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传心法要讲记(2)
2014/9/4   热度:809
慧律法师:传心法要讲记(2) 好!这些重要的资料,经过了介绍以后,再来,再看看这些《传心法要》的内容。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钟陵录,就是在江西进贤县的西北这个地方所笔录的,【钟陵】,它是一个地名,江西进贤县的西北。 【师谓休曰:】 断际禅师也就是希运禅师,对裴休居士这么说: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意思就是,你只要懂得这个一心的法,那佛法整个就贯通了。 【此心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 为什么?它离见闻觉知,照见五蕴皆空,这生生灭灭,它都无所住,无所著,用一个觉性,纯一个觉性,那个觉性又是无相、又是无住、又是无求、又是无著,那当然一切都是圆满,就不生不灭。所以这个犹如虚空一样,这个心无始以来,不曾经生,因为没有执著嘛!也不曾经灭,也没有分别啊,本来就没有这个生灭的心。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 简单讲,我们的本性无相,无对立。 【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 意思就是超过一切范围、数量,一切的名言,一切的这个痕迹的对待,统统超过。 我们从刚开始来看,生灭是一对,因生讲灭,因灭讲生嘛!有青才有黄嘛,有黄才讲青嘛!底下,不属有无,有跟无又是一对,新旧又是对立,长短又是对立,大小又是对立,毕竟绝对的觉性,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如果看到这一段,我们如果能够悟到,那就一切的是非、长短、数量,统统一样,今天我拥有一百亿,一样一觉到天明,我今天身上剩下一块钱,也是一觉到天明,何以故?他没有这个数量的这个执著跟分别,大修行人,这些都绑他不住的。为什么?他远离对立嘛! 【当体便是,】 什么叫做当体便是?就是即相离相,所以这个禅宗就是以体性为下手处,体性就是所谓的觉性,绝对的空性为下手处。那么这个绝对的空性,又不是说我去观照:它是空性;不须要观照,法尔如是,它本来如此。 二乘人或者是凡夫,都是用一个观照的心:哎呀!这个色身,不净啊、无常啊,小乘都是用这样修行的,就观照这个、观照那个,就知道:这是缘起性空。大乘的、最上乘的顿悟法门,不是这样,顿悟法门就是法性如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一切的境界,它当体它就是绝对的空,你不须要透过观照,不生不灭就是在一切的眼睛、六根现前的地方,包括我们这个色身,无常,它就是毕竟空寂,没什么好讨论的,也没什么好观照的,他不会产生执著跟妄想,也没有所谓空性的执著,虽然我们了解是毕竟空,也没有安一个:我在观照空性。那这样又是执著,因此若论佛法,它一切现成,一切都是现成的东西。所以当体便是,就是即相离相,因此禅宗从本体界下手,禅宗,从我们心的毕竟空性的觉性的体性下手,你只要悟到绝对的这个思想,那生死就解决了,剩下就是一些习气的问题,就是今生今世不能了生死的话,来世啊,就象月溪法师讲的,你已经走了五十步了,来世再投胎,因为你行善、听闻佛法,又不会失去人身,来世再用功一点的活,就有机会大彻大悟。当然这个很不保险啦,这是月溪法师的思想啦,他意思就是不要怕,不要怕轮回。修净土宗的说:你不怕你去哦,我不要!大家都很怕啦,是不是啊? 【动念即乖。】 当下不生不灭的体性,那个就是了!师父已经在刚刚一开始讲,我就告诉诸位,看到这个花,就透视它,当下无常,就是毕竟空,没什么好讨论的,没有生、没有灭,心保持如如不动,所以一切的境界现前,你都是这么样子的,清清楚楚的看着它,虽生,无能生所生,虽灭,也无能灭所所灭,它就是这样子,当体便是,动念即乖。 什么叫做禅?这些分别、执著,都是多余的痛苦,因为它一定会消失,所以六祖讲一句很有道理:诤与道相违。诸位!我们今天内心里面,如果充满着着相跟执着,乃至说我们立这个一定对、这个一定不对,你不可能摆脱痛苦跟烦恼,你一样是生灭,你布施再多的钱,你只能种种福田,要不然就认真念佛,念到可以伏惑,否则你要了生死,没有机会。了生死只有两条路嘛,第一个,大彻大悟,我们现在指的是大乘,不是小乘,小乘是观空,大乘是观心,小乘是讲缘起性空,一直到菩萨的阶位,大乘最上乘论,讲万法唯心,空如来藏是心法,不空如来藏也是心,空不空如来藏,它也是心,就是万法它就是心,这个心就是指无始无明,因为真如不能造作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唯心这个【心】,不是指真如,真如不能造作的,这是指无始无明,我们要弄清楚的啦,连这个都搞不清楚的话,你认为说:哎呀!这个山河大地,都是真如创造出来的。你弄错了!真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它造作什么?所以真如不是缘起法,但是不离缘起法,真如不是见闻觉知,可是不离见闻觉知,我们一定要认清楚。真如如果是缘起法,缘起是生灭的因果相,那么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了,你永远不能成佛了,为什么?它永远是生生灭灭的东西嘛,成佛又变成众生,众生又变成佛,佛又变成众生……是不是? 法离见闻觉知,真如也不是见闻觉知,这一句话你们要注意听,看看师父能不能用现在的语言,给大家一点启发。简单讲,见闻觉知就是六根,意思就是,我们六根所建立的思想跟语言,思惟,统统是因为我们妄想、颠倒、执着的方便存在,我们为了生存,我们需要思想,产生了种种的运作,这没有关系,你不要去否认它,不要去除掉它,我们可以利用它。当我们建立了这些思想、这些妄想的时候,我们冷静一下,因为这些假相,让我们产生情绪的贪嗔痴、嫉妒、占有、排斥、攻击,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些缘起假相的空性,所以我们有存在这些不正当的思想跟妄念,我们如果用一个彻底的来观照,我们把全世界,包括我们的人类,全部把他打烂,磨成粉末状,这个世界全部的人,全部都死光光的——这当然是不得已的讲法啦,按照这样讲是不对的啦,可是这样子比较直截了当,让你去感受——这个全世界的人,因战争统统死掉了,你的见闻觉知在哪里?一片死寂,统统没有,这个是用无常、破坏,来让大家觉悟,大彻悟的人不须要这样子。所以我们在见闻觉知,所建立的这个思想,没有关系,你不要去破坏它,你只要去放下它,意思就是,所建立的统统是妄想,但息妄念,别无圣解,你就一直停止那个分别跟执着。譬如说你今天,那个人给你印象很不好,那你开口出言你就会想攻击他,乃至于说诽谤他,这个人你很爱他,你就想要执着他,诸位!这个与道已经离得太远了。 我们现在要怎么样子?好!你很嗔恨某个人,你慢慢试着,你就用一颗平常心看他,不生不灭,没有好坏,好坏很清楚,没有情绪的牵引,他对你就完全失去作用。他动摇不了你的真如,你一样看,这个就是用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的办法,守住、保任,到了有一天,就象月溪法师讲的:铿的一声,就打破了无始无明。就是这样子,你不要去破坏思想,所以不除妄想,不求真,妄想,你不要去除掉,除掉妄想,犯了无穷的过患,要除掉妄想的那个,也是妄想,但于妄想处着手,放下执着、分别,使我们的空性,扩展到不可扩展,绝对的空性,那么就是本来面目。你不必去伤害你的思想,你也不必感觉你的妄念是罪恶感,人不是死人,哪一个人没有念头呢?只要你把对立的心放下,爱、执着的心,爱恨是对立嘛,善恶是对立嘛,是非是对立嘛,生灭是对立,黑白是对立,有无是对立,新旧对立,长短对立,大小对立,我们因为一直活在这个对立的、有限量的这个世间里面,捆得我们死死的,我们一直没有办法,我们今天一直在思惟:这个人对不起我,这个人对不对得起我,这个人爱我,这个人不爱我。我们一直在搞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弄得我们一直困惑不已,颠颠倒倒,诸位!这个不必断去它,只要你放下,爱恨统统放下,善恶统统放下,慢慢的放。当然这个不对,其实不生不灭的本体,这个放下都是多余的,但是我们没有悟到,就必须在次第里面讨论,对不对?法尔如是,内空,觉性是空性,外面法性也是空性,缘起一定是空性,此觉性跟外面的空性,没有两性啊,在物,叫做法性,在人、有情,叫做觉性,觉性是绝对的本体,难道法性不是绝对的空性吗?也都是平等的,这本来没有所放,也没有能放的东西,你放什么东西?本来就没有!所以六祖大师那一句话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就是本来毕竟空寂,不能建立任何的知见,建立任何的知见,你就是尘埃,就是《楞严经》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在毕竟空寂的、绝对的、无量无边的这个绝对的本体里面,你讲什么都不对、讲什么也统统对,你讲什么都没有关系,为什么?我只要不执着、不分别,那就是本来的东西。