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2014/9/4   热度:236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经文】“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译语】第十五章 般若功德 不可思议 “须菩提,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时分(1),以恒河沙数量的身体去布施,中日时分,又以恒河沙数量的身体去布施,后日时分,再以恒河沙数量的身体去布施,这样,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2)的久远时间,用身体行于布施,[利益众生],此人所得的福德是不可胜算的;可是,若是有人,闻听了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生起净信,照着经义行持,而不违逆,这种人所得的功德,已超过前面以身布施人的功德,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功德就更难尽说了! 须菩提啊![般若的功德,穷劫难以尽述],总的说来,这部经有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量(3)的无边功德。如来是为发大乘菩萨心人说的,是为发最上乘菩萨心人说的(4),若是有人,能够信受、奉持、阅读、背诵,甚至广泛为人演说,如来的大智完全知道这些人,如来的慧眼完全见到这些人,他们必然成就不可思量、不可称度、无有边际的功德。这些发大乘心的众生,是荷负担当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法,[令佛种不断正法常住世间的]。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如果乐意小乘佛法的人,执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5),对于[离相无住,破执无念的]金刚般若经就不能听取信受、阅读、背诵、更不能为人解说。 “须菩提啊!不论什么地方,什么场所,但有此般若经在,一切世间的众生,包括天上、人间、阿修罗等。都应恭敬供养。应该知道,凡有此经的地方,就是佛塔,都应当尊重、恭敬,围绕三匝(6),虔诚礼拜,以各种华、香散布周围四处,以示恭敬、供养之意。” 【注释】①古代印度将昼夜分为六时。即昼三时,夜三时。晨朝,又名初日分,相等于我国现今上午六时至十时;日中,又名中日分,相等于十一时至下午二时;日没,又名后日分,相等下午三时至六时,以上为昼三时。下午七时至次晨六时为夜三时,分为初夜、中夜、后夜,总合之为六时。 ②劫。是梵语“劫波”的简称,汉意为极其久远的时间。原为古代婆罗门教极长的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但在诸经论中说法不一。一般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人寿十岁起,每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再由此每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如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里包括世界的成、住、坏、空。本经所云的百千亿劫,当是大劫。 ③思、议、称、量都是对般若功德的估计。思是内心的计算;议是口中的言论评议;称是衡量其轻重;量是测度他的多少。凡是可思、可议、可称、可量的、无论如何多,如何大,都有一定的数量与边际。般若的妙理与真空相应,无量无边;般若的功用属清净无漏,得证无上菩提,他的功德极为殊胜,深妙难测,不可以思议称量来较量的。 ④梵语“摩诃衍”,汉意译为大乘,是小乘的对立名义。乘是当代车、舟的别名,运载的意思;大乘意谓有广化众生,从生死烦恼的此岸,运载到涅槃觉悟彼岸功能。考原始佛教本无大、小乘之分,释尊入灭后约六、七百年间,大乘佛教兴起,由于大、小乘在教义上,教化上产生分岐,故而有大、小乘之称,这是修学大乘的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贬称。从印度佛教思想发展史来看,小乘实质是大乘思想的基础。一般认为:小乘人,修四谛、十二因缘法,追求个人解脱,独善其身,确立梵行,断见、思二惑,所作皆办,生死已了,离三界,不受后有,以证得阿罗汉与辟支佛果为最高目标,然皆灭身泯智,归于空寂涅槃。大乘人则不然,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行持六波罗蜜,自利利他,证入十地果位后,继续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直到三觉圆满,万法具足的佛果境地为究竟,入于无住涅槃,不受生死限制,常在三界之中,以慈悲精神普渡有情,愿一切众生同证无上菩提。 最上乘,是指至高、无上、究竟的佛乘,而以成佛为最终目的。大乘与最上乘、看来是两个名称,实质是形容大乘人修行、证果的殊胜。大乘,是形容法门的广大无边,就是通常说的含容大;最上乘,是形容法的至高无上,就是通常说的殊胜大。 ⑤二乘圣众,为己心重,急于求解脱,但修小乘教法。在三、四世中可证小乘圣果,安住涅槃;不愿修学甚深般若妙法,广行六度,广度众生,更不愿经历三大阿僧祗劫,证入佛位。在觉悟上,虽已证得我空,但因还有法执,未能彻底证达我空真如境地,所以仍然住着在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上。法执不除,四相未空贪恋小果,不以无上菩提为所求目标,不能信受此离相无住的般若经典自利,不能为人解说以利他,怎能荷担如来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法哩? ⑥右绕三匝。是古代印度人民对最尊敬者的一种礼仪,就是以尊敬的对象,如佛、塔、像、尊宿等为中央,行者围着此对象,向右旋绕三周,表示尊重敬仰之意。这一礼法,印度古代即已盛行,非佛教始创。佛在世时,弟子见佛,大都绕一匝或三匝,然后至诚顶礼。在家弟子,每带香花来供佛。供佛如此,供养佛塔、佛像也是如此,这也是对三宝的尊敬。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默是应对诽谤最好的答复 懂得生命的人是没有时间和人争执的,和命运争吵的人永远无法了解自己。沉默是应对诽谤最好的答复,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时,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会批评你. 。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