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救世与救心


2014/9/4    热度:149   

证严法师:救世与救心

 

  今年入夏以来,热浪接连不断地侵袭,如同赤足走过发烫的砂石般煎迫;世间热恼不也如此,所以心境更需保持平和,方不致感到压迫与难耐。 近年来环保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异衍生种种灾难,如澳洲发生严重干旱,许多牲畜因牧草短缺而死亡,部份地区连民生用水也发生问题,需赖运水车供应。澳洲慈济人日前捐赠政府单位一部运水车,可以载送四十二吨民生用水,供居民使用。

  此外,过去人们为了农牧利益,大量砍伐林木改植牧草,畜养牛羊。目前环境日益恶化,不能再让大地受毁伤。树木能保持水土、让空气清新,倡导植树很重要。

  虽然复育树林,需耗费很长的时日,但是眼前若不采取行动,大地将是一片荒芜景象。因此澳洲慈济人八年来配合各地政府单位植树,未来也会申请土地种树。

  ◎ 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

  人类是世间的消费者,若放纵欲念耗竭资源,不但会衍生种种环保问题,也使大自然生态失序。十七年前,我们开始推动环保、回收资源,为救大地而努力;今年推动人人「克己复礼」运动,都是希望能净化人心,回归简朴生活。如果人人能疼惜物命,避免制造二氧化碳,相信能减缓温室效应的脚步。

  救世,必须从救心做起。我们都是生长在天盖之下、地载之上的生命共同体,若要风调雨顺,不只自己要做行道者,也有责任引导他人为善造福。

  造福人群的方法,就是「调和己心」。贪、瞋、痴、慢、疑,使心境如火宅;心若偏向恶,脱轨横行会危害社会。时时扑灭瞋火,洗净痴迷的烦恼,培养无私的大爱,导引人人的心,向正确的方向,能如理行事,大自然就能调和。

  其实我们都本具清净的爱,需要助缘的成就,倘若缺乏因缘和合,善果就无法生成,所以我们要把握因缘,积极付出、培育善的种子。

  心地的菩提种子,若要长成大树,必须「四缘合一」——以「信实诚正为大地」:内修诚正信实,去除妄念杂草,勤耕心田,种子才得以生根;以「慈悲喜舍为和风」:外行慈悲喜舍,让人如沐春风,就能启发善心善念;以「智慧妙法为净水」:以智慧妙法洗涤人心、滋润心田,方能回归清净本性;以「殷勤精进为阳光」:开启心门,让阳光温暖地照拂,善的种子才能萌芽、茁壮。

  所以慈济人必须先作自己心地的农夫,让菩提种子成长,进而结出累累果实;再将善的种子播撒到全球,人人齐心耕耘大福田。

  ◎ 第二年轮的期许

  慈济从立足台湾到宏观国际,陆续开展四大志业,分别以每十年成就一项志业,四十年完成一轮;如今已是第二个年轮的起步,我们要「八印齐步,迈向全球」。

  佛法云「转*轮」,慈济新年轮是「同心圆」,全球慈济人彼此心连心运转「心*轮」──以开阔的心,拥抱天下苍生,让这分真诚的爱跨越国界,不分宗教、种族,以「感恩、尊重、爱」相待。

  慈济迈入四十二年,一路走来,全球慈济人不畏困难,步步踏实,奠定了「静思法脉、慈济宗门」;慈济宗门的修行精髓是《无量义经》,这部经揭橥一切众生都有与佛同等的清净本性。慈济人秉师志而行经,就如一发生灾难,慈济人及时涌现陪伴苦难者,肤慰与照拂,安顿他们的身心。这分真诚的爱与付出,正与《无量义经》〈德行品〉十方诸佛的德行相应。

  〈说法品〉阐释四季变迁、分秒消逝、草木荣枯,以世间万物都在说法的意含,教育我们因缘和合而有各种现象的道理,诸如人为破坏大地,影响四大不调导致灾难频传。〈十功德品〉启发人心的善念,倘若人人能发心立愿,去除无明杂染,则能从纷扰人生中开启智慧,净化自他。

  慈济人以「行经」,书写下人生经藏——时时怀抱戒慎虔诚,以慈悲心付出,是「大慈」;以诚正信实,带动受助者也能成为助人者,从内心拔除穷苦,是「大悲」;付出无所求,是「大舍」;人人立下坚定信念,欢喜前行,是「大喜」。

  「内自诚而无悔、心行正而无怨、志坚实而无求、愿立信而无忧」,感恩慈济人不但净化自心,且无私地付出,将大爱弘扬于世,这就是救世与救心最好的方法。

  (讲于二00七年五月二日至七月二十日)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经》到最后给我们说,“无智亦无得”。智是能证之智,得是所得之果。无智亦无得,为什么?本性。本性,既然是天然的,它没有得失。这个里头,只有迷悟没有得失。迷是它,悟还是它,你要是在这个地方参透,才晓得迷悟不二,你真正入这个境界了。你要是认定迷悟是二法,有迷、有悟,又搞成边见。这是佛法的难处,很不容易悟入就在这个地方。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