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二集


2014/9/4    热度:145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三十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32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八面,看经文,六十一段,总示名题:

  经【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 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尊者为我们大众请示经题,便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到实际上修行的纲领。世尊非常慈悲,有求必应,将这个经题为我们宣布出来,经的名字叫『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题的大意在前面已经讲过,这个地方可以省略。

  世尊底下两句话嘱咐我们。以是名字,汝当奉持。请看小注:

  【此是令人,顾名思义,因名会体。要知经义,皆是应无所住。所以急当断除我见,则烦恼障除。而业障、报障,亦随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则法、报、应,三身圆现。】

  这段话是解释世尊对我们的教诫,要我们从经的名题上,就要联想到这部经所讲的义理,这是初步的功夫。我们常讲受持读诵,这是最低限度的功夫。如果不能从经题联想到经里面所说的义理,所开导的教训,我们纵然是读诵,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功夫深一点的人,那就因名会体了,这是受持深者。正如同过去襌宗六祖惠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实在讲,要从经文上来说,大概只讲到四分之一,他就开悟了,就明心见性。体就是心性,因名会体这是惠能大师做到了。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曾经透露过,三学、三慧圆融成一体,就能入这个境界。我们今天听经,若能做到顾名思义,就不错了,总算你没有白念,你还能想到经典里面的教训,发愿依教奉行。而本经最重要的开示,就是「应无所住」,这句话在本经,可以说是彻始彻终最要紧的一句经文。我们明白这桩事,一定也能够联想到,《金刚般若 》是六百卷《大般若 》的中心,无住既然是《金刚般若 》的核心,当然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 》的中心。由此可知,无住两个字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去做。无住就是不执著,不执著法相,不执著非法相,空有两边都不住,这就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果然不住,就像底下所讲的效果,能够有个一分、二分不住,你就能得一分、二分的利益,真所谓是烦恼轻、智慧长,这是真实的利益。惠能大师为什么会明心见性?他的确是听了之后明白,空有两边全都放下,这个高明。真正放得下,一闻就开悟,一悟就放下,一放下就证果。

  所以急当断除我见,我们要把这桩事情,看作最要紧的一桩事情,要赶紧去做的一桩事情,决定不能有稍稍的耽误,急著去办。断我见,我们就经文上来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在这里下功夫。我见、我相要是断了,四相、四见统统断了,一断一切断,烦恼障除了;不但见思烦恼没有了,尘沙烦恼也断了,尘沙烦恼在哪里?在众生相、在寿者相;无明烦恼一定也能破几分,四十一品无明也能破个一分、二分。所以,业障消了,报障也消了。业障是见思烦恼,报障是六道轮回里面的果报。报障除了,就是说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不在轮回之中,已经了生死出三界。这个身体虽然在,那没有关系,而不是说证得这个境界,这个人马上就要死,不是这个说法,大家可不能误会。证得这个境界,跟你讲,生死没有了,六道轮回没有了,我们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是菩萨身。人家常讲摇身一变,我们这个身不要摇就变了,就从凡夫变成菩萨,菩萨乘愿再来。在这个世间住世,久暂随意,想多住几年不碍事,想马上走就走得了,就这么样的自在。他住这个世间的久暂,他不为别的,他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久暂在缘,在众生那一边。众生有感,他就多住几时,机缘尽的时候,尽就是众生对他不相信,不愿意跟他学,他老人家就走了,到他方世界去。这个时候他的生活空间拓开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他生活的空间。哪一个世界缘成熟,就在那个世界现身,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只现一个身,如果有很多个世界众生机缘都成熟,他就能现很多身,随心应量。像《梵网经》所说的,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你要是入这个境界就千百亿化身,哪里是一个身!

