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2014/9/4   热度:182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一九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19 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二面,第四行: 【圆觉经曰∶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於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这两句是《圆觉经》的经文,告诉我们,以攀缘心决定不能证得佛果。这个地方讲的轮回心,就是前面所说的攀缘心;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执著,妄想执著的心是轮回心。因轮回心,这才生轮回见;也就是你的想法、看法完全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这个见解就是轮回见。可以说,这两句不但把六道众生说尽了,而且包括四圣法界,也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十法界里面,十法界严格的来讲,都是轮回心、轮回见。 「如来大寂灭海」,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来大寂灭海,但是这个轮回心、轮回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行!所谓是带业往生。如果不是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没有法子,决定达不到,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终不能至」。这也说明,西方世界是非常非常的特殊,的的确确不可思议,正是经上所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才晓得极乐世界形成的原理。即使等觉菩萨,如果得不到佛力的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所以这是不思议的法界。 【世尊大慈,今教人观诸法缘生,自有入处。】 我们都是用轮回心,都是轮回见,要怎样能够契入如来所证的境界?这部经好!佛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观诸法缘生,这种修行的方法,可以破轮回心、破轮回见。怎么观法?前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我们必须要记住,要认真去做。 【初不必强息妄念】 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很多,不必勉强去压它。勉强去压,诸位要晓得,压不住的。愈是想把妄念息掉,妄念愈多,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必勉强,只把精神著重在作观上,这样就好。 【虽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念佛也是如此。许多念佛的同修来告诉我,他说:以前不念佛的时候,好像妄想还少;学了念佛法门之后,愈念妄想愈多,这个妄想是不是念佛念出来的?对於念佛生起恐惧的念头。这是错误的,不了解事实状况。妄念多,平常就是这么多,因为不念佛没有发觉,没发现。现在想念佛,想修清净心,这才发现,并不是妄想是你念出来的,不是念佛念出来的,是发现而已,原来就是这么多。因此,我们要懂得,妄想发现不要害怕,佛号老实念下去;妄想再多,都不要去理会它,也就是根本不要管它。念佛可以跟打妄想同时并行,没有关系,只要不理它,这个妄念慢慢就会少。妄念少了,就证明你念佛的功夫得力。这是初学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经历,不但现在人有,古人也有,都要从这个地方经历过。所以我们知道就好,不要勉强去压制它,用不著。 【但当向有造作、有对待之一切有为法上,观察其变化无常,如同梦幻泡影露电一样。】 这就是世尊在这一会上,教人降伏其心的方法。《金刚经》一开端,须菩提尊者请教的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心要安住在哪里?第二个问题:妄念要如何去降伏?云何降伏其心?那是妄念、念头。这一小段,两个意思都具足。这是降伏妄念的方法。观诸法缘生,就是你的心要安住在哪里?安住在观照诸法缘生。在一切有为法里面,观察它刹那生灭,观察它业因果报循环,你看这个,你就看到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跟经上讲的一样,梦幻泡影,这是业因果报循环生灭的现象。「露、电」是形容生灭时间的短暂,它不是常住的,刹那生灭。你把这个心安住在这个地方,观察事实真相。 【令此心洞明,一切诸法,不过缘会暂现幻相,实则生即无生,全然乌有。】 乌有跟有无的「无」是一个意思,完全没有了。可见得这个没有,不是一切法都是空无的,不是空无,所有现象摆在我们面前,有即是无,有即非有,有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诸法如义、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个相空掉之后,你才看到无,不是的。就在现相上观察,这个现相确实是空寂的,是乌有的。现相是怎么回事情?这里说得很好,不过缘会暂现的幻相,缘是因缘,无量的因缘,非常复杂的因缘,繁琐的因缘,因缘聚会现出这么一个现相。现相现的时候,就是它灭的时候,生灭几乎是同时的。