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芦山地震生死追思


2014/9/4    热度:229   

感悟人生 芦山地震生死追思

 

  芦山地震牵动着我们的爱心。震后不到1小时,武警战士就出现在芦山县街头;大量救灾物资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汇聚;爱心人士的私家救援车甚至堵塞了通往灾区的道路……从网络流传的图片和文字中,我们能了解到废墟中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受难者的名字和故事被贴在网站上,启迪着人们追思生命的脆弱。

  也许前一天,你还在为工作和生活而应酬奔波,但浏览网页和报纸,听到地震的消息,内心为之触动。当我们在捐款箱里投上10元、100元,当我们献出几百毫升的鲜血,乃至黑夜里默默地点上一盏祈福灯,我们的心已经在想着更为重要和本源的事物,那就是生命本身。在生命面前,我们平时所追求、忧虑的许多东西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佛陀说,老、病、死能启迪我们去思考生命,脱开琐事的纷扰,走上珍爱人生、追寻真谛、奉献大众的道路。佛陀自己生为王子,面对深宫中的丰饶享受,他想到:难道世间人都如此幸福而没有苦难吗?看见老人、病人和人死去之后亲人的痛苦,他联想到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父母亲人终会逝去,于是想找到一剂帮世人解脱老、病、死之痛苦的良方。为此他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终成为圆满的“觉者”。

  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少关注死亡的问题。孩子们“人死后到哪里”的发问,往往会被塞给一系列医学和生物学的解释;在现代科技声、光、电的刺激下,年轻人思考死亡的心思很快会转移;葬礼的布置过于华丽,入殓师的化妆技巧过于高超,掩盖了停尸间里的腥臭、死亡本身的残酷。只追求眼前的快感,生命反而变得极其躁动、无聊。因此,当我们透过地震的因缘成就一分善心、善行时,也有了重新思考生命本源问题的机会,体验到人类生命深处的联结、休戚与共。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仰的价值超越生死的界限。信什么呢?相信世上有善良与崇高的“大道”是值得我们去践行的;相信人性的善良、生命的珍贵。佛教认为,生命是无限的,一世世的轮回就如每一天日月的往复。我们是世间的过客,并不久住于此。生命是一所学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学习慈悲与智慧,成就一颗清净、圆满的真心,尽可能地去帮助我们所遇到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给寒冷的心带去温暖,给躁动的心带去清凉。

  由地震而启迪的爱心,为什么不能变成我们生命的常态呢?当我们为受灾的人捐出善款时,我们的心是平等的。我们并不在乎拿到这笔钱的人是不是我们的客户或领导,是不是曾帮助过我们或是曾在背后说过我们的闲话。在生命、生死面前,他们是平等的,我们与他们也是平等的。佛陀说,在无限的生命中,我们都互相做过父母、亲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所以,让我们感恩地震所带来的因缘。我们做了多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的启迪和洗礼,从此净化了心灵,改变了我们未来的生命。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如果要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一定要发心自度度他。佛经里面讲的“度”,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的意思。我们要自己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必须别人也要幸福、也要美满;如果别人的生活很艰难、很困苦,我们自己过得很幸福,幸福里面会有灾难。中国古人讲,“一家饱暖千家怨”,你生活富裕,其他的人生活很困苦,贫富对立,人家会嫉妒你、仇视你,甚至于来盗窃你、来杀害你,你怎么会幸福美满?此可知,幸福何在?美满何在?于是我们就了解,佛给我们讲的有道理,我们帮助自己脱离贫穷困苦,也要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贫穷困苦,这个世间才会幸福美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