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


2014/9/4    热度:227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七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70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六面,倒数第四行,注解第五段看起。

  【末世众生,斗争坚固,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然而尚有受持读诵者。则正像之世,大有其人可知。特举末世,以示不可轻视众生。此摄受之平等也。】

  末法时期斗争坚固,这是我们现代人普遍都看到的,证明世尊在三千年前,所说的预言真的兑现了。本经我们曾经读到佛所讲的五五百年之后,这个说法大乘经里面可以讲很普遍,每五百年是一个大的转变。我们世间人常讲,一般人的命运五年一转运,而五百年运数是大的转变。佛为我们说出末法时期。佛法分为三个时期:所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像」是相似,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变化;而末法变质就更大。佛陀灭度之后二千年,就是属於末法时期。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佛灭度到今年已经是三千零二十年;换句话说,末法一万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以现代西方人的讲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五百多年,我们也处在第六个五百年间,佛法变质愈变幅度愈大,斗争是愈来愈坚固,没有一处不斗争。斗争坚固并不是专指我们佛教,整个社会无论哪一个阶层,无不是斗争坚固,佛看得很清楚。

  我们想想,为什么现代人犯这些毛病?为什么从前人不犯这个病?过去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解脱是证果,不是简单的;往后有「禅定坚固」;有「多闻坚固」,多闻是讲学;有「塔庙坚固」,大家兴建寺庙,雕塑佛像。像中国敦煌、大同造这些佛像几千尊、几万尊,都属於塔庙坚固。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沦落到斗争坚固?从整个历史上来看,五百年是一个大的阶段,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推究其原因,就是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古时候受持的人多,读诵的人多,讲经说法的人多,大家都明理,所以都能发愤向上。现在人不受持了,也不读诵,也不说法了,天天在干什么?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分别执著,当然斗争坚固。这些道理,我们不能够不明白。所以古人总结一句话说,今天世界为什么这样动乱?一言以蔽之,不读圣贤书之过。圣贤书不念了,这是根源之所在。我们明了根源,要挽救劫运,要自度度他,从哪里下手?唯有从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下手,这个可以度自己,可以利益众生。不要看自己一个人力量很微弱,不尽然,一个人也能发挥巨大不可思议的力量。诸位应当想想,世尊当年示现成佛,在鹿野苑也只度了五个比丘;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起家,不过是一个老师五个学生而已。五个学生就能创教,就能把佛法弘遍全世界。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要有五个人,怎么不能够兴教?世尊能创教,我们有五个人也能续佛慧命,也能够复兴佛教,这在理上讲得通的。事上能不能做到?这五个人果然一条心,都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行了,就能够兴教。

  虽然在这个时代,我们业障习气很重,福报很薄。不要看现在的社会富裕,物质生活享受是古人所不能比,那是另一桩事情;谈到福报,说老实话不如古人。古人一生生活得悠游自在,真的是过人的生活;现在人富有,过的不是人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机器的生活,人都变成机器,自己做不了主宰,不但心随境转,身也被境转,身心都得不到自在。古人可以说他得自在,他能够过自己希望过的日子,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读自己喜欢读的书,那才叫人。现在你喜欢偏偏做不到,一定要受外面境界的影响。所以现在人生活之苦,比古人不晓得要加重多少倍!现在的人身心不安,生活有压力,精神有压力,社会有压力,的确是身心都不安稳,这就是福报没有从前人那么重,古时候人福报重。障深,业障那就不必说了,我们前面讲得太多,我们的烦恼、忧虑、牵挂,不晓得有多少。外面五欲六尘种种的诱惑,我们不要说古时候,想一想二、三十年前跟现在比一比,诱惑的力量增长多少倍,这个是障。没有智慧应付生活环境,怎么不堕落?怎么不被环境所转?

  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居然还有受持读诵《金刚般若 》的人,这个不简单,这是佛对我们的赞叹。末法时期有这些人,那么正法、像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一定很多很多,大有其人可知。所以过去世众生业障轻、福报大,原因就是受持的人多,读诵的人多,演说的人多。我们要想改良社会风气,要想化斗争坚固,提升到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没有别的方法,唯有自己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认真努力的宣传佛教,使这个社会、这个地区,读经闻法的人愈来愈多,这个社会的风气自自然然就转变了。佛在此地特举末法时期,这是教导我们不可以轻视众生,末法时期也有善根福德很深厚的一类众生。在浊恶、五浊恶世,他能够不被环境污染,遇到正法,他能够信受奉行,这个原因我们也很清楚,那是他无量劫的善根宿福,这也是显示出佛度化众生的平等。