因为生灭是同时,生即无生,灭亦非灭,生灭是一不是二。这才见到事实真相,然后你才懂得生即无生,无生即生。这是智慧,这个叫做观照。 【对境遇缘,不为所转。】 我们今天遇到境界,遇到一些人与事,都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是你为境缘所转。通常我们将这两个字分开来说,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就是我们常讲的,对人、对事、对物。遇缘,人事环境;对境,物质环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你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你起心动念了,你就被境缘所转。换句话说,是外面境界做主,你自己做不了主宰,这叫凡夫。六道凡夫如是,界外的,界外是讲六道的界外,以六道为界限,界外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也被境缘所转;不过他们转得轻,我们转得严重。也就是他们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但是很微细,我们是非常的粗重,这才现六道轮回的境界。怎样能够突破这个境界?这下面教给我们: 【应於一切境缘上】 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面对的总是人事物;我们用这三个字,就把你所对的境界全部包括在其中。你面对这个境界,学佛的人应该怎么去做?学佛怎么学?修行怎么修?这里教给我们: 【极力作意观之】 这个极力就是强制的意思,坚持的意思。自己一定要勉励自己,要坚持自己,要作意观照。可见得初学,我们没有离开心意识,心意识叫我们堕落,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为什么堕落?心意识在作祟。如何能够解脱?还要靠心意识。《楞严经》上,实实在在讲,佛把意识说之为罪魁祸首。我们搞六道轮回,无量劫来受这么多苦难,它是罪魁祸首。到将来我们修行证果,超越世间,它也是第一个功臣,它的功劳也是第一大。它只要变过来就行了!怎么变法?观照,让我们时时刻刻想到《金刚经》上这首偈就好。像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心里头才起心动念,就想到佛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常常这样的观想,人事物,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都是梦幻泡影。这样一观察,你那个分别心就淡了,执著心也就松了,这就是好境界。让你的心真正恢复到平静,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 【虽极小事,顺逆时事,皆以如梦幻泡影等道理印之。】 这就说明,我们的观照要相续,不可以中断。如果一中断,你的烦恼习气就现行。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要勉励自己?我们修行人,其中也有一些人明白这个道理。明了之后,他为什么还不能成就?前面我们讲的,看破跟放下,他看破了,他真明白了,看破了;看破为什么还放不下?没有用坚持的功夫。这是我们初学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一定要坚持到底;也就是说,看破了马上就要放下。已经把这个事实真相搞得这么清楚,还要执著干什么?已经知道分别执著是错误的,完全错了,就不应该再犯这个毛病。所以看破、放下要坚持到底。 再小的事情,都不能放过。哪些小事情?穿衣、吃饭,我们天天做的这些小事。穿衣,梦幻泡影;吃饭,梦幻泡影,没有一样不是梦幻泡影,没有一样不是业因果报的循环、生灭。这个循环就是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循环不断,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幻相。能变的业因是缘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所变现的幻相,哪里是真的?哪有可得?所以一定要记住,「生即无生,全然乌有」,确确实实是一场梦。《金刚经》上这六个比喻,这六个字,以梦为主,它是个梦境。所以要用这四句偈来印证,仔细观察它是不是梦幻泡影?是不是如露如电? 【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印之。】 道是道理,梦幻泡影这个道理来印证。前面这个印证是讲世间法,这一句是讲佛法。为什么把佛法也看成梦幻泡影?经文前面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也是缘生的。这就说明,诸佛如来在十法界现身、说法,他怎么现身的?众生有感,他才现身。诸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是感应道交,感是因,应是果,可见得佛法不离因果、不离缘生,佛法也不是真的,也是梦幻泡影,这个不可以不知道。佛菩萨清楚、明了,所谓大作梦中佛事,兴建水月道场。建道场,道场是什么?道场是水中之月,水月道场,水里头月亮你能抓得到吗?可见,人家建道场是什么心态?空花水月。释迦牟尼佛每天讲经说法,是什么心态?大作梦中佛事,梦幻泡影,那个心多清净,一丝毫的妄念都没有。这个妄念就是讲的分别执著,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没有,我们学佛要在这里学。 无论是顺境、是逆境,这个地方「顺逆时事」。人事环境不管是善人、是恶人,善人是顺境,恶人是逆境。初学下手,都要把它看成梦幻泡影,把时间看成如露如电,你这样看法,这个看法是决定正确的。所以要坚持,决定不能放松,慢慢把它养成一个习惯。