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弥陀更念谁


2014/9/3    热度:311   

不念弥陀更念谁
  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苦趣实堪悲;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这首偈语可说是让人惊心动魄!
  「日落西山」就是太阳下山,好比人生由青年、中年而进入老年,犹如日落西山。
  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过去的苦乐,已经过去;现在苦尽甘来,应该能安享晚年,可是却无常逼近。
  无常是不选择对象的,并不是病了、老了才会死,无常一到,人就会死。
  「暮鼓催」,佛门都有晨钟暮鼓,鼓声一开始是缓慢的,然后愈敲愈快,好似在催迫着我们。所以一个进入暮年,光景无多的人,就应该对世间的事情放下,包括家业等等,该交代的交代,该传承的传承。一旦无常到来,自己早有准备,就可以撒手而行,了无系累。
  「娑婆苦趣实堪悲」,「娑婆」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六道轮回,可说是纯粹而巨大的「苦」。「趣」就是六道,三恶道固然是苦,但阿修罗、人道、天道,也同样是苦。若说在三恶道纯粹是苦,在天界纯粹是乐,那么人间就是苦乐参半。但推论起来,最后都是苦。
  佛陀开示说,人的感受有三种:一种是苦受,一种是乐受,一种是不苦不乐受。
  所谓「苦受」,就是所面对的境界,本身就是苦的,包括身体病痛、感情不如意、事业不顺利种种,因为本身就是苦的,所以叫「苦苦」。
  「坏苦」即是「乐受」。乐受怎么说是坏苦呢?现在我们***,人生美满如意,但终将面临生离死别,最后一定是「从前恩爱,至此成空;昔日荣华,而今不再」。到那时候,就是深切的痛苦。
  再来「不苦不乐受」,就是既没有苦的境界,***,没有挫折、逆境,也没有特别快乐的感觉──不苦不乐。但内心隐隐有一种孤独、寂寞、无聊的、莫名其妙的不安,那叫「行苦」。「行」就是「念念迁流」,念念迁流也是苦。
  这样推究起来,人生无时无处不苦,所以「娑婆苦趣实堪悲」。这个「苦」,就是人生的实相。人生的实相是什么?就是「苦」一个字。
  「世出世间思惟遍」,这里有两个「世」字,第一个「世」,是「世间法」;再来的「世」,就是「出世间法」。「世间法」是五戒、十善;「出世间法」是四谛、十二因缘,还有三学六度。亦即整个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世出世间法」。
  详细的分别、甄选这所有的法,结果怎么样?
  「不念弥陀更念谁」。不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我们还学什么法,还念哪一尊佛,还持什么咒呢?世间法不能解脱,出世间法学不成,这样我们岂不是永无出离之缘吗!
  道绰大师解释这段法语时说,如果「念」大乘的「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我们根本想都不用想。那么,退而求其次,「念」小乘阿罗汉的境界,包括出家人或在家人,也都没有份。再退而求其次,天乘、人乘,也是成就了五戒、十善,才能得到的果报,但能够成就五戒、十善的,却又非常稀少。
  这样的话,会有什么结果?道绰大师说: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
  也就是说,「五戒、十善」我们做得到的很少,如果论我们造罪造恶的话,就如刮大风、下大雨那样的猛烈。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自觉:世间法都不能圆满了,更何况出世间法!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救度的话,不管出家在家,到最后都是很激烈的痛苦,都是一片黑暗,没有希望。
  我们都是必堕地狱,常在轮回,无力解脱的;而弥陀愿力无穷,毫无条件的救度我们。诸佛、诸法中,唯独弥陀一佛,念佛一法,能救我们!
  弥陀是我们的无量生命,无量光明。在世上有苦难,在佛里有平安。在弥陀怀抱中,我们旧事已过,重获新生;黑暗永离,光明常照。
  ──摘自「第十八愿之义」之七(2005.8.21)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果,你苦苦执着于某个人伤害了你,那么,即使在未来的日子里,那个你认为伤害了你的人再也不曾出现在你生活里——再也没有见过,甚至不再有任何音信,可是那个人却依然折磨着你,因为你的忘不掉,所以你的“恨”在一直折磨着你。每个人的宽容,解放的是自己,救赎的也是自己。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