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之真伪问题》读后


2014/9/3    热度:420   

《〈坛经〉之真伪问题》读后
  杨鸿飞
  这次在中副园地中,读到钱穆先生《略述有关{六祖坛经)之真伪问题》一文,使笔者对钱先生的一种所谓“卫道”精神,不禁肃然起敬!如钱先生说:“《坛经》……与其把来安放在神会身上,似乎不如依旧安放在惠能身上。”“有了神会和尚把他来代替了六祖,将使《六祖坛经》黯然失色;亦将使人懒于玩索。”“我们不能为考据而考据,我们不能一切惟考据是尊;我们应该在考据之上,乃及考据之外,再知有我们之所当用心(大概就是卫道)处。”“胡博士把《六祖坛经》送给了神会,变成了一部僧人在斗法中自由捏造之书。惠能固然已失了他的伟大性,但神会也不能接受此一伟大性。因为伟大的思想,不能从斗法私意中自由捏造而来。自由捏造出一番伟大思想,此番思想之伟大,则必然会减损。”“如是则当时中国僧人之创出新禅宗,成为一番绝大事业,对此下佛学乃及其他学术思想,发生绝大影响者,必将有使人无从说起之苦。势只有让此一大事,烟消云散,置之于不问不闻之列而止。”“胡博士只说神会自由捏造了《坛经》;杨君继起,更进一步,又说神会自由捏造了惠能。……把惠能与神会两人之原本人格及其原本学养全部降低了。而且又把弘忍与神秀两人也都庸俗化。中国佛教史上禅宗兴起一大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由胡博士与杨君说来,则原不过如此。”“依胡博士与杨君之所考据,不仅把中国当时一些禅宗故事全降低了,全失落其价值;而对中国全部文化史,全都有降低或失落价值之损害。”像这些话,可以说:莫不是从钱先生的一种精诚卫道的精神中所流露出来的!
  但这其中,却有一个道理,或许钱先生还没想到,所以才感觉得这样的悲观。那就是只觉得自己在卫道,不知道他人也真的在卫道。同样的在卫道,只是两个卫道的态度间稍有一点儿距离而已。即一种是宗教态度,一种是学者态度。一般抱宗教态度的人,他们是信仰重于研究。他们要把一个任何信仰的对象,形成一个尽善尽美,十全无缺;甚而是全知全能的。对于那样的对象,既不许怀疑,当然也更不许研究;从而还要在在处处,维护他那自己认为的伟大尊严!那些伟大尊严,只有在抱另一种信仰对象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才会觉得出对方,有些都是多余或可笑的!然而他们对于自己的方面,却又都是天衣无缝,颠扑不破的!就在这中间,若一旦被人发现了一些什么缺点或破绽,那他们就得杞忧起来,认为是不得了了,天要塌了。其实在抱学者态度的人看来,那根本是什么也没有。他们认为只要是实事求是,不但不损害其尊严,失落其价值;而且反觉得是文化的进步,真的人类之幸福!这如我国文化,要是到现在还停滞在上古神话或神权时代的话,请问置之于今日的世界中,岂不真是损害了我国文化的尊严?失落了我国文化的价值?事实上,文化是进步的,必须研究。抱学者态度的人,研究重于信仰。他们觉得愈研究愈进步,愈进步愈要加以研究!在这研究的过程中,有时好像是损害了一点儿尊严,失落了一点儿价值;但在整个的全盘看起来,那正是建立更实在更正确的尊严与价值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决没有因噎废食的道理!他们理想中的全知全能、尽善尽美、什么也圆满无缺的文化大成果,不是在已成的过去,而是在未成的将来。那不集中于任何一人或一事物,而是由古今中外无数无数人的才智及事物,在逐步的贡献与完成它。尤其更渴望地,在等待着未来的我们。