  我们凡夫没有法子,不能分身,不能现第二个身,为什么?因为执著这个身是我。这个身是我,当然另外一个身就不是我,所以你就永远牢牢死在这个身上,可怜!破了四相,无我相、无我见,无我了,所以那个我就能现无量无边身,道理就在此地,这才叫真正消业障。《金刚经》消业障是特别有效,问题是要你真的去做,不是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念几遍就消掉,念几遍消不掉,念十万遍也消不掉,要真正去做到,就消掉了,消掉就得大自在。

  三障消除,三身就现前。注意这个地方,圆现,什么叫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圆了。只要四相、四见一破,给诸位说,我刚才讲,我们这个身还在世间,就如同六祖惠能一样,惠能开悟见性是在二十四岁,年岁不大,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他在黄梅得法是二十四岁,得法之后他那个身就是三身圆现。我们现在这个身是业报身,他觉悟之后,身见没有了,我见、我相都破了,所以就转业报身为圆满的三身。这个身就是他的自受用报身,也是他受用报身,对一切众生来说就是应化身,对他本体来讲就是清净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种利益殊胜,真正不可思议。能大师以后,不是没有见性的,但是没有像能大师那么痛快、那么快速、那么殊胜,这的确是没有。但是在修学过程当中,假以时日,每个朝代都还有几个,真正是难能可贵。这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常讲的看破、放下,是不是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而金刚般若 彻始彻终也就是教给我们看破、放下。

  【必须将不住六尘生心,放在心中,时时观照起心动念。倘於六尘少有触著,便当机立断,坚持不懈。至诚恳切,求三宝哀怜摄受,放光加被,助我之力。念佛不得力,亦全由未在此中用功也。】

  这一小段,这是把汝当奉持的具体办法再简单的说说,我们怎么个奉持法。「必须」就是一定,要把「不住六尘生心」这个开示常常记住。不住六尘,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把它讲得很具体,就是不住六尘。六尘是什么?色、声、香、味、触、法,不可以执著,执著就错了。时时观照我们起心动念有没有住,有没有住在六尘境界上。实在讲我们一定会住,不住就成菩萨、成佛,哪里是凡夫?凡夫一定住。我们凡夫很苦恼,住而不能够觉察。真正修行用功的人,他知道他住,他觉察到,比我们就高明多了。我们住而不觉察、不知道,现在先要觉悟,知道自己著相、住相,先要知道,这就是你开始觉悟。在起心动念之处。

  倘於六尘少有触著,我们现在不但是稍有触著,而触著太多,真是无量无边,深厚的习气。因此要晓得当机立断,不能等待,就在这个时候就要断掉,怎么个断法?没法子断,能够当机立断的都成就了。我们断不了,实在讲也不晓得什么叫当机立断。但是有一个方法,念佛,才觉得心里有住,把这个念头马上转到阿弥陀佛佛号上,让我们的心不要住在六尘的尘境上,把它转成阿弥陀佛佛号上,这就对了,这比襌宗容易太多。宗门的修行方法要断,我们这个地方念头转成阿弥陀佛,我们还是有住,住在阿弥陀佛上,念头换过来了。这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大,因为你念头住在六尘,你搞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念头转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在我们这个六道,不但不在我们这个六道,也不在娑婆世界,而是在娑婆世界的西面过十万亿佛国土,那一边有个极乐世界。我们念头一转,就从娑婆世界转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这个法子妙!这个法子不难,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能够这样修行就好,这一生当中,不断见思烦恼,不离四相,也出了三界,也永脱轮回。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古大德所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就是说,我们把破四见、破四相、断烦恼、明心见性这个事情,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办,见到阿弥陀佛办这些事情就很容易,就不难,在这个世界办非常非常困难,很不容易。所以先求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立刻就入金刚般若 的境界。我们用这个方法,一定要坚持不懈,决定不懈怠。宗门大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两句话我们用得上。不怕念起,念起就是住六尘境界,就住相,不怕念起,要觉得快,要转得快,第一念起来是五欲六尘,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个转得快,这叫真正会用功,这叫真正念佛人,他会念佛、他会用功,功夫得力了。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至诚恳切求三宝加持,怎么个至诚恳切法?诸位要晓得,还是念头转得快,那就是至诚恳切,念头转慢了,诚意就没有,恳切也没有。至诚恳切不在其他,就在念头转得快,你念头转得快,阿弥陀佛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一定照顾你,能感得诸佛护念,放光加被,我们得的助力就大。佛这种加持有显加、有冥加,冥是冥冥当中加持,你自己不觉得;在你功夫得力,有的时候你自己会感觉到佛加持很明显,佛是时时刻刻都在身边;套一句他们宗教里面所说的话,「上帝与我同在」,诸佛菩萨确实与我同在,一点都不假。念佛人功夫不得力,要是仔细追究它的原因,还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住相,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没有真看破,没有真放下,心还住在六尘上,念阿弥陀佛那怎么会得力?怎么会有感应?那不可能的。我们也正是念佛功夫不得力,所以仔细来读读《金刚经》,希望藉著金刚般若 波罗蜜的帮助,帮助我们无住,帮助我们看破放下,老实念佛,这是我们念佛人学《金刚经》的目的。

