叫做业障。所以一念瞋心起,觉悟的种子没有了,又迷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