  根据以上这两种基本稍有差异的态度和思想:一种是早就有了十全十美的完人之存在;我人纵然是怎样的努力,最多也不过是它的具体而微,称亚称复。不但永远没有超过那完人的可能之理,就是要想和那完人平起平坐,作一并肩而立的可能,也是绝对没有的。这如魏晋时代玄学者的“圣人不可至”之说,就是这样。那只好屈居下位,做那完人的隶属;替大独裁者造成了一个稳如泰山的理论大根据。一种是根据事实,认为我们理想中的完人,在历史上尚不曾有出现过。不但过去不曾出现过,就是未来,不到未来的尽头处,也是不会出现的。要说是能出现的,那只有我们悬挂着它那一目标,共同的来各尽其才智,共同的来庄严这一社会和文化。因而不必奴颜婢膝,拜倒于一不符实际的权威之下,盲从冒险。他们认为我们不必如前人,前人也不必定超过我们。凡事有价值的就是有价值,没有价值的就是没有价值,只要是有价值的,不必在张在李,因人废言;而是“如理为宗”,“依法不依人”。没有“与其把来安放在神会身上,似乎不如依旧安放在惠能身上”的必要。如果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也不必强为作伪造假,或替前人掩护。同时安放在一个不实在的人身上的价值,我们根据事实的研究,把它放还到多数共同出过才智力量的人们身上去。这样,只要不太主观,那对我们,怎会有“黯然失色”,“懒于玩索”,“全部降低”,甚至“烟消云散”的“绝大影响”呢?如笔者在关于《六祖坛经》一文中,开章明义,就赞扬南禅精神的伟大,确定它是我们应有的人生真谛之一种;本了它,便可以无为则无所不为地修身齐家,人世(利生)出世(解脱)。试问已经给了它这样大的价值,还有什么“降低”和“损害”呢?
  本来钱先生已说过:“双方意见,恰相对立;在杨君自属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则似可不再作冗长之申辩。”所以现在本文,不必多对钱先生作笔谈。只因钱先生文中还有各细节,使笔者不得不对《中副》的读者,作一个交代于下:
  (1)钱先生的全文中,都主张近情近理或合情合理。这当然,俗话说:“吃是吃的盐和米,说是说的情和理。”这在一般人说来,可以说,完全是正确的。但一般人观念上的近情近理或合情合理,是包括着事实在内的。现在钱先生所说的近情近理或合情合理,是要用它来放弃考据所得的事实。看意思好像说,只要是认为比较近情近理或合情合理的,那对于这近情近理或合情合理而有冲突的事实,是可以放弃不顾的!这一来,“君子可欺以其方。”大凡奸狡欺诈之能事,都可以永远地维持其存在了!如《孟子》一书的《万章篇》中说:有人送了几条活鱼给郑子产;子产因“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就叫管理池子的人,拿去把它放了。过了一会儿,管理池子的人回来复命说:他起初把鱼放在池子里,那些鱼,好像有些呆笨的样儿;后来便很活泼起来,自自在在地顺着水游走了。我们对于管理池子人的这番话,能批驳他是不近情理或不合情理吗?其实呢?却已“放”在他肚子里让它去“生”了!又如宋绍兴二年(1132)延祜本《景德传灯录》的长乐郑昂之跋文说:“《景德传灯录》,本住在湖州铁观音院僧拱辰撰。书成,将游京师投进;途中与一僧同舟,因出示之。一夕,其僧负之而走。及至都,则道原者,已进而被赏矣。……拱辰谓吾之意,欲明佛祖之道耳。夫既已行矣,在彼在此同,绝不复言。拱辰之用心如此,与吾孔子‘人亡弓,人得之’之意同。”像这样的说法,岂不是多么慷慨而娓娓动听的近情近理或合情合理?其实呢?经过历史的一查对,当道原进该传灯录时,拱辰的师傅金山才十六岁。
