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六
2014/9/4   热度:374
XC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六 ——由十回向所想到的 《华严经》第五会兜率天说法,自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十二卷,分为三品:一升兜率天品,二兜率偈赞品,三十回向品。继前面的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后,十回向品来了个大转弯,大升华,悲心切切地救护苦难众生。《合论纂要》卷中说:“十住所得诸佛之智十行所行出世之行,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真向俗,回智向悲,使真俗圆融智悲不二,而回向菩提实际,总通五位利被一切,是名回向。智断恩德由此具足,法报化身由此成就也。”《菩萨大乘藏经》中说“以少善根引无量果者,谓回向心。” 修学佛道的人每天都离不开回向。但是回向却有很深的内涵,如何回向才能“少善根引无量果”?是偏?是直?是缺?是圆?值得很好的研究和思维。 回向出世 很多人烧香、拜佛、供养等等善行,只为了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升官发财等现世的安乐,或者希求来世能够大富大贵、升天享福。这些都是和信佛、学佛的目标相违背的,因为和真正的解脱背道而驰,都是集谛所摄轮回的因。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爬到了危险的山崖,看到一个很诱人的水果,于是他右手抓着一把草,左手开始吃水果,这时黑白老鼠爬了过来,一根一根的啃吃着他右手上草,他知道却不理会,仍然继续吃水果。这把草比喻我们的生命,黑白老鼠比喻白天和黑夜的12小时,吃水果比喻对现世的贪着。因为一时的快乐,却忘记掉落山崖的巨大痛苦。 正如《华严经·十回向品》上说的,菩萨深知世间五欲和三有之乐的过患,所以发大心,利益救拔一切众生。“世间之乐无非是苦。众魔境界,愚人所贪,诸佛所诃,一切苦患因之而起;地狱、饿鬼及以畜生、阎罗王处,忿恚鬪讼,更相毁辱。如是诸恶,皆因贪着五欲所致。耽着五欲,远离诸佛,障碍生天,何况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如是观诸世间贪少欲味受无量苦,终不为彼五欲乐故,求无上菩提,修菩萨行;但为安乐一切众生,发心修习,成满大愿,断截众生诸苦羂索,令得解脱。” 《德育古鉴》上讲到明朝一个叫邹子尹的人,平生勤行善果,救济别人、帮助别人的好事举不胜举。后来大病,梦到自己到了地狱被审问,他很不服气,冥吏打开善恶簿给他看,刚一打开就见到“名利”两个大字,原来他一生做的好事,都是为了名利,特别为利的最多,他很愧疚地承认了。醒过来以后,对身边的一个僧人说:“拜托您替我告诉我的亲朋好友,做善事的时候,心态一定要清净,不可为名图利。”过了五天就死了。 《憨山大师传》上讲到一个故事:一次大师在杭州,有很多信众来拜见,其中一位叫刘玉寿的居士说:“昨晚梦到一头猪向我求救,说它第二天就要被杀死了,跟我有缘,求我帮助。”凌晨刘居士听到一声猪叫就醒了,问大师这是什么因缘?大师说:“这头猪过去世做人时,听一位大法师讲了一座经,因为这个因缘下一生做了一位将军,造了很多杀业,一直在恶趣受苦。那位大法师就是你。” 因为没有回向或回向有漏的人天福报,变成了“三世怨”,堕落受苦,想想真的太可惜啊! 在学佛以前,自己也是这样子,追求财色等五欲,满足于感官的刺激,对现在的生活觉得蛮好的,吃喝不愁,整天潇洒快乐的过活。后来参加工作后,才发现真的错了。欲望的膨胀好像一个无底洞,即使你不想做的事,也不得不做。没钱的时候,苦;等有了钱,更苦。身心得不到平衡,迷茫、困惑、失落、感伤,整个人就象是一个机器一样,机械的不知道为什么而忙着。后来学了佛,生命才开始转变。学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后,知道从自身去认识苦,从心上去努力。因为外在的种种再好,事相上再怎么成就,从长远的生命状态来看,毫无一点意义。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走哪里,总在棺材里。”没有真正的修行解脱,即使做了很多功德,升了天,也是苦。佛世的医生耆婆,命终往生天界,一次驾着马车去游玩时,见到了舍利弗,顾不上去问候顶礼,急忙忙地离开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太快乐了。但这些也都只是暂时的,轮回就像是被关在瓶子里的蜜蜂,无论你飞的高一点,低一点,苦性都是一样的。 所以经常会提醒自己,把目标放远一点,放弃现世,学菩萨行,把功德回向出世的究竟解脱。 回少向多 以前见过一个医生,他学佛十几年了,自己关在家里,每天都很精进地拜《华严经》,看《瑜伽师地论》等,偶尔也会为慕名登门的病人看看病。问他为什么不组织大家一起共学?他说能力不够,世间太苦,还是念佛往生了好。