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2014/9/4   热度:433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整理人:悲松 校稿人:悲贤 各位居士,隔了这么久才把佛法的生命观可能在今天得以来完成。我觉得有点惭愧,因为的确是太忙了,否则的话,我愿意做个讲经的法师。 因为在我们今天的佛教界,其实还是缺法师,不管如何大家修行的过程是重要的。需要懂理,需要知道方向,这都是法师的责任,法师的义务.但遗憾的很,事务太多了,我愿意尽力,所以今天有这样的因缘,把佛法的生命观完成。我们就这个题目<佛法的生命观>,也就是我们生命的痕迹,生命的痕迹对每个人都是有的,你无量劫以来,流转到今天,你有很多生命的痕迹,我也有,每个人都有,只是你的痕迹和我的不一样.我们的因缘不一样,但是我们今天有缘坐在一起,来共同探讨佛法的生命观,也就是来探讨我们自己生命的痕迹是怎么样走过来的。也许过去我们不知道,也许未来我们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们应该知道,因为现在很重要,现在影响到未来,我们就是因为过去而延伸到现在。所以不是孤立的,偶然的。 佛法讲缘起,就此我们曾经讲过三点,第一点就是世俗谛与圣义谛对生命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么我们认为有生有死的问题,合情合理,为什么?这是世俗谛上的探讨,你站在人的层面上,你站在众生的层面上,你不能否认它,它合情合理的存在。世俗谛,世间人就是这么看,你今天说有生有死很正常。但是佛法是要在真谛上探讨的。真谛上告诉你没有生没有死。你记住这是佛法,但是面对生死解决生死,不执着生死就走进了真谛。因为生是缘生,死是缘死,缘灭。那么缘生的生,没有实在的生,缘灭,没有一个实在的灭,那么还有来和去。缘生的称为来,缘去的称为去。这个缘不是实在的,那么就叫做如来,也叫如去,但是我们所有的众生停留在愿意来而不愿意去,所以叫如来。这是真谛上的探讨。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因为我们活在世俗谛的圆圈里,有生有死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贵有贱,有美有丑,所以它就是个绳子把你拴住,使你不得不承认这个规则,而且你在不得不承认这个规则的过程中,你难免被这种规则束缚着。 佛法是怎么样的?我承认有高有低,但是是假的,我不在乎。如果是我的,我接受它,如果不是我的,那我不配。所以就走进了真谛。因为真谛不相信有主宰,有实在,所以对生命的改造就完成了,所以这个是很艰难的。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那我们对生命的改造仅仅完成了一个,比如说,我原来是下地狱的,现在我提升了,因为我知道做好事,我变成人了。那么比如说我现在是人,因为我做好事啊,我可能升天了。所以说你改变了,但你改变的很局限,你还是在世俗谛,你没完成真谛上的改变。所以我们需要努力,需要用智慧来感受真谛,用真谛改造世俗谛,这种改造并不是改变,只是一种放下不是放弃这样一个过程中一种改变。面对我不执着我不挂碍,这种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你不面对那你就错了。当然你还没有能力面对的时候,那你需要一种积累资粮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比如你爱喝酒,但是当你还不能有自制力的时候,不要把酒放在你身边,因为你控制不了自己。所以你慢慢来分析酒,观察酒,酒是什么?酒就是酒精嘛,里面含有酒精,它是水和乙醇的成分来组成的。它会使人怎么怎么样?它为什么会有瘾,因为你依赖它,因为它能麻醉你的神经。一旦这样问题的层面解决了,你会发现它是缘,如果你不依赖它,那么你就自在了。那个时候,酒放在你身边无所谓了,你绝对不喝。但现在你是控制不了自己,怎么办?别把它放在你身边,别自寻烦恼。其实这个很重要,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控制不了自己,还要面对现实。如果你有抵抗力了,没关系的。就像我们看电视,你的眼睛就直了,胡思乱想,做梦都是电视里的内容,那你不要看。如果你信任自己可以,不断地过去,不断地过去,不执着,不挂碍,不在乎,那你是解脱者,那是真谛的。它不是世俗谛,但是我们在真谛上这样的意念是离不开世俗谛的。你离开了就不行,所以请大家一定珍惜我们拥有的人身,你没有人身你怎么去学佛啊?你没有生死对我们的这种危机感,你怎么可能解脱啊?这个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只看到手心,没看到手背,或者你只看到手背,没看到手心,这都是错的。所以佛法是真谛上的探讨,但它离不开世俗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生命流转的因果关系,如是因,如是果,此有故彼有,你站在世俗谛上就是这样的规则,你干的坏事你将来就受坏报,没有办法。因为你做了好事将来就得好报。这也是规律。这个规律没有,佛教徒的道德理念就没有办法建立起来。如果一个佛教徒他不相信因果,他不是佛教徒。所以说有人打电话要给我一些弟子规,我觉得这是世间劝善的方法,我们佛教徒应该有足够的自制力。