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的特质


2014/9/3    热度:459   


  学习佛法,当依心的譬喻而领悟;追求心灵的解脱是唯一,所以需要一位灵性的上师来引导,告诉我们什么是念头,并教导我们如何清净念头。未解心的体性前,心中充满妄念以为是心,故唯有念头清净了,心才得以自在。清净妄念方法有很多,众多方法之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了解上师的本质”为依归。如果不了解上师的本质,那么我们将无法体会他所说的与教导,也没有办法完全的接受金刚乘的方便道。何为“方便”?方便就是上师跟弟子的关系,此关系建立在心的亲密,并以直接的清净方法,在互动上体验本具,并由上师直接指出我们的自性,这就是金刚乘殊胜的方便道。
  索迦仁波切曾说:“谈到喇嘛或者是上师的本质,我们必须记住,上师不是一个人而已,上师代表一切真理的持有者,并且就是由上师将真理如实的教导我们。同时上师也包含了一切诸佛以及祖师的慈悲,还有智慧的加持。” 顶果仁波切亦曾开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根源,没有上师,我们将无法了解甚深法门,也无法得到法的加持。”近代伟大的圣人, 蒋扬钦智却吉罗佐经常这样说道:“虽然我们的真实本来是佛,但无始以来却被无知和迷惑所蒙蔽;即便如此,内在佛性却从未屈服于无知之下,反而与迷惑对抗,这就是我们内心的上师─佛性的殊胜。”
  佛说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六道众生都具有佛性。这才是让我们成佛的因,如果我们没有具足佛性,那么不管怎么修都不可能成佛。弥勒菩萨说:众生本具如来藏,一时盖障所染故,佛性如矿中金,一时不显,但金之体性不变。有人认为,“既然我们本来就是佛,那我不用修行,我就是佛。”逻辑上是对,但实际上却是邪见。因为佛具足断证功德,而我们却充满烦恼和迷惑。我们的佛性无始以来就被无明、怀疑等各种染污障所蔽,就好像钻石掉到泥沼一样,显现不出耀人的光泽。故众生所具未净佛性称为如来藏。
  所幸每当我们即将堕入轮回的深渊,罪恶如花朵招蜂一样时,这个时候,佛性的特质就会一再地显现提醒我们,不让心继续往下堕落。所以说我们内心本具的佛性,从未曾屈服在迷惑之下。这也就是许多人,不管是否曾听闻佛法相信佛法,总能在关键时慈悲涌现。那怕是作奸犯科、杀人放火的歹徒,到最后一刻也都还会发现本具慈悲,如是慈悲也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特质。
  为了开显佛性,我们必须不断修持,在修持过程中,这个内在本具的佛性也正是我们究竟的上师。上师有二,一者为外在上师、一者为内在上师。如何是外在上师呢?具有人身的上师,其言词未必能遵,但己想要的,当尽一切达成。云何为内在上师?自性是内在上师,众生本具无染自性故说内在上师是自己最真实的导师。如是!内心最真实的导师,总是会在我们最为迷惑的时候,努力将我们拉回真实的佛性里。真实的佛性,从未遗弃我们,而以无尽的慈悲,毫不厌倦地为净化我们的心灵,示现各种方法来引导我们,令我们能重回真实的自性中。吾等遭遇即是。
  当我们内心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如果我们跟著痛苦走,那就成为痛苦者;一旦我们认识念不真实,便可将其舍弃,不再受其左右。念本无力,执著者念如山。当我们受苦知苦报而欲离苦时,痛苦本身就是一种净化;若不经验痛苦,又如何知“苦”是什么呢?不知即不能舍。然而世间人却都害怕苦“果”而不畏苦因,欲断苦果当不造苦因,果方不生。故菩萨行菩萨道,知诸法体性是空,虽入轮回不执轮回之苦,成就不净染业成熟众生种性。我们这一生,乃至过去世,生活本身的痛苦其实就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只可惜众生皆错失。当历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时,若能知这是戏一场,如是!自己将是自己最好的导演。怕的是自编自导的戏,还要自己来演,若如是!我们就将成为永不落幕的舞台人物,这就是轮回。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不一定都是我们想要得到的。譬如,我们都不喜欢痛苦而希望快乐,但是生活不可能只有乐而无苦,故唯有以超越的心来看待痛苦,才有办法从痛苦之中解脱;如果一直想要快乐,事实上痛苦将永远如影随形,无有解脱之际。一位具有色身的灵性上师,虽不是内在自性上师,但却是这位上师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内心的导师,所以说,如法上师是具有超然的能力,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已。