  【吾人修行,必须於一切染缘,所谓六尘者,依此经能断。】

  罗什大师翻经是用义译的,这部经玄奘大师有译本,他的题目叫《金刚能断般若 波罗蜜多》。他加能断两个字,梵文的原文上有能断,金刚是比喻坚固、锋利,能断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够破坏金刚,用金刚来比喻般若 智慧,般若 智慧能断。我们要依金刚般若 的智慧,能断一切染缘。

  【奉持二义,当机立断,坚持不懈,降伏习气。】

  题里有能断,世尊嘱咐我们要「汝当奉持」,要把能断、奉持这两个意思记住,这是佛对我们的教诲。当机立断是信心清净,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坚持不懈,这是功夫。在净宗里面讲就是净念相继,这是功夫。降伏习气是效果、成绩。我们见思烦恼的习气虽没有灭断,但是伏住,它不起作用,这是成就甚深的禅定功夫。

  「庶几有一心不乱之可能」,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念佛,才有可能得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禅定,是相当深度的禅定;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那个功夫深。如果得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是实报庄严土,品位都非常之高。所以往生极乐,径登不退,不难也。纵然我们没有到一心不乱,我们能够把烦恼习气伏住,心得到清净,念到功夫成片,所谓功夫成片就是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所有一切的妄想、牵挂、忧虑统统放下,这叫功夫成片,能念到这个功夫,就决定得生,这是生凡圣同居土。上乘的功夫我们未必有把握能得到,这样的功夫说老实话,人人都可以得到。只要你真的肯放下,真的接受世尊在本经所说的事实真相,你能够肯定,你能够承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你真的肯定,真的承认,你哪有放不下的道理?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只要你肯放下,功夫成片不难,古德所谓万修万人去,这个话一点都不假。念佛而不能往生的,没有别的,没放下,还有一些牵肠挂肚的,不肯放下,那就没法子!所谓「带业往生」,功夫成片的人,烦恼没有断,见思烦恼没有断,尘沙烦恼没有断,无明烦恼没有断,统统都带著往生,是这么个意思。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那就不带,带什么?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断,带业往生。念到理一心不乱,见思、尘沙都断,无明有四十一品才破几品,还得带几品,还是带业往生。华藏世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他带不带业?带业。他是等觉菩萨,带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诸位一定要知道,凡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带业的,等觉菩萨带一品生相无明,还是带业。

  过去有些人说,带业不能往生,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把念佛人搞得迷迷糊糊的,真是搞得天下大乱,起这么一个波浪。那个时候正好我在美国弘法,我到洛杉矶,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一见面就是很悲哀的气氛,给我说:法师!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一定要消业才行,我这几十年不就完了、白念了。我听之后笑笑,我给老居士说:老居士!带业不能往生,就算了!就不要去。他听了就很奇怪,眼睛瞪著看著我,为什么我说得这么轻松。我就告诉他:假如带业不能往生,西方世界就一个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他还是没有听懂,最后我只好给他讲: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等觉菩萨,这你知道吗?知道!他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带一品生相无明,是不是带业?他想想,不错!是带业。不带业的,西方世界只有一个人,阿弥陀佛不带业,除阿弥陀佛之外,每一个人都带业,只是带得多、带得少而已,哪个不带业!怎么可以说是带业不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但是那个时候,讲这个消业往生的人,在美国很有声望、很有名气,我们也得罪不起,得罪他,在那边弘法会受到障碍,这就是讲经有顾忌。我后头又加一句捧捧他,他说消业也没错!为什么?多消一点,你不就少带一点,品位高一点,他也很慈悲。这就补一补,否则的话会惹麻烦!人家势力很大惹不起,虽然他说错,我们也从旁边还是要补一点,也要赞叹他一点,说他很慈悲,让我们多消一点,少带一点,品位高一点。他听到我们这个说法,也许会原谅一点,不至於找麻烦。我们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所以者何】

