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要快,更要稳
2014/9/4   热度:213
济群法师:要快,更要稳 禅宗入手处极高,一旦契入,直接简明,效果显著。正因为起点过高,故对行人根机及师长要求也不同寻常。在历经“一花开五叶”的极度昌盛后,法将凋零,逐渐式微。在今天看来,未免有些高处不胜寒的寂寥。那么,问题何在? 禅宗标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常被后人作为不学经教的挡箭牌。事实上,若没有正见作为择法眼,在认识觉性的问题上可能会很模糊,甚至将那些被意识包装过、改造过的我法二执当作觉性。心的功能极其强大,你想象觉性是什么,它就会化现相应境界诱惑你,使你进入自我制造的心理状态中,其实那和空性了不相干。唯有依正见和圣言量,才能准确辨别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隋唐时期,禅宗之所以并不特别重视经教、强调闻思,有自身的时代背景。一则,当时教理发达,学人普遍程度较高,对修行来说,知见已然够用,无须再下太大功夫,可将精力更多集中于证法上。二则,当时大德辈出,学人即使在见上弱一点,有善知识在一旁耳提面命,修行也不至于出现太大偏差。 但对今人而言,若无善知识引导,又缺乏正见,在禅堂坐着修什么?究竟会走向哪里?就我看到及了解的情况,实在不太乐观。因为内心世界太复杂了,说是处处陷阱也不为过。若无明师把手指点,最好选择更稳妥、安全的修行方式,以免蹉跎人身,乃至着魔发狂。 此外,还应重视基础建设。唐、宋之后,禅宗每况逾下,衍生种种狂禅、野狐禅、文字禅、口头禅,甚至成为文人附庸风雅的玄谈素材。一代圣教沦落至此,令人不忍。多年修学中,我深刻意识到,佛法修行有一些共同的、绕不开的基础。除前面所说的闻思正见而外,还有皈依、发心和戒律。若想绕开这些寻找捷径,只能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尤其禅宗这种高层次的修行,更需奠定扎实基础。否则,心行必定无法相应。所以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见性似乎天边云彩,遥不可及。事实上,见性未必那么神秘,那么艰难。因为见性所见的那个层面,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如果方法正确,在现有心行上是可以触及的。当然,这也需要因缘具足,不是随便说一下即可见道,需要相应的基础积累。 另一方面,禅宗修行有如剑走偏锋。如《坛经》,见地及修行手段皆凌厉迅捷,仰之弥高。但作为菩提道的修行,除见性外还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以此成就大悲,证得佛陀所具备的悲、智二德。 由此可见,学禅、修禅皆不能离开经教,离开悲智双运的大乘发心,离开佛法的基础建设,很有可能出偏或成空中楼阁。我个人在修学中,也是将教下和宗下结合起来。其实,教本服务于宗,宗也离不开教。当年,达摩祖师东来,以四卷《楞伽》印心。至四祖、五祖之后,将重点转至《金刚经》。除此而外,禅宗更有多达百卷的《禅宗全集》,比教下各宗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禅宗虽标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们仍很重视经教对修学的指导作用,所谓“藉教悟宗”。宗下这一传统,值得今天的学人认真思考,继承光大。 ——摘自《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 ---------------------------------------------------------------------------------------------------------------- 更多济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只要心里动了七情五欲,你这个心就被染污。你心里面还有贪嗔痴慢,还有七情五欲,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清净心里是一法不生的,六祖常讲本来无一物,哪有贪嗔痴慢?哪有五欲七情?要知道,七情五欲一动,就是罪障现前。佛菩萨尽情享受,不生七情五欲,他为什么不生这些烦恼?因为他知道相假体空,他知道事实真相。七情五欲是烦恼,我们凡夫享受里面有贪嗔痴慢,有七情五欲,这个享受不正常。享受里面没有贪嗔痴慢,没有七情五欲,这才叫正常的享受。这个正常的享受,叫做“三昧”。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