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在家居士的律仪生活
2014/9/4   热度:311
济群法师:在家居士的律仪生活 9月02日: 学习戒律的意义 这个学期为大家安排的是有关戒律的课程,主要由则慧法师给大家讲。 此次戒律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在家戒、菩萨戒、瑜伽菩萨戒这几部分。在家戒、菩萨戒的学习内容主要参考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上学期我在戒幢佛学研究所给学员讲过这门课,录有光盘及音带,在网上可以下载。网络的上课局限很大,主要还得靠大家在课后自学。戒幢佛学教育网也收录了其它法师讲解的有戒律的音带及律学著作,希望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在这个课堂,时间很有限,法师不可能非常详细地为大家讲解,只能是做些重点提示,并给大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所以,大家最好是带着问题来听课,否则效果不会很好。 另外,大家来上课的时候最好用真实的姓名,这不仅体现了大家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你的诚意,是对法师的恭敬,对佛法的恭敬。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不知大家感觉效果如何?期末有部分学员没有交作业,实际上参加考试只是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希望大家不是抱着随随便便的态度来参加学习。虽然网络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过,别忘了我们是来学佛的,我们应当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来进行学习。 《瑜伽菩萨戒》是非常好的一本戒经,开遮特别善巧,非常契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 我们学习戒律,不只是学习理论上的知识,更要将其和具体的修行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希望大家每天诵一遍《瑜伽菩萨戒》。诵戒、诵经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一种强化训练,让戒的内容、经的内容深刻地种在我们的八识田中。 当然,学戒最主要的目的是持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遵循戒律的重要性。 在“戒、定、慧”三学中,是以戒为基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学戒首先要从受戒开始,不知道在坐的有多少人受过戒? 如法地受戒很重要。如法地受戒,才能得到戒体。 受别解脱戒的戒体是成就解脱的根本;受菩萨戒的戒体,是成佛的根本。 下面由则慧法师接着给大家讲本学期的教学进度。 9月9日:何为真归依处? 归依三宝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三宝是佛法的全体,学佛从归依三宝开始,到最后,三宝又要在自身得到实现,这包括了学佛修行的整个过程。 三宝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 初学佛首先要归依外在的三宝,归依是寻求一种依托: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这是学佛修行的两大要领,也是佛法不同于一般宗教之处。 原始佛教比较偏重自力,正像一个人吃饭、生病、烦恼要靠自己来担当一样,修行也只有依靠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实践。 自力中包含着发心及自身的修行实践。可是,学佛修行是否光靠自己的力量就行了呢?我们可以看到,世间多少希望走上解脱道的人,因为没有明师指点,最后往往欲升反堕,落入邪教的泥塘中。 一个人靠自己悟、自己修,除非先天的慧根特别好,否则多是事倍而功半。尤其在环境这么复杂的今天,修行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恐怕都要艰难,没有相当的定力,我们很容易就淹没在五欲尘劳中。 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要依靠三宝的力量。一方面能够听闻正法,树立人生的正见、树立佛法的正见,明了真正的解脱之路。更重要的是,有善知识为依止,为指导,在善知识的指导下如法地生活修行。 我们整个学佛的过程都离不开善知识的指导。所以,密宗特别重视上师的作用,善知识的地位甚至比佛还高,因为有上师而后知三宝的功德,而后能修学正法。 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所归依的僧宝,不仅仅是指某个善知识,“归依僧”是以整个僧团为归依对象。在具体的修行中,我们可以依止某个善知识。但如果归依时只存心于某个人为归依师,那便不得归依体了,这一点大家切切要注意。 现在许多寺庙都在为信众传归依,但总是草草了事,有的虽然都隆重便令人却不得要领。在受归依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归依的仪规中,我们不仅要以虔诚的心来领受三归,更要听清三归的内容并宣称三归依,这都非常重要,是否宣称三归依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得到归依体。 归依是学佛的开始,是成就解脱的基础,也是最终成佛的基础。 归依体是历代祖师大德代代相传的,它有着不可思议的能量。没有如法归依的居士是不能得到归依体的,所以,应该重新归依,以免自误。 9月16日:五戒与世戒的区别 佛戒与世戒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就戒相来看,佛教的戒与世俗的戒并不是差别很大。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对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戒体的问题。 在佛法的修行中,受戒就意味着戒体的获得,而持戒则是对戒体的保护。 得了戒体就是种下了解脱的种子,成佛的种子。戒体也是我们止恶行善的种子,而如法的受戒又是获得戒体的关键,这是大家尤其要注意的。 不知道大家受过戒没有?受戒的又觉得自己得戒了没有? 得戒,首先要有如法的受戒仪式。它包括忏悔、发愿、三归、说戒相四个方面。尤其在受三归的时候,必须清楚地明白授戒师所说的三归的内容。如果三归的内容都没听清楚,那就意味着不得戒。所以,没能如法受归戒的人,应该找机会重受。 受戒、持戒又是对谁负责?这也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一个问题。 我们要知道,受戒和持戒都是对自己负责:因为我要解脱,我要离苦得乐,所以我才要受戒并且持戒。 我们可能会问:持戒有什么意义? 在佛法中,自利与利他是统一的。真正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必然不会伤害到别人,并且能惠及他人。我们能对自己负责,也才有能力进一步对众生负责。相反,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的人,自然也没有能力对一切众生负责。 佛教的戒律有雄厚的义理作为基础。戒律是建立在因缘因果的基础上。从自身而言,持戒是培养我们生命中善的种子,限制生命中恶的种子。 当我们生命中善的种子在增长时,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净化,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升华。