我们相信因果了,你还会不负责吗?你会负责你就会把我们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都做的很到位。这就是因果关系。 你知道因果了,你就知道我种什么,得什么,我不种什么,别打妄想。人发财了,你没这个种子嘛,你凭什么发财?如果你想发财,那就是贪心,而且会给你带来苦恼。所以说,欲求大道,因吾各有因缘末羡。人家往生了,那是人家的事。阿弥陀佛成佛了,是阿弥陀佛的事。他慈悲来接我们,我们还需要有资粮才能去。所以这也是重要的。因果关系要相信的,不相信因果佛教徒的内容也就没有了。那么这是因果论,还有轮回论。有人说会轮回吗?会!我们每天的情绪都不一样,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烦恼,一会儿忧郁,一会儿得意,你说是不是轮回?其实就是轮回。只不过一个生命的轮回过程中,相对来讲,时间拉长了。由一天变成一劫变成一生。所以说我们觉得轮回可能吗?产生了疑惑。其实轮回绝对可能。三分钟,三秒钟,你就知道前生,今生和来生。很简单,如果你能保认,你的轮回就会非常的好,质量非常好。当然我们是要走出轮回的,无论怎么样好,终究是短暂的过程,不是永恒。所以佛教讲涅槃,往生的时候,是要走出这个轮回的圈子,这样一个价值观念的惯性。你就是惯性的。因为你见了这件事,你不生气,你控制不了,你不高兴,你控制不了.这就是轮回。那么如果你走出这个圈子的时候,没有什么可值得烦恼的,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当然他高兴我可以高兴,为什么高兴?因为你是老师,因为你已经走出来了,你已经清醒了,所以你为了让众生高兴,你也好像很高兴的样子,其实你心里并没有那份执着和挂碍。因为它正在过去,你说能长久吗?不会的。所以佛教界的轮回,它是说你可能成为天人,你可能成为人间之人,你也可能成为阿修罗,你也可能成为地狱,你也可能成为恶鬼,你也可能成为畜生。但是无论你成为哪一道的众生,你都是短暂的。你都是苦的,所以走出来吧! 佛教徒最契机的办法是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从这个圈子里走出来了。那些惯性,那些贪嗔痴不再对你发生作用了。于是你终于走出来了,这个力量需要更强烈的力量,才能挣脱出那种固有的轮回力量,固执,坚强,这个太难,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你就很难走出来了。所以说佛教的轮回观和基督教是不一样的。基督教是直上直下的,要么你上天堂,要么你下地狱,就是直线的。佛教是圆的,你可能是这样那样的,仅仅是可能,而且你还可能成佛,你还可能往生,都是可能性。所以说既然是可能性就需要条件,条件多了你的可能就变成事实,没有条件不行。所以说需要大家培养善根福德因缘来改变自己的轮回乃至我们积累资粮往生成佛。不要说自卑啊,我什么时候能成佛啊?也许你无量劫以来就是个修行人,你可能不知道。所以说你要充满信心。 当然你也不要骄傲我原来是佛,那你就是瞎胡闹了。尤其佛教的不妄语戒,一定要清晰,尤其是你没有证果你说你证果了,你没有看到你说你看到了,没有成佛愣说你成佛了,你非常的危险。所以佛教的不妄语在这里,你不能哄骗众生,不能自欺欺人,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讲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有情众生轮回的四个阶段。我们也探讨尤其是上一次我们探讨的比较详细。我们再去回顾一下: 第一是生有,我们生在何处。我们要明白,不要然你还不明白。有人说父亲母亲,错了,还有阿赖耶识呢。父亲母亲,阿赖耶识三个条件。也就是我们的种子识。所以缘去的时候才会生,这个生有啊,你离开这几个条件不可能啊。你只有父亲没有母亲行吗?你只有母亲没有父亲行吗?父母都有了,没有阿赖耶识不行的。就是种子识,就是你前身的中阴身的那样的一个转世。没有不可以,这就是中有,也就是身心相结合,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融合到一起。当父亲母亲,阿赖耶识缘起条件具足的时候,那个时候物质和精神就融合到一起了。所以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身体,不可能没有精神,缺一不可。所以佛教一直说缘起法,你能违背缘起吗?你不能。每个人都不能。而在这个缘起的过程中,《阿含经》里就说过,“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如果你真的明白缘起法了,你就知道怎么改变自己的生命了。当然我们还要继续探讨,生有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本有。本有就是从入胎,有生命体开始就在变化,到死之前,叫本有。我们的生命就存在了。尤其我们知道的,能感受到的,大概是从母亲身体里出来这一段,甚至到懂事这一段。因为十二因缘论来讲,触,你接触到人生事物之后,你慢慢的就有感受。那小孩子不太清楚,他有没有,有,但是很弱。他饿的时候会哭,这个很正常啊。等他大一点,他就慢慢知道了,而且不仅仅受,他还要爱还要取。他有阿赖耶识种子,阿赖耶识种子就是中阴。你没有这个种子,你将来凭什么投生?