  这一科就一句话,我们细看江居士的分科,真的是很有道理。在其他古今注解里面,没有这个分法;也就是说没有看得这么透彻,看得这么详细。详明所以,这一句是总标。

  【所以者何四字,标词,使人注意也。】

  这句话是提醒听众的注意,提醒读者的注意,注意什么?底下几段经文,从六十四到六十九节,这一段经文非常重要,皆是开示修持之法,皆是说明「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之所以然。为什么一定要遵守金刚般若 波罗蜜的方法来修行?道理在哪里?我不依这个方法不行吗?说实在话,不依这个方法真的不行,连念佛人不依这个方法都不能得功夫成片,都不能往生,可见得《金刚般若 》的指导原则,是涵盖一切法门。在我们过去以为,这总是大乘经、大乘教,哪里晓得连小乘教都包含在内。小乘虽然没有读过《金刚般若 》,没有听过《金刚般若 》,小乘人证果还是要无住,他要有住的话,他就不能证果,这个我们在前面读过。须陀洹是初果,须陀洹不著证果之相,如果须陀洹著相,他就不能成为须陀洹,这才叫我们恍然大悟。连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菩萨,没有别的,就是无住生心而已。无住生心大家做的程度不一样,程度最高的是大乘等觉,程度刚刚达到标准的是小乘初果,才达到这个标准。你要问修的是什么?无住生心而已。这就说明,金刚般若 统摄一切法门。

  此一句中含三义。这个实在讲,要不是很细心的人看不出来,江味农居士不愧在本经下了四十年的功夫,他比一般人看得的确是仔细,一般人看不出来的,他发现了,他为我们说出来。我们仔细观察,他讲得有道理,确确实实符合经义。这三个意思:

  【第一是如何而断,第二是从何断起,第三是因何须断。】

  为什么一定要断?底下就把这三个意思略微做一个说明。

  【如何而断。断者,断我见也。我见是妄想之别名。妄想原是真心所变,本不能断。所谓断者,破之而已。】

  这几句话很重要。所以世尊在入灭之前,最后的遗教有四依法,我们后学之人决定不能够忘掉。四依法:第一个是「依义不依语」。这里面就有这个意思在,如果是依语,后来结集成经典,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不必依;换句话说,文字也可以不必依。要依什么?依它的意思,那就对了。意思要正确,言语、文字不要紧,如果执著在言语文字上,可麻烦了。你看这里断,怎么个断法?断不掉的。不能断的,为什么不能断?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成的相分,相断了,性也就没有,性就灭掉,哪有这个道理!性永远不生不灭,所以相是不会断的。相虽然不断,它会变,相会变,因为相会变,所以佛教给我们要生心;因为相刹那不住,刹那不停的在变,它不是永远存在的,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无住生心都是因为相是刹那不住在变化,佛教给我们这个修行的纲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是这么个道理,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搞清楚的。

  这是断我见。我见确确实实是妄想,妄想就是无明。一切众生不起念则已,一起念,第一个念一定是我,不能说起念里头没有我,没有这个道理。「我」是一个根本的妄念,根本无明。我们大家在座的同修,我想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你在作梦的时候,梦中有没有我?一定有我,不会做一个梦,梦里没有我,一定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梦,没有我什么麻烦都没有。所有一切麻烦都是我来的,就是这个根本无明,无始的妄想。这个东西是真心变现的,它相虽然是妄的,它体是真的,体是永远不变的,相是千变万化,刹那刹那不住的在变。我们今天看的这个现象,今天看这个样子,昨天它也是这个样子,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其实不晓得经过多少变化。我们看的样子好像没有变,是这个相的相续相,前面这个相是这个样子,变一个相,还是这个样子,跟这个很相似,我们看的是相续相,是延续的相,绝对不是一个相,相不能存在,所谓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是真正的样子,这是真相。由此可知,相会变,不会灭,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生心。由此可知,经上所讲的断,实际上是转变。我们断烦恼,烦恼是迷、是执著,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觉、是不迷;把它转过来,对那边来讲是断,其实是转过来。转生死为涅槃,转凡成圣。诸位要晓得,真正的意思是讲转变,不是真的断,决定断不了。此地讲破之而已,是破妄想、破执著,是这个意思,都是转的意思。

