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斋后语 上篇(人间苦相)
2014/9/4   热度:258
证严法师:斋后语 上篇(人间苦相) 地震 地块活动若得均衡,就不会碰撞; 人的气若能够「和顺」,就不会互相冲突。 地震是地壳的热能向外散发所造成。地球是活动的,当地块互相碰撞便使地壳发生震动。换言之,地质的热能散发不均衡时就会震动,而「地震」就是它消散热能的方法。就地理学而言,「地动」是很正常的,但是震动时若超过了它的安全程度,就容易造成灾害了。 人世间若是「不动」,叫做「死质的形态」「死的形态」;就像身体一样,有活动时才会不断地新陈代谢,体内的细胞时时刻刻在增殖,同时灭除旧细胞才能再生新的细胞;有新的细胞,才能维护健康的身体。每一个人身体内的细胞,分分秒秒都在生与灭,这种生与灭是无时无刻、让你无法感觉到的。就像地球一样,分秒运转不停,每一个时刻都在动,但是我们毫无感觉。这种没感觉的动叫做「调和」,有感觉动的速度时便是「不调和」。发生不调和时,就会造成灾害。 例如乘车,车不动则我们不会前进,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车子在动时,若突然间失去控制,一碰撞就会酿成车祸,甚至造成前后车互相追撞的情况。所以说,人生本来就是动态的,若超过了「动」的程度,就会产生灾害,为什么会有超过程度的情形发生呢?就是欠缺一分「调和」。地块活动若得均衡 ——「调和」,就不会发生碰撞;人的气若能够「和顺」,就不会互相冲突。 【有感而发】 如遇大地震,人人都要保持镇静的态度。不可慌张,也不可为了表示英雄气慨,而如如不动。 我们要依自己所处的环境,临机应变。譬如:在花莲有空旷的地方可以逃避,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以策安全。若在台北就不能跑了,因为台北地区都是高楼大厦,整栋楼房摇摆时,下楼梯非常困难,慌张地往外跑,比坐在原地更不安全,因此,应该就地寻找掩护的物体。 苦难的起源 人间到处都是险恶与苦难,只要是较具常识的有心人, 绝对不会在人间醉生梦死,对世界的苦难视若无睹。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来人间施教,是为了救度娑婆世界的众生。「娑婆」二字,意为「堪忍」,也就是说,世界堪忍事多,要在人间生存下去,就必须忍受诸苦。 世间的苦难实在很多,有心者只要静下来分析这个世间的形象,从自己本身推及他人,从人生再推广到世间一切,就可知道人世间真是苦空无常、苦难偏多啊! 苦难何其多 看看现在的世界,观察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可发现许多父子为了财产问题,导致父不慈、子不孝。也有许多人为了家庭问题,闹得母女间的感情非常恶劣,这是一般家庭中,上下伦理的问题,真令人苦恼。 除了家庭问题之外,社会现象也非常严重,每天一翻开报纸,就会带给人一股惶恐不安的气氛,因为现在的社会普遍充斥杀、盗、YIN……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陷阱。青少年一进入社会,若生起虚荣心与爱欲心,走错一步,往往很快就会掉落陷阱中,无法自拔。 此外,国际间也经常发生刀兵战乱,国与国互相争战,许多国家因此而牺牲无数的人民,毁掉很多家庭,造成灾难。这些人祸加上天灾,致使惨剧连连,死伤许多生命。 人间到处都是险恶与苦难,只要是较具常识的有心人,绝对不会在人间醉生梦死,毫不开心我们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对世界的苦难更不会视若无睹。佛陀是一位大智慧者,他虽然生在印度的皇宫中,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具有超人的智慧,除了开心自己之外,更关心普天之下的众生。他深深体会到人间必须有圣教,才能够突破世间的苦难,救济人间的险恶与苦患,所以佛陀就是为了救度众生而示现于人间。 人世间,小自个人、家庭,大至世界,哪一天、哪一刻是安稳的呢?因此佛陀以「三界如火宅」来形容我们居住的地方,如同一个起火燃烧的处所,若不赶快寻找一条求生之路,就很容易被困在火宅中。我们若能走入佛教的殿堂里,就可以时时探究世间苦难的来源,了解苦因、透彻苦源后,便能脱离火宅苦海。 只因有五浊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的「欲界」。欲是我们心中追求物质享受的欲念,众生的日常生活,无不耽恋于欲念,因为充满欲念烦恼,所以才会受尽苦难折磨。 有了欲念就有染污心,众生本来与佛有同等的佛性,佛陀具有清明的智慧,能够透彻人间的真理;凡夫因为有欲念,而染污了自己的心,所以什么事都不清楚,不但在糊涂中过日子,还造了许多业。「污染」与「糊涂」,就是众生与佛之间的差别。污染有五类,谓之「五浊」。 浊是污秽肮脏的意思,反之则为清净,例如将沙石倒入清水中会混浊不清,等到土石沉淀之后又会呈现清净的水面;如果再将澄清的水翻搅摇动,又会再度变得污浊不清。因此,「浊」与「清」是两种对立的现象。 众生都生活在五浊中,因为长期的见解不一致,互相制造分歧的观念,而带来业报;因有生命的存在,所以造成许多烦恼,因有种种烦恼,致使众生互相残杀,而带来天灾、人祸,如此连续不断发生灾祸,最后就会完全破坏。 佛陀来到人间,首先探知问题的来源,再做诊断;诊断世界及众生的问题,然后治疗这些病源。 因此我们应该时时反省,好好学习佛陀的精神,奉持佛陀的教法,为救度众生而努力。 五浊 生在五浊恶世,应时时自我警惕、净化身心。 五浊是指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 一、见浊:众生的见解复杂不单纯,各人有各人的观念、见解,因见解不一致,而招惹许多烦恼、苦厄。见浊即见解不能统一,十个人就有十种见解,个人的习气和生活习惯都包含于「见」。因为凡夫都有不清净的见解,所以称为「见浊」。 