  【此经最能消除业障】

  这是前面说过了。

  【末世众生,不可不奉持此经。】

  这是江居士特别嘱咐我们。业障是什么,我们必须要知道。「业」是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障」,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的智慧福报。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说法错了,错了就产生障碍,智慧不能现前,现前的是烦恼;福德不能现前,现前的是恶报,现这个东西,这叫做业障。业从哪里来的?业从起心动念来的,罪从心起,还得将心忏。如何忏法?心清净,业障就没有了。诸位要记住,你心不清净,你的业障没有办法消除;心清净,业障就没有了,所谓「罪业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清净心生智慧,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 现前,那什么样的罪业也消除了。这部经确确实实是帮助我们修清净心,它的方法妙极了,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好!无住就是放下,就是舍弃。把什么舍弃?把妄想舍弃,把执著舍弃、分别舍弃、忧虑舍弃、牵挂舍弃,你统统都舍掉了,你的业障就没有了。这些统统叫业障,也就是本经教你把业障放下、把业障舍弃,业障就消除,就没有了。末法时期众生业障特别重,特别重就是更要放下、更要舍弃。所以说末世众生不可不奉持此经,奉持此经这个意思也讲过多遍,不是教你拿这个经天天念,天天念有什么用!是要遵照经上的教诲把一切都放下,真正做到心无所住,你的心清净了。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念阿弥陀佛的心,生利益一切众生之心。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劝导一切众生要放下、要念佛,我们要生这个心。能这样做的就是奉持此经,就是信受奉行受持此经。

  【此经为三宝命脉】

  佛法的兴衰,换句话说,就在学佛的人,你能不能放下?学佛的人特别是出家人,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样,在家学佛是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出家人样样都放不下,在家学佛人看到你们出家人放不下,那为什么我要放下?社会没有学佛那些人看到,你们学佛的人都放不下,我何必要放下,所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在经一开端,就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给我们做了示范,给我们做了榜样。不能不懂这个意思,这就是三宝命脉。

  【故劝现前当来一切众生,力为弘传,尽未来际,不令断绝。此咐嘱之深长也。】

  咐嘱的意思很深很长。力为弘传,要认真努力去弘扬,到处讲经这是弘扬。传是教学,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不能叫它中断。弘传,我们在家出家四众弟子都有责任。世尊当年在世,典型已经建树。弘法不错,是出家人的重要任务,也是首要的事业;否则的话,你出家干什么?修行,在家人一样修行成就,在家人成等觉菩萨、成佛多得是,成佛、成等觉不一定要出家,出家就是要续佛慧命。换句话说,出家人就是这三句话,「力为弘传,尽未来际,不令断绝」,我们是为这个出家。出家要做不到这三句,那就是我们有过失。在家人有这个因缘的,也要发心力为弘传。从世尊那个时候起一直到现代,在家居士建道场、弘法传法,每个时代都有这些长者大德居士出现,他们对於续佛慧命有很大的功劳。像近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佛法确确实实是在家居士挽救的。中国出现了杨仁山居士,全心全力的弘传大乘,搜集遗失的经典。他的学生欧阳竟无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传法,培养弘法人才。你们诸位同修晓得,我们佛门里面太虚大师,太虚大师也是内学院的学生,欧阳竟无居士的学生。居士里面有不少大德都是内学院出身,这是救了中国的佛教。在台湾有李炳南老居士,在泰国有高向如老居士,每个地区都有这些大德,建道场、讲经说法、培养学生。今天我们在此地,李木源大居士他的功德不亚於杨仁山,不亚於李炳南,这都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凡夫人他想不到,他也做不到,这是经里面所说的,应以居士身而为说法,他就现居士身出现,真正做弘传的大业。这些人是真正受佛的嘱咐,续佛慧命,为佛传灯。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自己一定要发心效法,要立志、要发愿。请看下面经文:

  经【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这一段是「结成经功」,总结《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佛叫著须菩提,凡是经典上称名,都是提醒注意,下面有重要的开示要说。假如一个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这段话正是说的我们大家,我们现在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后末世,佛灭度之后末法时期,就是指的我们这些人,这个地方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叫我们。我们被佛叫了,下面这几句话想想我们做到没有?受持,我们有没有受持、有没有读诵?我相信读诵的人有,大概不少;受持的人可能就少,但是那个功德之大是在受持。如果读诵而不受持,有功德,不能说没有功德,功德小、功德不大,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只是给我们菩提道上种远因而已。正如同我们过去世生生世世当中,我们的确读诵没有认真受持,如果认真受持,现在怎么会坐在这儿听经?早就作佛、作菩萨去了,哪里还当凡夫?喜欢读诵而很难受持。受持是要把它做到,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没有办法做到?舍不得放下,你的钱财舍不得放下,你的产业舍不得放下,你的亲情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放下的事情太多太多!这就是没有受持。受持就是经上教给我们一切放下,应无所住,我们虽然也生心、也布施,而行布施,可是就是放不下,这就没受持,有读诵没受持。如果这一生还是这个办法,还是不能出三界,依旧要搞六道轮回,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够再遇到这样一个法会,这个法会不容易遇到!很难遇到的,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受持。