  【云何能破】

  破跟转是一个意思,诸位要记住,我们讲转大家好懂,讲破跟断难懂,讲转好懂。怎么个转法?开解而已。一定要明了事实真相,就转了,念头就转。为什么一般人转不过来?断不了?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转不过来。一般人对於世间五欲六尘贪恋,情执放不下。为什么他不肯放下?他以为是真的,他以为他自己真得到,以为这个身是真的,我真的能得到,把身心一切万物都以为是真实的。如果果然是真实的,你在这里面怎么起贪心,释迦牟尼佛点头,对!你说得很对,那真有,你真得到;如果真相完全是一场空,你在这里头起这种心,想贪得的话,佛看了摇头,因为你根本没有得到,完全是个妄想。所以本经讲「三心不可得」,用意很深。三心不可得,就是你能得的是空的;又说「一切法是缘生」,给你说缘生就是一切法是假的,不可得。由此可知,能得跟所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试问问你应不应该放下?当然放下,再也不打妄想了。稍稍还有一点贪著放不下,真相没搞清楚。放下不难,搞清楚难。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个真的不难。事实真相搞清楚,难!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就是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让我们了解,让我们明白,我们自然就放下。这一放下,就是菩萨,就是佛。

  【断我见,并无别法,唯在彻底明理。】

  把道理搞清楚。

  【亦即彻底开解】

  我们佛家讲开悟,了解事实真相。

  【而见到宇宙人生之事实真相而已】

  佛门的经典非常丰富。古人读书有所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道从何读起。这一部《二十四史》,实在讲分量并不是很大,跟佛家的《大藏经》一比,小巫见大巫。佛法浩如烟海,从哪里著手?因此学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到纲领。这一部《大藏经》,或者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内容究竟是什么?他说了四十九年,到底说了什么?我们要抓纲,一句话就把它说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无非是宇宙人生真相而已,这样我们对於整个佛法就明白了,这是我们用现代话来说。在《般若 经》里面,世尊所说的是诸法实相,诸法,我们今天讲宇宙人生包括了,实相就是真相;佛所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众生处处执著,放不下。由其不知四大五蕴,以及一切法皆是缘生,如幻如化。云何可执,执之何益。】

  《般若 经》上,不厌其烦、多次重复,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为什么要说那么多遍?说一遍你没有留意、没注意到,遍数说多了,你注意到,这是教学方法的善巧。我们将《华严经》「入法界品」念一遍,这个一般讲是《四十华严》,四十卷,从头到尾一遍看过去,大概其他的经文句子记不得,对於善财童子请教善知识的话一定记得很清楚。为什么?五十三参每参访一个他就重复一遍,他重复了五十三遍。别的句子记不得,这个一定记得很熟。见到善知识一定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合掌白言: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知道怎样修菩萨道,不知道怎样修菩萨行。这个句子因为重复几十遍,你马上就记得很清楚。这个「无住生心」在《大般若 》里头,不晓得重复多少遍,重复几百遍,就是让你有很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常常会想起,想起这个这就叫观照。提起了警觉,不必再执著,是假的,不要再认真,不要再执著。你印象太深刻。

  四大五蕴包括一切万法。动物形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一部分是精神。物质的部分就是色法。五蕴:色、受、想、行、识。色身,色是指物质;精神这一部分,就是心理的作用,有受、想、行、识,就包括所有的有情众生。无情的植物跟矿物,它没有受想行识,它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万法都出不了四大五蕴这个范围。所以四大五蕴就是一切法,这些一切法是缘生的。缘是无量因缘,这世尊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说的,无量因缘。既然是缘生,就没有自体。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条件。无量因缘就是无量的条件,非常复杂。如果你要是稍稍能够有一点体验的话,我们一个人的身体,以及我们的心意识这些念头,跟外面大宇宙,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它的复杂程度刚好成正比例。宇宙多么复杂,我们这个身心就多么复杂,不会说它比我们更复杂,没有这个道理。我们的复杂程度不比它少,它的复杂程度不比我们多,恰恰好。这一个身、这一个妄念,就是一个大宇宙,无二无别。它是缘生的,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没有真东西在里面,一样都不真实,你何必去执著它?你执著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凡是有坚固执著的,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了解事实真相,生活快乐,顺境快乐,逆境还快乐。在西方极乐世界快乐,在阿鼻地狱也快乐。地藏菩萨在阿鼻地狱度众生,一点都不辛苦,快乐得很!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菩萨晓得一切法皆是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他很快乐。众生的执著,执著愈重,堕落得就愈下。所以地狱众生那个执著是最坚固的、最难破的,他执著稍微轻一点,他就升一级,就升到饿鬼道;再轻一点就变成畜生道;畜生道再轻一点,它就可以到人道来。六道里什么回事情?就是执著的浅深而已!天人的执著比我们轻,像畜生饿鬼的执著比我们严重,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培养执著,培养妄想,那就完了,就下去了,往下去。一定要觉悟!真正觉悟,说老实话只有佛法。