  由于我们过去世的誓愿(或者说是愿力)祈祷、加上清净的善业,这都能够让我们这一生内在的导师,不假任何训练而变得清明。过去世善业积聚得越多,这一生对于某些事的看法就愈加清明。然而有些人由于过去世业力使然、恶缘的感昭,即便他偷了别人的东西亦认为理所当然。这些人值得我们同情,因为他是无知的,不晓得自已所做是多么愚蠢。如果我们诃责对方而引起他的镇恨,那么不对的是我们不是他,因为是我们引起他的镇恨。故我们应该原谅并且劝勉他。当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做好准备,要接受心灵的教育。从信仰佛教开始首要改变过去想法,为解脱轮回的痛苦而精进,当我们内心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具德的导师自然就会出现在弟子面前。
  我的第一位启蒙上师出现时。彼时十余年前我并不了解什么是密宗,但是我对密宗相当吸引与好奇,内心更是渴望,希望求得心灵上的依靠,最重要的是痛苦的解脱。因缘成熟时得以亲近一位仁波切,并请示他:“什么时候我的上师才会出现?”他告诉我:“当你内心准备好的那一刻,你的上师就出现了。”当时我还不了解个中真义,所以他的出现对我而言,等于昙花一现;直到有一天我确实找到了我自已最需要的上师时,再度与他见面。我向他说:“您愿意接受我的皈依吗?”他告诉我:“你的上师出现了。”从此,就步上究竟不归路。也许这条路是对的,但是现在不敢说它是对的。
  事实上,外在上师正是内在上师的示现,或说外在的上师是内在上师的发言人。为什么自已不当自已的发言人呢?因为你跟内在上师还没有接触,内在上师还没有被发掘,所以需要一位外在上师代表内在上师发言,指引方向。究竟来讲,是自已让自已成佛,而不是哪位外在上师让你成佛。如何让自已成佛呢?必须由一位外在的上师来引导什么是道、什么是佛性。经由上师的引导,加上自已努力实践,才能够达到“是心是佛”最后的目标。所以说上师是教导我们如何认识心的上师,了解究竟真理,并且恢复我们的信心及信仰力,从不认识真实自性所产生的痛苦中解脱的无上师。不了解心的自性就像一个人被关在暗室之中。心犹如变形虫,无时不刻都在变化,就像你们坐在这里听著我讲话,眼睛看著我,但是你的心果真听著我、看著我吗?还是习惯地不自主,又在想另外一件事情呢?
  故上师就是自已内在自性真理的使者。上师如一座桥,桥尚未修筑之前,住在山里的人,永远是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故上师就如这座桥,让我们跟内在佛性连接起来,所以上师就是佛的化身,令我们证佛无染智。“依止上师”,乃成佛最直接的途径。上师能够让我们明白所不明白的,更能够让我们了义所明白的,我们所明白的指的是相对的真实。一位好的上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性,一再的用各种方法将我们的习气清除干净,甚至会叫我们去做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想要解脱,就必须完全臣服于外在上师的指导,进而启发我们内在上师的本质,然后内外相融,合而为一。能无别合而为一时,自然了义自性的胜谛;或者说,真正了解上师的本质是什么。上师教导我们如何来发现自已,如何了解自已,最重要的是,如何来超越自已。并且让我们发现:佛不在外面,不在佛像里面,而是在我们自已的内心之中。所以,在我们还不能够确定“佛就在我心中”之前,上师就是佛的代言人。确定之后上师就是佛。
  如果将上师比喻成阳光,那么佛法就如同放大镜,阳光透过放大镜点燃干燥的木头。至于我们是木头还是石头就要问自已了。如果我们是石头的话,那么放大镜再大,阳光再强都没有办法引燃。但各位绝对不会是石头,因为我们都具足了佛性和人身,是可以成佛的。上师的智慧心就是超越边见的无二,如大手印的真理是绝对的无二的、超越一切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上师只不过是个吃喝拉睡,有情绪的平凡人而已。如果作如是想,那么珍贵的上师在我们的心中与凡夫无异,我们将无法受到加持和教导;但对上师而言,却一点都没有增损。正因如此,所以我常说度人最难度的是家人,尤其是父母亲。因于其心中,我们永远都是父母的小孩,他们绝难接受自已的孩子就是菩萨,所以我对父母而言只是一个平凡人。在朋友眼里,我也永远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一向的观点和态度从未改变,认为朋友就是朋友,因此想度化他们也就相对地困难了。