  如果你真的觉悟,真的想不再搞六道轮回,希望我这一生在六道轮回里面是最后身,最后一次,下一次我要再来,一定是菩萨再来,绝对不是生死凡夫。你要是这样的觉悟,那你是真的开悟了,你真的明白。怎么做到?放下就做到。所以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没有把握,这事情求自己,肯不肯放下。实在有真的放不下的事情,想想佛在经上所说的,三心不可得,能执著的不可得。想想放不下的那些事,那些事都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也了不可得;由此可知,你自己牵肠挂肚放不下的,那个事实真相是什么?妄想而已。这是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你真的是可怜悯,不是事实。能执著的我、所执著的一切法是事实,那世尊点头,你放不下是应该的,它是事实;哪里晓得你以为的事实全都落了空,佛才讲,可怜可怜,这真可怜!一场空。理透彻了、明白了,叫看破;看破没有放不下的。为什么?知道不过是一场空而已。本经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但人生是个梦,六道也是个梦,十法界也是个梦。什么时候你在梦中觉悟过来,你的问题就解决了。经典里面最重要关键的字眼「受持」,真的要是受持,所得的功德不可思议,诸佛如来都说不尽。佛在此地说『我若具说者』,具是具体说明,大家听了不但怀疑,恐怕心要狂乱,决定不能接受,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其实我们要是这个经从头到此地一直听下来,有前面的基础,我们能够信得过。为什么?受持此经就是称性而修、全修即性,真如自性的功德是一切诸佛都不能够穷尽的,这是事实。我们看底下这个小注:

  【此结成前五次较显功德】

  较是比较,显是显示。本经到此地,一共是五次较量显示受持读诵的功德不可思议。

  【垂诫学人,显示经旨,两种深意。】

  垂是上对下,诫就是教诫,教导我们,教学的意思,显示《金刚经》的宗旨义趣有这两种深意。

  【狂乱、狐疑,皆垂诫学人语也。】

  此句都是教诫我们。

  【狂乱指妄谈般若 ,未解真实义也。】

  学般若 ,妄谈般若 ,确实有这样的人,不但现代有,自古以来就有。

  【惑乱众心,故曰心则狂乱。狐疑,将信将不信之意。亦由未解真实义,不能生起决定信心。】

  这是说明佛门里面在家出家,都是因为没有受持只有读诵;换句话说,学习并无心得,所谓是口耳之学,儒家所谓记问之学,道听涂说,这样才发生误会,把经义讲错了,叫人听起来怀疑,狂乱、怀疑。这些现象,它的根源,它的后果,我们都必须清楚的理解。

  【世尊此言,是诫行人当知此事本非言说所及,惟证方知。】

  般若 确确实实如此,一定要你自己亲证。怎么证法?就是放下。你放下了,你就知道、你就明了了;你要是不放下,一切诸佛给你说,都叫隔靴搔痒,很不容易体会。你放下一分,你就体会到一分;你放下二分,你就体会二分;你愈放得多,你愈体会得多。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从放下才能见效,读没用的,研究讨论怎么搞都没用的,这叫真正的佛法。真正佛法,你读遍三藏十二部,读得滚瓜烂熟,从后面可以背到前面,你要不能放下还是没用。佛法你懂不懂?你一点都不懂,你所懂得的是皮毛文字。文字懂不懂?文字还是心则狂乱、狐疑不信,文字也没懂。必须真正做到,亲证境界了,然后听佛讲经的文字,你真的就懂了。这是佛法的难处!给诸位说,所谓难处,也真正是佛法的易处,佛法是不二法门,难易不二。为什么说难?不肯放下就难。念上几百年,背熟三藏十二部,没进去、没懂,这不是难吗?为什么叫易?放下就容易了,真的放下了,一部经没读,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部经也没读,他什么经都懂,易处!六祖惠能容易,学教的人好难!难易在哪里?肯不肯放下。惟证方知,诸位要晓得,什么叫证?放下就是证。下面教给我们:

  【必须一切不著】

  不著就放下,一切不执著。

  【真修实行】

  真修修什么?把那个放不下的把它修掉,修是修正;不肯放下是错误,把它修正过来,我从今天起一切放下。所以真修就是无住,实行就是生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真修就是应无所住,我们的病就是住,处处要住,这个很糟糕。这边的居士林,发心印二千本《金山活佛神异录》,这个小册子是一个同修送给我看,我看了很欢喜,我就发心印。结果李木源居士说我们居士林印,印了二千册,印出来了,可能在外面结缘。诸位同修仔细去看看,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他那个行持就是真修实行,什么形式都没有,真的是得大自在,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久久方能相应,不可狂也。】