二、命浊:命是寿命,众生因有业的牵引而来人间,每个人都受着分段生死的苦恼,为了这一期的寿命,只顾自己的生存、不顾他人而造恶,这种人寿命越长造业越多,所以称为「命浊」。例如平常人为了维持生命,不知吞食了多少生灵,为了自己的生活、性命,不知造了多少恶业。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为有生命而造了无量的业;不只是人有生命,一切众生都有命,而做人特别苦,有人说:「我真歹命啊!」这就是业,就是「命浊」。 三、烦恼浊:在佛陀的教法中说,人有无量无尽的烦恼,如见惑、思惑等烦恼障,见思烦恼会障碍我们进取智慧,所以也称为「浊」,人之所以不能成圣成贤,原因就在此。尽管我们一心一意想追求圣道,但是智识却不能开通,这就是被烦恼所障碍。为何有此障碍呢?因为不专心精进于正道,却偏向人我是非之计较,积压许多烦恼,因此失去专心进取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被日常的见解与思想所障碍,因此称为「烦恼浊」。 四、众生浊:生是生命,蠢动含灵皆包括在众生中,即使是一只蚊、蝇都有生命,世间所有会活动、有感觉、会求生的东西,都属于众生类,众生一向是弱肉强食的。 有一个喜好养鱼的人,他对鱼非常有兴趣,于是买了一个大水箱,里面的鱼大小不一,五颜六色,应有尽有,而且较美丽珍贵的,一条价值好几万。这些鱼在水箱里悠游自在地生活,依靠吃小鱼来维持生命,正是所谓的「大鱼吃小鱼」。看那些大鱼一张开嘴,就把活生生的小鱼吞进肚里,一口气不知吃掉多少生灵性命? 我觉得很感慨,众生本来是平等的,就是因为众生心你争我夺,才会造成永不停息的刀兵劫乱。共同处在一个水箱的鱼,尚且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何况是人类呢?人也是一样强者欺凌弱者。由于众生彼此互相残杀,结果造成世间的灾害,这就是「众生浊」。 五、劫浊:「劫」是长久时间的意思,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劫。当几十万亿年前,世界开始形成时,尚无人类历史。然后渐渐繁荣进步、文明发达,这就是「成」与「住」。当文明发展至最尖端高峰时,便会开始慢慢破坏,我们现在的世间,不正是处于最发达,开始破「坏」的阶段吗?再经过几千万亿年之后,世界将会完全破灭一「空」,这种由形成到破坏的长久时间,就是「劫浊」。 【有感而发】 人走路时,前脚向前走,后脚必须放开,并跟着趋前行走;若是前脚行走时,后脚不放开,必然寸步难行。 同理,昨日之事已经过去,不要常常停留在昨天的烦恼,所有的人我是非,在刹那间都成了过往云烟,若是还记得某个人说我的是非,对我不满、对我不利,就会造成烦恼,所以我们若想断除烦恼,就必须尽速将过去种种不好的形相从心中消除。 待人接物也是一样,不能以人我是非之心对人对事,不要想太多未来的事,只要做好现在的事就好了。 生苦 出生的那一剎那,全身所受的痛苦刺激, 如同利刃将身躯一寸寸地切割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五浊之污染、不清净的苦相以外,与我们切身关联的还有八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八种苦。 在这八苦之中,最常提到的是生、老、病、死四大苦,因为这是我们身体最直接的感受。 生命存在的苦 生的苦是众苦交集的。每个人初出母胎时,都从母亲十月怀胎的胞衣(子宫)中,赤裸裸地脱离,直接与外界的空气接触,接受风刀解体的苦与痛;所以,新生婴儿都会因极痛的刺激而哇哇大哭。 出生的那一刹那,全身所受的痛苦刺激,如同利刃将身躯一寸寸地切割一样,但是很多人都说:「我已经忘记出生时的感觉。究竟痛到什么程度,现在根本无法体会。」 然而生之苦,除了脱离母体时,那一瞬间的痛苦之外,凡是有生命的存在就有苦,也就是说,自从母亲生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一口气存在,无时无刻不为生存而承受痛苦,许多烦恼业力都聚集于生命存在时,使我们的一生中诸苦交集。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没有一点烦恼与痛苦吗?我想,除了重度智障者之外,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将来的去向而烦恼。 许多来到这里的人都说:「师父,我想请教您,我该怎么办?」「师父,目前我遇到一些困难……」「我不知如何指导子女……」等等。总而言之,都是为事业、家庭、婚姻而烦恼;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烦恼。一切都因为我们有生命存在人间,累积过去的人我是非,并对未来抱持希望而产生烦恼。 自出世到最终的一天,凡有生命存在的时刻就有苦,不只是初生时那一瞬间的痛苦,而是无时无刻都为了生而受苦,这就是「生苦」。 一个育婴的故事 做人本来就很苦,一出生就遭人遗弃,更是痛苦。 有一天,我到慈济医院探望病患,抵达医院时,他们向我报告说:「有一名刚出生的婴儿,被丢弃在别人有的门口,全身血淋淋,连脐带都尚未处理好,警察人员根据附近居民的通知,马上将这名弃婴送到我们的医院,现在正在婴儿室接受医护人员的照顾。」 这个弃婴长得非常清秀,而陪我同来的小儿科攻生,不断用手去拨开她的眼睛,因为从昨晚被送来医院到现在,她一直都紧闭着双眼。我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忽然间,这名婴儿睁开了双眼,医师见状就立刻说:「喔!从昨晚到现在,都不张开眼睛,师父来看她才把眼睛张开!」 我就说:「你实在是业重啊!做人本来就非常苦,而你一出生就遭人遗弃,更是痛苦不过幸好你第一眼就看到师父,而且不只我一人,还有其他几位师父。」 这名婴儿往后的人生是福是祸尚未可知,她之所以成为弃婴,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是未婚妈妈所生。为什么有未婚妈妈呢?