而当我们生命中恶的种子增长时,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在趋向堕落。 我们的每一桩善行都是在培育善的种子,它所带来的,也不只是暂时的人天果报,更会将我们生命的未来带入生生增上的良性循环中。而恶的种子一旦萌芽,也会形成强大的力量,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无穷的过患。所以,善恶的果报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它的根源都在于我们的心。 声闻戒比较重视行为规范,而菩萨戒则更进一步地戒心。在菩萨戒中,要求我们起心动念都要如法,起一念贪嗔痴之心都是犯戒的。原因是什么?当我们的贪嗔痴现前时,就是在给恶的种子浇水,就在培养我们人格中贪嗔痴的力量。所以,严格的持戒不只是落实在行为上,而要时刻观照我们的心念,要真正做到表里如一。 持戒的行为,能给社会带来自他和乐的效果。今天的社会,存在种种不安定。归根结底,不外乎人们的贪嗔痴在捣乱。如果我们都没有了贪嗔痴,社会还会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只要人类的贪嗔痴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世界将永无安宁之日。导弹防御系统有什么用?先进的军事装备一方面是用来相互制约,一方面是用来相互威胁。核武器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是安全的保障,还是更大的不安定因素?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只有认识到世界不安定的根源,才有可能最终解决不安定的问题。 人类的犯罪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不外乎杀盗YIN妄。如果众生都没有了贪嗔痴,这个世界便是佛国净土了!所以说,受戒、持戒,对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今天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的问题这么多,人类道德水准低下,天灾人祸层出不穷。要改变这一状况,只有靠大家一起来发菩提心,所以,我们在自己得到佛法利益的同时,别忘了介绍给他人。 忏悔法门在修行中非常重要。我们应当把忏悔当作修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 忏悔是在惭愧心的支配下所产生的一种自责行为。我们应时常以戒律来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当我们有不如法的行为时,应立刻生起惭愧心,自责心,并积极努力地以实际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大乘佛法中有许多忏悔仪轨,通过诵经、礼忏来达到忏悔的效果,像三昧水忏等等,都非常好,晚课中的大忏悔文也不错。不过,佛教中还有更高级的忏悔,叫无相忏,当然这不是一般人可以修得来的,那是要在通达性空的基础上,真正了知罪业如幻如化! 大家多诵《金刚经》《心经》,能帮助我们认识空的真理,帮助我们超越对五欲尘劳的执著。 现在的人为什么活得很累?就是因为对拥有的一切太在乎了。我们在乎什么,就要为什么所累。我们在乎什么,什么就会伤害到我们。 9月30日:在家居士的律仪生活 我们受持八关斋戒,就是种下了出世解脱之因。出世解脱的关键在于出离心,依出离心观无常。持声闻戒、修声闻行,都是偏向于出世的。 世间与出世,也不是截然对立的。能够观空,了知世间如幻如化,不住世间相,虽身处世间而心能出离,即所谓“飘然尘外人”。 作为在家居士来说,没有条件不一定非要出家,但不可没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会沉溺于五欲六尘;没有出离心,就更谈不上了脱生死。原因是什么?因为贪著是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本原因。只有具足出离心,才能摆脱对世事的贪著,才能进一步修习解脱道。 在出离心的基础上,还得发菩提心。入世度众生,的确很了不起,但把握不好,会被五欲尘劳淹没,如老象溺泥,不能自拨! 空啊!无常啊!这些真理固然非常好,但生命是习惯的积累,许多大道理在烦恼习气的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你们不觉得吗?因此,光学习理论,光懂得大道理还不行,必须脚踏实地地依教奉行。要改造自己的生命,还得在生活中磨练。 持戒的意义,就在于改变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修行从广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学佛关键在于发心,尤其是出离心、菩提心的培养,没有这份发心,一切都免谈。 有了发心,正确的知见也很重要,知见不正,一切都歪。 在家居士能真正地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等同于出家。因为出离心生起后,自然也就远离了对家的执著,远离了对世俗的执著。 大乘经典中的许多大菩萨都现在家相。他们虽住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当然这不是一般人的境界。你们如果这样做的话,妻子可能要找你离婚了。 八关斋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在今天这个开放的社会,红尘滚滚,要把握自己的心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如何保护好这颗“心”?持戒便是最好的办法。 八关斋戒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清净地生活。否则,我们的心不知会染污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的心也有形有色的话,那么,很多人的心一定是惨不忍睹的。我们不妨自我反省一下,起心动念间,有多少是贪、嗔、痴? 至于成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虽然禅宗讲即心即佛,密宗讲即身成佛,但成的是什么层次上的佛呢?成佛是个笼统的概念,其中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天台宗说六即佛,我们每个人都是佛,但我们这种佛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吗?我们只是理即佛,只是有佛性而已。而众生的佛性,为无明烦恼所覆,虽有若无,所以在《涅槃经》中,将众生的佛性比喻为“贫女宝藏”。 真正的成佛修行,还得广修无量福智资粮,也就是要有长时间行菩萨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随度化众生的需要,或现在家身,或现出家相。 而说到成佛要现出家相,是指由菩萨成佛的最后一身而言,如释迦牟尼现出家身而成佛。当然,在他方世界也不完全是这样的。 ---------------------------------------------------------------------------------------------------------------- 更多济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告诉我们,一切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你危害它生命,没有一个不是怀恨在心。所以你不要看蚊虫蚂蚁那么小,它也有嗔恚,它也会记仇,你杀害它,将来它得人身,你得畜生身,他也来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非常地可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