这是一个规律,且身心不断地相互影响,就是身体会影响我们的心,心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相互之间的影响。那么在母亲的肚子中,胎儿也会受到母亲的影响。我们一再说,母亲喜欢辣的酸的甜的,母亲的脾气暴躁或者温顺都会直接影响我们。因为我们和母亲最有缘,所以说如果今天胎教的话,那我觉得他应该来源于佛教。知道你的喜怒哀乐都和我们有关系,你不信有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你自己和家庭往往很相似,当然不是绝对了。因缘影响嘛,如果你不受影响,那才怪了。当然个人有个人的因缘,也不是截然的不同,也不是说完全的都一样。所以说这里面有千丝万缕的因缘。纠缠啊,瓜葛啊,但是不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那么就是阿赖耶识种子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不同,那么身心相互影响。如果修行不够,我们的心就随着身体转。修行不够,你的定力不够,你的心随境转,心随身转。这是低级的生命,饮食的需要,往往像鱼一样,它不顾及到水里有诱饵,然后它就咬勾,它就仅仅为了眼前这点利益。身体的需要,心就跟着取了。这是一个低级的生命。那么我们去打个鸟,弄个虫子,那么那个鸟过来了,它不考虑下面会有危险,它就考虑我要吃,我要生存,它就考虑这一点,所以它是低级的生命。那么同样如果是高级生命的话,如果你的修行增加了,你的品位就增加了,你的心就会影响你的身体。也就是说,身随心转,也就是境随心转。所以《楞严经》上说了,“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到了如来的境界,完全可以转境。人要打我骂我,无所谓,人家说我,无所谓。你现在有所谓,你不能跟佛去比,但你知道这是个方向。所以要改变你的心,改变你的心才会改变你的命运,才会真正的和佛法相应。应该生命是这样的痕迹。那么这是本有。 死有,人死了,谁都怕死啊。死有其实就是中阴。那么生命的改变,身心必定会分离死亡。身体和我们的阿赖耶识必然要分开的,四大不调。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无论你活多大年龄都没有办法,虽然你现在年龄很轻,你将来也要走这样自然法则的规律,你老了正在感受四大不调,这个身心疾病的缠绕,各种情绪的影响,谁也回避不了。所以说六大分解,什么叫六大?地、水、火、风、空、识。 地就是我们的骨骼,水是我们的血液尿液,火是属于我们身体的温度,风,我们的呼吸系统。空就是身个各个部位间的空隙。他们之间密切相关,如果你的温度升上来了,你有病,你高烧了;如果你的呼吸有问题,那有可能你的肺有毛病;如果你的骨头有毛病,也麻烦,你可能骨质疏松。这个都会变化的,所以说因为你一点点的衰老,身体六大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一点点的,六大不调,就分解了。所以每个人都回避不了身心分离的那刹那。这就是生命的痕迹。那么前五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属于色的部分,就是我们物质存在的现象。那么后一根,也就是意,它属于精神的范畴。而心的方面佛教称为识大。所以称之为地、水、火、风、空、识。识大。那么根境识,我们的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中间如果没有识的相接,你没有办法认清张三还是李四。识很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识是了别为义,这是第六意识。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有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意识,这一点点都不陌生。那么除了第六意识,了别的作用还有第七识,为什么有第七识,因为如果你生命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末那识,只是根深的作用,你就不会自私。那你就不会烦恼。 你想想我们每个人根深的力量特别的强烈,强烈到什么程度?当你睡觉的时候,你还一直认为有我。你说你睡梦的时候还认为有我。因为有了这个根深,你躺着睡觉的时候才没有死,是活人。你躺那睡觉,旁边的人坐在你身边,不知道你做什么梦?而你是活人而不是死人的一个最主要的证明就是你有阿赖耶识,强烈的我执,这种力量太强烈了。我们每个人甚至轮回也就在这意根上,也就是末那识。其实我们说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就是水面上浮出的山,我们都能看的到,但是第七识,末那识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问题就很麻烦。我们就朦胧,我们就忽略,我们就跟着感觉走,所以大家命运都差不多少,相似的命运,但不相同。所以因为第七识,以自我为中心,前六识面对境界时会产生种种的执着。你自我为中心啊,面对前六识给我们输送的一些信息执着。看着红的执着,看着绿的执着,看着红的喜欢执着,看着绿的讨厌还是执着。你喜欢谁,见不到你执着;你不喜欢的人老是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你还是执着。