所以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好端端的在那个地方,它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的见闻觉知啊!你的见闻觉知于六根,你尽量作用,但是你要妙用、要无相的用、要无著的用、绝对的用,不要落入两边,把自己捆得死死的。 我们出家,更要学习这样子大的胸量,所以我们先学习宽恕众生,因为所有的法,统统是叫你从有限的名相、义理,赶快去顿悟,契入无限的境界,为什么我们这个经典会让我们迷惑呢?因为没有开悟,所以讲的法错误,所以这个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统统遣,遣之又遣……我问你,你要遣到什么时候?这样讲根本就是不对的东西,你要遣到什么时候才没有办法遣呢?遣之又遣……放下又放下……那我问你:你一定有一天放不下,因为还是有量的存在,我们如果悟道、证悟的人,就本来无一物,你说你放下什么东西?他没有东西可以放下,他就契入了本体了:本来就没有所谓放下,没有什么东西好放下的,确实如此,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要放下什么东西?没有啊!既然没有,你就了解,好端端的摆在那个地方,你不去享受它,反而把它捣乱它,一天到晚往外求、往外追,你追来的又是如梦幻泡影的事相的东西,这个人让你伤害了,你能赢得什么?你本来就输了,你攻击他、伤害他,你赢什么?你只有输的因果。所以我们啊,慢慢的去体会。当体便是,动念即乖,动到分别心、我执的心,那就不对了! 【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 为什么?虚空就是绝对,虚空你怎么量呢?你要量多久呢?是不是?我们说:哎呀!这个星球跑到那个星球,要经过几亿光年、几百万光年,那还是有一个量啊,整个绝对的虚空里面,它是什么?没有啊!你怎么量它呢? 【唯此一心,即是佛。】 你只要保持一心,就是无心、就是绝对,这个就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佛跟我们众生,没有什么差别的,为什么?你要成佛,就不可以离开众生。因为你就是众生,不可以离开众生,我们想要悟道,成就菩提之道,那我们怎么可以离开当下一念烦恼呢?!我们要赶快利用这个烦恼、是非、纷争的世界,去悟到我们无限的佛性、绝对的佛性,这才是有智慧的人。要是碰到麻烦、烦恼,一直逃避,你逃到哪里啊?业如影随形,烦恼如影随形,不要逃避它,你真正业障现前,你面对它,你不要管它。所以有的人说要去伤害谁,我说:你伤害不到的,如果人家是大修行人,开采出来的是清净心,你怎么可能伤害到人家?你还没有伤害到人家,你先伤害到自己了。每一个人都有佛性,你怎么能够伤害到对方的佛性呢?如果那个人是已经悟道的人,你讲来讲去,嘴巴讲烂了,攻击、伤害,嘴烂掉了,人家还是一样的,徒自疲劳啊!所以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不要逃避。为什么?佛与众生没有什么不同啊,都是这个佛性啊! 【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 如果我们对这几个字,能够好好的体悟,万事OK了!你为什么叫做众生呢?这八个字:着相外求,求之转失。我们不是要来修行吗?你修行方法要正确啊,这方法就是这几个字嘛!你不要着相外求,你就不会失去嘛,为什么?好端端的清净佛性摆在那个地方,你不要求,就是见一切相,你不要分别、不要执着,就冷静的、清楚的去看它,绝对的存在,不要去破坏它,不管外面的相怎么样,本体的清净心,它一样存在的。 【使佛觅佛,将心捉心。】 用佛去找佛,用这个心去捉心,我们修行都是用这个的,譬如说我们这个拜忏法会,如果听到了师父的开示,他就知道法会是方便法,不是究竟。但是悟到的话,方便就是究竟,没有所谓方便,也没有所谓究竟,也是绝对的嘛!譬如说我们拜忏,拜忏他很认真,也很诚恳的拜,他有一点相应,因为用一颗善良的心嘛。 昨天的不好,今天拜忏除掉,这一颗是不是佛心?不是的!今天你觉得不错了,明天觉得:今天不好,明天再拜忏,又把它除掉,那你要除到什么时候?籍着次第可以这么样讲,一步一步有在进步了,不错了、可以了!但是用这种心要求佛,那了不可得,你要忏到什么时候你的罪业才叫做清净呢?不可能!所以悟无生的人是真忏悔。我们如果悟到,当下放下,当下不去分别、执着,依清净心行事,用本性不生不灭去布施;用本性不生不灭去持戒;用本性不生不灭去修忍辱;用本性精进;用本性去修禅定,统统是不生不灭,同一心嘛,同样一个佛性嘛!所以如果我们使佛觅佛,将心捉心,这个就是不能离开对立。 【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你永远没有办法成佛。 【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息念忘虑】这四个字,是修行的根本。【息念】,就是止息妄念,【忘虑】就是忘却了思虑。 这个很多人看不懂,你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的,这个很难的,我指的不是说,这个息念忘虑这个境界很难,我指的是,他讲的这个息念是怎么息,我指的是方法很难,你会误解的,你会以为:息念,就是什么都不要想了。忘虑,我什么妄想统统不要了,我坐着,统统除掉它。这错!他指的,注意听!息念是指息掉妄念,但是还有正念,忘虑是忘却思虑,但是还有清净的智慧。简单讲,还有作用,息念不是什么念头统统放下,人不是死人,你不可能把全部的妄念,如果你把息念,把它意会成除掉那个念头,完蛋了!息念就是停息这一分执着,停息这一分的分别,存在的正念,正念就是无念,无念就是绝大的法身,法身就是平等,平等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以这个【息念】,不是停止念头,是停止执着跟分别的念头,但是存在着正念,虽存在着正念,但是无念,虽是本体,但是妙用现前。所以虽说有念,它其实也是无念,虽无念,可是遇缘即施,碰到因缘,它就造作出来。 缘息即灭,缘尽了,清净的本体一样回归到本位,就象一切的事相,你怎么样变化,虚空都摆在那边不增不减。譬如说这个是毛巾,毛巾晃来晃去、晃来晃去,都没有办法障碍虚空,虚空也不会随着你摇晃。我们的正念,就是存在在绝对的这个智慧里面,所以息念是指停止妄念,而不是除掉念头,这个是很重要的!忘虑,就是忘掉我们那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思虑,那一些都是多余的。佛告诉我们,我们内心里面的挂碍都是多余的、冤枉的,因为本来无一物,它是毕竟空寂,这些妄念都是多余的。我说众生智慧不够,来讲是非,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要是我啊,来!我说今天在这个世间,哪一个人的口才最好,你请他出来,站出来跟我讲是非,我如果受到你的动摇,我头可以交给你,我绝对不受你的动摇。何以故?你来面前,你跟我怎么讲那个人多坏,我问你一句话:他的生死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如果明天,我慧律法师要死了,那个人怎么好,他能帮助我什么?那个人怎么坏,他能够害我什么?没有用的! 什么叫做修行?你赶快放下这些不必要的挂碍、牵挂,尤其我们要从不造业下手,你口业要清净,身口意要清净,要不然,那个烦恼又更多。身口意清净,你想要忘虑,就比较容易了!师父的意思就是说,学佛要学有智慧,你冷静想想看,就是师父的是非,跟你的生死有什么关系?徒弟你有是非,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不可以残害佛教,你残害佛教,我就找你,你弄到这个僧团,我一定找你,你个人没有修行,那没有关系,那你没有修行嘛,我的徒弟,这个人怎么样不好,他在这个团体里面遵守规矩就好,为什么?你私人的生死,不关我的事情,你不修行,那是你的事情。所以我们就会觉得很奇怪,我们怎么会那么容易,就把自己的情绪弄得很低潮,一下对师父有信心,一下对师父没有信心,一下这个对、一下那个错,这叫修行?我告诉你:百千万劫,你永远都在轮回!什么叫做修行?很简单!放下!你讲啊!你尽管讲,没关系看你有多厉害,你想要影响我,那不可能的事情!不然看谁有多厉害,你叫一个口才最好的来,你讲哪一个是非,哪一个人怎么样,你老是讲别人错,你怎么可能讲别人对呢?你自己不对,你都不说。没有用的,你听这个根本就不会准确的,而且是非恩怨,这个是世间的常态,你若是卷进去,你永远轮回不完,学聪明一点,喝茶、泡咖啡,没事!多少也跟师父学两招:要讲来啊!你讲,我就保持沉默,我不要造口业啊!我们分析一下嘛,是诽谤的人造业,还是被诽谤的人造业啊?那当然诽谤的人造业啊!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被诽谤的人是有福报的,因为他可以修习忍辱。哇!那更好!是不是啊?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些挂碍、这些伤害,都没有用的、多余的,这些烦恼、贪嗔痴也是多余的,你就是行善,去执着:我今天对众生多好。这个也是多余的。如果我们用不生不灭的心来布施。那没事了!我今天布施十万,我也不要让人家知道啊,我的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我也不希望人家赞叹嘛,是不是?