因为现在的社会太乱了,一些女孩由于贪玩,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入陷阱,导致终身的遗憾,生下孩子后也不知道父亲是谁?只好将她遗弃。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低能妈妈所生。现在有很多低能的年轻女孩,怀孕后,不知道自己即将临盆,还在外面游逛,小孩已经生出来了,也搞不懂是怎么一回事,连同脐带把全身血淋淋的婴儿拖着走。过去我们帮助的对象,也有这样的个案。所以,低能的妈妈生子后将孩子遗弃在街头,造成弃婴的情形也有可能发生。 「未婚妈妈」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尤其低能妈妈,更是社会的隐忧。因为,低能者大多是因血统的遗传,一个低能者已经造成家庭很大的苦恼,若再增加要如何应付呢? 有一位台北委员跟我说:「师父,我们去访察贫户时,发现有一家庭中的夫妇生了五个孩子,其中有三人精神异常。」 智能不足仍不断地遗传下去,这个家庭除了低能者本身可怜外,更可怜的是其他的家人,他们的负担实在非常重。 五个子女中有三人不正常,为何会如此呢?在佛法中称为业,在生理学上称为基因问题,父母亲的基因不调和,所以结合时造成子女混血上的异常变化。 类似的个案很多,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苦呢? 老年悲歌 只要生命继续存在,就得面对「老」。 年老时就得进养老院,是不是非常悲悽冷酷呢? 只要生命继续存在,就得面对「老」。比较一下老人与年轻人,当然是年轻人可爱,人的年纪一大,身体机能与脑力就会衰退,对于自己身躯的照料便容易疏忽,而且也缺乏这些活动的功能,于是变得肮脏、邋遢。 有一位企业家陈先生,曾与我谈论到人生的未来与前途,在谈话中他无意间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师父,我周围的人多数年龄都比我大,他们的事业也非常有成就。我常常听他们说——年老令人非常惶恐不安。尽管他们都很富有、地位高、事业庞大,但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却是担心年老,觉得无比惶恐与孤单……。」 年老时,的确很孤单;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愈先进的国家,老人问题越多。美国的老人福利虽然办得很好,使老年人不必担忧生活问题,但是子女却离得很遥远,一旦有病痛时,不知道有谁能去关心、照顾他们;日本也是一样,不断提倡与建养老院,他们认为一个家庭若有年老的人,就会造成负担与拖累,所以每个家庭都把老人送到养院。这是先进国家严重的老人问题。你们想想看,年老时就得去养老院养老,是不是一件非常悲凄冷酷的事情呢? 老人之悟 曾有一位老年人来到医院养病,他有子女,但是究竟有几位我们不清楚。如今他生病了,还得离开家庭,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子女没有好好照顾他吧!我们必须明白,年老即是苦。大家应该注意两年事—— 第一,年老时,谁都无法让我们依靠,唯有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 第二,注意自己的心态。人与人之间应彼此善待,不管是俗亲或法亲,一定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要有一分修养;若有这分修养,自然能受到子女亲友的关爱,若不肯好好修养,唠唠叨叨难以伺候,便可能受到子女的嫌弃。 现在大家都认为自己还年轻,其实,年老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轮到我们了,所以应该好好珍惜现在,赶紧受持修行。 【社会传真】 我们中国人说养儿防老,但是现在的台湾受到西风东进的影响,接受西方的风气习俗,如今每个人都各有各的小家庭,兄弟分家,什么都要分享,只有奉养父母不肯负责,有一个小故事说: 一家三兄弟,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因为争先恐后地抢着瓜分财产,所以由尊长为他们平均分配遗产。为了公平起见,以轮流分配的方式,有田者分田、有园者分园、有地者分地。最后,负责分配财产的尊长告诉他们,还有两样没有分配——一件是猪舍和几支母猪,另外一样是他们的老母亲。 三兄弟一听,马上争抢着分取猪舍和老母亲,却没有人要奉养老母亲。他们的母亲,辛辛苦苦把他们三兄弟抚养长大,结果却没有一个人要争养老母亲,反而争养老母猪,真是老母亲不如老母猪啊! 英雄最怕病来磨 身体一不调和,就会影响精神; 这种身心的痛苦,真是令人日夜难安。 人在健康时总是不懂得爱惜身体,一旦生病,才知道健康的宝贵。病苦在佛教中称为「四大不调和」。 身体有四大「四大」是指地、水、火、风。 地——是坚质之物,例如人身上之皮、肉、筋、骨等都可称为地大。 水——是身中的精血、唾液……等,人的生命必须靠水大的流通才能生存,所谓贫血、高血压,都是由于血液、水分不调所导致的疾病,因此要调和水大才能得到健康。 风——是人的呼吸,有呼吸才有生命,「人命在呼吸间」,在一呼、一吸的气息流通中,人的生命才得以继续维持。 每次我进入加护病房,看见多数的重病患者,都依赖氧气管输送氧气才能呼吸;所以说,欲维持生命就必须使气息流通,如果一瞬间气息不流通、呼吸暂停,就表示生病或病危。 火——火大是指身体的暖气,就是热能。触摸一个活生生的人体,都有体温,表示生命的存在;若用手触摸一个呼吸已停止十几分钟以上的人,就会感觉冷冰冰的,这就是死亡的象征。但是体温必须保持衡定,如果体温太高也是一种病兆。 一个人的身体,一定要四大调和才能称为健康,而地、水、火、风的调和,就有赖我们日常生活的保养了。 人间有地狱 我无法形容生病的苦,但是大家如果到医院看看那些病患,就可以深入体会其痛苦。