所以这个末那识很重要,所以我们轮回,为什么打七,这个七就是末那,打死了,不是消灭它而是转化它,所以要念佛。其实对第七识而言,大家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而且非常的强烈。原因是末那识能把生命经验牢牢记住,而且会产生情绪化的反应。那么具有种子般的储存功能,能够记住储存那不是第七识的功能,那是什么功能,那是第八识功能,也就是阿赖耶识,也叫藏识,仓库,能藏。种子的所有信息都放在那里面,或者我们叫它基因,什么叫基因?基因就是痕迹,生命的痕迹。那么今天说大豆有大豆的基因,人有人的基因,那就是你的痕迹,生命的痕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阿赖耶识。那么即使你受了伤,你的手臂断掉了也不会影响我们回忆过去的经验,你的手断了,你能想起来,你的胳膊断了也没关系,你都能回忆起来,为什么?这里就存在你有记忆的功能,而能把过去的经验储存起来,你能回想起来,这种功能就是阿赖耶识。你不会有脑神经细胞的这种来担任,因为脑神经细胞它也会变化,脑神经细胞也会生死。如果说你没有这种储存的功能,那脑神经细胞死了,过去了,你就让它过去了,你就成痴呆症了。你就记不起过去的经验了。但是我们能够记住,而且我们记忆的很深刻,尤其是越到老年的时候,我们越想起小时候的故事。因为脑神经细胞也不断地在生灭变化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情我们却不能忘怀。 所以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果,一切都是因果,因缘,怎么样保存下来呢?从过去影响到现在,从现在如何影响未来,那么我们要看到的就是第八识了。那么脑神经学家还有心里学家,化学家跟高僧的一段对话,探讨了几天,最终高僧用什么?用心反驳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像我刚才说的,把胳膊拿掉了,胳膊没有了的这样的经验我们还记的。那么你能单纯地说是唯物的吗?是不可以的。所以说高僧的理论让科学家赞叹,他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内涵,生命的痕迹是如何的。我相信未来会对生命有非常合理的解释。当然科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佛教界对阿赖耶识种子有圆满的答案。这就是阿赖耶识种子,或者叫基因。只是以佛法的角度来看,它不是单纯的,也不是片面的,它一定要提倡缘起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物质生理的问题,而且包括心里的层面。 佛教并不否认我们生理现象,也不否定我们存在的物质的色身,同时心里的层面你不能忽略,你忽略了这一点,那你就是一种极端,就是片面。因为佛法是缘起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它必须要统筹兼顾,如果你统筹兼顾,你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不能认为自己是主宰,自己是绝对的。如果你统筹的话,你会发现你要替别人考虑,别人和你的不一样,你为什么要求别人和你一样呢?就像你戴眼镜看世界,你的是红的,别人的是绿的,那你为什么要求别人绿的要和你红的一样呢?更何况我们最终目的告诉我们是要把眼镜摘下来,你突然间你就解脱了,你就自在了。你就醒来了,就是佛陀的本意,觉悟醒来的意思。如果你不能醒来,你依然在轮回。那么就心里层面和唯识学派说法,前七识中还有一个识就是第八识,含藏很多种子,就像基因一样。只是它不是物质,是精神,是种子识。当生命接近死亡时,佛教对死亡的定义是寿暖识三个基本元素都离开了,才可以成为死亡。寿是指寿命结束了,就是死亡。你寿命结束了,你的身心分离了,那就是死亡,你心脏停止跳动了,那这是一个方面;暖是体温一点点地降下来,体温你不是三十六度五了,或你三十度,或你是二十度,放在太平间里可能是零度,。你身体的温度下降了,不是原来的恒温了。那你升高了也不正常,所以暖改变了,体温下降了变了就是死亡;修行或念佛,我们的修行临命终时,你修行或念佛会使体温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存起来,使你的身体很柔软,那就能改变你生命的走向。这一点佛教一点都不怀疑,它影响你,就像你是块铁,旁边放着一块磁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如果这块磁铁非常大,那它就影响你了,它就仅仅把你栓牢。如果这块磁铁很小,那可能影响你,但不是很深刻。所以你想想,你的信心,你的愿力,你的所行,和阿弥陀佛真正相应了,那就一拍就合,融为一体。但是如果你不太相应,它只能影响你在未来的某以时期内,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你的阿赖耶识种子现前了,但是不能当下改变你生命的走向。也就是说你今天学佛了,那可能就是前生阿赖耶识种子储存的这种能量使你今生能够接受佛法。所以你不要认为我一不小心就来了,不是的,是种因缘促使你来的。否则让你来你也不会来的,让你信你也不会信,我相信我们其中有很多人当初对佛法有很深刻的误解,当然也会有过很深刻的误导,但是我们现在正在逐步变得更加理性。