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习惯与受戒戒体
2014/9/3   热度:304
刷牙习惯与受戒戒体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佛弟子他一天吃一餐就够了,我们三餐还不够?原因就是他那个机器省油,我们这个机器耗油。大家要知道,我们能量消耗到哪里?消耗在妄念上,你妄想愈多,你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多。从前出家人没有妄想,他不要攀缘,他一天到晚没想头的,他只有入定,因此他消耗量少。阿罗汉得九次第定,他没有妄念,他消耗得少,他一个星期吃一餐饭,够了;辟支佛定功比阿罗汉更深,消耗更少,半个月吃一餐就够了。我们不行,我们妄念太多,你又不肯给它加,那你不是自找麻烦!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决定不是充面子的事情,不是搞好看的事情,是看我们自己能力能不能做到,对于日中一食不要勉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释惠敏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
94年度新春从2月14 日到2月19日期间,法鼓山体系在台北市北投农禅寺,一连举办二个梯次“在家菩萨戒”第十一届传戒活动,由圣严法师亲自传戒,希望佛门弟子透过受持菩萨戒,提起精进心,以四弘誓愿及三聚净戒为基础,再以净化身口意三业的十善法为准则,常常反省,遵循菩萨戒止恶、修善、利益众生的原则实践佛法。
“戒”,梵语cila(音译︰尸罗),是行为、习惯、性格……等意义。广义来说,善、恶习惯皆可称为戒,好习惯称“善戒”或“善律仪”,坏习惯称“恶戒”或“恶律仪”。一般所说“受戒”是指藉由一定的仪式,受戒者由身业的动作─长跪、合掌,口业则是出声随念或回答,以表达出将建立起各种好习惯的信愿心。表达仪式过后,虽然时过境迁,依此所产生之随时随地“防恶止非的力量”称为“戒体”。
一般在受戒的过程中,大都是跟著得戒和尚念三遍受戒文,例如:得戒和尚念一句,受戒者跟一句“我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随念三遍)。以功德成就的三宝为典范,作为学习的对象与标杆,建立起持戒的信心与愿心。受菩萨戒时,此念三遍的过程,得戒和尚常会教导配合“三番观想”的力量纳受戒体,建立起菩提心、引发菩萨行。
所谓“三番观想”,是当第一次念受戒文时,作第一番观想︰万法全部转变成善法。对象是遍法界所有或亲或冤的众生与各类或顺或逆的境界。当心境翻转时,万法都可震动、翻转。过去和各种黑法、烦恼法相应;现在则转变成白法、善法。好像满天的黑云转变成白云。当第二次念受戒文时,作第二番观想︰所有翻转的善法如祥云、如伞盖,集中在受戒者头顶上。第三次念受戒文时,作第三番观想︰无量无边善法从头顶灌进身心。如此虔诚、殷重的观想历程,虽然是短暂的受戒之表达仪式经验,但可以建立起从烦恼凡夫蜕变为菩萨的“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也可说是“戒体”,随时随地开展自利利人的菩萨行。
从心理学来看,“长期记忆”是经过“重复”或“情感”因素而强化的资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新合成的蛋白质被运送到新近启动的脑神经突触后,或学习引起突触已有蛋白质的构型(shape)修饰,保存了长期记忆。
回顾我一生中,有一个我自认为守的很精进的好习惯(善戒),似乎也合乎“自利利人”的条件。那就是在30多年前,所建立之勤快刷牙习惯。当时我还是医学院的学生,有一年学校校庆的园游会,我经过牙医系的口腔保健社团的摊位,有位学生教我如何是正确的刷牙观念与方法。没想到,虽然当时只是短暂的教学经验,我却好像受了“刷牙戒”一样,建立了精进的刷牙习惯。从此,逐渐养成随身携带牙刷、牙线的习惯,不仅正餐之后,任何饮食后,即时刷牙,也随缘劝导别人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并且精进于刷牙方法的学习,从早期“划圈法”、“旋转法”,到目前国际上最受推荐的“贝式刷牙法”(Bass Method;刷毛朝向牙肉与牙面成45度~60度,涵盖一点牙龈,依序两颗、两颗来回的横刷)都能利用。现在我使用的方法是“贝式法”配合“旋转法”。在道场的法师似乎受到影响,大都养成刷牙习惯,变成道场中用斋后的“道风”。刚入道场的新人也无形中也会跟著学习,不知不觉也养成刷牙习惯了。这或许是我对道场的少数“政绩”之一。
我也能体会不容易养成刷牙习惯的各种原因。有一次,当我在鼓励良好的刷牙习惯时,有人向我回应说︰餐后刷牙,太可惜,无法让食物的美味于齿颊留香。事隔一年,再见此人因牙周病,牙齿几乎全坏,需要带剪刀上饭桌,以便以剪刀代替牙齿,剪切菜肴,才能吞咽,实在令人感伤嘘叹。此外,大多数人觉得随身携带牙刷、牙线太麻烦,特别是又要带牙膏,使人却步。我的建议是︰不一定要每次都有牙膏才刷牙。因为只要用心刷牙,纵然不用牙膏,也是对牙齿有保健功效
反之,我之所以养成刷牙习惯的原因是︰由于从善知识(牙医系学生)听闻正法(正确的刷牙观念与方法)时,犹如经过“三番观想”的力量,很清晰、纯真、调柔的纳受戒体,而且从日后食后刷牙的清爽的感受,反覆的增强“持戒”之信愿,再加上经常内正思惟、法次法向的思惟修习,因而建立起不退转的“刷牙戒”。
我也借助此坚持“刷牙戒”的经验,运用于其他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身心刷牙戒”的养成,身心有烦恼时,即时刷洗干净,身心感受到清爽,逐渐远离恶业(坏习惯),犹如《六祖坛经》中,神秀大师所提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心性偈”。如此,我们则可期待“牙净则心净”,“心净则国土净”。希望大家能作好牙齿保健,不要等到牙齿坏光、掉光了,变成像“牙齿本无树,牙龈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地时,那是会后悔无及呢?或者是“无齿可修可证”呢?(本文刊于《人生》杂志260期,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