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法师:善恶业报经新讲(4)


2014/9/4    热度:556   

梦参法师:善恶业报经新讲(4)

 

  善男子·是名略说的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

  这时候,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善男子,刚才我跟你略说了一实境界的要义。若广说就多了。《华严经》、《法华经》、《般若经》、《涅槃经》,一切经论都讲这一个问题,不过所显的不同,总的说就叫一实境界,妙名真心、如来藏性、法性都是一个。我们开始发心的时候开始觉,到相似觉,到分证觉,最後到究竟觉,都随外缘而起变化,被五盖、十缠所缠缚,失去了清净本来面目。现在我们要依著一实境界修,修坚净的信心,信一实境界。光信了还不行,还得要解。若在众生要能依著一实境界,修清净的信心。必须先学习两种观道。那两种呢?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真如实观是不可议,就是顿悟;唯心识是要把自己的心识观,指渐悟。如神秀大师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指的观照好心,消灭妄想证得一实境界。怎样能使从妄的熏习力转变为清净的熏习力量?修两种观道。观就是思惟修、三昧、奢摩他、又叫静卢,禅定,观是什麽呢?五蕴、六根、六尘、观心,专观你的识,这就是心生灭门,也就是唯心识观;心真如门,就是真如实观。依著这种观道来修行,只有道样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一实境界。这种修的情况,就是苦、集、灭、道,一种是世间因果,一种是出世间因果。小乘是生灭四谛,我们现在修的唯心识观是大乘的四谛,法没有大小,看修行者的心量,心量大是大乘,心量小是小乘。

  学唯心识观者·所谓於一切昧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於念念间悉虑视察·随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总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畏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发·是名修学唯心识观·

  怎麽来修习唯心识观呢?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都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所以要注意在你的日常生活常中,行住坐卧之间,任何时候,不要把心念失掉,随时照愿好你的念头。有人经常拿串念珠,念珠就是数珠,拿起念珠,就要想到,我不要失念,只要不是染法,行、住、坐、卧中,念什麽都可以。有的人修不倒单固然很好,但最好是该坐的时候坐,该卧的时候卧,该行的时候行。有的人,为了避免口过业不说话,佛在世时,就呵责这种人是哑羊僧。真正修行是随缘的,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说佛法、善法,这样口里绝对清净。思想也是这样,就是要在一切时一切处,净念相续。

  在我们修行当中,离不开六种作业。哪六种作业?即行、住、坐、卧、言语、思惟,六种作用,都是先,由意根起的。能观所观是识在其中起作用。唯心识观,心识是指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是传送消息,阿赖耶识第八识是根本。

  《金刚经》里,须菩提问佛,『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应孩怎麽样把心降伏?使他的心安住?』这个很不容易。我们书夜二十四小时乃至睡觉做萝,心都是不住的,总是攀缘。应该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又依何生心呢?无生,无生就无住,有生绝对有住,无住而能生的心,就是住,住就是心,即心即住。我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说我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心不被境转,而心能转一切境,无住而生,就是不生,不生才能真正随缘。如果心住到境界,就会被苦系缚住,如果认识心了,我们的法身就显现了,上面说的是观念问题,故名唯心识观。

  念念之间都应当观察,随你的心有所缘念。要知道外面的一切境界相是没有分别的,桌子没有分别,灯没有分别,是你心里在分别,一切境界相也没有长短,好坏,非有非无。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一切法、一切物、一切境相都是自己在分别执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就是自己趄分别。假使要离开心,一法一相都不能自见有差别,又哪来的长短、大小、是非、你我他呢?唯心所现,应常把心守好,知道一起念就是妄念妄想,没有实在的境界,不要停止,无有发时,一念如是观,这样就是学唯心识观。

  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癡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於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然·无暂昧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若是你在修观的时候,失去观照的正念,流入无记境界,这时妄心仍攀缘境界,只是不觉知自己的念而已,这也没达到唯识无境的程度。在密宗,所有念法、修法、灌顶、埴埸乃至最後达到大圆满都是心念。

  能观和所观,能观的就是现前一念心,所观的就是外面六尘一切境界。若能观和所观的统一了,境界相就没有了。就像禅宗的牧牛图,放牛的童子跟那头牛到了大圆满的大圆镜智,牛也没有了,放牛的童子也没有了。牛就是我们的妄心识,放牛的就是我的真如自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住到什么念头,就要观察到这一切都是我心念所起的。明白了一切境界,皆心念所起,我们修行就要观照好心,常生净念,种上净业的种子。『守记』就是观察你这个心,随时随地观察起心动念,起的是贪想,这是六道输迥的根本,喜歆就想占为已有,这就是贪。瞋念就相反了,不顺你心的境界就瞋。起愚癡心,愚癡即是邪见,邪见也就是愚癡,看问题不明确,就属於邪见。观察心是善?是恶?是无记?思惟日常生活常中的苦难,随心所缘念的,念念观自心起念?要知道随心所的外境都是唯心生灭唯心生,则色本无;唯心灭,色本无灭。心的生灭现象,如燃烧的躐烛,油渐渐乾枯了。水的流动,从来不停不住。你这样的理解就明白,贪瞋癡是内心分辨出来,心本来是寂静的,那你就要观照好,对境不生心,当人家惹你,该发脾气时,你不发,该生气你不生,能知道这都是假的,都是苦,守住你的心,用止观双运的智慧观照,把心看住,就证得色寂三昧。得了三昧是不是很有修行了?不是,这仅仅才是五品位,即圆教讲的观行即佛的清净信心,还没完全证得。色寂三昧是什麽境相呢?三昧就是定,就是静虑,思惟修。色寂就是从外边境已寂静,再不受干扰,心也不随境转了,这就是色寂三昧。所以说你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没有计较我是能读的人,也没有所读的经,这个不是忘记的忘,也不是虚妄的妄,是你已经达到了没有能所,不起一念分别,但是并不是不读,还要照样读,心不住境,却明明白白,这就是不住於境界相,念念守记内心,叫念念观。把唯心识观连用到行住坐卧四威义中,就是说在四威义中也守住内心的念头。

  如果念头太多止不住,色寂也得不到怎麽辨?那你天天老老实实,一心念地藏菩萨,念久了,业障消失了就会得到。《楞严经》上讲,反观观自性,你的自体,寂然不动,讲心即佛。没有成佛,但在观心上就是佛,就超出三界了。如果烦恼解除不了,外边压力大,怎麽辨?你可以先静下来,读一段经,念地藏圣号,修观世音法门,就容易平静下来,过一段时间环境就自然起变化了。如我们最初想修行,打坐心定不下来,刚一静下来,妄想又来了,简直像电影开台,一幕一幕,一个跟一个。以前高日文寺天天都坐禅,有位买豆腐的,天天给庙上送担豆腐,有一天送豆腐的,他看师父们一天都在坐禅,就向知客师要求,『我想进去坐坐。』知客师说:『你这麽忙怎麽坐得住呢?』他说:『你让我在後面坐一坐。』知客师就说:『好吧,你在禅堂外头,里面打静,你也跟著静下来,打板开静的时候,你再动。』他就在後面打坐。开静出来了,知客师问他坐的怎麽样?他说:『太好了!真是不可思议。』知客师问他:『怎麽样不可思议?你究竟得到什麽了?『他说:『我这一坐呀,前三年欠我的豆腐账,我早都忘了。今天想起来了,我得赶快回去收钱。』这虽然是个笑话,就是说只要内心静下来,什麽影子都现了。假使我们没有觉照,静下来妄想就多,一个接一个,观照的功夫,照到现在的心,想什麽,不执著不分别随他过。观照就是觉察,觉察什麽都不往心里去,不起第二念分别,就得到色寂。

  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昆婆会那视心·

  观心得到色寂三昧,而定慧不深,还不能到十信位,得更进一步从理上修。里是什麽呢?里是奢摩他,就叫做止,奢摩他就含著毗婆会那,有即止即观。修奢摩他的时候,也就是毗婆会那的劝力增强,这叫止观支运。具体的讲,奢摩他是止,即止息妄的观法,毗婆会是观,即观相契理的观法。妄念止息了,就能远离诸相,观相契理了,就发达智解。所以说我们要进一步习信这二种观法,达到止观变运。

