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禅宗


2014/9/3    热度:316   

“禅”与禅宗
  本文指称的“禅”,是梵语Dhyana(禅那)的简称,意含“静虑、弃恶、思修”。“禅”与佛弟子必修的戒、定、慧三学联结后,内容充实为“精神集中地通过观想特定对象而顿时获得解脱力量的思维修习活动”。禅宗就是把这种思维修习活动与般若(Prajna觉悟成道的智慧)结合起来的一种成佛法门。
  初祖达摩--五祖弘忍
  虽然许多佛典和早期的中外高僧或多或少提及“禅”。但中国禅宗的创立及其修行方法,史家公认始自印度僧人菩提达摩(BODHIDARMA,?-536),梁大通元年(五二七),达摩乘船到广州,应诏赴金陵,见武帝不契禅机。遂转往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达摩著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当时魏国已有不少外籍僧侣、教出多门,承嗣达摩传法的有五人,其中,神光(达摩赐名慧可,487-585)得到所传袈裟和《楞伽经》四卷,是为二祖。北周武帝(561-606)排斥佛教,慧可仅传三祖(慧可赐名僧灿,530-606)等十余人,僧灿隐居安徽皖公山。著有《信心铭》。嗣法弟子数人,得真传的是道信(580-651)。四祖道信到湖北破头山弘法,门人渐众,嗣传弘忍(五祖,602-675),法融(594-657)等数人。五祖弘忍在湖北荆门县东山》冯墓山)聚众讲习,世称东山法门。他常劝僧俗四众持读《金刚经》。著有《最上乘论》,在七百多徒众中,著名的嗣法门人有惠能(638-713),神秀(608-706),智诜(609-702),法如(638-689)等十数人。
  南宗与北宗
  龙朔元年(661),惠能嗣接弘忍亲授祖师袈裟,是为六祖。惠能依五祖嘱咐,得法后即返岭南。上元二年(675),弘忍圆寂。翌年正月,六祖从隐居十五年的怀集、四会山区出到广州法性寺(光孝寺)弘法,一年后,转往韶州曹溪弘传,其所说法,由弟子辑录为《坛经》。惠能撰著有《金刚般若经注》,神秀、智诜等则在荆、洛阳地方弘法,神秀且是三朝(高宗、睿宗、中宗)国师。时人未明五祖传法真相,泛称“南能”、“北秀”。又因为惠能和神秀等人在弘传中都拥有众多门徒而形成法系,世称“南宗”、“北宗”。
  据文献记载,会昌法难(845)以后,北宗未见续传,而南宗法脉则流布中外,直到而今。
  顿悟、顿教与渐悟、渐教
  顿悟是在修持中豁然开朗,即得解脱、即证佛果的一种思想境界,进入此境界,体会到语言文字(佛典)只是诠表真理(佛法)的载体,不可执著粘滞。顿教是禅宗主张顿悟佛果的一派,也指此派的修行方法。
  渐悟是指积学修行、心明累进而达无我正觉境界。渐教是上述“渐悟说”为教义的一派,认为人虽有佛性。但因受世俗杂念影响。如欲至涅槃境界,须历长期修行,故被称为渐派。
  顿教门人之弘传
  顿教是六祖惠能对禅宗宗旨的真知灼见,以此说法利生、建立法系,同时受到王室公卿和文人学士的敬仰。得此法而“各为一方师”的有四十三人。其中,法海是辑录《坛经》的主要执笔者,六祖思想光辉籍《坛经》以普及。而弘扬顿教最得力的是荷泽神会(668-760),开元二十二年(734),神会在河南滑县大云寺演说,将祖祖相传信器的原委公诸于众,同时说“秀禅师父曾指出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从来不称自己是第六代”。贞元十二年(796),唐德宗诏立神会为禅宗第七祖,此时,南宗法系实际上已取得禅宗正统地位。顿教法脉最盛的是南岳怀让(677-744)和青原行思(?-740);南岳下衍生临济,沩仰二宗,青原下衍生曹洞、法眼、云门三宗。临济宗传到宋初更盛。其中,杨歧方会(996-1049)和黄孽慧南(1003-1069)两支法脉传人特别多,因而又有五家七宗之说。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现时流通的《坛经》已非本来面目,但历代祖师手钞、重刻、翻印之功不可没,特别是获赐“明教大师”嘉号的云门宗法孙契嵩(1007-1072)于宋至和三年(1072)的重编刻印,广州光孝寺主持宗宝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的增编重刻,奠定了现在《坛经》版本的基础,仍然是当今佛门的无上法宝。
  禅宗五家在岭南之传播
  沩仰宗