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修行。你也许没意识到,但是你已经改变了你自己。所以说“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不知不觉的你和春天融为一体。识是阿赖耶识离开身体了,才是真正的死亡,这个时候叫中阴。 那么我们上一次还说过,如果你的头顶热了,那你会升天;你的喉咙热,你的胸口往上,你可能生人;膝盖热,你可能是畜生;脚底热你可能下地狱了;肚脐热,你可能成恶鬼了。这是一种生命的经验,不是个人捏造出来的。那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引以为鉴,如果你真正的解脱了,你的身体不会是很硬的。所以念佛可以改变,但是根本的修行还是在于我们每个人自我。 就像有人问我,法师,不信佛的人做佛事行不行?我说行,但是效果就没有真正有信仰的人更好一点。因为条件好一些,条件多。它不信或排斥啊。有的不信,半信半疑,也可能改变。根本就不信或排斥,这样的人受益不会太多。完全的相信又不一样,所以这还是个缘起的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 第四个是中有。我们刚才说死有,死有就是分离了;中有就是中阴身,那么死亡和生那段距离就是中阴,也叫中有,还没有投胎。所以说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离开肉体,进入中阴,中有的阶段,有人说,所有的人都必须经过中阴,中有吗?不一定。有人经过,有人不需要经过。为什么?大恶的人或大善的人就不一定经过。大恶的人马上下地狱,大善的人马上升华。所以说只有我们善恶交织在一起的人,才需要度过中阴这个阶段。但是遗憾的很,我们几乎凡夫众生都要经过中阴,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做了些好事,也做了些坏事。所以没有办法,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大体上如此,你想与众不同,那不可能,大体都差不多。 那么现在佛七,做七不仅仅是面对第七识,同样一般是指亡者第八识在死亡之后第七天会醒过来,接受功德,别人给它念不是白念的。不仅仅是完善了自我,同样也能使亡者受益。这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可以能够帮助它往生善道,所以每隔七天,帮它做功德,去做佛事。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一直传下来七七,七七是来源于佛教的,只是我们找不到根源,以为是民间信仰。当然这里面参杂着民间信仰,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用佛法来解脱我们自己的六亲眷属。也就是用佛法解脱我们的有缘人,帮助它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而且你帮助它的时候就是帮助你自己,你不要把它分家,你是分不开的。越是不分家的人,它越能改变。如果你分的很详细,那恐怕你就不愿意真正的回向,不愿意把功德给法界众生了。就给我父亲给我母亲,就给我自己的有缘人,那你是狭隘了,那你就简单化了,不是这样的。你跟更多的众生结缘,那你自己受益更多,如果你跟极少的众生结缘,你受益就一点点。你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做菩萨是如何简单的。谁都自私,谁都愿意东西不给别人,不愿意帮助别人。可是不愿意帮助众生,你自己就无法受益,你的枷锁就捆得越紧。帮助别人吧,受菩萨戒的居士,尤其应该做个表率。尽量满众生愿,让众生欢喜,才是真正的菩萨。菩萨是很难的,当然又是非常容易的,就看你做不做。那么如果诵经回向,我们就可能使我们有缘的六亲眷属,能够往生。当然了。不能往生的,那可能变成孤魂野鬼了。七七之内你还不能完成生命的一种转化,那你可能就孤魂野鬼了。有没有这类众生?有啊!没的吃没的喝,孤魂野鬼啊。你看做人难,大家觉得做人很难,我告诉你,如果你真的到地狱饿鬼畜生那里面,你才会知道更难,难上加难。更苦,苦不堪言。珍惜吧! 所以说娑婆世界好修行。因为什么?因为丰富多彩,也苦不堪言,还可以忍耐,这说明里面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所以说拥有人身是很幸运的。佛法说人身难得,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珍惜的过程中,要让你的阿赖耶识种子别被染污,让它尽量的清净,尽量播善的种子,你才能让自己的生命轮回不至于堕落,你才有机会来学佛。不然的话你就没希望了,老是在三恶道里转,头出头没,那哪里有希望? 那么我们的下一生将投生道何处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重业,贪嗔痴三恶道。你有贪嗔痴,你就会下三恶道。当然你贪嗔痴比较轻微,那你不一定下三恶道。每个人都贪,尤其是地狱恶鬼畜生,贪心,嗔恨心,愚痴更重。我们曾经举个例子,说是在《中阿含经》里,阿母达王,他临命终时,他是国王,国王脾气大。他命临终时,他的仆人给他扇扇子,一不小心,掉在脸上,他一面青筋就起来了,堕落为蛇。