  【若能於一切法不执,则我见自化,此真破见惑之金刚也。故曰,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前面说过,一定要顾名思义。怎么样受持《金刚般若 》?听到这个名,看到这个名,就要想到世尊在这里面所讲的道理,教给我们修行的原理原则,马上就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你工作上,应用在你处世待人方面,全都用上,这叫做奉持,真正的依教奉行。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然后你就不会执著,我见自化,不必破,自然他就不执著,自然就没有,哪来的我见?哪来的我相?我见、我相都没有。这是说《金刚经》说理透彻,言词简单明了,说理又透彻,便於受持。第二个意思是:

  【从何断起。应知其则非,而离名字相。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

  我们先说这一小段,这几句。从哪里断起?从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为我们说的,跟《金刚经》完全相应,从这个地方下手。《金刚经》常讲,这个句子里头「则非、是名」,这个句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明了他所讲的则非的意思,讲则非都是从性体上所说的,性体上原来无有一物,所以不应该住相,不可以住相,而离名字相。名字有没有?有,不著就对了,不要把这些名字放在心上。知道心是清净的,心里面本来无一物,为什么要放一个名字在里头?放一个名字在里面,心就不清净,心就被污染。名字有,不能执著,名字有。现相也有,也不能执著,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我们见的是相续相,实际上是刹那生灭,真正了不可得。所以不可以有一个念头,「这是我所有的」,这是妄想,什么是你所有的!真的是打妄想,那就是迷惑。觉悟的人,没有这个念头,知道无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但我所有,我都没有,我都没有,哪来的我所有?我相、我见破了,这是病根彻底拔除了。

  这是说的世法,世法不执著,放下了。佛法呢?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这些法如何,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佛无有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佛法能不能执著?不能执著。为什么?佛法也是缘生的,也是因缘生法,也是当体即空。佛教导我们,我们应该如何来运用佛法?就像过渡用的竹筏一样,筏喻,我们应当要晓得,佛说法就像筏喻一样,过河之后不要了。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不能执著。但是诸位要晓得,佛法我们要用它,不能执著它,执著就错了。像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著。我也常说,常常提起来勉励同修,我们在这个世间,於所有一切法,我们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你的,使用权是我的,我多自在,我多快乐!我使用没有烦恼,烦恼是你的,你所有的,那烦恼是你的。这个大讲堂,他们盖得这么好,我们今天在这里两个小时,我两个小时使用权,这个地方哪里坏了、破了,灯坏了是他的事情,他的所有权,与我不相干。你能有这样的一个观念来过日子,哪有不快乐的事情?日子过得比哪个都舒服,比哪个都自在,心里一点牵挂、忧虑、烦恼都没有。为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什么都没有。你有所有的,你就有烦恼。你有忧虑、有牵挂,你就有生死轮回。在家、出家都要保持这样一个心态,把这个念头转变过来。一转变过来,得失没有了,一个人得失没有了,烦恼至少去掉八成。世间人患得患失;无得亦无失,你说这个多自在。随缘度日,随缘就自在,就快乐!所以,法也要舍。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

  【大千世界,为佛教化之境。】

  这是举例子说,也是本经世尊自己举这个例子。一尊佛教化的范围是一个大千世界。

  【三十二相,为佛所现之身,皆不可执。】

  本经佛说大身非大身,大身是指如来果地上所现的报身,他不执著。所现一切境界当中,他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这叫即相离相。可见得离断并不是真正相消灭了,不是的。心里面不执著,心里面若无其事,一切时、一切处,他心里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断。断、离都是从心上说的,不是从境上讲的。境上哪能断得了?不能断。境上会变,境变是随著心变。《唯识》经论上说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外面这个境界会变,这个变是从心上变,心变,外面境界就变。我们今天是轮回心,外面境界是轮回的境界;如果我们是清净心,一尘不染,真像《金刚经》上所说的,统统放下,外面境界马上就变成一真法界。一心就变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变十法界,境随心转。知道境随心转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修行心重要,境不重要。禅宗的祖师大德们都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心,心就是念头。把恶的念头转变为善的念头,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转三恶道变成三善道。把染的念头转变成净的念头,那就是把六凡法界转变成四圣法界。六凡是染,四圣是净,从心上转。心转外面境界就转。

