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力,薪火相传 柏林禅寺现任主持明海大和尚访谈录(一)


2014/9/4    热度:1087   

以生命之力,薪火相传 柏林禅寺现任主持明海大和尚访谈录(一)

 

  篇一:何处青山不道场,一碗青茶淡若禅

  缘起

  几年前参加了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很受感动,从此也与柏林寺和赵州真际舍利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老舍茶馆坐着喝茶时,偶然聊到了赵州“吃茶去”的公案,一时兴起,便致电柏林寺的大和尚明海法师,闲邀了一句,法师很慈悲,当下答应了。没想到约定那日法师生病,咳嗽的很厉害,但仍旧依约到了,大家心中不忍,病中的大和尚开释的仍是洒脱自然,全不为病所碍,我想,这便是禅者之风吧。

  之于柏林禅寺这样一个仅余塔与古柏,经过十几年苦心建设中兴的古道场;与老舍茶馆这样一个凭着闹市叫卖二分钱一碗大碗茶起家历经沧桑的民族企业,它们的缘份一定种诸久远之前。为君道,则着相,诸君,且吃茶。

  未云吃茶先洗钵

  明海法师录音整理资料一:

  我就随便说,没有那么严肃。今天我觉得到这来,收获挺大的。从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参学,出家人的参学。虽然我们到的不一定是寺院。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茶馆也是一个寺院。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里,寺院就是一个传承文化、信仰的一个机构。在今天的社会,茶馆也很多方面传承了社会文化的功能,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寺院来理解。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所见所闻,在吃饭的过程里面,大家的谈话,从尹总介绍茶馆的历史,从我本人来说,收获很大,很受感动。刚才我们有两个居士,现在已经吃过饭走了。其中有一个,十六年以前与这个集团有一段缘份。这个集团,你们都知道尹总的父亲是从卖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开始的。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关乎的也是“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小事,而难得的是他坚持不懈的做了十六年。从做这个事情的本人来说,最早的一念心动,也是因为看到了很多人到京城人喝茶喝水不方便,所以这一念心动的起因,从佛教来讲是一念善心念。这个善心念,落实到这个小事上,而且坚持了十几年,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在北京前门这样一个繁华的地方,来往的人流,有天南有海北,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穷困潦倒的,有达官显贵,所以在这一个小事,在这一碗茶里它的内涵很丰富,结了很多的缘,结了很多人缘。有很多生活的故事,有辛酸苦辣的感触。刚才我们很受教育的,那位居士讲的很生动,他已经把话都讲了,不需要再讲什么了。就像我们老和尚讲的,现在的人一听说禅都是很高深的,很玄妙的,其实禅是很具体的,就是我们的生活。但是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以禅的态度去生活,这就与我们生活的心态有关系。如果生活的心态一旦能够提升和改变,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禅,都有意义。生活里也没有什么大与小。一碗茶很小,但在一念善心的关照下,经过十几年,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生动,非常具体,已经做得很大了。我也相信它会越做越大。

  赵州和尚所讲的“吃茶去”,其实也是着力在这个方面。赵州和尚在中国的北方赵县一个很穷困、偏僻的地方。在唐代那个时候,很多大禅师都住在南方,在江西、广东、福建这些地方,在北方的只有两位,一个是赵州禅师,一个是正定的临济禅师。赵州禅师早先在南方学习,后来悟道,到各地参学,八十岁到柏林寺住下来。那时候赵州禅师在佛教界南北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他到柏林寺以后,很多人都去请教禅法。打个比方说,现在还有人从很远国外过来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他来说酝酿了很久,他有很大的困惑,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很多滔滔不绝的玄妙的答案。但是我们知道在赵州禅师的公案里面,有许多像“吃茶去”这样的公案,他并没有把禅人引到玄妙、思辩的世界里去,还是把他们带到眼前很具体的生活中来。还有与“吃茶去”相似的一个公案:有一个僧人问赵州和尚说:“师傅我应该怎么样修行呢?”师傅就问:“你吃粥了吗?”这个问题是在早上问的,因为寺院里早上要吃粥。这个和尚就说:“我吃了。”师傅就回答:“那么你去洗钵吧。”修行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是诵经、闭上眼睛打坐,以及更玄妙和神奇的事情,但是赵州禅师把那个人带到他的当下——当下,就是吃过粥要洗钵。

  “吃茶去”这个公案说的就是:有两个和尚找赵州和尚讨教禅法。赵州和尚就问第一个和尚:“你来过吗?”他回答:“我没来过。”赵州和尚说:“吃茶去。”第二个问:“他来过吗?”他说:“来过。”赵州和尚也叫他吃茶去。另外一个和尚就问:“师傅,没有来过的叫他吃茶去可以理解,已经来过的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师傅就叫了一声那个和尚的名字,他答应了一声,赵州和尚说:“你也吃茶去。”

  这个公案大家是熟悉的,它很难用语言去讲,必须要把自己放到那个情景中去体会。刚才我讲的只是语言上的诠释,它是要我们全付身心去体验的。而这种体验离不开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活是具体的,对于那个和尚来说,吃完粥就要洗钵去,对于做别的工作的人是做别的事,对于不同工作的人是解决不同的问题。所有这些事和问题是谁在做呢?我们喝茶是谁在喝?是“我”在喝?这就值得考查一下了。是“我”的什么?佛教有时候简单说,是“我”的“心”在喝。那么“心”是什么呢?

  心实际上是不可说的,心每时每刻每一个当下都在我们的生命中作用,我们生命的一切之所以发生,之所以有意义也是因为我们的心。所以赵州茶是要把我们带回到当下,带回到当下的心。我们当下做的一切,无论大事小事,都是禅。为什么我们通常我们不能够回到当下的心呢,我们喝茶时在想别的事,或是喝了粥忘了洗钵了,做一件事的时候在想另一件事。当你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心里在想着另一件东西,所以心是分裂的,没有回到眼前。心的分裂是来自于我们的分别和计较,计较过去所做的;未来的得失;计较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心于是就分裂了。当下的心,它是最专一的,也是最清楚的,它是最轻的,没有负担,生活每一个当下,享受每一个当下。这个时候,茶是禅,其实别的也都是禅,做任何事都可以称为禅,艺术创作是禅,具体工作也是禅。只是茶在有些时候,它更容易把我们带入到当下。同时以茶道的发展来说,茶道也成了禅的表达和训练的方式——(举杯示茶)像这样边讲边喝你的茶,就有点对不起你的茶了。

  后记:

  接明海师来茶馆的路上,我将几个事先想好的问题抄在纸上递给明海师。明海师问:“这是什么?”我说:“是一会儿要问您的问题。”明海师一摆手说:“不用看。”此时方觉自己是天地间第一个俗人。

  吃粥已毕,诸钵未洗,各位看官,我且洗钵,下期与您接着分享明海法师的禅人妙语。

-----------------------------------------------------------------------------------------------------------------

更多明海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无论是饮食也好、名利也好,越淡薄越健康。越淡薄,你的心就越清净清净生智慧,混浊生烦恼。特别是学佛的人、修道的人要经常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一定觉、一定真诚、一定慈悲。要想保持清净平等,那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定要看得 淡,淡到全都不接触,这就是真实智慧。世间人拼命争,争夺名闻利养,我有智慧,我也有能力争,不争。你看你们争,争得好累;我不争,我好悠闲,我好自在,我好快乐!我们过正常生活,“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奉公守法,做一个好公民、好百 姓,一生过平淡悠闲自在的生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