  就是一定要一切放下、一切看破,把我们的一些毛病习气统统修正过来,这样才能见到功夫。千万不可狂妄,人一发狂就完了、就错了。世间法里面,孔老夫子曾经有个比喻说,这《论语》上讲的,如果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那样,周公是孔老夫子最佩服的人,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之才之美,「若骄且吝」;假如他犯了两个毛病,一个是骄傲,狂妄就是骄傲,一个是吝啬,吝啬就是执著、悭吝、贪吝。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他那个如周公之才之美,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装出来骗人的,不是实在的。真正是实在的,决定没有骄慢,决定没有执著。如果他还有执著,他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实在讲,一般人装模作样,欺骗一般众生容易,欺骗有学问的人不容易。不管你什么大德,他一看你,你还有傲慢的习气,还有分别执著,他对你就是敬而远之。为什么?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没有真实的修行功夫,你没有实德。

  【功到便能自知,不必疑也。】

  问题是你功夫达不到,你有一分功夫,你就有一分真性;你有二分功夫,你就有二分真性,一点都不骗人。我们看末后这段经文:

  经【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经义是指教科书,这份教材不可思议。我们现在讲教材,这教材不可思议。依照这个教材去做,果报不可思议!请看小注,注解:

  【「当知」两句,正是规诫狂疑者之词。】

  佛说应当要知道。一个是学了一点般若 ,自己以为有智慧了,这个智慧差不多跟佛菩萨一样了,真的生起狂妄之心,这种心态往往就妄谈般若 。妄谈般若 的人多!诸位仔细看看《金刚经》江味农居士的讲义,我们节录节得少,他讲义写得很详细。他说在唐宋的晚年,把般若 讲错的人就很多,那个时候就妄谈般若 ,何况现代!为什么会把般若 讲错?讲错了是什么?讲错了就是恶取空。般若 ,一切都不执著,尤其《金刚经》上这几句话,「则非、是名」,常常被人家误会,这就是犯了很大的毛病。唐宋之后,许多大德不敢讲《般若 经》,就是怕听经的人错会了意思。不要认为吃饭者则非吃饭,是名吃饭,那个问题多了;杀人者则非杀人,是名杀人。你这不是无恶不作了吗?这叫般若 ?妄谈般若 !真的学《金刚经》发生这样误会的人很多很多!拨无因果、无所不为,这将来必堕阿鼻地狱。佛不害人,他自己害自己,他自己错解了佛的意思。所以江居士说般若 一定要讲,但是要讲一定要细讲,决定不能让人有误会。为什么?这个经是三宝命脉,是我们得度的根源。我们能不能往生,实在讲与这个经大有关系。你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一切业缘要是不能彻底放下,你怎么能往生?放下就是金刚般若 ,《金刚般若 》受持不是指别的,就是叫你一切放下,法相、非法相都不可住,两边不住;教你生心,一心念佛,这是决定得生。《金刚经》的原理原则就像数学的公式一样,佛说的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可以带进去,都可以让你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当知。

  【果报,指所得功德,即上文荷担如来及当得菩提。】

  荷担就是续佛慧命,把弘法利生的担子我们真的担当起来。什么人能够挑起这个担子?受持《金刚般若 》的人有这个能力。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你学哪一个法门,只要你真的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金刚般若 》,你就能够担起真正弘法利生的担子。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得要看破,都得要放下,丝毫的分别执著都不能有,这就是继承佛的家业,继承佛的事业。第二,当得菩提,当是将来,不是现在,你将来一定成佛,得菩提就是成佛,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换句话说,这个果报,现在能够继承佛的家业,续佛慧命,将来一定成佛。

  【经义,专明离一切诸相,方能证性。】

  这是本经的教义。本经教义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非常简单、非常容易,「要离一切相」,法相要离,非法相也要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离,绝不可以执著。相有没有?有。心里面不能有,心里面有这些相就坏了。叫你离相,不是离外面这些事相、形相,不是!是叫你离心上执著的那个相。心要清净,用心要像一面镜子一样,佛的心、菩萨的心像镜子,不落痕迹,都不著。不但那个相离开的时候,镜子里面没有,镜子不著相;正在面对面照的时候,镜子里面何尝著了相?我们每天早晚都照照镜子,照镜子有没有想到,我今天一天处事待人接物,我的心要跟镜子一样,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决定没有丝毫染著。这个心就是佛心、真心,就是本性。众生用心,实在讲是照相机的底片,照一下里面就落一个,再照一下又落一个,里面是肮脏、一塌糊涂。