  (2)钱先生说:“今谓《坛经》,由神会伪造;当知书中有些故事与证据则易造,思想则不易造。”这“思想不易造”,钱先生也许是对的。但我们现在可以来查一查《坛经》中最主要的思想是什么?大概不外乎顿悟、见性、无念、定慧等这几种。顿悟如钱先生也说过,那是以前道生的思想。
  见性是对大小乘经典中的见道,改换了一个名字。无念是仿照牛头融禅师的无心、绝观等说,而针对着所谓北宗神秀的离念(《五方便论》)所对立的。定慧等更是从一般止(定)观(慧)、常(同时)寂(定)光(慧)、寂(定)照(慧)双流等名词处顺手拈来,请问有何不易造?且亦本来就都是《神会语录》及著作中所具备的东西。说这些主要思想,都是神会的,除了笔者在“关于《六祖坛经》”中所说的以外,现在这儿再举两个证据:第一证据是《神会语录》中张燕公对神会说:“禅师日常说无念法,劝人修学。”第二证据是与神会同争禅宗正统,比神会稍后四十年的保唐汳《历代法宝记》中之《无相传》说:“东京荷泽寺神会和上,每月作坛场,为人说法;……立知见、立言说。为戒定慧,不破言说。云正说之时即是戒,正说之时即是定,正说之时即是慧。说无念法,立见性。”这两者都分明说是神会的教说,而并不曾提到是惠能的事。尤其是“立知见、立言说、……立见性”等的“立”字,更传神着是神会所创立!所以《坛经》是神会在自己坛场中每月为人说法的东西所编制的。其间既没有“仓促”之感,也没有胜过他自己思想之事。至于每个人都“宝爱其自己思想”之说,这神会自亦不能例外。无奈神会为了要“挟天子以临诸侯”,没办法不拉出一位虚位的“三岁未言”的皇帝来!
  (3)钱先生根据自己的所谓近情近理或合情合理,推想出惠能,在发心起脚,一路所思,磨坊中的潜修默证,猎人队中的含辛茹苦,都一节节地有进展不同。然而这只可以对一般他宗的修学而言;要拿《坛经》来说,乃成为极不近情理或极不合情理的讽刺。因为《坛经》是“惟传顿教法”,讲“顿悟刹那间”,注重“一念相应,便成正觉”。是不许论“阶渐”的!
  (4)笔者在小时候,听惯过一个故事。那是说:在一个村子里,有三个瞎子;他们三个人遇在一块儿的时候,都要夸一夸自己的目力强。有一天,他们听说村子里的土地祠上匾,就约定了在第二天去试目力。到了那里,甲说:这块匾真漂亮啊!你看,用颜体写的“福德正神”四个大字,是多么庄严而美丽!乙说:你胡说,你的目力不对;这明明是欧体啊!于是丙也接着说:是柳体什么的!三个人正在争论不决的时候,来了一个好眼睛的人,问明了他们争论的原因后,笑着说:原来你们所说的那块匾,现在还在照应香火人的家里,没拿来呢!现在钱先生说:“使用考据工夫,应先有一大前提。如对《坛经》要下考据工夫,应先对《坛经》中思想有认识;不能放下《坛经》中思想于不顾,便来作考据。”这无异是要人先来参加瞎子们的争议,而不要先去考察匾的存在不存在!
  (5)钱先生说:“此刻我要说,一番大理论大思想,可由人自发自悟,比较上应是近情合理的。若说一番大理论大思想,可以由人随心自由捏造,比较上此是较远情理的。我想我在此,作这一番辨别,也不算得太不近情理。”像钱先生这样一再的苦口婆心,诚令人感动!不过钱先生却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小说儿和剧本中,有时候也有它的一番大理论和大思想的存在;然而那是全靠着执笔者在描写在雕塑,而并非是剧中人或书中人真的煞有其介事!
  (6)钱先生说:“神会是一个博学僧人,所读佛书不算太少。又是一个能活动,极富政治兴趣的一位僧人。只观其滑台定宗旨那一会事,自然神会不失为佛门中一英雄。”“凡属一项思想,则必然会和发出此项思想之思想家之内在性格,与其平生活动相配合。”那末,钱先生何以又把“极富创造性与革命性”的《坛经》编制之一任,不愿意安放在神会的身上呢?