身体受伤的人就是地大损伤,在外科病房中,可以看见有的人车祸重伤、脑破骨折;有的人脑部钻孔再吊沙包;有的人脚骨上钢钉吊沙包,真像极了铁床地狱。也有锯牙地狱,例如现在医院中有一位年轻病患,因车祸而撞断牙床,整个牙齿都掉光了,每天必须接受牙床与下巴的矫正治疗,其景况如同处在锯牙地狱中。更有内脏开刀、肚破肠流者,这都是人体「地大」受损伤的情形。 若想了解病苦,就多到医院走走、看看,那儿真是人间的地狱啊! 身体一不调和就会影响到精神。多数人的精神,都受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而有些人则由于身体的病痛,导致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多病痛的人脾气大都也不好,会因病痛缠身久久不能康复,心生厌烦,这种身心的痛苦,真是令人日夜难安。 我常常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所谓「健康就是财富」,只要身体健康,即使家境贫寒,也能够逍遥自在。否则,即使富有,也因百病丛生而痛苦,所以说,人生健康最幸福。 【社会传真】 台北的一位委员告诉我:「有一位老师,年仅四十一岁,本来身体很健康,忽然间倒地不起,并且昏迷不醒,根据电脑断层的检查报告显示,他的脑部中央出血。进行开刀手术后,至今尚未醒来。」 本来脑充血是一般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的问题,现在却不只老年人才会罹患此病。听说这位老师平常从未有高血压现象,而且论年龄他并不老迈,但是生命就是如此脆弱,才转一个身的瞬间,就可能终生昏迷不醒,除了他自己罹患重病之外,更带给家庭一股愁云惨雾。我们的身体,真是危脆不安啊! 死的迷思 「死」真是令人惶恐不安,死亡有哪些痛苦呢?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败坏就是死亡;而精神上则是五蕴散离,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当人的心识分离时,就面临死亡的痛苦折磨。 听到「死」真是令人感觉惶恐不安。死亡有哪些痛苦呢?除了身体所有神经细胞破灭时所感受的痛苦外,还有精神上的爱别离苦——与最亲最爱的人永别;六亲眷属围绕身旁,哀嚎痛哭,难分难舍地哀声告别,更增加精神上的痛苦。 人与人之间感情较深者,即使短暂的离别都会依依不舍,何况是死别呢?人常执着于亲子情爱中,临死前若一息尚存、气若游丝,有人就说:「他在等待最疼爱的人、最挂心的人。」一旦他所盼望的人到来,在他耳边说:「我来了!」他就会咽下最后一口气。 死往何处去 这是人在断气前,生离死别执着之苦。而死后的神识(灵魂)茫茫不知所从,随着中阴身七天一次生死,茫然无所依止,那才是真正的苦。 学佛就是要了知生死大事,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从人与事的接触中,磨练动静自得、自在解脱的工夫。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时常会迷失自我。例如大家都知道不可有瞋恨心,而且听课时都知道要有修养,不能发脾气,不可迷惑,要以心转境,不可心被境转。听课时觉得头头是道,但是日常生活中稍有不如己意的事,就起心动念,产生烦恼心;对外在的环境忧前思后,招惹烦恼、心不由己,那么,到最后临终时,也会茫然不知所从。 所以,我们必须勤修戒定慧。心若想常处于定中,则必须善加修持智慧,欲修持智慧者,要好好守持规矩戒律,能守好规矩戒律则心自然常在定中,而能发挥智慧。这些都是一脉相连、息息相关的,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有的修养,而生活修养就是为了求生死的解脱。所以,生死的解脱,就是我们平时修行的宗旨。 有人说,什么都要学,只有死不必学。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死」一定要学,如此才能得知死往何去,而未来还要做哪些事,这是我们的学习方针;因为,「死」是一门大学问,我们要好好用心去了解。 娑婆世界堪忍事多,我们既然生在娑婆,自然会受生、老、病、死的折磨,所以要专一心志地推究:生从何来?为何会老?如何是病?死往何去?唯有知道苦的根源,才会解脱诸般苦患。 冤家偏聚头 不喜欢、讨厌的人,偏偏相聚在一起,这是非常痛苦的。 现今的世界,彼此互相仇视、怨恨、攻击……,「怨憎会苦」的现象,处处可见。 什么是「怨憎会苦」呢?不喜欢、怨恨称为「怨」;一看到冤家对头就心生气恨,称为「憎」。与不喜欢、讨厌憎恨的人在一起,当然是非常痛苦的,做任何事情都是个大障碍。所以,使人人彼此互爱,将每个人心中的净土推广至社会每个角落,这是很重要的。 佛陀出现人间救济众生,就是希望人人有平和的心,彼此以爱对待,和睦相处。除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还要推及家庭,一个家庭中,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更要上下和睦、温顺相待,若不能和睦相处,就会互相违逆,家庭也会隐藏不幸的危机。社会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若能人人彼此欢喜,意见一致,珍惜目前的自由与幸福,就会呈现一片安和乐利。 如果能从一个社会再扩展至全天下,使天下和睦安宁,就能化秽土为极乐了。 相爱常别离 有的人虽然相爱,但是为了生活,却不得不两地分隔。 怨憎会苦的相反,就是爱别离苦;怨憎相聚,固然痛苦,但是相爱之人别离也是苦。世间就是这样,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爱的人却不能共同相处在一起,即使相聚一处,时间也不长久,很快又会离别,所以称为爱别离苦。 有一天我到医院去看看病人,踏入急诊室时,刚好有一个患者被盖上白布,我亲眼看着这层白布覆盖到他的脸上、头上……。 