我今天帮助人家有多少,连讲都不要讲,为什么?你的因果存在嘛!我们不是因果的老板,我们不是因果的执行者,我们不够资格去判断说,这个人会下地狱,对不对啊?人家那个意见跟他不一样,他就说:这个人会下地狱的。好象他是阎罗王,负责判案的。所以不要管人家对我们的看法怎么样,我们问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用对方法?同学们!方法正确了以后,我们就接近了真理,方法就是眼见一切相,统统放下,所有产生的知见,都是多余的痛苦跟困扰。有的人说:师父!我都知道,我也知道要放下啊,可是就是没办法!没关系!我们须要时间,慢慢来、慢慢来。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佛即是心。】 为什么?他不二嘛! 【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当我们做众生,烦恼盖着我们的时候,可是我们这个佛性,这个清净心,也就是佛的心,它不会减少的。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当我们有一天,我们成佛了、悟道了,我们也没有增加什么,为什么?本来具足嘛! 【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 这一句太重要了!【修添】就是修造、增益,增加种种的利益。 拜神的人他就讲:积功累德。从这里,就知道拜神的人不懂得本性,功德可以让你累积的吗?累积就变成有数量观了,积功累德,是外行人讲的话,因为功德本自具足,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无善不为,不假修添,虽然不假修添,我们一样行善,何以故?不生不灭的本性嘛!内心想:我们要去做善事来积功累德。心里执着一个做善,那就是生灭的世间相啊。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做善跟修行大不相同,做善是生灭因果,六道轮回法啊,我们要用做善的基础,加上心地的功夫,那就是出世,了生死之法。 【遇缘即施,缘息即寂。】 【施】就是施行、施展。碰到了因缘,我们就不吝惜的把它造作,我们就说法、就布施,这个【施】不是指布施,是指施展出来的意思,施展我们清净的本性的妙用。意思就是,遇缘即施展妙用,没有烦恼的作用。譬如说师父在说法,如果我悟到了本体,我的说法没有烦恼,没有执着,也没有我在供养的心,统统没有!一心为众生,一心为佛教,这样子的施展就是妙用。缘息即寂,那么缘散掉了,就空寂了。一个是讲用,一个是讲体,体不离用,上面的【即施】,就是妙用,这个【寂】就是本体,妙用不离开本体,本体可以展示妙用,妙用就是无相,无相能够产生妙用。 【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 如果我们不决定信这个是佛,著相修行,修给人家看的,这些都是妄想。这很多啦!譬如说打个饿七,饥饿的饿,然后坐着,整天不吃啊、不睡觉啊,搞这个很奇怪的作法。月溪法师在开示里面,就批判、批评这些人,也是好意啦!他都骂,这个有根据的,不是我讲的,月溪法师他已经死了,人家不会找他麻烦的,这个人是相当有正见的人。他说:时下有一些无聊的出家人,自己打饿七啊,然后自己搞一些神通啊,乃至长坐不卧啊,乃至不吃不睡啊,然后就以为这个叫做修行,他说:这个就是着相修行,希望人家赞叹,以求功用。这个都是妄想的。还有啊,月溪法师非常反对剌血写经,他是非常反对的!他说: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最后入不思议法界品里面说:析骨为笔,以血为水,剥皮为纸……那是表法的啦,有的人真的要把骨头拆下来当作笔,有的人要把血用一根管抽出来,然后冷冻起来,我们要写经典的时候,拿一点出来,弄一弄,赶快抄《华严经》,有的用血写成《华严经》,或怎么样。这个在月溪法师,他是非常反对的!还有的人把一本经,一个字拜一拜……他说:这个不是修行啊,修行是观照、断烦恼,彻底的放下贪嗔痴,这个叫做修行。我们烦恼不断,头嗑破了,我们也不晓得在拜什么东西啊!当然月溪法师讲的当然有他的看法,我的看法,只有你能够善用心,就是一字一拜没有关系,但是你要懂得心法,如果我们不懂得心法,所有的东西都不叫做修行。如果我们懂得心法,他吃饭也是修行啊,不着相就是修行嘛,对不对?睡觉也是修行,上厕所大便也是修行,为什么?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万法唯心所造,觉性不变。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圆觉经》里面讲的:何以故?一切觉故。到哪里统统是觉悟:到哪里统统是绝对的本体。所以道在屎尿中;道在运水搬柴中;道在行住坐卧中,为什么?不着相嘛!那就OK了! 【无始以来,无著相佛。】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着相的佛,着相怎么能够成佛呢? 【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 这个很重要!你一定要把笔拿起来,有九个字,如果你弄得很清楚了,你就不落入这个地方。哪九个字?“生灭因果法,落入阶位”,这个统统是次第,“生灭因果,落入阶位”,八个字也可以。譬如你行善因,这个也是六道轮回;你今天布施一千亿,也是六道轮回;今天我把所有的财产,统统登记师父的名字,你烦恼不断,你还是六道轮回,你把所有的财产统统给我,没有功德的,那个叫做福德,不能成佛的、不能了生死的,顶多你来世日子好过一点,我把你这个钱再布施出去啊,你种福田啊,那是福啊,那不是了生死,跟了生死是两码事情的,为什么?因为你落入善因嘛,你要得善果嘛。我们本性是怎么样?本性是非因非果,因的当下,就是空性的绝对本体,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你所谓的因是假设,因为人类的生命有限,你不晓得从哪里开始,随便撷取一点,统统是因,随便撷取一点,统统是缘,随便撷取一点,统统是果,因的当下就是缘、就是果,为什么?因为没有办法找出最初的跟最后的,也没有办法找出中间嘛,所以我们只有方便讲,这个叫做生灭因果。 譬如我们说七点半是因,九点半是果,那么我问你,七点半以前是什么?那我现在是什么?是还在讲经吗?是不是?那现在是缘吗?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因啊,现在也是缘啊,现在也是果啊,但是我们要成佛,不可以这样讲的,这是站在无常的生灭角度里面讲的,没有超越了,这就落入次第了。生就是无生,为什么?当体即空,你讲生是妄想,如果你执着一个无生,也是妄想,为什么?法尔如是,本来如此,不生不灭的清净本体,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默契而已。默契,就是我们暗地里的相应,叫做默契,所以修六度万行,欲求佛道,就是次第,落入次第,就落入阶位。 【无始已来,无次第佛。】 从无始劫以来,没有一个是次第佛的,次第佛就是慢慢断……我断一点迷惑,慢慢断,没有的!那绝对的本体,你永远断不到。那是无始无明,一时同时放下,万缘放下,本体自现。就象我们把眼镜,我们要看虚空,我们如果要看虚空的时候,当我们跑到讲堂外面,一看虚空的时候,虚空才不会说:今天给你看这一点点,明天给你看一点点,后天给你看一点点。 有次第就是可以象切蛋糕一样切开来嘛,虚空不能切的,为什么?我们等一下出去看虚空的时候,一打开,同时顿现,虚空没有次第,没有来去相,没有生灭相,没有增减相,成佛顿悟也是这样子的,不能有次第,虽然在因果法里面,不离开这个因果,可是你的时节因缘到了,在因,你悟到非因,你就是成佛;在缘,你悟到非缘,你就成佛;你到果,悟到非果,你就成佛。非因、非缘、非果,不是没有因、没有缘、没有果,而是因果清清楚楚,但是是超越因果,因果就是六根所建立的事相,对不对?超越因果就是,不要在六根见闻觉知建立的思想里面分别、执着。你一样过着思想的日子,所以思想跟超越,并没有违背,思想跟觉性也是不二,你可以拥有你的思想,但是你很超越这思想,就象佛陀一样,所以讲思想是方便说,所以释迦牟尼佛应该讲智慧,拥有智慧的思想,超越的思想,绝对的思想,虽然用思想,可是大不相同,因为观念跟超越,是不二的东西。所以无始以来,没有次第佛。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绝对的本体,没有什么可得,一点点都没有。这个就是真佛。 【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用这个虚空来比喻,因为比较接近嘛!众生跟佛,同样一个心,没有两样的心,就象虚空,没有杂、没有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 太阳一出来的时候,光明照遍天下。虚空跟明是两码事情。意思就是,清净的本性,不受外在的相影响,不生不灭的本体,当下就是,但是不受到相影响;它不离相,可是不受到相的影响。虚空就象真如的本体,不曾明,就是不受到这个相的影响。 