当然后来高僧念经转化,但是请问我们有这样的因缘吗?这很难说啊。所以当你堕落的时候,其实就是随重业,就是你极重的业,马上给你牵走了。你很难真的去把握自己,所以随重业流转。第二,随习气流转。那么喜欢修行的人,可能就往生了,可能就出家了,可能就变成居士了,到寺院里去啊,那随习气啊。我听到有的居士说,我听到唱念非常感动,我看到佛像啊,就要流眼泪,那就是你随习气流转。你前生一定是个有信仰的人,一定是跟佛教有缘的人。若是你没缘,你怎么会这样呢?你能说得清吗?这是习气。所以你不能忽略这一点。第三,随临终的心念。临终的心念很重要,所以助念就显得非常非常及时。当然不要添乱,为什么这么说?有人是助念,但是添乱,闹闹轰轰的,吵吵嚷嚷的,意见不同意,最后你不添乱啊。帮忙不添乱,所以既然是属于临终的心念,那就一定要不要去打扰他,不要去影响他,就像仆人一样,注意不要把扇子落到别人的脸上,别影响他,因为你影响他,就很麻烦。那随重业,你杀人了,放火了,你不堕落,那不行。那么这个心念,阿母达王,你不要去改变啊,你不要去影响别人啊。 所以古人有句话,:“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大家在一起听经熏修啊,自己尽量不要打扰别人,打扰别人那就是打扰别人心念,打扰别人的道心,那将来也有果报。尽量做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佛教徒,那你的往生就有良好的种子,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完成人生圆满的归宿,我们定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时也要帮助我们的有缘人对临终者关怀,关心。你说你家里人你都不管了,然后你跑到外面帮人助念去了,那你觉得合适吗?家里人也要管,有缘人嘛,临终关怀。尤其是人临命终时更需要关心,更需要关怀。如果你不关心他,不关怀他,我告诉你,他会非常的孤独,他真的就随业流转。所以西方都讲临终关怀,在医院里有很多义工自愿自发服务的人,尽量让他死的有尊严,死的很幸福,很快乐,为什么?因为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你看《维摩经》里说,一个人临命终时,跟他讲,他做了什么好事,今生你做了什么好事,你要往生,没问题。你做了这样的功德,那样的功德,就讲啊讲,当然有人很少,你也要尽量讲。但千万不要说你业障鬼,你下地狱,那真的完蛋了。这我说实话,那肯定,这人真是大业障。这个不能讲,佛教徒这个时候是结缘的,不要找帐的,不要是人家临命终时,怀着满腔的怒火,说你业障鬼,曾经得罪我了,怎么怎么样,千万别算这个帐。你要是跟别人算这个帐,将来别人也会跟你算这个帐。这就是因果报应。那么如此我就会完成对生命的改善和根本的改变。就可以解脱嘛。因为这里面是佛法,这里面就是我们用佛法的力量来改变我们轮回的力量。如果你佛法的力量比较强大,那就改变你轮回的力量。如果你佛法的力量比较弱小,当然你的修行不会白白的修行,种子还在,非常说理。佛教非常说理,为什么说理,自作自受啊!如果是自作自受,那法师的能力就是帮助你改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行为,改变你的命运,但法师左右不了你,法师只能给你良好的建议和修行上的参考。法师不能领你到极乐世界去,领你到极乐世界的只有西方三圣,我说的是真话,那就跟静波法师走吧,跟他走就行了,对不起,我没有这样的能力,我也只有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所以佛教从来不搞个人主义。 大家有知道台湾有个李敖的,李敖到大陆,到北京,到法门寺,我听他说过这样的话,佛教本来是没有神的,但我们的佛教却把他造成了神,这不是我们的悲哀吗?是我们造出来的,所以说大家不要搞个人崇拜,你崇拜的人累,你也累,最后又迷失了方向。你尊重法师,你就好好的修行,就像前些天我们去机场接人,接HT法师,有居士问我,我能够跟法师握握手吗?我能拥抱法师吗?我说你如果真的觉得尊重法师,请你跟法师保持一点点距离。那个就证明你真的尊重他。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误区,至少这是其中之一。至少应该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刚才是回顾,那么我们现在最后的两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来探讨。 第四,生命的解脱。有情的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谁也回避不了。你是这样来的,我也是这样来的,你是这样走的,我也将是这样走的。但是我们可能来的方向不一样,我们可能走的归宿不同。你得承认每个人都要来,每个人都要走。有情的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走过来。谁也回避不了。那么死死生生的轮回不已啊。如果你不学佛,你还要转下去啊,你转迷糊了,很多人就懵了,很多人真的就找不到方向。为什么今天你说念佛好不好啊?好啊。可是你看有几个人心甘情愿地念佛啊。我说实话,没有几个人心甘情愿地念佛。说老实念佛。梦参老法师说,他就不老实念佛,为什么不老实,他不甘心啊,他老想走捷径啊。