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午不食
2014/9/3   热度:2883
关于过午不食
果一
佛陀时期的印度,不论是信仰什么宗教的出家人,皆以托钵乞食为生,而为利于修行故,又都在上午出外托钵,因此当时的沙门几乎都过午不食。佛在《舍利弗问经》中说:“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是故佛制诸比丘弟子不可非时受食。然而经过了正法、像法时期,到了明朝末年,已每下愈况,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亦谈及:“越地安禅,夜作斋,名曰放参饭,竞为侈靡,胜于午斋,相沿成习久矣!”可见“过午不食戒”在当时已不为人守持(至少江南一带如此),更何况于今天?
在中国无法持“过午不食戒” 一般说来有几点重要的因素:其一我国的风俗民情,及托钵的习惯并不同于印度,在中国吃被视为欲望的满足,而且说“民以食为天” ,经过了一整天的辛勤工作,到了吃晚餐时,便是表现团圆、幸福、及达到沟通,连络感情的最佳时刻。因风俗使然,所以吃是我国民族素来所重视的,不易根除。二、从唐朝百丈怀海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到明朝的禅宗,将“自食其力”视为座右铭,刚开始或许还能领会到祖师方便的禅机,可是愈到后来,只剩下形式的追求,当初祖师以慈悲,方便摄受的真义,已隐而不现,故只认为祖师们也在开方便,吾等亦可如此。三、社会环境的演变,从农业社会,遂渐演变到工、商社会,生活习惯亦截然的不同。出家人处在这种环境下,白天除了繁忙的法务外,晚上仍有作不完的工作,身体不堪长期的劳累,加上缺乏运动,而使健康受到损坏,因此无法忍受过午不食。四、修道人的自我意识,不甘长期蛰伏于戒律之下,受到限制。因此出家人,如果长期无法在法义上有所领会,安住于法的利益之中。那么对于戒律亦会认为是一种“束缚”,不能够产生好乐、喜悦的心去接受它,自然也就不想去持守了。五、中国一向“自认”是宏扬大乘佛教的。问题是大乘必须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佛藏经》云:“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可是目前我们不少人只是学到大乘的“皮”,根本未先从大乘的基础修学起,如何去体会大乘的真髓呢?如同《菩萨戒本》中说:“菩萨见机得杀盗等,于菩萨无所违犯,生多功德。”如果因此就认为可以方便开缘,不必持戒,那就来免太抬举自己了。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共业的果报,没有良好的持戒环境,在缺乏良师益友的提携、切磋之情况下,无法在心里筑起一道坚固的戒墙,甚至受戒也不得戒体(弘一大师语) ,自然就不易去守持那些所谓的“小小戒”了。基于以上六项的理由,或许正是今天我们不易遵行过午不食戒的原因。但是佛陀制戒,并没有预设时空的差异,因此如何找寻方法,帮助我们一方面能顺应目前因缘地,学戒持戒,而不致于望戒生畏,才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过午不食”叫做斋,经云:“斋法是十方三世诸佛弟子通行大道,出生死法之要津也。”故从在家二众的八关斋戒,到出家众的十戒、具足戒等,皆必需持“过午不食”戒。也就是说欲求解脱道,要以过午不食为斋体,用清净的身心来容受圣法,禀纳戒体于心,任运起防非止恶的功能。因此诸佛出世,必定制立此戒,以帮助弟子脱离生死,速得解脱。
为何“过午不食”如此重要呢?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为断YIN欲缘。《楞严经》云“切众生皆以YIN欲而正性命”,而众生又依饮食而活,故饮食为增长YIN欲的强烈助缘,儒家赤云:“饱暖思YIN欲。若要修梵行,断YIN欲,必须从离食欲开始做起。西方亦有谚云:“要控制你的心,先学会控制你自己的肚子!”二、可使身体健康。《中阿含》一九三经云:佛言:“一坐食已,无为无求,无有病痛,身体轻便,气力康强,安稳快乐。”三、增长定慧。《增一阿含》云:“若能一坐而食,身体轻便,心得开解,心已开解,得诸善根;已得善根,便得三昧;已得三昧,如实而知之。”故知过午不食,身心轻利、容易得定,以此定更能促进智慧的增长。四、断六趣因。《昆罗三昧经》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如来欲断众生六趣因,令人道中,故制令同三世佛食。”五、减少睡眠。《僧祗律》云:“如来以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汝等亦应一食: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身体轻便、不粗重,不易昏沉,即能精进办道。六、别别解脱。戒是为帮助修行,不是以戒来限制、压抑我们。故过午不食为断贪欲,贪欲一断,嗔恚、愚痴亦可因此而渐除。故《处处经》中,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YIN。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放屁) 。五者身安稳亦不做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外道街且知道过午不食的好处,何况佛门弟子,欲解脱出离生死,更应该日中后不食。
时下一般人,皆认过午不食对身体有极大的害处,轻者体弱气虚,重者肠胃出血。殊不知过午不食才是真正的健康养生之道。在医学的临床实验上说,肠胃如同机器,亦需要休息,尤其是晚上睡觉时,正是肠胃休息的时候,如果每天除了三餐外,再加上宵夜,不但不能增加营养,反而会因营养过剩使肠胃过度使用而损坏,因此过午不食正是促进健康的良方!