习惯成自然,你这才能契入如来大寂灭海;如来大寂灭海就是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这个用功的方法,在一切法门里面的确是第一,没有比这个再妙了。直捷了当,中间确确实实没有委曲之相,直捷了当,这叫真用功,功夫决定得力。观照决定不能够放松,决定不能够中断。「如是久久,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你这个心慢慢就空了,什么东西空?你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慢慢就没有了,就空了。 【於一境相,渐能无动於中。】 在境界里面,在所有一切现相里面,你渐渐能够如如不动,这个不动就是不被外境所转。外面境界无论它怎么现,自己很清楚,梦幻泡影,与自己毫不相关,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认为外面境界与自己息息相关,没这个事情,毫不相关。不相干,你自己去攀缘它,那叫自找麻烦,本来就不相干。佛与大菩萨在十法界里面,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这个境界与他相不相干?还是不相干。唯有真正不相干,才有感应道交。要是有丝毫攀缘心,那个应的能力就没有了。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快速得不得了,就是因为佛心清净,所有一切现相与他都不相干,他才能够随缘自在。我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功夫稍稍得力,你要问怎样才叫得力?於一切境缘当中不动心,功夫就得力了。一切人事物的环境当中,真看破了,真放下了,心里头不再有这些东西,功夫就得力了。如果还没有放下,心里头还有这些牵挂,还有这些分别执著,你的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样子,是心里头干干净净,不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真的从心里头放下了。这个时候,所以叫心里空空洞洞,空空洞洞是指这个境界。 【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 这个时候看经,以前看不懂,现在看经看懂了。从前看,看不出意思;现在看,字字句句里头有无量义。诸位想一想,那个无量义是从经上生起来的吗?不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经是缘,我们这个根遇到这个缘,清净心里面生无量义,就明白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禅宗的教学确实有它的理论根据。它的方法跟教下的方法完全不一样。禅宗一入手,就是训练清净心,一味求清净心。禅宗用这个方法,所以不读经、不听教,讲经说法他不听。一天到晚教你用什么功?用观照的功夫。古时候用观心,以后祖师大德改成参话头。他的原理原则都是从《金刚经》这两句话来的;「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从这两句来的,这是宗门用功的原理。几时到心清净了,也就是不为外境所转,这个时候才读经、才听讲。所以他读经、听讲,很快就开悟。教下天天读经,天天听讲,听了一辈子都不开悟。宗门功夫得力的人,听讲、看经没有不开悟的,道理在此地。 【念佛时,亦觉踏实些。】 有这样的素养,也就是心地清净的人,念佛的时候很容易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最低程度的得功夫成片,功夫好一点的就得一心不乱,回向往生,没有一个不生净土,这是对我们念佛往生很大的帮助。这样的人修净土,对於往生确确实实自己能够感觉到有充分的把握。 【如如不动,是说性体圆满显现。初住以上,不过分分现,谓之分证觉。】 经文上这一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自性、是真心。性体圆满显现,是如来究竟果位上的事。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要向著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这就是成佛之道。修学的功夫,要跟它相应。跟它相应,就是要与不动相应,也就是一般讲与禅定相应,戒定慧三无漏学。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导一切众生,教的什么?总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三学是以定学为枢纽,戒学是手段。般若 的方法,有没有离开戒定慧?没有。戒是方法,方法无量无边。般若 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用这个方法。用看破帮助放下,用放下帮助看破,这两样辗转相辅相成,这样就得定。定就是如如不动,就是向如如不动这个目标去精进。初住菩萨见一分真性,所谓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或者说之为证一分法身。什么是法身?如如不动就是法身。一直到等觉位,这里面总共有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分证觉。无明破一分就现一分,现什么?现如如不动的境界。破二分,就现二分如如不动的境界。如如不动愈来愈深,愈来愈广,这叫分证位。我们现前没有到这个境界。我们在底下这一句: 【若信位中,仅得其彷佛,所谓相似觉也。】 从初信到十信,这十个位次,这十个位次没见性,虽没有见性,但是向见性这一条路走,没错。确实是这一条路,确实是这个方向,没有偏差,没有错误。方向跟目标是什么?就是看破、放下。