  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地藏菩萨的悲心,反反覆覆讲,修唯心识观。现在继续讲唯心识观,因我们没有达到一心故。要知道一心之外没有一切法。修止,就是对外境界相的思惟观察要停止,要相信外还的境界相,都是没有的,要相信是空的,但是我们这个信心很难改变,总认为境界相都是有,特别是肉体,哪能说没有呢?你打我,我痛,你骂我,我就感觉不舒服,我肚子饿了要吃,所以说实在是有,不能认为没有。要认识到境界相和自己的心,实就是信,信什麽呢?信你的心,相信地藏王菩隆,地藏王菩萨就是你的心,心地藏性。地藏,就是我们自己,我自己就是地藏。如果这个心生不起来,就达不到一心,信心始终建立不起来,所以修什麽都修不成。建立起这个信心,『一切唯心造,心外没有一切法。』经常读诵大乘,用大乘经典熏习我们这颗心。相信我们的心性是地藏,是弥勒,是一切诸佛,在理上无障碍了。因为我们是想建立起信自己的信心,但不能把心外的境界相转变,认为是由自己心造。再说明白点,让我们妄念不再随境界流转,那必须要修习。习,就是不间断,长时熏习。现在念地藏圣号,使地藏菩萨加持我们,让我跟他结合到一体。读诵《法华经》,学《华严经》,学习戒律,踞之用大乘净法来熏习,达到心外无法,培养信心。习信奢摩他观,就是要思惟这内心相,了不可得,不可以眼见,内心的空相,贤穷三际,横遍十方,是圆满不动的,不来不去,本体舆法界常住,法界本体无分别相,所以本性无生灭,无分别。

  习信昆婆会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要学习毗婆会那观心,怎麽样呢?那就要观想内心以及外界所有一切色相,随心生随心灭,就是我们讲的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一切生灭现象,皆由心操纵。乃至观见佛的相好壮严,也是这样随心生灭。

  如果你不相信一切法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萝,某位道友骂你一句或呵责你,过了好多天了,还想著,由缘念放不下故,但他也知道,过去了没有了,而且是说一、二句话像风一样,看那镜子谁来是谁现,你过去了,它从来不计较。一切法随心生灭,如幻化不是真实的,如影子,水中没月亮,水里面根本没有月亮,是影子。非心不离心,一切法不是心,但是不离开心的缘念,缘起法就是性空,但性空不离缘起。

  随缘所生法都是假有,由心变化的,非实有,所以说心如水、如镜,生起一切相。由心有色相的缘故,所以法界一切不离心,即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这四句叫『离四句,绝百非。』上句说了,下句遣,为了遣去你的执著。就是说,心非心,非心又不离心,不离就是相即的意思。非心即心,非去即心、非去即去、非来即来,意思就是为了遣我们的执著。因此十法界都是唯心所造的,唯识所现的,不是没有一个能造的,也没有一个所造的,唯心所现不是心,但离开心。佛教讲,没有能造者,也没有所造者,心现非心造。能现有两面性,能现能不现。一九八三年,我跟中国佛学院的学生来五台山观音洞,各人看的不同,有的什麽也没有看见,有的看见了菩萨像,或是佛像,其实水里什麽也没有,都是心现的。这四句的意思在一切经、一切处都用得著的,这种道理要慢慢地学习。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远得趣会一乘之道·

  必须得到熏习,才能够趣向大乘之道。大乘道即一实境界。现在不要求多,地藏菩萨要求我们熏习这个信,信地藏菩萨所教授的这种法和道理都学习圆满了,才是唯心识观。

  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你想得到智慧,想有所证,要知道唯心识观就是修习智慧的最上乘,这是地藏菩萨说的,也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完全是用智慧观照的,而不是心里去计度、思量。这二种观道,就是讲空义,由此建立信心的功德,就不会贪著。不贪著,功德就没有了吗?不会没有。假使说不先空掉又怎能建立一切法呢?《华严经》能建立一切法,但必须经过般若空,而後才能到华严境界建立一切。这是有层次的,所以必须信二种观道,以这个智慧,才能进入,而且信了之後,才能够使你的心猛利,增长你的信解力,这样才可能用到空义,才能够发无上菩提心。就像我们吃面条、饺子一样,相信吃了肚子就饱,你才会去吃,否则就不想吃了。能很快的进入空义,发无上大菩提心,就是你的心具足了止观,即圆顿止观,这比五品位又进一步了,证得了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见思二惑都已伏住,但是细惑还不断地产生。如果没学习上半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你学下半部经义就难进入。所以地藏菩萨才设最善巧方便的法门,用占察轮相来引导你渐渐的进人。

  下半部就是圆顿法门,上半部是世间的法门。没有上半部的启发,不能使你的心生起猛利的信解。《华严经》里讲叫发心住。因为信解力强,信心清净了,才能够发起来无上大菩提心,出离心强,大悲心切,智慧心增高,般若心增重,证得了空义,也就是证得了无障碍的真空实相,但这个是相似证得的。三贤位叫相似位,对於一实境界相似契入。登地之後,分证契入,究竟圆满了,究竟契入。初地欢喜地,发大菩提心,是真正的发心。证得了法身理体,随著法性而发心的。十信位电发菩提心,叫念住,这时候惑还没有断,经常生起恶念,等到了圆初住发心位的时候,就能伏住粗烦恼,但细惑还有,所以进入空义证得住位,这时候发的大菩提心跟信位圆教五品位的发心不同。

  学教义的目的使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必须要信才能人。信了之後要修,你修到什麽境界自己不知道,要依著教义来判断分析,没到这个位以前,我们学的只是培养信心,种善根。如果自己不认识自己,没有方便善巧,地藏王菩萨就教我们用占察轮相来占察,以这种善巧,我们就能够认识自己。但现在自己三业不清净,入不了道,就要好好修,特别是每天上殿,甚至吃钣,乃至做任何善事,完了之後,都回向给众生。但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好大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能使众生得到利益吗?你就用占察轮占察、占察。如果自己没有力量,就念地藏菩萨圣号,借点力量,修《华严三品》,也可以借普贤菩萨的力量,文殊师利菩萨的力量,法慧菩萨的力量来回向给众生。我们回向的效果怎麽证明呢?有的皈依弟子打电话说有困难时,萝到我了。我说:『我没作意,也没想到你,这是因为你念地藏菩萨。我讲地藏菩萨,或者你听《占察经》、《地藏经》、《大集十论经》,在这时我的力量给他回向,你的力量给我回向,我们就会有互相感应,这叫假借地藏菩萨的力量。』

  《地藏经》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一切佛都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也赞叹不完。《大集十论经》上,佛说:『此土的弥勒、文殊、观音、普贤这些大菩萨,供养他们好多劫的功德,都不如供养地藏菩萨一时的功德。』但并不是说地藏菩萨就比这些大菩萨还高明,《般若经》上同时又把文殊师利菩萨说得不可思议,《普门品》上又说:『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功德,都不如一时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这是在哪部经上,佛就对著这类根机的众生赞叹哪位菩萨,让众生生起他们的希欲心、好乐心、欢喜心,其实一切都是平等的。这些都是等觉以上的大菩萨,只是在我们求生的心里,总要分个高劣,这个菩萨比那个功德大,我就念这个菩萨,菩萨都没成佛,你就不念菩萨。念佛的功德最大,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成就了浮佛国土,释迦牟尼佛这个国土在一个法会当中,阿难尊者说:『释迦佛,你过去是不是没修好,为什麽有道个国土,简直是五浊恶世。』佛就说:『让你看看我的佛国土是什麽样子:』佛就用足趾一点大地,大地为上变成了华藏世界。佛说:『你看到这个五浊恶世的国土是众生的业力所感,并没有高低上下,就是看你的缘。』跟哪位佛菩萨有缘,就得到哪位佛菩萨的加持,遇见哪位佛菩萨。如果你跟这位菩萨有缘的时候,你感觉这位菩萨特别殊胜,再加佛一赞叹,就相应了。

  若学习真如实视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

  当发起大菩提心的时候,障碍就减轻了。若随时能够至心,心里清净,就可以修真如实相观。真如实相观就是心性无住,如《金刚经》上说的:『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不生不灭,要不住见闻觉知,离开无生无灭,叫真空绝相。绝相之相就是实相,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没有一切的分别相,就是没有一切心识。这个时候乘你的真心而修,乘实性而修,观察你这个心的体,既没有想修的意念,也没有能修的我舆昕修的法,心法两亡。