【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 因为虚空跟暗是两码事,它是不生不灭的,永远存在那个地方的,而只是太阳自明自暗。 【明暗之境,自相陵夺;】 【凌夺】就是交错、更替。一下明、一下暗…… 师父已经告诉过你了,你的情绪一下好、一下不好,一下对师父有信心、一下没有信心,一下这个是、一下那个非,我告诉你,这不叫做修行,这个叫做永远六道轮回,永远!是非不断,你不要想修行。所以我常常跟你们讲:师父的是非好坏,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没有!放下!你们的生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没有!放下!我放下啦,对不对?你很爱你先生,跟我有什么关系?师父!我要去自杀!你不要死在我这里就好了,对不对?你请便啊!你有勇气,跳啊,你请便啊!但是不要真的跳啦,开开玩笑可以啦,那你跳,你自己负责,是不是? 所以我们内心里面,要保持一个很超越的心,但不是自私哦,他有苦难,我们要救他,他痛苦,我们安慰他;但是心不在这个是非、明暗、长短对立里面。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用情绪修行,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他看不清楚真理是什么东西,他着相嘛,他就有情绪的高潮、低潮;今天心情很好、明天心情又不好,永恒的真理,哪里是用那个来感受的?用那个根本接触不到真理的,你的触角永远没有办法伸展到无量无边的这个智慧的、不生不灭的涅槃的空性思想里面,你的触角永远达不到。 为什么?底下看:【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就象虚空一样,广大的样子,它永远不变。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我们这个色身里面,哪个是永远不变的?就是我们这一颗佛性,佛性是什么?不离见闻觉知,不是见闻觉知,它不是缘起法,它不离缘起法,何以故?它不生不灭。 我们用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办法: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下手处,譬如说我们用眼根,从今天起、从现在起,我们眼睛见一切相,一切色法、一切色,有形有相的,这些他看得到的,统统保持一颗平常心、放下的心,一切色法无碍。所以在这个《楞严经》里面讲:性色真空,真空性色,释迦牟尼佛!什么叫做性色真空?所有的色法,统统是我们如来藏心,就是我们清净心影现出来的,色法就化作自在的佛性,色法阻碍不了你,阻碍不了我们,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色身的色法,外面的形形色色的,我们一看到它就是如如不动,它就是永远保持一样子的那种解脱、自在。 【佛及众生,心亦如此。】 佛与众生都是如此的,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佛的智慧,打不破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虚妄的这个世间,又拼命的造业,拼命的在对立的世间思想轮回,我们变成很痛苦、很束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在这个祖师的这个经典里面,都有这样讲:如果把佛法,当作世间的学问来研究,那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在文字里面游戏,他没办法停止痛苦的,要停止痛苦,是真枪实弹的,是真材实料的,是真实的心境,是下真实的功夫放下的人,这是真正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要离苦得乐,我们要停止痛苦。我们如何能够停止痛苦?我们就要真正的下功夫去放下,很简单的啦! 回去试试看,放不下,就拿一个木板敲自己:“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改天来:“师父!真的放不下!”放不下,就是训练不够。好!那我们每一分、每一秒,要做什么事情?记住!交代一个任务,这就是修行,我们要自己训练,我们每一分、每一秒,要训练我们的念头,训练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放下,要训练,否则那绝对的本体,你感受不出来的,因为那是一种证悟的东西。 所以有的人问:请问师父!你用几句话,最简单的,告诉我什么叫做修行?我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训练放下,这个叫做修行。诸位!你觉得这句话对吧!好好的体悟体悟。 时间到了,你看,所以说,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已经忘记了。那么明天再来,这个禅它是很重要的,你要念佛,没有这个啊,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有的人劝我们:你念佛,不要去听经闻法。我说你一定死的,死路一条。这个是无上的心法,诸位!请大家告诉大家,不要缺席,明天继续上课。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 这个【垢】就是尘垢,【浊】就是污浊。【暗】就是没有光明,【昧】就是昏迷。就是说,把佛观想得很清净、光明、解脱,把众生观想得垢浊、暗昧、生死。有这么很强烈的,光明跟黑暗的对立的人,恒劫不能成就菩提。为什么?因为著相。也就是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也不可以以光明相表如来;也不可以以黑暗表众生。何以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同一个本体。因此我们很清楚的,凡是落入对立的,再连续的执着,这个统统是业相,业障之相。 我们常常讲说:这个人业障现前。什么叫做业障现前?内在的那种执着,而且连续的执着放不下就是业障现前。我们人就是,我们很清楚现在在着相,可是没有能力赶快放下,就在讲话的那个时刻,就在思维的那个时刻,不管你在任何的时间、空间的交合点,就赶快观照这个空性的思想,让一切相赶快放下。我们常常用一句台湾话说:这个人的业在鼓动了!为什么?放不下连续的执着,叫做业障现前。 我们如果很清楚的了解:这个执着是很不值得的,就是现在很强烈的着相,当下放下就没事了。所以说你什么时候悟到,那什么时候就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任何的一定,因为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相,一切都是在等待时节因缘,看你什么时候能够契入毕竟的、空寂的、绝对的这个境界,你什么时候就是出世法,有的是一念之间,有的是一刹那之间,有的一天、有的三天、有的一个月、有的好几年,但看你肯跟不肯,法哪有什么困难?就是有没有志气,他说不着相、放下、就是放下,然后彻底的去观照缘起无自性,本来就是无一法可得,然后很强烈的要求自己,这样叫做超越、放下! 底下说:【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 一心就是无心,不起心、不动念的当下,灵觉之清净之心,没有一点法可得,有一点法可得,就是着相,那就是落入有法可得。所以这个一心就是佛心。因此我们内心里面,常常要告诉自己:即心即佛,我们现在这一颗心,也可以作佛,为什么?只要我们不着相、无所求、无所住,我们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我们平等,我们安住在无所住,我们这一颗心,现在就是佛。 【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 学道的人,没有悟到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的本体,就会用我们的清净心,强迫自己去生心,就是动念,想要再找另外一个心,想要去追求,又化作无明了。他不晓得,好端端的放在那个地方,但莫取相,但息虑,莫求胜解,现在当下就是。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为什么叫着相修行呢?我今天念佛念多一点,哇!好象很值得骄傲,逢人就说,然后就夸赞自己:我是怎么样大神通,我是如何的修行。尤其是密宗的,密宗是最容易感应,很容易蛊惑人家;密宗在显教的这个基础上,如果打得不稳的话,也最容易走错路。其实密宗本身并不是不好,密宗修行到最后,它还是无相。因为密宗是以六大,作为修行的根本基础,但是因为密宗三密相应,在事相上有特殊的感应力,众生很喜欢学这个东西,因为那是超越我们一般人的,这些所以一般人,他喜欢学这个东西,能够表现自己的,跟人家不一样的,种种的手印啦、加持啦、感应啦,所以我们一碰到密宗的,他都很喜欢讲这种东西。