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看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2014/9/4    热度:416   

                       看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净界法师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我们讲到第六段成道相,那么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相状,一个是道理,一个是相,一个是道。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那么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一个是相状,一个是它背后的道。相状是生灭的,相状是变化的,但是这个道理它是永恒不变的,是种真实的功德。

  但是我们必须要透过相才能够觉悟到道,所以叫借相悟道。比方说,我们一个黄金,你可以把黄金做一个杯子,它出现杯子的相状,杯子的作用。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一个佛像,它有佛像的相状,佛像的作用。所以这个相状是变来变去的,但是这个本质都是黄金,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陀所宣说的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导我们从生命的现象当中去觉悟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你就成功了。

  我们看佛陀的历史,既然佛陀是示现来人间,他肯定是在宣扬他的佛法,宣扬他的道。那么这个当中有八个相状,那八个相状它有三种道,第一个安乐道。第二个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佛陀的一生他有八种相状来启发我们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

  首先我们看佛陀的安乐道。

  佛陀的前面四个相状,佛陀的入胎,出生,童子相到佛陀的娶妻,生子,这四个相状我们看到佛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的快乐。佛陀出生在一个王族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他父亲为他盖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让他轮流的住,他娶了印度第一美人耶输陀罗,所以他不管是物质的享受,不管是感情的这种受用,都是显现一种安乐的相状。那么这个相状后面一定有一个道在里面,这个是什么道呢?

  安乐道就是因果的道理,事出必有因!这个果报会在佛陀的生命中出现表示佛陀多生多劫,他是经过布施,持戒,忍辱,积集善业所招感的。我们一般人看到一个相状就开始分别,开始打妄想,这个人长得很庄严,我们就羡慕,嫉妒。其实你看到这个人庄严,庄严从忍辱中来,我们看到这个人是比较能够忍让的,他遇到事情不容易跟人家争执的。我们看到这个人很富贵,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过去生是喜欢把他的物品跟人家分享的,所以一个佛弟子他看到一个相状他马上会觉悟到它背后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所以我们看到佛陀的前面四种相状是非常的快乐,我们可以肯定知道佛陀是过去生长时间的积集善业,所以他来人世间的时候他不是生长在一个一般的家庭,他生长在一个大富贵的境界。这是第一种道,安乐道。佛陀的出生到结婚生子这一块,我们判作安乐道。

  我相信一般人学佛是很容易进入到安乐道,我们相信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我们相信人生是有真理的,生命是有规则的,这是第一种道,这个道对我们一般人不难。

  那么最严重的是我们现在要迈过第二个道,就是从安乐道把它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你迈不过去,你就很难往生了,你只能变成世间的好人,你不能变成一个出世间的道人。所以从安乐道到解脱道是一个关键,非常关键。我们看看佛陀是怎么做到的。佛陀一开始在这种快乐的世间,我们看他说,享受色味之间,在经典上说佛陀一开始也是陶醉在这种快乐的果报,但是他后来见老病死,悟世无常。

  佛陀看到了三种相状:老,你一个人福报再大,你一定会衰老,衰老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快乐了,破坏了你的快乐;病痛,你生病的时候,你受用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出现的快乐感受,所以病痛也破坏你的快乐;死亡到来的时候,那更别说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整个死亡的时候所有的果报全部破坏了,你要失去一切。

  所以佛陀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佛陀也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但是佛陀能够从快乐当中觉悟得更深的道理,他知道这种快乐是无常败坏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果世间的快乐是安稳的,佛陀不要我们求生净土了,这个地方就是净土了。佛陀要我们离开娑婆世界,去找另外一个地方去,所谓的极乐世界,肯定有原因。我们不能够说娑婆世界完全没有快乐,这个的确也是不合理,娑婆世界的确有一些快乐,我们也同意。但是娑婆世界的快乐充满了太多的陷阱,太多过失。我们先不要讲娑婆世界的快乐让你放逸,让你造业,招感来生的三恶道,来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乐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安稳,变来变去。从过程的角度它变来变去,从结果的角度,你一定要失掉。你死亡到来你肯定要失掉,这个对我们伤害太大了,我们一个众生对生命的一个最重要的诉求就是稳定。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其实我们大可以租房子,我们拿这个利息去付租金都绰绰有余。因为我们租房子给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今天住这,明天住那。所以我们对快乐的诉求是一定要稳定。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没有稳定的快乐,这就是你福报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为你知道快乐是脆弱的,你随时会破坏。

  那么就是说,你今天买了一个房子很漂亮,但是这个房子在地震带,这个房子你会买吗?你只能够暂时住。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醒过来房子被破坏掉了。那么佛陀他能够从世间的快乐,他知道这个是善业所感,这个安乐道他能够觉悟到悟世无常。你能够觉悟到这个道理,那世间的快乐就不会障碍你了。所以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而到最后的出家修道这个解脱道这一块,他是从现象里面去悟到它背后的一种真实的真理。就是道,就是无常的道。当然他成道以后他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所以佛法是从业果的道到无常的道,最后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的菩提道的时候,世间上没有好坏了。你如果是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状的历事练心就是你积集资粮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会利用,人生的相状对你是一种伤害。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看学佛陀的八相成道,我们可以分成三块,前面的安乐道,我们知道佛陀是善业所感,从解脱道我们知道佛陀知道这个快乐是不长久的,是不能当一个依止处的,只能够暂时借用。所以佛陀选择了出家,修学解脱道。那这个解脱道,当然这个前面的出家我们知道,佛陀在解脱道中,佛陀当然是亲近了印度当时的所谓的九十六种外道。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修苦行,第二个修禅定。那么这个虽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也消了佛陀不少的罪业,也调伏佛陀很多的烦恼,所以不妨是一个助道。那么我们知道佛陀十九岁出家,经过十一年的包括苦行跟禅定的修学,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这个是他的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即将从一种解脱的这种无常、苦的思想要提升到一种真正的空性的思想,他即将成佛。

修学概要——24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菩萨自始至终,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是修布施,也就是修放下。你说佛法繁琐,佛法不繁琐,简单的很:“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就是布施,看得破就是般若、就是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放下。只要放下,智慧就会开。你越肯放下,智慧就越增长;你智慧越增长,放下就越彻底。你看不破,放不下,心里面有贪爱、有忧虑、有牵挂,这都是烦恼,这都是六道轮回的病根。六祖说,清净心里头“本来无一物”,那才是你的真心、才是你的本性。你要不把那些牵肠挂肚的东西舍得干干净净,你的真心本性就透不出来。禅宗讲明心见性,你决定明不了心,也见不了性,为什么?你不肯放下,你没有把这些烦恼舍掉。所以,要把烦恼布施掉,把生死布施掉。烦恼布施掉,你就没烦恼;生死布施掉,你就不生不灭。修佛道的人是菩萨,菩萨他修学的目标是成佛!所以,一定要知道,要舍得干干净净,你才能修菩萨道,你才能圆成佛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