  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昧·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障碍·勤修不发·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於奢摩他昆婆会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执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修真如实相的时候,渐渐的就得到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这就是四果圣人,得到四空定的境界。也就是说修真如实观能善超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是指世间禅定,一共九次第定,相似得到空三昧。受想行识粗的分别相降伏不现前,还没有真正达到实相境界。一般证了初果就叫圣人,小乘得到暖、顶、忍、世第一就叫圣人。因为他得到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完全讲的妙用,不空。降伏了受、想、行的粗烦恼,这个粗烦恼不现在前了,继续再修,就能达到五蕴皆空了,智慧增长,照见五蕴皆空,相似地照见空,不是完全切实地证得。真正的善知识,必须有大慈悲心,而且证得空义。我们的福薄,障深慧浅,所以遇不到,也有大善根的人可以遇到,登地的菩萨,都可以作为大善知识。在利益众生时能产生无边妙用,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悲心跟他的般若心增胜,由此度众生而无众生相。我们现在用的是慈悲心、磷悯心度众生,跟大慈悲心不同,而且看见什麽都是真实的,不能看见一切法是如萝幻泡影。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即《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这样的发心,勤修不发,才能展转入心寂三昧。得了心寂三昧,才能进人一行三昧。一行,即一切行。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具足了拜忏,也具足了念《华严经》。听法、修道、读诵大乘,念一即念一切,就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乘性起修,乘著真如实相,一实境界性,包括法界,即是普贤行随。十方三世一诸佛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叫法界行,入了法界朗,一念就是遍满法界了,是一切诸大菩萨,一切诸佛所修的,你也可以如是修。一行三昧也就是密宗的大圆满手印,但最後还是回到现前一念心。禅宗参的一念心,就是入真如实相,像六祖大师是顿悟的,就入这种境界,但是必须在入定的时候,平常是没有的。修行时,应孩行、住、坐、卧无一处不是在定中。释迦牟尼佛说了那麽多年的法,都在定中。释迦牟尼佛从来没到这个世界来,也没离开过这个世界,如如不动,本体一如。随便哪一法,都遍满一切,这叫一行三昧,叫圆满大行。念一句就包括一切,在理上讲就是理事无碍。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位老和尚从前面的天王殿到大殿,走几步路,就把一部《华严经》念完了。他的这种功力就是已入色寂三昧,遍及一切念,像道安法师、慧远大师修的都是心寂三昧,从那些境界相可以理解到,生这个信多麽不容易。当年道生法师说:『佛性都是一样的,法性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事物都有法性。』常时在会埸上的那些大德都说他邪知邪见,把他摈出了道埸。後来他到苏州虎丘山,把石头都摆起来,跟石头说:『假使我说的对,你们就点一点头。』他一说,石头都点头了。其实不是石头,是护法神,是诸大菩萨萨明他说的对,到後来《涅槃经》传到中国翻译之後,那些大德才惭愧,认为道生法师了不得,他那时就修得了心寂三昧。

  入了一行三昧,到这个时候才登初住,叫坚信位,圆满信;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叫真正的圆顿教;六根清净了,决定向佛果,再没有退落,这叫十信的初住位。依著真实观而修,证得了圆初住;再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这才叫真正能利益众生。真实能修观行了,懂得了真如实际,才能把奢摩他、毗婆会那,止观双运的功德善巧方便地去应用,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放光动地作一切事。你看他坐在那也没动,但他的化身,妙用已经到三千大千世界利益众生去了,而且度众生也无众生相。密宗不所显示的妙用度众生也仅仅如此。这时他对生死没有恐惧了,生死如萝幻泡影了。他也不想证得二乘阿罗汉果,唯一就是化度众生。行二种观道,止观双运可以善巧应用,化度众生就是行根本法。

  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

  二者钝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

  虚诳不实·如萝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除盖轻微·散乱心少·如是等人·即应学真如实观·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视·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恳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於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

  真如冒相观即是根本,这样的境界相,修唯心识观修成了,才能进人。直入修真如实观可以吗?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有两种人可以直修真如实观:一种利根人;一种钝根人。』利根,我们够不上了,钝根,我们也没分,但必须修,从浅的信解到修深的信解。过去善根早培养好了的利根人,知道一切诸,乃至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唯心所作,虚妄不实,空无障碍,如萝如幻的,他可以先修学真如实观,六祖慧能大师,没住过佛学院,也没住过禅堂,听了一句《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这种人就是利根的。钝根人,他不知外面的境界相是唯心所作,虚幻不宜,所以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学『唯心识观』。这个钝指学『一实境界』是钝,但学『唯心识观』就不钝了。当然也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但智慧不太大,而且自己调伏不了烦恼,所以应按次第,先把『唯心识观』学好,再来学『真如实观』。因为善根少,业障多,一直没什麽进步,又加上烦恼很重,不能调伏,心里总怀疑、怯弱常怕堕三途八难,又怕过不著佛、菩萨,听不到正法,不能培福,菩提道难成,有了这些怀疑和种种障碍。怎麽辨呢?地藏菩萨教我们最方便的方法,你应该在一切时一切处称地藏菩萨名号。

  菩萨告诉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称念空号。可是有些道友,执著进厕所不能念,睡觉不能念,到这也不能念,到那也不能念。我说:『鬼就在厕所等著你,到哪儿不念就把你抓住,这是你自己给鬼一个好机会来抓你,应该放开心量不要执著,任何时任何处无罢无碍。』如果想,我念地藏菩萨,皈依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是我师,我师父就在我头顶上坐者,邪门外道你们都不要来。修的时候,如果观想阿弥陀佛、地藏菩萨,首先观想同地藏菩萨与你是面对面的,在加持你。最後,观想地藏菩萨坐在你头顶上,与你一起去度众生,面朝外。初观想是面朝里度你,度完你就与你合为一体,面朝外,你和地藏菩萨一起度众生,随睛这样观,地藏菩萨在你头上、心中、喉咙上,自己的三业就是地藏菩萨三业,一边想一边念,这样你在修唯心识观也好,修真如实相观也好,就容易降伏障疑。这是地藏菩萨特别的方便善巧,如果两种观行你都修不成,不要停,至心念地藏菩萨名号,求加持一修即成。

  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蹄依·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若能修学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

  念到一心不乱,不但善根增长,智慧也猛增。观想诸佛菩萨同一个法身,同时观地藏菩萨法身与我们的法身是一个,一切诸佛地藏菩萨就是我自己,法身无二无别,信自己的心,信自己的法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皈依。

  地藏菩萨用他的大智慧,巧妙的说法,说你一边念我的名字,念地藏菩萨,一边观想我的法身,与自己无别,久久成熟了,意根猛利,真如实相也就修成了。

  如果对这些世界没有厌离心,就会贪恋世界的一切,想这想那,放不下又怎能专心念地藏菩萨名号呢?那我们就要修苦、空、无常、无我观。观察自己如幻如化,如此观察就能生起厌离,厌离世界的一切,达到常乐我净。心乐地藏菩萨,乐诸佛菩萨的法,现前一念心意念十方诸佛是所依恃处。若能这样修,清净信心能增长,烦恼障碍也就渐渐的减少了。

  何以故·此人名为学闻我名者·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於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於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以上这样修行才叫真正闻到地藏菩萨圣号。为什麽现在才算呢?因为你以前闻的听到的是虚妄,闻是妄听听,念是妄念。怎样才算是达到真正的真实呢?观诸佛法身、地藏菩萨法身跟自己法身,自身与诸佛菩萨、地藏菩萨结合。皈依十方诸佛就是皈依自己,皈依地藏菩萨也是皈依自己,就是皈依自己的真心。

  这段经文说的很清楚,每天很辛苦读大乘经,所获得的功德,仍然落入世间,不能深心去学习,不能深闻大乘经典,所以必须学习唯心识观,修了之後,念菩萨圣号,供养佛还得用二种观行来供习、来修习,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习信修行,产生净信,方能得入。也就是说修观成熟了,名为读大乘经典,供养诸佛,闻到了诸佛名,地藏菩萨名,才能远离邪见得到究竟甚深第一义。不堕谤名为真正的学习信解,能排除罪障,舍身後方能保证不堕恶道八难,听闻正法,住持正法,如佛所说的去修行,乃至愿生极乐国土以及生他方国土,都能随愿。无论到哪都随自己的心。染者渐染,净者渐净,你观什麽境界,就随著所观的境界现。

  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园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视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园·善根增长·速获不退·

  若人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三思的念,无有其它杂念,道一步修唯心识观和真如实观,决定能生彼净佛国土。使现生善根增长,得不退转。

  当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所谓勤修习者·渐渐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能得闻十方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礼拜供养我故·亦能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故·以能得闻大乘深经故·能执持书写供善恭敬大乘深经故·能受持读诵大乘深经故·能於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决定除灭诸罪障故·现证无量功德聚故·

  至心的时候,心诚则灵,所以应当『一心系念』。系念什麽呢?系念诸佛的平等法身,系念你自己法身。念的功德,在一切的善根常中,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如果懈懈怠怠的修行,心杂念妄想,就定不下来,就不能趣向一行三昧。一行是什麽?是平等法身的一行,至心的一行,达到一行,即证得相似无生法忍。一行包括二种观道,一实境界,故一心系念就是一宣境界。经论常说要一心至心,念佛念到成三昧,修行的道路一定成功。