  你要不相信,你晚上睡觉会胡作梦,会乱作梦。为什么那个梦那么乱、那么多?就是乱七八糟的影相,在那个时候你控制不住,它现形了。清净心的时候不作梦,就没有梦境。我们中国古人也讲,至人无梦,至人也是儒家讲的圣人。世间的圣贤人,他心清净,他没有染著,所以他睡觉不作梦。从作梦也能够考验自己的功夫。没有学佛的时候,做的梦都是奇奇怪怪的,常常做恶梦,从梦中吓醒过来。学佛念了几年佛之后,恶梦少了,可是梦里面还是乱七八糟,虽然有一点小功夫,功夫不够。再念几年佛,心更清净了,恶梦没有了;虽然有梦,梦的境界很清楚,很安和,这都是好境界,不乱,梦中境界不乱,像日常生活当中有条理、有顺序,不是乱作梦的。这些地方都能够勘验自己修持的功夫。如果常常梦到诵经、拜佛,这好事情。这是什么?你的功夫比较得力,连梦中对於自己修持都没有忘记。清醒的时候念佛,作梦的时候还能念佛,这是好境界。你们将来发心讲经,醒的时候给大家讲经,作梦的时候也在讲经,讲经的习气,我们平常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它确实有这个关系。但是梦中恶的境界不要恐惧,好的境界不要欢喜,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些人做了梦,梦中境界总是念念不忘,还来问我,我说:梦!你还要问,问什么!你还执著这个干什么?连梦都放不下,现前的事情怎么能放下?这个真的叫颠倒。梦中梦到佛来了,也若无其事,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若无其事就好,《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不要说是梦中见到佛,就是你在打坐定中见到佛,或者你走路看到佛来了,也若无其事,也不要大惊小怪,「我见到佛了,佛给我摩顶,我了不起!」有什么了不起?依旧搞六道轮回。为什么搞六道轮回?你著相。这个要紧!所以要放下,一切都不执著,好的境界不执著,恶的境界也不执著,这就对了。离一切相,一切诸相统统要离,方能证性。性是什么?性就是真心,性就是清净心。

  【分分离,便分分证。】

  证得圆满就成佛。离,慢慢的离,先练离见思烦恼,从粗重的先练,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先从这儿离。大乘经常常读诵,我们的看法、想法逐渐逐渐正确了,跟佛的看法、佛的想法接近了,我们这个邪、错误的知见就远离了。以前我们确确实实把这个身当作我,把一切万物看作是真实的,这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现在明白了,知道身相是五蕴和合的假相,知道一切万法缘起性空,确确实实是刹那九百生灭的业因果报相续相,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看破了。这个看法、想法跟佛一样;这一切都放下了,我们跟佛的做法就一样了。看法想法跟佛一样,但是做法跟佛不一样还是不行,不管事,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做法也跟佛一样,佛是一切都放下,他生在帝王之家,一般人迷在名位上,争名夺利,抢著去作皇帝。人家皇帝到手了,不要了,放下,妻子儿女放下,财富放下,产业放下,他做给我们看,他样样放下,最后只剩下三衣一钵,天天到外面去托钵,什么都放下。他不是说叫我们放下,他不放下,那我们不能相信他的话。你说放下好,你为什么不放下?他果然放下,他真得自在。分分离,就是分分放下。一定要真的放下,放下一分就证一分,你就体会到一分,你就领悟到一分。

  【皆应离名字】

  知道名是假名,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言说相。心缘就是妄想,更不能够执著。

  【离名字、言说、心缘诸相,微密契入。虚相遣尽,净德自显。】

  这是功夫,完全在日常生活里面去做,对於社会所有一切境界恒顺众生,在这里面修随喜功德。随顺一切众生,事上随顺,相上随顺,心里面不随顺;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是这个随顺法。心里面清净,一切放下,那个随顺跟诸位说,是真实智慧的随顺。如果心里面还有执著,还放不下的,那个随顺是情执的随顺,这里面决定生烦恼。如果是充满智慧的随顺,那决定生菩提,它不生烦恼。微密契入,这四个字好!只要这样做法,这才叫依教奉行,这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

  虚相遣尽,虚就是假相、虚妄的,所有一切相都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相统统把它离开,没有了,舍尽了,自性里面净德自显。净德就是经上讲的信心清净,清净心现前了。清净心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弥陀经》上所讲的,阿弥陀就是自性净德,一切皆是无量。净德自显就是自己真如本性完全透出来,障碍没有了。