所以因为有了佛法,你的生命的轮回将会改变,改造。没有佛法,或者你对佛法不能深切地认识到位的话,那你也很难完成对生命的改造。无始劫来都是这样,无量劫来都是这样。我们走到今天都是这样,可能有个别人来历不凡。如果这个人说我来历不凡,那这个人来历绝对平凡,甚至将来非常可怕。真正的大菩萨默默无闻地做事,如果有一天人们真的知道他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他马上离开了。他不会造成一种混乱,不会搞成个人崇拜,个人崇拜大家都累。如果有人诽谤的话,那很麻烦,造恶因了。所以说真正的佛菩萨不是招摇,是默默无闻地在耕耘,默默无闻地在承当,默默无闻地在负责,这才是佛菩萨。 你可以成为佛。你不要自卑,说我成不了佛,你可以成佛,没有关系。当你受八戒的时候,你不是理直气壮的说,是菩萨,那我相信,你就应当去承当。我是这样回答的,我就应当承当。如果我不承当,我就觉得我无地自容,我在撒慌,我在做贼,我没有言行一致,我没有表里如一,那能行吗?学佛就是要学的跟佛一模一样,至少应该差不多。你不离得很远啊,你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就交给你了,你爱咋办就咋办,那不对。你否定了自己的努力,那还是不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这样转过来的,转糊涂了,转懵了。那我们如何解脱轮回?解脱生死?从圣义谛角度看,我们说了,佛法是圣义谛的,不是世俗谛的,世俗谛就轮回啊。但你有了圣义谛,有了真谛结果就不一样了。所以圣义谛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现象的转换,你怕什么?死了再换个频道,死了再换个生命存在的现象,继续修行,没关系的。你应该乐观的面对生死。那你原来很执着,很害怕,很恐惧,现在不了,无所谓,那就是改变了。所以说佛教徒最不怕死,怕死也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很勇敢,佛教徒很大气,佛教徒不小心眼,佛教徒不在乎,输得起也赢得起,这就是佛教徒。相比之下的表现就不敢恭维了。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只是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很正常的因缘的组合啊,散啊,聚啊,散啊,生啊,死啊,很正常啊。 我们已经告诉大家,龙树菩萨已经告诉我们,“不生也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有没有?有。但是是因缘的生,因缘的死;因缘的常,因缘的断;因缘的依,因缘的异;因缘的来,因缘的出。有没有?有。但是是因缘的。是因缘的,它就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那我们就说不,什么叫不啊,就是没有生没有死,没有常没有断,没有一没有异,没有老没有年轻,没有美没有丑,没有高没有低,是因为你的角度,是因为你画地为牢了,是因为你戴着眼镜看世界了,所以你认为它是实在的,你错了,既然是因缘的聚合离散,只是要接受它,你不接受行吗?你说我不愿意死,可以这么讲,谁都不愿意死啊,可最终我们发现他们都死了。谁没死,谁都死了,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它,所以说我们要接受了就是放下,不是放弃,我们不能离开死亡,但是我们要放下对死亡的执着,对死亡的恐惧。随似自然的原理观察它当下就是没有实体性的和合与变化,死亡是什么?是散了,合和的,缘的,没有实在性的。请问你执着死亡干什么?你为什么转牛角尖,你从牛角尖里出来你不就自在了吗?你不就解脱了吗?我一再告诉大家,什么叫如意啊?如意来自佛教的,前面有个头,头是要回头的,那个勾回头才如意,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勇敢地面对死亡吧,死亡是一种缘聚缘散,对生而言,死是散,随死而言,死是聚。因为中因再聚,你在乎它干什么?你在乎的了吗?你在乎反而生命的轨道堕落了。生命的质量下降了,如果你不在乎,你就升华了。洞察生命的当体,是无实在的生,同时也没有实在的死。不是真的生也不是真的死,你怕什么?不是真的生,你不在乎。得失啊。不是真的死,你就不在乎,害怕啊,恐惧啊,担忧啊。有个笑话,说有个人非常关心死亡是怎么回事。因为他身体越来越差,他是个有地位的人,然后他就问手下人,他说你说死是什么感觉啊?手下的说,好极了,好极了。为什么?他说如果不是好的话,那些死的人都跑回来了,一个也没有回来嘛。你说是不是好极了。 所以说你别在乎你就自在了,别在乎你就解脱了,因为没有实在的生,没有实在的死,他们都在变化,就像你一点点地在变化,过去的你能回到过去吗?回不到,你就洒脱一点嘛。由他去,不在乎。生死是不二,生死不是两个,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你还怕什么?你现在活着,生命正在变化,就是死,死了就是生。不要害怕。生死是平等的。平等了,你就更不害怕了。超越生死的现象,由此你就超越了,原来说有生有死,现在生死平等了,那条界限就没了,这个圈就没了。一旦没了,你不就解脱了,你不就往生了嘛。没了,你就跟空性相应了。没有空性,阿弥陀佛不会有慈悲心的。