他确确实实是走看破、放下的路子,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他走的这个路子,这就是十信位。这十个位次叫相似觉。这个地方是讲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是什么境界?我们不能不知道。佛在本经上告诉我们,须陀洹证得须陀洹果,但是他自己没有觉得他证须陀洹果。确实证得了,而不以为然;不以为然就是把须陀洹果放下了。放下,他才能更进一步去证二果。如果自以为证得须陀洹果,那好了,就终止在这里,不可能再上去了。证得这个位次,不以为然。江居士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讲,「大而化之,不以为然」,这两句话讲得很好,没在意! 而须陀洹的境界,佛在一切大乘经上说,见思烦恼里面,见烦恼放下了,舍弃了。见烦恼,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归纳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凡夫都把身当作我。初信位的菩萨等於小乘的初果,决定不会把这个身体当作我;也就是说,不会再把这个身看作是我,这是第一个要放下的。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不是我,是我所。我所是什么?我所有的。像这件衣服,我所有的。衣服是什么?衣服不是我,我所有的,把身体看作这件衣服一样。虽然还有执著,那执著就太轻了。今天我所有的,人家要是要的话,脱下来就送人。这很简单,就是看得不那么重,看轻很多了。由此,舍身就很容易,舍身也不会痛苦了,身见放下了。 第二个「边见」。什么叫边见?边见是两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他放下了。边见一放下,诸位想想,那就归到一。虽然没有证得万法一如,但是有一点气分,不再执著两边。为什么不执著两边?两边都是假的,有什么好执著的?譬如世间人执著真的、假的,真的、假的都是假的,都等於零。我们常讲真妄、邪正、是非、利害,全都等於零。所以真正聪明人入了这个境界,刚刚入这个境界这两边舍弃了,他心才平静。如果还有真妄、邪正、是非放在心里头,这个心怎么能平静得下来?这叫边见,边见放下了。 「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成见,这常讲「某人成见很深」,这两种是属於成见。成见为什么有两种?一个是因上的,一个是果上的。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种成见全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这个事情,实在讲没这些事情。第五种「邪见」。前面这四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这四大类全是错误的看法,全是看错了,这四大类里面不能包的,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就归纳到邪见上。所以见烦恼,见惑有五大类。 这五大类他统统放下了,证须陀洹果。这个在修行人来讲,功夫真正得力了,入了相似位。如果在念佛人功夫上来看,初果,小乘初果、大乘初信,得事一心不乱,比功夫成片高多了,得事一心不乱。再给诸位说,功夫成片里面,高段的,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上三品的功夫成片,就生死自在。这个生死自在,我们也可以说往生自在,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可以去。想站著去,想坐著去,都随心所欲。功夫成片就有这个能力,何况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真不好修,真难!但是你要是懂得般若 ,就不难。你懂得般若 ,可以讲理一心难,事一心对你来讲就不难了。如果你不懂般若 ,事一心对你也非常困难。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那个不难,那真的叫万修万人去,生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是生方便有余土,这个位次就高了,往生当然自在。所以前面讲,念佛也觉得踏实,踏实是自己非常有信心。这是信位当中,仅得其彷佛,所谓相似觉。这个分证觉、相似觉,都是天台大师讲的六即,天台说的六个位次当中的。 【无论相似分证,乃至圆满显现(这个圆满就是究竟觉),皆由不取相来。】 可见得「如如不动,不取於相」这两句,确确实实是圆顿大法里面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如如不动是理、是性、是目的;不取於相是方法、是功夫、是成就。就是用不取於相的方法,去证如如不动之理。方法是事,事跟理相应,向著如如不动这个目标、这个方向精进,这叫相应。 【相字、不取字,其义意深广,贯彻到底。】 贯彻到底一句,就是从初发心一直到究竟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都是由不取相而来的。 【相则无论空、有】 这是把所有一切现相,归纳为空跟有,有相、无相。 【双亦、双非】 亦有相亦无相,非有相非无相,这就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相都包括了,皆摄在内。 【其总相,则我法二执也。】 把所有一切现相归纳到最后,归纳到它的根源就是「我、法」两种执著,诸位要晓得,我执就是执著,法执就是分别,两种同称妄想,大乘法里面常常说,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说它的根源。 【一切不著,乃为不取。】 这是为我们解释不取於相的深义。