  【世尊之意若曰】

  世尊的意思大概是这个样子,若曰就是大概是这个样子。

  【前所谓法即非法者何耶?】

  这是一句问话,为什么说法即非法?法是如来所说一切法,为什么说佛所说的一切法即是非法?佛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佛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佛法是缘生的,佛哪有法可说,佛实在是无法可说。如果真如本性里还有法,那就坏了,你清净心当中又被污染。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没有法的。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实在无有法可说。佛既然无有法可说,你还把佛说的这些废话,印成《大藏经》废纸一堆,把这个当宝贝,你就错了,你全错了。《金刚经》上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故也】

  经的真实义,真实义是什么?不能够想。思是想,不可以想的。议是讲解讨论,不可以说的。你能够想的不是经义,你能够说的也不是。所以这个经你要去研究,那不叫冤枉!经怎么可以研究?我过去在讲席当中常常跟大家说,经没意思,如果有意思的话就是死的。死东西它才有意思,经没有意思。所以一百个人讲,有一百种的意思出来;一个人讲,《金刚经》我也讲了不少遍,每遍讲的意思都不一样,它怎么有意思?没有意思,它起作用就无量义;要有个意思,那就是死的,就坐实,就死了。所以经是活活泼泼,经只可以读,不能研究讨论,不能思惟想像。思惟想像是妄想、打妄想;研究讨论是胡说八道。那就是前面讲的,妄谈般若 。不可以思,不可以议,佛居然有思有议,跟我们说了这么一大堆,这是什么?这是如来无住生心。可是在他是生心无住;我们很糟糕,我们生心马上就住,这就坏了,不解如来真实义。如果我们能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听了之后,听了之后也无住,那就是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听经,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就是微密契入。诸位要是这四个字不懂的话,你反覆想想我这个讲法,这就叫微密契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两句话的反覆,实在讲,根在哪里?根就是无住生心。无就是无住,应无所住,说听就是生心。诸位要记住,生心无住,无住生心,这样就微密契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说话给别人听,是不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别人说话我们听,是不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要是在讲堂上听经是这样的,离开讲堂真的有说有听,不就又完了?又回到老习气那里去了!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众生接触,都是这个样子,这才叫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才是真正的微密观照。穿衣吃饭也是如此,吃饭吃而无吃、无吃而吃,我们做不到,我们是真的有吃。金山活佛妙善一吃,别人盛饭送给他吃,供养他很高兴,他也很欢喜,好!你供养他,「来!我来,我吃你一碗」,那个人又添一碗,「行!我吃你一碗」,一个不空过,一下吃了十八碗。这不就撑坏了?旁边乐观法师看他这个样子,「活佛你行吗?」活佛悄悄跟他讲,告诉他:「你是一个研究经的,你懂不懂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要是懂这个道理,再多都是一,不要说十八碗,一百八十碗他也没觉得胀。人家是入这个境界,没有多少!我们是著在多少上,人家多跟少是一,这个很厉害!有一天他也试验,盛饭送给乐观法师吃,吃一会儿,又给他添,连续添,他也吃了十碗;「你觉得怎样?」他也没有觉得什么!可见得都是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个妄念,妄念在作祟,妄念没有了,一多不二、万法一如,这才入了微密契入,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厉害了,不肯放下,没有看破不肯放下。《金刚经》之妙,这样少的经文,这么样简单圆满的开示,一点不罗嗦,没有委曲婉转,直截了当告诉我们,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体会它的意思,依教奉行,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这是经义不可思议。

  【前所谓佛即非佛】

  佛即非佛是讲果报。

  【当知果报亦不可思议】

  成佛了,凡夫著了成佛的相。佛有没有著成佛的相?没有。佛没有著成佛的相,菩萨也没有著成菩萨的相。如果著了成佛的相,著了成菩萨的相,他还能分身吗?他还能应化吗?不能。所以他这个相没有了;相没有了,才能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想什么相,他就变成什么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众生想出来的。凡夫认为这个相是大人之相、是贵相、富贵相,佛就现这个相。佛没有相,所以他能够现相。我们为什么这个面孔不能改变,执著!我这个相就是这样子,不是这个就不是我,这个相就不能改、不能变,道理就在此地。执著,著相!佛在此地教我们离相,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从小乘须陀洹起就离相,可见得离相就是证果。证果是什么意思?证果就是离相,不是别的,证果就是离相,离相就是证果。所以说「佛即非佛」。「当知果报亦不可思议」,这个解释很精简,实在讲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真正的去体会,要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奉持金刚般若 。从来不念《金刚经》一个字,也是圆圆满满奉持金刚般若 。如果你做不到,你每天把《金刚经》念上二十遍,与受持毫不相干,这个要知道。