  (7)钱先生说:“循……旧传穷源究委,可使我们来用心研究中国一部禅学史,能有所着手。若推翻了旧传创立新说,当然是新奇动人;必待有人来从头安排。……还不如讲上古史,说禹是一大爬虫,比较还简单些。”这钱先生又忘了为学要日益,而为道才可以日损的说法。现在谈学识或学术研究,是为学的方面;为学不是为道,是不能囫囵吞枣,笼统真如,图简单,走近路的。论语说:“必也正名乎。”若是正名,不能说是“创立新说”,而乃是“新的发现”。宣布新的发现,不是为了“新奇动人”,而是让人明白事实的真相真面目;所谓了解真正的人文史实;读古人书,不被古人所欺瞒。至于恐怕“最少亦当逐一另为作新说”等,那都是无须顾虑的!因为真相不怕人研究。而且当智育发达的现在,自然会有人出来研究。
  (8)钱先生说:“考据工夫,在某些地方,遇到某些问题,却仅能破坏,不能建立。”这钱先生又忘了三论宗的宗旨,它是只破不立的。因为破坏了心地上的一分虚妄,当下便自然会发现心地上的一分真实。这又何用学演若达多,另外再找什么建立的头(见《楞严经》)呢?
  (9)钱先生说:“杨君文中举出了丰干五首禅偈中之一首有本来无一物五字,杨君即认为六祖一偈,乃是后人由丰干偈中脱化而来。但同样此一项材料,何尝不可说是丰干偈,乃由六祖偈中脱化而来。”但这一问题,当时笔者是在澹思先生的说明之下,加以补充的。因为澹思先生已说明,此五字在原来的古本《坛经》中是没有的。既然古本的《坛经》中是没有,而到后来的改本《坛经》中才有的,那当然是后人从哪儿抓来或是脱化而来的,其理甚是明白!
  (10)钱先生顾虑到“把惠能与神会两人之原本人格及其原本学养全部降低了。而且又把弘忍与神秀两人也都庸俗化。”这笔者在上文说过:就是抱宗教态度的人,常常要把他们所信仰的对象,认为是圆满无缺的。但这个世界上的事,可又偏偏没有十全十美,难如人意!如在我国译史上,罗什与玄奘,被称为新旧两译圣。可是玄奘妨贤遏学,罗什物莫两大,皆曾有盛德之累(请见梁任公先生的《佛典之翻译》一文)。
  (11)钱先生说:“但当时中国社会并非无人,当时中国佛门僧众,也非无人;如何让神会一手掩尽了天下人耳目?又一手掩尽了天下人嘴巴,尽由其自由捏造。”是的,这除了笔者在“关于《六祖坛经》”一文中说过,当时被正史中列为忠臣的卢奕劾奏过而外,另外在北宋时代的辽国,被认为是伪书,还被焚毁过。这在天台宗《释门正统》卷第八的《义天传》中,是这样的记载着:“辽国曾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六祖坛经》、《宝林传》,皆被焚。”这可见不是人都没有嘴巴和耳目的。
  佛门中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笔者连这次前后共两回,有扰钱先生的清神;现在在这脱稿的时候,觉得真抱歉抱歉!
  民国五十八年(1969)六月一日于大阪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一般人学佛,不生智慧,生烦恼,为什么?他的信心不清净。他虽然是念佛求生净土,他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知道得不透彻,又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又舍不得放弃这个地方,这怎么行?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必须要把这个地方舍得干干净净!譬如我们今天讲移民,我们要移民到外国去,那你就要把本国放得干干净净,你才能去得了。你在这地方,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你就去不成。移民这件事情,大家很容易懂,很容易体会到。我们今天到极乐世界去,你要把娑婆世界舍干净,不但是人世间要舍得干净,毫无留恋,天上也要舍掉。天上请你去做天王,你动不动念头?动念头就去不了;大梵天王,这是我们娑婆世界福报最大的人,他让位给你,你不干,你才能去得了。统统能舍,毫不动心,我们往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障碍。所以,障碍是自己造成的,决不是外面能障得了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