  一位上师所奉行的真理,就是启发弟子的智慧,为达此目标,常行各种方便善巧。因此,上师说法,并不一定要坐在高大的法椅上,也不一定告诉你我现在要传法与你。事实上当我们跟上师日常生活在一起时,上师无时不刻都是一本活字典,但是我们能够了解多少,吸收多少则完全看我们自已。
  曾有一例:要某弟子去拔草,事实上外面已无杂草可拔。所以弟子问道:“该拔哪里的草?”我说:“拔大理石上面的草。”弟子说:“大理石上面怎么会有草?我说:“不仅有,还很茂密”。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对我们来说,上师是佛的具体化现,是慈悲以及智慧的代表,所以我们相信上师,并且将上师所教导的一切法和言教,如实奉行,并加以体会,直到我们能够将佛法完全融入我们心里成为一体。这时候,我们会蓦然发觉,原来上师跟法教是不可分的,我们的心与上师亦从未分离过,此时我们就能完全从上师处领受佛法的加持、意义以及慈悲。
  每当我碰上障碍或者不快的时候,我会先向莲师祈祷,再向大宝法王倾诉呐喊内心的抑郁。每每在睡梦之中,都会有各种不同征兆启示。过去曾梦见一位圆寂的上师,醒时心中惑解。每当梦境生起时,我的心就再一次的被如此梦境所打开,那一刻犹如一个人站在云端上,一望无际。心则好像潜于大海一样未见波涛,舍离岸边无有忧愁。领悟到当我们站在岸边的时候,见到的是巨浪千层如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当我们进入深海之中,我们将发现,原来大海是这么的平静。所以我们应相信由于对上师的信仰与清净信心的祈祷能相应。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忆起上师,那么我们就会如实得到加持。而不是现在忆起上师,然后马上去问他,师父您晓不晓得?您有没有加持?究竟的上师是我们自已内心真实的自性。“了解上师是一切修持之中,加持最主要的来源”,各位当应知牢记,莫以世俗的观点看待传承的上师。我们所说的上师是如法具有传承,并经由修持证悟者,而不是自称的上师。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已的上师,不是吗?有学者亦说:“我们所谓的佛或者喇嘛,并不是如同铁、水晶、金子、银一样物质化的东西,你绝对不能以物质的态度来思考他们。喇嘛或者佛的本质是空性,他们的自性是清明的,其外相则闪耀不受阻碍的觉知,充满灵气。除此之外,并没有物质上的形态或颜色。明了上师究竟为何之后,我们就能够生起信心,并且将心沉浸于其中,平静住于其上。这种态度、认知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是,上师是没有物质上的形态或颜色。也许有人不表同意,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上师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如果执取上师的色身,就等于只看到上师的皮,因为外相非永恒。因此表示我们还不认识上师。如果我们认识上师,应该是要看到上师的智慧心,看到上师的内在本质。上师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无污清明的智慧,就是空性,就是佛。只有在我们对此有真正了解时,才是知上师,而不是在意上师外相的美丑胖瘦。
  如是,对上师本质的了解后,上师将常住我们内心中,一刻也会改变;如果不解上师本质,我们将会因为上师的住世而远离上师,上师的舍报而哭泣,如此将永远得不到上师的加持。上师的可贵,就是以真理拟人化的譬喻来教导我们,让我们方便了解,这就是金刚乘上师的特质;而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然后把真理模糊化,让我们看到的真理永远是世俗的相对法。金刚乘的上师不会如此,会让我们去看去了解,以二谛详述。这种教证法适合于金刚乘根基者,若非根基,也许会说所学与生活不相应。这个就是根基。人就是在此中产生矛盾。若不将真理拟人化,世人何以了解绝对的真理呢?一切依缘而生的万物本质都是性空的,性空就是绝对,离言词所能说。绝对的性空,我们只能凭想像揣测而非了达;如何才是了达性空?如果它本来性空,就表示本来即无有可示啦!所以我们证空必须依假有而证真空。譬如一个玻璃杯,它的外相形色是俗义谛,亦即是相对真理,而非胜义谛绝对真理。一个相对的东西,经由分析思考,我们将发现在相对里头分析到究竟就是空。故我们说空是绝对的真理。为什么要经由这种思考逻辑来了解绝对的空性?主要是为去除我们对“有”的执著。依此方法所得知空尚不能说证胜义谛空,因为这是想像的空。对“有”不产生执著,即不需修空,需要修空是因为执著「有”。如是教导端赖上师,对我们凡夫来讲,上师就是真理的人格化。