感应不代表成道,神通抵不过因果,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的。所以着相修行,都是恶法,我们念佛念到有感应,心里知道就好,默契就好,也不要说,也不必一直拼命的,宣扬自己有多了不得,这样又是落入对立,这不是菩提道。 【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什么叫做无心道人呢?在《四十二章经》里面讲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者。就是供养了千亿的三世诸佛,这是指事相上的,不如一念回光返照,自己的清净心显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供养了外在的这些千百亿的佛,这是福,不如你回光返照,你自己内心里面,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与绝对的觉性相应。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就是指自己的不生不灭的心性,所以一个是站在事相上修行,百千成万劫都不能成道,因为事相是落入因果、生灭次第法嘛,对不对?那一念回光返照,清净的本体,在理上一下功夫,那就显现出来了。简单说,拿金钱、外在的,拼命的布施,不如一个懂得回光返照的人,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 如如不动的本体,叫做如如之体,我们内心,非常有理性、非常有智慧,能够保持怎么样?就象木石的不动不摇,简单讲,就是不受影响。 【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面对一切缘起,心无所障碍,所以业障永远不会现前,就是肉体的种种生老病死,他也能够放得下。内空、外空,哪里都是空,任你缘起,都知道这个是生灭,肉体一定有生老病死的,把这个当做是很平常的来接纳。有的人一旦病苦,已经够烦恼的,还说:我做了这么多善事,我怎么病得这么厉害呢?有的人一病苦以后,他不能有勇气接受起来,就哭,有女孩子就这样子,哭、拼命的哭,哭什么东西呢?病苦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嘛,我看很多女人都是这样子,一讲起病苦,就开始哭了,我很不喜欢接触这个(女人),就是因为这样。你哭什么呢?病苦本来就是人的常态,哪一个不生病的?你问问你的左邻右舍,哪一个不生病的? 平常就要在健康里面下功夫嘛,用智慧调身嘛,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我为什么要讲用智慧调身?我现在要讲这个营养、营养品,姜淑惠主张那个,那当然有它的价值意义,可是不一定能够适应每一个人,有的人的体质虚弱,已经命如悬丝了,都快没有了,然后用那个生菜,那个冷的,一吃的时候,赤白带一大堆,然后打针、吃药,又都不会好,弄得心脏都快停止了!任何东西,都是要有智慧作前导,她那一套不是说适应每一个人啦,对不对?我们不是说她的好跟不好,任何调身都是要用智慧的,象我们有的比丘,也很坚持这个持午(当然我们赞叹他持戒的精神),弄得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我就好意的说:“你斟酌情形嘛!”“我宁愿饿死,我也不吃!”我说:“这个就是我八年前讲过的话,我以前就是这样讲过的。”后来看看不行了,道业重要、众生重要啊,是不是啊?你真的行,还是真的不行,要看个人。 所以说:圣人的标准,就是一切法不一定。这句话很有艺术的哦!你说:师父、师父!释迦牟尼佛的标准是什么?我说:释迦牟尼佛的标准,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标准,法无定法嘛,哪有一定的东西呢。所以什么叫做圣人的标准?圣人的标准就是什么都不标准,这个最标准了,他不能有标准的东西。相它是无常的东西,它会变的啦!所以从前都被电影骗得很凄惨,电影里面,秦汉、秦祥林演电影,然后女孩子她就说:我永远爱着你!那小孩子没有学佛嘛,都有落入这个永恒的观念,那现在学佛了,知道在欺骗我们:我永远的爱你。那怎么可能,会变的东西嘛!可是我们这一颗内如木石,不动不摇的清净心,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没有能攀缘的心,没有所攀缘的境界,这个纯一觉性,没有方位、处所,没有相貌、得失。何以故?一切都是无常,毕竟空寂,当体就是毕竟空。 【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 这个【栖】,就是鸟类休息的地方,这个【泊】就是船舶靠岸。一个是指鸟栖息的地方,一个是指船停止之处,这两个是形容不一样的东西,但是都是说没有依靠。 趋佛道的人,不敢学这个法,学什么法?学上面所讲的: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不敢入此法,为什么不敢入此法呢?恐怕落空,没有依靠的地方:哎呀!没有能所、没有方所、没有相貌、没有得失,那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人生活在【有】的世间里面太长了,无量劫来,都是生活在这个执着的世间里面,一下子落入这个绝对存在的空性,无所依靠,他怕了,他不晓得哪个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 高峻的山边叫【崖】。【例】就是多半。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喜欢听经闻法,这个很好,可是都是落入广求知见。也就是说,把佛法当做学问来研究,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如果把佛法当作世间的学问来研究,只能增加你的见闻,它没有办法停止这个痛苦的,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要离苦得乐,我们的内在里面,这个烦恼没办法处理,我们就跟道愈来愈远……… 同学们!随时随地考试自己,说:我现在有没有修行?很简单!问你现在有没有落入是非、恩怨、对立,有没有?自已回光返照,如果你真的把是非恩怨,全世界别人的事情,都不关我的事情,每天就是观照自己这一颗清净心、无所住心,把它拿出来好好的洗涤,好好的去观照、去放下,我说:你接近开悟的境界了。为什么?以前你拿来批评别人的时间那么多,回光返照自己的时间少嘛,现在自我回光返照的时间多了,外面的世界就跟我们扯不上关系,因为他的生死,跟我们扯不上关系。因此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单刀直入,都会在岸边跑,所以你想要达到彼岸,就不能沿着岸边跑。 有一个人来告诉我,当然是举一个例子啦,他说:师父!我想到河的对岸。然后我就说:过去啊!然后他就在岸边一直跑、一直跑……师父!我怎么没有办法达到对岸呢?我说:你真是笨死啦!你要单刀直入的过去,乘船这样过去,或者是游泳过去嘛,你沿着岸边跑,你怎么能够达到对岸?广求知见就是沿着岸边跑,拼命的跑,求了很多知见啊,可是没有办法单刀直入的下手,不从心性上下功夫,永远达不到彼岸。你要度过这个生死的河流,要经过很多的冲激、打击、攻击、伤害、贪嗔痴、执着,没有关系!不要一直在那边广求知见,然后学佛一碰到逆境的时候,退道心了。所以说:用一个崇拜的心,用一个感性的心,来崇拜你的师父,来跟着他出家,出家也不会很长,因为他不是法。法,法才能让一个徒弟安住,法才可以让一切众生安住,而不是说:我今天我崇拜我的师父,师父的学历、师父的貌相,乃至说师父的辩才,我崇拜他,所以我来跟着他出家。那这样子的人,不会支持很长的时间。那如果我崇拜师父的某一些优点,所以我来跟着他出家,这个都是感性的作用,对不对?哦!我听师父的法,我很契机、很受益,能够解除我内心里面的烦恼,让我念佛念得很心安,可以彻底解决我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我要跟着他出家,是因为师父的法,能够让我了生死,能够让我解决这个执着、着相,都可以破除掉,那么所以我跟师父出家,我跟师父学道。那么你就是真的走对路了,因为是依法嘛,法才可以让众生安住的,用一颗感性的心,崇拜师父,用一颗景仰、仰慕的心,那很快就退道心了。你一进来的时候,你今天看,师父会有缺点的,他不是圣人啊,对不对?你明天看,他也会有缺点的,他忘记他进来是求法的,为法而来的,是不是?他不是的。所以我们一般人学佛的活,不是感性,要不然就是崇拜的心态,这个没有办法的。所以说:例皆广求知见,多半的众生都是在这个知见里面打转,就是在经教里面研究研究,死在文字里面,他不肯放下这一颗执着的心。 【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 世间的执着已经够多了,研究佛法,听经闻法,是要叫你放下,不是让你傲视别人,拿这个学佛来夸大自己的,那么这个就是求知见者如毛,一条牛,身上有很多毛,可是角只有两只,悟道者如角,学佛的人,求知见的人是多,现在都是这样子嘛! 【文殊当理,普贤当行。】 【当】就是相应,相称于理。如果拿这个菩萨来分配的话,那么文殊应当是相等于理上来说,那么普贤是配合着行来说的。 