医生告诉我:「这位死者,是早晨八点多病发,送到医院时已经九点多,而且呼吸已经停止。医生们赶紧施以急救,经过半小时后,仍无任何反应,所以正式宣布死亡。」 我看到死者身边的男女老少,每个人都痛哭流涕,这就是死别的痛苦。 另一种是生离之苦。有的人虽然相爱而且安然健在,但是为了生活环境不得不两地分隔。例如:当今有许多父母非常疼爱子女,不断为子女的前途设想,眼看子女在台湾读书的升学压力很大,就认为若能将他们送到国外念书,就不会承受这些教育的压迫感,而且可以造就将来的前途;也有人怕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不能继续升学,又担心兵役年龄到了,会被征召入伍,因为替子女设想考虑太多,所以出现目前在台湾所流行的「小留学生」问题。 子女小小年纪就被送到国外念书,而先生的事业与家庭在国内,身为母亲兼为人妻者就必须两地奔波,有时候想出国照顾子女,却舍不得先生在台湾无人照顾;回到国内照顾先生,又担心子女在国外无人爱护,像这样相爱之人两地分离,是多么痛苦啊!她不但怕子女在外学坏,又怕先生在此变了心,想想,这是不是称为爱别离苦呢? 身体健康的亲人,两地分隔固然痛苦,无常到来而死别更是难以言喻的哀痛,人间总难免有生离死别的痛苦啊! 奈何求不得 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追与求之间, 究竟能找到几位如意的人呢? 每个人都是凡夫心,所求永无止境,今日求得一项,明日又想追求另一项;一生之中,每天都生活在追与求之间。尤其是现代的人特别强调「不追求就不能进步」,就因为要追求,所以造成社会人间的痛苦。 偏偏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盲目的追求中,能找到几位事事如意的人呢?多数的追求者,往往事与愿违而痛苦忧恼,此谓之求不得苦。大部分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子女比别人优秀。一班学生四、五十人,他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最优秀的一位;一所学校有几千人,几千人的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而在几千名的家长之中,有几个人的子女能满足他的要求和理想呢?一个学校有几千名学生,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努力用功,得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追求到的毕竟是少数,追求不到的必然占大部分,身为父母者因求不到而失望,求学者因得不到理想分数而烦恼,这都是求不得苦。 商场如战场,创事业做生意的人,每个人都抱着战战兢兢的心,如同穿甲戴冑上战场一样,有的人以巨产投资事业,也有人借钱冒险投资,这都是一种赌注,能够赢得胜利的人有多少呢?不论是学业或事业,真正能得到心想事成的,实在没有几人,这就是求不得苦。 修行也是如此,有这么多人想要了脱生死、想要成佛,到底有多少人能够解脱? 两千多年来,除了释迦牟尼佛能够得大涅槃之外,到现在成佛者又有几人呢?所以说,求不到真的是很苦。 善用「色」 「色」对凡夫而言,是一种障碍; 对圣人而言,却是完成志业的凭藉。 五蕴亦称为五阴,「阴」是聚集累积的意思,各种微细烦恼累积在一起,就产生「五蕴炽盛苦」。而「阴」是覆盖之义,遮盖而不得光明称为阴。我们的本性本来是清净光明的佛性,因为有种种烦恼,所以遮盖了这分光明的本性,使良知佛性无法显现出来。五蕴(五阴)所累积的烦恼有五种,包括色、受、想、行、识。 「五蕴炽盛苦」的第一种是色蕴。「色」是踬碍的意思,有物质就会有障碍,例如人之所以有生、老、病、死,就是因为有身躯、生命,所以会有老、病、死等种种痛苦。除了生理上色身的痛苦之外,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苦,这些虽然是属于精神上的苦,但是也因为人有此身躯才有「追求」的痛苦。 色即是物质,有物质的存在,就会障碍我们的本性,有身躯便会追求外在的物质境界,不论是物质或身躯,凡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皆称为「色」。 《遗教经》说:「舍己众他众。」我们若想求得解脱,必须证得涅槃寂静。欲取得寂静要先舍己众他众,所谓「己众」是指眼、耳、鼻、舌、身诸根耽恋于外在的境界,而形成种种色的障碍。人们耳听声、眼视色、鼻闻香、舌食味、身感触,生起贪恋或排斥之感,五根接触外在的六尘,使得内心的意念产生烦恼障碍,此即「己众」。我们若能看透根尘界,五根不招惹烦恼,就可以借五根成就功德。 色可以成就功德 三十七道品中也提到五根五力,利用五根成就五力,这都是我们学佛的方法,可以转烦恼为功德,修行必须靠色身,会修行的人能够利用色身完成功德,不善修行的人有了色身就会生出烦恼。 例如,慈济功德会的志业,都是由每一个人的身体、意念完成的,若无这个身躯,怎么有办法成就济世救人的功德呢? 有一位委员的先生曾表示,他是抱持怀疑的心态前来花莲,搭乘火车时发觉,整列的乘客有半数以上是慈济的会员,他感到奇怪,到底那么多人来功德会做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吸引他们? 等他到达本会之后,他又发现到,这里没有冷气设备,也没有山珍海味,更没有歌唱舞蹈节目表演。他实在不懂,为何大家如此热忱,宁愿汗流浃背,在酷热的天气下,千里迢迢地前来?而且无论他走到何处,都会听到委员、会员们彼此打招呼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有的人回答:「我昨晚回来的。」 有的人回答:「我早上才回来!」他越听越奇怪,不论是委员或会员,口口声声都说「回来」。但是仔细地想一想,他又说了:「难怪啊!