  顶果仁波切说:“没有任何一尊佛不依修持、不依精神上的导师而证悟。”所以诸佛也都需要精神真理的指导老师,才有办法证悟。就我们平凡的心灵思考,是没有办法领悟什么是绝对的。我们观想“空”,只能凭空观想“空”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观想出来的那个空也不空啊!如果空,就观想不出来了。可是为什么要一再的重覆观空,主要就是让我们去除对“有”的染污执著。一旦“有”的染污没有了,那么空也不需要了。所以学习佛法,是为了让心解脱,不是要让这个色身解脱;色身没有办法解脱,哪一刻它会解脱?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它就解脱了,任何病痛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不再受苦,但是心仍受苦,诸多烦恼扰心故有苦受。各位好好的想想,将会发现此语涵意深远,不是你想像中那样子。超越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信仰。如佛告诉舍利弗说:“只要依信仰就能了解绝对的真理”。因为信仰是源头,没有信仰,如何能亲近善知识?没有亲近善知识,又如何了解真理?
  凡识不能尽知诸法,即世人非是全智者。有此一说,是人未经修持,却声称,“哈雷彗星来时我开悟了。”竟然也开始传法授课,这种自欺欺人的话如何能相信?哈雷彗星如何令人开悟?若说来去,其从未来过,也从未离开,是在宇宙中不断循环运转。若哈雷彗星具有让人开悟的能量,那么应该令所有人开悟,为什只有他开悟?事实上,唯有藉著上师的引导,才能识得我们的心性本具;唯有了悟自已的心性,才能重新开悟,获得本具的智慧,此智慧就是佛性。了解佛性,唯有依清净转化中获得。我们现在心之所以不纯净是因为无时不刻我们都在制造念头、执著念头,不断怀念过去、幻想未来故称不净。能不忆过去、不思未来,住当下觉醒自性中那就是心的本来面目。言简义赅实不易懂─肚子饿了吃饭去!修大手印是觉悟之道,大手印就是觉醒的空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觉知空性的本能,但凡夫所具的自性觉性一时为染污遮蔽。如沉睡梦中尚未清醒,故说凡夫的空性是“迷惑的”。云何迷惑?指的是尚未觉醒的空性。“觉明”就是对空性的觉悟了达,所谓觉醒的空性,就是我们的智慧。什么是智慧?这里所指的智慧是不需思考的,超越世俗的聪明。譬如弹指之间,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不假任何思考,也没有任何疑惑;看见孔雀的羽毛,即明白个中因缘为何。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疑惑,这就是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唯依上师加持而得。换句话说,上师的心跟弟子的心能够合而为一,弟子把他的心完全打开。为什么说完全打开?当我们把自已的心完全打开时,上师才会在这种情形下指出“心”的自性。当一位上师打开我们最深层的心扉时,我们对上师的信仰就会很自然地生起,这时候我们将能一瞥心灵的自性。同时会对这位上师产生无以形容的喜悦信心以及激赏你的上师,只要忆起上师便心海澎湃,彷佛血液加速,而且充满感激。但重要的是,此时的心是安详平静而非激动。若言激动,也只是一种形容而不是抓狂。这种感受不是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我们去跟上师要得到的,这种缘自于骨髓深处真实的感觉,就是真实信仰的来源。
  上师的本质即是无可取代的自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一般人以为到寺院、庵堂里面去舍一点钱,这就叫布施;其实错了,那不是布施的真正意义。在事上讲,一切众生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全心全力地去帮助他,这叫布施。如果人家生活上有困难,我们帮助他,这多半是属于财布施。佛教我们修财布施,目的是帮我们断悭贪,我们要量力而为。如果你有家庭,你有负担,你一定要考虑家庭最低生活的需要,有多余的,这才可以修布施帮助别人。如果你全都布施掉了,你就会遭遇困难,那不是佛教你的,那是你自己的迷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