  【总之,是经义趣,是专遣情执。】

  遣是离开,是教人离开。这个经的义理归趣,没有别的,是专门叫人把情执放下,也就是叫你离一切相,一切都不能执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可以执著。为什么佛所说的一切法,也不能执著?因为佛所说的一切法,也是因缘生法,也是当体即空,这个要知道。佛在这个经上所讲的,前面曾经详细的说过,在筏喻的那段经文上讲过。佛说法如筏喻者,这是佛在小乘经上常讲的比喻,叫小乘人不能有法执。《金刚经》上也用这个比喻,但是意思深。小乘经上的比喻是过了河就不要船,这个筏就不要了。《金刚经》上,我正在坐上这个船,我也不执著它,这个意思比小乘经上深得多。我们今天要不要用佛法?要用。我用它,我也不执著它。这就高了,这比小乘就高了。小乘是:我现在用它,我要执著它,到我将来过了河,成就了、证果了,我再不要它。诸位想想,他能不能证果?他不能证果。为什么不能证果,他不肯下船。过河,我过了河的时候,我就不要船了,他是牢牢执著这个船,他不下船,他能过得了河吗?他过不了。什么时候他把这个舍掉,他就证果。所以小乘人笨,时间长;大乘人聪明,正在船上正在舍,很快的就渡过了。小乘人一定要见到彼岸才肯舍,大乘人没见就舍,一舍彼岸就到了。舍掉就是彼岸。彼岸是什么?彼岸是舍。这个岸执著,那个岸是舍。我一舍不就到彼岸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你不肯舍,那你就是在生死这一岸,舍了就是如来大涅槃的彼岸,一念之间!般若 是诸佛的心髓,是成佛的心要,一点都不错。

  【专遣情执,以证空寂之性。】

  离开情执,真如本性就现前。去找,到哪里去找真如本性?哪里去找?没这回事情,放下即是。

  【果报,即是证得不可缘念之性。】

  这个果报是讲佛的果报,无上菩提的果报。无上菩提的果报是什么?就是不可缘念。前面讲了,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就是的,离开了,那个东西就是真如本性。如果你有言说、有名字,还有妄想,这叫障碍,叫业障,障住你的本性,障住你的真心,你的真心本性不能现前,被它障了。由此可知,佛在哪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哪里?无上菩提在哪里?就在面前,真的叫不隔毫端,《华严经》上讲的。念头一转马上就是;转不过来,千里万里,一转过来马上就是。

  【直须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许少分相应。】

  直须,这个词句用得肯定,直接必须要做到言语道断。言语道断,不是没有言语;心行处灭,不是没有心行。如果说没有言语、没有心行,住到空去了,住到非法相去了,这是般若 最难懂的地方。你说离言说,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你说离名字相,佛经典里面名相特别多,哪个宗教也比不上佛教名相多。又叫我们离,又偏偏要说。所以你一定要懂《金刚经》上那个原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跟我们讲名字、言说、心缘,是生心,里面那一层是无住。生心不碍无住,无住不碍生心。再给你说得清楚一点,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这才微密契入。你把生心跟无住看作两桩事情,你怎么能入?你入不了门。生心跟无住是一桩事情。言语道断是离名字、离言说;心行处灭是离心缘。跟前面讲的意思完全相同,就是对空有两边都不执著,法相、非法相统统离开。怎么个离法,前面讲得很多很多,后面还要讲,这个地方不再罗嗦了。这样才能少分相应,少分相应就是少分微密契入,你真的得受用。

  【心行处灭,不可思也。】

  不能够思惟想像。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要说是宗门,修净土、学教不例外。诸位要知道,学教不例外,学教也是学清净心,不能执著。但是学教的人,法相不能不懂,所以你要多看、你要多听,多看多听最重要的,你要能契入。如何能够在多看多听里契入?那就是刚才讲,看而无看、听而无听,就契入了。你看,执著名字相,你不能契入;你听,执著言说相,你不会契入。你要一心看、一心听,不要强记。法相名词很多,不要去强记,要多看自然就熟了。强记,里面心缘相,就落在那个里面。只要多看多听,不要去记,不要强记,你这个心清净。在读经、看经、听经里面修清净心,清净心修到了,这些言说也听到了,你不是一举三得吗?你要不会用功,你一样都得不到,就是法相名词,也会把意思搞错,错解如来真实义,搞错了。你要是会的话,三者都得到。我们常讲专心听,经文上常讲谛听、谛听,就是这个意思。他会谛听,三桩事情一时都得到,这个契入。