这又是一种状态,“少事、少业、少希愿处”,偏向于自己用功,求快解脱。实际上真的快吗? 《道次纲要》上讲到这样的一个公案:一次迦叶尊者跑到佛那里,埋怨文殊师利菩萨,说有六十个初发心向道的人,本来让他摄授,都能证果,但文殊师利菩萨却给他们讲了大乘的菩提心和空正见的甚深道理,结果他们听后产生了邪执,全部堕落地狱。这时候佛告诉迦叶尊者说:迦叶啊,你不要这么说文殊师利菩萨,他没有错,即使他们六十个人堕落地狱,因为相续中已经播下大乘道的种子,从地狱出来,也远比证果要先成佛的。《法华经》上,佛告舍利弗说,曾经于二万亿佛所教化他令入无上道,但是舍利弗却都忘记了,以为自己已得灭度。后来佛为他受记:“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多么漫长的时间啊!还要从头再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未免有些太冤枉了! 另外就是对治习气的痛苦,这一点自己很有体会,事情多了就嫌烦,喜欢一个人看书用功,做事时也总是马马虎虎、拖拖拉拉、软软踏踏、如蜻蜓点水般的无坚实力,敷衍了事,喜欢推卸责任,躲避现实的问题,不敢出头,不愿意承担等等,都是过去的二乘习气。这其实比人天乘的懒惰、懈怠、放逸、贪乐还要可怕。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教授:故于最初即入大乘。 菩萨的功德 《宝箧经》上说:“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华严经·十回向品》中说:“若有善根,不欲饶益一切众生,不名回向。随一善根普以众生而为所缘,乃名回向。” 佛在《修行本起经》上说:“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人,初求佛道以来,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喻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计吾故身,不能数矣!夫极天地之始终,谓之一劫,而我更天地成坏者,不可称载也!所以感伤世间贪意,长流没于爱欲之海,吾独欲反其原故,自勉而特出,是以世世勤苦,不以为劳,虚心乐静,无为无欲,损己布施,至诚守戒,谦卑忍辱,勇猛精进,一心思微,学圣智慧,仁活天下,悲穷伤厄,慰沃忧戚,育养众生,救济苦人,承事诸佛,别觉真人,功勋累积,不可得记。” 所以菩萨发了真实的菩提心以后,就慢慢的由只缘自己的“爱自执”转变成“爱他执”,勇猛精进地行六度万行及一切难行苦行,回向善根“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乃至于发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不为自身而求解脱,但为救济一切众生令其咸得一切智心,度生死流解脱众苦。复作是念,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众苦大壑,我当普为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一切恶趣中,尽未来劫受一切苦,然常为众生勤修善根。何以故?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我当于彼地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虽然每天也有念诵皈依发心偈,但内心真正与之相应多少,只有自己最清楚。以前听或看了一些菩提心的教授,很兴奋,就开始喊口号,而且喊得很大,久了以后,别人虽然不说,但是明显地对你有看法。因为说的跟做的差距太大,生活中,面对境界升起的,都是观过、抱怨、比较、轻毁…… 这次读《华严经·十回向品》,觉得很殊胜,对菩萨的功德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觉得修行不能急求果报,关键是种子要下对,经中的“百万亿庄严……”,都是回向心广大所致。“建百万亿幢,悬百万亿幡,垂百万亿带,然百万亿香,布百万亿鬘,持百万亿扇,执百万亿拂,有百万亿三贤菩萨二十八天八部众等,皆从回向起。 ” 追慕菩萨的无量大心,也让我想到了师父的功德,在无限生命中,师父一定也是这样,无量劫来勤苦努力,饶益我们。“度脱众生,常无休息”。 常常发愿说要和师父同心同愿同行,自己真的太愚痴太渺小了,犹如一滴水,只有融入到师父的大愿海里,才不会枯竭!未来的路希望能够跟随师父的脚步,踏踏实实的一步步走下去!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怀疑是愚痴的核心,人不怀疑,他就不会愚痴,人没有傲慢,他就不容易瞋恚。贪的核心是情执。不断掉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临终最后一念,这些东西障碍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