  晋朝王义之,书法圣人,也叫草圣。王义之的字写得入神入妙。他的儿子王献之学他的字,住在一个寺庙里天天写,写了十年没离开寺庙,後来,庙里老和尚检查这十年写的字,看过来看过去,看完後老和尚叹了一口气,说:『可磷十年寒窗苦,只有一点像义之。』其实这一点也不是王义之儿子说的,还是王义之一次来看儿子写字,发现有一字缺了一点,就拿笔给填上了。也就是说,学一个技术,乃至成名成家,不晓得要经过多少苦工夫的练习。我们要想把无量劫的烦恼断了,要想了生脱死不容易。不用说别的,断一个欲念,佛都说就像断四十里的瀑流那样难,何况那麽多贪瞋癡想截止。所以修行必须下苦功夫来修,达到闻、思、修三慧,用心去听去行,圆闻一切,才听到真正地藏菩萨名字,十方诸佛的名字,这样才能至心礼拜供养我。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才能深入大乘深经,否则,始终达不到甚深的福德和信心,也不能了达一实境界。

  所以者何·谓无分别菩提心·寂静智现·起发方便业种种愿行故·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

  原因就是无分别的菩提心。无分别的菩提心,就是觉心。菩提无分别的,寂静的,只有智慧现前,度众生的愿力才能够实现。如果你自己都没觉悟,发菩提心都没发又怎麽能叫菩提萨埵,怎麽能使众生觉悟呢?所以要想行菩萨道,必须守内心,直心正念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华严经》讲的理法界,也是诸经论讲的妙明真心、如来藏性。另外还要行一切善法,哪怕一点小事,只要对众生有利益都要去做,这就是铙益有情戒。受菩萨戒最难得就是发菩提心。大家念《地藏经》、《普门品》、《华严三品》处处能感觉到诸佛菩萨的悲心。因为以上这种原因,所以他能够听到我地藏名字。听就是自性能闻我名号,乃至能供养我,因此才能够现一切的方便善巧做利生事业,而不退转。

  方便就是大悲心,比如说看一个人很穷,想救度他,给他几个钱,但是这样救不了他。钱花完又没有了,必须启发他的心智,给他有智慧,否则只能帮他一次而不能帮他一世。过去古人说,你供他一顿饭,他可以把你当恩人,但供养一百顿饭,他不但不把你常成恩人,反而还会把你常成仇人,所以度众生一定要有方便善巧。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要是杂乱心、污染心,带著三毒烦恼来念地藏菩萨空号,这叫杂乱垢心。还有求不当求的,也叫垢心。这样念只能得到世间的福报。如果没有至诚心去听地藏菩萨的名字,你就没有智慧,若不静心的观照信解就没有智慧,因此就不能如法修行。闻、思、修三慧都不能具足,你怎麽能达到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呢?

  所以念的时候不能心有所求,更不能光追求数字,如果能够至心念十声都好。我经常提倡十,十是无尽数。当早晨刚醒,心里头什麽都没想,或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把一天的事都放下,清清净净的恢愎你的本觉,至心称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你杂乱垢心念一万声、十万声、百万声功德都大,不在数字的多少,而在你念的是不是至心。若以杂乱垢心来称名号,好像是个修行者,但不名为闻我名,更不用说念了。如果达到一心就进人了一行三昧,也就达到般若。

  我们念时会出现种种的障碍因缘,使这个心不是那麽清净,但你不要灰心,应当一直坚持下去,一边念一边观照,只要一有杂染起来为上停止,警惕土完了再念,把杂染垢心消灭掉,这样才能得到深妙的利益。

  我们奋闩的目标是成佛,断见思尘沙无明。假使用你的心观,用圆性、圆觉、圆修,就没有一法不圆。念句地藏圣号,观想一声遍满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闻到大家念经、礼忏、念佛,最後都要回向法界,这是我们学习的法界观。法界观就是观法界,一动念遍法界都满了,不要局限於你自己的六亲眷属,给一切众生回向,更不要局限自己,从近及远,从自身、六亲眷屠、历劫的父母、冤亲债主,乃至到法界一切众生,不管是垢染心,还是清净心念的圣号,功德都给他们回向。如果回向是清净心,那麽垢染杂乱也变成清净的了,这样回向得大利益。都要静心的这样回向,这就是法界性。

  善男子·当知如上勤心修学无相禅者·不久能获深大利益· 渐次作佛·

  无相禅就是无有形相的,一实境界的实相。实相是无相,也就是不执著,没有生死相、涅槃相,因为无相故,才能无障碍。无相又无所不相,这是妙用,但现在被我们的执著所束缚,没有道样的心境,受肉体的局限,妙用也发不出来。如果达到无相的境界,妙用自然就发出来了。无相才无障碍,才能够进入真空的宣相境界。

  深大利益者·所谓得入坚信法位·成就信忍故·入坚修位·成就顺忍故·入正真位·成就无生忍故·又成就信忍者·能作如来往性故·成就顺忍者·能解如来行故·成就无生忍者·得如来业故·

  这部经主要是讲坚定你的信心。主持请问的菩萨叫坚净信菩萨,要想修无相禅,先把信心建立起来,坚固不动,入了位,这时才叫真正的发心。大家在学习次第中,一定要依著四教说的『六即佛』,观一切众生,一切畜生,马、牛、羊等等,乃至蚂蚁最小的都能成佛,这是从理上讲。法界理是一致的,这叫『理即佛』;像我们出家了,或受三皈五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些都是『名字即佛』;三宝的弟子,如果你起修,有观行了,就是『观行即佛』;观行深入,到了三冒位的菩萨,叫『相似即佛』;从初地到十地叫『分证即佛』;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了,叫『究竟即佛』。

  心里如是观,如是想,就进入『观行即佛』了。等你发大菩提心,信心不退,坚净信心自己是佛,这个信心非常不容易。常你上课时,或静坐时,观想心、佛、聚生,三无差别,如果一切时一切处这个念都不失掉,自己跟三宝结合在一体,这时就是观行了。能够坚信不移,入了坚信法位,而後起修,悟得自己舆佛无二无别,相信我的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我的心,这就是信忍位的菩萨。而後继续坚定不移地去修,成就了顺忍位,见了法性之后,此时乘性起修,所修还归於性体,就是《华严经》所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法界就是心,入了坚修位,坚修位的菩萨就是三贤位的菩萨,再进一步就成就顺忍位,证了初地菩萨,见了法性登欢喜地,随顺法信而起修,入正真位。在成佛的过程中,顺忍位的顺,是顺一切诸法无生无相。我们参的是无相禅,这叫无生法忍位。到了无生法忍,一实境界也没有了,一切法都舍了。《金刚经》讲这叫实相,实相无相。

  现在你的性体已经去掉很多惑染,能够成就如来种性,如来怎麽修,我就怎麽修。如来忍辱时,被歌利大王解剖身体时,不但没痛苦,而且也不起瞋恨心;还有舍身胃虎,割肉银鹰,如来所行的,能做得到吗?如果成就了顺忍位,我们也就能做到。『忍』字是承认,认可的意思,也可以作『忍辱』讲。真正得到无生忍,成就如来的事业,这个时候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妙用,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是毗虚遮那佛的化身,有无量亿、千百亿是大释迦的一个。诸佛的化身就像两点一样多。这是他从不可思议的智慧所起的妙用来讲,这就是如来的业,业用无穷无尽。

  现在我们剃发染衣,学戒,保护我们的身心。从戒生定,定能生慧,慧照现前了,才能得到无漏智慧,有了无漏智慧,从无相禅就能人了如来境界。进一步成就无生法忍,知道一切法本来无生。要达到这个程度,非常难,恐怕要三大阿僧祗劫。成就无生法忍,就作佛了。

  渐次作佛者·略说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信满法故作佛·所谓依种性地·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故·二者解满法故作佛·所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知如来业·无造无作·於生死涅槃·不起二想·心无所怖故·三者证满法故作佛·所谓依净心地·以得无分别寂静法智·及不思议自然之业·无求想故·四者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所谓依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诸障无明爹尽故·

  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渐次成佛有四种:

  第一、『信满法故作佛』,即信法圆满。就是以大悲心和智慧去利益众生,坚固清净的信心达到圆满,住於菩提心,行菩提道,成就菩提果。依著佛的种性,决定相信一切诸法都是不生灭的,清净平等的,众生与佛无二无别。第二、『解满法故作佛』,指解法修圆满。解就是明白,也可说成开悟,天天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天天念佛一句佛都没念,这就叫法性。法性无作、无相,无相无不相。深解法性,知道如来所作的事业是没有造作的,就是说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懂得了法性的道理,与法性不起二想,知烦恼生死,就是菩提涅槃,依心而立,这样就心无望碍,无罢碍故无有恐怖。第三、『证满法故作佛』,是证法修圆满,无所得方为真正的得,如果你所发的愿力,所要修行的都达到了,就成佛了,就是说证了菩萨的欢喜地,一直到十地的法云地,具一分清净心进一步地到八地菩萨不动地,再众菩提心度众生,才能把最後的无明除断。断了根本见惑,得到出世净心,即依清净心见法身,心就清净了。第四、『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依究竟菩萨地,即『六即佛』的『究竟即佛』,能使无量劫来的无明习气顿断,修行圆满到了究竟不退的地位。