大家都这么恳切,原来是把慈济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 是的,慈济就是由这么多爱心人士所组成的大家庭,他们不只有爱心,更能身体力行、殷勤推动,把爱心落实在行动上,凭借的就是色身的推动,所以说「色」可以成就功德。 色也会造恶业 但是若迷迷茫茫地生在人间,就会使「色」身造烦恼,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明者自然会有佛的涅槃、光明、宁静之境界,能发挥心光照彻娑婆世界;倘若我们清净本具的心被无明烦恼所迷惑,就会在懵懂中醉生梦死,如此,「色」便成为踬碍了。而迷糊与清醒就像一掌之两面,同样是一只手,覆盖就是手背,翻过来就是手心,两者同为手,但是作用却不同,名称也不一样。 所以,同样是身体,若为善就是此身之修行,若造恶业堕落恶道,也是这个身体所造成。因此「色」对凡夫而言,是一种障碍,但是对圣人而言,却是帮助他完成人间志业之凭借。 感「受」 我们的意识非常敏锐,对外在的境界都能感受; 最令人觉得痛苦的是——人我是非的烦恼。 「受」是领悟、感受之意,由第六识所生。第六识即意识,就是今人所说的第六感。眼睛视物、耳朵听声,欢喜或生气都是由意识所分辨,我们的意识非常敏锐,对外在的尘界都能感受。同样听一个人说话,你和我的感受可能不同;无心往坏处想的人,听任何话都是好话,即使对方当面骂我,我也可以往好处想,并以感恩之心来回报他。因为他爱护我,所以勉励我,由于他的勉励,可以使我有成就,这就是无心于是非,故能有意地报恩。 无心与有意 若是有心于是非的人,就会有意接受伤害,同样是一句引导、关心、教育我们的话,若要将它当作伤害、讽刺的话,就变成是非了。例如我讲经时,在座听受的几百人,若抱着虔诚敬重之心,则我说的话就会句句入耳、字字入心,会自我反省,进而改过自新。我常提到人有贪、瞋、痴、慢、疑五种大病,并一一分析解释,听受者若是犯有贪求无厌的毛病,听完之后就会扪心自省:「师父是在说我的毛病,贪实在是一种烦恼,是一个苦本,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去贪就简——去除贪念并简化自己的生活。」 有一位台东的黄小姐,如今已成为慈济委员。她曾在慈济委员联谊会中发言,说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她说在两年前尚未进入慈济时,在一家公司上班,每个月一定要到高雄,到高雄做什么呢?逛委托行,一整天逛街买货,回台东时一定手抱雨、三大包的衣服,每个月都是这样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她还跟她姊姊说:「姊姊啊!我们的钱可以遗失,但是衣服千万不要丢掉。」 爱漂亮是凡夫的天性,她为了爱美,每个月跑高雄跑得非常辛苦,而且她还会晕车,但是她仍然甘愿忍受晕车呕吐的痛苦,去买那几件新衣服。自从她来到慈济以后,便觉得那些行为很无聊,为什么要常常跑高雄买衣服呢?从此,她利用逛委托行的时间来推动慈济志业,介绍慈济,跟许多人广结善缘。不但省钱又没烦恼,生活开始化为简单,去贪就简,而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所以说,会听经的人若听到「贪,是烦恼的苦本」,就能深入体会,好好地改过。若是贡高我慢的人听闻佛法,就会以为师父的这句话是在骂我;这是有心接受伤害的人,他认为师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骂他,使他很没面子、很丢脸,不仅不自我反省,反而增其瞋慢心,像这样学佛毫无意义了。 溶化是非的寒霜 同样是一个人说的话,不同心境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以最单纯的心态接受佛法,而且法喜充满,使人生得到丰富的收获。若抱着刚强的性情听佛法,就会曲解佛意,会有非常痛苦难过的感受,觉得每句话都像一支支的箭,穿入心中一样难受。 我们要学得无心接受是非,抱持平常心、感恩心,即使别人有意的伤害,仍然要以平常心去接受。我们若能训练到人与人之间无人我是非,就能真正得到心灵上的宁静。人我是非比风寒雪冻更难以承受,普通人只要心情愉快,即使在大太阳下被晒得汗流浃背也无所谓;若不高兴时,就算在冷气室中也会觉得躁热烦恼不已。 人体意识所感受的外境有很多种,例如寒热冷暖等感觉,但是无论这些饥饿寒冷的感受有多强,最令人觉得痛苦的是人我是非的烦恼,若能超然于是非之外,则寒冷酷热都不会构成问题了。 总而言之,所谓感受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接受外境而产生的意识分别,若以欢喜心来接受,则时时法喜充满。 相遇心无痕 杂乱之相映于心底则痛苦,我们应该相过心无痕, 未来的事不要想太多,过去的事不要留太多。 想是思想。想的字形是由「相」字和「心」字构成,我们的六根平时缘于外在的六尘而生思虑,例如眼根见外面的境界则有三种感受—— 看见美好、顺眼之事便感觉欢喜;看到不顺眼、不喜欢的东西就会生气,此即乐受与苦受的分别。 还有一种是见物不起欢喜心,也不觉得讨厌,像这样不苦也不乐就称为中受。 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受」之中,「受」是由外在的境界所引起的内心感受,根与尘接触而生感受,根离尘境后,「相」留于心中就称为思想。 人之爱恶各有不同,喜厌之相常常映于心底。若遇自己喜爱的人,一见便起欢喜心;若遇自己讨厌的人,就会莫名地生气。 喜爱的人一离开,便日思夜梦,念念不忘。今日一别,不知明日是否能再相见?纵然能再相见,也不知能否长相厮守?此即思念,亦称为思想。 健康之道 除了对人的执着外,尤有甚者,是对于财、色、名、食、睡产生追求的欲念。人若想求得健康,必先整理自己的思想——心之相。心必须常常保持清净,如果不断将日常生活中或过去与未来的形象深印在心里,就会时常胡思乱想。一个人常胡思乱想,心理必不健康;心理有问题,身体就不会健康。人的疾病大多是心里想出来的,并非身体真有什么大病。大部分人都不善于修心养性,不能将心镜擦拭干净,一天到晚将杂乱之相深印于心,心一动乱,身体的血路循环也会混乱不顺畅。 