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如何念死无常
2014/9/4   热度:441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如何念死无常 对于死亡这样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什么观修不起来,也无法产生迫切感呢?是对死亡无所畏惧吗?显然不是。那么,原因何在? 我们的内心世界蕴藏着各种心理因素,各种心所“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当其中某些心行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时,其他心理便少有活动机会。即使偶然出现一下,也是浮光掠影,虽有若无。对于凡夫来说,占有强势的心理力量无非是贪、嗔、痴烦恼。比如贪,我们对财富、感情、地位的贪著是如此强烈,从而使我们忽略了对死亡的恐惧。 念死,就是要通过各种因缘将生命原有的对死亡的警惕调动起来,将这个被我们边缘化的念头提到核心位置。《道次第》中,宗大师提出了“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定”,以此帮助我们生起对死亡的紧迫感和恐惧心,如救头燃般精进修行。佛陀在世时,也时常要求比丘们念死无常,如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中就有念死。而修不净观及冢间住,目的同样是为了念死。前者是从理论层面思维,后者是从直观感受契入。 我们知道,世间已有无数人先后去世,而今天在世的人们,也将陆续离开这个世界。就在我们思维、说话的当下,正有人在走向死亡。虽然我们今天有幸活着,但谁也无法保证死亡何时降临。即使一生从未遭遇病痛和意外事故,也会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所以说,死亡是一定的,而死期却是不定的。如此,从种种角度不断思考,将思维焦点聚集在这个念头上。当然,念死不是为了念而念,而是以此为修行服务。念死,还可有效减少人们对现世的贪著。如果随时作好死的准备,世间种种诱惑就很难干扰我们了。因为一切执著和追求,在死亡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 我们的行为,取决于各自的心行基础。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由心念推动着前进。修学佛法的过程,是不断培养正确心行的过程。但以这些新生力量抵挡无始以来形成的凡夫心,很难立即奏效。就像播下的种子,不可能立即长成大树。我们现在听闻的佛法,正如刚播下的种子。而思维的过程,则如不断为种子浇水、施肥。所以,念死还须持之以恒,唯有不断思维、观修,才能将这一心行巩固下来,成为内心的主导力量,由此远离对世俗的贪执,生起猛烈的修法之心。 2007年10月修订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