  以上四种讲了修行成就次第,即信、解、行、证。依著地藏菩萨告诉你的次第去修,四种次第修行圆满了,就能成就佛果。

  复次·当知·若修学世间有相禅者·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方便信解力故·贪受诸禅三昧功德·而生懊慢·为禅所缚·退求世间·二者无方便信解力故·依禅发起偏厌离行·怖怯生死·退堕二乘·三者有方便信解力·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习近奢摩他昆婆会那二种观道故·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如萝如幻等·虽获世间诸禅功德而不坚著·不复退求三有之果·又信知生死即涅架故·亦不怖怯·退求二乘·

  无相禅是依著一实境界而修,但无相禅是从有相禅来的,按次第说先修有相禅到照相,也就是先修色寂三昧,再修心寂三昧。当色寂、心寂全都得到,即得到禅定了,再修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实相禅,实相弹进入不了就要从有相禅入手,有相禅有几种呢?地藏菩萨教授我们说,有相禅次第修行有三种:

  第一种禅、『无方便信解力故』。没有信心,解就更没有了,修禅定时得到了坐禅的三昧功德,便贪著轻安的境界,认为已有成就,这就为禅所缚,退堕到世间,一生骄慢心,就堕落,因为他对自心信解力没有,修禅修成障碍。修禅跟念佛不同,念佛菩萨有佛菩萨的加持力,修禅完全靠自己的善根力,靠你增上缘的力量,没有增上缘很容易误入歧途。

  第二种禅、『无方便善巧信解力故』。偏厌离行,即证到偏空之理,指二乘人,断了见思惑,厌离世同,没有度众生的大愿心,认为他证得涅槃不生不灭,佛说大乘法他不闻,不进取大乘。他修的禅定是厌离世间,观世间无常、无我,观受是苦,偏离於半边而不穷竟,所谓的真理叫二乘的空理,不是圆满空义。

  第三种禅、『有方便信解力』。就是说,做的一切,修行也好,帮助别人,利益众生,从来不起执著,不起贪恋,没有功德想,也不骄傲,了知人人都具足佛性,都可以成佛。方便善巧的信解力就是他的信心,坚固不动。与前两种修禅的不同,不但信而且理解,理解自性的佛种子。解後而修行,依止的是一实境界,即修的止观双运。他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离心外无法,一切所有法都没有真实的,依空而建立。非是真有,是幻有。所以他也修世间禅,获得世间诸禅的功德,但不执著,不认为这究竟。也不会退到三界,也不会求世间的乐果。因为他已经信解力坚定的时候,知道生死即是涅槃;没有能所,没有能修的我,也没有所证的法;没有恐怖没有希求。不求二乘,也不退到二乘,行这种禅定就是菩萨。

  菩萨修行,不从功力上计较,也不从利益众生多少去想。有时菩萨为度一个众生,跟他好多生,乃至於成佛还想辅助他。就如提婆达多,专门破戒,破坏佛法,恼害佛,出佛身血,身陷地狱,这是菩萨示现。他是在成就佛行的菩萨道,这是我们所见不到的,以世间的观感来看,这叫行逆行的菩萨。逆行很难行的,有些大菩萨退堕二乘,不是有意退的。如果想利益众生,或建庙安僧,说法度生,在度生中有时会感到众生难度,刚强难调,便生疲厌退悔心,悔了之後,感觉不对又发心,所以说菩萨道难行。所以我们比丘、比丘尼人世同行菩萨道,化度众生,就要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始路如一,对世丝毫不贪恋,要是利益世间,对世间无害就做,这样才能渐渐入佛道。

  佛菩萨境界跟我们不同,我们对一切事情认为是实有,并执著不舍,菩萨对一切事物做了就放下,过去了不留恋,未来不思惟,现在不执著,知道这都是空的,是幻化的,并非实有。比如我们塑几尊佛像,或建一座庙,认为功德不小,是错误的,有无功德就看你有没有执著,你不执著,功德很大,一执著功德就受局限。如果你诵经、拜佛回向你自家眷属,《地藏经》说的很清楚『三生受益』,只能享受三生,若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尽你心量所能想到的都给回向,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对一切都不要贪恋,出家要远离俗家,俗家事情乱如麻。但要想到利众生,先从六亲眷属利益起,因为亲属对你相信成份大,从近及远,再扩大到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就到自己的国家,先度化他的眷属,及家乡人。经过佛的教化,亲人当中有的出家、有的皈依了三宝。所以行菩萨道的,先得有牺牲自己的心,要学地藏法,不怕下地狱。如果你学会了《地藏三经》和实相观,地狱是没有的。若你把地狱当成是真实的,那就是苦了,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佛说,犯戒通过忏悔,佛能救你。若破了见,佛就没辨法救你。因为看法不同了,你再跟他说,他也不相信。世间禅容易堕入邪见,不要太执著。如果对善知识、善友的教导,完全的执迷不悟,固执己见,这样很危险,容易堕落。大家记住学《占察经》特殊的一点。

  要学系念,地藏菩萨说:『如果你什麽观都修不成,就系念我的名号。乃至你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一心系念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能去。』一心系念地藏菩萨,业障决定消失。

  如是修学一切诸禅三昧法者·当知有十种次第相门·具足摄取禅定之业·能令学者成就相应·不错不谬·何等为十·

  无论哪一种禅定,乃至想得到三昧,依著这十种次第去修,就能够深入。

  一者摄念方便相·

  『摄念』就是把念头收住;『方便』就是善巧,就是天台宗讲的止观法门。一般最初修数息观的比较多。数息不如念佛,或念地藏菩萨空号容易摄念。地藏菩萨诉我们的『摄念方便』有四种:

  第一、摄念增上缘,把念头看管好,然後起念信佛、信法、信憎,这就是因,还要有增上缘。摄念就是因,也就是用你的内心,一心系念。增上缘就是念佛菩萨圣号、及念佛法僧三宝、念阿弥陀佛时,观想我跟阿弥陀佛一样,也有无量光,无量寿。那麽佛就做了这个因的增上缘。这样念一句阿弥陀佛,消无量罪,会增长智慧。念法也可以。念《占察善恶业所经》、《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法华经》、《华严经》,这都叫增上缘。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在你身边,我们每天如是观想就是『摄念』。『摄念』不懂能改变我们的容貌,而且还能使人长寿。所以我们应该时『摄念』,不令忘失。

  第二、摄念方便:就是求诸佛菩萨加持。当你心里有罢碍,有恐怖时,把念头回摄,念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求他们加持你、度你,这也是『摄念』。

  第三、能够见佛的增上缘:佛不住世,你可以见佛像。观地藏像,受地藏王菩萨加持,念念见像,得到佛像的加持力,使你念念『摄念』。若人家求你给受皈依,先应该想到,自己没力量,把菩萨像供到前头,菩萨就出现了。或者在你头上、或者在你心中。给人家受三皈,观想菩萨像,这时你就是代表,随时用佛像做增上缘。

  第四种、诸佛菩萨证明增上缘。在死的时候,证明能够生净土。要得到佛菩萨的证明,我们在念佛菩萨时,口念不算念,必须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这样才能达到『摄念』。死後得到佛菩萨的证明。上面讲了『摄念』的四种方法,如果能把这个念修好了,『摄念方便』就是实相观。

  二者欲住境界相·

  这叫观相修法,你若不会观的话,你就观地藏菩萨的相,心系在地藏菩萨相上。念经也容易散乱,念佛号,再加上观相,比较容易摄念。另一种观想法,实相无所不相,诸法皆实相,斡什麽就住在什麽上。你住的是什麽相,什麽相就是实相,这叫体真止观。体是法体、性体;真是真如,就是住;观就是三昧,这样来修定,才能修实相定。

  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

  前边讲的是安心法,就是住学哪样,一定住在哪。住心就是降伏心的瓣法。当你起贪心和瞋心时,怎麽样降伏呢?一定要知道有出入相,怎麽起的贪念、瞋念叫入相。找到入相把他排遣了,就是出相。好比我们的呼吸,呼是往外吐,吸是往里吸气。出气是出相,吸气是入相。假使用这个方法念『阿弥』出气,『陀佛』吸气,一出一吸,分明了了,阿弥陀佛现前。最初很不容易,都是粗的。入到细密的地方时,你边说话边做事,但出入气里还是系念著佛号不断,最後到达有住相,无有出相,功夫就到家了。