有一位医生来精舍,诊断一位肝病患者后对我说:「他的肝机能较弱,无法消除疲劳,可能是因为心思较多,忧郁较重,所以导致这种病。」这就是「心相」,心存太多相而无法排除。 最近许多人染患了感冒,根据医学上的研究认为:感冒是因为环境及空气的污染,而导致身体血液循环的不正常。我们居住在空气清新的地方,皮肤血气应该非常顺畅,怎么还会生病呢?其实,多数的病都是由于内心忧郁苦闷而引起的,我常强调:「心若健康身就健康,十分病中有七分是精神上的病,三分是身体上的病。」所以,我们应该少私寡欲,相过心无痕,未来的事不要想太多,过去的事不要留太多,清除一切杂思乱想,莫让「相」覆盖于心上,使心中充满阴霾。 【有感而发】 在这宇宙间,我们可以说生活得非常富裕、丰衣足食,应该让阳光普照大地万物,使其欣欣向荣,莫让阴影遮盖。阴影覆盖则地上之农作物不能茂盛生长。 我们心中的一畦田若播下佛法的种子,也要常常打开心门让佛光照耀,使每一颗佛法善种都能够在此心地中培育、成长。 「行」在迁流造作中 地球不断地运转,世间所有的东西,无不在迁流变化中。 行蕴是迁流造作之意,亦可说是意识思想或行为的造作,而行蕴不只是指人,宇宙大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行蕴之中。此处之「行」是非常微细的活动,使人不知不觉。 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需要不断地运转,否则会自行破灭、无法生存。我们生活在此运转的地球上,却一点也不觉知,从未感觉我们随着地球在转动,因为地球有地心引力,即使倒转时亦不觉得吊挂之苦,而且其运转非常微细,使我们无法感觉。不但地球如此,世间所有的东西,有哪一项不是在「行蕴」中呢? 例如一棵树、一枝草,无时不在行蕴中。 转眼已长大 一棵树最初是由一颗如毫芒的小种子植入土中,然后发芽成长,这个过程就是行蕴。种子在土中接受土壤、水分、热能、空气的滋养,慢慢地发出新芽,就是一种变动、迁流。嫩芽再冒出土中,就可以见到它一天一天不断地成长壮大,但是用我们的肉眼却无法看到它究竟如何生长,不知是白天或是晚上进行活动。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小小的种子已不断地增长,逐渐地增高长大。 从幼芽长成树苗,从树苗变成大树,几年前是低头看树苗,几年后就要抬头望高树,究竟在什么时候这株幼苗长成大树呢?我想,以我们的肉眼根本无法分辨,这称为行蕴,也就是迁流造作。世间的东西就是这样,连我们所使用的物品也如此,凡是物质皆有成就与破坏之时。 你们所坐的椅子,我所摸到的桌子,在几十年后同样都会慢慢地被虫蛀蚀或自行腐朽,世间没有一件东西不会损坏。总而言之,我们身外之物无一不是在行蕴中,但是这些活动或行动有的无法感觉得到,因为有时是至微至细的「行」。 不谈身外之物,就拿自己的身体为例,我们都无法得知身体何时发生变动:但身体却是每秒都在生灭,不断地迁流变化。 头发也变白 例如几天前才剪指甲,几天后,指甲又在不知不觉中长长了;头发也是一样,十天前才剪头发,在这十天中日夜都看着头发,却不知什么时候又长了,这都是最微细的行蕴。 一个人从孩童至青年而中年,这几十年的时间,日子都是这样过的,究竟是在哪一天长大的,真的无法知道;到底何时变成中年人,也没有感觉;直到老年时期,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开始老迈。曾经有一位委员坐在我面前,不停地看着我,然后说:「师父!你的头发都白了。」我才发觉我的头发真的发白了,究竟何时黑发变白发,我确实不知道。这也是行蕴。 光阴要把握 除了物质有行蕴之外,我们的心念、思想同样也有行蕴,我们的烦恼就是随着境界、思想而产生,人的心有生、住、异、灭四相。为什么人的意志会不坚定呢?就是心思烦恼引起的。「修行如初,成佛有余。「我们立志修行时,心思非常积极、意志也很坚定,并且自我约束:必须立志愿、下工夫,要如何奉献,不计较一切……,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念历经人事的考验而受到影响,于是意志动摇、起烦恼,然后心生懈怠,接着就会停顿下来。这就是心思受外在境界所引诱,以致无法坚定意志,不能坚持到底去实行菩萨道、学习佛陀的智慧。 修行称为学佛,大多数人都是在佛学的边缘绕圈子,只了解佛学的名相,却不能真正体会佛陀的教法;只知道佛法非常深奥,却不知道实行佛法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佛学」是很复杂的,然而「学佛」真的很简单,只要有一分心念,无所求地奉献,为一切众生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是学佛。本来是一项很简单的修行方法,却变得复杂化,所以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体会。时日、身心都不断在迁流变化中,能够透彻此事,我们的思想自然能系念于法,也自然会利用时间、发挥功能,将同样会迁流的功能智力集中于行动造作中。 若是凡夫就会随着「行」而耗费时间,因时间累积而增长恶业;若能透彻佛法的精神,就会善用时间成就功德。总而言之,学佛必须透彻根源,这就是行蕴的道理,若能体会了解,就要善加把握时间,调伏自己心猿意马的意志,使一切行动转为功德的修养。莫把「佛学」复杂化,应该将学佛简单化,更要身体力行,不可口头虚论;言谈虚论只是佛学,身体力行才是真正的学佛。 同样是微细的行动,迁流之间,善于造作者就是功德,不会把握的就是造业无量了。 谈心说「识」 与外在境界接触会合时,心中生分别就是「意识」 识是分别的意思。 一般人所谓的第六感,在佛教中称为六识,也就是意识——与外在境界接触会合时,心中生分别之心即是「意识」。「识」就是分别的意思。例如我们面对面而坐,你们的眼睛〔即眼根〕接触到我的形象之时,就会产生意识去分别;我讲话的声音或时钟敲响的声音与你们的耳根接触,你们的意识也会分别。钟声与我的话同样是声音,音量却不同,为什么不是耳朵分别,而是意识在分别呢? 