【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 这两句很重要,这两句就代表一切修行的依归,上根利智的人,一悟即入如来地,悟到什么?真空无碍之理,就是悟到绝对的、不生不灭的佛性,当然他就是无碍了!这两句,如果你好好的体会,一切法入理的话,都阻碍不了你的,你观照一切法无常,无常就是空,空就是不可得,我们的觉性就显现出来。所以我们一切的东西,都可以用这个理来透视它,了解一切如梦幻泡影,是不实在的假相,我们用真空无碍之理,内心里面充满着智慧去透视它。 底下说:行者,行者就是事相,在事相来讲的话,上面是理,下面是事,在事相来讲,也应是在缘起法,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处事呢?离相无尽之行,无尽就是没有障碍,当我们心离一切相,它就无尽了。那我们心执着相,就有尽了,譬如说我们内心里面,爱了一个男人,执着、着相,那我们的生命的尽端,整个就被这个男人捆得死死的,他没有用绳子绑着你,可是你被他绑得死死的,是不是这样子?可是我们今天离相的话,那么一切的法,都障碍不了我们,我们离相,不贪着金钱,金钱绑不到我们;我们不贪名,名束缚不了我们,我们不贪男女,男女束缚不了我们,今天那还有什么,让我们值得这么样子执着的?所以说,这个离相无尽之行,那就是,我们就可以展现那一种无障无碍,那么在事相上统统通达。 【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摩者,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 什么叫做性相不异呢?所有的空性,不离缘起的相,所有的相,就是绝对的本体,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号叫做净名。 【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即是。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 沙不会因为说:哎呀!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踏过我这个沙了!沙也没有什么喜悦。意思是我们的心境,要象恒河的沙一样。沙不会说:你们这些牛、羊、畜生、虫蚁、这个很下贱的人,踏上我这个沙上。它就不高兴,沙也不会,沙也不会生气的。 【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馨香就是芬芳的香气。沙不会贪珍宝、馨香,也不会去讨厌粪尿、臭秽。 【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 因为它都不起心、不动念。离一切相,这四个字是学道的根本,你观无常,也是要你离一切相啊;观无我,也是要你离一切相啊,这四个字,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你要是能够即相,又离一切相,那就是诸佛了! 【众生、诸佛,更无差别。】 佛也离一切相,我们也能够离一切相。所以平常就要训练我们的心法,平常就要训练、训练,如果我们平常如果不训练的话,那还是不行,如果我们不训练我们这个心法呀,那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会不自在。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 【功行】就是功业修行,就是指我拼命的精进,以为这样叫做修行,把这个无上绝对的觉性,认为是可以造作的有为生灭法,所以拼命的去求,这样不能得解脱! 【然让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 闻法即得无心,这个是上根利智的。 【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 这个是菩萨的阶位,信、住、向,才得到无心。 【长短得无心乃住,】 不管时间的长跟短,要到了无心的境界,这修行才可以停止,乃住就是究竟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一个修行人,不管它时间是长、是短的,是一大阿僧祗劫,两大阿僧祗劫,乃至于三天、三个月,不管你时间长短,只要到了无心,这个就是究竟。那么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下一个很大的志气:我现在就可以离一切相,下定很大的决心,放下,就算现在放下不,我每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来训练,放下的滋味是什么,那佛就接近我们了! 【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 一念而得,得什么?得无心。【齐】就是平等。只要我们一念能够得到无心,那么我们的境界,就跟十地得到的境界,功用刚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反过来,都是颠倒。【辛勤】就是艰辛勤苦。苦得很冤枉,不晓得当下放下,不着相,就是如如不动的本体,我们却很辛苦的以为,道有所追求、有可追求,是我们的理想、目标,把真理定成一个方向、方位,全方位,我们拼命的这样追求,结果弄错了,求即失,有所求,即失道。 【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回;著相造善,枉受劳苦。】 着相造恶,这个是比比皆是啦!我今天来,看到报纸,说一个小姐她去当舞女,当了一年,认识一姓王的人,那这个姓王的嫉妒心很强,这个舞女说:我要跟你分手。那这个姓王的说:你要跟我分手,我就给你难堪!这个舞女不信这一套,结果昨天被人家砍了十七刀,砍得面目全非,血流如注,血肉模糊,满地都是血,死得很惨!所以我们要了解,感情是很不好处理的,有时候我们玩不起的,就不要玩,这种东西,报纸、杂志都在刊登,这一粘住啊,他就有报复的心,他不放手,你就死定了,所以这个叫做着相,众生是很可怕的。有的人是勒索,掳人勒索,因此我们学佛的人,要把钱啊、名啊、利啊、男女感情啊,稍微放平淡一点。所以师父常常说: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的,失去,也并不一定是不好,用这种心态,慢慢的来放下它。造善福报大一点嘛,来世就享受一点,若是没有听到佛法,就继续迷茫了。 【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 在我们讲话的当下,叫做【言下】,便在自心认取我们不生不灭的心法。简单讲就是,你的起心动念就是一切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起心动念里面观照呢?到最后就没有所谓能观所观了,要契入毕竟空性的思想。所以什么是禅?我们一定要记住六个字,禅的定义就是【令心绝大舍离】,叫做禅,不是东学学、西凑一凑,打坐姿势要怎么样,这个都是增上缘。我们应当控制饮食、控制睡眠,调整身、调整心,这个都是增上缘,主要的还是要让心绝大的舍离,就是放下,放不下不是禅啦。如果我们令心绝大的舍离,语默动静体安然,哪里都是你本来的面目,因为令心绝大舍离嘛,没有恩怨、没有是非,一个心是那么的寂静,清清净净的,就是放在那个地方,做早课,早课很有味道,为什么?他不受影响嘛!做晚课,晚课很有味道,为什么?如如不动,诸佛常现前嘛!可是我们今天有这样吗?没有的!我们明明知道着相不对的,可是我们又很喜欢是非。众生啊,听佛法两钟头,他坐不下来的,他一碰到那个知己的人,两个人一杠上是非,连说四个钟头,都还没有说完,还说到明天,可以吃泡面,再继续说是非。真的啊!众生造业的勇气是很可嘉的。所以这个都是生死法,他不会远离、不会放下。其实师父早就告诉诸位,修行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远离不须要的境界,恩怨、是非在我这里,全部都是消化掉,没事!来啊!道不现前,我就输你了!真的嘛!道就是没事,道就现前了,一切法没事,道自然就现前了,哪里不是道?是你不肯,不肯言下、不肯直取,这样不生不灭的空性,为什么?我内心里面喜欢讲是非,恩恩怨怨的、斗争,我耳朵也很喜欢听,这一讲,哇!没办法了,抛不开、放不下了,当然你没办法摆脱生死,落入生死的对立。 【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 心,清净心,本来它就是无心,也没有所谓一个无心的相,要加两个字:亦无无心【之相】,这样看才清楚,也没有所谓:我现在无心。到处跟人家讲:我无心了、我无心。那就是著,也是著一个无心,这个就是有心。无心是默契,不可以一直讲的,意思就是,心本来就是无心,也没有所谓无心之相。 【将心无心,心却成有。】 拿这个心,去想要把它造作一个无心出来,这个无心却变成有心了,因为无心当体就是,不假造作。所以加一个【去】字意思更明了,将心【去】无心,这个不是来去那个去的意思,【去】就是造作,将心造作一个无心出来,它就是有心。 【默契而已,绝诸思议。】 这里要加三个字:故只能。所以我们这个心法只能默契,默默的相应。