  四者善住境界得坚固相·

  心已经善住於出入息,了了分明,一出一住都是三宝。诸佛菩萨都是度众生的意念,这就是心住了了分明,善住於境界得坚固相,这时这时可以说得坚固信心,清净不变。

  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转求进趣相

  静坐思惟,得定後不满足现在的境界相,想向前进取,入体真止观,二种观行。

  六者渐得调顺称心喜乐除疑惑信解自安慰相·

  修真如实相观的时候,心里渐渐明亮,生起这种欢喜心,信解之类的疑惑就没有了。同时由於自己信心坚固,解行明了,所以说得到了安慰。

  七者克获腾进意所专者少分相应觉知利益相·

  『思所专者』,就是你心意识注重修观的时候,这时能够少分的与理相合,少分的相应,而且自己也觉得已经得到利益了。

  八者掉修增明所习坚固得腾功德对治成就相·

  就是你的定力越强,智慧越增长,在观照上面,生起了一种欢喜心、快乐心,到这时,烦恼不安的现象都能对治。定心不退转,感觉都清楚明了,这就是『转修增明』。

  九者随心有所念作外现功业如意相应不错不谬相·

  就是说,在修定的时候,心里想做的事业,当你出定去做时,跟你想的意愿完全相吻合,这就叫『相应』。称心满意,就叫『如意相应』。

  十者若更异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随心超越自在相·

  以前修数息观,现在改为念佛观了,就叫『异修』。虽然是『异修』,但得到前面的方便,一个一个的次第成就,修到最後,使你的入、住、出,都可以随心自在得到。

  是名十种次第相门·摄修禅定之业·

  这十种次第相门,收摄一切禅定行业。无论是唯心识观,还是真如实相,或世出世间禅,都要有道十种方便法门,才得成就,才能与二种观道相应。

  我们中国汉地修的禅定都是修的如来禅,同『念佛是谁?』直接消灭我执,找真我。这就是真如实相观。修真如实相,必须是上上根基的人,把我执、我见一切放下。一切众生就是我执太重,修实相观的时候,第一个就必须无我,无我才能跟真心相应。《金刚经》告诉我们,如果修观,观什麽呢?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被四种相所牵,但还要利益众生。以般若的智慧结合大悲心,跟众生同体,利益众生是应该作的事,如果不利益众生,就不能成佛。地藏菩萨跟壁净信菩萨说,想修禅观,要修十种的方便法,但十种不一定都用。不过你得知道次第,在修禅观时过到障碍,就找找这些方法。如果大家要修禅,真正需要每天坐的功夫,坐时,身心要调好,心无杂念平平静静。

  如果一天上殿过堂,乃至学习,感觉到疲劳,就得静坐一下,什麽都不想,身心放松,此时不作意其他的,一心观照念地藏菩萨圣号,或者念阿弥陀佛空号,不要多,就念一百声,字字分明,四肢百骸全放下,最後成静止状态,精神很快会恢愎,这是长寿的方法。

  地藏王菩萨教我们的方便法就是观心,心里自己能放出很多智慧来,如果是到了第九种,随我心所念相应的境界,定力就有了功夫。从定理发生慧,再从慧里发生用,如果我们功夫没到这种程度,那麽方便力量就生不出来。地藏菩萨讲的方便,是说你坐禅定,坐禅的已有功夫了,进一步发出的善巧方便,就是从我们体上发出的一种用。思考用功的时候,这叫体。思考完了要把它发出去跟我们作用相结合这叫用。我们现在用跟体结合不起来。举个例子说,大家天天上殿,念的很多,但都是口念,没往心里去就用不上。上殿时,从你念『妙湛总持不动动,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护法身。』你得到了吗?用也用不上,只是随大家念几个偈子而已。让你不历僧祗护法身,不要经过很多劫,一念之间,当下就是,我们就是用不上。每天都在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现在我们也没有行菩萨道,罪障山没有消除,体用不相应,但是这也就是熏习了。熏习先修,假使是你念一百遍,什麽是妙湛?什麽是总持?你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你怎麽信呢?信解怎麽生得起来,所以先得解。只是随著大家念,你自己根本不用心。若用心的话,你一定问为什麽?学法,学什麽法?学成佛的法、学断烦恼的法、学方便法。天天学,天天念,在文字上既不能解释,心理上也就没有观想,没有观想就没有受用。好比说,我学做菜,就要知道,先放油下锅,还是先放盐下锅,怎样炒才好吃。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致用。若不会操作,炒出的菜就不好吃,所以要学。我们学法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了就是为了用,有好多道友跟我说:『我学的不够用。』我说:『你不是学的不够用,你学的很多很多,学的你用不完。』现在有很多道友,学的很多,就是没有用,一个也没有用,其他的你都用不上。一门通了,一切都通了。不能光学不用,一定要学以致用,才不会白学。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说:『你

  修唯心识观修不来、修实相观修不来,用占察轮你用不来,没有智慧,那怎麽瓣呢?好了,那你就观想我的名号。只要你把我名字念好了,这些法你就都会了。』

  两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云何巧说深法·能令众生得离怯弱·

  地藏菩萨在前面已经开示的很清楚了,坚净信菩萨知道,还有根机钝的众生听了这个实相观、唯心识观,会感觉到很深,修不进去,没有勇气,心生怯弱,所以又请地藏菩萨再巧说一次,使众生能有信心去修。其实地藏菩萨早已说清楚了,那就是善巧方便,用占察轮问:『我修这个法能进人不?能够开悟不?能有成就不?占的时候,告诉你不行,入不进去,你就用最简单的方便,先持我名号,念一万声、十万声再修。有障碍再念,念了再修。』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无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当以巧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云何安慰·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於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无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圈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噎·如萝·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著想故·得离怯弱·复有众生不解如来言说旨意故而生怯弱·

  『如此所说』是指上文说的空义。空义就是空一切法的道理。地藏菩萨知道末法众生执著心特别强,所以说了那麽多空,目的就是空众生的执著,破除一切不正确的知见。众生对於佛所证的涅槃真理,认为是实在的,其宜涅槃亦是空的。执著心属於情感,也就是社会上所讲的七情六欲。七情,就是喜、怒、哀、乐、优、恐、敬。在我们的生活常中,离不开这七样。高兴时心里就生起欢喜心,不高兴时就生忧愁心,这些都叫情见,情的知兄以情去看问题,所以产生种种执著。说空,就是要破除我们执著的情见。对那些执著的人,感觉到很愚癡,他就是执著看不破,怎麽劝他都听不道去,不能照佛所教导的去行,不能用智慧去观照空理。只有空掉你身心上那些执著的想法,依佛所教的去观照,这样你才会没有恐怖感,离开怯弱的心。但还有众生不能理解如来所言说的目的,及教授宗旨,所以生起恐怖感心生瞻怯。

  一切有形象有言说的,都无时义,是空的。但只是不具足性体,比如说一张桌子,并不是把这桌子拿去烧了叫空,烧了还没有空,空是让你心里空掉那个形象。《华严经》上讲,一切诸佛菩萨在一个毫毛孔里转大*轮,有无穷无尽的闻法者。为什麽呢?因为这个汗毛孔是空的,由空故能容法界,在法界里任运而转,说法度生无有障碍。

  但是有的人就这样,以为一空什麽都没有了,反而执著的更属害。认这做什麽都没有并系,但要记住因果不空,空是不空的具体表现。应该把能用的心空掉,把所观一切事物一切境界都空掉,最後这个空也要空掉,法也要空掉。在《金刚经》上,佛对对菩提说:二乘所证的果位不是真的。但是对二乘人讲《阿含经》的时候,或者在《俱会论》说,二乘法的时候,还是当时对机说的,究竟什麽是真的呢?只有一实境界是真的。这个真不懂破凡夫的执著,亦破二乘的执著,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假使要执著的话,说法是真的,那就是邪见。法没有真的,一切法都是对机而说的,机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但是一个事物说它大小不可以,说它长短不可以,说它是方的圆的也不可以。因为没有对待,没有对待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这个法就不成立。所以一说到空,绝对不要落到断灭空;一说到有,也绝对不要执著是实有。一定要懂得,空是建立在不空的道理上,不然的话很容易落入邪知邪见。如来言说的意思,是去众生的执著妄想,如果没有言说,你又怎麽能人呢?但你一定不要执著语言,就像一个人不知道月亮在哪,用手指头指月亮,指月亮是让你看月亮,可不是让你看手指头,你把手指常成了月亮,这就是错误。我们现在业障没消除,一实境界、真如实相被蒙蔽。现在的众生就是褂念太多,因为没有空,不晓得这是假的,是障碍。有罢碍就有恐怖,有恐怖就颠倒。所以必须依著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来观察。古大德说,『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就是所说都是解脱的,没有智慧,所做的方便善巧都是束缚的,所以必须学智慧。修唯心识观,一实境界,假使我们功夫不够,就不要修下半卷,就用上半卷地藏菩萨的善巧方便,掷掷占察轮先解决一些现实的题,以後有功力了再来修观开智慧。