在内典中,佛陀极力赞叹过午不食的好处,在世间的医学上亦承认过午不食对健康有益,可是现在的出家众,对于过午不食,很少人愿意去守持,原因何在呢?有几点重要的因素:一、社会物质的丰富,佳肴美味容易获得,故持之甚难。二、源源不绝的利养,使人难以控制欲望的诱感。三、心力的脆弱,无法坚持意志,遵守佛戒。四、事业繁忙、思绪不断,引起胃部的分泌增加食欲。五、持之方法不当,导致身体无法承受,疾病丛生。因为面对著上述种种的难缘,而无法持此戒。
然而欲持“过午不食”戒,最重要在于观念及方法的正确、在观念上,要清楚持此戒的意义及好处,礓认对自己的修持有极大的帮助,坚定心念,发愿要好好的去守持。在方法上要注意几个要点:一、午斋过后,避免情绪的激动。因为胃酸的分泌,完全由情绪控制,若没有情绪的大波动,自然不起吃的欲望。二、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作为缓冲期,可避免因突然的停止进食,而引发的胃肠病。因为目前我们的胃部,已经习惯于晚餐时问分泌胃酸,准备消化食物,故应慢慢的减少晚上吃东西的量,尽量以流质的食物来代替,如此可训练晚上不分泌胃酸。三、多静坐或经行,学习禅定的功夫,能够禅悦为食,自然不起饿的感觉。四、避免过度用脑,尤其是看书、思考过度等,皆易引起胃酸的分泌。如果过午不食的方法正确,不但不会产生胃病,反而会使身体更健康。
由以上的分析,使我们很清楚的了解,过午不食并非不能持,而是无法克服身心的障碍所致。笔者个人亦是因为身体的难缘,无法实践过午不食戒,当面对著犯戒,除了生起惭愧心外,更默默的发愿,在将来亦能够有足够的福报去实行此戒。佛陀制戒是为永断我们的贪嗔痴,从古至今的人类,以及各个环境、区域的民族,其贪嗔痴的本质是一样的,并不因为时代因缘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尤其当此未法,戒律已被认为不合时宜,应该重新制定的时候,更要认清戒律唯有佛陀才能制立的事实。因为佛陀是大智慧、大慈悲、大医王,若佛陀制的戒律,不能根治众生的病,佛陀就不名为“调御丈夫”了。所以如果我们出家人都相信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就应该以持戒为本份。若对戒律有不能持的难缘,除了生起惭愧、忏侮的心外,更要清清楚楚的知道的己的犯相,犯而生悔,悔而不再犯。能够如此坦然面对自己诸多犯戒的事实(不止是过午不食戒一条而己) ,而不徒呈口舌,辩称戒律无用”。那么既使有很多难缘,不能持戒清净,至少,也不致于失去一个出家人的本份了。
摘自《僧伽》第1卷第2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佛弟子他一天吃一餐就够了,我们三餐还不够?原因就是他那个机器省油,我们这个机器耗油。大家要知道,我们能量消耗到哪里?消耗在妄念上,你妄想愈多,你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多。从前出家人没有妄想,他不要攀缘,他一天到晚没想头的,他只有入定,因此他消耗量少。阿罗汉得九次第定,他没有妄念,他消耗得少,他一个星期吃一餐饭,够了;辟支佛定功比阿罗汉更深,消耗更少,半个月吃一餐就够了。我们不行,我们妄念太多,你又不肯给它加,那你不是自找麻烦!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决定不是充面子的事情,不是搞好看的事情,是看我们自己能力能不能做到,对于日中一食不要勉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