它不是用妄想去达到的,不是说:我去想要的,因为它是超越思想的。法离见闻觉知嘛,见闻觉知就是思想。那么【议】就是讨论,不可以用心去思,不可以用口去议,那么就是不可思议了。绝诸思议,本性是离开这些生生灭灭的思想,人类所建立的假相的,思想上的推论的,你都推不到的,他统统要摒弃这一些生灭、对立的思想。 【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你要讲,用语言来讲的话,它没有办法讲,这个【断】就是达不到,用言语一说,那没有办法说的。心行处,我们用尽心思,去思量绝对的本体是什么,又化作生灭的心思了,那也不是本体。所以心行处灭,你想要用凡夫的思惟,去思惟圣人的不生不灭境界,那么也思惟不到,心行处灭。 【此心是本源清净佛,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 【蠢】,就是虫类爬行的样子,含灵:含灵性的动物。这个就是灵灵觉知清清净净的佛性,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生灵都有,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 【只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 这个【为】就是因为。只是因为我们现在妄想、分别,我们希望过着好日子嘛,过着快乐的日子嘛,就拼命的执着金钱、名利、男女等等这一些,怎么样?造种种的业果嘛,我们想要求得快乐,业却造得愈来愈多。 【本佛上实无一物】 用我们清净心显现的这个佛,它就是没有一物,所以人家问圣者说:达摩大师!何者是佛?他说:佛者,我不识!我不知道佛是什么东西,因为讲不出来,讲出来的就不是。真的嘛!他也没有名、也没有长短,他也没有相,你怎么知道佛是什么东西呢?所以中国人画佛像,就象中国人,就象我们这个佛像,玉佛,就象师父的脸一样的,是不是啊?相貌满可爱的。运这个佛像来时,我也是吓一跳:咦?怎么象住持的脸,我吓一跳,我看到这个佛像,我就赶快鼓掌:哦!很好看、很好看!因为我看了全台湾省,到处都去看那个玉佛,我看了都很痛苦,所以每天求观世音菩萨,不能弄了一尊看起来很痛苦的玉佛来,因为玉佛很不好雕刻的。结果一看到了:哇!很高兴、很高兴,为什么?每天看了,就不会痛苦了。那么如果你去日本,日本画的佛像,就象日本人,还长胡须呢;韩国人画的佛像,就象韩国人,你去韩国看看,韩国人那个杀气腾腾的,世界最出名的:台湾的国会,韩国的的学生,这世界最出名的。你要是在国外,人家说:Where are you from?Taiwan 不知道!没听过台湾。你跟他讲:那个国会打架的地方。Oh!I see.I see.全世界都知道台湾立法院打得很厉害,他就马上知道,I see.I see.知道!你讲韩国,Korea 人家不知道韩国,你跟他讲,那个学生每天丢汽油弹的那个国家。Oh! I see .I see.我知道知道!知道!所以说台湾的立法院、韩国的学生,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底下,【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 【虚通】就是广大通达,又寂静。 【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 当下放下,这统统具足,什么都不缺少。 【纵使三祗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 【历】就是经历,【地位】就是位次、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就是等到,本来的佛就是无心,你还是证到那个无念的佛啊!意思就是说,你拼命的在精进,纵使你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拼命的一直修行,想要修出一个东西出来,历一个阶位、一个阶位……才证到无心,不如你当下放下,那我们只要现在发很大的志气,当下放下,那个绝对的空性,就显现出来了,如同自己本地风光,不就无心,就解决了嘛! 【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 【添】就是增加一物。【却观】就是回过头来,观看自己历劫的修行,【却】就是回头。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历劫的功用修行,拼命的在相上,拼命的用功拜佛、念佛、持咒,拼命的用功,可是呢,只如做梦中事。因为《金刚经》里面讲:不可以住色生心,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你看看!我们念佛是音声啊,观想也是妄想的一种啊,因为佛是无相的啦,总是籍着这种六根来修行,希望找出一个我们真正的理想跟目标,这个都是妄为,所有的造作都是生灭的,不如我们万缘放下……当下放下,好端端的,清净自性自自然然的现前。 【故如来云: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有所得,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 无所得就是不着相,离一切相,当然就是无所得了。那么我们修行能够离一切相,实无所得,是非、恩怨,这些怨亲都平等!如果有所得,然灯佛则不给我授记。 【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 为什么?彼自性也空,我自性也空,没有自性,当然就没有彼此之相。 【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 诸位!你不能把【圆明遍照】当作是清净相,这个是错误的,这个是智慧的表法的名词,意思就是,清净心就是无心,无心就是具足无相的智慧,可是他没有办法去衬托出,我们的智慧是什么,他只好说:圆明遍照。意思就是,智慧到哪里,统统如同光明的太阳一样的遍照,这是表法的名词,你不能把它认为有一个光明的东西,那就糟糕了! 【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 世间人没有觉悟,【见】就是指眼睛,【闻】就是指耳朵,因为眼睛是用见,看到了,耳朵就是闻。【觉】,就是触觉。鼻、舌跟身,这个都必须用接触的,才能感觉出来,所以说,【觉】是指三根的总代名词,【觉】就是鼻、舌、身,【知】就是意。那么见、闻、觉、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那么也就是六根,所以六根浓缩起来,叫做见闻觉知。 【为见闻觉知所覆,】 【覆】就是覆盖。因为我们眼睛看到什么就执着,耳朵听到什么就执着。我们不执着,我们就不晓得怎么过日子,你不懂佛法嘛!象我今天看到那个新闻报道,说现在的年轻人,叫做新新人类,不晓得这是什么名词,新新人类是什么意思呢?那还有旧人类吗?什么叫做新新人类,象我们这老一辈的,都没有听过这个名词。他说这个新新人类,体力太好了,他去哪里呢?去飙舞,结果现在开设一个全台湾省最大的舞场,几百坪,可以容纳五千个人,几千个人一起进去,都是年轻人啊,他们在那边摇啊,就这样子跳,我们就这样看。然后就访问他:你为什么来飙舞啊?他有一大套理论,他说:飙舞总比飙车好嘛!嗯!这样讲也有道理。然后就问一个小姐:小姐!小姐!你为什么要飙舞呢?她说:发泄情绪啊,把烦恼都跳出来啊!神经病!跳舞可以把烦恼跳出来?疯子!没办法,没听到佛法,我们很怜悯她,真的!有的人照出来,屁股那么大,他一直摇摇,最好叫旁边的闪开一点,否则一撞到,马上被弹到好几丈远!跳舞,跳来跳去……我们知道那一定要结束的,因此这个就是被见闻觉知所覆。 所以我很幸运,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听到正法,很幸运!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否则这个生命真的不晓得要做什么,也许那里面,我也去跟人家飙也不一定,是不是?也有飙车,也许也会有我的名字。那我飙车,我摩托车骑大一点,就没看到人,咦?那个摩托车,怎么没有人却会动呢?没有看到人,因为人长得矮嘛!象以前,那时候在台中,去借了一辆车子,我就:居士、居士!你借我吧!就借去开。结果那个车子太大了,旁边的人吓一跳:奇怪!车上没有人,怎么车子会动?结果一看:哦!慧律法师你在里面哦,没看到人,人太矮了,没办法啦!世间人无所追求,就是追这个东西,哪里有特别的,没有什么新闻啦,世界就是这样子。 【所以不睹精明本体。】 【睹】就是悟到了,这个睹不是用眼睛看,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睹的旁边写一个【悟】字。因为不悟我们这个精明的本体,这个空性的绝对本体。 【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 当下不着相,即一切相,离一切相,那么我们学道的人,只要从见闻觉知、施为动作,去认取我们的本性,如何认取呢?【空却】两个字就是最重要的,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空却的旁边写两个字:【 放下】,绝对的放下,绝对的放下你六根攀缘六境的这些执着、分别心,统统放下,你冷静的看、用智慧的看、不着相的看,一样看,没有关系,但是就是保持一个绝对放下的心。