「著」是心里面的分别执著,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挂念,心上挂念著;那个挂念就是执著,就是取相。一切不著,一切都不要放在心上,世法不放在心上,佛法也不放在心上,这才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决定不能证得。念佛的人,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决定达不到这个目标。为什么?你心上摆上一个一心不乱,已经就坏掉了。一心不乱拿掉,才真正得一心不乱。所以,名字相不能著,心缘相不能著。心缘相是攀缘,常常念著,这个不可以。心要空,心要寂,心要清净。 【不取亦不取。则离之又离,得无所离,即除幻矣。】 佛教给我们不取,如果我们执著一个不取,我样样都不取,那你已经取了。你取了什么?你已经取了「不取」,你已经著相了,你已经著了「不著」。不著也不著,不取也不取,这就常讲的放下了;放下再放下。我已经再放下了,他就教你还要放下。为什么?「我已经放下了」,他没放下;「我已经放下」,这个他没有放下。只要有一念,你还没有放下。必须一直到没得放了,真没得放那才成就,功夫才得力。得无所离,就是说没得再放下了,你就离了虚幻。这个幻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你离了。离了之后,你的真性就现前。 【於是如如不动之性体全彰】 彰就是彰明的意思,就是现前。这个境界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净土宗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一心是功夫,功夫到极纯熟的时候,理现前了,所以叫理一心。理是什么?如如不动。如如不动的真性现前了。所以净土的理一心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境界完全相同,只是用功的方法不一样。禅宗里面用参禅的方法,净宗里面用念佛的方法,方法不一样,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教下把这个境界称之为大开圆解;见性,本性里面的般若 智慧现前了,如如不动之性体全彰,这个性体里面有本具的般若 智慧,智慧现前,这叫大开圆解。 【觉照本性,是在本源上用功,是修定。】 这是说觉照的自性本定,本来不动,这是修定功夫的原理。为什么要修定?为什么用这个方法?理论的依据在此,自性是如如不动的。禅宗用的观心,就是观照,他这个用功,宗门里面常讲「从根本修」,在本源上用功就是从根本修,他们用观心的方法。 【观一切法,是在境缘上用功,这是修慧。】 这是照见,照的功夫。两种功夫都是佛门修行里面的根本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这两个方法,一个修定,一个修观。但是诸位一定要知道,定里面有观,观里面有定。定跟慧是一不是二,你要把它分开来,那定也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修定会开慧,修观会得定。观,前面讲了,我们在一切现相上,一切境缘上,看它什么?看它业因果报循环的相续相,这是观。现相怎么来的?观察它「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是观察一切万相存在的实相,我们走这个路子。理事都清楚、都明白了,我们放下了,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放下是定,岂不是观里头有定!观是慧,你真正明白,彻底了解,这是智慧,放下就是定。 前面一个是修定,只从如如不动本源上去修定,如如不动自性里头什么也没有。所以得了定之后,晓得一切万法的真相,他也明白了。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等学。所以佛法里面修定,不是死定,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宗门里面常常讲,什么时候会开悟?定慧均等的时候开悟了。慧多定少,定多慧少,都不能开悟,定慧均等的时候就开悟了。这个道理在哪里?诸位一定要记住,都是《金刚经》上说的,一如的道理。定慧不等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觉悟,二法不会觉悟,一就觉悟。定慧等了,定慧是一,《金刚经》上讲的「诸法如义」,定如慧,慧如定,万法一如,定慧一如,这就入境界。宗门是这个道理,教下也是这个道理。 《金刚经》不是《法华经》,《法华经》不是《楞严经》,你能开得了悟吗?大开圆解没有分。为什么没有分?分别执著,打妄想。几时你看一切经都是一个,你就悟了,你就入进去了,《华严》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不二就是一如。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不是世间法,佛法跟世间法是二法,你永远不得其门而入。你哪一天忽然悟了,佛法跟世间法是一如,你就入进去了,你就开悟了。所以六祖那一句话,那个意思不可思议,无限的深广,他给我们讲,「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们想想,根本的道理在哪里?因为你二,二是分别才有二,执著才有二。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哪里来的二?万法一如。世间人为什么过得这么苦?就是不知道万法一如,不知道一切皆是。他在一如、不二里面起分别,在分别里面起执著。每个人分别不一样,每个人执著不一样,於是就发生冲突,冲突里面就斗争,就互相残害,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变现出六道三途的苦报,是这么来的。 我们在《金刚经》里面,把这些事理都看清楚了,佛都为我们说出来了。