  据《光孝寺志》载,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仰山慧寂(824-890)到寺弘法。慧寂是韶州仁化人,九岁就在广州和安寺依止无言通禅师(南岳下三世),及长游方,参沩灵祐(771-853),即有“小释迦”美誉,得法后归隐韶州东平山,(宋)余靖《韶州重建东平山正觉寺记》称:“咸通中,知宗大师慧寂再肃僧仪,恢复兹地,四方来学缁素千人”。唐懿宗赐以“知宗大师”嘉号,岭南节度使郑愚(番禺人)在法性寺中增筑来仰轩以志纪念。僖宗乾符二年(875)更赐号“澄虚大师”和紫方袍并赐额“弘祖禅院”于东平山。
  云门宗
  南汉大有十一年(938),云门文偃(864-949)应诏到兴王府(广州)说法,高祖刘龑赐号为“匡真大师”。中宗刘晟(943-958)即位之初,复降诏迎请入宫、预赐塔、院额“瑞云之院”、“宝光之塔”。大宝六年(961),后主刘鋹追谥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
  云门宗极盛于南汉,文偃弟子如白云山志庠、双峰山竞钦、温门山契本,云门山常宝、大通港达岸等,分别获赐嘉号、紫衣、金栏袈裟和香药等贵重物品。文偃和达岸圆寂后留下金刚不坏之身供后世敬奉。
  临济宗
  宋代粤北始兴县邬氏出了一位诗僧,法名祖心、号晦堂(1025-1100),为临济下黄孽慧南的嗣法弟子,诏赐号“宝觉大师”并紫衣,著名文士黄庭坚(1044-1105)始而常到参谒,后即皈依门下。明崇祯五年(1632)。临济宗三十二世智华宗符(1613-1671)从漳州度岭步入五羊城,其时,广州光孝寺宗临济(木陈道忞)(1596-1674)即自其中脱颖而出,被顺治帝尊为国师)。顺治十一年(1654),光孝寺重修戒坛竣工,宗符师撰《碑记》。翌年,宗符师应请将西来庵扩建为华林禅寺,方圆数里,内有戒坛,自此,临济宗益盛。民国年间《广州年鉴》表明,广州僧尼中,临济法系占近半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担任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的姚雨平居士就是临济门人征军法师(1854-1921)的弟子。现今,广州光孝寺方丈本焕法师是临济宗四十四世,六榕寺方丈云峰法师是临济宗五十四世。
  曹洞宗
  明末清初,曹洞宗三十三世道独(1599-1661)隐居于粤东罗浮山华首堂。道独字宗宝,号空隐,南海陆氏子,廿九岁在江西广封县博山受元来无异(1575-1630)大法。顺治十二年(1655),应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联请,从华首台下山到广州海幢寺说法。此后,道独为曹洞宗法系夫定的字辈依次是:“道函今古传心法,默契相应达本宗,森罗敷衍谈真谛,此印亲承永绍龙”道独撰著有《华严宝镜》、《长庆语录》,嗣法弟子有函晸、函可等。函晸字天然(1608-1685),番禺曾氏子。曾是明朝举人。明亡,岭南士大夫不愿仕清而遁入空门者多皈依门下,而函晸自己一家:父、母、妻、妹、子、媳亦先后为僧尼。函晸徒众数千,法嗣十人,嗣者有《楞伽心印》(四卷)。《首楞严直指》(十卷)。《各刹语录》等多种。影响甚大。清初,曹洞宗极盛,其最著者有罗浮山华首堂,广州海幢寺,雷峰山海云寺,丹霞山别传寺,广州无著庵,其时僧尼众多,护法者得力,香火旺盛,戒律严谨,精研佛理者众,不少诗僧的诗、画、书法。影响及于近世,撰著至今流传。函晸以后,今无、古云等先后住持的海幢寺,扩大了寺院规模,僧众在千人上下。到了光绪、宣统年间,以海幢寺僧为例,曹洞宗法脉已传到四十四世“达”字辈,民国年间,以广州为例,曹洞法系僧尼略少于临济建国后,未见有曹洞系法孙登记注册。
  法眼宗
  此宗本在江南地方兴起,其法脉早在宗代中叶已断。近世禅宗高僧虚云(1840-1959)立志承祧为法眼宗第八世。民国三十五年(1946)秋。虚老应请到广州主持“超度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水陆法会”时,随缘传法,觅具净根慧器者立为嗣法门人,当时,释本智(建国后从韶关南华寺赴广州光孝寺常住,已退院养老)得虚老授记为法眼宗第九世,后未见再传。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是愿力来的,乘愿再来!他发什么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凡夫是业力在作主,佛菩萨是愿力作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作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