我们学道人唯认,只要从见闻觉知、施为,【施为】就是言行、举止动作,放下这些三业所接触的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心路】就是这些妄想,这些妄想就打不进去了,妄想打不进去的地方,就是不可思议的本性喽,金刚不可思议的本性喽!你只要放下见闻觉知所显现的这些思想,统统把执着跟分别放下,如是知、如是见,即见,离一切见,即闻,离一切闻,即觉,离一切觉,即知,离一切知,那么见闻觉知就是即相离相,就是这样子。只要我们放下,我们这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就现前! 【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 我们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是不属于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脑筋在作用,就是有形相的妄想,这个肉体里面,建立了种种的观念,我们的不生不灭,是超越这一些的。可是因为它要妙用现前,当然要用六根啦,你没有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你怎么妙用呢?妙用你怎么现前呢?对不对?所以有一个无位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祖师大德这么说的。有一个无位真人,没有名字、没有阶位的,就是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在我们的六根放光动地,可是我们不认识它,我们都是用有相,我们都是用执着的心态。 【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 你千万不要在你眼睛所见到的;耳朵所闻的;鼻、舌、身、意所接触到的,起这个执着跟分别心,【见解】就是执着跟分别。也不要于见闻觉知上起心动念,因为绝对的本体,它是无念的。动念的意思就是说,动到执着的念、分别的念,并不是说没有念头,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他看不懂,也不要在见闻觉知上动念,那怎么办呢?什么都不要去想,那个叫做外道!所以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了解,真正开悟的人,他动念无妨,为什么?他体用一如,他动念就是不动念,意思就是,不要动到分别的念,不要动到这个执着的念,不是说没有正念,没有正念,就象死人一样的了,每一个人都有念头的,所以亦莫在见闻觉知上,去动那种分别、执着的念。 【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 眼见一切相,当下就是如如不动的寂灭道场,耳听一切声音,尘自生灭,闻性不动,就是寂灭的道场。也不可以离开见闻觉知,去另外找个心,也不可以舍离见闻觉知。 【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 加两个字:【另外】取法,这样语意才可以更清楚。也不可以舍掉见闻觉知、舍掉这六根,另外跑一个地方去找一个法,你找不到的! 【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不是见闻觉知,也不离见闻觉知。不住见闻觉知,也不可以著见闻觉知,简单讲就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诸位!这一句话是不是很简单,师父常常说:修行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们肯放下,好端端的清净自性,就任我们应用。所以古来祖师大德讲一句话,非常有艺术的,说:参禅悟道者,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这个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大彻大悟的人生擒,生擒这个烦恼、活捉这个烦恼,不费吹灰之力,真的!离一切相嘛,连动到一两的力都不要,我们说:四两拨千斤,我无心,连一两的力量都不要用得上,不费吹灰之力,但于境,离一切境,连起心动念都省了,那就OK了!所以我们要是学禅师,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就是离一切相。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 必将认为叫做【将谓】;【遂】就是因此。世间人听说:诸佛都传心法。认为这个心上,大概有另外一种法,可以可证、可取,因此就用这个心去找那个法,不晓得当下这一颗心就是了。不可以拿这个执着的心,去求另外一个心,那你千万劫也求不到的。心是绝对的,不可以有能所,当下无心,就是我们本来这个法嘛! 【如力士迷额内珠,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 以额上的珠,比喻人人本具的佛性,在这个《大般涅槃经》的卷七里面有这样写着,有一个大力士与人搏斗,他顶上有一颗珠,摔角时头相触,一撞下去,撞到这个眉间,沉没在这个皮肤当中,该处就长出一个瘤了。后来不晓得有什么原因,他说:哦!这里怎么长一个瘤那么大呢?后来医生告诉他说:哎呀!你这个是金刚珠入体哦!这是比喻说,一切众生因为被烦恼覆盖着,所以不知道我们本具的佛性,一旦碰到善知识,始得见他本具的佛性。这个力士眉间的这个金刚珠,跟人家搏斗的时候被撞进去了,找不到了,其实珠还是在他体内,就表示我们佛性在内嘛! 底下说:【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 向外面求,你怎么样找,你也找不到,有寻找的心就不对;经过有智慧的人指导,当下就看到自己本来拥有的这一颗宝珠了。所以但息妄念,别无胜解,好好的放下,现在所发生的缘起法,它就是本来的面目。 【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 不认识佛,不肯来承担,就是本心这个佛。【功】就是造作。拼命的用这个色身,乃至怎么样拜佛啦,乃至念佛、参禅啦,拼命的用功,依次第证,辛勤求取,但永远不能成道,因为方向错误。 底下这一句,要好好的牢记:【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 见一切相,就全部放下,一切的是非莫管,不落两边,就解决了!确定一切法本来就无所有,起心动念都离开了本法。【能】是指心,【所】是指境界,也没有所谓的执着这一颗心,因为无心嘛,也没有所执着的这些境界,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就这么简单! 【及证道时,只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如力士得珠时,只得本额珠,不关向外求觅之力。】 你证道的时候,是证到你本来就是佛了,历劫功用,都是虚修。为什么?你得到的那一颗珠,本来就是你的嘛,你现在得到的佛性,本来就是你的嘛,只是你不悟而已嘛! 【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 无所得就是真得。五眼就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语,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第一句就是真语者;第二个:实语者;第三是如语者;第四个是不逛语者;第五个是不异语者。用这个来告诉你,不可动摇的对佛的信任。所以说:五眼所见,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语: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逛语者、不异语者,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告诉我们佛陀的伟大,五语是可信的,莫疑!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用心如镜:外面的境界明明了了,内心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佛的境界。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就能入佛境界。心中一念不生,就是知足。知足修圆满,就圆成佛道。念念为别人想,念念帮助别人,念念利益众生,这是佛菩萨的存心,这是觉悟人的心性。不让心中有贪嗔痴慢,不让心中有七情五欲。面对一切境界,不生七情五欲,就生智慧。真正健康之道是:身心清净、心中没有贪嗔痴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