极乐世界也是缘起,你跟他相应了,你去不了极乐世界,你来找我,找阿弥陀佛算帐,阿弥陀佛给我打妄语,可能打妄语吗?他是醒来了,我们还在睡觉。你醒了就不问了,因为你醒了。那是默契,那是完全的相应。那你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了。 如此我们便能再每个现象的变化过程中,都能维持平静、安宁、自在、欢喜,有智慧的欢喜,无所谓。很自在,没关系,我到台湾去,慈济功德会他们很多的佛教徒,我们做不到,我先说到这点,我只能说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肯定一些人能做到。我死了,我肉体捐献给医院,慈济医院解剖,研究我吧,只要能对别人有好处,我做最后一次布施。你能吗?那些解剖的人都是佛教徒,他们说这个尸体就是我的老师,你能吗?你很难,当我面对他们解剖心脏的时候,我一刹那就有障碍了,我在考虑,这是心脏,他们在解剖,说白了很残酷。当时觉得很残酷,但是我想我如果不突破他,他就是障碍,所以我眼镜直直地过去看。我觉得我没有做恶梦,无所谓了。你自己是你自己的敌人,别人不是你的敌人,就像我骂你,你在乎了,你觉得你受伤了。我要骂你,你不在乎,你能受伤吗?你不会受伤。就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消化那种所谓的骂。你自己受伤了,谁伤害你的?不是我伤害你的,是你自己伤害你自己的。你如果消化了,能够转化,你马上就解脱了嘛。现在我们很难消化,不会转化,怎么样,就都搁在这里了,种子啊,你说将来换个渠道的时候,他不就是凭这个吗?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把我住自己的那颗心啊。不要在乎,不要在意,不要执着,不要上当,不要受骗,千万要自信。然而平时在身心方面,要求大家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佛教徒我说我们不看弟子规,如果能诸恶莫做,能够众善奉行,能够自净其义,那比弟子规还圆满。诸恶莫做,只要是大家不欢喜的事我不做。当然你要算大帐,个别人欢喜那你不要做。大多数人欢喜的事那你做。众善奉行,这件事只要是利益社会人群,我们就去做。你看近些年来,有些寺院搞慈善事业,能够去帮助他人,能够去助学,那些贫穷上不起学的孩子,那佛教徒去做影响不一样。我记得去年的时候,那个元旦春节附近,我们做了一点事,他们就很诧异的。他们甚至要求我们不要做了,你们自己还不能维持你们自己,当你做的时候和不做的时候就不一样。肯定不一样。当然对佛教徒的形象改变的时候,那本身是善的引导。那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我们自己做了坏事的时候,对恶的引导,也是非常可怕的。尤其你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还是佛教徒呢,你怎么会这样,这句话太深刻了,深刻的让我承受不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佛教徒输不起,因为你已经不代表你个人了。我也不代表我个人了。所以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义,就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不要在乎,自净其义。但是还要对当下负责任,前提是你自净其义,怎么净啊?照见五蕴皆空,身体都是假的,你在乎什么?你能带这个身体上极乐世界?是这个肉体去吗?肯定不是。所以你不要在乎他。当然你也不要去作贱他,你不要去伤害他。所以随缘了旧业,切莫造新秧。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义。所谓自净其义,就是讲阿赖耶识的杂质净化,我自己酿的种子就是善的,净化了,净化到一定程度,大圆镜智,利益分明,没有挂碍,所以转八识成四智,三元宗讲二智,唯识宗讲四智,那是因缘不一样,针对不同类的众生而讲的,怎么到那二智,到这四智了呢?是因为有人需要四智来引导,有人需要二智来引导,因缘不一样,所以就有二和四智的区别。其实也没有二也没有四,只是你需要二的时候,就给你二,你需要四的时候,就给你四。其实哪里有二,哪里有四,只是一种方便说而已。
----------------------------------------------------------------------------------------------------------------- 更多静波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得人身可贵,人身难得。人很容易觉悟,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其他任何一道都困难。虽然佛菩萨很慈悲,也到其他的道去教化,可是不容易;所以诸佛如来示现成佛都在人道,没听说在其他道里面示现成佛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要知道珍惜,要知道在这一生当中急疾求出离,这是懂得前后因果。佛法,不能认真地修学,人身有什么可贵?跟其他道众生,实在讲没有两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