我们仔细想一想,一点都不错,这才感佛之恩。事实真相虽然就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无量劫到今天没看出来,经佛这么一点,我们才醒悟过来。悟后起修,起修的秘诀就是刚才讲的,要坚持,坚持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我们才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真实受用就是真正幸福美满、自在快乐。不但现前你能够做得了主宰,你在整个大宇宙里面,你自己可以做主宰了,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外面境界,佛来,动不了你;魔来,也动不了你。从这一段,我们也对於福慧双修、定慧等持,这两句话的意思更深一层的了解,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知道这是行门两大总纲。 【『如是』二字,固是指上文如梦如幻等说。须知如梦如幻,正谓诸法之相本空。亦正谓诸法之性一如。可见如是一言,实含有一如皆是意味。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即是观一如皆是也。】 这个文意愈说愈清楚,愈说愈明显。「如是」就是偈子里头「应作如是观」,这是如是两个字的意思。从表面上,「如是」是指前面六个比喻,「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文字表面上的意思。「一切有为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佛法都包含在其中,要把它看成梦幻泡影;把它的存在,看出如露如电,这就是诸法之相本空,这是观相。相空了,诸位要晓得,性就显了。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见性?我们把相当作真实,著了相。著相,就不见性。离开了相,性就见到了。「性」是什么?性是如如不动的空寂之体。 你晓得万法皆空,再深入一层去体会,诸法之性一如。诸法在相上讲不一样,千差万别;性上讲完全相同,都是空的。不二法门从哪里讲的?不二法门不是从相上讲的,相上千差万别,怎么会一?从性上讲的,从理上讲的,理上讲确确实实不二,不二就是一如。经文上所说的,「如来者,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就是万法一如,万法一如就是法法皆是。法法是事,皆是什么?理。理是一个,法法皆是一个理。诸法是现象,森罗万象,现象不一样;可是森罗万象的性是一样。你从一切现象里面见到它的性,性是一个;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样我们才懂得,经中祖师《语录》里面所讲的不二的意思。六祖讲的不二,也是依经上说的,《维摩诘经》讲不二法门,《金刚经》上讲的不一不异,就是不二法门。「不一」,一切法不一,是从相上讲、从事上讲,不一就是多;「不异」,就是没有两样,那就是一,一是从理上讲、从性上讲,是一不是二。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这一句不一不异,他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说明这一句经文,他指出这句经文是般若 的总纲。这句话要是真的懂得,真的明白,这一部《金刚般若 》你就能全部贯通,你就没有障碍了。《金刚经》所有一切解说,都离不开不一不异的总纲领。此地「如是」两个字意思很深,实实在在含有「一如皆是」的意味。 「观一切法如梦如幻」,这是教给我们修学般若 下手的办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於我们现代人所讲的知识分子,用这个方法最为契机。对知识分子,教他老实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说这是迷信,他不能接受。你教他用这个方法,观察一切万法现象的来源,观察这个现象的存在,到底是存在、不存在,他觉得这个很有道理,这个很符合现代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他能接受;接引知识分子,这是最殊胜的方便法。看到一切法的真相,看到一切法存在的真相,再深入一层观法,就见到一如,就见到皆是。一如、皆是,就是从事上见到理,这个理是所以然的道理。前面观一切法如梦如幻,那是观它当然之事,进一步是能够发现其所以然之理,这个就深入,就透彻了。所以才晓得万法一如。 一如里面,自然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皆是」,你的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就现前了。说老实话,皆是。皆是什么?佛与大菩萨对於九法界众生,为什么要那么慈悲?我们晓得世间人,大家所佩服的、所敬仰的一些所谓艺人,牺牲奉献,这是值得社会大众所佩服的、所敬仰的。你仔细去观察他,他为什么那样认真努力勤奋的在工作?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名利都拿掉了,谁肯工作?没有人肯工作了。如果没有名利,拼命在那里工作,人家说:「这个人是傻瓜。」诸佛菩萨既不要名,也不要利,为什么在十法界里面这样的牺牲奉献,认真努力在工作?这是佛讲的大慈大悲。慈悲心从哪里生的?就是从「一如、皆是」里面生出来的,自自然然的生出来。「一如」,给诸位说,一切万法跟自己同体。「皆是」,一切万法皆是自己,不是别人。这就是佛法里头所说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皆是,无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无条件,没有话好说的,无条件。