  【言语道断,不可议也。此之谓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这里头真是趣味无穷。

  【若不知向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中观照契入,便与经义乖违,哪得果报可证。】

  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所以为什么古时候修行证果的人很多,现在人没有了。你要说用功,现在人比古人用功,不输给古人,勤劳也不输给古人。而说到一切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更是古人望尘莫及,为什么我们今天成就不如古人?我们是错用了心,错用了功,这是没有办法。大家还要晓得一个事实,科技日新月异,天天讲新东西。我们佛门修证这个老方法可不能换新,一换新就糟了,一定要守旧。旧的行吗?我们那个东西不旧,叫万古常新,没得换的,它永远都新。不必要换第二个样子,万古常新,这个不可思议,经上讲真是不可思议。佛门这个方法,完全就在修一个清净心。方法就是教你一切放下、一切都不执著,这才行。我们学经教,就要这样用心,要听、要复讲。

  前天广瑜法师到此地来听你们讲演,出门之后他就告诉我:你们这个方法是谛闲老法师的方法,老方法!老方法训练讲经是讲小座。古时候训练讲经人才,就是从听众当中选出来的。选什么样的人?就是刚才讲的条件,你听而无听、看而无看;无听而听、无看而看,就选这个人,这个人行。训练的方法?老和尚这座经讲完了,明天早晨你来复讲,复小座,你要不要去写笔记?不要。要不要去思惟经义?不要。确确实实不落在第六意识里面,决不用意识心,明天上台你能讲多少就讲多少,用这个方法。老和尚在此地讲一个小时,你能讲一个小时,那一百分,满分;你能讲半个小时,及格了。就可以培养成弘法的法师,不需要准备。现在人学讲经是充分的准备,准备是什么?落在意识里面去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拿这个东西来讲。一切离开那是称性,少分的称性,我们一开始少分,有少分就会多分,有多分就会满分,所以那个修行证果快。现在人不用这个方法,以为这个方法是老方法,要淘汰掉,要用现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可把人害惨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末后这一段:

  【不可思议有三意,这是把它总归纳起来。一、言语断,心行灭,经义所明者,明此。】

  一部《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就是说明这个意思。

  【果报所得者,得此。】

  得的是什么?也得的是这个。

  【此本义也】

  这是不可思议的本义。本经所说的、所发明的。

  【二、回映是经有不可思议功德】

  这是前面佛讲的,这部经有不可思议功德。并加释明,再加以解释,藉以收束极显经功一段文也。《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确确实实不可思议,这个经的功德无量无边,一切诸佛称说不尽。末后这一条:

  【三、显是经功德及持经者功德,无上无等,非凡情所能窥,非言语所能道也。】

  这句话我们今天在此地听了,可以说没有怀疑,可以接受。如果对这个经稍稍有一点受持少分的话,听到这句话会点头,会同意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说法,决不是夸张的,决不是虚妄的。这个经实实在在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修行证果成佛的原理原则。无论是哪个法门,大乘小乘一切宗派,包括密宗,决定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他决定是凡夫,决定不能成就。我们可以肯定,他决定是凡夫,为什么?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行,初果须陀洹就已经放下少分。大小乘菩萨果位那么多,只是放下多少而已。像我举这个比喻,你们从一层楼上来一样,你们走楼梯,你舍第一层,你就到第二层;舍第二层,你就到第三层,菩萨阶位五十二层就是这个意思。你舍初信,就到二信;舍二信,你就到三信;舍十信,你就到十住;舍十住,你就到十行;你要不肯舍,你就当凡夫。不肯舍,「我在初住不肯舍,我就是初住菩萨」,没那回事情,你不肯舍,马上掉下来当凡夫。不要以为我上了二楼,我不舍我还二楼,不错!这个地方是实在的。佛法这里阶阶都是空的,一不舍一下就滑下去了,没有哪一层可以拦住你,马上就到六道里面去了。没那回事!一定要知道,这个东西真的俗话常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退就退回去了,就退到凡夫地,没有底限的,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这个经的功德、作用,实实在在是无上无等,绝对不是凡情所能够窥测,所能够看到,所能够理解,不是言语能够说得出的。为什么?它要你放下,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领会到、真正尝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喝下去,人家问:这水热不热?很热!到底什么热度,他没有尝,他绝对不知道。你们这个地方,有很多人会吃辣椒,辣椒辣不辣?不辣!辣的程度各人不一样,有人会吃的,很辣他吃不辣;那不会吃的,闻到就不得了,就很辣。各人程度不一样,必须自己亲尝才晓得;不是亲尝,人家说。世间的小事都不可思议,何况经义,样样都不可思议!不但指这个经,经上告诉我们,世间事样样都不可思议。如果完全用不可思议,一切法的自性就见到了;落在思议里面,一切法的自性就见不到。所以这个法展开来是一切法,不是这一部经。第三卷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三句最重要,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 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而不迷,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我们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句名号,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叫回来,要把它唤醒,从迷归悟,从染归净,从乱归到一心,这是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