有的人眼睛张着,却对眼前的境界视而不见;耳朵正常,却没有听到外面的声音,耳根虽然安好但耳神经已损坏,眼睛虽然安好但视神经已损坏,所以识就是感触、感官、意的分别。在佛教中有五根、五尘,六根、六尘。所谓五根是眼、耳、鼻、舌、身,再加一个「意」就是六根;五尘是指色、声、香、味、触,若再多一个「法」就是六尘。 一般学术上的心理学、物理学或医学,所能分析的也仅止于此;但是佛法能更深一层地分析。除了六识之外,还有七识、八识,乃至九识。例如想蕴,「想」也是一种意识的分别,就是我们的身体接触外在的境界后,心生出相,所以称为「想」。「识」与此意相同,但是「想」属于第六识。 是谁在造作 佛法中还有第七识,就是离开境界之后,心中还会回顾、盘旋、计划,此称为「思」,「思」与「想」虽然二字常合称思想,其实应该分别清楚,「想」是心缘外境时所接触到的直接感受,称为第六识:「思」是离开形象后,心的造作。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上有一畦田,田包含耕耘之义,只要有一颗种子播种下田,农夫就会去造作耕耘。 例如今日某人对我很好,在接受之时就会产生感恩之情,认为对方如此善待我、帮助我,将来我一定要知恩图报,这就是一个善缘福种放入田里,这畦田就是心田;将此种子之因好好地种植于心田上,就会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回报对方,此即是思。 善事如此,坏事亦如此。例如有人受到欺压,常会想:如果我有成功之日,一定要找他报复。恶的种子同样种在心田上,不断记挂着如何报复、报仇……,此亦是思。曾看过一篇报导,报上的标题明显地写着:「二十二年前的恩怨,二十二年后的报复」,所以发生这一件伤害重案,即是二十二年前的冤仇种子埋藏在心田里,一直不断地计昼如何报复,终于有一天,种子现形,冤冤相报,罪业难逃。这也是一种思惟,称为第七识,就是离开外在境界后,常常于心中思惟、计划。 凡夫常种下恩怨的种子,造成「思」的烦恼,而学佛的人却能勤思发愿、坚定意志。一个人立志成贤成圣,也需要有这种思想和思维,善加思考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事必须坚定自己的意志以达到理想,内心一定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 所以,此「思」字对凡夫而言,是不断地造业,对贤人而言则是不断地精进,这都属于第七识。第七识会令人造作恶业,种下堕落地狱的种子,也可以使人成就功德,获至圣果。因此,这个「思」字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够时时系心于法,这个法的种子就会在心田中不断地耕作。 人的思想、思维从来不曾停歇或止息,不是向善就是向恶发展,善恶之间都是依循我们思维的方向而决定。 是谁在记录 除了第七识之外,还有第八识。种子播种在心田上需要人的耕作,第七识就是耕作。而第八识则是种子的藏识;任何种子播撒下去都留在心田中,也就是在藏识之中。第七识、第六识与前五识在人生中,是有了形体之后,才开始现形造作;而第八识是「先来后去」的藏识,是一个主使者,称为业识。在六道中都不离开业识,不论为善或为恶,都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你上天堂或下地狱,第八识就有这种无形的力量。 例如水,世间上不只是人的身体不能脱离水分,宇宙间没有水的地方就没有生灵。水还包括泡、沫……,一滩水在无风无浪时,澄澈如镜,这就是水的本质;水若清澈无杂质,便可从水面见到水底,水清如镜,但是风一刮起,水一动荡,就会产生水沫。若有更大的风浪,还会产生水泡、水花、波浪……等各种不同的形态,就会有不同的名相,但是其本质还是一样,仍是原来的水。 除了水之外,地球上还有一股无形的雾气,例如宇宙间的水一遇到热,就会形成蒸气向上蒸发,升到空中温度降低,就会凝结为水气,直到愈结愈多,就会形成雨水落到地面上;雨也是水,露也是水,它从地面无形地升上天空,又有形地落回地面,同样是水却不断地循环。 水就如同第八识一样,没有行动,原来就是一泓静止如镜的水,因为有外在种种的因缘与境界,使其不断轮转,变成波浪、泡沫、蒸气、雨水……等种种形态。所以从八识而七识、六识,再往上推至五识,自性本来是静止不动的,因为有众生的这些烦恼,才造成业力。 第八识也可以说是我们平常所言的灵魂。普通人所说的灵魂叫做执意——舍了身体之后,意还执着不舍,在六道中轮回不息,就是第八识。 佛教还可以分析到第九识,第九识就如「热能」,它是完全清净的,到达佛的境界,已经没有烦恼,成为宇宙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众生都是有形、有识、有烦恼的,若能达到佛的境界,就能无形、无识、无烦恼,可以来去自如,不受业力的牵动,这就是第九识。世间法只能解释到第八识,到了第九识的境界,就已经是佛、菩萨的阶段,可以自如倒驾慈航,不受业力所牵引。 我们若能善加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动、感受、思想,善加注意身体及外在境界时时刻刻不断地生、灭、变、异,就能觉悟透彻真理。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的教学和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个阶段是转恶为善,第二是转迷为悟,第三是转凡为圣。虽然有三个层次,但以“转迷为悟”为主。世法跟佛法,古时候都讲教化,化就是转变,化是变化。教导你了,你还没有转变,还是老样子,这个教是白教了,没有收到效果,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成绩可言。转不是一天转过来的,逐渐逐渐转过来的。每天都有一点儿小的转变,累积到几年、几十年,就会有大转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