父母照顾子女是有条件的,他是我的儿子,我才照顾他,他不是无条件的。如果不能体会、不能契入一如皆是,无条件的,那是有名无实,不可能的事情!唯有契入一如皆是,那真的是无条件,无缘大慈自然就显露出来了。 【《圆觉经》云∶『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住无灭。於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此中一切视同梦幻而无之。正是诸法空相,不取於相之意也。平等即是如如,不坏即是不动。】 这一段是《圆觉经》里面的经文。生死跟涅槃,十法界里面的众生都把它看成两桩事情;生死是生灭,涅槃不生不灭,生灭跟不生灭是两桩事情。凡夫从相上看,有没有看到事实真相?没有看到。只看到相的表面。凡夫是生死相,佛与大菩萨是涅槃相。如果真的看清楚了,看明白了,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生死跟涅槃不二。所谓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烦恼是迷惑,菩提是觉悟。觉跟迷好像也是对立的,这个对立都是看表面,没有深入的仔细观察,仔细观察,它是一不是二。 怎么会观到一?我们用这个经上的话来说,生死的现象、涅槃的现象怎么形成的?都是业因果报变现出来的。生死是染的业因,涅槃是净的业因,或者说生死是违理的业因,理是什么?如如不动,违背了如如不动、自性理体造的业因,涅槃就顺著如如不动、自性理体造作的业因。违顺不同,违的是自性,顺的是自性;离开违顺,自性是一个,怎么不同!觉的是它,迷的还是它,所以违顺不二,觉迷不二。迷什么?迷自性。觉什么?觉自性。深入一观察,才晓得他们变现出来的果,有业因就变果,现相!违自性的,现生死的相,六道众生生死的相;顺自性的,现涅槃的相。佛与大菩萨不生不灭,是一真法界的相,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你看它的业因果报,果报就是现相,同一个原理;你再看这个现相的存在,都是刹那生灭,没有两样。你才看出这个事情是一如、皆是。极不一样的、对立的,你从这个现相的原理跟存在的事实去观察,一如、皆是,这才知道不二,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真正觉悟了。 「犹如昨梦」,生死涅槃,佛与大菩萨来看那是一场梦。生死要离,涅槃要不要离?当然要离。如果不离,生死离了,住在涅槃里面去了,这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不能见性,还是迷。这就是说,世间法舍掉了,出世间的佛法他没有舍。《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涅槃是佛法,也要把它舍掉。舍了之后,出离十法界。舍了之后,回头再看看,就像昨天晚上做的梦一样。生死是六道,涅槃是四圣法界,六凡四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讲的十法界。出了十法界,想想从前那个境界、修学,就跟一场梦一样。 梦醒了,醒了以后怎么样?「无起无灭」。生死哪一天起来的?什么时候起来的?什么时候断掉的?涅槃是什么时候起来的?什么时候离开的?没有!这是我前面跟大家讲的无始的意思。佛经上讲无始,是根本没有开始,这个意思很难懂。为什么说没有开始?因为生灭同时,你到哪里去找开始?《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起灭,从哪里去找?那个速度太快了,就以《仁王经》上佛所说的,我们已经抓不到;不但我们抓不到,我们想都没有办法想。《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从这个说法,我们就能够体会观察到,它生灭是同时的。既然是同时,就无起无灭,不生不灭。一念迷是不生不灭,一念觉也是不生不灭。你就晓得起灭不二,就是生灭不二,这是真的事,这不是理想,不是假设,是事实。不二是事实,不是理想,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 「无来无去」,既然刹那生灭,哪有来去?来去之相也了不可得,来去不二。「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得失不二,取舍不二,都归到一如皆是里面去了,这是说外面境界,你所证的。下面一段,后头这一段,是讲能证的。由此可知,所证不可得,这个不可得,就是前面经上所讲的万法皆空。世出世间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证的如是,能证的也不例外。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后面这半段是讲能证,然后才晓得能所都不可得。「所」上,就是《金刚经》上讲的诸法皆空。能证的,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三心不可得;《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证。能所俱不可得,这就是说能所不二。所有一切法到最后统统归起来,都归到不二法门,归到不二就是回归到一如,回归到皆是。我们才晓得,诸佛菩萨为什么那样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有它的根本,它从那里生出来的。所以你入这个境界,一定是大慈大悲,你是真相搞明白了;真相没有搞明白,天天叫大慈大悲,怎么叫也叫不出来。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不知道尊敬人、不知道赞叹人、不知道礼敬人,总觉得自己比人高,总觉得别人不如我,贡高我慢,这个念头是地狱的念头——这是三途里面地狱的念头,还不是饿鬼道、畜生道,真可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