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2014/9/4   热度:268
感悟人生 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在的境界转变,或者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变化不定,不能平静。当看到别人做的比我们好,进步比我们快,工资比我们多,职位比我们高,有些人就会心生嫉妒;当得了点小小的成绩,有些人就自以为是,感觉别人都不如自己,骄傲且轻慢。看到好的东西就想得到,甚至寝食难安,这是我们的贪心在作怪;碰到自己不愿看到的人,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躲着走,这是因为心里有愧。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心里的烦恼习气,是没有“平常心”的表现。 外在的境界不断变化,我们的心却仍然活在对过去的记忆中,用过去所产生的想法看待当下,这是造成痛苦的原因之一。过去看到某个人不好,或有什么缺点,我们就会一直这样认为;当发现他做的不错了,缺点没有了,心里就会诧异,他怎么进步了?其实别人在不断提升,而我们却缺少敏锐的感觉,看待他的眼光一直不变。 有时我们做了一件比较成功的事,或突破了一个境界,就沾沾自喜,一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有时我们做了糟糕的事,就伤心不已,每当忆起,懊恼不安。我们的脑子里全是过去发生的、让我们或悲或喜的事情,或者自己所幻想的一些脱离实际的镜像。这让我们心里不能平静,头脑不清醒。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所谓妄想,就是过去所做、所说、所见、所闻的影像留在我们脑子里。让我们高兴的,我们执著;让我们痛苦的,我们也执著。想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心理惯性,影响自己的行为。过去的种种的影像,形成了现在的我。 古来大德说,“平常心是道。”外在的境界是变幻无常的,我们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训练我们的心,让它不管对外在的变幻还是内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视之、平静视之。 顺境时要收心,逆境时要放心。顺境时不可得意忘形,逆境时也不用颓废不振。对于外在的境遇,要做到收放自如,过犹不及。 佛教讲“一切唯心造”,其实外在的境界都是自己内心的境界。同样一个境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乐观的人总会看到积极的一面,悲观的人则看什么都是消极的。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本无情,夏风冬雪亦无义,倒是人心偏有意。 《心经》里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心静,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 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任何东西都是祸福相依的。 得到了别骄傲,要珍惜自己拥有的; 失去了别失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活在于过程,生命在于成长。 平淡不是无味,而是生活的真味。 静在心里不在山水间。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 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 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 人生之苦,在得失间,花谢芳不败, 心静福自厚,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