  当知如来言说旨意者·所谓如来见彼一实境界故·究竟得离生老病死众恶之法·证彼法身常恒清凉不变等无量功德聚·复能了了见一切众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实微妙清净功德·而为无明阁染之所覆障·长夜恒受生老病死无量众苦,如来於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众生离於众苦·同护法身第一义乐·而彼法身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诫想不起念者·乃所应得·但一切众生·常乐分别取著诸法·以颠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来为欲令彼离於分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无所有·若广说者·如十八空·如是显示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

  这一段经文告诉你如来所说一切法的旨意所在,就是让你了解一实境界相。如果能够究竟悟得一实境界,就与佛无二无别,生老病死也都不存在了。法身常恒清凉不变,而且具足了无量的功德。而生老病死是虚妄的相,是无明所染起的,是变化的。如在《楞严经》里,佛对波斯匿王说:『你几岁看见恒河?』波斯匿王说:『三岁的时候。』佛又问他:『你现在多大几了?』波斯匿王说:『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佛说:『你三岁看见的恒河,跟你六十岁看见的恒河有什麽不同吗?』他说:『没有变化。』他的答复是不对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当中,社会上说道是永恒的,但是从我们佛教的看法,一切法没有永恒的,都是虚妄不实的,无一时不在变化著的。只有一切诸佛法身无量的性功德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说的一实境界,释迦牟尼佛、毗虚遮那佛,都是修得的。修成功了,才知道这些功德一切众生都具足。无论是观音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的功德,还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都具足,由於我们不修被无明所遮蔽,所以不得显现。所以如来想要使众生离开分别执著,不造无明业流转生死,为说世间一切有为法,乃至出世间的无为法,都是本体空无所有,就如十八空所显示的一切诸法,皆不离开菩提体。那什麽是菩提体呢?

  菩提体者·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有无俱·非一非异·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具异·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以离一切相故·雄一切相者·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及无能言说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无有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

  菩提是觉的体。『非有』,就是没有;又『非无』,就是有;『非非有』,不是没有又是有,『非非无』还是无。『非有无俱』,两个合起来还是没有,还不是真实的。『非一』,就是不同;又『非异』,就是一了。『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异俱』,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离四句,绝百非。』『离』的意思,说有不可以,说无也不对;说一不可以,说异也不对;有无,一异两个合起来也不真实,有、无、一、异,皆是假名,总之,凡是言说都无实意,这叫战论。菩提觉体毕竟没有任何相状可以得到,因本体离开一切名言相状,也就是说不可以用言说取得。能言说的是假的,所言说的也是假的。心意识都是假的,无自无他以菩提自体是空故,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样才能显出菩提真体。那所想的则是虚伪,不是真实,这一样也没有跟菩提体相应的。

  如是等说·钝根众生不能解者·谓无上道如来法身·但唯空法·一向毕竟而无所有·其心怯弱·畏堕无所得中·或生断灭想·作增灭见·转起诽谤·自轻轻他·我即为说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灭·如是等说·能除怯弱·是名安慰·

  有的众生,不理解什麽是无上道?什麽是如来法身?认为是空法,空到什麽都没有了,畏怯怯弱怕堕於无所得中。无所得,我学它干什麽?由於执著学竟空无所得,作断灭想、增灭想、长短大小方圆想,作如是断见,自己不知道这样就是诽谤大乘深法。自己不承认菩提体,也轻视其他人的菩提体,像这类的众生怎麽辨?地藏菩萨就对坚净信菩萨说:『对害怕空义、有恐怖感的众生,我就为他说如来的法身,乃至於你所具足的法身自性不空,说菩提体不是空的,是有真实的体。其体具足了无量的清净功业,不是造作来的,无始世来就是这样自然圆满的。』如佛在《楞严经》上说:『何籍劬劳,肯启修证。』菩提不是修证来的,一切众生的身中皆具足。不止作佛,一切众生都具足菩提,菩提体不变,修成佛了也没有增一分,堕落到众生也没有灭少一分。这样给众生说不是空,众生的怯弱心理就没有了。说我还是有的,有实体的,我可以求,可以奋勇门得到。

  又复愚癡坚执众生·闻如是等说·亦生怯弱·以取如来法身·本来满足·非修非作相故·起无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计自然·堕邪倒见·

  非常愚癡执著不舍的众生,听到这样的说法,他又生起另一方面的怯弱了。他说如来的法身本来具足,不是修的。那佛不是白修了三大阿僧祗劫吗?众生总要得一个什麽,修完了以後总要得三昧、得菩提,念经得功德。说无得,他又生怯弱了,因为自然而产生的。若认为是自然的,即是邪知邪见,颠倒见,要知道,是没有自然之法的。

  我即为说修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生如来色身·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如此等说·令离怯弱·是名安慰

  如果过到这类执著的众生,又怎麽辨呢?我又安慰他们,圆教的圆满教义,圆修一切善法,修一法即修一切法,增长满足了,你就能产生如来的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得无量清净的果报。如是这样一说,执著无所得的众生,心就安乐了。

  一切法由众生的心生,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为什麽我们时时刻刻要注意我们的念,念念是善法,随著善法能够清净我们的法身,恶法跟法身是相背的,越走越远,这样念念如是,修到圆满,就成就菩提果。菩提果,就是佛果。得到的时候得无所得,毫无执著。就是说,得无所得是这样得照所得。因为无所得故,体如是,相如是,用也如是。我们佛教讲的平等,跟社会讲的平等完全不一样。我跟天主教、基督教开瓣论会时,他说佛教所说的法,六道输迥是没有的,他们不相信。我说:『我们也没有啊!我们说的没有,同你的说的没有不一样,你那个还是有。』他说:『我怎麽有?』我说:『耶稣哪儿来的?』他说:『上帝派他到人间度人的。』我说:『犹大把他检举,钉在十字架上,死了他又到哪儿去了?』他说:『死了又回到天上去。』我说:『这就是输迥,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不是输迥吗?我说你们也是在输迥。你们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死了你能当上帝吗?』他说:『那不能。』我说:『你能生到天上跟上帝平等吗?』他说:『不能平等。』我说:『我当和尚就不同,成了佛就跟佛一样的,包括你,你跟我们也平等,你也能成佛,你也有佛性。』在修的过程当中,好像有形、有相、一切法都有。当你修成了一切法都无了,证一分法身,断一分无明,就平等一部分。生是因为愚癡执著而不得成就,进而不能舆佛平等。

  而我所说甚深之义·真实相就·无有诸过·以离相违说故·云何知离相违相·

  我所要说的甚深真实意,没有一切过错,就是离开了相违的过错,与真实相应。『相违相』,就是违背颠倒的意思。怎样为相违呢?就是常违背无常,无常违背常。说法身是常的,众生就执著,落入常见。空违背有,有违背空。你说一切法空,众生又落入断见,众生很难切人中道。

  所谓如来法身中·虽复无有言说境界·离心想念·非空·非不空·乃至无一切相·不可依言说示·而据世谛幻化因缘假名法中·相待相对·则可方便显示而说·以彼法身性·实无分别·离自相·离他相·无空·无不空·乃至违离一切诸相故·说彼法体为毕竟空无所有·以离心分别·想念则尽·无一相而能自见·自知为有·是故空义浃定真实·相应不谬·

  佛菩萨翻来覆去说,怕你落入断常二边,为了让你探取中道。中道就是性空,性空随著缘起而说断常。因此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我所说的甚深法意,跟真实法相应的,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不相违背。说空就是为了显有,说有就是为了显空。』《心经》上告诉我们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心;颠倒想就是真实性,真实性就是颠倒想。若你把这个法身的道理明白了,哪怕不能证得相应,就是能解信相应也好。如果你真是能相应,一有烦恼,自己就能化解开。

  如来法身中说的境界,离开了心、想、念,就是让你达到无言的境界。这类境界说空不可以,说不空也不可以,他不是空非空,也不是不空、非不空。佛教这种圆融非常的多。要你真正地去体悟,离开一切言说,没有一切相。

  上面说明了如来藏的如实空义,空中含有妙有,与如来藏体是相应的、符合的。

  复次·即彼空义中·以离分别妄想心念故·则尽毕竟无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实故·即为不空·所谓离识想故·无有一切虚为之相·毕竟常恒·不变不异·以更无一相可坏可灭·离增灭故·又彼无分别实体之处·从无始世来·具无量功德自然之业·成就相应·不离不脱故·说为不空·