  同样一个道理,现在这个世界,大家都知道环境污染太严重,不但地球表面严重的污染,海洋严重的污染,连天空臭氧层都破个大洞,那个面积几乎等於欧洲,你说这个污染多严重。全世界的人都在讲求环保,加强环保的意识,加强环保的工作,有没有效果?说实在话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因为他不知道从根本修。环境为什么污染?人心污染。如何真的改善这个环保,让环保能恢复正常,必须人心离开三毒烦恼,恢复到正常,境界就转变。那是依报随著正报转,境随心转。现代世界上人心严重污染,被什么污染?贪瞋痴三毒污染,这个不得了!这是根本,环境才污染。我们把三毒舍掉、断掉,恢复到清净心,这个世界所有环境的污染,都会自然就变好。但是我们今天跟人家讲,科学家不相信,怎么说他都不能接受,那就无可奈何,共业所感,没法子。从前古时候读书人相信,执政的帝王相信。只要一有大自然的灾害,他就有警觉心,他就回头斋戒沐浴,回家去反省,断恶修善,他做这个工作,这个有道理。现在一般人认为,这个自然灾害与我们没有关系,你说这糟糕不糟糕!

  这是说佛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不执著、不著相,佛所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身相,他也不著相,也不以为然,也不在意,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如来在果地上都不著相,他才成佛,菩萨因为不著相成为菩萨,声闻、缘觉不著相,所以他成辟支佛,他证须陀洹果。由此可知,住相是大病,住相决定是凡夫,住相连净土都不能往生,你说怎么得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曾报告过,我们今天能在此地聚会,这个缘分不是偶然的,是无量劫的缘分。《金刚经》上有,《无量寿经》上也有,在这个时代、末法时期,听到大乘经能够生欢喜心的,都是在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数诸佛如来,你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听到大乘经生欢喜心。既然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那么多诸佛如来,修那么多的善根,为什么还不能成就,还落到今天这个样子?原因在哪里?对世间五欲六尘以为是真的,贪著留恋不肯放下,虽然累积无量劫的善根,那个结果现在自己知道、清楚。这一生要不成就,来生的环境大概比这一生还不如,还要苦,这是事实。怎么知道还苦?自己回家冷静去想想就晓得,我们起心动念,几个念头是觉悟的?几个念头是迷惑颠倒的?迷的念头比觉的念头多,那就往下坠,不会往上升。这个事实非常可怕,也非常严肃,所以一定要放下。佛菩萨表现给我们看的,没有别的,彻底放下而已。

  【自己所修之法】

  这是讲你修行用功,你用什么方法来修行。

  【所为之事】

  这讲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生活的环境。

  【以及依报、正报等等。】

  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是我们的身体。

  【皆当奉此义以为观照】

  这个意思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遵守这个意思,这就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一切不住,一切放下,又能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在为一切众生服务里面,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那你就是菩萨。你所做的榜样给他们看,做什么?不执著、看得破、放得下,做给他看,真做不是假做,这就是「而行布施」。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真做到无住。对自己、对别人、对工作、对一切万物,都要遵守这个原则。金刚般若 波罗蜜的意思就是无住生心,比一般人所讲的,社会所推崇的、尊敬的牺牲奉献,牺牲奉献是有住,他还有我在牺牲,无住,「我」没有了,谁牺牲?没牺牲的,无我,比那个高得太多太多了。由此可知,牺牲奉献是世间的善法,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无住生心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因何须断】

  为什么一定要断?

  【倘不如是观照,断除我见,便不能明心见性。】

  这就是说为什么要断,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无住生心,为的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真正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这就叫成佛。佛叫大觉,觉了就不迷,觉了才真正得大自在,这个时候福慧圆满。我们世间人求福求慧,求得的一点点,痴福。这是究竟圆满的福德,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为的是这个。所以不用《金刚经》的方法,不用这个原理原则,破四相、破四见,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就达不到。再看底下一段,这个得细说。知道这一句里问的三个意思,下面的经文正是解释这三个意思。

  经【须菩提,佛说般若 波罗蜜,则非般若 波罗蜜。】

  这一小段经文,告诉我们「应离名字相持」。它的总题目是「示会归性体」,这才行,会归性体要从离名字相下手。经里面有则非、有是名。

  【「则非」这个意思是叫我们要离相,离相就见性,就融会到自性里面。】

  著相,就跟自性相违背。由此可知,著相是违背自性,离相是随顺自性。随顺自性是佛菩萨,违背自性是凡夫。这个道理事实,我们不能够不晓得。

  【成佛由於修般若 】

  成佛是要智慧,智慧圆满了,就现报身,所以报身是智慧之身。圆满报身从哪里来的?圆满智慧所现的。所以成佛是由於修般若 。

  【而不知实由修「般若 则非般若 」也】

  这又深一层说。他修的是什么般若 ?般若 则非般若 。那就是真的般若 ,离了般若 相,离了相。著相修般若 ,实在讲与般若 毫不相干,般若 智慧没有现前。这个意思如果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我们虽然学佛,会走错路,会迷失方向。为什么?把般若 经典当作般若 ,那就坏了,著了《般若 经》的相。佛要看到你这个学法,摇头叹气,喊冤枉。古德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看到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把佛的意思完全错解,很冤枉。马鸣菩萨一开头就教给我们: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这个警语太好,要离相,跟《金刚经》上讲的无住生心完全相应。佛菩萨他们修行成就的,是「般若 则非般若 」,这才能成功。

  【使修般若 而未离名字相,则为四相具足之凡夫。】

  他修什么般若 ?四相具足,著了修般若 相,这就坏了,那是凡夫,不能成就。但是诸位要晓得,如果换在念佛法门里面,著相行。我念阿弥陀佛,我著阿弥陀佛的相,著阿弥陀佛的名,能不能成就?能!生凡圣同居土。无量无边的法门,只有这个法门可以著相,其他的法门连小乘须陀洹著相都不能证得。这是我们在《金刚般若 》里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就清楚,离相难。我们业障深重凡夫,真正不容易!著相成功,我们就真的有把握,那就大可放心。净宗法门是著相,著相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不著相,生实报庄严土、生常寂光净土,那个不一样,品位就高了。可是净土特别殊胜,著相虽然生凡圣同居土,乃至於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一加持、一提拔,就把我们变成阿惟越致菩萨,不可思议!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凡夫一提拔就拉到七地菩萨,比坐直升机还快,一下就拉上去,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你讲给一般菩萨听,他摇头、他不相信。但是这是事实,一切诸佛决定没有妄语。所以净宗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一定要牢牢抓住阿弥陀佛,我们这一辈子才有救,才能出得了轮回、出得了三界。要不靠阿弥陀佛,你照《金刚经》这个原理原则,你去修,看你有没有办法能够不著相?稍稍有一点执著,你就是四相具足的凡夫。四相具足的凡夫,换句话说,你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你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多,三善道的时间少。三恶道是老家,三善道是出来观光旅游,逛一下就回去了,这个要晓得。从什么地方得到证明?从念头。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是恶念多、是善念多就知道。恶念是自私自利,善念是为别人著想,为社会、为大众著想,一天有几个这个念头?有多少念头都是为自私自利的?决定堕落。所以三恶道是老家,常住的。三善道是外面的观光旅游,去逛一下,回头又进去了。你们都念过《地藏经》,《地藏经》讲的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疑,在世间法里面,障碍善法、障碍善行;疑,在出世间法里面决定障道。什么是疑?对于佛菩萨、祖师的教训怀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是疑。佛法完全建立在清净信心的基础上,《华严经》讲“信为道元功德母”,你没有坚定的信心,怎么能入门?一个人在道业上要想有成就,第一个对于法要有坚定的信心,完全肯定,完全接受,没有怀疑。第二,对老师、善知识要有清净的信心,我们才能接受他的指导,才能依教奉行。如果对老师起了怀疑,他教导我们,我们处处给他打问号,不能遵守、不能奉行,这个法的利益是一定得不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