  言语只能启发一下子,不能契入一切世间法,也有世间法的道理叫世谛,世谛的幻化因缘,是假名法则。若观法契理,都是相对的。因必待果,果必具因,或者果中又产成因,因中又产生果,因果无穷无尽。法身的性体实实在在,是没有分别的,离自相,也不同他相对的。是空的,但他又不是空义,也不是不空义,即没有空,也没有什麽不空。为什麽呢?远离一切诸相故,说彼法体为毕竟空无所有。一实境界的法体,就是众生的法体,诸佛的法体,就是你的心念。

  大家学本经後半部的时候,不能照著《占察善恶业恶所经》的文字去解释,也不能离开文字。有两句名言;『依文解意,三世佛冤。』照著文字讲解这个道理,就是诸佛的冤家。说即无说,就是让你明白理解,不要去执著文字。我们在没有开悟的时候,没有断烦恼、没有证菩提,要学经,到断烦恼了,菩提出证得了,还要学经干什麽?这时就要去掉你的法执。

  如是实体功德之聚·一切众生虽复有之·但为无明噎覆障故·而不知见不能克获功德利益·与无莫异说名未有·以不知见彼法体所有功德利益之业·非彼众生所能受用·不名属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见彼法身·然後乃获功德利益·是故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

  一实境界功德,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但被无明覆障障住了,所以他不能克证获得功德利益,不获得跟没有一样。比如我们现在,神通妙用没用上,就等於没有神通,那只是一个名相而已。地藏菩萨告诉众生,把虚妄破除,真实的就显现了。但你要依著我所说的方法去做,自然就会得到。不做,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我的善安慰说。你没有诸佛菩萨的功德,就享受不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一切的功德利益。假使我们把烦恼对治了,见到了法身,功德利益就属於你的了。没见到,就不属於你。所以要依著地藏菩萨的教导,修一切善法,就会得到一切善法的利益。一切善法能生如来心。

  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具足法身理体,我们不能发生妙用,因为不能发生妙用故,所以说随有法身说明未有,因为我们没有见到法体,这个见是说证得。你不知见彼法体故,那麽所有法身的功德,就得不到受用。所以虽具足法身但法身不属於你。应该怎麽样做,法身才能属於你自己的呢?唯一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障碍消除才能见彼法身。这就是说有了功德利益之业,然後你才获得功德利益。所以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

  这段经文总的讲,就是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众生虽具足法身等於没有。说没有的意思,不是说他没有具足,说未有,就是他不能够亲自具足法身。这个具足就是说,他没有功德,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对於法身的无量性功德不能起作用。所以说修一切善法,才能获得功德的利益,生如来色身。

  这是指理虽顿悟,事须渐修,你顿悟了不能起妙用,你修成了,才能起妙用。由这个道理就知道上半卷,这什麽我们要用占察轮,因为我们不具足这个功德利益的事业,不能起智慧的观照,就是没有神通,还有疑惑,乃至於连清净的信心都不能坚定。要用修一切善法的功德来对,我们把那个恶业,障碍全部消失,变成纯善的清净心,如果有恶在身上,那你生老病死都具足,喜、怒、哀、乐、悲、恐、敬,一样也断除不了。我们每个人都想成道,早一点而把烦恼断掉,为什麽辨不到?就是不勤修善法,要想得到一切功德乃至如来法身,你必须具足一切诸善法。使求不得的能得,不能去掉的烦恼去掉,诸佛给我们解释为了让我们生信,信完了能解,解完了能行,行完了能证。所谓证者,就是恢愎你原来的本体。

  善男子·如我所说甚深之义·决定真实·离相违过过,当如是知·

  地藏王菩萨又重覆再说,你们应该知道我说的心识相观,一实境界,二种观道,这个道理很深是绝对真实的,没有相违的过错。但是因为你现在没修一切善法,不能体会甚深真实之义,所以感觉跟你好像是相违背的,这是因为你具足一切烦恼,具足一切恶。恶舆善是相违背的,恶与真实的甚深之义是相违背的。不能去恶,性功德的法身就不能产生。善法跟心识相观是不相违背的,唯一善法才能顺如来性功德与法身相应。

  两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如此等殊胜方便深要法门时·有十万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住坚信位·复有九万八个菩萨得无生法忍·一切大众·各以天妙香华供养於佛及地藏菩萨萨诃萨·

  地藏王菩萨说完《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时候,很多人都得到利益。具体有少呢?有十万亿,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利益众生,证得坚信位即菩萨初住位;有九万八千菩萨证得了无生法忍,即登地的菩萨。其它在会的大众,还有很多赞叹随喜证得速来的功德。远来得功德,就是说他没有入信位。闻法以後,在会的大众虔诚修供养。这是说意念的供养。

  两时佛告诸大众言·汝等各各应当受持此法门·随所住处·广令流布·所以者何·  地藏菩萨说完了,佛就接著跟大家说,嘱托会上大众都应受持这种法门。受持就是自己领受。应当要修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听完了就要去做。依照此教法去受持,最後达到成佛的究竟。同时还应当弘扬这殊胜的善巧方便法门,用地藏菩萨教授的占察轮引不信的人生信,继而能住坚信位,乃至究竟成佛。为什麽要广为流布呢?

  如此法门·甚为难值·能大利益·

  佛嘱托法会大众,像这样的法门很难得遇到,只要听到了,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

  若人得闻彼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及信其所说者·当知是人速能得离一切所有诸障碍事·疾至无上道·

  闻到地藏菩萨名号,乃至信他所说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就能够离一切所有障碍的事情。这部经也可以说是善巧方便,但实际上是对大菩萨说的,依一实境界而发起心修行的,显示这从方便善巧引你能顿入圆顿教。现在假使说《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小乘法,是人间法,这种说法是绝对错的,要知道他是能使你迅速成就无上道,是成佛的大乘法。

  於是大众皆同发言·我当受持流布世间·不敢令忘·

  听完佛的嘱托,在会的大众都向佛表白,我当受持《占察善恶业报经》,能让这部经,永远在世间流布,只有自己受持,才能流布。

  很可惜,这部经在世间流通的很少。在明朝,藕益师师提倡过一回,但很少人信受。弘一大师也一再提倡,信受的人也很少。我们现在继续弘扬这部经,希望大家闻法後能受持发心,不要听人家说,这部《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小乘、是犯戒的、学戒的人怎麽能去学《占察善恶业报经》呢?一定要听佛的嘱托,佛是怎麽跟我们说的,要我们把这部能使人得到大利益的经法,流布世间,不被遗忘。大家在读《地藏经》时,佛最後嘱托观世音菩萨,说观世音菩萨跟这个世界非常有缘,你要大力弘扬《地藏经》。虚空藏菩萨示佛,问佛说:『读《地藏经》有什麽功德?』佛就跟他说二十八种功德。大家诵《地藏经》就能知道。《地藏经》跟这部《占察经》结合起来,再看看《大乘大集十轮经》,把《地藏三经》结合在一起,那你就会更加尊重、恭敬、赞叹地藏王殊胜的功德。

  两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六根聚修多罗中·名何法门·此法真要·我当受持·令末世中普皆得·佛告坚净信菩萨·此法门名为占察善恶业报·亦名消除诸障增长净信·亦名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显出甚深究竟实义·亦名善安慰说·令离怯弱·速入坚信决定法门·依如是名义·汝当受持·

  当机众坚净信菩萨,听了佛的嘱托後,他就向佛请求说:『这部经很契合众生之机,也契合诸佛之理。除了《根聚经》之外,还有其他什麽名字吗?』说我要受持这个法,也让一切末世的众生,都能听到,听到之後都能受持。请佛给定个名字。佛告坚净信菩说:『此法门为《占察善恶业报经》也名《消除诸障增长净信经》,能把你的一切障碍都消除,增长你清净信心,还可以叫《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颗出甚深究竟实义经》,就是一实境界、也名《善安慰说令离怯弱速入坚信决定法门经》。』佛所说的这些经题当中,流通的时候就采取了《占察善恶业报经》,说这个法门就叫《占察善恶业报经》。佛又嘱托坚净信菩萨说,依照这个名字,你应当如是受持弘扬。

  佛说此法门已·一切大会悉皆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完此无上法门後,在会听众都发欢喜心,欢喜此法能使人生决定信,依法行持,能获清净,所以说『信受奉行』。

--------------------------------------------------------------------------------------------------------------------

更多梦参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一切众生统统具足,现在显现不出来,是被妄想、分别、执着障住了。佛教我们回归自性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对一切法,不再分别、不再执着。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